CN220440418U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40418U CN220440418U CN202320526375.6U CN202320526375U CN220440418U CN 220440418 U CN220440418 U CN 220440418U CN 202320526375 U CN202320526375 U CN 202320526375U CN 220440418 U CN220440418 U CN 220440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switching circuit
- power supply
- capacitor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直流升压电路根据接收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升压或稳压,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直流降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对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并向供电切换电路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向负载供电;当白天转换夜晚,市电220V电压接入前置控制电路,前置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导通,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供电切换电路,供电切换电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切断直流降压电路与供电切换电路的电流通道,由第三外部电源经供电切换电路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对负载供电。本申请不仅能在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电压出现浮动时进行调整,确保直流降压电路能输出稳定第二电压信号对负载供电,同时还能实现负载在电池供电和市电供电快速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路灯或监控等一些户外设备旁都有一块太阳能板加电池组,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光将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并存储在电池组内输出,但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发生变化导致太阳能充电量减少或增减,电池组在太阳能充电和用电器耗电的共同作用下,电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夜晚,太阳能充电量几乎为零,电池组的电量减少导致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低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而在白天阳光充足,在太阳能充电的作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组保持有较多的电量,其输出电压一般高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当电池中的储电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其输出电压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不符,容易造成负载不工作或直接烧掉;若是电池组电量不足则需要接入外部电源对负载进行供电,因此还要考虑如何实现电池供电与外部电源供电的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电池组输出电压浮动造成负载供电不安全以及如何实现电池组供电切换市电供电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浮动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包括:
直流升压电路,所述直流升压电路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直流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
直流降压电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与所述直流升压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二电压信号;
前置控制电路,所述前置控制电路分别与供电切换电路、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前置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二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分别与第三外部电源、所述直流降压电路、所述前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外部电源被配置为向所述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三电压信号,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分别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为两组转换的八脚继电器;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前置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引脚共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八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引脚通过线圈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六引脚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九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四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光耦继电器、光耦驱动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驱动电路与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耦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共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五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四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三引脚共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二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升压电路包括升压IC芯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七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八引脚、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五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六引脚、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三引脚共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共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源为电池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部电源为市电220V输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部电源包括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和负载,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为所述负载供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的各实施例中,包括直流升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基于直流升压电路与直流降压电路连接,供电切换电路分别与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连接;直流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直流降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二电压信号,进而提供稳定的电压输出;前置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二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外部电源被配置为向所述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三电压信号,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进而实现电池组供电与市电供电的快速切换。
本申请通过设置直流升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使得在白天的时候,第一外部电源(即电池组)输出端接入直流升压电路,若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的电压小于目标电压时(即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直流升压电路对第一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若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的电压大于目标电压时,直流升压电路对第一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稳压(此时直流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总是大于目标电压);直流降压电路对从直流升压电路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处理,得到第二电压信号,此时第二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不得电,第二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切换电路直接输出至负载;当晚上的时候,市电220V接入前置控制电路,前置控制电路中的光耦继电器导通,进而使供电切换电路中的第一切换电路导通,进而第二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得电工作,切断江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切换电路,同时第三外部电源经第二切换电路向负载输出第三电压信号。不仅解决了电池组输出电压浮动对负载供电的问题,而且还实现了电池供电与市电供电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转换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转换开关电路的第一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流升压电路、11升压IC芯片、2直流降压电路、21降压型开关稳压器、3前置控制电路、31整流电路、32光耦继电器、33光耦驱动电路、4供电控制电路、41第一切换电路、42第二切换电路;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包括:
直流升压电路1,直流升压电路1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直流升压电路1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
直流降压电路2,直流降压电路2与直流升压电路1和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直流降压电路2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二电压信号;
前置控制电路3,前置控制电路3分别与供电切换电路4、第二外部电源连接,前置控制电路3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二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供电切换电路4,供电切换电路4分别与第三外部电源、直流降压电路2、前置控制电路3连接;供电切换电路4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得到第二控制信号;第三外部电源被配置为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三电压信号,供电切换电路4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其中,第一电压信号电压总是大于直流12V;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均为直流12V。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通过直流升压电路1接收第一外部电源信号,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至直流降压电路2,由于第一外部电源为电池组,其输出电压常常出现电压浮动,当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小于目标电压,直流升压电路1对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处理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若当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大于目标电压,直流升压电路1对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稳压处理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直流降压电路2对接收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二电压信号;当由白天转换夜晚时,市电220V电压接入前置控制电路3,前置控制电路3中的开关导通,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供电切换电路4,供电切换电路4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切断直流降压电路2与供电切换电路4的电流通道,由第三外部电源经供电切换电路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对负载进行供电。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供电切换电路4包括第一切换电路41和第二切换电路42;第一切换电路41分别与前置控制电路3和第二切换电路42连接,第二切换电路42与直流降压电路2连接;
第一切换电路41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第二切换电路42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切换电路42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控制信号是指光耦继电器32有无输出电压至第一切换电路41,具体地,当前置控制电路3有市电220V接入时,光耦继电器32导通并能够输出一定大小的电压至第一切换电路41,使得第一切换电路41中的第一二极管Q1和第二二极管Q2能够导通,从而控制第二切换电路42中继电器线圈得电;当前置控制电路3没有220V市电接入时,光耦继电器42不导通,进而第一切换电路41不导通,进而继电器线圈不得电;第二控制信号是指第一切换电路有无输出电压至第二切换电路中继电器的线圈。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切换电路41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二切换电路42为两组转换的8脚继电器;
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前置控制电路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前置控制电路3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一引脚共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八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共接,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一引脚通过线圈与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六引脚连接,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六引脚与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九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共接,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四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分别与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其中,第二切换电路42为两组转换的8脚继电器,其型号为HCP2-S-DC12V-C。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前置控制电路3包括:整流电路31、光耦继电器32、光耦驱动电路33,整流电路31的输入端与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光耦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光耦驱动电路33与的输出端与光耦继电器32的输入端连接,光耦继电器32的输出端与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
其中,光耦驱动电路33的具体型号为FODM3083;整流电路31的具体型号为MB10F。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光耦驱动电路3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整流电路3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整流电路3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光耦继电器3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阴极共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光耦继电器3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其中,第一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直流降压电路2包括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二极管D2;
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五引脚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四引脚共接;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三引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三引脚共接;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二引脚共接;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
其中,第二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C1为有极性电容。
其中,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具体型号为LM2596R-12,其第一引脚为直流电压输入端VIN,第二引脚为直流电压输出端VOUT,第三引脚为接地端GND,第四引脚是稳压取样电压输入端FB,第五引脚为使能控制端OF/OFF。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直流升压电路1包括升压IC芯片1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三二极管D3;
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升压IC芯片11的第七引脚、升压IC芯片11的第八引脚、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共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升压IC芯片11的第五引脚、升压IC芯片11的第六引脚、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升压IC芯片11的第三引脚共接;升压IC芯片11的第四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升压IC芯片11的第二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升压IC芯片1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共接。
其中,第三电容C3以及第九电容C9均为有极性电容;升压IC芯片的具体型号为FP6201DR-LF,其第一引脚为直流电压输入端VCC,第二引脚为软启动/短路保护SS/SCP,第三引脚为稳压取样电压输入端FB,第四引脚为误差放大器补偿COMP,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均为接地端GND,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均为开关外接电感端LX。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外部电源为电池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池组目标是输出稳定的12V电压对负载进行供电,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电池组采用锂电池,但由于电池组输出电压容易出现电压浮动,使其大于12V或小于12V。其中,电池组可以通过太阳能或市电进行充电。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外部电源为市电220V输入。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三外部电源包括逆变电源电路,第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与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逆变电源电路将市电220V转换为直流12V输出,用于夜晚电池组不供电时,由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出直流12V电压对负载供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负载以及上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中,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与负载连接,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为负载供电。
具体而言,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通过设置直流升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使得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端接入直流升压电路,若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的电压小于直流12V时,直流升压电路对第一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得到大于直流12V的第一电压信号;若第一外部电源输出的电压大于目标电压时,直流升压电路对第一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稳压;直流降压电路对从直流升压电路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处理,得到直流12V的第二电压信号,此时第二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不得电,第二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切换电路直接输出至负载;当晚上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市电220V接入前置控制电路,前置控制电路中的光耦继电器导通,进而使供电切换电路中的第一切换电路导通,进而第二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得电工作,切断江直流降压电路输出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切换电路,同时第三外部电源经第二切换电路向负载输出直流12V的第三电压信号。不仅解决了电池组输出电压浮动对负载供电的问题,而且还实现了电池供电与市电供电快速切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升压电路(1),所述直流升压电路(1)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直流升压电路(1)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
直流降压电路(2),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与所述直流升压电路(1)和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二电压信号;
前置控制电路(3),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分别与供电切换电路(4)、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二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供电切换电路(4),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分别与第三外部电源、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连接;
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外部电源被配置为向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传输第三电压信号,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包括第一切换电路(41)和第二切换电路(42);所述第一切换电路(41)分别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和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连接;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41)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41)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为两组转换的8脚继电器;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一引脚共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八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一引脚通过线圈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六引脚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九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四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包括:整流电路(31)、光耦继电器(32)、光耦驱动电路(33),所述整流电路(3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与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共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包括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二极管(D2);
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四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42)的第十三引脚共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二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升压电路(1)包括升压IC芯片(1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三二极管(D3);
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七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八引脚、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五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六引脚、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三引脚共接;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1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共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电源为电池组;和/或
所述第二外部电源为市电220V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部电源包括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中,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为所述负载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6375.6U CN220440418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6375.6U CN220440418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40418U true CN220440418U (zh) | 2024-02-02 |
Family
ID=8968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26375.6U Active CN220440418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40418U (zh)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20526375.6U patent/CN2204404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4426B (zh) | 直流电源供电系统 | |
CN201001217Y (zh) | 一种led驱动电源 | |
CN103051196B (zh) | 无辅助绕组方式实现集成电路供电的隔离式电源电路结构 | |
CN201422077Y (zh) | 一种电源供应器 | |
CN102904302A (zh) | 高效率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 |
CN103458557A (zh) | 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 |
CN217508354U (zh) |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 |
CN103313003A (zh) | 待机控制电路及电视机 | |
CN201860261U (zh) | 一种升压电路 | |
CN101895208B (zh) | 负压负载用的电源供应器 | |
CN110745029A (zh) | 一种车载式双向充电机 | |
CN203352471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原边电路 | |
CN202587515U (zh) | 自动调光高效率太阳能led路灯电源 | |
CN111769740A (zh) | 一种基于升降压变换的mppt充电系统 | |
CN102185358A (zh) | 一种简单实用的移动式不间断电源 | |
CN220440418U (zh)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
CN218183067U (zh) | 一种具有mppt与ups功能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 |
CN102164443B (zh) |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 |
CN204349856U (zh) | 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终端的供电系统 | |
CN216086237U (zh) | 一种小功率风光互补电源 | |
CN115276202A (zh) |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CN202737505U (zh) | 蓄电池升压充电电路 | |
CN118713270A (zh) |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 |
CN108282002A (zh) | 一种智能型三段式充电电路 | |
CN211909255U (zh) | 单火线开关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