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942U -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942U
CN220439942U CN202322030468.2U CN202322030468U CN220439942U CN 220439942 U CN220439942 U CN 220439942U CN 202322030468 U CN202322030468 U CN 202322030468U CN 220439942 U CN220439942 U CN 220439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ixed frame
finger
terminal slot
fema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04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学厚
张伟
李阳
刘仰勋
苏浩
刘映辰
黄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nkle M&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nkle M&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kle M&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nkle M&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04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9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边框和弹性触指,所述固定边框能够固定定位于连接器母端的端子插槽内,若干弹性触指间隔排列的设于固定边框上,弹性触指上形成有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的外接触点和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延伸的内接触点,所述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端子插槽内侧壁并与之电性导通,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插入端子插槽内的连接器公端表面并与之电性导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端子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的电流稳定传输,满足了可插拔的大电流电连接器对大电流传输的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其与连接器母端组装方便,提高了连接器母端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传输大电流的连接器,为了提高电流传输效率,目前都是要在端子插槽内紧密排列若干具有弹性的冠簧或线簧,通过冠簧或线簧弹性变形将连接器公端插头夹紧并电性连通,实现电流的导通传输,然而该种结构的连接器母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冠簧或线簧组装难度高,冠簧或线簧组装时,其两端通过翻折与端子插槽侧壁接触,该结构导致冠簧或线簧在插接时与端子插槽接触点部稳定,容易影响电流的传输,且冠簧或线簧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影响连接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及可插拔的大电流电连接器,该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有效简化了连接母端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连接器母端组装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电流传输的稳定性,且长期使用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边框和弹性触指,所述固定边框能够固定定位于连接器母端的端子插槽内,若干弹性触指间隔排列的设于固定边框上,弹性触指上形成有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的外接触点和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延伸的内接触点,所述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端子插槽内侧壁并与之电性导通,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插入端子插槽内的连接器公端表面并与之电性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触指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上,弹性触指通过反复折弯形成分别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和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外接触点,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内接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触指反复折弯形成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连续V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触指包括扭转连接片、公端触指和母端触指,所述扭转连接片与固定边框固定连接,公端触指固定设于扭转连接片侧壁上,扭转连接片通过扭转设定角度使得公端触指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倾斜延伸,内接触点设于公端触指上,母端触指一端固定设于公端触指或固定边框或扭转连接片侧壁上,母端触指另一端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外接触端设于母端触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边框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扭转连接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侧壁固定连接,若干扭转连接片沿第一边和第二边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公端触指一体成型于扭转连接片中间部位的侧壁上,扭转连接片上的扭转部位对称分布于公端触指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形成一组母端触指对,每组母端触指对的两个母端触指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相背的侧壁上,且每组母端触指对的两个母端触指分别与扭转连接片一一正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端触指呈悬臂结构,公端触指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延伸的自由端外侧边缘形成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的导向折弯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公端触指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母端触指为L形结构,其另一端的端部形成有平行于固定边框的折弯结构,所述外接触点位于该折弯结构外侧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插槽内侧壁上设于内凹限位槽,所述固定边框沿连接器公端插拔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倾斜延伸的定位弹性臂,所述固定边框容纳于所述内凹限位槽内,且固定边框两侧的定位弹性臂分别紧抵内凹限位槽沿连接器公端插拔方向的两内侧壁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边框呈板状结构、环柱状结构、U形结构或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子结构上形成若干个弹性触指,通过在弹性触指上分别形成与连接器母端插接槽侧壁紧密接触的外接触点和与连接器公端紧密接触的内接触点,实现了端子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的电流稳定传输,且弹性触指的外接触点和内接触点呈分散状态分布在端子插槽内部,电性导通时,端子与端子插槽侧壁和连接器公端都是成多点位分散接触,能够实现更大电流的传输,满足了可插拔的大电流电连接器对大电流传输的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其与连接器母端组装方便,提高了连接器母端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实现连接器母端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立体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连接器母端立体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立体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的连接器母端立体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立体图;
图10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结构的连接器母端立体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结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结构立体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结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结构立体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结构主视图;
图1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第六种结构的连接器母端立体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剖面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结构立体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结构主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结构左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结构立体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结构主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结构立体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结构主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结构立体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种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边框1和弹性触指2,所述固定边框1能够固定定位于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内,若干弹性触指2间隔排列的设于固定边框1上,弹性触指2上形成有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延伸的外接触点21和朝向端子插槽31内部方向延伸的内接触点22,所述外接触点21能够弹性紧抵端子插槽31内侧壁并与之电性导通,外接触点21能够弹性紧抵插入端子插槽31内的连接器公端4表面并与之电性导通。使用时,将端子固定装入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内,然后将连接器公端4与母端插接在一起,则端子上的内接触点22和外接触点21分别与连接器的公端和母端弹性接触导通,上述端子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与连接器母端3和公端稳定的电性连接导通,进而保证了公端与母端插接相连时电流稳定传输,且由于端子上内接触点22和外接触点21分别与连接器公端4和连接器母端3形成多点接触,实现了多条电流传输通道,电流传输速度快,满足了大电流传输需求,上述端子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以通过金属片材进行冲压加工成型,生产成本低,且其占用空间小,能够实现连接器母端3小型化设计。
所述弹性触指2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1上,弹性触指2通过反复折弯形成分别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和朝向端子插槽31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外接触点21,朝向端子插槽31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内接触点22。弹性触指2与固定边框1为一体结构,弹性触指2弹性变形的根部不易断裂和损坏,弹性触指2的内接触点22受到连接器公端4挤压后,其上的外接触点21自动朝向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侧壁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了弹性触指2与连接器公端4和母端都保持紧密接触状态,提高了电性连接稳定性,且该种端子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冲压即可完成,生产成本低,该种结构较佳的方式为固定边框1通过下料的方式在其上形成两排或四排或六排“口”字形镂空部,也可以为更多排,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即可,每个“口”字形镂空部内平行间隔的设置多个弹性触指2,各排“口”字形镂空部内的弹性触指2呈对称状态设置,此外也可以是两排反向对称延伸的弹性触指2一体成型于一条线性固定边框1两侧壁上,或者一排弹性触指2一体成型于一条固定边框1一侧壁上,此类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很容易想到的具体实施结构,均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所述弹性触指2反复折弯形成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连续V形结构。V形结构的拐弯凸面就形成了内接触点22和外接触点21,为避免弹性触指2折弯后,其自由端的端部影响连接器的公端插拔,最佳将弹性触指2反复折弯后的末端尺寸制作的小一点,最佳小于端子插槽31深度尺寸。
所述弹性触指2包括扭转连接片23、公端触指24和母端触指25,所述扭转连接片23与固定边框1固定连接,公端触指24固定设于扭转连接片23侧壁上,扭转连接片23通过扭转设定角度使得公端触指24朝向端子插槽31内部方向倾斜延伸,内接触点22设于公端触指24上,母端触指25一端固定设于公端触指24或固定边框1或扭转连接片23侧壁上,母端触指25另一端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延伸,外接触端设于母端触指25上。通过扭转连接片23的扭转变形,实现公端触指24的倾斜延伸,进而形成弹性悬臂结构,实现与连接器公端4紧密接触导通,同时,通过折弯而成的悬臂结构母端触指25与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侧壁弹性接触导通,进而实现了端子与连接器公端4和母端分别通过悬臂结构进行弹性接触导通,该种结构的端子结构整体高度高,长期使用不易变形,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以用于小尺寸连接器设计。
所述固定边框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扭转连接片2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侧壁固定连接,若干扭转连接片23沿第一边和第二边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公端触指24一体成型于扭转连接片23中间部位的侧壁上,扭转连接片23上的扭转部位对称分布于公端触指24两侧。
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25形成一组母端触指25对,每组母端触指25对的两个母端触指25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1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相背的侧壁上,且每组母端触指25对的两个母端触指25分别与扭转连接片23一一正对设置。
所述公端触指24呈悬臂结构,公端触指24朝向端子插槽31内部方向延伸的自由端外侧边缘形成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延伸的导向折弯边。通过将公端触指24端部外周朝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折弯,使得其与连接器公端4通过圆弧面接触,实现导向效果,避免与公端发生干涉,保证公端顺利插拔,且折弯后公端触指24端部强度高,不易变形损坏。
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25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公端触指24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母端触指25为L形结构,其另一端的端部形成有平行于固定边框1的折弯结构,所述外接触点21位于该折弯结构外侧表面上。当母端触指25一体成型与公端触指24侧壁上时,母端触指25和公端触指24均被固定边框1包围保护,母端触指25通过L结构使得其另一端平行于固定边框1,通过其另一端的端部折弯使得其外接触点21面积有效增大,保证了其于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接触稳定。
所述端子插槽31内侧壁上设于内凹限位槽32,所述固定边框1沿连接器公端4插拔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朝向端子插槽31外侧方向倾斜延伸的定位弹性臂11,所述固定边框1容纳于所述内凹限位槽32内,且固定边框1两侧的定位弹性臂11分别紧抵内凹限位槽32沿连接器公端4插拔方向的两内侧壁表面。通过定位弹性臂11与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卡接,实现了端子在连接器母端3内的稳定定位,且定位弹性臂11的折弯角度对连接器公端4插拔还具有导向作用。
所述固定边框1呈板状结构、环柱状结构、U形结构或框形结构。根据可插拔连接器插接接触面需要进行设计即可。
本申请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如下:
以一片铜片作为导电主体10,在铜片上依次冲裁一排或多排悬臂,将悬臂分别向内或向外折弯,形成第一弹性接触臂1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12,第一弹性接触臂11和第二弹性接触臂12交替呈现;
然后将铜片卷成圆柱,此时,第一弹性接触臂11向内凸出,相邻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就会向外凸出,依次呈现,就会在圆柱内腔形成若干向内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同样,圆柱外侧也有若干向外凸出的第二弹性接触臂。在铜片两端分别切出一些锯齿结构,并将锯齿结构向外弯折形成倒角状折弯边13,卷圆后,向外弯折的锯齿状的倒角状折弯边13会形成一个导向口,方便对插。
将经过前述步骤制作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放入到一个连接器的母端本体2内,向外凸出的第二弹性接触臂12会与母端主体内侧壁弹性接触,实现导通,然后将母端压盖装在母端本体上将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固定定位。将公端3的公针插入到母端内,公针与向内凸出的第一弹性接触臂11弹性接触,实现导通。
在母端本体上铆接上端子,端子和公针上接上线,就可通过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联结,实现回路的导通。
而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的导电本体上越多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就可实现越大的电流通过。

Claims (10)

1.一种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边框(1)和弹性触指(2),所述固定边框能够固定定位于连接器母端(3)的端子插槽(31)内,若干弹性触指间隔排列的设于固定边框上,弹性触指上形成有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的外接触点(21)和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延伸的内接触点(22),所述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端子插槽内侧壁并与之电性导通,外接触点能够弹性紧抵插入端子插槽内的连接器公端(4)表面并与之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指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上,弹性触指通过反复折弯形成分别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和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外接触点,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凸出的折弯拐点形成内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指反复折弯形成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连续V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指包括扭转连接片(23)、公端触指(24)和母端触指(25),所述扭转连接片与固定边框固定连接,公端触指固定设于扭转连接片侧壁上,扭转连接片通过扭转设定角度使得公端触指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倾斜延伸,内接触点设于公端触指上,母端触指一端固定设于公端触指或固定边框或扭转连接片侧壁上,母端触指另一端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外接触端设于母端触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边框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扭转连接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侧壁固定连接,若干扭转连接片沿第一边和第二边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公端触指一体成型于扭转连接片中间部位的侧壁上,扭转连接片上的扭转部位对称分布于公端触指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形成一组母端触指对,每组母端触指对的两个母端触指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固定边框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相背的侧壁上,且每组母端触指对的两个母端触指分别与扭转连接片一一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触指呈悬臂结构,公端触指朝向端子插槽内部方向延伸的自由端外侧边缘形成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延伸的导向折弯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呈悬臂结构的母端触指对称的一体成型于公端触指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母端触指为L形结构,其另一端的端部形成有平行于固定边框的折弯结构,所述外接触点位于该折弯结构外侧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槽内侧壁上设于内凹限位槽(32),所述固定边框沿连接器公端插拔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朝向端子插槽外侧方向倾斜延伸的定位弹性臂(11),所述固定边框容纳于所述内凹限位槽内,且固定边框两侧的定位弹性臂分别紧抵内凹限位槽沿连接器公端插拔方向的两内侧壁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边框呈板状结构、环柱状结构、U形结构或框形结构。
CN202322030468.2U 2023-07-31 2023-07-31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Active CN220439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0468.2U CN220439942U (zh) 2023-07-31 2023-07-31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0468.2U CN220439942U (zh) 2023-07-31 2023-07-31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942U true CN220439942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0468.2U Active CN220439942U (zh) 2023-07-31 2023-07-31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16504A (en) Contact with dual cantilevered arms with narrowed, complimentary tip portions
US405319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5505104A (ja) 自動車用大電流電気コネクタ及び端子
JP2013546151A (ja) レセプタクル端子
CN116845606A (zh)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US4148547A (en) Female electrical contact
EP039088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508416A (ja) 電気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220439942U (zh) 多触点导通的端子结构
CN110233375B (zh) 一种矩形冲制组合插孔端子
CN203589274U (zh) 电连接器端子
JP7395255B2 (ja) 導電性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CN112217016B (zh) 电连接器
JP2008047417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用端子及び該端子をそなえた電気コネクター
CN111564719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CN220306552U (zh) 端子组件和电连接器
CN201985294U (zh) 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209804966U (zh) 一种直头连接器插孔
CN221305041U (zh) 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
CN215645102U (zh) 一种小电流双头片式插孔结构
CN115548779B (zh) 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
CN218731917U (zh) 连接器端子以及连接器
CN108390178B (zh) 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
CN216214266U (zh) 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