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332U -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332U
CN220439332U CN202321457419.0U CN202321457419U CN220439332U CN 220439332 U CN220439332 U CN 220439332U CN 202321457419 U CN202321457419 U CN 202321457419U CN 220439332 U CN220439332 U CN 220439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over
composite insulator
shed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74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佃举
杨旺
宋志辉
宋金岭
孙连波
刘明珠
肖潮
李晓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Iron Electrica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Iron Electrica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Iron Electrica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Iron Electrica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74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9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伞叶和伞套,该所述伞叶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伞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形成不间断的环形带;伞套包括由沿着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套底、套壁和套顶,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套壁连接的第一开口,套顶形成与套壁连接的第二开口,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套顶开始以分切套壁的切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整体无开缝的伞叶,使伞裙装置结实耐用;可以独立于绝缘子进行单独装运,能够大大降低装运成本;能够方便和牢靠地安装于绝缘子上,施工成本低、绝缘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电气原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电网或接触网绝缘子的伞裙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网或接触网用的绝缘子通常需要具有防鸟害、防冰和防污秽等功能。为此,在高压电网或接触网用的绝缘子的两端通常设置伞径较大的伞裙。
授权公告号为CN211699859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防鸟害、防冰溜闪络、防污秽多功能棒形复合绝缘子,所述绝缘子有一引拔棒,在引拔棒上设置有伞裙相互间隔开的伞裙组;引拔棒两端固定有金具;位于伞裙组顶部第一个伞裙上方,在金具上或在引拔棒上端设置有顶部伞裙屏障,所述的顶部伞裙屏障是一倾角形增大伞裙屏障;顶部伞裙屏障的当中是一和其一体式注压构成的罩形体,罩形体紧密包覆在金具上或引拔棒外周;顶部伞裙屏障的直径大于伞裙组中最大伞裙的直径;位于伞裙组底部最下一个伞裙下方,在金具上或在引拔棒下端设置有底部伞裙屏障;所述的底部伞裙屏障也是一倾角形增大伞裙屏障,其呈向下倾斜向外延伸的伞形结构;底部伞裙屏障的伞面直径大于伞裙组中最大伞裙的直径;底部伞裙屏障或是为倾角形增大伞裙屏障的倾角要小的结构,或是为呈开口朝下的带有双层的碗形结构。该专利技术中,顶部伞裙屏障和底部伞裙屏障事先与绝缘子装配成整体,然后装运到现场进行施工。由于顶部伞裙屏障和底部伞裙屏障的盘面直径通常远大于绝缘子其它部件的直径,从而导致整体装配后的装运体积大,成本高。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751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防鸟害伞裙装置,伞裙装置设置在绝缘子与接地端金具和/或带电端金具之间,伞裙装置为整体伞裙装置或半伞裙装置;当伞裙装置为整体伞裙装置时,伞裙装置的中心设置有开孔,并沿伞裙装置的一条半径设置有安装缝,在安装伞裙装置时,分开安装缝将伞裙装置套设在绝缘子与接地端金具和/或带电端金具之间,并通过胶将安装缝的两边粘合以固定装置。该专利技术中,尽管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伞裙装置的装配,但粘合安装缝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并且存在粘合不牢易开缝的情形。
公开号为CN104200935A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防护伞裙,其包括两个拼接形成卡紧孔的伞套,分别为第一伞套和第二伞套;所述第一伞套包括第一伞套本体和与所述第一伞套本体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伞套包括第二伞套本体和与所述第二伞套本体相连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伞套本体的顶面的高度差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伞套本体的边角处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末端的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末端具有与所述凸起卡接配合的缺口。该专利技术中,尽管也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防护伞裙的装配,但该防护伞裙配件多,组装防护伞裙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并且还存在两个伞套连接不牢的情形。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伞叶和伞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叶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伞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不间断的环形带;
所述伞套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套底、套壁和套顶,所述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所述套壁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套顶形成与所述套壁连接的第二开口,所述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套顶开始以分切所述套壁的切口。
优选地,所述切口贯穿所述套顶、所述套壁和所述套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和所述伞套例如可由硅橡胶一体成型地制成。可选择地,通过将硅橡胶放入伞叶和伞套的整体磨具内进行模压,其中模压压力为11~13MPa,模压温度为175~190℃,模压时间为8~15分钟。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和所述伞套上可以涂覆疏水的防污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圆环形,伞孔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心。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靠近伞孔的位置处较大,在远离伞叶孔的位置处较小。换句话,所述伞叶在靠近伞孔的位置处厚度较大,在远离伞孔的位置处厚度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的套顶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延伸以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束紧部。可选择地,所述束紧部的高度不小于1厘米。优选地,所述束紧部的高度不小于2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包括从所述套顶开始的两个切口,所述两个切口将所述套壁均分为两部分。可选择地,所述两个切口位于垂直于所述伞叶的同一个平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的外周包括位于所述切口两侧的耳部。可选择地,所述耳部包括至少一个螺栓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套壁包括形成于所述套壁外周的环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包括加强筋。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伞套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伞套的套壁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包括加强筋。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和所述束紧部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伞套之间的夹角大于95度。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伞套之间的夹角大于1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15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20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30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束紧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5度。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束紧部之间的夹角大于1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5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20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30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的套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伞叶,所述第二伞叶分布在所述切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伞叶和至少一个第二伞叶,并且所述伞套的第二开口呈喇叭口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伞叶和至少一个第二伞叶,并且所述伞套的外径从所述伞叶到所述第二伞叶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还包括第二伞套,所述第二伞套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套底、第二套壁和第二套顶,所述第二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顶形成与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二套顶开始以分切所述第二套壁的第二切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第二套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伞叶,所述第三伞叶分布在所述第二切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伞套包括第二固定支架。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有多个。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为一体结构。
可选择地,使用硅橡胶完全包覆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所述金属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和所述伞套例如可由包覆有固定支架的硅橡胶一体成型地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第一,伞叶和伞套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单;第二、整体无开缝的伞叶使伞裙装置结实耐用;第三、伞裙装置可以独立于绝缘子进行单独装运,能够大大降低装运成本;第四、伞裙装置能够方便和牢靠地安装于绝缘子上,施工成本低、绝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后面的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各个部分并未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下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多个伞叶开口方向一致;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多个伞叶开口方向不一致;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
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
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叶;
图1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套;
图1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内部的固定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伞叶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伞孔 2.伞套 21.套底22.套壁221.耳部23.套顶25.第二开口26.切口31.第二伞叶41.第二伞套51.第一固定支架52.第二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下列术语。
“上”通常是指绝缘子伞裙在使用状态下,从地面到空中的方向。例如,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是指从伞叶的第一表面到伞套的套顶的方向。例如,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是指从伞叶的第二表面到束紧部的方向。
“下”通常是指与上述的“上”相对的方向。
“内”通常是指从绝缘子伞裙的边缘到中心的方向。
“外”通常是指从绝缘子伞裙的中心到边缘的方向。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如图所示,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伞叶1和伞套2,所述伞叶1呈盘状,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对的位于下部的第二表面12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的伞孔13,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3形成不间断的环形带。
所述伞套2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13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套底21、套壁22和套顶23,所述套底21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1的伞孔13和所述套壁22连接的第一开口(未示出),所述套顶23形成与所述套壁22连接的第二开口25,所述伞套2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套顶23开始以分切所述套壁22的切口26。
可选择地,所述切口26贯穿所述套顶23、所述套壁22和所述套底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通过将伞叶1设计成不间断的环形带,不仅使其制作简单,而且安装时无需对伞叶1部分进行施工,从而简化安装程序,降低安装成本。另外,整体的伞叶1不易开缝损坏,结实耐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在所述伞套2上设计所述切口26,在安装施工时可以通过长开所述切口26来扩大伞套2的内径,进而可以方便地将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套设于金具上,从而简化施工,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伞套2表示凸出于伞叶1的伞孔13的部分,其中所述伞套2的套底21表示伞套2的下部区域,套壁22表示伞套2的中部区域,而套顶23表示伞套2的上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和所述伞套2例如可由硅橡胶一体成型地制成。可选择地,通过将硅橡胶放入伞叶和伞套的整体磨具内进行模压,其中模压压力可以为11~13MPa,模压温度可以为175~190℃,模压时间可以为8~15分钟。以这种方式制成的绝缘子伞裙可以不仅可保持较好的电绝缘性,还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疲劳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和所述伞套2的表面上可以涂覆疏水的防污层,从而增强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防冰闪和抗污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为圆环形,伞孔13位于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中心。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之间的距离在靠近伞孔13的位置处较大,在远离伞叶孔13的位置处较小。换句话,所述伞叶1在靠近伞孔13的位置处厚度较大,在远离伞孔13的位置处厚度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2的套顶23向所述第二开口25的中心延伸以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25。如图1和2所述,套顶23在第二开口25中心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开口25的直径小于所述伞叶1的伞孔13的直径。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25呈圆形,当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套设于绝缘子上时,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基本与金具(例如双箍型管金具)的外形相适配,并且伞套2的第二开口25可以基本完全覆盖金具的肩部,从而防止雨水等通过第二开口25渗入伞套内,影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固定和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伞叶1的伞孔13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束紧部4。通过所述束紧部4,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可以包裹位于伞叶下部的金具表面,避免其裸露在空中。可选择地,所述束紧部的高度不小于1厘米。优选地,所述束紧部的高度不小于2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2包括从所述套顶23开始的两个切口26,所述两个切口26将所述套壁22均分为两部分。可选择地,所述两个切口26位于垂直于所述伞叶1的同一个平面上。如图1-3所示,例如当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水平放置时,所述切口26从伞套2的套顶23开始沿着伞套2的一条直径垂直向下贯穿两侧套壁22。优选地,所述切口从伞套2的套顶23开始经过套壁22到达套底21。所述伞套2的两个切口26的对称设计,可以在安装使用时,通过简单地按压位于所述切口26两侧伞叶1,就能够方便地将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套设于金具上,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和简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2的外周包括位于所述切口26两侧的耳部221。可选择地,所述耳部221位于所述伞套2的套壁22的外周上。可选择地,所述耳部221位于所述伞套2的套底21和套壁22的外周上。可选择地,所述耳部221包括至少一个螺栓孔。可选择地,所述耳部221包括至少一个螺栓孔。安装时,可以通过螺栓将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牢靠地固定在金具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套壁22包括形成于所述套壁22外周的环形凹槽(未示出)。安装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凹槽的抱箍(未示出)将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牢靠地固定在金具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包括加强筋4。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和所述伞套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和所述伞套2的套壁2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可选择地,所述加强筋4自伞叶1的中心向外周方向延伸。通过在所述伞叶1上设置加强筋4,可以增加所述伞叶1的径向强度,避免所述伞叶1长时间使用时发生径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二表面12包括加强筋5。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二表面12和所述束紧部3之间连接有加强筋5。可选择地,所述加强筋5自伞叶1的中心向外周方向延伸。通过在所述伞叶1上设置加强筋5,可以增加所述伞叶1的径向强度,避免所述伞叶1长时间使用时发生径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该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在使用时,所述伞套2位于所述伞叶1的上方,所述束紧部3位于所述伞叶1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与所述伞套2之间的夹角α大于95度。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与所述伞套2之间的夹角α大于120度。换句话说,在使用状态下,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即上表面)自伞叶1中心到所述伞叶1周边向下倾斜,使得雨水或污染物容易从所述伞叶1上滑落,避免在所述伞叶1上积累,进而提高绝缘子伞裙的防污和防冰闪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15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20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大于30厘米。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的外缘至所述伞套的套底之间的距离越大,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提供的爬电距离也越大。
图4-5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与上述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该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在使用时,所述伞套2位于所述伞叶1的下方,所述束紧部3位于所述伞叶1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束紧部之间的夹角β大于95度。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束紧部之间的夹角β大于1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套2的套顶23向所述第二开口25的中心延伸以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25。如图1和2所述,套顶23在第二开口25中心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开口25覆盖大部分所述伞叶1的伞孔13。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25呈长方形,当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套设于绝缘子上时,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基本与金具(例如单耳型金具)的外形相适配,并且所述伞套2的第二开口25可以基本完全覆盖金具的肩部,从而防止雨水等通过第二开口25渗入伞套内,影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固定和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5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20厘米。可选择地,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大于30厘米。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的外缘至所述束紧部之间的距离越大,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提供的爬电距离也越大。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2的套壁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所述第二伞叶31分布在所述切口26的两侧。在所述伞套2的套壁22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可以增加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绝缘距离。图6中,所述伞套2的套壁2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伞叶31;图7中,所述伞套2的套壁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伞叶31。
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呈平面状,所述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所述伞叶1的方向。所谓呈平面状是指所述伞叶1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基本平行。所谓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是指所述第二伞叶31的内凹的表面所朝向的方向。图6中,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朝下,图7中,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朝上。
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相同。如图6所示,所述伞叶1和所述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均朝向下方。所谓所述伞叶1的开口方向是指所述伞叶1的内凹的表面所朝向的方向。图6和图7中,所述伞叶1的开口方向均朝下。
可选择地,所述伞叶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相反。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伞叶1的开口方向朝向下方,而所述第二伞叶31的开口方向均朝向上方。
图8和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套。如图8和9所示,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一个伞叶1和一个第二伞叶31,并且其中伞套2的外径从伞叶1到第二伞叶3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可选择地,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伞叶1和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并且所述伞套2的第二开口25呈喇叭口状。
可选择地,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伞叶1和至少一个第二伞叶31,并且所述伞套2的外径从所述伞叶1到所述第二伞叶3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图10和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多个伞套。如图10和11所示,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伞叶1和两个第二伞叶31,并且其中伞套2的外径从伞叶1到第二伞叶31的方向上依次增大。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还包括第二伞套41,所述第二伞套41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1的伞孔13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套底、第二套壁和第二套顶,所述第二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顶形成与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二套顶开始以分切所述第二套壁的第二切口。在所述伞叶的第二表面设第二伞套,可以使得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应用于引拔棒上。
可选择地,第二伞套41可以具有与所述伞套2相同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第二套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伞叶,所述第三伞叶分布在所述第二切口的两侧。在所述第二伞套的第二套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伞叶同样可以增加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绝缘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伞叶1的伞孔13所在的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伞套2通过所述伞套中心轴线的截面通常是长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叶1的伞孔13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伞套2通过所述伞套中心轴线的截面通常是平行四边形。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当引拔棒与水平面不垂直时,安装于引拔棒上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伞叶也能够垂直于水平面或平行于水平面,从而解决因引拔棒不垂直于水平面所引起的缘子伞裙装置的绝缘距离的缩小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第二伞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叶1包括第一固定支架51,所述伞套2包括第二固定支架52。可选择地,第一固定支架51和第二固定支架52是金属材料。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支架51和第二固定支架52,可以增加伞叶1和伞套2的机械强度,同时也可以增加伞裙装置与金具之间的固定强度。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2有多个。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1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2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1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52为一体结构。
可选择地,使用硅橡胶完全包覆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1、第二固定支架52和所述金属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所述伞叶1和所述伞套2例如可由包覆有固定支架的硅橡胶一体成型地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第一,伞叶和伞套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单;第二、整体无开缝的伞叶使伞裙装置结实耐用;第三、伞裙装置可以独立于绝缘子进行单独装运,能够大大降低装运成本;第四、伞裙装置能够方便和牢靠地安装于绝缘子上,施工成本低、绝缘效果好。
尽管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前面的描述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相反,前面的描述旨在表明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含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方式。

Claims (11)

1.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伞叶和伞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叶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伞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不间断的环形带;
所述伞套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套底、套壁和套顶,所述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所述套壁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套顶形成与所述套壁连接的第二开口,所述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套顶开始以分切所述套壁的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套顶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延伸以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束紧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包括从所述套顶开始的两个切口,所述两个切口将所述套壁均分为两部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外周包括位于所述切口两侧的耳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壁包括形成于所述套壁外周的环形凹槽。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伞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伞套的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套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伞叶,所述第二伞叶分布在所述切口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的外径从所述伞叶到所述第二伞叶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的所述伞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伞叶的伞孔所在的平面之间夹角小于90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伞套,所述第二伞套包括由沿着所述伞叶的伞孔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套底、第二套壁和第二套顶,所述第二套底形成分别与所述伞叶的伞孔和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顶形成与所述第二套壁连接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伞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二套顶开始以分切所述第二套壁的第二切口。
CN202321457419.0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Active CN220439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7419.0U CN220439332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7419.0U CN220439332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332U true CN220439332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7419.0U Active CN220439332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9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507B (zh) 用于风力涡轮叶片的雷电保护的接收器
EP3461972B1 (en) Composite cross-arm and transmission mast
US9705256B1 (en) Insulated grounding hub locknut unit
JPH05195650A (ja) 電 柱
US20100218988A1 (en) Wildlife Flashover Preventer for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US20020095904A1 (en) Utility line support member
KR101810407B1 (ko) 풀림방지 및 서지 전압 접지(Gronding)유도 구조를 갖는 절연애자용 상단 금구 취부구조
CN220439332U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伞裙装置
CN116646133A (zh) 一种盘式绝缘子伞裙装置
KR20210042674A (ko) 지중케이블의 배선을 위한 입상관의 방수장치
KR200436331Y1 (ko) 다기능 피뢰침 베이스
US4925142A (en) Electrical utility pole davit arm
CN111554459A (zh) 带有验电接地环的绝缘电力线双紧防雷绝缘子
CN202444066U (zh) 一种绝缘穿刺线夹
US20230081859A1 (en) Substation frame
CN214226644U (zh) 带护罩和验电接地环的绝缘电力线双紧多功能防雷绝缘子
CN212359302U (zh) 一种绝缘横担及输电杆
US11434878B2 (en)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with 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KR102157842B1 (ko) 현수애자 절연보호 구조체
CN210925614U (zh) 带安全罩的防雨雪防鸟害防雷瓷瓶绝缘子
CN112081450A (zh) 一种绝缘横担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输电杆
CN211907115U (zh) 带安全罩的防雨雪防鸟害多功能防雷瓷瓶绝缘子
CN220928908U (zh) 中间金具、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0575300U (zh) 带有验电接地环、安全罩及双层绝缘层的防雷硬质绝缘子
RU2343612C1 (ru) Моноблок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проводов и/или оптических кабелей на стойке опоры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