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8722U -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8722U
CN220438722U CN202321820536.9U CN202321820536U CN220438722U CN 220438722 U CN220438722 U CN 220438722U CN 202321820536 U CN202321820536 U CN 202321820536U CN 220438722 U CN220438722 U CN 220438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layer
display
col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05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克林
扶伟
古涛
陈杰
黄佩迪
宁雪强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05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8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8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8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层和第一变色层,通过第一变色层的设置实现对显示面板光线输出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防窥的功能,第一电致变色结构能够实现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变色,即是否开启防窥功能,透光结构将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固定于一体与显示面板相隔离,可以减少第一变色层的厚度设置,从而减少正常情况下,对光源强度的要求,能够降低防窥状态下能耗,提高用户体验,做到了兼顾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组件不能兼顾防窥和正常显示的作用,对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也逐渐普及,其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功能也逐步向着更大更清晰的方面发展。但是随着使用者在各种场合的使用频率增多,带有个人信息的内容也暴露在外,造成信息泄露等严重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防窥膜片的方法,通过光学结构的设置,阻碍显示设备产生的光束沿倾斜的方向发散,与显示设备具有一定角度的时候不能够看到显示设备产生的光束,即实现了防窥的效果。由于防窥膜片的设置会造成屏幕透光率损失,为了达到正常的显示亮度,则需要增加屏幕的亮度,会导致设备的运行功耗增加,从而使得显示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对于现阶段的显示设备,续航能力的降低势必影响用户的体验度。并且在一些特定的功能场景中,防窥膜片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并不适用,这也是防窥膜片很少直接应用于显示设备中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组件不能兼顾防窥和正常显示的作用,对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影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层和第一变色层,显示面板中阵列排布多个像素;第一变色层设置于显示面板与盖板层之间,第一变色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透光结构和第一电致变色结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与相邻像素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为条状结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像素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包括沿像素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区域、离子存储区域、电致变色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第一电极区域、离子存储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均为透明状态。
进一步地,离子存储区域与电致变色区域之间还设置有离子导体区域。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区域采用W8O9和VO材料制成;以及/或者,电致变色区域采用WO3-x制成。
进一步地,显示组件还包括控制结构,第一电极区域与第二电极区域均与控制结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变色层与盖板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变色层,第二变色层包括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为条状结构,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与相邻像素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像素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层和第一变色层,显示面板中阵列排布多个像素;第一变色层设置于显示面板与盖板层之间,第一变色层包括间隔设置的透光结构和第一电致变色结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与相邻像素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通过第一变色层的设置实现对显示面板光线输出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防窥的功能,电致变色结构能够实现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变色,即是否开启防窥功能,透光结构将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固定于一体与显示面板相隔离,可以减少第一变色层的厚度设置,从而减少正常情况下,对光源强度的要求,进而做到了兼顾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组件不能兼顾防窥和正常显示的作用,对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控制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在不同电压下的光束穿透率的数据统计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11、像素;20、盖板层;30、第一变色层;31、透光结构;32、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1、第一电极区域;322、离子存储区域;323、电致变色区域;324、第二电极区域;325、离子导体区域;40、控制结构;41、纳米集成电路;42、时序控制结构;43、纳米线路;50、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层和第一变色层,显示面板10中阵列排布多个像素11;第一变色层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与盖板层20之间,第一变色层30包括间隔设置的透光结构31和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与相邻像素11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通过第一变色层30的设置实现对显示面板10光线输出的角度控制,从而实现防窥的功能,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能够实现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变色,即是否开启防窥功能,透光结构31将第一电致变色结构固定于一体与显示面板10相隔离,可以减少第一变色层30的厚度设置,从而减少正常情况下,对光源强度的要求,能够降低防窥状态下能耗,提高用户体验,做到了兼顾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组件不能兼顾防窥和正常显示的作用,对用户体验存在较大影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特性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是通过通入微小电流,使得电致变色材料产生电化学作用变色,实现玻璃透光率的瞬态变化,达到控制光/热传播的目的。停止通电,材料内部进行氧化反应,玻璃恢复透明态。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为条状结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设置方向与像素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像素11按照阵列排布,相邻像素11之间的间隙分别连通,这样的设置更利于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与像素11之间的配合,并且需要防窥功能时,形成的深色条状结构连续性更好,不会出现漏光的情况,防窥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包括沿像素11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电致变色区域323和第二电极区域324,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和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为透明状态。第一电极区域321与第二电极区域324的设置用于向电致变色区域323施加电压,达到变色的目的。离子存储区域322主要用于存储可以进入电致变色区域323的离子,离子在电压的作用下进入电致变色区域323,使得电致变色区域323颜色变深,多个电致变色区域323在显示面板10的上方形成像百叶窗一样的结构,当人的视角垂直与显示组件时,能够清晰的看清画面,随着视角的改变,看到的画面逐渐模糊,视角达到一定程度后,完全看不到画面。因此只有正对显示组件的使用者才能接受足够的光线来看清,与显示组件成一定角度的旁观者接收到的光线较弱,则看起来一片漆黑。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和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为透明状态。即类似于玻璃状,能够透光,在未进行通电时即可看做一个单一的玻璃板,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显示效果,这样的显示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设置导致需要较高光亮程度的能量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大体为长方体结构,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电致变色区域323和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为片状结构,便于装配叠置,形成的结构简单稳定。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光学传播角度的设计,将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面向视线方向的一面设置成倾斜的角度设置,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角度对显示光束的限制。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离子存储区域322与电致变色区域323之间还设置有离子导体区域325。离子导体区域325的设置用于离子的的导向,这样的设置使得电致变色区域323能够接收到的离子仅来自于离子导体区域325,保证了离子来源,也就保证了电致变色区域323的变色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其他离子直接进入电致变色区域323内,导致未通电时也出现变色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致变色区域323采用W18O49和V2O5材料制成;以及/或者,电致变色区域323采用WO3-x制成。电致变色区域323常用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氧化钨即WO3-x制成,其光学透过率较高,且循环稳定性更加优异。采用W18O49和V2O5材料支撑的电致变色区域323具有特定的光学和电学特征,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两种材料所得到的电致变色区域323的颜色和透过率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的分布对两种材料的电致变色区域323进行排布处理,这样能够更适配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以及使用功能较多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对防窥效果进行调整,具体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通过控制电压的方式,实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颜色控制,这样能够减少使用者视线方向上的光束弱化效果,但是在侧视方向上能够有效地降低光线的透过率,进而降低被窥屏的风险。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显示组件还包括控制结构40,第一电极区域321与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与控制结构4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结构40的设置实现电致变色结构32的颜色改变,进而实现防窥模式的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结构40包括纳米集成电路41、时序控制结构42和纳米线路43,纳米线路43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区域321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24,纳米集成电路41用于功能性的电路信号收集和传递,能够起到稳定电流的作用,时序控制结构42是指控制第一电极区域321以及第二电极区域324按照实际产生顺序执行,它能够控制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有条不紊地工作,即使得防窥模式能够有序的变化,避免内部的离子转移等过程出现差错,导致用户的实际体验较差的情况。时序控制结构42与电子设备的控制终端50电性连接,以便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控制显示组件防窥功能开关。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并联设置。并联的设置可以通过时序控制结构42对不同位置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实现单独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调整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变色后的密度,即相邻的出现变色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从而实现显示光束角度的调整,这样可以让使用者对防窥效果有多种选择,以配合使用者对屏幕亮度以及手机续航的综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变色层30与盖板层20之间设置有第二变色层,第二变色层包括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设置相互垂直设置。由于第一变色层30的设置具有方向性,对与垂直其设置方向的实现角度的防窥效果有限,此时可以加装第二变色层,以增加侧边的防窥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为条状结构,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与相邻所述像素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像素1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第二变色层的设置于第一变色层30的结构构造相似,区别在于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是配合像素11的宽度方向间隙,避免出现对显示结果的影响。第二变色层的设置主要用于对侧面防窥效果的加强,即在第一变色层具有一定防窥效果下,即使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之间的间距较大,也不会使得防窥效果过于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显示组件还包括背光层,背光层设置于显示面板10远离第一变色层30的一侧,背光层采用LED灯作为光源。这样的设置背光层的能耗低,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延长显示组件的使用时间,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
以mini led显示屏为例,现有的mini led显示面板分为三层,分别为led driver层、led灯珠层、显示面板层。利用第一变色层30中的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在原有屏幕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铺设在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11的上方,利用电致变色的特性,在需要防窥功能的时候通-0.5V的电压,电致变色区域323材料变为不透明的灰黑色,使一定角度的光不能透射过去,从而形成一个防窥的结构。
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包括沿像素11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离子导体区域325、电致变色区域323和第二电极区域324,除电致变色区域323外,其余区域均为透明色。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为纳米线体自组装体构成长方体的薄膜器件,器件工作时电致变色区域323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得电致变色区域323中出现离子的注入或抽出,使得整个组成发生无色和着色的可逆变化,是该器件的核心部分。离子导体区域325只允许离子通过,用于传导变色过程中的离子。离子存储区域322在反应过程中起提供和存储变色所需的离子,电子和离子在通过离子导体区域325,进入电致变色区域323,实现电致变色区域323颜色的改变,使其有原本的透明状态变为着色状态;反之,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电致变色区域323的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区域325,回到离子存储区域322,使其由着色状态又恢复到原来的初始透明状态。
如图3所示,是控制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电路结构,当需要防窥功能时,通过时序控制结构42控制纳米集成电路41输出电压。从而实现防窥功能的选择,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显示组件的防窥功能使用时可切换,增加防窥功能的使用场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变色层30的设置,配合控制结构能够实现外部电路控制使用防窥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显示组件。使用上述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控制其显示时是否开启防窥功能,能够平衡使用者在防窥功能和正常使用的选择,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计算机显示器等。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中阵列排布多个像素(11);
盖板层(20);
第一变色层(30),所述第一变色层(3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与所述盖板层(20)之间,所述第一变色层(30)包括间隔设置的透光结构(31)和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与相邻所述像素(11)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为条状结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像素(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包括沿所述像素(11)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区域(321)、离子存储区域(322)、电致变色区域(323)和第二电极区域(324),所述第一电极区域(321)、所述离子存储区域(322)和所述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为透明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存储区域(322)与所述电致变色区域(323)之间还设置有离子导体区域(3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区域(323)采用W18O49和V2O5材料制成;以及/或者,
所述电致变色区域(323)采用WO3-x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控制结构(40),所述第一电极区域(321)与所述第二电极区域(324)均与所述控制结构(40)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并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色层(30)与所述盖板层(20)之间设置有第二变色层,所述第二变色层包括第二电致变色结构,所述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结构(32)的设置相互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为条状结构,第二电致变色结构与相邻所述像素间的间隙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二电致变色结构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像素(1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地设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2321820536.9U 2023-07-11 2023-07-11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438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0536.9U CN220438722U (zh) 2023-07-11 2023-07-11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0536.9U CN220438722U (zh) 2023-07-11 2023-07-11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8722U true CN220438722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0536.9U Active CN220438722U (zh) 2023-07-11 2023-07-11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8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8363B2 (en) Bi-stable electrowetting optical elemen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64907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73027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632387B2 (e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927865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side-by-sid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2019022737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33611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06104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346330A (zh) 雙模式顯示裝置
CN107153488B (zh) 一种单层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9765717B (zh)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1422562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5061507B2 (ja) 表示素子
CN114758587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593233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20438722U (zh) 显示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1834548B (zh) 可切换窄视角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00671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1006653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049254A (ja) 分割電極構造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11198493B (zh)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CN109167861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892141A (zh) 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70624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5718386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