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2071U -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2071U
CN220432071U CN202322900745.0U CN202322900745U CN220432071U CN 220432071 U CN220432071 U CN 220432071U CN 202322900745 U CN202322900745 U CN 202322900745U CN 220432071 U CN220432071 U CN 22043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sleeve
rod
rod body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007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浩
叶世清
吴志强
陈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007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吊装装置用于吊装具有挂载孔的目标物体,吊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吊装单元,吊装单元包括套管、拉杆和扩张机构。拉杆包括杆体部以及凸部,杆体部穿设于套管,并伸出于套管沿第一方向相背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凸部凸出设置于位于套管外的杆体部,并与套管具有间距。扩张机构围绕杆体部设置并位于套管和凸部之间,扩张机构被构造为,在凸部沿第一方向朝套管运动的过程中被凸部和套管挤压并径向扩张以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本申请能提高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吊装装置通常用于电池模组的吊装工序中,用于将电池模组转运。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其能提高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用于吊装具有挂载孔的目标物体,吊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吊装单元,吊装单元包括套管、拉杆和扩张机构。拉杆包括杆体部以及凸部,杆体部穿设于套管,并伸出于套管沿第一方向相背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凸部凸出设置于位于套管外的杆体部,并与套管具有间距。扩张机构围绕杆体部设置并位于套管和凸部之间,扩张机构被构造为,在凸部沿第一方向朝套管运动的过程中被凸部和套管挤压并径向向外扩张以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的吊装装置的扩张机构可以逐渐扩张,通过扩张机构与孔壁之间的压力所形成的摩擦力带动目标物体运动,因此对于不同孔径的挂载孔仅需调节扩张机构的扩张幅度以达到所需的摩擦力便可实现目标物体的吊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装置对多种不同孔径的挂载孔均能实现吊装,适用范围较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包括挤压件、扩张组件和限位圈,扩张组件包括多个围绕杆体部的外周方向排列的扩张板,挤压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扩张板和杆体部之间,限位圈套箍于多个扩张板;挤压件面向扩张板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由凸部至套管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导向斜面与扩张板面向杆体部的一侧相抵,挤压件用于在凸部的带动下向套管运动,并通过导向斜面带动多个扩张板分别向外扩张,并使多个扩张板分别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机构利用挤压件带动多个扩张板向外扩张与挂载孔的孔壁相抵压,因此可通过调节挤压件导向斜面的倾斜程度和尺寸便可扩大扩张机构的适用范围,使得吊装装置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挂载孔孔径,进一步扩大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靠近杆体部的一侧具有配合斜面,配合斜面由凸部至套管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并与导向斜面相抵,挤压件通过导向斜面与配合斜面带动多个扩张板分别向外扩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扩张板设置配合斜面,从而挤压件在挤压过程中能够对扩张板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提高扩张机构扩张的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的外板面为曲形面,曲形面沿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杆体部的方向弯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扩张板的外板面设置为曲形面,如此一来,扩张机构可与圆孔以及矩形孔都适配,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斜面与导向斜面均为曲形面,配合斜面与导向斜面均沿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配合斜面设置为曲面,便于在弯曲的扩张板上加工制作,将导向斜面设置为曲面且与配合斜面相贴合,便于与配合斜面更好地适配,从而提高扩张机构扩张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扩张板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围绕杆体部的外周方向依次相抵并围成环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扩张板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扩张板可增加与挂载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扩张机构与挂载孔孔壁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吊装装置的可靠性。而且,多个扩张板在未扩张时围设形成环形结构,相比于多个扩张板在未扩张状态下间隔设置的方案来说,则可减少因扩张板位置的偏移导致扩张后与挂载孔孔壁摩擦作用下降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背离杆体部的一侧设有摩擦部,摩擦部用于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摩擦部,可增加扩张机构与挂载孔孔壁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二者的摩擦作用,提高吊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部包括磨砂面和齿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摩擦部设置为包括磨砂面和/或齿状结构,该种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扩张板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扩张板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扩张板背离杆体部的一侧均设有凹槽,限位圈卡止于凹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扩张板上设置凹槽,将限位圈隐藏于凹槽,以减少限位圈的阻挡作用,从而降低对扩张机构与孔壁的摩擦作用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套设于杆体部的外周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挤压件套在杆体部上,相对于多个挤压件与杆体部单独相抵的方案来说,可减少挤压件与扩张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挤压件沿杆体部周向的位移,进而减少因挤压件移动导致导向斜面与配合斜面错位的情况,从而减少扩张板无法扩张导致与孔壁的摩擦作用不足无法吊起端板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外板面为曲形面,曲形面沿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杆体部的方向弯曲,导向斜面环绕于杆体部的外周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仅便于制作,而且即使挤压件与扩张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二者产生沿杆体部周向的相对位移,也几乎不影响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和凸部一体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挤压件和凸部一体成型,可减少挤压件的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并且,挤压件与杆体部固定在一起,挤压件几乎不会沿杆体部的外周方向产生位移,从而减少导向斜面和配合斜面沿杆体部外周方向的相对位移,进而减少导向斜面与配合斜面错位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还具有抵接面,抵接面位于导向斜面背离杆体部的一侧,并成角度连接于导向斜面背离套管的一端,抵接面用于与扩张板背向套管的一端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挤压件上设置抵接面,用于抵接在扩张板背向套管的端面,如此一来,可减少挤压件、扩张板和杆体部因挤压程度过于严重导致较难将拉杆复位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还包括膨胀圈,膨胀圈套设于杆体部,并位于挤压件背离套管的一侧,膨胀圈构造为在凸部和挤压件的挤压作用下膨胀,且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膨胀圈,可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与挂载孔的孔壁的摩擦作用,从而提高吊装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包括两个扩张机构,两个扩张机构沿第一方向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扩张机构可以减少单个扩张板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改善单个扩张板上下区域摩擦力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吊装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包括膨胀圈,膨胀圈套设于杆体部的外周侧,并构造为在凸部和套管的挤压作用下而膨胀,且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扩张机构设置为包括膨胀圈,利用膨胀圈逐渐扩张实现与挂载孔孔壁的结合,膨胀圈与挂载孔的孔壁之间不易滑动,从而提高吊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连接于凸部背离套管的一侧,并用于引导拉杆进入挂载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导向部,方便拉杆插入挂载孔中,提高吊装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靠近扩张机构的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抵靠于孔壁的端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限位部,利用限位部抵靠于孔壁的端面,当操作拉杆使凸部靠近套管运动时,可将限位部抵压于端板上,将拉杆向上拉,操作人员将套管抵靠于端板上保持套管的位置不动,相比于仅靠操作人员维持套管的位置来说,便于操作且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拉杆连接,并能够抵靠于套管背离扩张机构的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限位件,利用第一限位件将拉杆在未使用的状态下抵在套管的上端,可降低拉杆从套管中掉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吊装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弹性件,第二限位件套设于杆体部的外周侧,第二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件和套管之间并连接于套管,杆体部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分以及环绕收缩部分的限位面,弹性件套设于收缩部分并位于限位面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能够被限位面和第二限位件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弹性件,利用弹性件对拉杆的弹性作用使得拉杆在吊装完成后能够向下运动或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容易解除拉杆、挤压件、扩张板和孔壁的挤压作用,方便扩张机构与孔壁脱离,在此过程中较为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装置包括两个吊装单元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沿第二方向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的套管,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两个吊装单元的套管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如此一来,在操作拉杆使凸部朝向套管运动时,可通过操作第一连接杆同时保持两个套管的位置不变,较为方便。同时,也便于两个吊装单元的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沿第二方向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的拉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套管设有供第二连接杆朝向第一连接杆运动的避让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握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第二连接杆朝向第一连接杆运动,从而实现一个操作人员同时操作两个吊装单元的拉杆。在吊装时,握紧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保持二者的相对位置不动,则可通过操作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实现电池模组的搬运,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吊装操作,节省人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构造为沿第二方向可伸缩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设置为可伸缩的形式,则对于两个挂载孔间距不一致的端板也可适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一内杆,第一内杆滑动连接于第一外管的内表面,且其中一端沿第二方向能够伸出于第一外管,第一内杆用于伸出于第一外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套管连接,第一外管连接于另一个套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杆设置为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一内杆,通过第一内杆相对第一外管的伸出长度调节第一连接杆的长度,该种结构简易且便于操作,并且可调节范围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固定于第一内杆位于第一外管内的部分,第一外管的管壁设有通孔,限位杆穿设于通孔并能够沿第一内杆滑出第一外管的方向卡止于通孔的孔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杆限制第一内杆从第一外管中脱落,该种方式可靠性较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电池模组输送装置和上述的吊装装置,电池模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包括电池单体和端板的电池模组,端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挂载孔,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池单体的顶端至底端的排列方向,其中,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极柱;吊装装置与电池模组输送装置间隔设置,扩张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伸入挂载孔并抵压于挂载孔的孔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和挂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B-B处的剖面图,其示出吊装装置的扩张机构在扩张状态下的形态;
图4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剖面图,其示出吊装装置的扩张机构在未扩张状态下的形态;
图7为图6中F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G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电池生产系统;200、电池模组;201、电池单体;2011、极柱;202、端板;203、挂载孔;300、吊装装置;
1、吊装单元;
11、套管;111、限位部;112、避让孔;
12、拉杆;121、杆体部;1211、收缩部分;1212、限位面;122、凸部;123、导向部;
13、扩张机构;131、挤压件;1311、导向斜面;1312、抵接面;132、扩张组件;1321、扩张板;1322、配合斜面;1323、摩擦部;1324、凹槽;133、限位圈;134、膨胀圈;
14、第一限位件;
15、第二限位件;
16、弹性件;
17、缓冲件;
2、第一连接杆;21、第一外管;211、通孔;22、第一内杆;23、限位杆;
3、第二连接杆;31、第二外管;32、第二内杆;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件。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涂覆区和连接于正极涂覆区的正极极耳,正极涂覆区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极耳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锂离子电池单体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涂覆区和连接于负极涂覆区的负极极耳,负极涂覆区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耳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件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模组组装完成后,通常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转运或入箱,此转运过程中需要用到吊装装置将电池模组吊起。
在利用端板的挂载孔进行吊装时,现有的吊装装置通常针对与吊装装置尺寸相匹配的挂载孔进行吊装,对于具有其他尺寸的挂载孔的端板则并不使用,因此现有的吊装装置适用范围有限。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其通过凸部和套管挤压扩张机构,扩张机构扩张,通过扩张机构与端板孔壁之间的压力所形成的摩擦力带动目标物体运动,因此对于不同孔径的挂载孔仅需调节扩张机构的扩张幅度以达到所需的摩擦力便可实现目标物体的吊装,即对多种不同孔径的挂载孔均能实现吊装,适用范围较广。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吊装装置适用于电池生产系统中电池模组的吊装,也可适用于其他需要吊装的物品,例如家具的吊装等。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池生产系统100包括电池模组输送装置和吊装装置300,电池模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包括电池单体201和端板202的电池模组200,端板202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挂载孔203,第一方向X平行于电池单体201的顶端和底端的排列方向,其中,电池单体201的顶端设有极柱2011。吊装装置300与电池模组输送装置间隔设置,吊装装置300能够沿第一方向X伸入挂载孔203并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输送装置可以包括输送带或搬运机器人等。
在电池模组200中,电池单体20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电池单体201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01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01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本申请实施例的端板202位于电池模组200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可选的,端板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板202位于多个电池单体201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在长度方向的相背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挂载孔203可以沿第一方向X贯穿于端板202,也可不贯穿端板202。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向X为电池模组200的高度方向。
可选的,端板202具有两个沿电池模组200宽度方向排列的挂载孔203。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和挂载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在B-B处的剖面图,其示出吊装装置的扩张机构在扩张状态下的形态;图4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如图2-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300,用于吊装具有挂载孔203的目标物体,吊装装置300包括至少一个吊装单元1。吊装单元1包括套管11、拉杆12和扩张机构13,拉杆12包括杆体部121以及凸部122,杆体部121穿设于套管11,并伸出于套管11沿第一方向X相背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凸部122凸出设置于位于套管11外的杆体部121,并与套管11具有间距。扩张机构13围绕杆体部121设置并位于套管11和凸部122之间,扩张机构13被构造为,在凸部122沿第一方向X朝套管11运动的过程中,扩张机构13被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并径向向外扩张以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管11可以为圆管、方管或其他形状的管。拉杆12可以对应为圆杆、方杆或其他形状的杆。当然,二者的形状也可以不匹配,例如当套管11为方管时,拉杆12也可以为圆杆。示例性的,拉杆12与套管11滑动配合。当然,拉杆12与套管11也可以滚动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标物品为端板202。
本申请实施例的杆体部121可以伸出于套管11沿第一方向X的相背两端,也可以仅伸出于套管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其中一端。如果杆体部121伸出于套管11的其中一端,则凸部122设置于杆体部121伸出套管11的那部分。如果杆体部121伸出于套管11的相背两端,则凸部122设置于杆体部121伸出套管11的其中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凸部122可以设置于杆体部121的外周面,也可以设置于杆体部121的端面,但均沿杆体部121的径向凸出设置于杆体部121,从而与套管11的端部共同夹设扩张机构13。其中,径向垂直于杆体部121的长度方向,但并不代表杆体部121一定为圆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一种具体的使用方式中,如图3中的方位所示,将扩张机构13伸入挂载孔203中,套管11抵接于端板202的上表面,且保持不动,向上拉起拉杆12,凸部122朝向套管11运动,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扩张机构13,扩张机构13在被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的过程中逐渐向外扩张直至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当二者之间的压力能够满足将电池模组200吊起时,保持凸部122、套管11和扩张机构13的相对位置不变,扩张机构13与端板202此时通过摩擦力实现锁定,将吊装装置300向上抬起,电池模组200也跟随向上运动,从而实现电池模组200的吊装。当吊装完成后,保持套管11不动并将拉杆12向下压,凸部122和套管11不再对扩张机构13施加压力,从而扩张机构13向内收缩,与端板202的压力逐渐变小至零实现解锁,而后将吊装装置300从挂载孔203中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机构13被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指的是扩张机构13被套管11面向凸部122的一端和凸部122挤压。扩张机构13可以直接与凸部122和/或套管11相抵而被挤压,也可以在扩张机构13与凸部122之间夹设其他部件,通过其他部件间接传递挤压的作用力。扩张机构13也可与套管11之间夹设其他部件,通过其他部件间接传递挤压的作用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机构13径向向外扩张,指的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至少一个方向向外扩张,并不代表扩张机构13一定为球形结构或柱形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机构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橡胶圈,橡胶圈在被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的作用下逐渐膨胀后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实现扩张机构13与端板202的锁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装置300通过设置扩张机构13,利用拉杆12带动扩张机构13扩张,从而与目标物体挂载孔203的孔壁实现抵压,当抵压的作用力越大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吊装装置300通过摩擦力带动目标物体移动,实现目标物体的吊装。即,本实施例的吊装装置300的扩张机构13可以逐渐扩张,通过扩张机构13与孔壁之间的压力所形成的摩擦力带动目标物体运动,因此对于不同孔径的挂载孔203仅需调节扩张机构13的扩张幅度以达到所需的摩擦力便可实现目标物体的吊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吊装装置300对多种不同孔径的挂载孔203均能实现吊装,适用范围较广。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剖面图,其示出吊装装置的扩张机构在未扩张状态下的形态;图7为图6中F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请参阅图4-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13包括挤压件131、扩张组件132和限位圈133,扩张组件132包括多个围绕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排列的扩张板1321,挤压件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扩张板1321和杆体部121之间,限位圈133套箍于多个扩张板1321;挤压件131面向扩张板1321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1311,导向斜面1311由凸部122至套管11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121,导向斜面1311与扩张板1321面向杆体部121的一侧相抵,挤压件131用于在凸部122的带动下向套管11运动,并通过导向斜面1311带动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向外扩张,并使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板13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扩张板1321在未扩张时可以如图8所示直接相抵,也可以具有间隔。多个扩张板1321在扩张后,两个相邻的扩张板1321会形成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扩张板1321围绕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排列,且在扩张后能够将端板202利用摩擦力吊起。举例来说,当扩张板132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扩张板1321设置于杆体部121的相背两侧,从而抵接于挂载孔203孔壁的相对的部分,才可利用摩擦力将端板202吊起。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板1321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弯曲的板。示例性的,当挂载孔203为长方形孔时,扩张板1321可以为平板结构;当挂载孔203为圆孔时,扩张板1321可以为曲形板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圈133套箍于多个扩张板1321的外周侧,多个扩张板1321通过限位圈133实现聚拢和限位,限位圈133能够跟随多个扩张板1321的扩张而发生形变,且始终保持对多个扩张板1321的聚拢作用。限位圈1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限位圈13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限位圈133可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圈133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挤压件131可以与杆体部121相连接,例如粘接、焊接或卡接等,也可以仅是与杆体部121相抵。
本申请实施例的挤压件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挤压件131可间隔设置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可选的,挤压件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挤压件131和多个扩张板1321一一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挤压件131可以与凸部122直接相抵或固定连接,当然,二者中间也可以夹设其他部件从而间接传递作用力。
可选的,杆体部121为方形杆,挤压件13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四个挤压件131一一设置于杆体部121的四个侧面,导向斜面1311和配合斜面1322均为平面。扩张板1321为平板结构,且数量为四个,四个扩张板1321分别与四个挤压件131一一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机构13利用挤压件131带动多个扩张板1321向外扩张与挂载孔203的孔壁相抵压,因此可通过调节挤压件131导向斜面1311的倾斜程度和尺寸便可扩大扩张机构13的适用范围,使得吊装装置300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挂载孔203孔径,进一步扩大吊装装置300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1321靠近杆体部121的一侧具有配合斜面1322,配合斜面1322由凸部122至套管11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121并与导向斜面1311相抵,挤压件131通过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带动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向外扩张。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相贴合,即二者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可选的,当扩张板1321为平板结构时,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均为平面。
示例性的,导向斜面1311和配合斜面1322的其中一者设置限位条,另一者设置限位槽,限位条和限位槽沿导向斜面1311和配合斜面1322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通过设置限位条和限位槽,可对扩张板1321起到限位作用,减少扩张板1321沿杆体部121周向的位移。
扩张板1321设置配合斜面1322,从而挤压件131在挤压过程中能够对扩张板1321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提高扩张机构13扩张的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1321的外表面为曲形面,曲形面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杆体部121的方向弯曲。
本申请实施例的曲形面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即曲形面围绕杆体部12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X弯曲。
将扩张板1321的外板面设置为曲形面,如此一来,扩张机构13可与圆孔以及矩形孔都适配,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300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扩张板1321为曲形板,曲形板在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均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即曲形板围绕杆体部12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X弯曲。以便适配于截面为圆形的杆体部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均为曲形面,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均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即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均围绕杆体部12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X弯曲。
本申请实施例的配合斜面1322和导向斜面1311的曲率几乎相同。
将配合斜面1322设置为曲面,便于在弯曲的扩张板1321上加工制作,将导向斜面1311设置为曲面且与配合斜面1322相贴合,便于与配合斜面1322更好地适配,从而提高扩张机构13扩张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扩张板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围绕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依次相抵并围成环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板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三个扩张板在未扩张的时候围设形成环状结构,在扩张后,任意相邻的两个扩张板之间可形成间隙。
将扩张板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扩张板1321可增加与挂载孔20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扩张机构13与挂载孔203孔壁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吊装装置300的可靠性。而且,多个扩张板在未扩张时围设形成环形结构,相比于多个扩张板在未扩张状态下间隔设置的方案来说,则可减少因扩张板位置的偏移导致扩张后与挂载孔孔壁摩擦作用下降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132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设有摩擦部1323,摩擦部1323用于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示例性的,摩擦部1323可以为刻痕。
设置摩擦部1323,可增加扩张机构13与挂载孔203孔壁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二者的摩擦作用,提高吊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部1323包括磨砂面和齿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的齿状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结构。进一步可选的,齿状结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延伸。如此设置,便于制作。
将摩擦部1323设置为包括磨砂面和/或齿状结构,该种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扩张板1321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扩张板1321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扩张板132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1324,限位圈133卡止于凹槽1324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凹槽1324与底壁相对的开口背向杆体部121设置,凹部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个侧壁,限位圈133能够卡止于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者,从而被限位于凹槽1324内。
如果限位圈133凸出于扩张板1321,则扩张机构13在扩张过程中,限位圈133首先与孔壁接触,在限位圈133的阻挡作用下,扩张板1321与孔壁接触的面积以及相互之间的抵压力均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扩张机构13与孔壁的摩擦作用,增加了吊装装置300吊起端板202的难度。因此在扩张板1321上设置凹槽1324,将限位圈133隐藏于凹槽1324,以减少限位圈133的阻挡作用,从而降低对扩张机构13与孔壁的摩擦作用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131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挤压件131呈环状结构,其可以为圆环状,也可以为矩形环状。挤压件131的导向斜面1311可以呈环状,也可以多个导向斜面1311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杆体部121为圆杆。如此一来,便于将挤压件131套接于杆体部121上。
将挤压件131套在杆体部121上,相对于多个挤压件131与杆体部121单独相抵的方案来说,可减少挤压件131与扩张板1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挤压件131沿杆体部121周向的位移,进而减少因挤压件131移动导致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错位的情况,从而减少扩张板1321无法扩张导致摩擦作用不足无法吊起端板202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板1321的表面为曲形面,曲形面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杆体部121的方向弯曲,导向斜面1311环绕设置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斜面1311为环形曲面,其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
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制作,而且即使挤压件131与扩张板1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二者产生沿杆体部121周向的相对位移,也几乎不影响导向斜面1311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吊装装置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131和凸部122一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挤压件131和凸部122一体成型。
将挤压件131和凸部122一体成型,可减少挤压件131的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并且,挤压件131与杆体部121固定在一起,挤压件131几乎不会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产生位移,从而减少导向斜面1311和配合斜面1322沿杆体部121外周方向的相对位移,进而减少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错位的情况,提高吊装装置300使用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件131具有抵接面1312,抵接面1312位于导向斜面131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并成角度连接于导向斜面1311背离套管11的一端,抵接面1312用于与扩张板1321背向套管11的端面相抵。
本申请实施例的抵接面131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可选的,抵接面1312为平面,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
本申请实施例的抵接面1312与导向斜面1311可以成锐角、直角或钝角连接。可选的,抵接面1312与导向斜面1311成钝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张板1321背向套管的端面与配合斜面1322成钝角连接。
在挤压件131上设置抵接面1312,用于抵接在扩张板1321背向套管11的端面,如此一来,可减少挤压件131、扩张板1321和杆体部121因挤压程度过于严重导致较难将拉杆12复位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13还包括膨胀圈134,膨胀圈134套设于杆体部121,并位于挤压件131背离套管11的一侧,膨胀圈134被构造为在凸部122和挤压件131的挤压作用下膨胀,且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膨胀圈134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作。
可选的,膨胀圈134夹设于凸部122和挤压件131之间。
设置膨胀圈134,可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300与挂载孔203的孔壁的摩擦作用,从而提高吊装装置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1包括两个扩张机构13,两个扩张机构13沿第一方向X排列。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扩张机构13在凸部122和套管11的挤压作用下可以彼此传递压力,均发生扩张并抵压于孔壁。示例性的,由于导向斜面1311的作用,位于下侧的扩张机构13中的挤压件131带动扩张板1321扩张的同时还带动扩张板1321向上运动,从而挤压位于上侧的扩张机构13的挤压件131,使得挤压件131向上运动并挤压上侧的扩张板1321,上侧的扩张板1321受到套管11的阻挡以及上侧挤压件131的压力而扩张。在挤压过程中,套管11的压力传递到上侧的挤压件131,位于下侧的扩张板1321受到上侧挤压件131的压力和下侧挤压件131的压力而扩张。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扩张机构13中各部件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当扩张板132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过长时,由于力的传递作用,其与挤压件131相邻的区域与孔壁的压力较大,远离挤压件131的区域与孔壁的压力较小,因此远离挤压件131的区域与孔壁的摩擦力小于靠近挤压件131的区域与孔壁的摩擦力,容易出现吊装不牢的情况。因此,设置两个扩张机构13可以减少单个扩张板132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改善单个扩张板1321上下区域摩擦力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吊装装置30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套管11的扩张机构13包括上述的膨胀圈134,吊装单元1还包括缓冲件17,缓冲件17夹设于该膨胀圈134与靠近凸部122的扩张机构13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缓冲件17可采用海绵或橡胶等材料制作。
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7可以为环状结构或块状结构等。可选的,缓冲件17为环状结构,并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
设置缓冲件17,可以减少靠近凸部122的扩张机构13的扩张板1321在扩张过程中对膨胀圈134的挤压造成的损伤,提高膨胀圈13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张机构13包括膨胀圈134,膨胀圈134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并构造为在凸部122和套管11的挤压作用下而膨胀,且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膨胀圈134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作。
将扩张机构13设置为包括膨胀圈134,利用膨胀圈134逐渐扩张实现与挂载孔203孔壁的结合,膨胀圈134与挂载孔203的孔壁之间不易滑动,从而提高吊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12还包括导向部123,导向部123连接于凸部122背离套管11的一侧,并用于引导拉杆12进入挂载孔203。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部123可以为上宽下窄的圆销,较宽的一部分固定于凸部122,较窄的一部分用于导向。导向部123还可以为方杆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部123可以与凸部122直接连接,也可以与凸部122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可选的,导向部123与凸部122焊接或一体成型。
设置导向部123,方便拉杆12插入挂载孔203中,提高吊装装置300使用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11靠近扩张机构13的一端设有限位部111,限位部111用于抵靠于孔壁的端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部111可以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围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限位部111还可以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可设置于杆体部121的一侧或者相背的两侧。
设置限位部111,利用限位部111抵靠于孔壁的端面,当操作拉杆12使凸部122靠近套管11运动时,可将限位部111抵压于端板202上,将拉杆12向上拉,操作人员将套管11抵靠于端板202上保持套管11的位置不动,相比于仅靠操作人员维持套管11的位置来说,便于操作且省力。
图9为图3中E处的放大图;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G处的放大图。
请参阅图9-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1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4,第一限位件14与拉杆12连接,并能够抵靠于套管11背离扩张机构13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限位件14与拉杆12的上端可以采用粘接或螺纹配合等方式连接。可选的,第一限位件14为螺母,与拉杆12螺纹配合。
设置第一限位件14,利用第一限位件14将拉杆12在未使用的状态下抵在套管11的上端,可降低拉杆12从套管11中掉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吊装装置300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单元1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5和弹性件16,第二限位件15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第二限位件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件14和套管11之间并连接于套管11,杆体部121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分1211以及环绕收缩部分1211的限位面1212,弹性件16套设于收缩部分1211并位于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件15之间,并能够被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件15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5可以全部位于第一限位件14和套管11之间,也可以有部分伸入套管11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5与套管11可以采用粘接或螺纹配合等方式连接。可选的,部分第二限位件15伸入套管11中并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伸入套管11的第二限位件15与套管11螺纹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件16可以为压缩弹簧或橡胶管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面1212可以为平面、曲面或者为平面和曲面相结合的不规则形状的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件16在凸部122朝向套管11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件15的挤压而被压缩产生弹性势能。当吊装完成后,松开拉杆12,弹性件16的弹性势能释放,拉杆12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可向下运动或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容易解除拉杆12、挤压件131、扩张板1321和孔壁的挤压作用,扩张机构13与孔壁脱离,吊装装置300从挂载孔203中拿出。
设置弹性件16,利用弹性件16对拉杆12的弹性作用使得拉杆12在吊装完成后能够向下运动或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容易解除拉杆12、挤压件131、扩张板1321和孔壁的挤压作用,方便扩张机构13与孔壁脱离,在此过程中较为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装置300包括两个吊装单元1以及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沿第二方向Y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1的套管11,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吊装单元1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不同。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其中一个拉杆12具有导向部123,另一个拉杆12不设有导向部123。
可选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吊装单元1可以伸入一个端板202的两个挂载孔203中,也可以伸入两个端板202的两个挂载孔203中。
将两个吊装单元1的套管11通过第一连接杆2连接,如此一来,在操作拉杆12使凸部122朝向套管11运动时,可通过操作第一连接杆2同时保持两个套管11的位置不变,较为方便。同时,也便于两个吊装单元1的收纳。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的另一种局部分解示意图
如图10和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装置300还包括第二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3沿第二方向Y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1的拉杆12,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套管11设有供第二连接杆3朝向第一连接杆2运动的避让孔112。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杆3在第二方向Y上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吊装单元1的拉杆12,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吊装单元1的拉杆12。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2可以位于第二连接杆3的上方,第二连接杆3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杆2的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具有间距。在吊装端板202时,二者可以具有间距,也可以相抵。
可选的,避让孔112为长条状。
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握紧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使第二连接杆3朝向第一连接杆2运动,从而实现一个操作人员同时操作两个吊装单元1的拉杆12。在吊装时,握紧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且保持二者的相对位置不动,则可通过操作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实现电池模组的搬运,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吊装操作,节省人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构造为沿第二方向Y可伸缩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2包括槽结构和滑杆,槽结构包括底壁、侧壁和卡止壁,底壁与槽结构的开口相对,侧壁成角度连接于底壁,卡止壁连接于侧壁背离底壁的一端且向开口延伸,滑杆被卡止壁卡止于槽结构内以免从开口滑出。滑杆滑动连接于槽结构且一端能够沿第二方向Y伸出于槽结构外,伸出去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套管11连接,槽结构与另一个套管11连接。滑杆能够调节沿第二方向Y伸出槽结构外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杆3也可包括上述结构。
将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设置为可伸缩的形式,则对于两个挂载孔203间距不一致的端板202也可适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装置300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包括第一外管21和第一内杆22,第一内杆22滑动连接于第一外管21的内表面,且其中一端能够沿第二方向Y伸出于第一外管21,第一内杆22用于伸出于第一外管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套管11连接,第一外管21连接于另一个套管1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内杆22的其中一端沿第二方向Y伸出于第一外管21外,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内杆22沿第二方向Y伸出第一外管21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连接杆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内杆22可以为管状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第一内杆22与套管11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外管21可以直接连接于套管11,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于套管11。当第一外管21直接连接于套管11时,二者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
为了减少第一内杆22从第一外管21掉落的情况,可在第一内杆22与第一外管21滑动连接的一端的外周侧设置环形凸起,第一外管21的端部设置限位壁,第一内杆22向第一外管21外滑动时环形凸起抵接于限位壁上,从而降低第一内杆22沿第二方向脱落于第一外管21外的可能性。
第一连接杆2设置为包括第一外管21和第一内杆22,通过第一内杆22相对第一外管21的伸出长度调节第一连接杆2的长度,该种结构简易且便于操作,并且可调节范围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杆2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内杆22能够伸出于第一外管21沿第二方向Y的其中一端并连接于其中一个套管11,另一个第一内杆22能够伸出于第一外管2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另一个套管11。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第一内杆2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设置两个第一内杆22,利用两个第一内杆22与两个套管11一一连接,相比于第一内杆22与一个套管11连接,第一外管21与另一个套管11连接的方案来说,由于两个第一内杆22的尺寸基本一致,两个套管11的尺寸也基本一致,因此可提高第一连接杆2与套管11连接的便利性,降低由于尺寸不一致带来的连接难度。而且,位于中间区域的套管11可承担把手的作用,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握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还包括限位杆23,限位杆23固定于第一内杆22位于第一外管21内的部分,第一外管21的管壁设有通孔211,限位杆23穿设于通孔211并能够沿第一内杆22滑出第一外管21的方向卡止于通孔211的孔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杆23可以与第一内杆22采取过盈配合或粘接等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孔211的孔壁可以为环形,也可具有开口,但不影响限位杆23被限位。
通过限位杆23限制第一内杆22从第一外管21中脱落,该种方式可靠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3包括第二外管31和第二内杆32,第二内杆32滑动连接于第二外管31的内表面,且其中一端能够沿第二方向Y伸出于第二外管31,第二内杆32用于伸出于第二外管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拉杆12连接,第二外管31连接于另一个拉杆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杆3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内杆32能够伸出于第二外管31沿第二方向Y的其中一端并连接于其中一个拉杆12,另一个第二内杆32能够伸出于第二外管3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另一个拉杆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3还包括限位条,限位条固定于第二内杆32位于第二外管31内的部分,第二外管31的管壁设有贯穿孔,限位条穿设于贯穿孔并能够沿第二内杆32滑出第二外管31的方向卡止于贯穿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100,包括电池模组输送装置和上述的吊装装置300,电池模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包括电池单体201和端板202的电池模组200,端板202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挂载孔,第一方向X平行于电池单体201的顶端至底端的排列方向,其中,电池单体201的顶端设有极柱2011;吊装装置300与电池模组输送装置间隔设置,扩张机构13能够沿第一方向伸入挂载孔203并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
请参阅图2-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300,用于吊装具有挂载孔203的目标物体,吊装装置300包括至少一个吊装单元1。吊装单元1包括套管11、拉杆12和扩张机构13,拉杆12包括杆体部121以及凸部122,杆体部121穿设于套管11,并伸出于套管11沿第一方向X相背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凸部122凸出设置于位于套管11外的杆体部121,并与套管11具有间距。扩张机构13围绕杆体部121设置并位于套管11和凸部122之间,扩张机构13被构造为,在凸部122沿第一方向X朝套管11运动的过程中,扩张机构13被凸部122和套管11挤压并径向向外扩张以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扩张机构13包括挤压件131、扩张组件132和限位圈133,扩张组件132包括多个围绕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排列的扩张板1321,挤压件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扩张板1321和杆体部121之间,限位圈133套箍于多个扩张板1321;挤压件131面向扩张板1321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1311,导向斜面1311由凸部122至套管11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121,导向斜面1311与扩张板1321面向杆体部121的一侧相抵,挤压件131用于在凸部122的带动下向套管11运动,并通过导向斜面1311带动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向外扩张,并使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扩张板1321靠近杆体部121的一侧具有配合斜面1322,配合斜面1322由凸部122至套管11的方向逐渐靠近杆体部121并与导向斜面1311相抵,挤压件131通过导向斜面1311与配合斜面1322带动多个扩张板1321分别向外扩张。扩张板1321的外表面为曲形面,曲形面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杆体部121的方向弯曲。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均为曲形面,配合斜面1322与导向斜面1311均沿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相贴合。曲形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曲形板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围绕杆体部121的外周方向依次相抵并围成环状结构。扩张板132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设有摩擦部1323,摩擦部1323用于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摩擦部1323包括齿状结构。多个扩张板132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1324,限位圈133卡止于凹槽1324内。挤压件131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导向斜面1311环绕设置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挤压件131具有抵接面1312,抵接面1312位于导向斜面1311背离杆体部121的一侧,并成角度连接于导向斜面1311背离套管11的一端,抵接面1312用于与扩张板1321背向套管11的端面相抵。扩张机构13还包括膨胀圈134,膨胀圈134套设于杆体部121,并位于挤压件131背离套管11的一侧,膨胀圈134构造为在凸部122和挤压件131的挤压作用下膨胀,且抵压于挂载孔203的孔壁。吊装单元1包括两个扩张机构13,两个扩张机构13沿第一方向X排列。靠近套管11的扩张机构13包括上述的膨胀圈134,吊装单元1还包括缓冲件17,缓冲件17夹设于该膨胀圈134与靠近凸部122的扩张机构13之间。拉杆12还包括导向部123,导向部123连接于凸部122背离套管11的一侧,并用于引导拉杆12进入挂载孔203。套管11靠近扩张机构13的一端设有限位部111,限位部111用于抵靠于孔壁的端面。吊装单元1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4,第一限位件14与拉杆12连接,并能够抵靠于套管11背离扩张机构13的一端。吊装单元1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5和弹性件16,第二限位件15套设于杆体部121的外周侧,第二限位件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件14和套管11之间并连接于套管11,杆体部121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分1211以及环绕收缩部分1211的限位面1212,弹性件16套设于收缩部分1211并位于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件15之间,并能够被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件15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吊装装置300包括两个吊装单元1以及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沿第二方向Y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1的套管11,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吊装装置300还包括第二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3沿第二方向Y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吊装单元1的拉杆12,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套管11设有供第二连接杆3朝向第一连接杆2运动的避让孔112。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构造为沿第二方向Y可伸缩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吊装装置,用于吊装具有挂载孔的目标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吊装单元,所述吊装单元包括:
套管;
拉杆,包括杆体部以及凸部,所述杆体部穿设于所述套管,并伸出于所述套管沿第一方向相背两端中的至少一端,所述凸部凸出设置于位于所述套管外的所述杆体部,并与所述套管具有间距;
扩张机构,围绕所述杆体部设置并位于所述套管和所述凸部之间,所述扩张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套管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扩张机构被所述凸部和所述套管挤压并径向向外扩张以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挤压件、扩张组件和限位圈,所述扩张组件包括多个围绕所述杆体部的外周方向排列的扩张板,所述挤压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扩张板和所述杆体部之间,所述限位圈套箍于多个所述扩张板;
所述挤压件面向所述扩张板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由所述凸部至所述套管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杆体部,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扩张板面向所述杆体部的一侧相抵,所述挤压件用于在所述凸部的带动下向所述套管运动,并通过所述导向斜面带动多个所述扩张板分别向外扩张,并使多个扩张板分别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靠近所述杆体部的一侧具有配合斜面,所述配合斜面由所述凸部至所述套管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杆体部并与所述导向斜面相抵,所述挤压件通过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配合斜面带动多个所述扩张板分别向外扩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的外板面为曲形面,所述曲形面沿所述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所述杆体部的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斜面与所述导向斜面均为曲形面,所述配合斜面与所述导向斜面均沿所述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扩张板在未扩张的状态下围绕所述杆体部的外周方向依次相抵并围成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背离所述杆体部的一侧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用于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包括磨砂面和齿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扩张板背离所述杆体部的一侧均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圈卡止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套设于所述杆体部的外周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外板面为曲形面,所述曲形面沿所述杆体部的外周方向弯曲设置,并向背离所述杆体部的方向弯曲,
所述导向斜面环绕于杆体部的外周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和所述凸部一体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还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背离所述杆体部的一侧,并成角度连接于所述导向斜面背离所述套管的一端,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扩张板背向所述套管的一端相抵。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还包括膨胀圈,所述膨胀圈套设于所述杆体部,并位于所述挤压件背离所述套管的一侧,所述膨胀圈构造为在所述凸部和所述挤压件的挤压作用下膨胀,且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15.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单元包括两个所述扩张机构,两个所述扩张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包括膨胀圈,所述膨胀圈套设于所述杆体部的外周侧,并构造为在所述凸部和所述套管的挤压作用下而膨胀,且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连接于所述凸部背离所述套管的一侧,并用于引导所述拉杆进入所述挂载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扩张机构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抵靠于所述孔壁的端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拉杆连接,并能够抵靠于所述套管背离所述扩张机构的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单元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套设于所述杆体部的外周侧,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套管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套管,
所述杆体部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分以及环绕收缩部分的限位面,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收缩部分并位于所述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能够被所述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吊装单元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沿第二方向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吊装单元的所述套管,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吊装单元的所述拉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套管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运动的避让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构造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可伸缩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内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表面,且其中一端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伸出于所述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杆用于伸出于所述第一外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外管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套管。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杆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杆能够伸出于所述第一外管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其中一端并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套管,另一个所述第一内杆能够伸出于所述第一外管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套管。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杆位于所述第一外管内的部分,所述第一外管的管壁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内杆滑出所述第一外管的方向卡止于所述通孔的孔壁。
27.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模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包括电池单体和端板的电池模组,所述端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挂载孔,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池单体的顶端至底端的排列方向,其中,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极柱;
如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与电池模组输送装置间隔设置,所述扩张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入所述挂载孔并抵压于所述挂载孔的孔壁。
CN202322900745.0U 2023-10-27 2023-10-27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Active CN22043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0745.0U CN220432071U (zh) 2023-10-27 2023-10-27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00745.0U CN220432071U (zh) 2023-10-27 2023-10-27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2071U true CN220432071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00745.0U Active CN220432071U (zh) 2023-10-27 2023-10-27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2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781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11715853B2 (en) Battery cell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EP3812632A1 (en) Explosion-proof valv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KR20200054054A (ko) 파우치 포밍 방법 및 파우치 포밍 장치
US2020029531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CN220432071U (zh) 吊装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5342672U (zh) 燃料电池装配的定位件、燃料电池单电池和燃料电池
KR20160088143A (ko) 전해질의 누액 방지구조를 갖는 전기에너지 저장장치의 외부 터미널
CN113363527B (zh) 燃料电池装配的定位件、燃料电池单电池和燃料电池
EP3249668A1 (e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internal terminal
CN116937071A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及电池
CN219497870U (zh) 夹具
EP3246930A1 (e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CN219914117U (zh) 一种方便更换材料的石墨换热器
CN208655717U (zh) 电池支架和电池模组
CN107731553B (zh) 超级电容器
KR102117446B1 (ko) 전극 탭이 장착되어 있는 두루마리형 용접 부재
CN111900431A (zh) 双极板定位装置
CN220253433U (zh) 一种伸缩式锂电池
EP4164029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8300103U (zh) 可变距电池托盘
CN215834670U (zh) 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
KR101721290B1 (ko) 압착장치
CN219476821U (zh) 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4890322U (zh) 一种基于NB-IoT的数字工厂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