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4544U -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 Google Patents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4544U
CN220424544U CN202321743926.0U CN202321743926U CN220424544U CN 220424544 U CN220424544 U CN 220424544U CN 202321743926 U CN202321743926 U CN 202321743926U CN 220424544 U CN220424544 U CN 220424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tank
negativ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tank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39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维平
林海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439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4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4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4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包括浓缩罐、第一发热体与负压发生器,浓缩罐呈长方体或方体形状,负压发生器能够促使浓缩罐的内部形成负压与气流,浓缩罐内形成有气流,该浓煎机能同时完成中药成份的提取和浓缩任务,采用有别于传统浓缩的封闭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浓缩方法,即在浓缩过程中实现容器内蒸汽的流动和热力的循环,并通过扩大液体蒸发面积的方法提高浓缩效率,实验结果比传统浓缩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且节能,可作为国内医院、药店目前使用的煎药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Description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背景技术
药液可采用多种方式浓缩,第一种方式:高温浓缩,这是传统方式,即超过100度加热浓缩,导致能耗高,热能利用率低,生产环境恶劣,且高温可能对中药的有效成份造成影响;
第二种方式:负压浓缩,负压下,药液的沸腾温度降低(低于100度),不会破坏药液的成份,但蒸汽的饱和度也会随之降低,现有的浓缩罐多是将负压设置在70kp左右,沸腾温度在40度左右,蒸汽饱和度在18%左右,水份蒸发速度较慢,导致浓缩的时间较长,影响效率;
另外,现有的浓缩罐多是密封结构,通过负压机形成负压,浓缩罐内难以形成与外界对流的气流,影响蒸发浓缩速度;
再者,现有的浓缩罐多是圆形或筒状,所能形成的药液的液面面积相对较小,影响蒸发浓缩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效浓缩功能的小型煎药机,它能同时完成中药成份的提取和浓缩任务,它采用有别于传统浓缩的封闭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浓缩方法,即在浓缩过程中实现容器内蒸汽的流动和热力的循环,并通过扩大液体蒸发面积的方法提高浓缩效率,实验结果比传统浓缩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且节能,可作为国内医院、药店目前使用的煎药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包括浓缩罐、第一发热体与负压发生器;
浓缩罐呈长方体或方体形状,第一发热体设于浓缩罐的下方;
位于浓缩罐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进气口,位于浓缩罐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出气口;
出气口与负压发生器连接;
负压发生器能够促使浓缩罐的内部形成负压与气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0度至99度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5度至99度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为1500cm2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介于1800cm2至2200cm2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之比介于1.3至2.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浓缩罐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进气口;
位于浓缩罐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上表面的设有两个对称的进气口;
进气口设有气阀;负压发生器为风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罐的下表面呈向下拱起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热体为石墨烯发热片,第一发热体设于浓缩罐的下表面;
第一发热体的下方覆盖有第一隔热层,第一隔热层为纳米气凝胶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冷凝器与预热管;
冷凝器的一端与出气口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的进风端连接;
预热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接,预热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的出风端连接;
预热管呈蛇形,预热管设于第一发热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煎药机能同时完成中药成份的提取和浓缩任务;采用有别于传统浓缩的封闭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浓缩方法,即在浓缩过程中实现容器内蒸汽的流动和热力的循环,并通过扩大液体蒸发面积的方法提高浓缩效率。实验结果比传统浓缩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且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长方体浓缩罐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第一发热体与第一隔热层的结构图;
图7为实用新型的方体浓缩罐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第一发热体、第一隔热层与预热管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与提取罐的连接结构图;
其中:1-外壳;2-提取罐;21-第一盖体;22-输出口;3-浓缩罐;3a-上表面;3b-下表面;31-进液口;32-出液口;33-进气口;34-出气口;35-观察口;36-第二盖体;4-负压发生器;51-第一发热体;61-第一隔热层;71-第一管道;8-第一电磁阀;91-冷凝器;92-预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6,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浓缩罐3用于将熬制完成的中药进行浓缩,即将中药的水份蒸发,提升药液的浓度,将药液浓缩至药膏状态,可应用于医院、药店等场所;
该中药浓煎机包括浓缩罐3、第一发热体51与负压发生器4;第一发热体51能够发热,对药液进行加热浓缩;
浓缩罐3呈长方体或方体形状,第一发热体51设于浓缩罐3的下方;
参考图2至图5,长方体形状是指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不相同,高度尺寸H不作限制;浓缩罐3呈长方体形状时,位于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进气口33,位于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出气口34;
参考图7,方体形状是指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相同,高度尺寸H不作限制;浓缩罐3呈方体形状时,进气口33与出气口34可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或宽度方向设置;
出气口34与负压发生器4连接,例如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负压发生器4能够促使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负压与气流;
即负压发生器4工作时,向外抽气,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负压,同时促使气体从进气口33流进浓缩罐3,浓缩罐3内部的气体从出气口34流出,形成气流,可知,负压发生器4不但使得浓缩罐3形成负压,而且使得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流动的气流。
另外,因浓缩罐3是长方体形状或方体形状,均有利于气流有序流动,特别是长方体形状时,气流会沿着其长度方向流动,气流的流动有序、平稳。
浓缩罐3的工作原理:
第一发热体51对药液进行加热,由于负压发生器4的作用,使得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负压,使得药液的沸腾温度降低,如此,药液在较低温负压环境下沸腾,使不稳定的中药有效成分不易挥发、不易氧化和不易热解,不污染环境,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快,但沸腾温度降低,蒸汽的饱和度降低,影响浓缩效率,此时,于负压发生器4的作用下,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一定的气流,加快蒸汽的流动,使得蒸汽能够及时排出浓缩罐3,同时蒸汽及时排走后,罐内的蒸汽密封降低,这可促使水份更快的变成蒸汽,并且气流相对有序的流动,利于促使蒸汽有序的流动、排出,利于提高浓缩效率。因此,相对于现有密封结构的浓缩罐3,本申请形成气流流动的开放式浓缩罐3,更利于提高蒸发速度,从而提高浓缩效率,且负压浓缩也利于节能。
水份蒸发的快慢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负压值,负压值越高,沸腾温度越低,蒸汽的饱和度越低,参考表1,即蒸汽饱和度是随沸腾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第二个因素是液面面积,液面面积越大,水份变成蒸汽的量越大,即水份变成蒸汽的量是随液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第三个因素是气流,气流速度越快,水份变成蒸汽的速度越快,即水份变成蒸汽的速度是随气流速度的升高而升高;
参考表2,表2是在液面面积不变,不同负压值下,实验所得的单位时间蒸发量,其中,因气流是负压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负压值越大,相应气流速度会变大;
表1如下:
序号 真空度(负压值) 沸腾温度 蒸汽饱和度
1 70kp 40° 18%
2 45kp 65° 29-35%
3 20kp 80° 60%
4 ≤15kp 95° 80%
表2如下:
由表2数据可知,当设置负压值介于6kp-20kp之间左右,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0度至99度之间,蒸发量较高,此温度范围不仅在浓缩时不会破坏药液的成份,而且浓缩效率较高;
当设置负压值在6kp-10kp之间左右,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5度至99度之间,蒸发量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蒸发浓缩的速度,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为1500cm2以上,利于形成一个较大蒸发面积,从而提高蒸发速度或蒸发量,提高浓缩效率。
优选的,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介于1800cm2至2200cm2之间,如此,药液面积较大,利于提高蒸发浓缩效率;
参考图3至图5,浓缩罐3呈长方体形状时,其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之比介于1.3至2.0之间,例如1.5左右;具体的,浓缩罐3的长度尺寸可介于500至600mm左右,宽度尺寸介于可300至400mm左右,高度尺寸H可介于150至200mm左右。浓缩罐3呈长方体形状,高度尺寸相对较小,形成扁体状,能够盛装更多的药液,形成更大的药液面积,从而提高蒸发速度与浓缩速度。
参考图7,浓缩罐3呈方体形状时,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相同,高度尺寸H小于宽度尺寸W。
因此,由表2可知,通过开放式浓缩方法,即在浓缩过程中实现容器内蒸汽的流动,并通过扩大液体蒸发面积的方法提高浓缩效率,实验结果比传统浓缩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参考图2,位于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上表面3a的中部设有进气口33;
位于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上表面3a的设有两个对称的进气口33,如此使得气体从进气口33处分散的向两个进气口33处流动,带动更多的蒸汽流向出气口34,并从出气口34排出;
进气口33可设有气阀,气阀能够调节气体的进气量与进气速度,从而一定程度的调节负压值与气流速度,并可打开或关闭进气口33;
负压发生器4为风机,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功率、档位等适当调节,从而形成不同的负压值,风机的选用利于控制与调节,另外,风机相对于负压机,消耗的功率更小,更利于节能。
参考图4,浓缩罐3的下表面3b呈向下拱起的弧形。
弧形的下表面3b可提高受力的强度,当浓缩罐3形成负压时,弧形的下表面3b不易发生变形等情况。另外,弧形的下表面3b可提高热传导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参考图6,第一发热体51为石墨烯发热片,第一发热体51设于浓缩罐3的下表面3b,石墨烯发热片的发热效率高,发热效率可达90%以上,利于节能;
第一发热体51的下方覆盖有第一隔热层61,第一隔热层61为纳米气凝胶毡,纳米气凝胶毡具有优良有隔热效果,减少热量传递至外界。
进一步说明,浓缩罐3的下表面3b设有出液口32,出液口32可设有电磁阀。
参考图8与图9,该中药浓煎机还包括冷凝器91与预热管92;
冷凝器91的一端与出气口34连接,冷凝器91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4的进风端连接,冷凝器91是现有技术,其设有冷凝管与冷凝介质,能够对蒸汽进行冷却,从而将蒸汽凝化成水,降低气体的水含量,形成相对干燥的气体;
预热管92的一端与进气口33连接,预热管92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4的出风端连接;
预热管92呈蛇形,可以是铜管或铝管制成,预热管92设于第一发热体51的下方,即浓缩罐3的下方可依次设有第一发热体51、预热管92与第一隔热层61,第一发热体51可对预热管92进行加热;
由此,蒸汽于冷凝管冷凝后,形成相对干燥的气体,然后,在预热管92进行加热,最后,回流至浓缩罐3,从而形成热力循环流动的气体,气体经过预热管92加热后,气体的温度可以达到80度左右,如此,气体回流至浓缩罐3后,温差相对较小,不会吸收过多热量,从而利于节能。若气体是从外界直接流入浓缩罐3,常温的气体是20度左右,温差相对较大,该气体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不利于节能。
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浓缩罐3的上表面3a设有观察口35,观察口35设有透明的第二盖体36。
观察口35可观察浓缩罐3的内部情况,第二盖体36可由玻璃等制成,第二盖体36可拆卸且密封的连接于观察口35,使得负压时气体不会从观察口35流入,第二盖体36的边缘部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观察口35的壁面相抵触,形成密封连接。
进一步说明,浓缩罐3的上表面3a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沿着浓缩罐3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也可沿着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利于提高浓缩罐3的强度,使得浓缩罐3于负压下不易变形。
该中药浓煎机还包括提取罐2,提取罐2与浓缩罐3均设于外壳1的顶部,提取罐2用于提取出药液,且是在常温常压下提取药液,能够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稳定的提取,从而提高中药熬制的质量。
提取罐2的下方设有第二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可以是石墨烯发热片,对提取罐2进行加热,第二发热体的下方覆盖有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为纳米气凝胶毡,起隔热作用;
提取罐2的顶部设有第一盖体21,提取罐2的底部设有输出口22,输出口22与浓缩罐3的进液口31连接,可通过第一管道71实现连接,输出口22处可设有第一电磁阀8;
药液提取时,将中药与清水放置于提取罐2内,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第二发热体对中药进行加热,常压熬制,得到药液,然后,第一电磁阀8打开,药液转移至浓缩罐3,转移完成后,第一电磁阀8关闭,然后,负压发生器4与第一发热体51工作,浓缩罐3对药液进行低压浓缩,形成药膏,最后,药膏从浓缩罐3的出液口32排出。
其中,参考图10,药液转移时,可通过负压发生器4提供转移的动力,即负压发生器4促使浓缩罐3形成负压,此时,进气口33可关闭,药液于负压作用下被抽吸至浓缩罐3,如此,负压发生器4不但在浓缩时提供负压,而且在药液转移时提供动力。当然,也可通过泵体将药液输送至浓缩罐3,例如在第一管道71中设置泵体。
可知,提取罐2与浓缩罐3形成串连关系,药液提取并转移至浓缩罐3后,提取罐2可继续药液的第二次提取或另一药液的提取,药液提取与浓缩可以同步进行,提高效率。
因此,该中药浓煎机能同时完成中药成份的提取和浓缩任务,采用有别于传统浓缩的封闭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浓缩方法,即在浓缩过程中实现容器内蒸汽的流动和热力的循环,并通过扩大液体蒸发面积的方法提高浓缩效率。实验结果比传统浓缩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且节能,可作为国内医院、药店目前使用的煎药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以上公开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罐(3)、第一发热体(51)与负压发生器(4);
所述浓缩罐(3)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尺寸(L)大于宽度尺寸(W);或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尺寸(L)等于宽度尺寸(W);
所述第一发热体(51)设于所述浓缩罐(3)的下方;
位于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进气口(33),位于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出气口(34);
所述出气口(34)与所述负压发生器(4)连接;
所述负压发生器(4)能够促使所述浓缩罐(3)的内部形成负压与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0度至99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沸腾温度介于95度至99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为1500cm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内部药液的液面面积介于1800cm2至2200cm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之比介于1.3至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上表面(3a)的中部设有进气口(33);
位于所述浓缩罐(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上表面(3a)的设有两个对称的进气口(33);
所述进气口(33)设有气阀;
所述负压发生器(4)为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3)的下表面(3b)呈向下拱起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51)为石墨烯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体(51)设于所述浓缩罐(3)的下表面(3b);
所述第一发热体(51)的下方覆盖有第一隔热层(61),所述第一隔热层(61)为纳米气凝胶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91)与预热管(92);
所述冷凝器(91)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34)连接,所述冷凝器(91)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发生器(4)的进风端连接;
所述预热管(9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33)连接,所述预热管(92)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发生器(4)的出风端连接;
所述预热管(92)呈蛇形,所述预热管(92)设于第一发热体(51)的下方。
CN202321743926.0U 2023-07-04 2023-07-04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Active CN220424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3926.0U CN220424544U (zh) 2023-07-04 2023-07-04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3926.0U CN220424544U (zh) 2023-07-04 2023-07-04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4544U true CN220424544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3926.0U Active CN220424544U (zh) 2023-07-04 2023-07-04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4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48549Y1 (ko) 저온 추출 및 농축 병행장치
US11353242B2 (en) Semi-open high-temperature heat pump system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N207785960U (zh) 节能型浓缩机组
CN206278945U (zh) 一种高压静电场式气液接触蒸发浓缩高盐废水装置
TWM503176U (zh) 能量傳輸系統及蒸煮器皿
CN1413545A (zh) 高效节能的食品蒸柜
CN104132541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CN220424544U (zh)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CN109368727A (zh) 高效节能低温负压蒸发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16832461A (zh) 小型且高效的中药浓煎机
CN106969541A (zh) 一种双热源烘干机
CN206252859U (zh) 一种基于蒸汽热力增益技术的浓缩设备
CN205603556U (zh) 基于空气能的植物干燥及精油、纯露提取系统
WO2007051401A1 (fr) Refrigerateur dote d’un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chauffer l’eau
CN210495249U (zh) 负压低温热泵型浓缩装置
CN204485341U (zh) 全热和潜热回收型多效真空蒸发浓缩装置
CN208907094U (zh) 一种用于抗菌肽结晶与溶解的装置
CN209612254U (zh) 热泵蒸发结晶系统
CN206315646U (zh) 一种冷冻式干燥机
CN206826022U (zh) 一种稳定节能的蒸汽压辊及应用其的蒸汽节能循环系统
CN206256941U (zh)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有机工质循环冷却系统
CN205718533U (zh) 一种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07146997U (zh) 一种蒸发冷废热回收系统
CN110841319A (zh) 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CN108006607A (zh) 一种间接换热的蒸汽机械再压缩高效节能蒸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