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0693U -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0693U
CN220420693U CN202322031069.8U CN202322031069U CN220420693U CN 220420693 U CN220420693 U CN 220420693U CN 202322031069 U CN202322031069 U CN 202322031069U CN 220420693 U CN220420693 U CN 220420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ell
channel
wal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10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兵
耿培基
徐扬
廖正远
王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Fudi Battery Co 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Fudi Battery Co ltd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Fudi Battery Co ltd,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Fudi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10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0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0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0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该电芯冷却结构包括电芯框架,电芯框架设置有电芯连接部,电芯连接部具有内壁进而外壁,内壁适用于安装电芯本体,外壁与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冷却腔体,第一冷却腔体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连通口,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外壁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通道入口,和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通道出口,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进入第一冷却通道,经过第二冷却通道后从通道出口流出,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地与电芯本体进行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电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芯在放电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目前一般通过铝块热量传导,以实现对电芯散热。而铝块热量传导具有滞后性,容易热聚集导致电芯发生异常。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冷却结构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结构。该电芯冷却结构包括:电芯框架,设有电芯连接部,所述电芯连接部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适用于安装电芯本体,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冷却腔体;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第一冷却腔体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连通口,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外壁还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通道入口,和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通道出口。
可选地,所述通道入口和所述通道出口位于所述电芯连接部的同侧,所述连通口位于远离所述通道入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通道入口位于所述通道出口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电芯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内壁环绕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芯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体绕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外周,电芯本体能够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安装腔内。
可选地,多个所述安装腔排列成一排,所述通道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设于该排所述安装腔的一端,所述连通口设于相对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电芯连接部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电芯连接部设有多个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电芯冷却结构还包括基板,所述电芯框架为电芯座,所述电芯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于所述安装腔朝向所述基板的一端。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芯连接部排成一列,所述散热孔对应设有多个,在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电芯座的一端,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之间设有隔热板。
可选地,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热板,两个所述隔热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可选地,所述电芯连接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上述的电芯冷却结构。
可选地,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集成盖体,所述集成盖体适用于盖设于所述电芯框架。
可选地,所述集成盖体包括基座,电芯本体一部分嵌设于所述电芯框架,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设有环绕于所述电芯本体的第二冷却腔体。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组件。
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电芯连接部的内壁用于安装电芯,内壁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相互连通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通道入口连通于第一冷却通道,通道出口连通于第二冷却通道,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进入第一冷却通道,经过第二冷却通道后从通道出口流出,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地与电芯本体进行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电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冷却结构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示出的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示出的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冷却结构的剖视图(电芯本体安装于电芯座)。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集成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芯座;11、电芯连接部;111、安装腔;112、内壁;113、外壁;12、第一冷却腔体;121、通道入口;122、通道出口;123、第一冷却通道;124、第二冷却通道;14、第一隔板;141、连通口;15、输入管;16、输出管;17、管体连接件;171、第二隔板;2、基板;21、散热孔;22、隔热板;23、第一连接板;231、卡扣;24、散热通道;3、集成盖体;31、基座;32、盖板;33、功能组件;34、固定座;341、第二连接板;3411、卡孔;4、电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结构。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的电芯冷却结构包括:电芯框架,电芯框架设有电芯连接部11,所述电芯连接部11具有内壁112和外壁113,所述内壁适用于安装电芯本体4,外壁113与内壁112之间设有第一腔体12,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内设有第一隔板14,以将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所述第一隔板14设有连通口141,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3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24连通。其中,所述外壁113还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3的通道入口121,和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24的通道出口122。
在该例子中,内壁112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相互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通道入口121连通于第一冷却通道123,通道出口122连通于第二冷却通道124,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12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23,经过第二冷却通道124后从通道出口122流出,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地与电芯本体4进行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电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电芯本体4安装于电芯连接部11,电芯连接部11能够对电芯本体4进行散热,以保证电池的工作性能。并且,对于保温工况,电芯本体4安装于电芯连接部11,通过控制流入第一冷却通道123的冷却液的温度,在低温环境的情况下还能够取得对电芯本体4良好的保温效果。
内壁112用于安装电芯本体4,第一冷却腔体12环绕设置内壁112的外周,第一冷却腔体12设置有第一隔板14,以将第一冷却腔体12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第一隔板14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通道的连通口141,以使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形成回路。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121流入第一冷却通道123,然后从连通口141进入第二冷却通道124,最后从通道出口122流出,完成循环。在本申请的电芯冷却结构中,将第一冷却腔体12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能够实现对电芯本体4的大面冷却,即,提高了冷却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对电芯本体4的冷却效率。
在该例子中,电芯框架可以与电池盖连接,从而形成电芯本体4的冷却空间;或者电芯框架也可以作为单一模组与电池包托盘底盘通过摩擦焊连接固定。
在该例子中,电芯框架可以采用导热性良好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密度较小,有利于电池组件的轻量化设计。当然,电芯框架的材料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通道入口121和所述通道出口122位于所述电芯连接部11的同侧,所述连通口141位于远离所述通道入口121的一侧。
参照图3至图5,在该例子中,第一冷却腔体12的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位于电芯连接部11的同侧,第一隔板14上的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入口121的一侧,即,连通口141也位于远离通道出口122的一侧。冷却液从通道入口12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23后,从连通口141流入第二冷却通道124,由于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入口121的一侧,因此,冷却液可以流经整个第一冷却通道123后再流入第二冷却通道124。并且由于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出口122的一侧,因此,冷却液可以流经整个第二冷却通道124后在从通道出口122流出。本申请的电芯冷却结构,可以保证冷却液与电芯连接部11具有较大的冷却接触面积,以提高冷却效果。
在该例子中,例如,电芯本体4为圆柱电芯,电芯连接部11设置为与圆柱电芯相配合的圆柱结构。第一冷却腔体12环绕设置于圆柱结构的外周,第一隔板14绕电芯连接部11的圆周设置,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位于电芯连接部11沿径向的一侧,连通口141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当然,电芯连接部1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通道入口121位于所述通道出口122的上方。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3和图4,通道出口122位于通道入口121出口的上方,即,第一冷却通道123位于第二冷却通道124的上方。以便于利用重力特性引导冷却液由位于上方的第一冷却通道123流至位于下方的第二冷却通道12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冷却腔体12的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压降。
以及,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位于电芯连接部11的同侧,第一隔板14上的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入口121的一侧。冷却液从通道入口12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23后,从连通口141流入第二冷却通道124,由于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入口121的一侧,因此,冷却液可以流经整个第一冷却通道123后再流入第二冷却通道124。并且由于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出口122的一侧,因此,冷却液可以流经整个第二冷却通道124后在从通道出口122流出。本申请的电芯冷却结构,可以保证冷却液与电芯连接部11具有较大的冷却接触面积,以提高冷却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3至图6,所述内壁112环绕形成安装腔111,所述电芯连接部11包括至少一个安装腔111,第一冷却腔体12绕设于所述安装腔111的外周,电芯本体4能够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安装腔111内。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3至图6,电芯本体4为圆柱电芯,电芯连接部11包括安装腔111。第一冷却腔体12绕设于所述安装腔111的外周,以对电芯本体4起到散热作用。安装腔111的结构与电芯本体4的结构相适应,电芯本体4能够嵌设于安装腔111内。
参照图6,电芯本体4可以通过导热胶粘接于安装腔111内。即,安装腔111的内壁上可以涂抹导热胶,电芯本体4插入安装腔111内时,电芯本体4的外壁能够粘接于导热胶,从而能够将电芯本体4固定于安装腔111内。在本申请的电芯冷却结构中,电芯本体4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于电芯连接部11,简化的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导热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对电芯本体4的冷却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该例子中,导热胶具有良好的导热和高等级的耐压能力,粘接性好,对铝、铜、不锈钢等多种材料都具有较好的粘接性。导热胶可以为有机硅导热胶、环氧树脂AB胶、丙烯酸导热胶或聚氨酯导热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该例子中,安装腔1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菱形等。当然,安装腔111的横截面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嵌入电芯本体4的结构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3至图5,多个所述安装腔111排列成一排,所述通道出口122和所述通道入口121设于该排安装腔111的一端,所述连通口141设于相对的另一端。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3至图5,电芯连接部11设有多个安装腔111,多个安装腔111排列呈一排设置,安装腔111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冷却腔体12。通道出口122和通道入口121位于电芯连接部11一端,第一隔板14上的连通口141位于相对的另一端。即,第一冷却腔体12的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位于电芯连接部11的同侧,第一隔板14上的连通口141位于远离通道入口121和通道出口122的一侧。
其中,安装腔111可以并排设置多个,例如,设置五个、六个或七个等。当然,安装腔111的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芯连接部11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电芯连接部11设有多个所述安装腔111。
在该例子中,参照1和图2,电芯框架设置有多个电芯连接部11,多个电芯连接部11并列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每个电芯连接部11包括多个安装腔111,每个电芯连接部11的安装腔111排列成一排设置,从而使得多个电芯连接部11的多个安装腔111可以呈阵列设置,以使电芯冷却结构的结构更加合理和紧凑。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1至图4,电芯冷却结构还包括输入管15和输出管16。通道出口122和通道入口121位于电芯连接部11的同一端,每个电芯连接部11的通道入口121均连通于输入管15,每个电芯连接部11的通道出口122均连通于输出管16。输入管15能够将冷却液从通道入口121输入第一冷却通道123,输出管16用于输出从通道出口122流出的冷却液,以完成冷却液循环。
参照图1至图4,输入管15和输出管16为多段管结构,相邻管体之间通过管体连接件17连通。管体连接件17为中空结构,内部设有第二隔板171,以将管体连接件17的内部分隔为进液腔和出液腔。输入管15连通于进液腔,通道入口121也连通于进液腔,以使输入管15连通于通道入口121。输出管16连通于出液腔,通道出口122也连通于出液腔,以使输入管15连通于通道出口122。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电芯冷却结构还包括基板2,电芯框架为电芯座1,所述电芯座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2,所述基板2设置有散热孔21,所述散热孔21连通于安装腔111朝向基板2的一端。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1和图2,电芯冷却结构还包括基板2,电芯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基板2。例如,电芯座1的下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基板2,即,可以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当然,电芯座1连接于基板2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参照图2和图3,所述基板2设置有散热孔21,所述散热孔21连通于安装腔111朝向基板2的一端。即,电芯连接部11的安装腔111朝向基板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基板2设置有与开口相对应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用于对电芯本体4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其中,基板2可以为也可以为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该例子中,再参照图1和图7,基板2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3用于连接电池组件的集成盖体3。例如,第一连接板23上设置有卡扣231,可以卡接于集成盖体3。其中卡扣231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多个卡扣231可以间隔均匀设置第一连接板23上。对于卡扣231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2,多个所述电芯连接部11排成一列,所述散热孔21对应设有多个,在所述基板2背离所述电芯座1的一端,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有隔热板22。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2,电芯座1设置有多个电芯连接部11,多个电芯连接部11排列成一列,散热孔21对应设置有多个。在基板2背离电芯座1的一端设置有隔热板22,两排相邻散热孔21之间设置有隔热板22,以避免不同列的电芯本体4热扩散。
在该例子中,每个电芯连接部11均设置有多个安装腔111,多个安装腔111排列成一排。每个安装腔111对应连通有一个散热孔21,从而使得散热孔21也成阵列设置,两列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有隔热板22。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1和图2,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热板22,两个所述隔热板2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24。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1和图2,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热板22,两个所述隔热板22之间能够形成散热通道24。在两个相邻隔热板22之间还可以构成散热通道24,可用于在电芯本体4热失控情况下的排气通道。
在该例子中,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热板22,两个隔热板22可以平行设置。
参照图2,在该例子中,隔热板22可以设置为S形曲线结构,以适应相邻两排的散热孔21的排布。当然,隔热板22也可以设置为直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电芯连接部11一体成型。
电芯座1的多个电芯连接部1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工艺简单,能够简化安装步骤,并且各个电芯连接部11之间连接稳定。当然,电芯座1也可以通过多个零部件进行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形成。
在该例子中,电芯连接部11的内壁112和外壁11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外壁113环绕设置于内壁112的外周。外壁113和内壁112之间形成第一冷却腔体12。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参照图7,该电池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芯冷却结构。电芯冷却结构包括电芯座1,电芯座1设有电芯连接部11。电芯连接部11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相互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通道入口121连通于第一冷却通道123,通道出口122连通于第二冷却通道124,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12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23,经过第二冷却通道124后从通道出口122流出,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地与电芯本体4进行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电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参照图7和图8,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集成盖体3,所述集成盖体3适用于盖设于所述电芯框架。电芯框架为电芯座1,电芯座1的底部连接于基板2,集成盖体3可以盖设于所述电芯座1背离基板2的一端,以形成电池组件。
在该例子中,集成盖体3设置有功能组件33。其中,功能组件33包括但不限于电芯连接片、电压、电流信号采集器及其信号处理单元、温度传感器等。集成盖体3盖设于电芯座1,功能组件33能够电连接于电芯本体4。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集成盖体3包括基座31,电芯本体4一部分嵌设于所述电芯框架,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基座31,所述基座31设有环绕于所述电芯本体4的第二冷却腔体。
在该例子中,集成盖体3还包括基座31,电芯本体4嵌设于所述电芯框架的安装腔111,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基座31。例如,沿电芯本体4的高度方向,电芯本体4的1/2至2/3的部分嵌设电芯座1的安装腔111内。例如电芯本体4的1/2或2/3嵌设于电芯座1的安装腔111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比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基座31还设置有第二冷却腔体,第二冷却腔体可以环绕设置于电芯本体4的外周,以对电芯本体4起到冷却散热作用。而第二冷却腔体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与上述第一冷却腔体12相同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在该例子中,参照图7至图8,集成盖体3还包括固定座34,基座31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座34。固定座34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41,第二连接板341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23的卡扣231相配合的卡孔3411,从而能够卡接于第二连接板341。
其中,基座31可以通过耐高温结构胶粘接于固定座34的一端,电芯本体4的一端可以依次穿设于固定座34和基座31,并电连接于功能组件33。当然,基座31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固定座3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功能组件33可以设置于基座31背离固定座34的一端,集成盖体3还包括盖板32,盖板32可以通过耐高温结构胶连接于基座31背离固定座34的一端,从而以固定功能组件33。
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该用电设备包括电池组件。其中,电池组件的冷却结构包括电芯框架,电芯框架设有电芯连接部11。电芯连接部11具有内壁112和外壁113,内壁112用于安装电芯本体4,外壁113和内壁112之间设有第一冷却腔体12。第一冷却腔体12内设有第一隔板14,以将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所述第一隔板14设有连通口141,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3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24连通。
内壁112的外周环绕设置有相互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通道入口121连通于第一冷却通道123,通道出口122连通于第二冷却通道124,冷却液可以从通道入口12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123,经过第二冷却通道124后从通道出口122流出,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地与电芯本体4进行热交换,有助于提高电芯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在该例子中,用电设备可以为电动车辆,或是其他内置有上述电池组件的电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框架,设有电芯连接部(11),所述电芯连接部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适用于安装电芯本体,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冷却腔体;
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内设有第一隔板(14),以将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分隔为第一冷却通道(123)和第二冷却通道(124),所述第一隔板(14)设有连通口(141),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3)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24)连通;
其中,所述外壁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23)的通道入口(121),和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24)的通道出口(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121)和所述通道出口(122)位于所述电芯连接部(11)的同侧,所述连通口(141)位于远离所述通道入口(12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121)位于所述通道出口(12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环绕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芯连接部(11)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安装腔(111),所述第一冷却腔体(12)绕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外周,电芯本体(4)能够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安装腔(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腔(111)排列成一排,所述通道出口(122)和所述通道入口(121)设于该排所述安装腔(111)的一端,所述连通口(141)设于相对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连接部(11)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电芯连接部(11)设有多个所述安装腔(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结构还包括基板(2),所述电芯框架为电芯座,所述电芯座(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2),所述基板(2)设有散热孔(21),所述散热孔(21)连通于所述安装腔(111)朝向所述基板(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连接部排成一列,所述散热孔(21)对应设有多个,在所述基板(2)背离所述电芯座(1)的一端,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有隔热板(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排相邻所述散热孔(21)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热板(22),两个所述隔热板(2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连接部一体成型。
1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集成盖体(3),所述集成盖体(3)适用于盖设于所述电芯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盖体(3)包括基座(31),电芯本体(4)一部分嵌设于所述电芯框架,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基座(31),所述基座(31)设有环绕于所述电芯本体的第二冷却腔体。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CN202322031069.8U 2023-07-28 2023-07-28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420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1069.8U CN22042069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1069.8U CN22042069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0693U true CN220420693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1069.8U Active CN22042069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0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0788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电动汽车软包动力电池包及其热管理系统
US20060078789A1 (en) Battery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ctrochemical storage cell and a cooling device
JP4960373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用の熱放散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12323148U (zh) 锂离子电池包散热结构及锂离子电池包
CN220420693U (zh) 电芯冷却结构、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WO2024037655A1 (zh) 电池模组上盖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288627U (zh) 液冷电池组件、动力电池及电器设备
CN212810461U (zh) 电池包及汽车
CN212392342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85444U (zh) 二次电池模组端板组件及电池包
CN210246619U (zh) 机柜散热结构及交流直流变换装置
CN114709544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005124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778978U (zh) 一种圆柱电池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20795425U (zh) 电池检测装置
CN219086928U (zh) 一种冷却器罩
CN216491669U (zh) 一种通过液冷板散热的mppt控制装置
CN218414749U (zh) 散热结构、电源设备及电动汽车
CN216288631U (zh) 冷却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7283850U (zh) 散热结构
CN21631189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20021399U (zh) 电池系统边梁及电池系统
CN220510106U (zh) 加热散热结构及电池
CN217426884U (zh) 电池包
CN219979658U (zh) 液冷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