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7190U - 一种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7190U
CN220417190U CN202321901166.1U CN202321901166U CN220417190U CN 220417190 U CN220417190 U CN 220417190U CN 202321901166 U CN202321901166 U CN 202321901166U CN 220417190 U CN220417190 U CN 220417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ircuit board
emitting componen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1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勇
周飞
陈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1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7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7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7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电路板还根据所述触摸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反馈发光信号;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工作;夹持件,与所述壳体固定,用于将所述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装置常用于电脑屏幕、桌面等环境中的照明,通常将安装于电脑屏幕的发光装置称为屏幕挂灯,相关的发光装置的控制方式较为单一,且智能控制领域中的发光装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解决如何提升用户操作体验的同时降低发光装置的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电路板还根据所述触摸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反馈发光信号;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工作;
夹持件,与所述壳体固定,用于将所述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
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源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开关;
第一镜片,覆盖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光源封闭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支架,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源依次设置在所述多个安装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装饰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其中,所述装饰件包括透视部和遮盖部,所述透视部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投影重叠,所述遮盖部围绕所述透视部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设置为麦拉片,所述装饰件的厚度为0.1-0.5mm,其中,所述透视部于所述麦拉片丝印白色成型,所述遮盖部于所述麦拉片丝印黑色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控制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控制键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预设发光模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壳体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以封堵所述容纳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截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夹角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
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控制指令;
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第二镜片,覆盖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二光源封闭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长度大于等于0.7倍所述壳体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长度小于等于0.4倍所述壳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和夹持件,第一发光组件与壳体固定,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电连接,第一电路板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电路板还根据所述触摸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反馈发光信号;第二发光组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工作,夹持件与壳体固定,夹持件用于将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电路板接收触摸指令并控制第二发光组件发光,第一发光组件还能够根据触摸指令发光,使得第一发光组件能够反馈出该控制的信号给用户,用户可以直观的通过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信号来判断对第二发光组件的控制,简化了用户操作的难度,并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发光组件发光的形式来反馈对第二发光组件的控制,相比于显示器反馈的方式,在保证提升用户操作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发光装置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安装槽;12、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连接部;15、容纳腔;16、堵头;17、第二安装槽;2、第一发光组件;21、第一电路板;22、第一光源;23、第一镜片;24、支架;25、装饰件;251、透视部;252、遮盖部;26、控制键;3、第二发光组件;31、第二电路板;32、第二光源;33、第二镜片;4、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可应用于电脑屏幕、桌面、衣柜等场景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装置的结构产生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发光装置应用于电脑屏幕为例进行说明,在现代办公场景中,常有办公人员单独加班至其他人都离开办公室,办公室的照明灯具适用于大范围照明,若只为一个人而开大范围照明灯具,则会造成功耗浪费;台灯可以实现小范围聚光照明,但台灯为单光源照明,只会照亮桌面,若台灯灯光照向屏幕,则会产生屏幕反光,对办公人员造成眩光反应;台灯只对桌面照明,则办公人员长时间对着屏幕会造成眼睛的强刺激;屏幕挂灯有效解决办公人员这一痛点,通过在屏幕上方增加外设非对称光源设备,照亮桌面同时屏幕不产生反光,办公人员在对着屏幕时,也不会因屏幕与外部环境的巨大光差而造成眼部不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如图1所示,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发光组件2、第一电路板21、第二发光组件3和夹持件4。第一发光组件2与壳体1固定,壳体1对第一发光组件2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第一电路板21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且第一发光组件根据触摸信号反馈发光信号。其中,触摸信号表示的是用户在第一发光组件2执行的触控操作,例如,用户可以用手指或其他的部件在第一发光组件2上沿着长度方向或设定的路径滑动,该滑动的路径可用于表示上述触摸信号。第一控制指令是与触摸信号对应的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为对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控制指令;第一电路板21在接收到触摸信号后,还能根据触摸信号控制第一发光组件2反馈发光信号,第一发光组件2能够根据上述发光信号发光,也就是说,第一电路板21用于感知用户的触摸信号,并根据触摸信号控制第二发光组件发光,第二发光组件用于环境中的照明,第一发光组件还能够根据触摸信号发光,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用于反馈触摸信号,以便于用户直观的了解当前的操作模式,该操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发光的亮度及发光的颜色。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组件3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工作,也就是说,第一控制指令根据触摸信号来控制第二发光组件3按照设定亮度和颜色发光,以实现对环境照明的参数调节。
如图1所示,夹持件4与壳体1固定,夹持件4用于将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该夹持件4的具体结构,例如,该夹持件4可以是一个钣金件,钣金件上设有螺纹孔,该钣金件可通过螺钉与外部固定;该夹持件4还可以设置为粘贴的结构,或者该夹持件4还可以设置为间距可调节的两个夹持部,通过两个相对的夹持部能够夹持在不同厚度大小的待夹持面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部可以是桌面、电脑屏幕、书柜等需要照明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和夹持件,第一发光组件与壳体固定,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电连接,第一电路板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电路板还根据所述触摸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反馈发光信号;第二发光组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工作,夹持件与壳体固定,夹持件用于将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电路板接收触摸指令并控制第二发光组件发光,第一发光组件还能够根据触摸指令发光,使得第一发光组件能够反馈出该控制的信号给用户,用户可以直观的通过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信号来判断对第二发光组件的控制,简化了用户操作的难度,并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发光组件发光的形式来反馈对第二发光组件的控制,相比于显示器反馈的方式,在保证提升用户操作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发光装置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设有第一安装槽11,第一安装槽11相对壳体1的外表面凹陷,其中,第一发光组件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第一发光组件2包括第一光源22和第一镜片23。第一电路板2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内,第一电路板21可接收触摸信号,第一电路板21还用于将接收到的触摸信号转化为第一光源22的发光信号和对第二发光组件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光源22与第一电路板21连接,第一光源22根据触摸信号开关,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板21对第一光源22的控制包括控制第一光源22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第一光源22发光的颜色。第二光源32也同样位于第一安装槽11内。第一镜片23覆盖第一安装槽11的开口,用于将第一电路板21和第一光源22封闭在第一安装槽11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片23能够对第一电路板21和第一光源22起到防尘和保护的作用。且第一镜片23还能够对发光装置起到装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组件2还包括支架24。支架24在第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将发光装置设置为长条形的结构,也就是说,发光装置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设定值,使得发光装置大体呈现长条状结构,第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可沿发光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利于提高部件的紧凑度。支架24的形状可与第一安装槽11的形状适配,也就是说,支架24可沿第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架24用于支撑和固定第一光源22。支架2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第一光源2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光源22依次设置在多个安装孔内。每个安装孔均能够对第一光源22的周向起到限位作用,以提高第一光源22的装配的稳定性。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22设置有多个,每个第一光源22独立于第一电路板21连接,第一电路板21可独立控制每个第一光源22发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光源22发光的数量来反馈第二发光组件3发光的亮度,且多个第一光源22在第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用户的手指在第一镜片23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第一电路板21根据手指的路径来控制路径中的第一光源22的明暗,有助于将用户触控指令通过第一光源可视化,更有利于用户的精准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组件2还包括装饰件25。装饰件25设置在支架24和第一镜片23之间,其中,如图5所示,装饰件25包括透视部251和遮盖部252,结合图2所示,透视部251与第一光源22的投影重叠,遮盖部252围绕透视部251设置。其中,透视部251表示的是能够将第一光源22发出的光线透射至第一镜片23外侧,而遮盖部252表示的是能够遮挡除第一光源22以外的第一安装槽11内的其他部件(例如第一电路板21及支架24),该遮挡部252将其他部件遮挡后有利于提升整个发光装置的美观程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装饰件25设置为麦拉片,装饰件25的厚度为0.1-0.5mm,一些实施例中,该装饰件25的厚度设置为0.2mm,通过将装饰件25的厚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既能够对第一安装槽11内的部件起到遮挡作用,又有利于加工和制造。其中,透视部251由麦拉片丝印白色成型,遮盖部252由麦拉片丝印黑色成型。麦拉片为透光件,麦拉片的中间区域丝印白色以形成透视部251,透视部251的周围丝印黑色以形成遮盖部252,有利于光线的均匀传播,且还降低了光线串光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组件2还包括控制键26,控制键26与第一电路板21连接,控制键26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且控制键26还用于控制第二发光组件的开闭以及第二发光组件的预设发光模式。其中,预设发光模式包括了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颜色,或者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例如,预设发光模式分为6挡,其中三档分别为暖光低、中、高三档,另外三档分为冷光低、中、高三档,通过触发控制键26可以直接快速的控制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出暖光还是冷光,或者可以直接控制第二发光组件发光的强弱等级,该控制键26控制的发光强度等级可区别于用户直接接触第一镜片23来调节发光强弱。具体的,用户直接通过手指触摸第一镜片23来控制发光强弱,其发光的强弱通过用户手机触摸的路径长度来控制,用户手指能够更加精细的控制灯光强弱的变化量,而发光等级的控制仅能够快速的按照三种变化量较大的亮度等级来调节,控制键26的控制主要起到快捷的效果,而手指在第一镜片23表面的控制主要起到精确调节的效果。并且,控制键26还能够控制第二发光组件3的统一关闭和打开,且控制键26在关闭第二发光组件3的状态切换为打开第二发光组件3的状态下,第二发光组件3具有记忆的功能,也就是说,第二发光组件3再次打开的时候,能够保持在上次关闭状态前的发光强度和发光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14,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14依次连接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5,壳体1还包括堵头16,堵头16设置在开口处以封堵容纳腔15;夹持件4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第一发光组件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3,第二发光组件3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夹持件4、第一发光组件2和第二发光组件3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三个相对的位置,使得三者的布设互不干扰,还有利于用户触控第一发光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壳体1的截面方向上,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的横截面与壳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壳体1的截面方向为壳体的横截面的延伸方向,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14之间的夹角θ相等。其中,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14可以是平面件,也可以是曲面件,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及第三连接部14设置为曲面件,且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及第三连接部14之间平滑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第一连接部12延伸的平面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3延伸的平面方向之间的夹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三个表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设置,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第二发光组件3及夹持件4分别位于壳体相对的三个位置,在使用的状态下,第二发光组件3可以朝下发光,第一发光组件2可以朝向用户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13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17;第二发光组件3包括第二电路板31、第二光源32和第二镜片33。第二电路板31设置在容纳腔15内,第二电路板31与第一电路板21电连接,第二电路板31用于接收第一发光组件2发出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二光源3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7内,且第二光源32与第二电路板31连接,第二电路板3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光源32发光的亮度和发光的颜色。第二镜片33覆盖在第二安装槽17的开口,第二镜片33用于将第二光源32封闭在第二安装槽17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镜片33能够对第二光源32起到防尘和保护的作用。且第二镜片33还能够对发光装置起到装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组件的长度L1大于等于0.7倍壳体1的长度L3,且第一发光组件2的长度L2小于等于0.4倍壳体1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发光组件的长度大于等于0.7倍壳体1的长度,有利于提高发光装置的照明利用率,并且,将第一发光组件2的长度小于等于0.4倍壳体1的长度,有利于降低用户操作的难度,用户只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手部触摸操作,无需进行较大的动作既能够实现灯光明暗及颜色的调节和控制,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
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电路板还根据所述触摸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反馈发光信号;
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组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工作;
夹持件,与所述壳体固定,用于将所述发光装置与外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
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源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开关;
第一镜片,覆盖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光源封闭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支架,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源依次设置在所述多个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装饰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其中,所述装饰件包括透视部和遮盖部,所述透视部与所述第一光源的投影重叠,所述遮盖部围绕所述透视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设置为麦拉片,所述装饰件的厚度为0.1-0.5mm,其中,所述透视部与所述麦拉片丝印白色成型,所述遮盖部与所述麦拉片丝印黑色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还包括:
控制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控制键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开闭以及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预设发光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依次连接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壳体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以封堵所述容纳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截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夹角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
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控制指令;
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第二镜片,覆盖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二光源封闭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长度大于等于0.7倍所述壳体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长度小于等于0.4倍所述壳体的长度。
CN202321901166.1U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发光装置 Active CN220417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1166.1U CN22041719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1166.1U CN22041719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7190U true CN220417190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1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1166.1U Active CN22041719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7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5748B2 (en) Household lighting lamp
CN109668085B (zh) 一种面板灯
CN220417190U (zh) 一种发光装置
CN110118315A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01814129U (zh) 一种带触摸式感应灯的橱柜
CN217684810U (zh) 多面出光的台灯
CN207635081U (zh) 一种镜面灯具
KR101452369B1 (ko) 탁상용 조명등
CN2874240Y (zh) 可调色温的台灯
US20230130468A1 (en) Household lighting lamp and control method for household lighting lamp
CN210035180U (zh) 一种显示器挂灯及其灯体
CN209819310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09146806U (zh) 学习用无阴影台灯
CN219063330U (zh) 一种防眩双面发光台灯
CN209026656U (zh) 一种单方向面板灯
CN220648023U (zh) 一种可更换灯光画的小夜灯
CN219063290U (zh) 灯具及学习桌
CN219063152U (zh) 夹灯
CN212929660U (zh) 一种新型超薄led面板灯
CN110985969A (zh) 一种带有护眼功能的智能语音控制台灯
WO2018233569A1 (zh) 一种台灯
CN220669217U (zh) 一种对讲概念台灯
CN220067753U (zh) 一种灯具
CN213333734U (zh) 一种感应灯
CN217684634U (zh) 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