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4103U -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4103U
CN220404103U CN202322033909.4U CN202322033909U CN220404103U CN 220404103 U CN220404103 U CN 220404103U CN 202322033909 U CN202322033909 U CN 202322033909U CN 220404103 U CN220404103 U CN 220404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sleeve
fracture
sliding groove
needle impla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39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辰
查晔军
公茂琪
蒋协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0339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4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4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4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主用于辅助冠突骨折患者克氏针的植入;通过设置用于握持的主体部分,于主体部分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的,用于限制患者骨折处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的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的第一套筒,以及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的第二套筒,实现在为患者植入克氏针时,能够避免克氏针在植入过程中发生偏移,以对骨折处精确的植入克氏针;解决了由于目前穿孔时由于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容易将克氏针钻孔位置遮盖,导致对于冠突骨折植入克氏钉时需要多个穿孔时,穿孔之间的距离与位置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背景技术
冠状突及其附着的关节囊是维持肘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的结构,严重的肘关节脱位合并冠状突骨折时,即使复位后往往肘关节不稳定,过长时间的外固定可导致肘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甚至肘关节僵硬,因此往往需要对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冠状突骨折块超过50%时多选择肘关节内侧入路钢板固定,小于50%时难以用钢板固定,多选择外侧入路自尺骨嵴自后向前开孔(直径2毫米)穿线(不可吸收高强度线)进行缝合套索固定,术中需要恢复前方软组织稳定性,常常需要对于小的冠状突骨骨折或关节囊和肱肌止点进行套索缝合,而由于目前穿孔时由于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容易将克氏针钻孔位置遮盖,导致在冠突骨折植入克氏钉的过程中,需要多个穿孔时,穿孔之间的距离与位置不能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包括:
主体部分;
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于所述主体部分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在使用时同圆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壁。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端置于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其中,以所述第二端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开设滑槽;
延伸部分;配置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于所述滑槽内部分的探出;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其中,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滑槽;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延长;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被锁定,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被保持。
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不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延伸部分于所述滑槽内伸出时,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随所述延伸部分发生改变。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构造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于所述凹槽内呈镜像设置。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还具有刻度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呈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相同,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设置方式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能够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以及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使得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能够将患者骨折处进行初步的夹持,并通过在使用状态下同圆心的套筒,向骨折处植入克氏针,以防止克氏针在植入过程中发生偏移。
2、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设置均设置为若干个,实现在不改变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患者骨折手臂相对位置的同时,能够对骨折处精确的植入多根克氏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槽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臂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部分;11、第一支撑臂;111、连接部分;112、延伸部分;113、锁定件;114、滑槽;115、限位槽;116、刻度槽;12、第二支撑臂;13、第一套筒;14、第二套筒;15、凹槽;151、螺纹杆;152、转钮;16、手柄;161、贯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技术内容,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冠状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包括:
主体部分1;
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均连接于主体部分1;其中,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能够于主体部分1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第一套筒13与第一支撑臂11相连接,第二套筒14与第二支撑臂12相连接,其中,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在使用时同圆心。
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1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其中,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配置于主体部分1的第一侧壁;更为具体地,主体部分1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15,凹槽15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均部分伸入凹槽15内并与驱动件相连接,使得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能够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参考图1—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采用螺纹杆151,并可转动的配置于凹槽15内,其中,螺纹杆151具有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旋向相反;第一支撑臂11与第一螺纹段相连接,第二支撑臂12与第二螺纹段相连接,更为优选的,螺纹杆151的一端伸出至凹槽15外,并设置转钮152,在转动转钮152时,螺纹杆151同转钮152同步转动,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镜像的向螺纹杆151的中点处聚拢或者镜像的远离螺纹杆151的中点处;在使用时,转动转钮152,使得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镜像的聚拢,实现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将骨折处上下夹持,此时,第二支撑臂12位于第一支撑臂11的下方;在通过第二套筒14自下而上的植入克氏针。
参考图1,在本实施中,为使主体部分1在使用过程中更易握持以及不会影响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的操作,于主体部分1的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手持部与主体部分1固定连接,具体可采用焊接/粘接/螺钉旋拧等方式进行连接,更为优选的手持部与主体部分1为一体成型。
更为具体地,手持部包括:手柄16、贯穿口161;其中,手柄16的两端与主体部分1一体连接,贯穿口161形成于手柄16与主体部分1之间,在使用时,除大拇指外,将其余四指穿过贯穿口161以握持手柄16。
参考图及图5—6,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支撑臂11进行设置,例如,第一支撑臂11可包括:连接部分111、延伸部分112、锁定件113;连接部分111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部分111的第一端置于凹槽15内并与驱动件连接,其中,以第二端为起始点向第一端的方向开设滑槽114;更为具体地,连接部分111于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开设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151的第一螺纹段啮合;另外,滑槽114的长度不会大于等于第二端至螺纹孔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1及图5,而延伸部分112则是配置于滑槽114内,并能够于滑槽114内部分的探出;其中,第一套筒13与延伸部分112连接,且第一套筒13不位于滑槽114内;在延伸部分112于滑槽114内伸出时,第一套筒13的位置随延伸部分112发生改变;具体的,第一套筒13具有顶部端面,并以顶部端面为基准面,第一套筒13的轴线与第一套筒13的顶部端面呈现垂直关系;另外,延伸部分112的顶部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槽115。
更为优选的,延伸部分112的顶部端面还设置有刻度槽116,以此来对延伸部分112于滑槽114内伸出的长度进行判读。
参考图1—6,另外,于连接部分111的外壁开设限位孔,并于限位孔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其中,锁定件113旋入限位孔内,且锁定件113的一端与限位槽115的槽底能够紧密贴合,以此使得锁定件113能够将延伸部分112于滑槽114内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连接部分111与延伸部分112的整体长度在延长后能够保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12与第一支撑臂11的构造相同,且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于凹槽15内呈镜像设置;另外,同样的,第二支撑臂12包含的延伸部分112,在其外壁上也设置有刻度槽116,以此使得,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的整体长度能够调试为等同,以此使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能够在使用时被调节成为同圆心,以此为患者植入克氏针时能够使克氏针由第二套筒14进入,经患者骨骼后,由第一套筒13穿出;实现克氏针的置入,以完成为患者骨折处的固定。
参考图1,另外,在使用时,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还能够根据患者的手臂直径进行整体长度的延长,使得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距主体部分1有着一定的距离,以此避免因患者手臂直径过大,而无法使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精准的到达所需固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设置为若干个,但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的数量相同;其中,每个第一套筒13之间的间距与每个第二套筒14之间的间距相同;以此使得,在第一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2在整体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干个第一套筒13之间与若干个第二套筒14之间能够呈现两两相对;以此实现在不改变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与患者骨折手臂相对位置的同时,能够对骨折处精确的植入多根克氏针。
参考图1及图5,更为具体地,例如,若干个套筒与延伸部分112的外壁呈排列设置,每个第一套筒13的轴线与延伸部分112的顶部端面均为垂直关系;同样的第二套筒14于第二支撑臂12上的设置方式同第一套筒13于第一支撑臂11上的设置方式;在此设置下,所植入患者骨骼内的克氏针呈现平行排列。
更为优选的,第二套筒14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筒13的长度,在植入克氏针的过程中,较长的第二套筒14能够避免克氏针在穿出后出现偏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14的内径相同,其内径可优选为1.5mm或2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首先将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依据患者的手臂直径调整至合适的长度,且两者的整体长度等同,而后卡合进患者的手臂,此时,第一支撑臂位于患者冠状突基底方向,第二支撑臂位于尺骨嵴方向;
2、转动转钮使得第一套筒与患者冠状突基底相贴合,第二套筒与患者尺骨嵴贴合;使得患者冠突骨折处于尺骨贴合;
3、由第二套筒向第一套筒方向植入克氏针;直至克氏针由第一套筒穿出。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主体部分;
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于所述主体部分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在使用时同圆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端置于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其中,以所述第二端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开设滑槽;
延伸部分;配置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于所述滑槽内部分的探出;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其中,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滑槽;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延长;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被锁定,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被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不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延伸部分于所述滑槽内伸出时,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随所述延伸部分发生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构造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于所述凹槽内呈镜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还具有刻度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呈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相同,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设置方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
CN202322033909.4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Active CN220404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3909.4U CN22040410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3909.4U CN22040410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4103U true CN220404103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3909.4U Active CN22040410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4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30214B2 (ja) 股関節破損治療用髄内腔平爪
CA2350083A1 (en)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lower arm
CN220404103U (zh) 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CN206482649U (zh) 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09253081U (zh) 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器械
CN215778565U (zh) 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
CN206473391U (zh)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
JP3781185B2 (ja) 固定くぎの植え込みシステム
CN208910462U (zh) 一种可以用于不同粗细骨骼固定的固定钳
CN210447182U (zh) 一种舟状骨骨折手术克氏针导向器
CN211460463U (zh) 一种骨牵引器
CN210541714U (zh) 一种舟骨导向器
CN209347198U (zh) 微创植入螺钉
CN217447927U (zh) 一种用于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夹持工具
CN213345888U (zh) 一种骨折修复定位导向器
CN211796818U (zh) 一种可对中微调的髓内钉导向器
CN204636524U (zh) 一种锁定式植骨漏斗
CN219184060U (zh) 一种粗隆间骨折体外定位装置
CN215821134U (zh) 一种穿针器
CN213156353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用的体内植入装置
CN220676098U (zh) 一种桡骨骨折髓内固定装置
CN220967390U (zh) 精确控制股骨颈骨导针置入角度的角度器
CN220938143U (zh) 一种骨干骨折微创复位钳
CN215306609U (zh) 骨科克氏针万向导向器
RU2732693C1 (ru) Линейка-шаблон Савушкина И.С.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операции блокируемого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при чрезвертельных переломах бедренной к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