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9250U - 一种检测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9250U
CN220399250U CN202321780882.9U CN202321780882U CN220399250U CN 220399250 U CN220399250 U CN 220399250U CN 202321780882 U CN202321780882 U CN 202321780882U CN 220399250 U CN220399250 U CN 220399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part
optical fiber
circulation
contact surfac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08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世烨
卢丹
潘林立
范猛
蓝明杰
吴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Veel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Veel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Veel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Veel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08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9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9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9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池,包括液流通道,检测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流通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检测池还包括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其中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一端连接,下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另一端连接;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内部均设置有流通空间,且其三者的流通空间相通形成液流通道;流体入口设置于上流通部,流体出口设置于下流通部;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与下流通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物质检测精度的一种检测池。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池。
背景技术
通过检测池的光度分析是水质流动注射分析时常用的检测方法;它是将试剂和试样按一定顺序和比例用泵和管道输送到一定的区域进行混合、反应后再经检测器进行光度检测检测并记录和显示分析结果的方法。检测池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精度高、易于自动连续分析等优点,在环境水样、食品等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无机离子、金属离子、化学需氧量等检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检测池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两端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通道至少包含两次转折,光通道是位于光入射口和出射口之间并处于流体通道转折部位的一段内通道;流体在泵作用下从流体入口进入流体通道再向流体出口流动,途经光通道,流体被光照射后依据光的透射状况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流体在流体通道里流动时非常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气泡,而流体再经过转折部位时,容易在转折部位产生卡气泡的情况导致测试数据失真;而检测池自身的结构以及用于装配检测池的基座的结构都会影响流体在流体通道里流动的状态,因此需要一种物质检测精度高的检测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物质检测精度的一种检测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池,包括液流通道,检测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流通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检测池还包括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其中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一端连接,下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另一端连接;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内部均设置有流通空间,且其三者的流通空间相通形成液流通道;流体入口设置于上流通部,流体出口设置于下流通部;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与下流通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液流通道的内壁呈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均呈柱状;
上流通部的一端与中流通部侧表面的一端连接,上流通部的流通空间与中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流体入口设置于上流通部的另一端,并与上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
下流通部的一端与中流通部侧表面的另一端连接,下流通部的流通空间与中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流体出口设置于下流通部的另一端,并与下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
上流通部和下流通部设置于中流通部的不同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池基座,所述检测池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流通池的装配空间;检测池基座上还设置有与装配空间相通的装配开口,流通池通过装配开口进入装配空间;检测池基座上设置有使装配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的流通开口、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上流通部和下流通部设置于流通开口处通过流通开口与外部管路连通,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均设置有光纤耦合装置。
进一步的,中流通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光纤耦合装置接触的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所述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均为平面;上接触面设置于上流通部所在一端,光入射口对应上接触面设置;下接触面设置于下流通部所在一端,光出射口对应下接触面设置。
进一步的,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光纤和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包括光纤上接头和光纤下接头,所述光纤上接头设置于光入射口与上接触面接触,光纤与光纤上接头连接;光纤下接头设置于光出射口与下接触面接触,光纤与光纤下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光纤耦合装置还包括顶紧头,顶紧头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接触端;所述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内均设置有顶紧头;顶紧头的接触端通过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进入装配空间中与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接触;光纤上接头装配于光入射口处顶紧头的安装端上,光纤下接头装配于光出射口处顶紧头的安装端上;在顶紧头上设置有将安装端和接触端贯穿的通孔,光纤上接头和光纤下接头对应通孔的一端与安装端进行装配,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对应通孔的另一端与接触端接触。
进一步的,中流通部上套设有橡胶圈,并在装配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槽;流通池处于装配空间时,橡胶圈进入嵌入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将装配开口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池基座和盖板采用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流通部和下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夹角处即为液流通道的折弯处;当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与下流通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液流通道的折弯处的角度也对应的大于90°;那么流体在经过转折部位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转折死角引起的紊流及气泡所造成的测试数据失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流通道的内壁呈弧状,进而使得液流通道各处的内壁更为圆滑,能够尽量避免液流通道中卡气泡以导致测试数据失真。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空间的设置使得流通池的装配更为稳定;通过流通开口的设置便于液流通道与外部管路连接进行液体输送;通过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的设置在流通池上形成光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与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的配合在流通池上形成光通道,中流通部即为光通道;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均为平面便于光线稳定通过光通道,使得检测结果更为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光纤接头的设置便于光纤耦合装置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顶紧头的接触端通过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进入装配空间中与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接触,通过顶紧头的设置对流通池施加限位的作用力,使得流体更稳定的通过流通池的液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流通部上套设的橡胶圈的设置对流通池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橡胶圈和嵌入槽的配合使对流通池施加限位的作用力,使得流体更稳定的通过流通池的液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盖板的设置将流通池保护在装配空间内,使其处于一个不易受损且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而提升检测准确度。
当前市面上,较多的检测池基座采用塑料材质,当检测的液体温度较高时,检测池基座可能会因为高温产生形变,进而影响到流通池的装配,甚至对流通池造成压迫,影响到检测结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池基座和盖板采用铝合金材质,使得温度变化对其两者造成的形变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图。
图2为流通池与检测池基座配合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检测池基座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4光入射口处的结构图。
图6为图4光出射口处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
1.检测池;2.液流通道;3.检测池基座;4.光纤耦合装置;5.橡胶圈;6.盖板;11.上流通部;12.中流通部;13.下流通部;14.流通空间;15.上接触面;16.下接触面;21.流体入口;22.流体出口;31.装配空间;32.装配开口;33.流通开口;34.光入射口;35.光出射口;36.嵌入槽;38.安装底座;41.光纤;42.光纤接头;43.光纤上接头;44.光纤下接头;45.顶紧头;46.安装端;47.接触端;4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检测池,包括液流通道2,流通池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流通道2的流体入口21和流体出口22;所述流通池1包括上流通部11、中流通部12和下流通部13,其中上流通部11与中流通部12的一端连接,下流通部13与中流通部12的另一端连接;上流通部11、中流通部12和下流通部13内部均设置有流通空间14,且其三者的流通空间14相通形成液流通道2;流体入口21设置于上流通部11,流体出口22设置于下流通部13;上流通部11与中流通部12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12与下流通部1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本实用新型中,上流通部11和下流通部13与中流通部12的夹角处即为液流通道2的折弯处;当上流通部11与中流通部12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12与下流通部13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液流通道2的折弯处的角度也对应的大于90°;那么流体在经过转折部位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转折死角引起的紊流及气泡所造成的测试数据失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流通部11和下流通部13与中流通部12的夹角角度一致,均为110°;且液流通道2对应折弯处的角度也一致;液流通道2各处的内径一致;由于流体进入液流通道2后的管径和几何形状没有较大的变化,流体在液流通道2内可保持同样的流速和层流状态,不产生光折射,使测量结果不出现干扰峰,提升测量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上流通部11与中流通部12的夹角角度、下流通部13与中流通部12的夹角角度以及液流通道2折弯处的角度均可进行对应的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流通道2的内壁呈弧状,进而使得液流通道2各处的内壁更为圆滑,能够尽量避免液流通道2中卡气泡以导致测试数据失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流通部11、中流通部12和下流通部13均呈柱状;上流通部11的一端与中流通部12侧表面的一端连接,上流通部11的流通空间14与中流通部12的流通空间14相通;流体入口21设置于上流通部11的另一端,并与上流通部11的流通空间14相通;下流通部13的一端与中流通部12侧表面的另一端连接,下流通部13的流通空间14与中流通部12的流通空间14相通;流体出口22设置于下流通部13的另一端,并与下流通部13的流通空间14相通;上流通部11和下流通部13设置于中流通部12的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流通池1为中心对称的结构,上流通部11和下流通部13分别处于设置于中流通部12的左右两侧,使得液流通道2整体呈“Z”状,进而使得液流通道2无转折死角,可减少气泡在液流通道2中的滞留。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池基座3,所述检测池基座3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流通池1的装配空间31;检测池基座3上还设置有与装配空间31相通的装配开口32,流通池1通过装配开口32进入装配空间31;检测池基座3上设置有使装配空间31与外部空间相通的流通开口33、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上流通部11和下流通部13设置于流通开口33处通过流通开口33与外部管路连通,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均设置有光纤耦合装置4;装配空间31的设置使得流通池1的装配更为稳定;通过流通开口33的设置便于液流通道2与外部管路连接进行液体输送;通过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的设置在流通池1上形成光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中流通部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光纤耦合装置4接触的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所述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均为平面;上接触面15设置于上流通部11所在一端,光入射口34对应上接触面15设置;下接触面16设置于下流通部13所在一端,光出射口35对应下接触面16设置;通过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与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的配合在流通池1上形成光通道,中流通部12即为光通道;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均为平面便于光线稳定通过光通道,使得检测结果更为精准。
在本实施例中,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纤耦合装置4包括光纤41和光纤接头42,所述光纤接头42包括光纤上接头43和光纤下接头44,所述光纤上接头43设置于光入射口34与上接触面15接触,光纤41与光纤上接头43连接;光纤下接头44设置于光出射口35与下接触面16接触,光纤41与光纤下接头44连接;通过光纤接头42的设置便于光纤耦合装置4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光纤耦合装置4还包括顶紧头45,顶紧头45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46和接触端47;所述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内均设置有顶紧头45;顶紧头45的接触端47通过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进入装配空间31中与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接触;光纤上接头43装配于光入射口34处顶紧头45的安装端46上,光纤下接头44装配于光出射口35处顶紧头45的安装端46上;在顶紧头45上设置有将安装端46和接触端47贯穿的通孔48,光纤上接头43和光纤下接头44对应通孔48的一端与安装端46进行装配,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对应通孔48的另一端与接触端47接触,通过通孔48的设置避免顶紧头45遮挡光线;顶紧头45的接触端47通过光入射口34和光出射口35进入装配空间31中与上接触面15和下接触面16接触,通过顶紧头45的设置对流通池1施加限位的作用力,使得流体更稳定的通过流通池1的液流通道2。
在本实施例中,中流通部12上套设有橡胶圈5,并在装配空间31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槽36;流通池1处于装配空间31时,橡胶圈5进入嵌入槽36;通过中流通部12上套设的橡胶圈5的设置对流通池1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橡胶圈5和嵌入槽36的配合使对流通池1施加限位的作用力,使得流体更稳定的通过流通池1的液流通道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6,所述盖板6将装配开口32封闭;通过盖板6的设置将流通池1保护在装配空间31内,使其处于一个不易受损且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而提升检测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池基座3和盖板6采用铝合金材质;当前市面上,较多的检测池基座3采用塑料材质,当检测的液体温度较高时,检测池基座3可能会因为高温产生形变,进而影响到流通池1的装配,甚至对流通池1造成压迫,影响到检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池基座3和盖板6采用铝合金材质,使得温度变化对其两者造成的形变影响小。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池基座3上还设置有安装底座38,便于检测池基座3进行安装。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流通道,检测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流通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检测池还包括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其中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一端连接,下流通部与中流通部的另一端连接;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内部均设置有流通空间,且其三者的流通空间相通形成液流通道;流体入口设置于上流通部,流体出口设置于下流通部;上流通部与中流通部之间的夹角以及中流通部与下流通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的内壁呈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通部、中流通部和下流通部均呈柱状;
上流通部的一端与中流通部侧表面的一端连接,上流通部的流通空间与中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流体入口设置于上流通部的另一端,并与上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
下流通部的一端与中流通部侧表面的另一端连接,下流通部的流通空间与中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流体出口设置于下流通部的另一端,并与下流通部的流通空间相通;
上流通部和下流通部设置于中流通部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池基座,所述检测池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流通池的装配空间;检测池基座上还设置有与装配空间相通的装配开口,流通池通过装配开口进入装配空间;检测池基座上设置有使装配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的流通开口、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上流通部和下流通部设置于流通开口处通过流通开口与外部管路连通,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均设置有光纤耦合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中流通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光纤耦合装置接触的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所述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均为平面;上接触面设置于上流通部所在一端,光入射口对应上接触面设置;下接触面设置于下流通部所在一端,光出射口对应下接触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光纤和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包括光纤上接头和光纤下接头,所述光纤上接头设置于光入射口与上接触面接触,光纤与光纤上接头连接;光纤下接头设置于光出射口与下接触面接触,光纤与光纤下接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光纤耦合装置还包括顶紧头,顶紧头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接触端;所述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内均设置有顶紧头;顶紧头的接触端通过光入射口和光出射口进入装配空间中与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接触;光纤上接头装配于光入射口处顶紧头的安装端上,光纤下接头装配于光出射口处顶紧头的安装端上;在顶紧头上设置有将安装端和接触端贯穿的通孔,光纤上接头和光纤下接头对应通孔的一端与安装端进行装配,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对应通孔的另一端与接触端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中流通部上套设有橡胶圈,并在装配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槽;流通池处于装配空间时,橡胶圈进入嵌入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将装配开口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池基座和盖板采用铝合金材质。
CN202321780882.9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检测池 Active CN220399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0882.9U CN22039925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检测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0882.9U CN22039925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检测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9250U true CN220399250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1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0882.9U Active CN22039925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检测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9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2005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microbatch reaction
US5404217A (en) Laser liquid flow cell manifol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CN101692093B (zh)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自动分析仪和自动分析方法
US5087425A (en) Device for flow-injection analysis
US10456777B2 (en) Pressure transmission liquid for cellular analyzer, cellular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 liquid cellular sample
CN201368842Y (zh) 毛细管流动比色皿
CN220399250U (zh) 一种检测池
CN110132905B (zh) 动态测量系统
CN102177432B (zh) 传感器系统
US5945830A (en) Flow through fluid pH and conductivity sensor
CN210294106U (zh) 管内气泡检测装置
CN211877756U (zh) 光程可调的流通池及流体检测装置
US20080053842A1 (en) Conductivity cel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EP1116057A1 (en) Liquid core waveguide
CN220419151U (zh) 一种水体质量检测装置
CN215640837U (zh) 一种微量多光程流动比色装置
CN212364098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211741322U (zh) 血液分析仪、光学检测池
CN211741320U (zh) 血液分析仪、光学检测池
CN212364326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组件
CN1763544B (zh) 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的微型检测池
CN212364324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114136883A (zh) 核燃料后处理中多价态钚元素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CN212568817U (zh) 血液细胞分析仪
CN211478350U (zh) 血液分析仪、管道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