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8817U - 血液细胞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血液细胞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8817U
CN212568817U CN201922145763.6U CN201922145763U CN212568817U CN 212568817 U CN212568817 U CN 212568817U CN 201922145763 U CN201922145763 U CN 201922145763U CN 212568817 U CN212568817 U CN 212568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eagent
optical detection
pipeline
he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57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俊游
郭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57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8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8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8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抗体试剂容器、光学组检测组件、血常规模块、主控模块,其中抗体试剂容器,用于装抗体试剂;光学组检测组件包括光学检测池,光学检测池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体进行加热,所述光学检测池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二加热体加热的抗体试剂,并对其内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获得特定蛋白参数的检测结果;血常规模块用于检测血样参数;主控模块与所述血常规模块、光学组检测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将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的温度进行差异化设置,使得抗体试剂能够迅速被加热并持较佳活性。

Description

血液细胞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
背景技术
血液分析仪由于其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消耗试剂量小,现已在各级医院、医学检验实验室、区域检测中心得到广泛使用。
全自动分析仪内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通过光学检测方式对光学检测池内的样本进行检测。
然而,现有的检测装置中,混匀池和光学检测池的加热温度通常设置为一致,而冷藏状态下的液体进入到混匀池后会拉低混匀池的温度,使得进入到光学检测池内的待检测液体通常达不到理想的温度,试剂活性较差,影响检测的精度,时间长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藏状态下的液体进入到混匀池后会拉低混匀池的温度,使得进入到光学检测池内的待检测液体通常达不到理想的温度,试剂活性较差,影响检测的精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包括:
第一加热体;
第二加热体;
抗体试剂容器,用于装抗体试剂;
光学组检测组件,包括光学检测池,所述光学检测池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体进行加热,所述光学检测池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二加热体加热的抗体试剂,并对其内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获得特定蛋白参数的检测结果;
血常规模块,用于检测血样参数;
主控模块,与所述血常规模块、光学组检测组件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细胞分析仪通过将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的温度进行差异化设置,使得第一液体能够迅速被加热达到理想温度并持较佳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内部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分析仪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内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加热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检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2中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光学检测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光学检测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光学检测池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中所示的光学检测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光学检测池另一实施例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D是图10C中所示的光学检测池的另一侧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分析仪的装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装配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装配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混匀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混匀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所示的预热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缠管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缠管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管道加热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所示的管道加热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3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0A显示了是否有稀释液管道加热的反应温度对比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立架100、加热组件、检测组件以及光学检测池120。
如图2所示,立架100可采用金属支架或塑胶支架,固定装配于分析仪的壳体内,加热组件可呈倾斜式固定于立架100上,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块110,加热块110可采用铝材或铜材制成,加热块110设有多个用于接收光学检测池120装入的装配腔113,装配腔113的容积与光学检测池120的体积相匹配,装配腔113对光学检测池120构成全包围,仅露出光学检测池120的底端面,加热块110与光学检测池120的接触面积较大,导热效果较好,可以对光学检测池120内的待测液体进行良好温控。检测组件与加热块110 相固定,检测组件包括基体130,基体130设有与加热块110夹持配合的缺口部134,光学检测池120设于缺口部134内并通过基体130的承托装入装配腔113。
如图2、图7、图8所示,加热块110还设有贯通装配腔113的通光孔114,基体130还设有入光通道 133、第一出光通道131以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缺口部134设于入光通道133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和第二出光通道132之间,入光通道133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对准,第二出光通道132的轴线相对第一出光通道 131的轴线呈倾斜设置,检测组件与加热块110相固定时通光孔114与入光通道133对准。
为了方便检测组件与加热块110相固定,基体130于缺口部134靠近入光通道133的一侧一体延伸有装配板136,装配板136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137,加热块110的侧壁对应第一装配孔137设有第一连接孔111,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装配孔137并旋入第一连接孔111可将检测组件相对加热块110锁紧,第一连接孔111位于通光孔114的侧边。
进一步地,基体130还设有贯通至缺口部134底部的第二装配孔138,加热块110的底端对应第二装配孔138设有第二连接孔112,通过螺钉穿过第二装配孔138并旋入第二连接孔112可将检测组件相对加热块110锁紧,第二连接孔112位于装配腔113的侧边。
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腔113为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例如图2中所示的6个,检测组件、光学检测池120均为多个,加热块110的侧壁上还平行间隔设置有多组导向筋条115以便基体130的缺口部134及装配板136与加热块110对位夹持配合,导向筋条115的延伸方向与装配腔113的延伸方向平行。
如图2及图4至图10所示,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水密封圈101,光学检测池120包括池体121和注液管 125,加热块110的顶端设有与装配腔113连通以允许注液管125伸出的透孔116,防水密封圈101位于装配腔113内并套设于注液管125的外周且夹设于光学检测池120和加热块110之间,由此可以避免外部液体进入光学检测池120影响检测结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块110倾斜固定在立架100上以使得装配腔113呈倾斜式设置,光学检测池 120、检测组件相对水平面均呈倾斜式设置。
检测装置还包括管道加热组件300,管道加热组件300用于缠绕管道并对管道进行加热,立架100包括第一支臂102和第二支臂104,加热块110通过第一支臂102固定,管道加热组件300通过第二支臂104 设于加热块110的侧边,并且管道加热组件300低于注液管125的位置,由此可以使得管道加热组件300 上缠绕的管道引出时以较小的曲度转折并对接注液管125,方便气泡排出可以减少气泡问题,若管道加热组件300高于注液管125的位置,则管道加热组件300上缠绕的管道引出时以较大的曲度转折并对接注液管125,气泡不易排出,会产生相对严重的气泡问题。
如图4至图6所示,加热组件还包括加热膜117、温度传感器118以及过温保护开关119,加热块110 可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铝或铜,加热膜117贴设于加热块110的表面,温度传感器118及过温保护开关119嵌设装配于加热块110内。加热块110的两端可设置安装孔103以与立架100的第一支臂 102相固定,加热块110用于贴设加热膜117的表面可设置凸出部106,凸出部106使得加热块110的截面呈L型,过温保护开关119可嵌设装配于凸出部106内,由此可以使得加热块110的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结构新颖、光学检测池120设于缺口部134内并通过基体130的承托装入装配腔,拆装方便,利于维护,能够降低漏水对检测装置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少气泡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检测装置。
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组件,如图7至图8所示,该检测组件包括基体130、光接收器以及固定组件。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139以及密封圈140。
其中,基体130可以采用塑胶或金属材料,固定件139与基体130相固定以将光接收器装配在基体130 内,密封圈140夹设于固定件139和光接收器之间。
具体地,如图8所示,基体130设有第一出光通道131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第二出光通道132的轴线相对第一出光通道131的轴线呈倾斜设置,第一出光通道131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的侧边设有第一固定孔143,固定件139为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钉与基体130相固定。
光接收器包括第一光电二极141管和第二光电二极管142,第一光电二极141管装配于第一出光通道 131内,第二光电二极管142装配于第二出光通道132内,检测组件还包括透射光滤光块144、透镜固定块145以及透镜146,透射光滤光块144设于第一出光通道131内并位于第一光电二极141管的入光侧,透镜固定块145及透镜146设于第二出光通道132内,透镜146通过透镜固定块145固定并位于第二光电二极管142的入光侧。
基体130还设有缺口部134,缺口部134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及第二出光通道132连通,缺口部134 用于容置光学检测池120,缺口部134靠近第一出光通道131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的一侧设有弧形槽135,弧形槽135的侧边设有第二固定孔147,第二固定孔147用于固定挡光板(图未示出),挡光板用于在弧形槽135的两端挡光。
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栏148,第一光栏148与基体130相固定并伸入缺口部134靠近第一出光通道 131和第二出光通道132的一侧,第一光栏148设有通光槽149,通光槽149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和第二出光通道132相对位。
基体130于缺口部134远离第一出光通道131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的一侧一体延伸有装配板136,装配板136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37,第一装配孔137用于支持基体130固定安装,结合图2易知,装配板136 可与两条导向筋条115构成的滑槽滑动配合,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装配孔137并旋入第一连接孔111可将检测组件相对加热块110锁紧。
如图8所示,检测组件还包括激光器156及第二光栏150,基体130还设有入光通道133,入光通道 133与缺口部134连通并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对准,激光器156及第二光栏150装设于入光通道133内。第二光栏15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第一光栏148、第二光栏150的作用均是透光部分起到通光作用,不透光部分起到挡光作用。
如图2、图7以及图8所示,基体130还设有第一切槽151及第二切槽152,第一切槽151靠近入光通道133的外端设置以使得基体130的一端构成夹紧块153,第二切槽152设于夹紧块153上并与入光通道133连通,夹紧块153的两侧设有贯通的连接孔154,连接孔154用于设置螺钉以使得夹紧块153夹紧或松开激光器156。
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板设有开槽155以允许第一光电二极141管和第二光电二极管142的引线引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通过在固定件139和光接收器之间设置密封圈140,可以提高装配精度,使得光接收器的接收平面相对较平。
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为小块的电路板,光接收器焊接于该电路板的一表面上,电路板通过螺钉或粘胶与基体130相固定,电路板的另一表面设有端子,光接收器的信号可通过该端子引出并通过导线将信号接入到分析仪的主控电路板进行处理。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检测组件。
第三实施例,如图9A和图9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检测池120,该光学检测池120包括池体 121和透光板124。
其中,池体121设有贯通池体121两个相对表面的直线式贯通槽122及与贯通槽122连通注液通道123,透光板124与池体121相固定并封闭贯通槽122的外端。光学检测池120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避免采用玻璃一体式设计制造难度较大的问题,具体地,池体121的贯通槽122可以直接通过数控钻孔或数控铣槽的方式形成,注液通道123可通过数控钻孔的方式形成。
具体的,池体121可为金属池体、陶瓷池体、玻璃池体或塑胶池体。透光板124可为玻璃板或塑胶板。透光板124与池体121可通过胶体粘结固定、激光焊接固定或者螺钉固定。
池体121可设有凸柱、挡边126、围边或凹陷区以定位装配透光板124,挡边126可以是直条形或者如图10所示的L型。
在一实施例中,光学检测池120可呈矩形体状,光学检测池120具有面积依次渐小的一对第一侧表面、一对第二侧表面以及一对第三侧表面,贯通槽122贯通一对第一侧表面,注液通道123的外开口端位于其中一个第三侧表面。
池体121设有两个注液通道123,两个注液通道123呈竖直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三表面的相对端角设置以减小产品体积。两个注液通道123上分别连接有注液管125。
其中,贯通槽122的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矩形或正多边形等,跑道形是指由两条平行边及两条弧形边围成的形状。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检测池120采用分体式加工制造后再组装,极大的简化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成产本,可以避免采用玻璃一体式设计制造难度较大的问题。
如图10A和图10D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检测池,该光学检测池包括池体121、透光板(图未示出,可参考前述的透光板124)以及注液管125。
其中,池体121设有贯通池体121两个相对表面的直线式贯通槽122、与贯通槽122连通的注液通道 (图未示出,可参考前述的注液通道123),注液通道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邻接表面上以及导液槽127。池体121的贯通槽122可以直接通过数控钻孔或数控铣槽的方式形成,注液通道123可通过数控钻孔的方式形成,导液槽127可以通过数控铣槽的方式形成,加工方便、形状规则且精度较高。
池体121可为金属池体121、陶瓷池体121、玻璃池体121或塑胶池体121。池体121可呈矩形体状,或者呈图10B和图10C所示的阶梯形状,即包括相对较薄的下部及相对较厚的上部。贯通槽122的横截面可呈图10A所示的跑道形,贯通槽122两端的面积可相同或相异,贯通槽122的纵截面中贯通槽122的底侧呈水平设置或呈图10B所示的倾斜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贯通槽122的横截面可呈圆孔形(如图10D 所示)或方孔形,当贯通槽122两端的面积相异时,例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的贯通槽122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时,可以减小光学检测池的内部容积,防止气泡产生,贯通槽122的斜边的角度与散射光的角度一致,散射光可经前述的第二出光通道132射出,该角度能够有效地遮挡杂散光,贯通槽122的底侧呈倾斜设置时相对水平面的夹角范围小于或等于35度,例如是21度、23度、23.5度、24度、26度、28度等。贯通槽122可以设置于池体121较薄的下部,对应的透光板的面积可以减小,与阶梯形状的池体121构成齐平装配。
导液槽127将贯通槽122与注液通道连通,导液槽127与注液通道呈倾斜连接,并且导液槽127与贯通槽122的顶端连接以方便池体121内的气泡排出,导液槽127相对竖直方向构成的锐角的角度范围小于或等于30度,例如是23度、24度、25度、26度、27度等。导液槽127凹陷于池体121的两个相对表面,导液槽127的一端与贯通槽122的端部连通,导液槽127的另一端与注液通道连通,注液通道上连接有注液管125,注液管125与贯通槽122可呈错位设置,由此可使得将贯通槽122与注液通道连通的导液槽127 呈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导液槽可使得池体121内不易堆积气泡,注液通道和注液管125的数量均为二且呈斜向对角设置以使得产品结构紧凑。
透光板与池体121相固定并封闭贯通槽122的外端。透光板为玻璃板或塑胶板。透光板与池体121通过胶体粘结固定、激光焊接固定或者螺钉固定。池体121可设有凸柱、挡边、围边或凹陷区以定位装配透光板。
本实施例光学检测池120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避免采用玻璃一体式设计制造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光学检测池120内腔体积及其形状的精准控制,容易达到内腔形状规则、较小体积的要求以及内腔的局部斜面要求,不仅降低了生成难度和成本,同时优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气泡影响,进而优化了检测条件,提升了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光学检测池120、混匀池及检测组件,混匀池与光学检测池连通,检测组件设有容置光学检测池的缺口部,检测组件还包括分别设于缺口部两侧的激光器和光接收器。其中混匀池及检测组件参考其它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座,如图11至图16所示,该装配座包括第一装配体210,第一装配体210相背离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 212分别用于设置混匀池240和预热池250,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的数量可为单个或横向扩展为多个(例如图12中所示的6个),第一装配槽211的位置高于第二装配槽212的位置以使得混匀池240 高于预热池250设置。预热池250中的液体是需要输进混匀池240内进行反应的,当预热池250中的液体加热产生气泡时,由于气泡的密度较小,在混匀池250高于预热池250的设置情况下,预热池250的气泡较易随着液体输出而排出预热池250。
如图13所示,第一装配体210呈阶梯状,包括连接部214、自连接部214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装配部216以及自连接部214另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部218,第一装配槽211凹陷于第一装配部216及连接部214设置,第二装配槽212凹陷于第二装配槽212及连接部214设置。
如图12所示,装配座还包括第二装配体220及第三装配体230,第二装配体220设有第三装配槽221 并与第一装配槽211相扣合以设置混匀池240,第三装配体230设有第四装配槽231并与第二装配槽212 相扣合以设置预热池250。第一装配体210、第二装配体220及第三装配体230均为铝材料或铜材料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装配座也可以是单个零件,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为设置于第一装配体210内部并与混匀池240和预热池250匹配的凹腔,由此可以减少物料成本。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混匀池240、预热池250、第一加热体 261、第二加热体262以及前述的装配座,混匀池240、预热池250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混匀池240、预热池250与装配座之间采用导热材料进行填充,第一加热体261和的第二加热体262分别用于对混匀池240 和预热池250进行加热。
如图14和图15所示,混匀池240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液管241和排废管242,混匀池240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一进液管243,混匀池240于第一出液管241和第一进液管243处还分别设有第一加强块244 和第二加强块245。混匀池240不使用时需要用液体浸泡,若第一进液管243的位置较低,混匀池240内的液体易与第一进液管243内的试剂接触而污染试剂,故第一进液管243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浸泡液的高度。
第一进液管243相对所混匀池240呈倾斜设置,第一进液管243相对所述混匀池240的轴线的夹角可为30±15度。
预热池250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液管251,预热池250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液管252,第二出液管252的位置低于第一进液管243的位置。预热池250的顶部还设有塞体253。
加热组件还包括过温保护开关263、温度传感器264、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以及顶盖276,过温保护开关263、温度传感器264装设于第一装配体210内,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71、第二连接板272以及第三连接板273,第一连接板271与第一装配体210连接并与第三连接板273平行,第二安装支架包括截面呈L连接的第四连接板274及第五连接板275,第四连接板274与用于承托并连接第一装配体210的底部,第五连接板275与第三连接板273位于同一平面,方便进行固定安装,顶盖276 上设有与固定孔213、232对应的固定孔278及与预热池的第二出液管252对应的穿孔277。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结构结构紧凑、装配方便、导热效率较好,混匀池240的第一进液管243设置位置相对较高且呈倾斜设置,试剂不易受到污染,进入的试剂不易溅到混匀池240的池壁上,通过第一加热体261、第二加热体262分别对混匀池240、预热池250进行加热,可以控制不同的加热功率,达到不同的加热效果,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加热组件。
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加热组件300,如图17至图21所示,该管道加热组件300包括加热筒301,加热筒301的外周面设有贯通加热筒301的弧形壁的穿管通道302,加热筒301的外周面用于供管道缠绕,穿管通道302用于供管道穿过并对管道构成防脱限位。
其中,穿管通道302可呈直条状或弯条状。穿管通道302远离加热筒301的直径并靠近加热筒301的外周面。若穿管通道302直接在加热筒301的直径上打通,则会导制管道折角较大,不利于内部试剂的传输。
穿管通道302一端的开口尺寸大于另一端的开口尺寸以便于进行穿管操作,从开口较大的一端穿入方便操作,并从开口较小的一端穿出限位效果较好。
加热筒301上设有多个法兰303,例如图17中所示的三个,穿管通道302靠近法兰303设置,相邻两个法兰之间设有两个穿管通道302以供一卷管道缠绕,管道的两个引出端分别经两个穿管通道302穿出,能够很好的防止管道松散开。
如图21所示,管道加热组件300还包括固定夹板310,固定夹板310设置在加热筒301的外周并对应穿管通道302设有开口312以允许管道(304、305)引出。固定夹板310可采用两块,每一固定夹板310 可包括弧形部和平板部,平板部设锁合孔以供螺钉锁紧。管道加热组件300还包括保温棉330,保温棉330 套置于固定夹板310的外周并对应开口312设有切开部332以允许管道(304、305)引出,保温棉330的一端还设有延伸棉334,延伸棉334至少部分覆盖加热筒301的端部以提升保温效果,同时延伸棉334可以起到限位装配的作用,使得保温棉330与固定夹板310不易相对移位。
管道加热组件300还包括温度保护开关342、温度传感器344以及加热棒346,加热筒301的端部设有装配槽341,装配槽341用于装配温度保护开关342、温度传感器344以及加热棒346。管道加热组件 300还包括安装板350,安装板350与加热筒301的一端相固定,用于将加热筒301固定装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加热组件300能够在试剂输送路径上进行精准温控,避免了试剂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散失,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检测精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管道加热组件300。
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如图1至图12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混匀池240、预热池 250、稀释液池270、光学检测池120、第一加热体261、第二加热体262、第三加热体263以及加热组件。
其中,第一加热体261,贴设于混匀池240的外侧,用于对混匀池240加热,预热池250设于混匀池 240的侧边,并与混匀池240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加热体262贴设于预热池250的外侧,用于对预热池250 加热,稀释液池270设于混匀池240的侧边,并与混匀池240通过管道连通,第三加热体263贴设于稀释液池270的外侧,用于对稀释液池270加热,
光学检测池120设于混匀池240的侧边,并与混匀池240通过管道连通,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块110,加热块110包覆光学检测池120的外侧,用于对光学检测池120进行加热。
如图17至图21所示,检测组件还包括管道加热组件300,管道加热组件300包括加热筒301,加热筒301的外周面用于供管道缠绕以对管道进行加热。加热筒301的外周面设有贯通加热筒301的弧形壁的穿管通道302,穿管通道302用于供管道穿过并对管道构成防脱限位。加热筒301上设有多个法兰303,穿管通道302靠近法兰303设置。
如图11至图16所示,检测组件还包括装配座,预热池250和混匀池240通过装配座装配,装配座包括第一装配体210,第一装配体210相背离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分别用于设置混匀池240和预热池250,第一装配槽211的位置高于第二装配槽212的位置以使得混匀池240高于预热池250设置。
第一装配体210呈阶梯装,包括连接部214、自连接部214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装配部216以及自连接部214另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部218,第一装配槽211凹陷于第一装配部216及连接部214设置,第二装配槽212凹陷于第二装配槽212及连接部214设置。
装配座还包括第二装配体220及第三装配体230,第二装配体220设有第三装配槽221并与第一装配槽211相扣合以设置混匀池240,第三装配体230设有第四装配槽231并与第二装配槽212相扣合以设置预热池250。
如图5所示,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块110及贴设于加热块110侧边的加热膜117,加热块110设有装配腔113以接收光学检测池120插置。
如图2和图8所示,检测装置还包括立架100及检测组件。
其中,立架100包括第一支臂102和第二支臂104,加热组件通过第一支臂102固定,管道加热组件 300通过第二支臂104设于加热块110的侧边,
检测组件还包括基体130、激光器156以及光接收器。
其中,基体130与加热块110相固定,基体130设有与加热块110夹持配合的缺口部134、入光通道 133、第一出光通道131以及第二出光通道132,缺口部134设于入光通道133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和第二出光通道132之间,入光通道133与第一出光通道131对准,第二出光通道132的轴线相对第一出光通道 131的轴线呈倾斜设置,激光器156设于入光通道133内,光接收器包括第一光电二极141管和第二光电二极管142,第一光电二极141管装配于第一出光通道131内,第二光电二极管142装配于第二出光通道 132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多个加热体对多个池分别加热,多个加热体的温度可设置不同以提供对应的温度需求,可以实现快速加热,准确保温,提高检测精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光学检测池、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第一加热器用于对光学检测池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器用于对输入光学检测池的试剂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呈差异化设置,例如第二加热器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一加热器的加热温度1-7度,当然,在其它测试工况中,第二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也可低于第一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实试剂检测需要而定。在一实施例中,光学检测池的加热温度可设为34-36度,预热池、混匀池的加热温度可设为40-42度,稀释液池的加热温度可设为36-38度,管道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可设为34-36度。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至少两个加热器对光学检测池和输入光学检测池的试剂分别进行加热且至少两个加热体的温度呈差异化设置,可以实现试剂快速加热,光学检测池准确保温,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其中,第二加热器包括抗体试剂加热器,抗体试剂加热器用于对输入光学检测池的抗体试剂进行加热,由于抗体试剂通常是从冷藏状态下调用,采用加热温度相对较高的第二加热器单独对抗体试剂进行加热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其中抗体试剂可以是在管道中被加热(如采用下文所述的管道加热组件 300),或者在池体中(如前述的混匀池240)加热。第二加热器可包括溶血试剂加热器,溶血试剂加热器用于对输入光学检测池的溶血试剂进行加热,溶血试剂可以是在管道中被加热(如采用下文所述的管道加热组件300),或者在池体中(如前述的混匀池240)加热。第二加热器还可包括稀释液加热器,稀释液加热器用于对输入光学检测池的稀释液进行加热,稀释液可以是在管道中被加热(如采用下文所述的管道加热组件300),或者在池体中加热,稀释液加热器可参考图3中的第三加热器263。
检测装置还包括与光学检测池直接或间接连通的管路及池体,管路呈自然弯折状或呈卷绕状,管路呈卷绕状时可采用前述的管道加热组件300进行加热。
池体包括混匀池,混匀池与光学检测池连通,混匀池用于输入抗体试剂,第二加热器对混匀池进行加热进而对抗体试剂进行加热。或者,池体包括混匀池,混匀池与光学检测池为混匀检测一体池,换句话说,光学检测池用于接收混匀后的试剂或者用于接收试剂并在所述光学检测池内进行试剂混匀,光学检测池承担检测功能和混匀功能。池体还可包括预热池,预热池用于输入溶血试剂,预热池与混匀池连通,或者预热池与混匀检测一体池连通。
其中,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为设置有加热棒或加热膜的导热基体,导热基体呈块状、阶梯状(如第四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座)、圆筒状(如采用下文所述的管道加热组件300)或盒体状。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411、混匀池412、光学检测池413、混匀管路414、稀释液管路415、第一加热器511、第二加热器512、第三加热器513以及第四加热器514。
其中,混匀池412与预热池411连通;光学检测池413与混匀池412连通;预热池411、混匀池412 置于第二加热器512内,第二加热器512用于对预热池411、混匀池412进行加热。光学检测池413置于第一加热器511内,第一加热器511用于对光学检测池413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加热器512的温度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11的温度1-3度以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混匀管路414与光学检测池413连通并置于第三加热器513内,第三加热器513用于对混匀管路414进行加热,第三加热器513的温度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11 的温度1-2度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稀释液管路415与混匀管路414连通,第四加热器514用于对稀释液管路415进行加热,第四加热器514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11的温度1-3度以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421、混匀池422、光学检测池423、缓冲池424、第一加热器521、第二加热器522、抗体试剂存储装置426。
其中,抗体试剂存储装置426通过管道与混匀池422连通,用于向混匀池422输入抗体试剂,混匀池 422与预热池421连通;光学检测池423与混匀池422连通;预热池421、混匀池422置于第二加热器522 内,第二加热器522用于对预热池421、混匀池422进行加热。缓冲池424与光学检测池423连通且共同置于第一加热器521内,第二加热器522的温度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21的温度1-3度以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431、混匀检测一体池430、混匀管路434、第一加热器531、第二加热器532、抗体试剂池436。
其中,光学检测池与混匀池共用第一池体430;抗体试剂存储装置436通过管道与第一池体430连通,用于向第一池体430输入抗体试剂,预热池431与第一池体430连通并置于第一加热器531内,第一加热器531用于对预热池431、第一池体430进行加热。混匀管路434与第一池体430连通并置于第二加热器 532内,第二加热器532的温度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31的温度1-2度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441、混匀池442、光学检测池443、混匀管路444(或缓冲池)、稀释液管路445、第一加热器541以及第二加热器542。
其中,混匀池442与预热池441连通;光学检测池443与混匀池442连通,混匀管路444与光学检测池443连通;预热池441、混匀池442、光学检测池443以及混匀管路444共同置于第一加热器541内,第一加热器541用于对预热池441、混匀池442、光学检测池443以及混匀管路444进行加热。稀释液管路445与混匀管路444连通,第二加热器542用于对稀释液管路445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器542的温度可高于第一加热器541的温度1-3度以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还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451、混匀池、光学检测池、混匀管路454、第一加热器551、抗体试剂池456。
光学检测池与混匀池共用第一池体450,抗体试剂池456通过管道与第一池体450连通,用于向第一池体450输入抗体试剂,预热池451、第一池体450以及混匀管路454(或缓冲池)共同置于第一加热器 551内。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为设置有加热棒或加热膜的导热基体,通过直接接触导热或通过空气导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样本分析仪包括前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
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如图1至图21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预热池250、混匀池 240、稀释液池270以及光学检测池120以及管道加热组件300,预热池250、混匀池240、稀释液池270 以及光学检测池120通过管道连接,管道加热组件300包括加热筒301,加热筒301的外周面用于供管道缠绕以对管道进行加热。
如图17至图21所示,加热筒301的外周面设有贯通加热筒301的弧形壁的穿管通道302,穿管通道 302用于供管道穿过并对管道构成防脱限位。穿管通道302呈直条状或弯条状。穿管通道302远离加热筒 301的直径并靠近加热筒301的外周面。加热筒301上设有多个法兰303,穿管通道302靠近法兰303设置。
检测装置还包括装配座,预热池250和混匀池240通过装配座装配,装配座包括第一装配体210,第一装配体210相背离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第一装配槽211和第二装配槽212分别用于设置混匀池240和预热池250,第一装配槽211的位置高于第二装配槽212的位置以使得混匀池240高于预热池250设置。
如图12所示,第一装配体210呈阶梯装,包括连接部214、自连接部214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装配部216以及自连接部214另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部218,第一装配槽211凹陷于第一装配部216及连接部214设置,第二装配槽212凹陷于第二装配槽212及连接部214设置。
装配座还包括第二装配体220及第三装配体230,第二装配体220设有第三装配槽221并与第一装配槽211相扣合以设置混匀池240,第三装配体230设有第四装配槽231并与第二装配槽212相扣合以设置预热池250。
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加热体261、第二加热体262以及第三加热体263,第一加热体261贴设于第二装配座的外表面,用于对混匀池240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体262贴设于第三装配座的外表面,用于对预热池 250进行加热,第三加热体263贴设设于稀释液池270的外表面,用于对稀释液池270进行加热。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增设有管道加热组件300,可对管道中的试剂进行加热和保温,可以提高检测精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检测装置。
第八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如图27和图28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发热体410、容器 420、液体动力器件430以及试剂管道440,试剂管道440连接于容器420与液体动力器件430之间,至少部分试剂管道440密集绕设并设置在发热体410上,试剂管道440用于通过液体动力器件430向容器420 传输试剂,或者液体动力器件430用于吸吐混匀试剂,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430的传输或吸吐混匀过程中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当然,检测装置还包括其它如采样针、换向阀等组件,由于不涉及发明点所在,本申请中不作赘述。
其中,液体动力器件430可为分析仪中的注射器、定量泵或者气泵,发热体410与容器420可为同一器件或不同器件。
具体地,发热体410与容器420为不同器件时可参考图27所示,即发热体410为独立发热器件,可以专门用于对试剂管道440进行加热,特别是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430的吸吐混匀过程中可通过独立的发热体410进行加热。发热体410与容器420为同一器件时可参考图28所示,即容器420由于设置有发热体410而具有导热功能,试剂管道440密集绕设在容器420的外周亦能够获得加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体410为独立发热筒,独立发热筒包括缠管基体(可参考前述的加热筒301)以及加热件(可参考前述的加热棒346),缠管基体用于供试剂管道440缠绕,加热件设置于缠管基体内或者贴设试剂管道440外侧。加热件可为插设于缠管基体内的加热棒,或者加热件为贴设于管道外侧的加热膜。
缠管基体的外表面设有束管结构,束管结构可为设于缠管基体表面的穿管通道(可参考前述的穿管通道302)或卡管槽,卡管槽呆呈收口槽装,凹陷于缠管基体的表面,通过试剂管道440的形变可压置并保持于卡管槽内。
试剂管道440可呈圆筒形螺旋绕设,或者试剂管道440可呈圆盘形螺旋绕设,或者试剂管道440呈S 形绕设,当试剂管道440呈圆盘形螺旋绕设或呈S形绕设时发热体410可呈平面状。
容器420可包括光学检测池120,试剂管道440包括稀释液管道,稀释液管道用于传输稀释液,稀释液管道设于光学检测池120与液体动力器件430之间。容器420还可包括混匀池,试剂管道440包括抗体试剂管道,抗体试剂管道用于传输抗体试剂,抗体试剂管道设于混匀池与液体动力器件430之间。容器420 还可包括预热池,试剂管道440包括溶血试剂管道,溶血试剂管道用于传输溶血试剂,溶血试剂管道设于预热池与液体动力器件430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29,该检测装置可包括发热体410、容器420、液体动力器件430、试剂管道440、换向阀450、温控系统460、废液处理装置470以及试剂瓶480等。
试剂管道440连接于容器420与液体动力器件430之间,至少部分试剂管道440绕设并设置在发热体 410上,例如管道C、D部分绕设在发热体410上,试剂管道440用于通过液体动力器件430向容器420 传输试剂,液体动力器件430还用于吸吐混匀试剂,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430的吸吐混匀过程中通过发热体410加热,试剂还在液体动力器件430向容器420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发热体410可以是发热筒,温控系统460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棒、温控开关等。
其中,试剂可以是溶血试剂、抗体试剂、稀释液及其中两种或三种试剂的混合液。相应的,试剂瓶480 为多个,分别用于装设溶血试剂、抗体试剂、稀释液等试剂,试剂瓶480通过换向阀450与容器420和液体动力器件430连接,换向阀450和液体动力器件4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根据实际液路需求而定,溶血试剂、抗体试剂在试剂管道440中输向容器420时可以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其加热时间相对较短,可以避免长时间加热导致试剂活性变差而影响检测,且简化了结构,无需单独设置相应的预热池,稀释液在试剂管道440中输向容器420时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可以避免相对低温的稀释液进入到相对高温的容器420内会降低容器420的温度,由此可以便于下一个样本检测的快速进行。
如图30A所示,A点是起始温度,Bx(B1、B2、B3)点是CRP反应温度,Cx(C1、C2、C3)点是稀释液清洗结束温度。在没有稀释液管道加热时,由A点的正常温度开始,在连续测量时从B1->B2->B3可以看出,连续反应下温度会越来越低,并且在Cx点不能恢复到起始反应温度的状态。
但是加入稀释液管道加热后,每次Cx的点都能恢复到接近A温度的范围,从而在每次连续反应下,反应温度Bx也大致保持在30度,并且波动范围在0.5度以内,温控效果显著。
请一并参阅图30,该检测装置包括发热体410、容器420、液体动力器件、至少一换向阀以及多段试剂管道,至少部分试剂管道连接于容器420与液体动力器件之间并绕设在发热体410上形成卷绕段;至少部分试剂管道用于通过液体动力器件及换向阀吸试剂,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的吸试剂过程中进入卷绕段并通过发热体410加热;或者至少部分试剂管道用于通过液体动力器件及换向阀向容器420推试剂并吸试剂,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进行推试剂并吸试剂的过程中进入卷绕段以通过发热体410加热。
其中,发热体410为独立发热筒,独立发热筒包括缠管基体以及加热件,缠管基体用于供试剂管道缠绕,加热件设置于缠管基体内或者贴设试剂管道外侧,加热件为插设于缠管基体内的加热棒,或者加热件为包覆式贴设于卷绕段外周的加热膜,缠管基体的外表面设有束管结构,束管结构为设于缠管基体表面的穿管通道或卡管槽,试剂管道可为铁氟龙管。
在一实施例中,试剂管道包括第一试剂吸取管道G、第一试剂推送管道BF以及第一公共管道I;换向阀包括第一换向阀1;液体动力器件包括第一液体动力器件431;第一公共管道I将第一换向阀1的公共口与第一液体动力器件431连接;第一试剂吸取管道G的一端与第一换向阀1的一个分换向口连接,第一试剂吸取管道G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试剂瓶,如装稀释液的试剂瓶,第一液体动力器件431通过第一公共管道I、第一换向阀1以及第一试剂吸取管道G进行吸试剂;第一试剂推送管道BF绕设在发热体410上并将第一换向阀1的另一个分换向口与容器420连接,第一液体动力器件431通过第一公共管道I、第一换向阀1以及第一试剂推送管道BF进行推试剂或进行推吸试剂到达吸吐混匀效果,该试剂在进入卷绕段后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在下一次进行吸试剂或推吸第一试剂瓶中的试剂操作前,前一次的操作会使得第一试剂推送管道BF中存在试剂,该试剂在下一次操作前的空隙时间已经被加热好。
在一实施例中,试剂管道包括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第二试剂推送管道以及第二公共管道E;换向阀包括第二换向阀2;液体动力器件包括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第二公共管道E将第二换向阀2的公共口与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连接;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的一端与第二换向阀2的一个分换向口连接,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试剂瓶,如装溶血剂的试剂瓶,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通过第二公共管道E、第二换向阀2以及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进行吸试剂;第二试剂推送管道绕设在发热体410上并将第二换向阀2的另一个分换向口与容器420连接,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通过第二公共管道E、第二换向阀2以及第二试剂推送管道进行推试剂或进行推吸试剂到达吸吐混匀效果,该试剂在进入卷绕段后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其中,第二试剂推送管道可以是单根管或者是下述实施例中的多根管。
在一实施例中,试剂管道包括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第三试剂管吸取管道J、第二公共管道E、第三公共管道CD以及第四公共管道A;换向阀包括第二换向阀2、第三换向阀3;液体动力器件包括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的一端与第二换向阀2的一个分换向口连接,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试剂瓶,如装溶血剂的试剂瓶,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通过第二公共管道E、第二换向阀2以及第二试剂吸取管道H进行吸试剂;第三试剂管吸取管道J的一端与第三换向阀3的一个分换向口连接,第三试剂管吸取管道J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三试剂瓶,如装抗体液的试剂瓶;第二公共管道E将第二换向阀2的公共口与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连接;第三公共管道CD绕设在发热体410上并将第二换向阀2的另一个分换向口与第三换向阀3的公共口连接;第三公共管道CD将第三换向阀3的另一个分换向口与容器420连接。
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通过第二公共管道E、第二换向阀2、第三公共管道CD、第三换向阀3以及第四公共管道A进行推试剂或进行推吸试剂到达吸吐混匀效果,该试剂在进入卷绕段后通过发热体410加热,
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通过第二公共管道E、第二换向阀2、第三公共管道CD、第三换向阀3以及第三试剂管吸取管道J进行吸试剂,此时试剂会进入卷绕段并通过发热体410加热,由于先前已进行了吸试剂或推吸第二试剂瓶中的试剂的操作,因此下一次操作前,第二公共管道E、第三公共管道CD以及第四公共管道A中充满了试剂,其中相对靠近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端的管路中主要是充满了第二试剂瓶中的试剂,因此在吸取第三试剂瓶中的试剂时,第三公共管道CD中包含靠近第二液体动力器件432端的第二试剂瓶中的试剂及靠近第三换向阀3端的第三试剂瓶中的试剂,两种试剂可在下一次操作前的空隙时间在卷绕段中同时被加热好。本实施例通过管路复用、换向阀复用、加热体复用减少了结构件的数量,优化了管路布局,提升了试剂温控效果,可以使得容器410的温度波动减小,提升了检测稳定性。本实施例还提供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前述的检测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中,试剂在液体动力器件 430的吸吐混匀过程中通过发热体410加热,可以对试剂管道440中的试剂进行加热和保温,提高了检测精度。
第九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如图31所示,该血液细胞分析仪包括第一加热体 1101、第二加热体1201、用于装抗体试剂的抗体试剂容器、第三加热体1301、第四加热体1401、混匀池2101、预热池2201、光学检测池2301、用于设置光学检测池2301的光学检测组件、第一管道3101、第二管道3201、第三管道3301、第四管道3401、第五管道3501、血常规模块以及主控模块。当然,检测装置还包括其它如采样针、电控板、各种泵阀组件等,由于不涉及发明点所在,本申请中不作赘述。
其中,混匀池2101、预热池2201、光学检测池2301可以是三个分体池,或者是其中任意两个的合体池,如混匀池2101和光学检测池2301合体成混匀检测一体池,或者三个池合体成一个池。
第一管道3101将光学检测池2301与混匀池2101连通;第二管道3201与混匀池2101连通,用于直接向混匀池2101注入抗体试剂,第三管道1301将预热池2201与混匀池2101连通,第四管道3401与光学检测池2301连通,用于吸吐光学检测池2301中的液体,第五管道3501与第四管道3401连通或者直接与光学检测池2301连通,用于向第四管道3401或光学检测池2301输入稀释液。
其中,光学检测池2301通过第一加热体1101加热,光学检测池2301用于接收经第二加热体1201加热的抗体试剂,并对其内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获得特定蛋白参数的检测结果,光学检测池2301还用于接收经第二加热体1201加热的溶血试剂,在工作电压下,第二加热体1201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体1101的温度。血常规模块用于检测血样参数;主控模块与所述血常规模块、光学组检测组件连接以控制其进行相应工作。
具体地,在工作电压下,第一加热体1101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第二加热体1201的温度范围是小于等于40度,第一加热体1101和第二加热体1201可为加热棒或加热膜。
具体地,由于特定蛋白检测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变化将会对检测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一般要保持光学检测池内的温度维持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抗体试剂在进入混匀池2101前通过冷藏设备(图未示出) 冷藏,温度相对较低,若第一加热体1101、第二加热体1201的加热温度设置为一致,则混匀池2101在接收了抗体试剂后整体温度降低较快,需要相对较长的加热时间才能和光学检测池2301达到一致的温度,但是,在要求检测速度的发展趋势下,通过长时间加热的方式并非较好的解决方案。且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则会使得进入到光学检测池2301的抗体试剂的活性较差,会影响检测精度。而如果加热时间不够,将导致混匀池无法将进入光学检测池中的试样加热到预定范围内,试样进入光学检测时,会对光学检测池的温度造成影响,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加热体1201的温度高于第一加热体1101的温度设置,使得抗体试剂能够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具有较好的活性,使得检测装置能够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混匀池2101和光学检测池2301可以分别通过设有装配腔的导热基体420装配,并在导热基体内设置加热棒或在导热基体的外表面贴设加热膜。
预热池2201同样通过第一加热体1201进行加热,预热池2201用于添加并预热溶血试剂,预热池2201 和混匀池2101可共同装配于同一导热基体内。其中,抗体试剂的成分可以是包被羊抗CRP抗体的胶乳颗粒、包被兔抗CRP抗体的胶乳颗粒、包被鼠抗CRP抗体的胶乳颗粒,溶血试剂的成分可以是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血试剂在预热池2201中预热后输入混匀池2101与抗体试剂混匀后并输入光学检测池 2301。
第三加热体1301用于对第四管道3401进行加热,第四管道3401用于吸吐光学检测池2301中的液体,第四管道3401吸吐光学检测池2301中的液体时,第四管道3401中的液体在吸吐过程中温度通常会略为降低,如果直接进入光学检测池2301通常会拉低光学检测池2301内的温度,从而降低液体活性、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增设第三加热体1301,第三加热体1301的温度可以和第一加热体1101的温度相同或略高,以保证光学检测池2301内的液体温度处在理想温度,减小光学检测池2301内的液体温度波动。具体地,在工作电压下,第三加热体1301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第三加热体1301可为加热棒、加热膜或加热筒,采用加热筒时,第三管道3301可以缠绕在加热筒上吸收加热筒的热量。
第五管道3501用于向光学检测池2301输入稀释液,第四加热体1401用于对输向光学检测池2301的稀释液进行加热具体地,第四加热体1401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第四加热体1401可为加热棒、加热膜或加热筒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细胞分析仪通过将第一加热体1101和第二加热体1201的温度进行差异化设置,使得抗体试剂能够迅速被加热并持较佳活性,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并提高检测精度。

Claims (9)

1.一种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包括:
第一加热体;
第二加热体;
抗体试剂容器,用于装抗体试剂;
光学组检测组件,包括光学检测池,所述光学检测池通过所述第一加热体进行加热,所述光学检测池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二加热体加热的抗体试剂,并对其内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获得特定蛋白参数的检测结果;
血常规模块,用于检测血样参数;
主控模块,与所述血常规模块、光学组检测组件连接;
其中,在工作电压下,所述第二加热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体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电压下,所述第一加热体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所述第二加热体的温度范围是小于等于40度,所述第一加热体和所述第二加热体为加热棒或加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检测池还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二加热体加热的溶血试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还包括混匀池、预热池、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将所述混匀池与所述光学检测池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匀池连通以用于直接向所述混匀池注入所述抗体试剂,所述第三管道将所述预热池与所述混匀池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还包括第四管道和第三加热体,所述第四管道用于吸吐所述光学检测池中的液体,所述第三加热体用于在所述第四管道吸吐所述光学检测池中的液体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电压下,所述第三加热体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所述第三加热体为加热棒、加热膜或加热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还包括第五管道和第四加热体,所述第五管道用于向所述光学检测池输入稀释液,所述第四加热体用于对所述稀释液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热体的温度范围是35-37度,所述第四加热体为加热棒、加热膜或加热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细胞分析仪还包括第一导热基体和第二导热基体,所述第一导热基体用于容置所述混匀池和所述预热池,所述第一加热体对所述第一导热基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导热基体用于容置所述光学检测池,所述第二加热体对所述第二导热基体进行加热。
CN201922145763.6U 2019-11-30 2019-11-30 血液细胞分析仪 Active CN212568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763.6U CN212568817U (zh) 2019-11-30 2019-11-30 血液细胞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763.6U CN212568817U (zh) 2019-11-30 2019-11-30 血液细胞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8817U true CN21256881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5763.6U Active CN212568817U (zh) 2019-11-30 2019-11-30 血液细胞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8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77571C2 (ru) Детек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картриджа
CN102954938B (zh) 基于微流控通道全反射集成光波导的吸收光度检测传感器
CN205379906U (zh) 一种多用途微流控芯片
CN212410610U (zh) 特定蛋白检测模块、血液检测仪器
US20090193913A1 (en) Analytical device
JP3505906B2 (ja) 糖化ヘモグロビン分析装置
CN113311177A (zh) 基于不同液体转移流路的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
CN109603941A (zh) 微流控芯片系统及微流控芯片
CN112881712A (zh) 特定蛋白检测模块、血液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EP2442092A2 (en) Cell analysis cartridge with impedance measurement channel
CN212568817U (zh) 血液细胞分析仪
CN111167531A (zh) 检测芯片及检测系统
CN211741322U (zh) 血液分析仪、光学检测池
CN212364324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211741320U (zh) 血液分析仪、光学检测池
CN212364326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组件
CN212364098U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211478350U (zh) 血液分析仪、管道加热组件
CN201368842Y (zh) 毛细管流动比色皿
CN112881724A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112881718A (zh) 血液分析仪、加热组件、装配座
CN112881383A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112881719A (zh) 血液分析仪、检测装置
CN202794018U (zh) 一种光纤接口的z型流通池
US20220280937A1 (en) Arrangement for analyzing a liquid samp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