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3615U -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3615U
CN220393615U CN202322074710.6U CN202322074710U CN220393615U CN 220393615 U CN220393615 U CN 220393615U CN 202322074710 U CN202322074710 U CN 202322074710U CN 220393615 U CN220393615 U CN 220393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heat recovery
cooling bin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47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绪昌
张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47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3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3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3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包括热量回收罐、水冷罐以及循环风机,热量回收罐包括预冷仓和风冷仓,预冷仓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预冷仓的底部与风冷仓连通,预冷仓的周向上安装有液冷管道,液冷管道的两端均与水冷罐连接;风冷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高压风嘴,风冷仓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道,循环风机的分别与高压风嘴、水冷罐连接,出风管道的一端与水冷罐连接。借此,利用液冷管道对堆积在预冷仓中的红焦初步冷却,然后利用风冷对下落的红焦二次冷却,该设计加快了红焦的冷却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背景技术
熄焦的方式有湿法熄焦与干法熄焦两种。其中,湿法熄焦一般是向红焦喷水,利用水与红焦换热来快速熄焦。但该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水,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污染性质的废气、废水。
干法熄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低温的惰性气体与干熄炉中的红焦换热,吸收了热量的惰性气体在除尘后通入锅炉,与水换热。降温后的惰性气体通过循环风机3再次进入到干熄炉对红焦进行降温,而水被加热后变为水蒸汽,水蒸汽则会被送入电厂发电。
可以看出干法熄焦远比湿法熄焦清洁环保。然而,干法熄焦依旧存在缺陷,即红焦堆积在一起,导致惰性气体与红焦换热速度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惰性气体与红焦换热速度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包括热量回收罐、水冷罐以及循环风机,所述热量回收罐包括预冷仓和风冷仓,所述预冷仓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所述预冷仓的底部与风冷仓连通,所述预冷仓的周向上安装有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管道的两端均与水冷罐连接;所述风冷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高压风嘴,所述风冷仓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道,所述循环风机的分别与高压风嘴、水冷罐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与水冷罐连接。
其中,所述预冷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形换热凸起,若干所述换热凸起与预冷仓导热连接。
其中,所述液冷管道位于换热凸起与预冷仓外壁之间,所述液冷管道环绕预冷仓设置。
其中,所述热量回收罐的外围套设有环形风管,所述高压风嘴与环形风管连接,所述环形风管与循环风机之间安装有通风管道。
其中,所述高压风嘴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预冷仓设置。所述循环风机与环形风管之间安装有高压气包,所述高压气包固定在热量回收罐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预冷仓的底部为锥形,预冷仓与风冷仓之间安装有电磁阀门。
其中,所述预冷仓底部包括若干锥形料斗,所述电磁阀门位于锥形料斗的底部。
其中,所述水冷罐内安装有蛇形冷管,所述蛇形冷管的两端分别与出风管道、循环风机连接。
其中,所述风冷仓的底部横设有密封绞龙,所述密封绞龙的一端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密封绞龙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动力电机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液冷管道对堆积在预冷仓中的红焦初步冷却,然后利用风冷对下落的红焦二次冷却,该设计加快了红焦的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干熄式余热回收炉的结构图;
图2是换热凸起的俯视图;
图3是环形风管的俯视图;
图4是干熄式余热回收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为加快红焦的换热速度,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包括热量回收罐1、水冷罐2以及循环风机3,所述热量回收罐1包括预冷仓11和风冷仓12,所述预冷仓11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110,所述预冷仓11的底部与风冷仓12连通,所述预冷仓11的周向上安装有液冷管道21,所述液冷管道21的两端均与水冷罐2连接。红焦通过进料口110进入热量回收罐1后首先到达预冷仓11,此时水冷罐2中的泵机启动,泵机将水冷罐2中的的低温软水送入液冷管道21。红焦的热量首先会传递到预冷仓11的侧壁,然后热量会沿着预冷仓11的侧壁传递到液冷管道21,此时低温软水与液冷管道21发生热交换,低温软水变为高温水蒸汽,高温水蒸汽沿着液冷管道21返回到水冷罐2。此时,红焦被初步冷却。
所述风冷仓12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高压风嘴31,所述风冷仓12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道32,所述循环风机3的分别与高压风嘴31、水冷罐2连接,所述出风管道32的一端与水冷罐2连接。初步冷却后的红焦落入到风冷仓12,红焦在下落时,循环风机3启动,凉风沿着高压风嘴31进入到风冷仓12。红焦在下落过程中与凉风接触,凉风与红焦发生热交换,转变为高温热风。此时,红焦被二次冷却,变为焦炭。
而热风通过出风管道32进入到水冷罐2,热风与水冷罐2中的冷水发生热交换,再次转变为凉风,凉风被循环风机3再次送入风冷仓12。水冷罐2中的冷水被加热后变为高温水蒸汽,水蒸汽则会被引导进入发电设备。
上述过程中,红焦经过两次冷却后变为焦炭,在此过程中,红焦的热量被充分吸收再利用,这增加了能源的再利用率。两次冷却加快了红焦的冷却速度,因而加快了焦炭的获得效率。
为了增加红焦的冷却速度,我们可以增加预冷仓11与红焦的热交换面积,为此,所述预冷仓1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形换热凸起111,若干所述换热凸起111与预冷仓11导热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冷管道21位于换热凸起111与预冷仓11外壁之间,所述液冷管道21环绕预冷仓11设置。
为了保证红焦在下落过程中能接触到更大范围的风,所述热量回收罐1的外围套设有环形风管33,所述高压风嘴31与环形风管33连接,所述环形风管33与循环风机3之间安装有通风管道。此时的高压风嘴31沿着环形风管33均匀排列,这使得红焦在下落时,其四周均会接收到冷风,因而加快了红焦的冷却速度。
优选的,所述高压风嘴31包括出风口311,所述出风口311朝向预冷仓11设置。该设计使得冷风会朝向红焦直吹,从而加快了热量的交换速度。
为了保证冷风的速度,我们需要加大风压,因此,所述循环风机3与环形风管33之间安装有高压气包34,所述高压气包34固定在热量回收罐1的侧壁上。循环风机3将冷风送入到高压气包34存储,高压气包34对冷风加压,这使得冷风在排出时风速较高,因而加快了热量的交换速度。
优选的,所述预冷仓11的底部为锥形,预冷仓11与风冷仓12之间安装有电磁阀门112。该设计方便了我们控制红焦的流速,避免了红焦因为流速过高而无法充分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预冷仓11底部包括若干锥形料斗113,所述电磁阀门112位于锥形料斗113的底部。该设计使得加大了红焦在风冷仓12内的分布范围,从而使得冷风能够与红焦充分接触。
为了加快热风的冷却速度,所述水冷罐2内安装有蛇形冷管22,所述蛇形冷管22的两端分别与出风管道32、循环风机3连接。
为了方便收集焦炭,所述风冷仓12的底部横设有密封绞龙4,所述密封绞龙4的一端安装有动力电机41,所述密封绞龙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的外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43,所述转轴42的一端与动力电机41连接。动力电机41通过转轴42驱动螺旋叶片43转动,焦炭在螺旋叶片43的驱动下向着密封绞龙4的开口处移动。
冷风转化为热风排出的过程中,热风会携带部分焦炭颗粒一同排出,为了避免焦炭颗粒污染,我们需要对热风进行除尘,因此,所述出风管道32与水冷罐2之间安装有除尘组件5。
在本方案中,冷风为惰性气体。
综上所述,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液冷管道21对堆积在预冷仓11中的红焦初步冷却,然后利用风冷对下落的红焦二次冷却,该设计加快了红焦的冷却速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回收罐、水冷罐以及循环风机,所述热量回收罐包括预冷仓和风冷仓,所述预冷仓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所述预冷仓的底部与风冷仓连通,所述预冷仓的周向上安装有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管道的两端均与水冷罐连接;所述风冷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高压风嘴,所述风冷仓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道,所述循环风机的分别与高压风嘴、水冷罐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与水冷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形换热凸起,若干所述换热凸起与预冷仓导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道位于换热凸起与预冷仓外壁之间,所述液冷管道环绕预冷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罐的外围套设有环形风管,所述高压风嘴与环形风管连接,所述环形风管与循环风机之间安装有通风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嘴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预冷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与环形风管之间安装有高压气包,所述高压气包固定在热量回收罐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仓的底部为锥形,预冷仓与风冷仓之间安装有电磁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仓底部包括若干锥形料斗,所述电磁阀门位于锥形料斗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罐内安装有蛇形冷管,所述蛇形冷管的两端分别与出风管道、循环风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式余热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仓的底部横设有密封绞龙,所述密封绞龙的一端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密封绞龙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动力电机连接。
CN202322074710.6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Active CN220393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4710.6U CN22039361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4710.6U CN22039361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3615U true CN220393615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1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4710.6U Active CN22039361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3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71219U (zh) 一种回收电石炉尾气余热的旋风除尘装置
CN20228489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冲天炉
CN211626048U (zh) 一种烧结矿竖冷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20393615U (zh) 一种干熄式余热回收炉
CN20637801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炭黑反应炉用余热回收及制冷装置
CN204138600U (zh) 高温热解气回收再利用系统
CN102721030A (zh) 黄磷炉热能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6638079U (zh) 一种发电厂开式循环冷却水回水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CN216554093U (zh) 一种用于固定式内燃发电机组的蒸发冷却器
CN201778004U (zh) 一种干熄焦高温焦粉排灰装置
CN108060280B (zh) 射流蒸汽法渣粒化及热利用方法
CN214168029U (zh) 一种转炉烟气处理系统
CN210385144U (zh) 一种碳酸钙碳化塔尾气除尘排放装置
CN201003907Y (zh) 一种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
CN210801687U (zh) 一种低温烟气余热用于供暖制冷一体化系统
CN110514019B (zh) 一种高温粉状物料冷却工艺及装置
CN219314983U (zh) 一种转炉烟气除尘系统中的蒸发冷却器
CN209877658U (zh) 烧结矿旋转竖式冷却机余热高效回收及综合利用系统
CN109536656B (zh) 一种辊抽干法粒化系统
CN207035098U (zh) 一种用于锅炉内壁的防磨装置
CN206069772U (zh) 新型环保水冷氮气熄焦循环装置
CN204757705U (zh) 一种可移动的还原渣冷却及卸料装置
CN201082394Y (zh) 气体冷却除尘器
CN212692571U (zh) 一种干熄焦发电循环水冷却用装置
CN102278875A (zh) 一种节能环保冲天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