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5570U -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5570U
CN220385570U CN202320698511.XU CN202320698511U CN220385570U CN 220385570 U CN220385570 U CN 220385570U CN 202320698511 U CN202320698511 U CN 202320698511U CN 220385570 U CN220385570 U CN 220385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pillow
neck
hea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85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馨瑶
岳涓
杜广源
刘晨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6985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5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5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5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包括头颈贴合模块、颈椎曲度矫正模块、睡眠监测模块、氧气供给模块及其他辅助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3D打印与CT技术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设计一种个性化的自贴合头颈曲线的颈椎治疗枕,并采用过氧化物化学产氧,将氧气通过湿化室使其湿润,且配有包括脑电波监测器、心率监测器、体位肢动监测器、鼾声监测器在内的睡眠监测装置,结合手机app,实现数据反馈与突发情况迫使使用者调整睡姿甚至唤醒子女对其进行相应抢救的功能,此外,枕头中层包括有盛装中草药包的小室,其中草药香味随氧气逸散,起到安神助眠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背景技术
氧疗对于许多老年人的健康及疾病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常吸氧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吸氧由于能提高肺泡内的氧浓度、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更是有着缓解哮喘,治疗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预防猝死型冠心病等的功效。氧疗常于夜晚睡眠时进行,而睡眠中颈椎病痛的加剧也是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的一大原因。为保障夜间睡眠,则需要一种高度、形状合理,枕芯软硬适中,具有较高舒适性的枕头保护老人的颈椎。此外,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脏器功能的衰退,许多老年人心脑血管急症的发病率夜晚远高于白天,其中夜晚因急性心梗死人数约占全天的78%;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也可能在睡眠时更为严重,其中约有67%的哮喘患者症状于夜晚或清晨加重。而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一潜在致死性睡眠呼吸病症来说,患者睡眠时呼吸的反复暂停,可能引起大脑及血液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病症。综合以上考虑,可用一种枕头来满足老人夜间睡眠时供氧、护颈以及避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带来严重后果的需求。
而现有技术难以同时满足以上关于老年人睡眠保健的几种需求:传统的充气式氧气枕常采用鼻导管供氧的方式,由此产生的鼻腔内异物感及导管对活动的束缚大大降低了老人睡眠的舒适度,且氧气枕本身的形状与高度并未起到保护老人颈椎的作用,更不用说实现睡眠监测的功能。近年来,在供氧枕与头颈保健枕及老年人睡眠监测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具有局限性。如专利CN203897905U供氧枕头,虽设置有安全阀防止枕头内部气压过大,但其为增加供氧量所适用的医用针头注水法操作不够简便且氧气流量难以精确控制,此外,这一供氧枕头未能实现供氧量及供氧速度的档位人为调控;而专利CN205866523U一种3D打印颈椎枕,其高度与凹陷弧度主要适合仰卧睡姿,未能满足使用者侧卧时的治疗功效及舒适性。以上所述专利功能的实现都较为单一,未能同时满足供氧、颈椎病防治及睡眠监测的需求。
此外,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来说,常使用睡眠时佩戴口腔矫治器等非手术方法或鼻腔手术、舌成形术、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前者可能因口腔异物感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后者可能存在部分患者不接受或不适合手术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采用多层结构,各层功能不同且以双开口O型金属拉链相连,包括:头颈贴合模块、颈椎曲度矫正模块、睡眠监测模块、氧气供给模块及辅助模块。
优选的,所述头颈贴合模块是以3D打印与CT技术综合设计,模拟人头骨形态、在仰卧状态下真实颈椎生理曲度及侧卧时侧边轮廓,通过将螺旋CT扫描图像、照片数据获取与三维建模软件结合构建人体头部及颈椎C1~C7全模型,使枕头完美符合使用者贴合头颈部及矫正脊椎生理曲度的功能。
所述头颈贴合模块的结构为网格壁厚度均为1mm的高密度斜交网格,所述斜交网格结构具体包括右斜向窄壁及左斜向窄壁,相邻右斜向窄壁及左斜向窄壁距离均为8mm且均为上下方向延伸,相互交叉构成菱形小空心柱;
所述颈椎曲度矫正模块用Borden氏法测量定制者颈椎生理曲度,该值正常情况下为12±5mm,若被测量颈椎曲度正常,则可将枕头曲度设定为贴合其颈椎生理曲度以达到维持和预防的效果,若被测量者颈椎曲度异常:
a.若与标准值偏差在±5mm之内,将矫正曲度设定为正常值,一次性矫正;
b.若偏差>5mm,则每一治疗阶段通过更改颈部圆枕直径使使用者颈部受到应力约0.03~0.05kg/cm2,折算后其牵引力在0.3~0.55kg,矫正疗程分别设置为3个月、6个月、1年、2年;
所述氧气供给模块,包括产氧装置、吸气阀和防压梅花状医用管道;
所述辅助模块包括上层混合石墨烯的杀菌除螨层、中层放置的中草药包及下层温控装置。
优选的,睡眠监测模块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脑电波监测器、心率采集器和A/D转换器的心率监测器、压力传感器和A/D转换器的体位肢动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滤波器、振动器、气囊装置和A/D转换器的鼾声检测器、单片机及信号发射装置。
优选的,脑电波监测器的信号接收装置采用麻醉深度检测仪中CSM监测技术所用的接收装置,即使用三片电极片分别伸出于枕面,贴于使用者前额、左颞部及乳突部;所述电极片通过枕面小孔与电线相接;所述心率采集器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内嵌于透明硅胶,透明硅胶内嵌于枕面仰卧、侧卧位对应的太阳穴处;所述体位肢动传感器的压力传感器每组两个,共三组,分别置于仰卧区和左、右侧卧区,位于枕面两侧;所述气囊装置可接受鼾声监测器信号进行自动充气、泄气,通过调整两侧高度差进一步调整使用者头枕角度直至鼾声停止;气囊装置位于仰卧位距离中线约5cm的两侧,高度平对颞骨乳突处,完全充气时表面高出枕面约3.0cm,完全泄气时与枕面相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采用蓝牙发射器,可与手机适配并将枕头接收的信号发送至手机,利用相应的手机app对信号进行翻译、监测,达到监测使用者健康的目的,若出现异常,app会发出警报唤醒子女以便其对患者进行抢救措施。
优选的,所述产氧装置包括分隔两室的原料盒、吸气阀及弥散管;所述原料盒由PVC材质制成,由透气反应膜分隔为两室,外室存放制氧剂包,内室湿化、储存产生的氧气,所述透气反应膜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制氧剂包材质为无纺布,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透气防水,所述制氧剂包可更换;所述内室正中央设置一片状加湿芯,将内室分隔为外侧的储液室与内侧的湿化室;所述储液室下1/5为氧气湿化液,加湿芯浸润其中;所述湿化室内壁设置一个单向排气阀与枕头内部输氧管连接;所述输氧管通过单向导气阀连接弥散管;所述吸气阀的吸气速率由手机app调控,根据手机中低、中、高三个档位,分别对应使产氧装置产生速率约为1L/min、1.5L/min、2L/min的氧气;所述防压梅花状医用管道表面有凸出或凹陷气孔的软管,所述气孔在弥散管表面呈螺旋状间隔排列,即奇数列螺旋处气孔向外凸出,偶数列螺旋处气孔向内凹陷,所述气孔为五角形,且突出或凹陷气孔各个侧面设置圆形小气孔。
优选的,所述杀菌除螨层在原有的TPE材料上覆加石墨烯,由于石墨烯本身具有的杀菌抑菌功能,故起到防止枕头滋生细菌与螨虫的作用;所述下层温控装置由温度传感器及温度调节器共同调控枕头下部温度约为25℃,所述温度传感器优选为TMP112温度传感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通过将3D打印与CT技术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设计一种个性化的自贴合头颈曲线的颈椎治疗枕,并采用过氧化物化学产氧,将氧气通过湿化室使其湿润,且配有包括脑电波监测器、心率监测器、体位肢动监测器、鼾声监测器在内的睡眠监测装置,结合手机app,实现数据反馈与突发情况迫使使用者调整睡姿甚至唤醒子女对其进行相应抢救的功能,此外,枕头中层包括有盛装中草药包的小室,其中草药香味随氧气逸散,起到安神助眠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氧枕整体上、中、下三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颈贴合模块中仰卧、侧卧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睡眠监测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睡眠监测装置分层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供养温控层的简图。
图中标号:1、头颈贴合层;2、安神过渡层;3、制氧控温层;4、枕面小孔;5、心率采集器;6、体位肢动传感器;7、声音传感器;8、气囊装置;9、外室;10、湿化室;11、储液室;12、单向排气阀;13、单向吸气阀;14、温度传感器;15、温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供氧枕具有三层结构,包括头颈贴合层(1)、安神过渡层(2)及制氧控温层(3)三层间以拉链连接,所述拉链采用双开口O型金属拉链。
所述头颈贴合层中弹性层满足定制者能够个性化定制矫正颈椎曲度的需求,其大致轮廓如图2所示。为满足贴合需求,并使其能够通过3D打印生产,实现过程具体如下:
S1.使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定制者头部及颈椎,每个扫描层的层距为1.0mm,并将连续的头部颈椎断层数据以dicom格式进行数据储存;令定制者靠近墙体站立,视线朝正前向上方15°仰视,拍摄正位照片及侧位照片。
S2.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定制者颈椎生理曲度。若该曲度异常,则据此数据以及正常颈椎生理曲度设计合适的矫正曲度。
其中,定制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测定采用Borden氏测定法,具体操作如下:从C2齿突后上缘到C7锥体后下缘画一条直线,沿颈椎椎体后缘画一连线并拟合为一平滑曲线。在两线之间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的长度为颈椎生理曲度,该值正常情况下为12±5mm。
进一步地,若测量值为零,则可认为被测量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若测量值为负,则可认为被测量者“颈椎生理曲度反弓”。
进一步地,若被测量者颈椎曲度异常,则可将矫正曲度设定为正常值,或较低于正常值以达到分阶段矫正的目的;若被测量颈椎曲度正常,则可将枕头曲度设定为贴合其颈椎生理曲度以达到维持和预防的效果。
S3.利用MIMICS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其图像可视化功能构建定制者头颈部三维模型,并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其中,建立三维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基于CT设备获取的数据导入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体数据集,并用编辑功能去除无关边缘数据。
2)从断层图像数据中单独选出头部及颈椎C1-C7节段,并调整窗宽窗位,得到定制者骨形轮廓较清晰的图像。
3)使用calculate 3D功能进行3D初步模型建立。运用REMESH功能得到光滑的初步模型。
4)将该MIMICS图像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利用网格医生修复、搭桥、填充等功能,可进一步去除模型中存在的不规则三角形块,并对该模型进一步修正完善,最终得到所需定制者头颈部三维数字模型。
S4.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或Rhino等构建弹性层基础型。其基本结构有向内凹陷的仰卧区以及向两侧延展的侧卧区。其中,仰卧区和侧卧区均包含凹陷的枕部和突出的颈部。该基础模型建立后,保存为STL文件格式。
S5.将弹性层基础型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依据上述获得数据以及构建好的头部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依据制定者的各项数据修改基础模型的各项数据,最终得到个性化定制的枕头弹性层模型,并将其保存为STL格式。
该建模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利用定制者头颈部数字模型在仰卧凹陷处自动建立贴合头部曲线的曲面,并对该曲面进行光滑处理,形成凹陷构成枕部曲面。进一步地,枕部凹陷曲面位置选择标准为使C3、C4交界处恰好位于颈部最高点。
2)仰卧颈部弧度应按定制的曲度设置,以达到对异常颈椎生理曲度防治或矫正的效果;侧卧颈部曲度设置应贴合使用者侧轮廓线曲度,该曲度可由构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得到,目的为使人在侧卧时头颈也能得到较好承托。
3)颈部高度的设置应以在仰卧或侧卧时,颈椎能够与其他脊椎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为标准。其中,仰卧呈直线以侧面照片中枕骨与C7椎棘突连线为标准,将该直线记为A;侧卧呈直线以正面照片中耳朵至肩峰连线为标准,将该直线记为B。在此基础上确定枕部及颈部距枕头底部的高度。记仰卧时头部最低点距枕头低端d1,颈部最高点距枕头底端d2,两点连线与A平行;侧卧时枕部最低点距枕头底端d3,颈部距枕头底端d4,两点连线与B平行。
进一步地,由于枕头由弹性层和功能层两部分构成,功能层为高度固定的长方体结构,测得功能层高度为h。故弹性层厚度的设定应为相应d值与h的差。
4)单侧枕头宽度设置为略宽于单侧肩宽2cm。
5)在上述模型构建完成基础上,需要对该模型进行修改与细化使之符合3D打印所需模型的标准。举例来说,还需要对称、放样、标定参数、渲染等任意一种或多种操作组合。将完成后的STL文件导入Rhino软件。
6)在Rhino软件中,按照相邻右斜向窄壁间或相邻左斜向窄壁间距离均为8mm、网格壁厚度均为1mm的网格标准构建高密度镂空交叉网格结构。为实现该功能,可利用grasshopper生成符合要求的交叉网格,并利用kangeroo的点均匀模拟,靠弹力,引力,和线与线之间的平均来保证模数化。将最终建立好的模型保存为STL文件格式。
S6.STL文件格式为3D打印机可直接识别的格式。将该建立好的个性化定制弹性层STL模型文件导入熔融沉积式3D打印机中,进一步地,所述FDM打印机弹簧弹性系数设定为0.37N/mm~0.48N/mm之间,打印速度设置为40mm/s,平台温度50℃;所述3D打印丝材直径为1.75mm。在该条件下打印后的嵌段共聚型聚氨酯类TPE材料,300%定伸应力可达9.3MPa,拉伸强度可达17.1MPa,最大延伸率可达400%。3D打印成型后,采用反应离子蚀刻和冲压技术,通过环氧树脂将贴合枕头网格形状的石墨烯转印到TPE层上,形成石墨烯薄膜。其中反应离子蚀刻技术在压强6.3MPa、射频功率100W、自偏压280V,并加入30Sccm六氟化硫与5Sccm氩气的条件下进行5分钟。
头颈贴合模块所用为TPE弹性亲肤材料。该材料回弹速度极快因而能贴合使用者的不同睡姿,且符合3D打印材料的需要。打印后立即在材料表面附上一层超薄石墨烯层,在保留原有柔软度及亲肤性的前提下增加杀菌除螨功效。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头颈贴合层提供的健康监测装置包括脑电波监测器、心率监测器、体位肢动监测器、鼾声监测器以及内置单片机和信号发生装置,各部件通过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脑电波监测器采用麻醉深度检测仪中CSM监测技术。进一步地,检测器接收装置为三个贴于固定位置的电极片,分别贴于使用者前额、左颞部、乳突部。枕头表面位于枕位上方设有三个枕面小孔(4),用于穿过内置电线,从而连接电极片优选地,使用前使用肥皂水清洁使用者面部皮肤,增强导电效果。所述的信号放大器包括前置差分放大电路、50Hz工频陷波电路、滤波器电路和放大电路。
如图所示,前置差分放大器的主要功能为对脑电信号进行差分放大并同时抑制50Hz共模信号的干扰。在实施例中,使用了TI公司的低功耗仪表放大器INA326。该机器是一种精密电源正负限输入/输出仪表放大器。其主要特点为输入或输出接近电源电压,从而提高输入和输出的范围。它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是:(V-)-20mV~(V+)+100mV,其典型非线性度误差为0.004%,从而保持良好的线性。INA326在1kHz的条件下转换到输入端(RTI)的最小噪音为这比脑电信号低很多,故而符合脑电放大电路低噪声的要求。
所述滤波器电路中R1、R2、C1、C2、C3,共同构成了一个差分RFI滤波器,该滤波器在-3dB差分带宽计算公式为:且C2是C1的10倍以上,从而可以将由于C1和C3的不匹配造成的CMR误差降低20dB。前置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为式(1),这里R9=100K、R4=5K、R5=SK,则放大倍数为20倍。
(1)在脑电信号的获取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幅值非常低,而人体的工频干扰于一般情况下比脑电信号要强很多,因此脑电信号一直处于工频干扰和其它的一些干扰中。虽然前置差分放大电路针对共模干扰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抑制,然而部分工频干扰依然以差模信号方式进入电路,故而需设计50Hz工频陷波电路进一步滤除工频干扰。于一实施例中,采用OPA735形成正反馈的有源双T带阻滤波器,式(2)给出由节点导纳方程得出的传递函数:
式中R=R1=R3,C=C3=C4
该电路的Q与反馈系数β成正相关,式(3)给出了该电路中Q值与β(0<β<1)的关系:
随着Q值的增大,电路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甚至自激现象,因此习惯将Q值选在几至几十的范围之内。调节R4和R5改变Q值的大小,此处R4=470Ω,R5=10kΩ,β=0.96,Q=5.6。
(2)滤波器电路是由一阶RC高通滤波器以及四级有源低通滤波器组成的。一阶RC高通滤波器能够滤除极化电势产生的直流电位。四级有源低通滤波器的截至频率设置为从而可以进一步滤除50Hz和高频干扰。
所述心率监测器包括的心率采集器(5),其光电脉搏传感器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ST168,集成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其中的结构包括有发射器、光电二极管和模拟前端(AFE)、加速计及算法。来自AFE及加速计的信号经算法处理后,叠加到PPG波形上,从而生成了持续、运动容错心率数据和其他生物计量数据。心率和脉搏是同步的,因此测量人体心率可通过测量脉搏实现。脉搏主要由人体动脉的舒张和收缩而成。而人体太阳穴处血管分布丰富。静脉血的搏动相对于动脉血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因此可认为发射光经过太阳穴后的变化只由动脉血的搏动引起。
所述脉搏的测量是在太阳穴部位发射红外光,由心率采集器收集反射信号来确定。在测量部位没有大幅度的运动前提下,肌肉、骨骼、静脉和其他连接组织等对光的吸收是基本不变的,但由于动脉里有血液的流动,对光的吸收择有所变化。把光转换成电信号时,由于动脉对光的吸收有变化而其他组织对光的吸收基本不变,得到的信号可以分为直流DC信号和交流AC信号。提取其中的AC信号反应血液流动的特点,即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
所述体位肢动传感器(6)的压力传感器位置如图3所示,将枕面后脑与脖颈连线,在连线的上三等分点(头顶端)和脖颈处内置三等分点,内置2个压力传感器。系统根据各枕位头部、颈部压力数据,并结合使用者身体数据进行3D建模,从而得出使用者体位情况并以图像形式发送至软件端供参考。优选地,其中压力传感器采用HM91微型压力传感器。
已知正常人体在快速眼动期、浅度睡眠时期以及深度睡眠时期的跳频率大致分别为70-81次、65-70次和60-65次,通过心率采集器收集使用者在不同睡眠时期的心率,在单片机里经过A/D转换进行数据处理,多次检测取平均值来减少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判断使用者在哪一睡眠时期。
已知99%的人打鼾均呈现一定规律,具体为:鼾声持续时间在1.8s和3s之间,每分钟打鼾次数约为10-20次。首先通过声音传感器(7)收集声音信息,经过滤波器过滤噪音,再经过300M的高速单片机进行A/D转换,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用户是否打鼾,同时计算使用者呼吸频率,计算时取3s内均值。若打鼾且呼吸间隔在15s之内,则启动图4所标注气囊装置(8),通过仰卧位两侧气囊充、放气,调整使用者头部倾斜角度,促使其变为侧卧位以停止打鼾,直至系统判断使用者不再打鼾;若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即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的次数之和≥5次/h,则判定为患者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于这类患者,每次出现呼吸暂停状况时,便会触动手机开启提醒,用特定铃声唤醒患者。优选地,其中声音传感器使用TZ-2KA噪声传感器;其中气囊采用高抗拉强度的尼龙材料,内部涂有密封橡胶防止漏气,同时设有简易气阀防止内部气压过高爆炸,充入气体为氮气。
具体地,所述枕头中层用于放置中草药包,所述中草药包中各中草药系下述各原料按重量比混合制备,按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比例洗净并将酸枣仁3、夜交藤2、龙骨3、牡蛎3、合欢花2、茯神1.5、合欢皮2粉碎为粒径为0.3-0.5mm颗粒,风干后装入100目无纺布网包。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枕头中层偏下部为USB充电口(21),中层偏上部(22)为电源开关。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采用化学供氧,所述制氧剂为粉末状或细颗粒状。优选的,制氧剂包括过氧化物与氧化物,其中过氧化物群组包括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氧化物群组包括氧化镁与二氧化硅。所述制氧剂中过氧化物与水反应制氧,氧化物与水反应缓冲制氧反应并防止制氧剂变质。优选的,过氧化物金属配比碱土金属(钙、镁)大于碱金属(钠)。
具体地,如图4所示,用于制氧的原料盒共一个,由透气反应膜分隔为两室,外室(9)存放制氧剂包,内室湿化、储存产生的氧气。优选地,所述原料盒为PVC材质,所述透气反应膜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制氧剂包材质为无纺布。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透气防水,所述制氧剂包可更换。
具体地,所述内室正中央设置一片状加湿芯,将内室分隔为外侧的储液室(11)与内侧的湿化室(10)。所述储液室下1/5为氧气湿化液,加湿芯浸润其中。优选地,所述氧气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所述加湿芯为溪水纤维材料,选用聚乙烯醇海绵、聚氨酯海绵、天然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中任意一种,所述加湿芯制备工艺选用交联发泡、水刺、模压中任意一种。所述加湿芯利用毛细原理,通过加湿芯内部纤维间隙储存并运输液态水,形成储液室侧加湿芯的湿润表面。外室产生的氧气通过透气反应膜进入内室储液腔,经加湿芯储液室侧加湿表面进入湿化室,达到氧气湿化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制氧原料盒接有一单向吸气阀(13),其吸气孔伸出枕头外侧,用以吸入空气与原料盒内过氧化物反应,其吸入空体流量由手机app控制,分为低、中、高三个档位,控制吸气阀吸入气体流量分别为每档依次对应排出氧气的速率约为1L/min、1.5L/min与2L/min。
具体地,湿化室内壁设置一个单向排气阀(12)与枕头内部输氧管连接。输氧管通过单向导气阀连接弥散管,优选地,输氧管为防压梅花状医用管道。所述弥散管为表面有凸出或凹陷气孔的软管,其内径约为5mm,外径约为8mm,所述气孔在弥散管表面呈螺旋状间隔排列,即奇数列螺旋处气孔向外凸出,偶数列螺旋处气孔向内凹陷。优选地,所述气孔为五角形,所述突出或凹陷气孔各个侧面设置圆形小气孔。
具体地,所述供氧枕下层内部还装有温度传感器(14)与温度调节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优选为TMP112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调节器调节枕头下部温度约为21℃。
具体地,所述枕头下层底部有一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外宽度约为21mm,外长度约为75.5mm,外高度约为18.2mm,所用电池包括但不限于碱锰电池、锌锰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锌空电池、锌汞电池、镁锰电池和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铁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Claims (2)

1.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层结构,各层功能不同且以双开口O型金属拉链相连,包括:头颈贴合模块、颈椎曲度矫正模块、睡眠监测模块、氧气供给模块及辅助模块;
所述头颈贴合模块的结构为网格壁厚度均为1mm的高密度斜交网格,所述斜交网格结构具体包括右斜向窄壁及左斜向窄壁,相邻右斜向窄壁及左斜向窄壁距离均为8mm且均为上下方向延伸,相互交叉构成菱形小空心柱;
睡眠监测模块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脑电波监测器、心率采集器(5)和A/D转换器的心率监测器、压力传感器和A/D转换器的体位肢动传感器(6)、声音传感器(7)、滤波器、振动器、气囊装置(8)和A/D转换器的鼾声检测器、单片机及信号发射装置;脑电波监测器的信号接收装置采用麻醉深度检测仪中CSM监测技术所用的接收装置,检测器接收装置为三个贴于固定位置的电极片,枕头表面位于枕位上方设有三个枕面小孔(4),所述电极片通过枕面小孔(4)与电线相接;所述心率采集器(5)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内嵌于透明硅胶,透明硅胶内嵌于枕面仰卧、侧卧位对应的太阳穴处;所述体位肢动传感器(6)的压力传感器每组两个,共三组;气囊装置(8)位于仰卧位距离中线约5cm的两侧,高度平对颞骨乳突处,完全充气时表面高出枕面约3.0cm,完全泄气时与枕面相平;所述信号发射装置采用蓝牙发射器;
所述氧气供给模块,包括产氧装置、吸气阀和防压梅花状医用管道;所述产氧装置包括分隔两室的原料盒、吸气阀及弥散管;所述原料盒由PVC材质制成,由透气反应膜分隔为两室,原料盒的外室(9)存放制氧剂包,原料盒的内室用于湿化、储存产生的氧气,所述透气反应膜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制氧剂包材质为无纺布,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透气防水,所述制氧剂包可更换;所述内室正中央设置一片状加湿芯,将内室分隔为外侧的储液室(11)与内侧的湿化室(10);所述储液室(11)下1/5为氧气湿化液,加湿芯浸润其中;所述湿化室(10)内壁设置一个单向排气阀(12)与枕头内部输氧管连接;所述输氧管通过单向导气阀连接弥散管;
所述辅助模块包括上层混合石墨烯的杀菌除螨层、中层放置的中草药包及下层温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除螨层在原有的TPE材料上覆加石墨烯,由于石墨烯本身具有的杀菌抑菌功能,故起到防止枕头滋生细菌与螨虫的作用;所述下层温控装置由温度传感器(14)及温度调节器(15)共同调控枕头下部温度约为25℃,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为TMP112温度传感器。
CN202320698511.X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Active CN220385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511.XU CN2203855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511.XU CN2203855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5570U true CN220385570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8511.XU Active CN22038557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5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0726B (zh) 用于在患者接口中保持湿度的装置
CN1307954C (zh) 压力可控多气囊打鼾呼吸暂停治疗枕及治疗装置
CN108463264A (zh) 口鼻患者接口
CN109414557A (zh) 患者接口
US200902814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lmonary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CN107614044A (zh) 具有用于密封形成部分的防喷件的患者接口
JP2023527652A (ja) 多数の曲率を有するエラストマーシール形成構造
US119039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oronavirus
CN215916038U (zh) 口鼻患者接口
CN106618030A (zh) 一种可矫正睡姿的枕头
CN107280672A (zh) 轻巧智能穿戴式睡眠和运动增益呼吸监测调理器
CN108617165A (zh) 具有泡沫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CN220385570U (zh) 一种自贴合头颈曲线的供氧枕
CN108618880A (zh) 一种具有止酣和防止呼吸暂停发生功能的智能设备
EP3927407B1 (en) Positioning and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CN208552193U (zh) 牙套式止鼾器
CN111728761A (zh) 一种防打鼾头枕
CN201591388U (zh) 可供趴桌及仰、俯、侧卧睡使用的中空睡枕
CN110430854A (zh) 用负压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并使用睡眠呼吸暂停设备获取与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和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信息及使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和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与受试者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
CN109924964A (zh) 一种基于下颌托的防止睡眠窒息的方法及系统
CN210930635U (zh) 人体侧卧靠枕
CN201987798U (zh) 婴幼儿俯卧位护理枕头
US20230190514A1 (en) Therapeutic Oral Device
CN212282480U (zh) 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
CN215995209U (zh) 患者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