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6743U -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6743U
CN220376743U CN202320658870.2U CN202320658870U CN220376743U CN 220376743 U CN220376743 U CN 220376743U CN 202320658870 U CN202320658870 U CN 202320658870U CN 220376743 U CN220376743 U CN 220376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input shaft
fixed
liquid inlet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88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88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6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6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6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包括固定轴套、转动设于固定轴套内并且顶端伸出的内冷芯轴,以及固定设于固定轴套上且套设于内冷芯轴外的固定芯轴;其中待冷却的输入轴内孔套设于内冷芯轴外,并放置于固定芯轴上;固定轴套侧壁上贯穿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内冷芯轴内沿轴向设有冷却通道,沿径向设有连通冷却通道与外壁、并指向输入轴内孔的冷却液出液通道,和连通冷却液进液口的冷却液进液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冷芯轴的旋转作用,达到内孔壁均匀冷却、淬火效果一致性较高的目的,并具有操作简单、淬火效果显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都是汽车安全必须要重视的两个系统。双轴转向和单轴转向,影响的主要是车辆的转弯半径,相同长度的车,双轴转向一般比单轴的最小转弯半径小,也相对比较灵活,汽车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它是汽车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转向系统包含了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行星齿轮,以及两根输入轴。其中一根输入轴连接到方向盘,另一根则通过螺旋齿轮,由电动马达进行控制。
现有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一般安装在底盘悬挂上,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用前景广阔,使用量大,使用要求高等特点。在转向器输入轴制作过程中,通常要求每一个零件加工工艺,尤其是淬火工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包括固定轴套、转动设于固定轴套内并且顶端伸出的内冷芯轴,以及固定设于固定轴套上且套设于内冷芯轴外的固定芯轴;
待冷却的输入轴内孔套设于内冷芯轴外,并放置于固定芯轴上;
所述的固定轴套侧壁上贯穿设有冷却液进液口;
所述的内冷芯轴内沿轴向设有冷却通道,沿径向设有连通冷却通道与外壁、并指向输入轴内孔的冷却液出液通道,和连通冷却液进液口的冷却液进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冷芯轴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液进液环槽,所述的冷却液进液通道开设于冷却液进液环槽内,所述的冷却液进液口指向该冷却液进液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冷芯轴上、位于冷却液进液环槽上下侧,分别套设有滑动密封圈,所述的滑动密封圈与固定轴套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与内冷芯轴底部传动连接的旋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与固定安装座组件,所述的固定安装座组件包括固定基座、设于固定基座上的环状连接座,以及一端与环状连接座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固定轴套上的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板两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基座为杆状基座,所述的环状连接座套设于杆状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轴套与内冷芯轴之间还设有转动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轴套内、一上一下分别设有转动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冷芯轴上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冷却液出液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却液经冷却液进液口、冷却液进液通道进入冷却通道,并沿内冷芯轴的轴向向上流动,之后从冷却液出液通道喷出并对套设于内冷芯轴上的待冷却的输入轴上的内孔壁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内冷芯轴的旋转作用,达到内孔壁均匀冷却、淬火效果一致性较高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冷却淬火效果显著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冷芯轴上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冷却液出液通道,从而可实现对输入轴内孔壁上的多处同时进行降温;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冷芯轴侧壁上开设冷却液进液环槽,保证内冷芯轴在转动过程中,冷却液可通过该环槽持续流入冷却液进液通道。同时流动于冷却液进液环槽的冷却液也对内冷芯轴的转动起到润滑冷却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密封圈以避免冷却液的流失与泄漏,保证冷却液能够顺利上流至冷却液出液通道,并保有流出或喷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电动转向器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黑色加粗部分为待冷却区域;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输入轴、2-内冷芯轴、201-冷却通道、202-冷却液出液通道、203-冷却液进液通道、204-冷却液进液环槽、3-固定芯轴、4-盖板、5-转动轴承、6-滑动密封圈、7-固定轴套、8-旋转轴、9-连接板、10-固定基座、11-环状连接座、12-冷却液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包括固定轴套7、转动设于固定轴套7内并且顶端伸出的内冷芯轴2,以及固定设于固定轴套7上且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的固定芯轴3;其中待冷却的输入轴内孔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并放置于固定芯轴3上;固定轴套7侧壁上贯穿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2;内冷芯轴2内沿轴向设有冷却通道201,沿径向设有连通冷却通道201与外壁、并指向输入轴内孔的冷却液出液通道202,和连通冷却液进液口12的冷却液进液通道203。
使用时,冷却液经冷却液进液口12、冷却液进液通道203进入冷却通道201,并沿内冷芯轴2的轴向向上流动,之后从冷却液出液通道202喷出并对套设于内冷芯轴2上的待冷却的输入轴1上的内孔壁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内冷芯轴2的旋转作用,达到内孔壁均匀冷却的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冷却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冷芯轴2上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冷却液出液通道202,从而可实现对输入轴1内孔壁上的多处同时进行降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芯轴3间隙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或者固定芯轴3滑动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冷芯轴2与固定芯轴3之间沿径向也设有相连通的冷却液流动通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轴套7与内冷芯轴2之间、一上一下还分别设有转动轴承5。上侧的转动轴承5通过盖板4进行固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冷芯轴2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液进液环槽204,冷却液进液通道203开设于冷却液进液环槽204内,冷却液进液口12指向该冷却液进液环槽204。冷却液进液环槽204的设置可保证内冷芯轴2在转动过程中,冷却液可通过该环槽持续流入冷却液进液通道203。同时流动于冷却液进液环槽204的冷却液也对内冷芯轴2的转动起到润滑冷却作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冷芯轴2上、位于冷却液进液环槽204上下侧,分别套设有滑动密封圈6,滑动密封圈6与固定轴套7内壁相接触。通过滑动密封圈6以避免冷却液的流失与泄漏,保证冷却液能够顺利上流至冷却液出液通道202,并保有流出或喷射压力。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与内冷芯轴2底部传动连接的旋转轴8,通过旋转轴与外部驱动设备,例如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从而驱动内冷芯轴2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与固定安装座组件,固定安装座组件包括固定基座11、设于固定基座11上的环状连接座10,以及一端与环状连接座10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固定轴套7上的连接板9。优选的,连接板9两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基座11为杆状基座,环状连接座10套设于杆状基座上。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环状连接座10滑动套设于杆状基座上,并在环状连接座10设有可摩擦抵接杆状基座的调节螺栓,通过调节螺栓实现环状连接座10在杆状基座上的高度调节,从而调整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的设置高度。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轴套(7)、转动设于固定轴套(7)内并且顶端伸出的内冷芯轴(2),以及固定设于固定轴套(7)上且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的固定芯轴(3);
待冷却的输入轴内孔套设于内冷芯轴(2)外,并放置于固定芯轴(3)上;
所述的固定轴套(7)侧壁上贯穿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2);
所述的内冷芯轴(2)内沿轴向设有冷却通道(201),沿径向设有连通冷却通道(201)与外壁、并指向输入轴内孔的冷却液出液通道(202),和连通冷却液进液口(12)的冷却液进液通道(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冷芯轴(2)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液进液环槽(204),所述的冷却液进液通道(203)开设于冷却液进液环槽(204)内,所述的冷却液进液口(12)指向该冷却液进液环槽(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冷芯轴(2)上、位于冷却液进液环槽(204)上下侧,分别套设有滑动密封圈(6),所述的滑动密封圈(6)与固定轴套(7)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内冷芯轴(2)底部传动连接的旋转轴(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座组件,所述的固定安装座组件包括固定基座(11)、设于固定基座(11)上的环状连接座(10),以及一端与环状连接座(10)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固定轴套(7)上的连接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9)两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基座(11)为杆状基座,所述的环状连接座(10)套设于杆状基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套(7)与内冷芯轴(2)之间还设有转动轴承(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套(7)内、一上一下分别设有转动轴承(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冷芯轴(2)上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冷却液出液通道(202)。
CN202320658870.2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Active CN220376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8870.2U CN220376743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8870.2U CN220376743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6743U true CN22037674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2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8870.2U Active CN220376743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6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9576B2 (en) Optimized outer clutch housing for reduced spin loss, improved oil flow and improved clutch durability
US3754625A (en) Vehicle final drive with planetary gearing and friction brake
CN104097681B (zh) 采用摆线针轮机构的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DE19746359C2 (de) Regelbare Kühlmittelpumpe für Kraftfahrzeuge
US9641039B2 (en) Drive device, especially for a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ic drive with a rotor shaft bearing system
CN107202695B (zh) 一种大扭矩液黏离合器试验装置
JP2562918Y2 (ja) 車輪駆動装置の潤滑構造
CN203109249U (zh) 车床电主轴
US3477547A (en) Lubrication means for a planetary final drive assembly
CN220376743U (zh) 一种输入轴淬火内冷孔冷却装置
US5290130A (en) Machine tool and method of cooling rotary parts thereof
CA1246472A (en) Fan clutch
CN209174598U (zh) 一种主轴润滑、冷却一体化的连续挤压机
CN1064278C (zh) 连续挤压设备
CN207297755U (zh) 油脂分离润滑的轮边减速器
CN109127755A (zh) 一种主轴润滑、冷却一体化的连续挤压机
CN206442201U (zh) 具有水冷功能的电机转子组件和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
US11525506B2 (en) Transfer case off-axis pump
CN215806129U (zh) 差速器与电机高度集成结构
CN111692234B (zh) 基于挤压-剪切模式的水冷式磁流变离合器及控制方法
CN107504137B (zh) 油脂分离润滑的轮边减速器
CN2030930U (zh) 精密主轴系统的隔热冷却套环
DE112020007883T5 (de) Elektromotor mit Küh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Kühlanordnung
CN113251110A (zh) 纯电动车用二级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
CN206320240U (zh) 带双腔润滑的取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