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6029U - 电梯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6029U
CN220376029U CN202321867826.9U CN202321867826U CN220376029U CN 220376029 U CN220376029 U CN 220376029U CN 202321867826 U CN202321867826 U CN 202321867826U CN 220376029 U CN220376029 U CN 220376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door
plate
elevator control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78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皓炯
黎强波
陈泽谦
帅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sheng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sheng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sheng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sheng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78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6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6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6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柜,包括:柜体,其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墙体,所述柜体具有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包围形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柜门,其能够转动地连接至所述柜体并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第一密封元件,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并沿着侧板的周边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用于在柜门闭合时密封柜体和柜门之间的间隙;以及门锁,其设置于所述柜门,并且在所述门锁锁闭时,所述柜门抵压至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使得所述容纳空间处于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并且适用于无机房的消防电梯以及其他复杂条件(例如,高湿等)下的无机房电梯。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象征,电梯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满足一定条件的高层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是重要的灭火救援设施,通常要求具备完善的消防功能,因此,与普通客梯相比,消防电梯的主要部件具有更高的设计要求。
电梯控制柜是电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设置有变频器、电路板以及继电器等多种电子部件,是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的主要控制系统。防水性能是电梯控制柜的重要指标之一,电梯控制柜的防水性能不足,可能会导致其内部的电子部件受到水分侵蚀,严重时甚至会致使电梯控制柜的控制失灵,这不仅会对电梯内的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并且会严重影响消防人员的救援。
对于无机房的消防电梯来说,消防电梯控制柜一般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墙壁中,并且根据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6465-2021)的要求,消防电梯控制柜的防水性能至少要达到IPX3的标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性能达到或高于IPX3的电梯控制柜,使其不仅适用于无机房的消防电梯,而且适用于其他复杂条件(例如,高湿等)下的无机房电梯,从而更具适配性,提高市场竞争的优势。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柜,其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并且适用于无机房的消防电梯以及其他复杂条件(例如,高湿等)下的无机房电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柜,包括:柜体,其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墙体,所述柜体具有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包围形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柜门,其能够转动地连接至所述柜体并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第一密封元件,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并沿着侧板的周边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用于在柜门闭合时密封柜体和柜门之间的间隙;以及门锁,其设置于所述柜门,并且在所述门锁锁闭时,所述柜门抵压至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使得所述容纳空间处于密封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柜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元件,并且在所述门锁锁闭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抵压至所述第一密封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柜体进一步包括:支撑板,其设置于侧板的顶部并向侧板的内侧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侧,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横截面是n形并在上部设置有中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元件;所述柜门的一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形成铰链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门锁设置于所述柜门上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反的另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内侧,所述门锁包括:门锁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柜门上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反的另一侧的中部,所述门锁本体具有穿过柜门暴露到外部的钥匙孔;锁舌,其能够转动的连接至所述门锁本体;以及两个锁翼,其分别连接至所述门锁本体的两端并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锁翼的端部设置有锁爪;其中,通过门锁本体的操作,使得所述锁翼带动所述锁爪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伸出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一方向,或者使得所述锁翼带动所述锁爪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缩回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锁爪的锁止部,所述锁爪能够伸出至所述锁止部的下侧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侧,或者所述锁爪能够从所述锁止部的下侧缩回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远离支撑板的下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底板设置有贯穿的通线部和窗口部,所述的电梯控制柜进一步包括:通线板,其安装至所述通线部并设置有通线孔;以及透明板,其安装至所述窗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通线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开槽和连接螺栓;两个第二连接板,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的第二半圆形开槽和对应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孔;以及密封胶圈,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和第二半圆形开槽之间,并且所述密封胶圈具有开口;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密封胶圈和第二半圆形开槽配合形成所述通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柜门的四个边角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电梯控制柜进一步包括:围板框,其连接至所述侧板的顶部并向侧板的外侧弯折,所述围板框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侧;以及两个安装板,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外侧,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板能够固接至电梯井道的墙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采用门锁使得柜门能够稳定地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来密封柜体的容纳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通过两个安装板将电梯控制柜安装至电梯井道的墙体内部并通过围板框遮盖电梯控制柜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提高了电梯井道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第一密封元件设置于柜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通线板和透明板安装至柜体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门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柜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通线板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第一密封元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柜体
110:侧板 111:第一侧板
112:第二侧板 113:第三侧板
114:第四侧板 120:底板
121:通线部 122:窗口部
130:支撑板 131:锁止部
132:连接突出部
140:第一连接元件
200:柜门
210:第二连接元件 220:连接销
230:限位部
300:第一密封元件 310:中空部
320:连接槽
400:门锁
410:门锁本体 411:钥匙孔
420:锁舌 430:锁翼
431:锁爪
500:第二密封元件
600:围板框
700:安装板
800:通线板 810:通线孔
820:第一连接板 821:第一半圆形开槽
822:连接螺栓 830:第二连接板
831:第二半圆形开槽 832:连接孔
840:密封胶圈 841:开口
900:透明板。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制动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制动柜包括:柜体100、柜门200、第一密封元件300和门锁400。
柜体100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墙体。墙体可以是顶层厅门的电梯井道的任一墙体。可以在墙体上设置有贯穿的孔洞,使得所述柜体100嵌入至墙体的贯穿的孔洞中,从而节省空间并且增强美观性。柜体100具有侧板110和底板120,侧板110与底板120连接,并包围形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虽然在此处使用顶部开口来描述该开口的位置,但是这仅是为了理解方便起见,在实际使用中,该顶部开口可能位于侧面。其中,容纳空间用于设置控制电梯运行的电子部件,例如变频器、电路板以及继电器等。具体地,侧板110可以一体成型地与底板12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板120连接在一起,以使得侧板110和底板120之间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柜门200能够转动地连接至柜体100并用于封闭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
第一密封元件300设置于侧板110的顶部并沿着侧板110的整个周边延伸。第一密封元件300用于在柜门200闭合时密封柜体100和柜门200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密封元件300沿着侧板110的周边形成一圈闭合的八边形结构,以使得第一密封元件300在柜门200的边角处弯折的程度较小,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元件300的密封效果更好。作为选择,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将第一密封元件300设置为其他的多边形结构或者圆形结构。
门锁400设置于柜门200,用于使柜门200能够稳定地处于闭合的状态。在门锁400锁闭时,柜门200可以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以使得容纳空间处于密封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9所示,第一密封元件300的横截面可以是n形并在其上部设置有中空部310。第一密封元件30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等可以弹性形变的材质。当柜门200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时,第一密封元件300的中空部310能够在柜门200的抵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向内凹陷,使得柜门200与第一密封元件300的紧密贴合的面积增大,从而使第一密封元件300得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使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采用门锁400使得柜门200能够稳定地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来密封柜体100的容纳空间,使得电梯控制柜的密封性能更好,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和图7所示,柜门200可以在对应于第一密封元件30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元件500,并且在门锁400锁闭时,第二密封元件500可以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具体地,第二密封元件500的材质是橡胶等可以弹性形变的材质。第二密封元件500与第一密封元件300对应地设置为一圈闭合的八边形结构,从而当门锁400锁闭时,第二密封元件500可以全部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并且在低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元件300和第二密封元件500均产生形变,使得第一密封元件300和第二密封元件500的紧密贴合的面积增大,从而更好地密封柜体和柜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7所示,柜门200的四个边角设置有限位部230。限位部230位于第二密封元件500的外侧。当柜门200闭合时,限位部230位于柜门200和柜体100之间,用于防止因第二密封元件500过度抵压第一密封元件300而导致第二密封元件500和第一密封元件300错位,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的防水性能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柜体100进一步包括支撑板130。支撑板130设置于侧板110的顶部并向侧板110的内侧延伸。第一密封元件300设置于支撑板130的上侧。具体地,支撑板130可以一体成型地设置于侧板110的顶部,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侧板110的顶部。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支撑板130的向侧板110的内侧延伸的一侧可以向上弯折以形成连接突出部132。第一密封元件300设置有对应于连接突出部132的连接槽320。可以将第一密封元件300的连接槽320嵌入支撑板130的连接突出部132,从而将第一密封元件300设置于支撑板130的上侧。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第一密封元件300很好地与第二密封元件500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至图4所示,侧板110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并且第一侧板1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元件140。此处的第一侧板111的顶部为第一侧板111的靠近柜体100的顶部开口的一侧。如图7所示,柜门200的一侧设置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元件140的第二连接元件210,第一连接元件140和第二连接元件210形成铰链结构。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140为销套,第二连接元件为具有连接销220的销套,从而使得柜门200能够通过铰链结构转动地连接至柜体100的第一侧板111。作为选择,也可以将第一连接元件140设置为具有连接销220的销套,第二连接元件210设置为销套,也能够实现上述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图6和图7所示,门锁400设置于柜门200上与第二连接元件210相反的另一侧并位于第二密封元件500的内侧。从而当柜门200闭合时,门锁400位于由柜体100和柜门200密封的空间内。门锁400包括门锁本体410、锁舌420和两个锁翼430。门锁本体410设置于柜门200的另一侧的中部,门锁本体410具有穿过柜门200暴露到外部的钥匙孔411。具体地,可以在柜门200的对应于的钥匙孔411的位置设置有贯穿柜门200的贯穿口,以使得当门锁400设置于柜门200的内部时,钥匙孔411可以穿过贯穿口暴露到柜门200的外部,从而当柜门200闭合时,可以通过对应于钥匙孔411的钥匙来控制门锁400的锁开和锁闭。
锁舌420能够转动的连接至门锁本体410。两个锁翼430分别连接至门锁本体410的两端并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锁翼430的端部设置有锁爪431。其中,通过门锁本体410的操作,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伸出并且锁舌420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一方向(柜门200的宽度方向),或者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缩回并且锁舌420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二方向(柜门200的长度方向)。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门锁本体410的操作指的是通过钥匙和门锁本体410的钥匙孔411的配合来控制门锁400的锁开和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支撑板130设置有对应于锁爪431的锁止部131,锁爪431能够伸出至锁止部131的下侧或从锁止部131的下侧缩回。锁止部131和门锁400都位于由柜门200和柜体100构成的封闭空间内,因此不会因为门锁400的设置而形成水汽进入柜体100的通道。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门锁400处于锁闭状态时,如图6和图7所示,锁爪431处于伸出的状态并且锁舌420的端部朝向第一方向。当门锁400处于锁开状态时,如图2所示,锁爪431处于缩回的状态并且锁舌420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在将柜门200闭合并且将门锁400锁闭的过程中,通过钥匙和门锁本体410的钥匙孔411的配合,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伸出至锁止部131的下侧,同时,锁舌420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一方向并位于支撑板130的下侧。在将门锁400锁开并且将柜门200打开的过程中,通过钥匙和门锁本体410的钥匙孔411的配合,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从锁止部131的下侧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缩回,同时,锁舌420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以远离支撑板130的下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120设置有贯穿的通线部121和窗口部12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制动柜进一步包括通线板800和透明板900。通线板800安装至通线部121并设置有通线孔810,用于使设置在柜体100的容纳空间中的电子部件电连接至外部的部件。透明板900安装至窗口部122,用于密封窗口部122,并且在检修控制柜时可以通过透明板900观察电梯井道中的电梯的运行情况,提高了检修控制柜的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8所示,通线板800包括第一连接板820、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和密封胶圈840。第一连接板82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连接螺栓822。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820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分别设置有对应于第一半圆形开槽821的第二半圆形开槽831和对应于连接螺栓822的连接孔832。密封胶圈840设置于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之间,并且密封胶圈840具有开口841。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板820的两侧,以使得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密封胶圈840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配合形成通线孔81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板820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5个第一半圆形开槽821。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分别在一侧设置有5个对应于第一半圆形开槽821的第二半圆形开槽831。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圈840。当两个第二连接板830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板820的两侧时,密封胶圈840受到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的挤压,从而能够紧密的贴合在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的内壁,进而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开口841的尺寸来调整密封胶圈840的尺寸,以更好的适配于第一半圆形开槽821和第二半圆形开槽831,从而既能保证通线孔810密封效果,又能提高通线板800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进一步包括围板框600和两个安装板700。围板框600连接至侧板110的顶部并向侧板110的外侧弯折。围板框600位于第一密封元件300的外侧。两个安装板700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的外侧,并且两个安装板700能够固接至电梯井道的墙体。当柜门200闭合时,围板框600的向侧板110的外侧弯折部分的上表面与柜门200的上表面齐平,从而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安装至墙体内部时,柜门200和围板框600能够大致与墙体表面齐平,并且围板框600能够遮盖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电梯井道的美观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电梯控制柜的操作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电梯控制柜处于闭合的状态。
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柜进行检修等操作时,首先,通过钥匙和门锁本体410的钥匙孔411的配合,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从锁止部131的下侧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缩回,同时,锁舌420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以远离支撑板130的下侧。然后打开柜门200。以对电梯控制柜进行检修。
在检修完成后,首先闭合柜门200,使得第二密封元件500抵压至第一密封元件300。然后通过钥匙和门锁本体410的钥匙孔411的配合,使得锁翼430带动锁爪431沿柜门200的长度方向伸出至锁止部131的下侧,同时,锁舌420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一方向并位于支撑板130的下侧,使得柜门200稳定地处于闭合的状态。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侧”、“下侧”、“向上”、“内侧”、“外侧”、“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上”、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其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墙体,所述柜体具有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包围形成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空间;柜门,其能够转动地连接至所述柜体并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
第一密封元件,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并沿着侧板的周边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用于在柜门闭合时密封柜体和柜门之间的间隙;以及
门锁,其设置于所述柜门,并且在所述门锁锁闭时,所述柜门抵压至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使得所述容纳空间处于密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元件,并且在所述门锁锁闭时,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抵压至所述第一密封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进一步包括:
支撑板,其设置于侧板的顶部并向侧板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侧,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横截面是n形并在上部设置有中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元件;
所述柜门的一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形成铰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设置于所述柜门上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反的另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内侧,所述门锁包括:
门锁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柜门上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反的另一侧的中部,所述门锁本体具有穿过柜门暴露到外部的钥匙孔;
锁舌,其能够转动的连接至所述门锁本体;以及
两个锁翼,其分别连接至所述门锁本体的两端并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锁翼的端部设置有锁爪;
其中,通过门锁本体的操作,使得所述锁翼带动所述锁爪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伸出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一方向,或者使得所述锁翼带动所述锁爪沿所述柜门的长度方向缩回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转动至朝向第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锁爪的锁止部,所述锁爪能够伸出至所述锁止部的下侧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侧,或者所述锁爪能够从所述锁止部的下侧缩回并且所述锁舌的端部远离支撑板的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置有贯穿的通线部和窗口部,所述的电梯控制柜进一步包括:
通线板,其安装至所述通线部并设置有通线孔;以及
透明板,其安装至所述窗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板包括:
第一连接板,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开槽和连接螺栓;
两个第二连接板,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的第二半圆形开槽和对应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连接孔;以及
密封胶圈,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和第二半圆形开槽之间,并且所述密封胶圈具有开口;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半圆形开槽、密封胶圈和第二半圆形开槽配合形成所述通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的四个边角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围板框,其连接至所述侧板的顶部并向侧板的外侧弯折,所述围板框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侧;以及
两个安装板,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外侧,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板能够固接至电梯井道的墙体内部。
CN202321867826.9U 2023-07-17 2023-07-17 电梯控制柜 Active CN220376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7826.9U CN220376029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梯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7826.9U CN220376029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梯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6029U true CN22037602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7826.9U Active CN220376029U (zh) 2023-07-17 2023-07-17 电梯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6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48567C (en) Arrangement in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n elevator shaft and instrument panel
CN102180394B (zh) 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
CN113464040B (zh) 火灾及灾难避难装置
EP1110900A1 (en) Shaft safety system for an elevator
CN220376029U (zh) 电梯控制柜
CN201495003U (zh) 电梯防火层门
CN211058595U (zh) 幕墙窗扇防脱落连接结构
KR101034714B1 (ko) 형상변형소재를 이용한 방화장치
CN108502681B (zh) 一种电梯底梁包边机构
CN209457644U (zh) 防火门的闭门器及隧道防火门
CN214273266U (zh) 一种自助式存取柜门锁结构
CN201679415U (zh) 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
CN214610961U (zh)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门结构
CN212269169U (zh) 一种折叠式轿门护脚板
CN217632119U (zh) 一种带消防门窗的防火门
CN219421232U (zh) 一种用于消防车的铝合金控制柜
CN209721326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家用电梯井道及其外封组件
CN213144326U (zh) 应用于磁力锁和顺序器的融合支架装置
JP4800029B2 (ja) 地震災害時の避難対応ドア
CN106593205B (zh) 带开关定门装置的装配式登机桥服务门
CN209872037U (zh) 浅底坑电梯电气安全实现装置
CN219176161U (zh) 一种双控室内门
CN211110543U (zh) 一种带有改良电梯的老旧建筑物
CN219885408U (zh) 用于电梯轿厢内外救援的爬梯储藏轿壁组件
CN214615642U (zh) 一种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的非准平层入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