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0490U -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0490U
CN220370490U CN202321490651.4U CN202321490651U CN220370490U CN 220370490 U CN220370490 U CN 220370490U CN 202321490651 U CN202321490651 U CN 202321490651U CN 220370490 U CN220370490 U CN 220370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channel
sedimentation
w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06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建龙
王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teel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teel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teel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teel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06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0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0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0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其中,沉淀装置包括主通道、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主通道与车间的回水口连通;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进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设有第一流量调节件;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设有第二流量调节件;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主通道连通。该沉淀装置能够解决沉淀池检修对生产线的生产造成影响,降低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和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处理系统中均采用单一的沉淀池,主要侧重于直接冷却循环水水量较小的单生产线或双生产线的小型车间。现行新建轧钢厂一般均采用多联跨车间,主车间同时布置四条轧钢线或更多,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生产品种的不同、运行维护时间的不同,通常在车间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水处理系统,每个水处理系统分别布置有沉淀池,以保证生产需求。如此设置,会增加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并增加水处理系统设施的投资、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成本。但如果只采用一个水处理系统,并且该水处理系统内置有一个沉淀池,则需要将该沉淀池的处理量设置的较大,如此会大大增加该沉淀池的体积和制作要求以及难度,并且,当沉淀池需要检修时,会影响生产线的生产。
因此,如何解决沉淀池检修对生产线的生产造成影响,降低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和占地面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能够解决沉淀池检修对生产线的生产造成影响,降低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和占地面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沉淀装置,包括主通道、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主通道与车间的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设有第一流量调节件;所述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设有第二流量调节件;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所述主通道连通。
主通道是指与车间的出水口连通,车间各生产线的直接冷却循环水会由出水口通入主通道内,然后由主通道进入各沉淀池的进水通道内。并且,由主通道进入各进水通道内的直接冷却循环水量可由相应的流量调节件调节,使得各沉淀池的水处理能力不会受到各车间生产线的循环冷却水用水量影响,各沉淀池的水处理能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灵活性好,并且即便是不同车间的生产线的冷却循环水的用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沉淀池也可以采用同水量、同规格、同结构形式的布置,使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技术参数、设备配置完全统一。
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个沉淀池可同时工作也可以只有其中一个工作均可,该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的工作灵活性较好。
每个车间包括至少一条生产线,主通道同时与两个车间(甚至更多个车间)的生产线的出水口连通,正常工况下,各生产线同时作业,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个沉淀池同时工作。两个沉淀池同时工作时,能够提升总处理水量,并降低单个沉淀池的水处理量要求,进而降低单个沉淀池的体积和制作要求以及难度。
第一流量调节件和第二流量调节件可用于调节每个沉淀池的水处理量,当其中一个沉淀池需要检修,如第一沉淀池需要检修时,通过第一流量调节件关闭第一进水通道,此时,第二进水通道仍然与主通道连通,并且仅有第二沉淀池工作,保证水处理系统的不间断运行,进而保证车间生产线的不间断运行,并为水处理系统的大检修节省了时间。
为避免第一沉淀池在检修期间,第二沉淀池出现超负荷的情况,该第一沉淀池的检修可与某一条生产线的检修同时进行。详细的讲,各生产线的检修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当其中部分生产线检修时,该沉淀装置的总处理水量会减少,此时可对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检修操作,不会影响生产的同时,能够保证另一个沉淀池的稳定工作。
另外,该水处理系统可以是布置于两个车间的同一侧,或者布置于两个车间之间均可,相较于将两个水处理系统分别布置在车间的两侧的方案来说,水处理系统区域较为集中、布局紧凑,操作运行和巡检维护均比较合理,无需穿越车间,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检修,具有运行管理方便,运维岗人员少,维护巡检快速的特点。
可选地,所述主通道包括汇流部、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所述第一分通道和所述第二分通道分别与所述汇流部连通,所述第一分通道和所述第二分通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汇流部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并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调节阀,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三沉淀池包括第三进水通道,所第三进水通道设有第三调节件,且所述第三进水通道与所述主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沉淀池为旋流沉淀池。
可选地,还包括管廊,所述管廊位于所述主通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管廊包括沿周向封闭设置的管路布置腔。
可选地,还包括检修空间,所述检修空间位于所述主通道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管廊的下方。
可选地,还包括栈桥和渣池,所述栈桥设置有天车,所述天车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积渣以及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积渣抓取至所述渣池。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装置及如上所述的沉淀装置。
具有如上所述的沉淀装置的水处理系统,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沉淀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处理系统与车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水处理系统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P的放大图;
图5是图3的剖视图。
附图1-图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沉淀装置;20水处理装置;30第一车间;40第二车间;
1主通道,11汇流部,111第一腔,112第二腔,12第一分通道,13第二分通道,14调节阀;
2第一沉淀池,21第一进水通道,22第一流量调节件;
3第二沉淀池,31第二进水通道,32第二流量调节件;
4管廊;
5检修空间;
6栈桥;
7渣池;
8天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沉淀池是现代轧钢系统中直接冷却循环水的水处理系统中最关键的处理设施之一。轧钢车间使用后的直接冷却循环水回流至沉淀池,经过沉淀、澄清出水,沉淀效率可高达95-98%。由于其占地小、沉淀效率高、运行维护简单,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水处理系统中均采用单一的沉淀池,主要侧重于直接冷却循环水水量较小的单生产线或双生产线的小型车间,而对于多条生产线和配套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时间必须高度统一,此时,单一的沉淀池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现行新建轧钢厂一般均采用多联跨车间,主车间同时布置四条轧钢线或更多,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生产品种的不同、运行维护时间的不同,通常在车间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水处理系统,每个水处理系统分别布置有沉淀池,以保证生产需求。如此设置,会增加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并增加水处理系统设施的投资、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成本。但如果只采用一个水处理系统,并且该水处理系统内置有一个沉淀池,则需要将该沉淀池的处理量设置的较大,如此会大大增加该沉淀池的体积和制作要求以及难度,并且,当沉淀池需要检修时,会影响生产线的生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及沉淀装置,其中,如图1所示,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10,沉淀装置10包括沉淀池,用于对车间生产线的直接冷却循环水进行沉淀处理,该沉淀装置能够降低沉淀池的制作要求和难度,解决沉淀池检修影响生产的问题,并且还能够减小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降低成本。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该沉淀装置10包括主通道1、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其中,第一沉淀池2包括第一进水通道21,第一进水通道21设有第一流量调节件22,该第一流量调节件22用于调节第一进水通道21的进水流量和开闭,第二沉淀池3包括第二进水通道31,第二进水通道31设有第二流量调节件32,该第二流量调节件32用于调节第二进水通道31的进水流量和开闭。第一进水通道21和第二进水通道31分别与主通道1连通。
主通道1是指与车间的出水口连通,车间各生产线的直接冷却循环水会由出水口通入主通道1内,然后由主通道1进入各沉淀池的进水通道内。并且,由主通道1进入各进水通道内的直接冷却循环水量可由相应的流量调节件调节。使得各沉淀池的水处理能力不会受到各车间生产线的循环冷却水用水量影响,各沉淀池的水处理能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灵活性好,并且即便是不同车间的生产线的冷却循环水的用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沉淀池也可以采用同水量、同规格、同结构形式的布置,使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的技术参数、设备配置完全统一。
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两个沉淀池可同时工作也可以只有其中一个工作均可,该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的工作灵活性较好。
每个车间包括至少一条生产线,主通道1同时与两个车间(甚至更多个车间)的生产线的出水口连通,正常工况下,各生产线同时作业,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两个沉淀池同时工作。两个沉淀池同时工作时,能够提升总处理水量,并降低单个沉淀池的水处理量要求,进而降低单个沉淀池的体积和制作要求以及难度。
第一流量调节件22和第二流量调节件32可用于调节每个沉淀池的水处理量,当其中一个沉淀池需要检修,如第一沉淀池2需要检修时,通过第一流量调节件22关闭第一进水通道21,此时,第二进水通道31仍然与主通道1连通,并且仅有第二沉淀池3工作,保证水处理系统的不间断运行,进而保证车间生产线的不间断运行,并为水处理系统的大检修节省了时间。
为避免第一沉淀池2在检修期间,第二沉淀池3出现超负荷的情况,该第一沉淀池2的检修可与某一条生产线的检修同时进行。详细的讲,各生产线的检修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当其中部分生产线检修时,该沉淀装置10的总处理水量会减少,此时可对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检修操作,不会影响生产的同时,能够保证另一个沉淀池的稳定工作。
另外,该水处理系统可以是布置于两个车间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或者布置于两个车间之间均可,相较于将两个水处理系统分别布置在车间的两侧的方案来说,水处理系统区域较为集中、布局紧凑,操作运行和巡检维护均比较合理,无需穿越车间,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检修,具有运行管理方便,运维岗人员少,维护巡检快速的特点。
如图3和图4所示,主通道1包括汇流部11、第一分通道12和第二分通道13两个分通道,第一分通道12和第二分通道13分别与汇流部11连通,并且第一分通道12和第二分通道13分别对应连接不同的回水口,汇流部11设有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连通并在二者之间设有调节阀14,第一腔111与第一进水通道21连通,第二腔112与第二进水通道31连通。
调节阀14用于调节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之间的连通状态,常规工况下,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同时工作,此时,该调节阀14可以是关闭状态也可以是打开状态均可。
当调节阀1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互不连通,第一车间30内生产线的直接冷却循环水经设备使用后由回水口排出的水经过第一分通道12到达汇流部11的第一腔111,然后由第一进水通道21进入第一沉淀池2内进行沉淀处理,第二车间40内生产线的直接冷却循环水经设备使用后由回水口排出的水,经过第二分通道13到达汇流部11的第二腔112,然后由第二进水通道31进入第二沉淀池3内进行沉淀处理,即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分别对不同回水口排出的水进行沉淀处理。
当调节阀14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连通,第一分通道12和第二分通道13内的水在汇流部11处汇流,然后分别进入第一进水通道21和第二进水通道31内。
当其中部分生产线检修,且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均正常工作时,检修状态的生产线所对应的腔(第一腔111或第二腔112)内的水流量会发生变化,此时,可开启调节阀14,并对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内的水量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内的水处理量达到平衡,从而降低了操作控制的难度,避免了水处理量不平衡引起的淹池的风险。
当其中一个沉淀池处于检修状态,如第一沉淀池2检修时,第一流量调节件22关闭第一进水通道21,此时,可开启调节阀14,使得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连通,并且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内的待处理水均由第二进水通道31通入第二沉淀池3内。
图1示出的是仅包括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两个沉淀池的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沉淀装置10中还可以包括第三沉淀池(图中未示出),第三沉淀池包括第三进水通道,该第三进水通道设置有第三流量调节件,该第三流量调节件用于调节第三进水通道的进水流量和开闭,并且第三进水通道与主通道1连通。该第三沉淀池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水处理系统所需水处理量以及各沉淀池的水处理量的情况设置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沉淀装置10中,包括至少两个沉淀池,如此设置,能够提升该沉淀装置10中各沉淀池的设置灵活性和检修时间的灵活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汇流部1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腔,该第三腔与第三沉淀池的第三进水通道对应连通,主通道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分通道,用于与不同的出水口连通。而设置两个沉淀池、并将汇流部11设置有两个腔,主通道1社遏制两个分通道时,能够在保证生产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和第三沉淀池均为旋流沉淀池,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各沉淀池设置为平流沉淀池,而将沉淀池设置为旋流沉淀池相较于平流沉淀池来说,能够提升沉淀处理效率、并在具有相同的水处理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占地面积。
车间生产线位于地面上,为保证直接冷却循环水能够顺利进入沉淀池内,沉淀池通常位于地下,进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21、第二进水通道31和第三进水通道)包括进水沟,同样的,主通道1包括主渣沟,分通道包括分渣沟。
如图5所示,该沉淀装置10还包括管廊4,该管廊4用于布置水处理系统的各管路,如处理后的冲渣水管、泵出管等,该管廊4还与车间管廊和水处理装置20的管廊连通,为车间主管网穿越轧线提供了路径,使得整个水处理系统的管网布置更为合理。管廊4位于主通道1的上方,如此设置,在地下挖土并形成主渣沟,该主渣沟的上方空间也直接挖空,并形成管廊4,从而很好地利用了主渣沟开外施工后留下的顶部空间,节省土建费用、简化工艺操作并降低成本。
管廊4具体包括沿周向封闭设置的管路布置腔,也就是说,该管廊4的周向都是封闭的,如此一来,能够避免水汽进入管廊4内,对管路造成腐蚀等情况,保证各管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
该沉淀装置10还包括检修空间5,操作人员可位于该检修空间5内,对该沉淀装置10以及水处理系统的各管路进行检修操作,具体的,该检修空间5位于主通道1的上方、管廊4的下方,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简化该检修空间5的成型工艺,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该沉淀装置10还包括栈桥6和渣池7,其中,栈桥6设置有天车8,该天车8用于将各沉淀池底部的积渣抓取至渣池7内控水后进行外运处理。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渣池7的数量与沉淀池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布置,天车8将沉淀池的积渣抓取至对应的渣池7内即可。当然,渣池7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如在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之间布置有一个渣池7,天车8将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内的积渣分别抓取至该渣池7内即可。
在相同总处理水量的情况下,采用两个水处理系统并分别布置于车间的两侧时,两个水处理系统的旋流沉淀池分别占地约36m×21m,采用一个大型的旋流沉淀池时,该旋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约42m×28m,占地面积虽然减小了,但是此方案无法解决检修影响生产的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沉淀装置占地面积约64m×21m,能够解决检修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与两个水处理系统的方案相比,能够节约近10%的占地面积,并且,仅通过一个天车8即可完成抓渣操作,土建施工费用有明显优势。
如图1所示,水处理系统包括还水处理装置20,该水处理装置20用于对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水处理装置20不做具体限制,可应用现有的水处理装置20即可。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通道(1)、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所述主通道(1)与车间的回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沉淀池(2)包括第一进水通道(21),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设有第一流量调节件(22);
所述第二沉淀池(3)包括第二进水通道(31),所述第二进水通道(31)设有第二流量调节件(32);
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水通道(31)分别与所述主通道(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1)包括汇流部(11)、第一分通道(12)和第二分通道(13),所述第一分通道(12)和所述第二分通道(13)分别与所述汇流部(11)连通,所述第一分通道(12)和所述第二分通道(1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回水口连通;
所述汇流部(11)设有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所述第一腔(111)和所述第二腔(112)连通并在所述第一腔(111)和所述第二腔(112)之间设有调节阀(14),所述第一腔(111)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21)连通,所述第二腔(112)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三沉淀池包括第三进水通道,所第三进水通道设有第三调节件,且所述第三进水通道与所述主通道(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旋流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廊(4),所述管廊(4)位于所述主通道(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4)包括沿周向封闭设置的管路布置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修空间(5),所述检修空间(5)位于所述主通道(1)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管廊(4)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栈桥(6)和渣池(7),所述栈桥(6)设置有天车(8),所述天车(8)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积渣以及所述第二沉淀池(3)的积渣抓取至所述渣池(7)。
9.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处理装置(20)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沉淀装置。
CN202321490651.4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370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0651.4U CN220370490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0651.4U CN220370490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0490U true CN220370490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0651.4U Active CN220370490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0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994B (zh) 一种双向输水的梯级泵站及管道的设计结构
CN220370490U (zh) 一种沉淀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105332712B (zh) 一种泥水盾构机环流系统的应急液压装置
CN113095954A (zh) 一种城市饮用水多水源连通方案的设计方法
CN207210041U (zh) 一种泥渣循环澄清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CN201635051U (zh) 分系统供水的分流装置
US2653129A (en) Installation for the collection, treat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water
CN20851790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排水闸
CN211849366U (zh) 基于闸室分层消能的输水装置
CN107489185A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带旁路的重要厂用水取水构筑物
CN114135246A (zh) 砂岩地热回灌井井口装置
CN209549723U (zh) 一种多筒离心式净油机
CN208997094U (zh) 一种应急撤收液压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其工程机械
CN107435524B (zh) 一种海洋模块钻机专用通道式多功能管箱
CN214940869U (zh) 多通道侧堰式截污溢流井
CN104785555A (zh) 一种超强冷却装置
CN218328850U (zh) 一种冷却站设备降温循环系统
CN212335890U (zh) 用于感潮河段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CN205002975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排污试验装置
CN205110387U (zh) 一种运行稳定的超强冷却装置
CN106404431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排污试验装置
CN218155693U (zh) 一种海水直流系统开式循环冷却水管道布置结构
CN207500816U (zh) 多通道多级节流测试管汇
CN204523768U (zh) 一种轧机冷却装置
CN219100283U (zh) 一种新型污水干线不停水养护型沉泥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