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839U -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839U
CN220368839U CN202321946765.5U CN202321946765U CN220368839U CN 220368839 U CN220368839 U CN 220368839U CN 202321946765 U CN202321946765 U CN 202321946765U CN 220368839 U CN220368839 U CN 220368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hole
static
fixed frame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67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源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67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8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屏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除静电结构用于去除显示设备的静电,除静电结构包括固定框、连接部和导电件,固定框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在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一方向为固定框的厚度方向;连接部设于固定框沿厚度方向的靠近导电薄膜的一侧,用于与型材支架电连接;导电件设于固定框,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移动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导电件与连接部电连接;其中,在第一位置,导电件位于固定框背离连接部的一侧;在第二位置,导电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导电薄膜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可以减少显示设备表面吸附的灰尘,避免出现显示设备的触控不灵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屏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电容触控屏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容触控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电容触控屏在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容易吸附灰尘,这是由于电容触控屏表面的静电造成的,尤其是冬天的干燥环境中更容易积累电荷,不仅人体中存在静电,书写笔与电容触控屏摩擦也会产生静电,而导致电容触控屏的触控不灵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容触控屏由于静电而导致表面吸附灰尘、以及电容屏触控不灵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静电结构,用于去除显示设备的静电,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型材支架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结构包括: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在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固定框的厚度方向;
连接部,设于所述固定框沿厚度方向的靠近所述导电薄膜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型材支架电连接;
导电件,设于所述固定框,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固定框移动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其中,在第一位置,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固定框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在第二位置,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导电薄膜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绝缘按键,所述绝缘按键设于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框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和所述绝缘按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绝缘按键和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内部具有中空区域,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别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后与绝缘按键连接;
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中空区域内,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导电薄膜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上设有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胶接于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和/或,
所述弹性件胶接于所述固定框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一导电部焊接于所述绝缘按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朝向所述绝缘按键的一侧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螺柱,所述绝缘按键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后与所述绝缘按键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金属卡接件,所述型材支架上设有对应的金属配合件,所述金属卡接件与所述金属配合件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框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固定框的同一侧,所述绝缘件上开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能够供所述第二导电部穿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设备以及如前述的除静电结构,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型材支架的导电薄膜,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型材支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电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移动,当需要去除导电薄膜上的静电时,用户推动导电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让导电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导电薄膜接触,即,导电件位于第二位置,导电薄膜上的静电传递至导电件上,再将静电传递至与导电件电连接的连接部上,连接部上的静电再经型材支架传递至显示设备的背盖,最后经显示设备的背盖传递至墙体和地面上,从而去除导电薄膜上的静电,可以减少显示设备表面吸附的灰尘,避免出现显示设备的触控不灵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与型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绝缘按键未被按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与型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绝缘按键被按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与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的后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固定框;11-第一通孔;2-连接部;3-导电件;31-第一导电部;311-二极管;312-第四通孔;32-第二导电部;321-螺柱;4-绝缘按键;5-弹性件;51-第二通孔;6-绝缘件;61-第三通孔;71-型材支架;711-金属配合件;72-导电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进行说明,该除静电结构用于去除显示设备的静电。
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71以及设于型材支架71的导电薄膜72,显示设备还包括背盖,型材支架71设于背盖上。
除静电结构包括固定框1、连接部2和导电件3。固定框1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在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11,第一方向为固定框1的厚度方向。连接部2设于固定框1沿厚度方向的靠近导电薄膜72的一侧,且用于与型材支架71电连接。导电件3设于固定框1,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1移动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导电件3与连接部2电连接;其中,在第一位置,导电件3位于固定框1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在第二位置,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
连接部2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设于固定框1,连接部2还可以与固定框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1的形状和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导电件3的尺寸,能够让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即可。例如,当导电件3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时,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导电件3的截面的直径;当导电件3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时,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导电件3的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当导电件3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时,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导电件3的截面的最大尺寸。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和导电件3均为导电材质。
下面仅以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且连接部2在“前侧”,固定框1在“后侧”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时,用户向前推动导电件3朝靠近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让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即,导电件3位于第二位置,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传递至导电件3上,再将静电传递至与导电件3电连接的连接部2上,由于连接部2与型材支架71电连接,型材支架71设于显示设备的背盖,显示设备的背盖与墙体接触,因此,连接部2上的静电能够经型材支架71传递至显示设备的背盖,再经显示设备的背盖传递至墙体和地面上,从而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可以减少显示设备表面吸附的灰尘,避免出现显示设备的触控不灵敏的问题。
当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去除后,用户向后推动导电件3朝远离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让导电件3与导电薄膜72分离,导电件3位于第一位置,使得除静电结构停止传递静电,避免除静电结构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影响使用寿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静电结构不局限于电容触控屏,可以适用于各种带有静电的显示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除静电结构还包括绝缘按键4,绝缘按键4设于导电件3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
由于导电件3为导电材质,当用户向前推动导电件3朝靠近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让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时,部分静电会传导至用户,对用户造成一定的伤害。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绝缘按键4,可以方便用户操作,用户无需直接推动导电件3,只需推动绝缘按键4,即可让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避免静电传导至用户。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绝缘按键4,让导电件3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1移动;用户也可以通过推拉绝缘按键4,让导电件3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1移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导电件3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框1移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固定框1上设置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滑轨,导电件3上设置滑块,滑块在滑轨上滑动;还可以是,固定框1和绝缘按键4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除静电结构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连接于固定框1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和绝缘按键4之间。
弹性件5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连接于固定框1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和绝缘按键4之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需要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时,用户向前推动绝缘按键4朝靠近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同时,弹性件5压缩蓄力,当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去除后,用户停止推动绝缘按键4,绝缘按键4在弹性件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朝远离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带动导电件3与导电薄膜72分离,使得除静电结构停止传递静电,无需用户向后推动绝缘按键4朝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移动,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
弹性件5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多层橡胶圈的橡胶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弹性件5是具有多层橡胶圈的橡胶件。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件3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31和第二导电部32;第一导电部31设于绝缘按键4和弹性件5之间,第一导电部31可以为铝制薄片,弹性件5内部具有中空区域,弹性件5和第一导电部31分别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51和第四通孔312;第二导电部32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51和第四通孔312后与绝缘按键4连接;在第一位置,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位于弹性件5的中空区域内,在第二位置,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
第一导电部31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连接于绝缘按键4和弹性件5之间,第二导电部32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连接绝缘按键4。
当需要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时,用户向前推动绝缘按键4朝靠近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让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接触,即,第二导电部32位于第二位置,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依次传递至第二导电部32、第一导电部31和连接部2上,由于连接部2与型材支架71电连接,型材支架71设于显示设备的背盖,显示设备的背盖与墙体接触,因此,连接部2上的静电能够经型材支架71传递至显示设备的背盖,再经显示设备的背盖传递至墙体和地面上,从而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
当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去除后,绝缘按键4在弹性件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朝远离显示设备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与导电薄膜72分离,即,第二导电部32位于第一位置,使得除静电结构停止传递静电。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和连接部2均为金属件,例如,铝材质、铁材质等,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和连接部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部31上设有二极管311;二极管311的阳极与第二导电部32连接,二极管311的阴极与连接部2电连接。如此,不仅能够实现第二导电部32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以及第一导电部31与连接部2之间的电连接,还能保证静电只能从导电薄膜72到显示设备的背盖的方向传递,不能反方向传递,保证去除导电薄膜72上的静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31胶接于弹性件5背离固定框1的一侧,如此,能够方便将第一导电部31设于弹性件5背离固定框1的一侧,无需设置第一导电部31和弹性件5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简化第一导电部31和弹性件5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5胶接于固定框1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如此,能够方便将弹性件5连接于固定框1背离连接部2的一侧,无需设置弹性件5和固定框1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简化弹性件5和固定框1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31焊接于绝缘按键4上,如此,能够方便将第一导电部31固定连接于绝缘按键4上,无需设置第一导电部31和绝缘按键4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简化第一导电部31和绝缘按键4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部32朝向绝缘按键4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螺柱321,绝缘按键4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螺柱321穿过第二通孔51和第四通孔312后与绝缘按键4螺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2为金属卡接件,型材支架71上设有对应的金属配合件711,金属卡接件与金属配合件711相卡接。如此,不仅能实现连接件与型材支架71的电连接,还可以实现连接部2与型材支架71的可拆卸连接,解除金属卡接件与金属配合件711之间的卡接,即可将除静电结构从显示屏的型材支架71上拆卸下来,当除静电结构发生故障时方便除静电结构的维修或更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除静电结构还包括设于固定框1的绝缘件6,绝缘件6与连接部2位于固定框1的同一侧,绝缘件6上开设有在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三通孔61,第三通孔61能够供第二导电部32穿过。
具体地,绝缘件6可以为绝缘泡棉,也可以为其他绝缘材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通孔61的形状和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三通孔61的孔径大于第二导电部32的尺寸,能够供第二导电部32穿过即可。例如,当第二导电部32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时,第三通孔61的孔径大于第二导电部32的截面的直径;当第二导电部32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时,第三通孔61的孔径大于第二导电部32的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当第二导电部32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时,第三通孔61的孔径大于第二导电部32的截面的最大尺寸。
由于固定框1为金属件,固定框1上设置绝缘件6,可以避免固定框1与导电薄膜72接触而干扰静电的传递路径。
绝缘件6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胶接、焊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和卡接等方式设于固定框1,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设备以及如前述的除静电结构,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71以及设于型材支架71的导电薄膜72,连接部2与型材支架71电连接,导电件3与连接部2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除静电结构,因此,具有前述的除静电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静电结构,用于去除显示设备的静电,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型材支架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结构包括:
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在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固定框(1)的厚度方向;
连接部(2),设于所述固定框(1)沿厚度方向的靠近所述导电薄膜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型材支架电连接;
导电件(3),设于所述固定框(1),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固定框(1)移动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导电件(3)与所述连接部(2)电连接;
其中,在第一位置,所述导电件(3)位于所述固定框(1)背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侧;在第二位置,所述导电件(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导电薄膜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绝缘按键(4),所述绝缘按键(4)设于所述导电件(3)背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连接于所述固定框(1)背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侧和所述绝缘按键(4)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3)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31)和第二导电部(32),所述第一导电部(31)与所述连接部(2)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31)设于所述绝缘按键(4)和所述弹性件(5)之间,所述弹性件(5)内部具有中空区域,所述弹性件(5)和所述第一导电部(31)分别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51)和第四通孔(312);
所述第二导电部(3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1)和所述第四通孔(312)后与绝缘按键(4)连接;
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弹性件(5)的所述中空区域内,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导电部(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导电薄膜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31)上设有二极管(311);
所述二极管(311)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导电部(32)连接,所述二极管(311)的阴极与所述连接部(2)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31)胶接于所述弹性件(5)背离所述固定框(1)的一侧;和/或,
所述弹性件(5)胶接于所述固定框(1)背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一导电部(31)焊接于所述绝缘按键(4)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32)朝向所述绝缘按键(4)的一侧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螺柱(321),所述绝缘按键(4)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柱(32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1)和所述第四通孔(312)后与所述绝缘按键(4)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为金属卡接件,所述型材支架上设有对应的金属配合件,所述金属卡接件与所述金属配合件相卡接。
9.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静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框(1)的绝缘件(6),所述绝缘件(6)与所述连接部(2)位于所述固定框(1)的同一侧,所述绝缘件(6)上开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三通孔(61),所述第三通孔(61)能够供所述第二导电部(32)穿过。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静电结构,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型材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型材支架的导电薄膜,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型材支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3)与所述连接部(2)电连接。
CN202321946765.5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368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6765.5U CN22036883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6765.5U CN22036883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839U true CN220368839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6765.5U Active CN22036883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68839U (zh) 一种除静电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5013611B (zh) 一种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高压静电放电机构
CN208580876U (zh) 一种新型电子卡连接器
CN215008237U (zh) 一种贴片式高压整流二极管
CN207458823U (zh) 一种扳机按键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成像设备
CN211366151U (zh) 一种pcb板生产用夹取装置
CN212230947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触头盒
CN216927516U (zh) 一种加固服务器电磁屏蔽结构
CN209056681U (zh) 一种汽车插座用导电片压合装置
CN207319968U (zh) 一种超薄型机械键盘开关
CN208423348U (zh) 一种设有单极开关的二三极插座
CN215071078U (zh) 一种新型通用开关柜线路板安装结构
CN219833085U (zh) 柔性充电板及充电机构
CN117492575B (zh)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CN219778147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取证一体机硬盘仓
CN213635739U (zh) 一种快速合闸户内高压接地开关
CN201590961U (zh) 一种滑盖遥控器
CN212341925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考勤装置
CN214900230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
CN220457389U (zh) 夜光触摸智能开关
CN213905186U (zh)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固定机构
CN216960557U (zh) 一种带弹片的键盘软体电路板
CN218038948U (zh) 一种轻触开关
CN218122623U (zh) 一种触控板用盖板玻璃结构
CN216125324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环保型过滤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