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2575B -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2575B
CN117492575B CN202410006881.1A CN202410006881A CN117492575B CN 117492575 B CN117492575 B CN 117492575B CN 202410006881 A CN202410006881 A CN 202410006881A CN 117492575 B CN117492575 B CN 117492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contact
circuit film
component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68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92575A (zh
Inventor
范从婵
刘二华
沈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ne Triumph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ne Triumph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ne Triumph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Fine Triumph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68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2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2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2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92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2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零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包括可相互折叠的按键部和触摸板,按键部包括壳体,按键部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上支架,上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垫,上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极电路薄膜,上支架和硅胶垫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键。本发明通过将正极电路薄膜设置在上支架上,将负极电路薄膜和薄膜片设置在下支架上,在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表面氧化时,使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相互摩擦作用将氧化层去除,防止氧化层将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隔绝,不需要拆卸键盘就可以对按键进行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零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背景技术
折叠键盘是一种便携式的键盘设计,可以在不使用时折叠成更小、更便于携带的形态,可以在需要时展开成标准尺寸的键盘。折叠键盘是将键盘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目前折叠键盘有单折叠、双折叠、三折叠键盘,所谓触控键盘即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它具有一个精细的触摸板,可以被视为操作鼠标的表面设备,可以通过运动检测技术对用户输入的任何类型的信号进行跟踪,带有触控功能的折叠键盘则是带有触摸板的折叠键盘,它可以提高操作功能,使用户更加高效。
键盘的触发原理是开关闭合通电,键帽的下方是一层胶碗和三片薄膜,三片薄膜上层为正极电路,下层为负极电路,分别印着导电银浆和导电碳浆,在中间是绝缘的塑料片,塑料片上具有小孔,在小孔的位置处,正极电路上有正极触点,负极电路有负极触点。按动按键时随着胶碗的下压,上下两层在塑料片上小孔的位置处接触通电,就形成了按键触发。
但是,键盘长期使用后,导电银浆和导电碳浆会氧化变色,在触点的位置处形成一层氧化层,该氧化层不导电,从而氧化层能将触点隔绝,也就是说,当按下按键时,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不能接触导电,致使按键失效。对于折叠触控键盘来说,其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是铰链的位置处更是难以拆卸,因此拆卸维修较为困难,而其价格昂贵,如果直接更换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解决相关技术中键盘电路触点氧化变色形成一层氧化层,氧化层能将触点隔绝,使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不能接触导电,致使按键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包括可相互折叠的按键部和触摸板,按键部包括壳体,按键部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
固定组件包括上支架,上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垫,上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极电路薄膜,上支架和硅胶垫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键,硅胶垫上具有若干个与按键一一对应的硅胶杯,正极电路薄膜的下表面具有正极触点,并且正极触点位于硅胶杯的正下方;
活动组件包括下支架,下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极电路薄膜,负极电路薄膜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薄膜片,薄膜片在位于正极触点的正下方开设有通孔,负极电路薄膜的上表面具有负极触点,并且负极触点位于正极触点的正下方;
键盘还包括弹性组件和操纵组件,下支架通过弹性组件滑动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在去除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表面的氧化层时,按压按键使硅胶杯下压正极触点,从而使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接触,再通过操纵组件使活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滑动,从而使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之间产生摩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固定块一固定安装在下支架的底部,固定块二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固定块二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块一滑动安装在固定杆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操纵组件为按压部件,按压部件包括连接块一,连接块一固定安装在下支架的底部,按键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压键,压键的一端与连接块一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一,旋转部件一包括连接块二,连接块二固定安装在下支架的底部,连接块二的一侧一安装有球体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一,旋转杆一的一端安装有斜块,斜块的一侧为斜面,球体一与斜面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二,旋转部件二包括连接块三,连接块三与下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球体二,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二,旋转杆二的一端安装有压块,压块的边缘具有周向斜面,周向斜面与球体二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旋转杆二远离压块的一端铰接有操作杆,操作杆位于凹槽的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正极电路薄膜上具有若干点胶区,点胶区设置在相邻按键之间的位置处,正极电路薄膜在点胶区的位置处与上支架粘结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正极电路薄膜、薄膜片、负极电路薄膜和下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绝圈,弹性隔绝圈的内壁与正极电路薄膜、薄膜片、负极电路薄膜和下支架的外壁贴合,弹性隔绝圈的上表面具有U形的涂胶区,弹性隔绝圈在涂胶区的位置处与上支架的下表面粘结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键盘还包括避让组件,避让组件包括内嵌片,内嵌片固定安装在弹性隔绝圈远离涂胶区的一侧,内嵌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壳体上安装有旋转钮,旋转钮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杆,压杆推动楔形块的斜面时,内嵌片向远离下支架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避让组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压杆的一侧,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压杆推动楔形块的斜面后,限位杆用于支撑连接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正极电路薄膜设置在上支架上,将负极电路薄膜和薄膜片设置在下支架上,在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表面氧化时,使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相互摩擦作用将氧化层去除,防止氧化层将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隔绝,不需要拆卸键盘就可以对按键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部件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旋转部件二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旋转部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清理氧层前和清理氧化层时避让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清理氧层前和清理氧化层时弹性隔绝圈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上支架和正极电路薄膜胶粘的示意图。
图中:1、按键部;10、触摸板;11、壳体;12、凹槽;2、固定组件;20、按键;21、上支架;22、硅胶垫;221、硅胶杯;23、正极电路薄膜;231、正极触点;3、活动组件;31、下支架;32、负极电路薄膜;321、负极触点;33、薄膜片;331、通孔;4、弹性组件;41、固定块一;42、固定块二;43、固定杆;44、弹簧;5、按压部件;50、连接块一;51、压键;6、旋转部件一;60、连接块二;61、球体一;62、旋转杆一;63、斜块;7、旋转部件二;70、连接块三;71、球体二;72、旋转杆二;73、压块;731、周向斜面;74、操作杆;8、弹性隔绝圈;81、涂胶区;9、避让组件;91、内嵌片;92、楔形块;93、旋转钮;94、压杆;95、连接杆;96、限位杆;100、点胶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例实施方式讨论本文描述的主题。应该理解,讨论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实现本文描述的主题,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替代或者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另外,相对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进行组合。
如图1-图9所示,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包括可相互折叠的按键部1和触摸板10,按键部1包括壳体11,按键部1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2和活动组件3;固定组件2包括上支架21,上支架21的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垫22,上支架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极电路薄膜23,上支架21和硅胶垫22与壳体11固定连接,壳体11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键20,硅胶垫22上具有若干个与按键20一一对应的硅胶杯221,正极电路薄膜23的下表面具有正极触点231,并且正极触点231位于硅胶杯221的正下方;活动组件3包括下支架31,下支架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极电路薄膜32,负极电路薄膜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薄膜片33,薄膜片33在位于正极触点231的正下方开设有通孔331,负极电路薄膜32的上表面具有负极触点321,并且负极触点321位于正极触点231的正下方;键盘还包括弹性组件4和操纵组件,下支架31通过弹性组件4滑动安装在壳体11的内部,在去除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表面的氧化层时,按压按键20使硅胶杯221下压正极触点231,从而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接触,再通过操纵组件使活动组件3相对于固定组件2滑动,从而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之间产生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部1设置有两个,触摸板10设置有一个,相邻按键部1之间、相邻按键部1与触摸板10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按下按键20时,硅胶杯221会穿过上支架21上对应的孔而下压正极电路薄膜23,从而使正极电路薄膜23上的正极触点231穿过通孔331与负极触点321接触通电,形成按键触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的弹性组件4可以为弹性伸缩杆,用于使活动组件3向靠近操纵组件的方向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当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表面氧化形成氧化层后,氧化层将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隔绝,不能接触导电,致使按键20失效。在修复时,首先将本键盘与智能设备连接,如平板电脑等,如果按下按键20,对应功能失效。具体操作时,将失效的按键20直接按下,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始终保持接触的状态,然后再通过按压部件5使活动组件3水平移动,也就是说,在通孔331的区域内,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相对移动产生摩擦,通过摩擦作用将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表面的氧化层磨掉,观察智能设备,由于按键20一直被按下,因此,当智能设备执行该按键20命令时,则证明按键20被修复完成。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活动组件3需要相对于固定组件2移动,因此,为了防止正极电路薄膜23、负极电路薄膜32和薄膜片33会产生位移,需要将正极电路薄膜23与上支架21固定、负极电路薄膜32与下支架31固定、薄膜片33与负极电路薄膜32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胶粘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正极电路薄膜23设置在上支架21上,将负极电路薄膜32和薄膜片33设置在下支架31上,在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表面氧化时,使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相互摩擦作用将氧化层去除,防止氧化层将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隔绝,不需要拆卸键盘就可以对按键20进行修复。
参照说明书附图3在此提供另一种弹性组件4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弹性组件4包括固定块一41和固定块二42,固定块一41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固定块二42固定安装在壳体11的底部,固定块二4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3,固定块一41滑动安装在固定杆43上,固定杆43上套设有弹簧44。
需要说明的是,当下支架31移动时,固定块一41在固定杆43上滑动,弹簧44被压缩,复位时,通过弹簧44使固定块一41和下支架31复位。
参照说明书附图3在此提供一种操纵组件的具体结构,具体地,操纵组件为按压部件5,按压部件5包括连接块一50,连接块一50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按键部1的侧壁上设置有压键51,压键51的一端与连接块一5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去除氧化层时,通过不断地按压键51,在弹性组件4的配合下,可以使活动组件3不断地往复移动,通过多次的摩擦作用可以去除氧化层。
参照说明书附图4,在此提供另一种操纵组件的具体结构,具体地,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一6,旋转部件一6包括连接块二60,连接块二60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连接块二60的一侧一安装有球体一61,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一62,旋转杆一62的一端安装有斜块63,斜块63的一侧为斜面,球体一61与斜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去除氧化层时,通过不断地转动旋转杆一62,旋转杆一62带动斜块63,通过斜块63的斜面可以不断地推动球体一61,在弹性组件4的配合下,可以使活动组件3不断地往复移动,通过多次的摩擦作用可以去除氧化层。
参照说明书附图5和图6,在此提供另一种操纵组件的具体结构,具体地,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二7,旋转部件二7包括连接块三70,连接块三70与下支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三7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球体二71,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二72,旋转杆二72的一端安装有压块73,压块73的边缘具有周向斜面731,周向斜面731与球体二7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去除氧化层时,转动旋转杆二72,旋转杆二72带动压块73转动,从而使球体二71在周向斜面731上滑动,通过周向斜面731的导向作用,在弹性组件4的配合下,使得球体二71和连接块三70可以不断地带动活动组件3往复移动,通过多次的摩擦作用可以去除氧化层。
进一步地,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旋转杆二72远离压块73的一端铰接有操作杆74,操作杆74位于凹槽12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旋转杆二72时,可以先将操作杆74从凹槽12内转出,然后通过转动操作杆74来带动旋转杆二72转动,通过凹槽12和操作杆74的设置,可以将操作杆74隐藏在凹槽12的内部。
参照说明书附图9,正极电路薄膜23上具有若干点胶区100,点胶区100设置在相邻按键20之间的位置处,正极电路薄膜23在点胶区100的位置处与上支架21粘结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电路薄膜23和上支架21之间不宜全面采用胶粘方式,避免在硅胶杯221下压时,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难以接触,因此,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点胶的方式,即在正极电路薄膜23和上支架21之间的点胶区100的位置点上胶水,胶水应当避开正极触点231的位置,然后将正极电路薄膜23和上支架21粘结固定即可。
参照说明书附图8,为了尽可能地防止空气灰尘进入到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位置处,避免对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接触导电造成影响以及尽可能地减少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氧化,因此,在正极电路薄膜23、薄膜片33、负极电路薄膜32和下支架31的外侧设置弹性隔绝圈8,弹性隔绝圈8的内壁与正极电路薄膜23、薄膜片33、负极电路薄膜32和下支架31的外壁贴合,弹性隔绝圈8的上表面具有U形的涂胶区81,弹性隔绝圈8在涂胶区81的位置处与上支架21的下表面粘结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弹性隔绝圈8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从正极电路薄膜23和薄膜片33的周边进入通孔331,防止对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接触导电造成影响。另外,将涂胶区81设置成U形,并且U形的开口背离操纵组件的一侧,其目的在于,使活动组件3在移动时,可以推动弹性隔绝圈8远离涂胶区81的一端,使该端的弹性隔绝圈8产生变形,以使弹性隔绝圈8适应活动组件3的移动,其中,弹性隔绝圈8为硅胶材质。
参照说明书附图7,在弹性隔绝圈8远离涂胶区81的一端变形是由于活动组件3挤压造成的,因此,这一端的两侧会夹住活动组件3端部的两侧,可能会造成活动组件3无法完全复位,致使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接触不良,因此设计了避让组件9,具体地,避让组件9包括内嵌片91,内嵌片91固定安装在弹性隔绝圈8远离涂胶区81的一侧,内嵌片9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92,壳体11上安装有旋转钮93,旋转钮9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杆94,压杆94推动楔形块92的斜面时,内嵌片91向远离下支架31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避让组件9还包括连接杆95,连接杆95固定安装在压杆94的一侧,壳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96,压杆94推动楔形块92的斜面后,限位杆96用于支撑连接杆95。
需要说明的是,在旋转钮93的底部可以开设一字槽或十字槽,方便螺丝刀来拧动,在去除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的氧化层时,首先转动旋转钮93,使连接杆95和限位杆96错开,然后按压旋转钮93,使压杆94推动楔形块92的斜面,从而使楔形块92和内嵌片91向远离下支架31的方向移动,此时,如图8所示,弹性隔绝圈8的前端被拉长,通过内嵌片91的设置,可以使拉长地较为均匀,然后转动旋转钮93,使连接杆95压在限位杆96的上端进行限位,然后就可以通过操纵组件去除氧化层。当去除完毕后,逆向操作就可以使避让组件9复位,以及使弹性隔绝圈8恢复形变,在去除氧化层的过程中,弹性隔绝圈8不会夹住活动组件3端部。
上面对本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示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折叠的按键部(1)和触摸板(10),所述按键部(1)包括壳体(11),所述按键部(1)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2)和活动组件(3);
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上支架(21),所述上支架(21)的上表面设置有硅胶垫(22),所述上支架(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极电路薄膜(23),所述上支架(21)和硅胶垫(22)与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键(20),所述硅胶垫(22)上具有若干个与按键(20)一一对应的硅胶杯(221),所述正极电路薄膜(23)的下表面具有正极触点(231),并且正极触点(231)位于硅胶杯(221)的正下方;
所述活动组件(3)包括下支架(31),所述下支架(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极电路薄膜(32),所述负极电路薄膜(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薄膜片(33),所述薄膜片(33)在位于正极触点(231)的正下方开设有通孔(331),所述负极电路薄膜(32)的上表面具有负极触点(321),并且负极触点(321)位于正极触点(231)的正下方;
键盘还包括弹性组件(4)和操纵组件,所述下支架(31)通过弹性组件(4)滑动安装在壳体(11)的内部,在去除正极触点(231)和负极触点(321)表面的氧化层时,按压按键(20)使硅胶杯(221)下压正极触点(231),从而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接触,再通过操纵组件使活动组件(3)相对于固定组件(2)滑动,从而使正极触点(231)与负极触点(321)之间产生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4)包括固定块一(41)和固定块二(42),所述固定块一(41)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所述固定块二(42)固定安装在壳体(11)的底部,所述固定块二(4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3),所述固定块一(41)滑动安装在固定杆(43)上,所述固定杆(43)上套设有弹簧(4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操纵组件为按压部件(5),所述按压部件(5)包括连接块一(50),所述连接块一(50)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所述按键部(1)的侧壁上设置有压键(51),所述压键(51)的一端与连接块一(5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一(6),所述旋转部件一(6)包括连接块二(60),所述连接块二(60)固定安装在下支架(31)的底部,所述连接块二(60)的一侧一安装有球体一(61),所述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一(62),所述旋转杆一(62)的一端安装有斜块(63),所述斜块(63)的一侧为斜面,球体一(61)与斜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操纵组件为旋转部件二(7),所述旋转部件二(7)包括连接块三(70),所述连接块三(70)与下支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三(7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球体二(71),所述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杆二(72),所述旋转杆二(72)的一端安装有压块(73),所述压块(73)的边缘具有周向斜面(731),所述周向斜面(731)与球体二(71)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所述旋转杆二(72)远离压块(73)的一端铰接有操作杆(74),所述操作杆(74)位于凹槽(12)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路薄膜(23)上具有若干点胶区(100),所述点胶区(100)设置在相邻按键(20)之间的位置处,所述正极电路薄膜(23)在点胶区(100)的位置处与上支架(21)粘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路薄膜(23)、薄膜片(33)、负极电路薄膜(32)和下支架(31)的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绝圈(8),所述弹性隔绝圈(8)的内壁与正极电路薄膜(23)、薄膜片(33)、负极电路薄膜(32)和下支架(31)的外壁贴合,所述弹性隔绝圈(8)的上表面具有U形的涂胶区(81),所述弹性隔绝圈(8)在涂胶区(81)的位置处与上支架(21)的下表面粘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键盘还包括避让组件(9),所述避让组件(9)包括内嵌片(91),所述内嵌片(91)固定安装在弹性隔绝圈(8)远离涂胶区(81)的一侧,所述内嵌片(9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92),所述壳体(11)上安装有旋转钮(93),所述旋转钮(9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杆(94),所述压杆(94)推动楔形块(92)的斜面时,内嵌片(91)向远离下支架(31)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组件(9)还包括连接杆(95),所述连接杆(95)固定安装在压杆(94)的一侧,所述壳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96),所述压杆(94)推动楔形块(92)的斜面后,所述限位杆(96)用于支撑连接杆(95)。
CN202410006881.1A 2024-01-03 2024-01-03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Active CN117492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6881.1A CN117492575B (zh) 2024-01-03 2024-01-03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6881.1A CN117492575B (zh) 2024-01-03 2024-01-03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2575A CN117492575A (zh) 2024-02-02
CN117492575B true CN117492575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67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6881.1A Active CN117492575B (zh) 2024-01-03 2024-01-03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25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4855Y (zh) * 1992-12-21 1993-10-27 徐茂强 按键开关
WO2017008372A1 (zh) * 2015-07-13 2017-01-19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反射式的电脑输入设备的开关模组
CN107068462A (zh) * 2017-06-27 2017-08-18 捷讯精密橡胶(苏州)有限公司 机械式薄膜键盘
CN107731580A (zh) * 2017-09-22 2018-02-23 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触头组件
CN114582647A (zh) * 2022-03-09 2022-06-03 上海承猎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触点氧化影响接触的计算机鼠标微动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5635B (zh) * 2015-08-19 2017-11-1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开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4855Y (zh) * 1992-12-21 1993-10-27 徐茂强 按键开关
WO2017008372A1 (zh) * 2015-07-13 2017-01-19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反射式的电脑输入设备的开关模组
CN107068462A (zh) * 2017-06-27 2017-08-18 捷讯精密橡胶(苏州)有限公司 机械式薄膜键盘
CN107731580A (zh) * 2017-09-22 2018-02-23 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触头组件
CN114582647A (zh) * 2022-03-09 2022-06-03 上海承猎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触点氧化影响接触的计算机鼠标微动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2575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9341U (zh) 被动式触控笔
JP2000200141A (ja) スイッチ付タブレット
US8842073B2 (en) Keyboard, method of driving and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135392A1 (en) Illuminating Membrane Switch and Illuminating Keypad Using the Same
CN103809684A (zh) 触控板及其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1146119Y (zh) 一种键盘的按键结构
CN204424128U (zh) 空心轴开关和空心轴键盘
TW201735084A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CN204088135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EP2584433B1 (en) Keyboard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1298476Y (zh) 一种密合式按键开关装置
CN117492575B (zh) 一种超薄且可折叠tp触控键盘
CN206650016U (zh) 按键开关
CN202523610U (zh) 可借单键执行不同指令的按键装置
CN102683070B (zh) 一种可任意点按压的平板开关
CN107068462B (zh) 机械式薄膜键盘
CN206524274U (zh) 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按键开关的键盘
CN113289329B (zh) 按键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09785800U (zh) 能够减少弹片压迫感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910669U (zh) 一种键盘结构
CN207021188U (zh) 机械式薄膜键盘
CN105185636B (zh) 一种键盘按键及键盘
CN201229559Y (zh) 无触点鼠标开关
CN221057310U (zh) 可设于触控屏幕上的旋钮装置
CN114637377B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