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786U - 一种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786U
CN220368786U CN202321446853.9U CN202321446853U CN220368786U CN 220368786 U CN220368786 U CN 220368786U CN 202321446853 U CN202321446853 U CN 202321446853U CN 220368786 U CN220368786 U CN 220368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hell
locking
magnets
pie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68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 Silk Road Shenzhe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 Silk Road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 Silk Road Shenzhe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 Silk Road Shenzhen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围设在待收纳物的周侧的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设有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内外运动、用于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该收纳装置的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相互配合,锁定件可以满足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锁定和解锁要求,辅助解锁件可以调整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的锁紧力或者锁紧状态,从而降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解锁难度,因此,该收纳装置可以用来合理有效收纳和保护耳机充电仓,当然也可以用于收纳和保护其他尺寸比较小且外形光滑圆润的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充电仓是一种既可以用于收纳耳机,还可以对耳机充电的保护壳。
出于人们的使用习惯,还可以对耳机充电仓进行防护,例如,采用充电仓保护壳包围耳机充电仓,防止耳机充电仓出现磨损、遗失等问题,当然也可以避免耳机充电仓因为误操作而被打开。
与耳机充电仓功能相似,充电仓保护壳不仅具有收纳功能,还具有锁定和锁紧功能。常见的充电仓保护壳的锁定和锁紧功能可以由磁吸部件或者卡扣部件实现,不过,如果充电仓保护壳的锁定作用力比较大,则意味着充电仓保护壳解锁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充电仓保护壳往往具有光滑圆润的外表,这就进一步增大了解锁难度,但如果充电仓保护壳的锁定作用力比较小,这就很难对耳机充电仓起到有效的防护效果,导致充电仓保护壳华而不实。
可见,市场上的充电仓保护壳要么锁定得过紧,要么锁定得过松,这都不利用充电仓保护壳对耳机充电仓发挥合理有效的收纳和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既可以实现牢固锁定,又能够降低解锁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围设在待收纳物的周侧的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设有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内外运动、用于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若干磁铁;全部磁铁分设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设于第一防护壳的全部磁铁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设于第二防护壳的全部磁铁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第一防护壳的至少部分磁铁与第二防护壳的至少部分磁铁相互成对;辅助解锁件连接并带动设于第二防护壳的全部磁铁沿并排分布方向滑动至少一个磁铁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排分布方向处于第二防护壳的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解锁件包括滑块和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设于滑块和第二防护壳之间、用于带动滑块移动至多个磁铁相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对磁铁的相邻端部紧邻且彼此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解锁件的最大移动距离等于单个磁铁沿并排分布方向的尺寸;辅助解锁件的运动范围的两个极点分别对应于多对磁铁相吸和多对磁铁相斥。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第二防护壳的全部磁铁集成于第二铁片,辅助解锁件连接第二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均为硬壳;待收纳物具体为耳机充电仓,锁定件施加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二者之间的锁紧力大于耳机充电仓的锁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装配形成防护壳;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的一端均封装于防护壳内,辅助解锁件的另一端伸出防护壳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设有第一锁紧卡扣,辅助解锁件设有第二锁紧卡扣;第一锁紧卡扣和第二锁紧卡扣二者的钩连方向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二者的开合方向相同;第一锁紧卡扣和第二锁紧卡扣二者在辅助解锁件处于初始锁定位置时相互扣接,且在辅助解锁件脱离初始锁定位置时相互分离;当辅助解锁件处于初始锁定位置时,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二者的磁铁的异极相吸。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包括用于围设在待收纳物的周侧的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还包括设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的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在该收纳装置中,锁定件用于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内外运动,用于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
锁定件可以向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提供锁定和解锁功能,辅助解锁键相对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运动时可以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因此可以调整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的锁紧力或者锁紧状态,从而轻松快速实现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解锁。可见,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中,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相互配合,既能够满足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锁定和解锁要求,又可以降低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解锁难度,兼顾锁紧效果和解锁性能,尤其适合于类似于耳机充电仓这种尺寸比较小且外形光滑圆润的产品,符合用户的操作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收纳装置爆炸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一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解锁状态的第一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二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解锁状态的第二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第一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3-磁铁、4-滑块、5-第二铁片、6-翻盖、7-第一铁片、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收纳装置爆炸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一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解锁状态的第一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二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处于解锁状态的第二种收纳装置的剖视图。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收纳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二防护壳2、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用于围设在待收纳物的周侧,也就是说,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可以拼接形成包围待收纳物的防护壳,该防护壳对待收纳物起到直接防护效果,对待收纳物内的耳机起到间接防护效果;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二者均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前述锁定件用于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前述辅助解锁件可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1内外运动,用于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
该实施例利用锁定件实现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显然,锁定件锁定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由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拼接形成的防护壳处于关闭状态,可以对放置于防护壳内的待收纳物起到保护作用;锁定件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由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拼接形成的防护壳处于打开状态,用户可以向防护壳内放入待收纳物和自防护壳内取出待收纳物。
该实施例可以采用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原理的锁定件来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例如,该实施例可以利用磁吸原理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相应地,锁定件指的是设置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磁性件;该实施例还可以利用卡扣原理锁定和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相应地,锁定件指的是设置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卡扣。当然,锁定件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和功能原理。
该实施例利用辅助解锁件实现锁定件的辅助解锁。辅助解锁件可以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对于采用不同功能原理的锁定件而言,辅助解锁件实现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的含义不同,比如,对于利用卡扣原理实现锁定和解锁的锁定件而言,辅助解锁件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指的是在解锁锁定件时降低锁定件的锁紧力,而对于利用磁吸原理实现锁定和解锁的锁定件而言,辅助解锁件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指的是在解锁锁定件时改变磁场关系,将磁性件的磁性相吸状态调整为磁性件的磁性相斥状态,虽然这也可以理解为降低锁定件的锁紧力,但这种降低程度属于质的变化,明显不同于利用卡扣原理实现锁定和解锁的锁定件。
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解锁件可以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1内外运动,用于调整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部分锁定件的位置,从而改善整个锁定件的受力关系,实现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仍以采用卡扣原理的锁定件和采用磁吸原理的锁定件为例,针对前者而言,辅助解锁件可以推动相互扣合的一对卡扣结构中其中一个卡扣结构朝解锁方向移动,降低这对卡扣结构之间的锁紧力,方便用户的双手分别抓紧并反向拉拔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令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解锁分离,针对后者而言,辅助解锁件可以推动成对的磁吸件中的部分磁吸件偏移,令原本处于磁性相吸状态的磁吸件变为磁性相斥,几乎无需反向拉拔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就可以快速分离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
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可用来收纳耳机充电仓,也就是说,上文所提及的待收纳物具体可以指耳机充电仓。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是一种可以为待收纳物例如耳机充电仓提供收纳作用和防护作用的装置,该收纳装置的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相互配合,既能够满足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锁定和解锁要求,又可以降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解锁难度,尤其适合于尺寸比较小且外形光滑圆润的壳类产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采用磁吸原理,可包括若干磁铁3,这些磁铁3分别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而且,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前述第一防护壳1的至少部分磁铁3与前述第二防护壳2的至少部分磁铁3相互成对。
其中,第一防护壳1的至少部分磁铁3与第二防护壳2的至少部分磁铁3相互成对既可以指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一一对应,恰好可以形成多对磁铁3;也可以指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磁铁3的数量比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磁铁3的数量多,因此第一防护壳1的部分磁铁3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一一对应,形成多对磁铁3。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多个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多个磁铁3呈现异性磁极对准时,锁定件可以牢固可靠地锁定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相反,当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呈现同性磁极对准时,锁定件可以轻松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
至于上述实施例的辅助解锁件,其可以与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连接,或者可以与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连接,操作人员驱动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1内外运动时,致使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改变磁极对应关系。
通常,上述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运动或者朝第一防护壳1内外运动时的运动范围不小于一个磁铁3的距离,确保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可以在辅助解锁件的牵拉下错开至少一个磁铁3的距离,实现成对磁铁3从异性磁极完全相对转变为同性磁极完全相对。
将该收纳装置应用于耳机充电仓这类产品时,考虑到耳机充电仓比较小巧,而该收纳装置往往也比较小巧,为了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布置多个磁铁3,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可以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并排分布,同理,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可以沿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并排分布。简单来说,磁铁3的并排分布方向处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壳面内,相应地,辅助解锁件沿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壳面运动,避免占据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壳腔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解锁件具体可以包括滑块4和弹性复位件;其中,弹性复位件设于滑块4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可带动滑块4移动至多个磁铁3相吸。可见,用户可以手动操纵滑块4移动,令多个磁铁3相斥,实现解锁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一旦用户不再向辅助解锁件施加作用,则弹性复位件自动牵拉滑块4移动,令多个磁铁3恢复原位。其中,弹性复位件具体可设置为弹簧8。
当弹性复位件自动牵拉滑块4和磁铁3复位时,若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处于合并状态,则多个磁铁3恢复相吸状态,实现自动锁定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若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在磁铁3安装处存在较大间距,则多个磁铁3不会产生磁吸力,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用户可以自如地取放耳机充电仓。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对磁铁3的相邻端部紧邻且彼此分离,合理控制磁铁3之间的吸引力、排斥力和摩擦力,方便用户通过辅助解锁件调整成对磁铁3之间的对准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辅助解锁件的最大移动距离可以等于单个磁铁3沿并排分布方向的尺寸,与此同时,辅助解锁件的运动范围的其中一个极点对应于多对磁铁3相吸,辅助解锁件的运动范围的其中另外一个极点对应于多对磁铁3相斥,也就是说,用户操纵辅助解锁件前,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恰好对准且彼此磁性相吸,用户操纵辅助解锁件移动时,辅助解锁件的最大可移动距离等于单个磁铁3沿并排分布方向的尺寸,一旦用户操纵辅助解锁件移动前述距离,则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和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恰好对准且彼此磁性相斥。
可参考图3和图4,为了简化若干磁铁3在第一防护壳1、第二防护壳2上的安装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1内可以设置第一铁片7,第二防护壳2内可以设置第二铁片5,设于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磁铁3可以集成安装于第一铁片7,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可以集成安装于第二铁片5。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解锁件可以与第二铁片5连接,从而实现辅助解锁件连接设于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磁铁3。
将上文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应用于耳机充电仓时,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一般均可以设置为硬壳,锁定件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而且锁定件施加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之间的锁紧力大于耳机充电仓的锁紧力。举例来说,耳机充电仓采用磁吸原理实现锁定和解锁,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锁定件也采用磁吸原理实现锁定和解锁,则设于耳机充电仓的磁吸件的磁吸力可视为F1,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锁定件的磁吸力可视为F2,则F2大于F1,确保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可以为耳机充电仓提供有效防护。
在上文所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可装配形成防护壳;其中,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的其中一端均封装于防护壳内,而辅助解锁件的另一端则伸出防护壳外,方便用户按压操纵。前述防护壳的表面可设置翻盖6,翻盖6可用于遮挡滑块4。
此外,可参考图2、图5和图6,在上文所提供的部分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收纳装置还设有用于相互扣接的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设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而且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分别连接第一防护壳1和辅助解锁件,例如,第一锁紧卡扣61设于第一防护壳1,第二锁紧卡扣62设于辅助解锁件;可参考图5和图6,前述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在辅助解锁件处于初始锁定位置时相互扣接,而当辅助解锁件脱离初始锁定位置时,则前述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相互分离,换句话说,调整辅助解锁件沿磁铁的并排分布方向的位置的同时,也会间接调整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的扣合关系。
由于第二防护壳2的磁铁与辅助解锁件连接,因此第二锁紧卡扣62设于辅助解锁件既可以指第二锁紧卡扣62直接安装于辅助解锁件,也可以指第二锁紧卡扣62直接安装于第二防护壳2的磁铁,从而间接连接辅助解锁件。
辅助解锁件抵达初始锁定位置会拉动第一、二防护壳的磁铁3移动至彼此异极相对相吸,此时磁铁3产生的磁力实现第一、二防护壳的闭合锁定。第一、二防护壳受磁铁3的磁力作用而维持闭合锁定状态时,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处于相互扣接的状态,同样可以起到维持第一、二防护壳闭合的效果,进一步保障第一、二防护壳的闭合效果。除此此外,由于磁铁3、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均受辅助解锁件的控制,沿并排分布方向移动辅助解锁件时,磁铁之间的磁极对应关系随之改变,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的扣接关系也随之改变,这保障了第一、二防护壳的解锁/锁定的操作便捷性。
通常,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二者的钩连方向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的开合方向相同,例如,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二者沿上下方向开合,则第一锁紧卡扣61和第二锁紧卡扣62二者沿上下方向相互钩拉扣接,可以更好地维持第一、二防护壳的锁定状态。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可用于例如耳机充电仓等待收纳物的包装和防护。该收纳装置在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设有锁定件和辅助解锁键;锁定件可以向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提供锁定和解锁功能,同时锁定件施加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锁紧力往往大于耳机充电仓的相关锁定结构的锁紧力,因此,该收纳装置受外力误触而开启的可能性要明显小于耳机充电仓受外力误触而开启的可能性;辅助解锁键相对于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运动时可以抵抗锁定件的锁紧力,因此,用户通过移动辅助解锁键可以调整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之间的锁紧力或者锁紧状态,从而轻松快速实现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的解锁。可见,该收纳装置具有足够大的锁紧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解锁性能,这符合用户的操作要求。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收纳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围设在待收纳物的周侧的第一防护壳(1)和第二防护壳(2);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之间设有锁定件和辅助解锁件;所述辅助解锁件沿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壳面运动或者朝所述第一防护壳(1)内外运动、用于抵抗所述锁定件的锁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若干磁铁(3);全部磁铁(3)分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设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全部所述磁铁(3)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所述磁铁(3)并排分布且磁极交替;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至少部分所述磁铁(3)与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至少部分所述磁铁(3)相互成对;所述辅助解锁件连接并带动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所述磁铁(3)沿并排分布方向滑动至少一个所述磁铁(3)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排分布方向处于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解锁件包括滑块(4)和弹性复位件(8);所述弹性复位件(8)设于所述滑块(4)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之间、用于带动所述滑块(4)移动至多个所述磁铁(3)相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对所述磁铁(3)的相邻端部紧邻且彼此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解锁件的最大移动距离等于单个磁铁(3)沿所述并排分布方向的尺寸;所述辅助解锁件的运动范围的两个极点分别对应于多对所述磁铁(3)相吸和多对所述磁铁(3)相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全部所述磁铁(3)集成于第二铁片(5),所述辅助解锁件连接所述第二铁片(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均为硬壳;待收纳物具体为耳机充电仓,所述锁定件施加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二者之间的锁紧力大于耳机充电仓的锁紧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装配形成防护壳;所述锁定件和所述辅助解锁件的一端均封装于所述防护壳内,所述辅助解锁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防护壳外。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设有第一锁紧卡扣(61),所述辅助解锁件设有第二锁紧卡扣(62);所述第一锁紧卡扣(61)和所述第二锁紧卡扣(62)二者的钩连方向与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二者的开合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紧卡扣(61)和所述第二锁紧卡扣(62)二者在所述辅助解锁件处于初始锁定位置时相互扣接,且在所述辅助解锁件脱离所述初始锁定位置时相互分离;当所述辅助解锁件处于所述初始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防护壳(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2)二者的所述磁铁(3)的异极相吸。
CN202321446853.9U 2023-03-29 2023-06-07 一种收纳装置 Active CN2203687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65517 2023-03-29
CN202320746551 2023-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786U true CN220368786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6853.9U Active CN220368786U (zh) 2023-03-29 2023-06-07 一种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3270B2 (en) Closure device for releasably connecting two parts
CN112312693B (zh) 移动设备安装系统
US8800117B2 (en) Magnetic locking device
CA2681141C (en) Mechanical-magnetic connecting structure
US7577467B2 (en) Sliding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US8823477B2 (en) Shielded magnetic attachment apparatus
US10202790B2 (en) Closure device for connecting two parts
US20110030174A1 (en) Mechanical-Magnetic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1939801A (zh) 磁性耦联设备
JP3238087U (ja) 磁性係合装置
EP1301934A1 (en) Key fob with slidable cover
AU2001276211A1 (en) Key fob with slidable cover
KR102660580B1 (ko) 외부 전자 장치를 보관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KR100617865B1 (ko) 자기부상식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220368786U (zh) 一种收纳装置
US20220312904A1 (en) Closure Device Having Closure Parts Which are Able to be Placed Against One Another
CA2972903A1 (en) Authentication and unlo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magnetic actuation
JP6078795B2 (ja) ロック機構
KR102417234B1 (ko) 스프링을 이용한 자동 오픈 스마트폰 케이스
WO2022121936A1 (zh) 电子设备
CN113489823B (zh) 电子设备
CN107466179B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0324750B (zh) 一种弹出式充电盒
NZ520253A (en) Safety packing for a CD casing where locking mechanism is opened using a magnet of specific shape
CN216601944U (zh) 一种磁吸式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