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489U -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489U
CN220368489U CN202321477526.XU CN202321477526U CN220368489U CN 220368489 U CN220368489 U CN 220368489U CN 202321477526 U CN202321477526 U CN 202321477526U CN 220368489 U CN220368489 U CN 220368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nergy storage
cabinet
storage valve
pow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75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君
卢艳华
余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Times Future Energy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Times Future Energy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Times Future Energy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Times Future Energy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75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8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储能阀模块包括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所述汇流柜与所述功率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柜模块的同一侧,且所述汇流柜分别与所述电柜模块及所述功率模块相连。本申请通过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的设置,形成模块化的安装结构,简化储能阀模块的内部结构,提高安装及维护效率;此外,将汇流柜与功率模块设置于电柜模块的同一侧,并将汇流柜分别与电柜模块及功率模块相连,从而通过汇流柜实现电柜模块与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简化电路关系,使电气连接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而言,由于内部具有大量的模块及各种元器件,导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及维护效率低,并且各模块及各元器件之间的电路关系也比较复杂,导致电气连接的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的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以提高安装及维护效率,并降低电气连接的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阀模块,包括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汇流柜与功率模块设置于电柜模块的同一侧,且汇流柜分别与电柜模块及功率模块相连。
通过设置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三大模块,实现储能阀模块内部的模块化安装,使储能阀模块内部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紧凑,电路关系更加简单,降低电气连接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柜模块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柜组及第二电柜组,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第二电柜组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柜组的长度;
其中,第一电柜组沿第二方向超出第二电柜组的部分与第二电柜组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功率模块及汇流柜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通过上述结构,利用第一电柜组与第二电柜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差,形成容置空间,并将功率模块及汇流柜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能够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便于安装及维护,且能够减小储能阀模块的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与汇流柜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通过将汇流柜与功率模块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能够更加便于汇流柜、功率模块以及电柜模块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简化储能阀模块中的电路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具有面向第一电柜组的第一侧面,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接排,第一连接排的一端与第一侧面相连,另一端与汇流柜相连。
通过上述结构,使功率模块与汇流柜之间的连接距离更短,从而使第一连接排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降低电气连接的复杂程度及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排,第二连接排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汇流柜与第一电柜组之间,且用于连接汇流柜与第一电柜组及第二电柜组。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排,能够实现汇流柜与第一电柜组及第二电柜组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汇流柜连接于功率模块与第一电柜组及第二电柜组之间,以便于通过汇流柜实现功率模块与电柜模块之间连接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还具有与第一侧面相交设置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背向第二电柜组设置;
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三连接排,第三连接排的一端与第二侧面相连,另一端用于与相邻的储能阀模块中的功率模块相连。
当多个储能阀模块层叠设置时,第三连接排的一端与第二侧面相连,另一端在储能阀模块的外部向上延伸并与上层的储能阀模块中的功率模块连接,以实现各储能阀模块之间的串联,且连接操作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还具有与第二侧面相交设置的第三侧面,第三侧面背向第一电柜组设置;
其中,第三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向功率模块内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入口及用于排出功率模块内冷却液的冷却液出口。
将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开设于第三侧面上,能够便于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与冷却管道连接,并且降低冷却管道对第一连接排及第三连接排的干扰,使储能阀模块内部的布局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包括壳体及功率单元,功率单元设置于壳体内,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第三侧面均形成于壳体上。
由此,可以通过壳体对功率单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功率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被构造为方形壳体。方形结构的功率模块可以更加便于在储能阀模块内部设置,并且可以与汇流柜及电柜模块之间排布更加紧凑,减小储能阀模块的整体体积。此外,方形壳体还能够更好地利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第三侧面,使得各侧面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充分利用壳体的周围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阀模块还包括两两相交设置的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以及第三梁体,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以及第三梁体共同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电柜模块、汇流柜以及功率模块均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通过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以及第三梁体围合形成敞开式的框架结构,当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布置于安装空间内时,能够更有利于储能阀模块内部器件的散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各储能阀模块沿重力方向层叠设置。
上述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通过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的设置,形成模块化的安装结构,简化储能阀模块的内部结构,提高安装及维护效率;此外,将汇流柜与功率模块设置于电柜模块的同一侧,并将汇流柜分别与电柜模块及功率模块相连,从而通过汇流柜实现电柜模块与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简化电路关系,使电气连接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储能阀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储能阀模块中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储能阀模块中功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储能阀模块;10、电柜模块;20、功率模块;30、汇流柜;40、第一连接排;50、第二连接排;60、第三连接排;70、第一梁体;80、第二梁体;90、第三梁体;11、第一电柜组;12、第二电柜组;13、容置空间;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第三侧面;24、壳体;111、第一柜体;121、第二柜体;231、冷却液入口;232、冷却液出口;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高压储能设备为例,通常包括高压换流阀及高压储能阀。其中,高压换流阀是用于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转换功能,而高压储能阀是用于实现功率输出及储能功能。因此,高压换流阀通常由多个功率模块串联连接形成,功率模块的质量较轻,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安装集成。这也使得高压换流阀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布局简单。
而高压储能阀用于实现功率输出及储能功能,通常需要串联设置多个储能阀模块,每一个储能阀模块又包括功率模块、电柜模块以及其他功能模块,并且高压储能阀的系统电压及容量越高,电柜模块中的电柜数量越多。
由此,如果储能阀模块的内部结构不进行合理布局,会导致储能阀模块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及维护效率低,并且各模块及各元器件之间较为分散,导致电路关系比较复杂,从而增加电气连接的难度。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储能阀模块内部结构复杂,内部各模块及各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难度大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阀模块,首先通过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的设置,形成模块化的安装结构,简化储能阀模块的内部结构,提高安装及维护效率。其次,将汇流柜与功率模块设置于电柜模块的同一侧,并将汇流柜分别与电柜模块及功率模块相连,从而通过汇流柜实现电柜模块与功率模块之间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简化电路关系,使电气连接更加简单。
参阅图1,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阀模块100,包括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汇流柜30与功率模块20设置于电柜模块10的同一侧,且汇流柜30分别与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电柜模块10是指储能阀模块100中用于实现储能功能的部件,功率模块20是指储能阀模块100中用于实现功率输出的部件。汇流柜30是指能够为各模块及各元器件提供收纳及安装基础的部件,其中,汇流柜30可以用于集成除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之外的其他模块。
具体地,储能阀模块100中除了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之外,通常还会设置分断模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其中,分断模块可以包括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与电柜模块10和/或功率模块20连接,可以用于实现电柜模块10和/或功率模块20的启闭。控制模块可以与分断模块或者其他模块相连,以实现对分断模块或者其他模块的控制。
将分断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其他模块均集成于汇流柜30内部,一方面,分断模块与控制模块以及其他模块之间可以在汇流柜30内实现快速连接。另一方面,通过汇流柜30的收纳,使得分断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其他模块的安装更加集中,对外仅显示为汇流柜30。由此,在储能阀模块100内部形成由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形成的几个大的模块,可以实现模块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此外,通过汇流柜30对分断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其他模块的位置及形状进行整合。即,汇流柜30的柜体呈方形结构,汇流柜30与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进行排布时,能够更加便于布局,并且彼此之间的间距更小,使储能阀模块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分断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其他模块集成于汇流柜30内部之后,再将汇流柜30与功率模块20设置于电柜模块10的同一侧,并且汇流柜30分别与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相连。
由此,对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连接,然后将汇流柜30与电柜模块10连接,通过汇流柜30实现功率模块20与电柜模块10之间的连接。由于汇流柜30与功率模块20位于电柜模块10的同一侧,电路关系从功率模块20开始,经过汇流柜30再连接至电柜模块10,使得储能阀模块100内部的走线简单,降低电气连接的难度。
通过设置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三大模块,实现储能阀模块100内部的模块化安装,使储能阀模块100内部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紧凑,电路关系更加简单,降低电气连接的难度。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柜模块10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的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在与第一方向a相交的第二方向b上,第二电柜组12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柜组11的长度。其中,第一电柜组11沿第二方向b超出第二电柜组12的部分与第二电柜组12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3,功率模块20及汇流柜3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
具体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电柜组11与第二电柜组12可以沿第一方向a并排设置,并且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由于第二电柜组12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柜组11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当第一电柜组11与第二电柜组12并排设置时,第一电柜组11沿第二方向b的一端将会超出第二电柜组12。
进一步地,第一电柜组11超出第二电柜组12的一部分与第二电柜组12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3,将功率模块20及汇流柜30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可以使得储能阀模块100内部结构的排布更加紧凑,能够减小储能阀模块100的整体体积。
通过上述结构,利用第一电柜组11与第二电柜组12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差,形成容置空间13,并将功率模块20及汇流柜30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能够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便于安装及维护,且能够减小储能阀模块100的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柜组11包括沿第二方向b排列的多个第一柜体111,第二电柜组12包括沿第二方向b排列的多个第二柜体121,且第二柜体121的数量少于第一柜体111的数量。其中,在第二方向b上,第一电柜组1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柜组12的第一端对齐设置,第一电柜组1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柜组12的第二端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3。
具体地,每一个第一柜体111的内部层叠设置有多个电池,多个电池集成为一个整体。每一个第二柜体121的内部同样层叠设置有多个电池,多个电池集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柜体121的数量可以比第一柜体111的数量少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例如,当第二柜体121的数量比第一柜体111的数量少一个时,每一个第二柜体121与一个第一柜体111对齐设置,则缺少的一个第二柜体121的位置即形成容置空间13。将汇流柜30及功率模块20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由此,汇流柜30、功率模块20、第一电柜组11以及第二电柜组12共同围合形成一方形结构,可以使储能阀模块100中的布局更加紧凑,能够减小储能阀模块100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各第一柜体111的柜门与各第二柜体121的柜门相互背向设置,并且将各第一柜体111与各第二柜体121沿第一方向a相互接触设置。即将各第一柜体111与各第二柜体121背靠背放置。当需要对各第一柜体111或各第二柜体121中的任一柜体内部的电池进行维护时,只需要直接打开对应的柜门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此外,全部第一柜体111和第二柜体121均为等电位设置,由此,各第一柜体111与各第二柜体121沿第一方向a相互接触设置,使得各第一柜体111与各第二柜体121之间可以不需要预留间距,使得各第一柜体111与各第二柜体121的排布可以更加紧凑。
由此,一方面,可以使各第一柜体111及各第二柜体121的维护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将各第一柜体111及各第二柜体121背靠背放置,可以使储能阀模块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通过上述结构,利用第一柜体111与第二柜体121数量上的差别,在第一电柜组1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柜组1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3,并将汇流柜30及功率模块20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从而能够使汇流柜30、功率模块20、第一电柜组11以及第二电柜组12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且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沿第三方向c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第三方向c分别与第一方向a及第二方向b相交设置。
具体地,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以及第三方向c两两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方向c可以设置为重力方向。即将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沿重力方向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
进一步地,将汇流柜30沿重力方向层叠设置于功率模块20的上方,由此,从功率模块20中引出的连接排能够向上延伸经过汇流柜30之后再连接至电柜模块10,进一步简化电路关系。
由此,通过将汇流柜30与功率模块20沿第三方向c层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能够更加便于汇流柜30、功率模块20以及电柜模块10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简化储能阀模块100中的电路关系。
请一并参看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0具有面向第一电柜组11的第一侧面21,储能阀模块100还包括第一连接排40,第一连接排40的一端与第一侧面21相连,另一端与汇流柜30相连。
具体地,当第二柜体121的数量少于第一柜体111的数量时,功率模块20在第一方向a上与多出来的第一柜体111对应设置。由此,功率模块20的第一侧面21与该第一柜体111的端面相互平行设置。
第一连接排40可以包括正、负出线排及正、负转接排,且具体设置为铜排。其中,正、负出线排由功率模块20的第一侧面21引出,并且平行设置于第一侧面21与第一柜体111的端面之间。正、负转接排从汇流柜30内引出,并且与正、负出线排搭接,从而实现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正、负转接排可以在汇流柜30内与隔离开关相连,从而通过隔离开关,可以实现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之间的通断。
当汇流柜30层叠设置于功率模块20上方时,正、负出线排从功率模块20的第一侧面21引出之后,向上延伸,然后与正、负出线排搭接。
由此,第一连接排40的一端与第一侧面21相连,另一端与汇流柜30相连,使功率模块20与汇流柜30之间的连接距离更短,从而使第一连接排4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降低电气连接的复杂程度及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阀模块100还包括第二连接排50,第二连接排50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汇流柜30与第一电柜组11之间,且用于连接汇流柜30与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
具体地,第二连接排50可以包括正、负出线排及正、负汇流排,其中,正、负出线排设置于汇流柜30与第一电柜组11之间,从汇流柜30内引出,并向上延伸设置。正、负汇流排设置于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的上方,并且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由此,正、负出线排从汇流柜30内部引出之后,向上与正、负汇流排搭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排50还可以包括多个正、负并联母线,每一个正、负并联母线连接于一个第一柜体111与正、负汇流排之间或者一个第二柜体121与正、负汇流排之间。由此,实现汇流柜30与各第一柜体111及各第二柜体121之间的连接。
此外,由于正、负并联母线与正、负汇流排全部在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的上方,即电柜模块10的外部安装,能够便于母排散热,为储能阀模块100内部的器件提供更友好的运行使用环境。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排50,能够实现汇流柜30与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汇流柜30连接于功率模块20与第一电柜组11及第二电柜组12之间,以便于通过汇流柜30实现功率模块20与电柜模块10之间连接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0还具有与第一侧面21相交设置的第二侧面22,第二侧面22背向第二电柜组12设置。储能阀模块100还包括第三连接排60,第三连接排60的一端与第二侧面22相连,另一端用于与相邻的储能阀模块100中的功率模块2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储能阀模块100的具体使用过程中,通常将多个储能阀模块100进行层叠设置,以集成为一个高压储能阀整体结构。例如,将三个储能阀模块100依次层叠设置,此时,三个储能阀模块100中的功率模块2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排60实现串联连接。
由此,功率模块20的第二侧面22背向第二电柜组12设置,即第二侧面22朝外设置。当多个储能阀模块100层叠设置时,第三连接排60的一端与第二侧面22相连,另一端在储能阀模块100的外部向上延伸并与上层的储能阀模块100中的功率模块20连接,以实现各储能阀模块100之间的串联,且连接操作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0还具有与第二侧面22相交设置的第三侧面23,第三侧面23背向第一电柜组11设置。其中,第三侧面23上开设有用于向功率模块20内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入口231及用于排出功率模块20内冷却液的冷却液出口232。
具体地,功率模块20的第三侧面23与第二侧面22相交设置,并且平行于第一侧面21,即第三侧面23背向第一电柜组11且朝外设置。通过冷却管道连接冷却液入口231及冷却液出口232,使得冷却液能够经过冷却液入口231进入功率模块20内部,并对功率模块20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再从冷却液出口232排出。
将冷却液入口231及冷却液出口232开设于第三侧面23上,能够便于冷却液入口231及冷却液出口232与冷却管道连接,并且降低冷却管道对第一连接排40及第三连接排60的干扰,使储能阀模块100内部的布局更加合理。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0包括壳体24及功率单元(图中未示出),功率单元设置于壳体24内,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以及第三侧面23均形成于壳体24上。
具体地,功率单元是功率模块20中具体执行操作的部件,将功率单元设置于壳体24内,可以通过壳体24对功率单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功率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4被构造为方形壳体。由此,方形结构的功率模块20可以更加便于在储能阀模块100内部设置,并且可以与汇流柜30及电柜模块10之间排布更加紧凑,减小储能阀模块100的整体体积。
此外,方形壳体还能够更好地利用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以及第三侧面23,使得各侧面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充分利用壳体24的周围空间。
请再次参看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阀模块100还包括两两相交设置的第一梁体70、第二梁体80以及第三梁体90,第一梁体70、第二梁体80以及第三梁体90共同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电柜模块10、汇流柜30以及功率模块20均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具体地,储能阀模块100可以包括多根第一梁体70、多根第二梁体80以及多根第三梁体90,并且每一根第一梁体70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每一根第二梁体80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每一根第三梁体90沿第三方向c延伸设置。
由此,全部的第一梁体70、第二梁体80以及第三梁体90共同连接围合形成安装空间,并且安装空间呈方形。进一步地,由于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的形状也都呈方形结构,从而能够便于将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更紧凑的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储能阀模块100通常采用集装箱结构进行安装,即将储能阀模块100的各器件安装于密封的集装箱内,并在集装箱内设置空调等散热结构。
而目前的储能阀模块100在具体使用时通常需要与换流阀进行集成设置,即储能阀模块100通常安装于换流阀的阀厅内。而换流阀的阀厅为一密闭结构,其内部呈微正压状态,且安装有空调等散热结构。
基于此,由于换流阀的阀厅已经形成密封环境,并设置有散热结构。因此,集装箱的结构反而不利于储能阀模块100内部器件的散热及安装。
由此,通过第一梁体70、第二梁体80以及第三梁体90围合形成敞开式的框架结构,当电柜模块10、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布置于安装空间内时,能够更有利于储能阀模块100内部器件的散热。
基于与上述储能阀模块1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储能阀模块100,各储能阀模块100沿重力方向层叠设置。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首先将除电柜模块10及功率模块20之外的其他模块,例如分断模块及控制模块等集成于汇流柜30内。将第一电柜组11与第二电柜组12沿第一方向a背靠背贴合设置,此时,第一电柜组11中的各第一柜体111沿第二方向b排列,第二电柜组12中的各第二柜体121沿第二方向b排列。
其中,第二柜体121的数量设置为少于第一柜体111的数量。具体可以设置五个沿第二方向b排列的第一柜体111,且设置四个沿第二方向b排列的第二柜体121。每一个第二柜体121与一个第一柜体111背靠背贴合设置,由此,缺少的一个第二柜体121的位置则形成为容置空间13。
将汇流柜30层叠设置于功率模块20上方,并且将汇流柜30与功率模块20共同设置于上述容置空间13中。由此,第一电柜组11、第二电柜组12、功率模块20以及汇流柜30共同围合形成一方形结构,并且采用模块化的安装方式将其依次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便于操作及维护。
进一步地,汇流柜30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排40与功率模块20相连,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连接排50与每一个第一柜体111及第二柜体121连接。由此,通过上述布局方式,使得功率模块20、汇流柜30以及第一柜体111和第二柜体121之间的走线更加简洁,降低电气连接的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柜模块、功率模块以及汇流柜,所述汇流柜与所述功率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柜模块的同一侧,且所述汇流柜分别与所述电柜模块及所述功率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柜模块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柜组及第二电柜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柜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柜组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电柜组沿所述第二方向超出所述第二电柜组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柜组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功率模块及所述汇流柜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汇流柜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电柜组的第一侧面,所述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接排,所述第一连接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柜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排,所述第二连接排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汇流柜与所述第一电柜组之间,且用于连接所述汇流柜与所述第一电柜组及所述第二电柜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背向所述第二电柜组设置;
所述储能阀模块还包括第三连接排,所述第三连接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连,另一端用于与相邻的所述储能阀模块中的所述功率模块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背向所述第一电柜组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功率模块内通入冷却液的冷却液入口及用于排出所述功率模块内冷却液的冷却液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壳体及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第三侧面均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被构造为方形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阀模块还包括两两相交设置的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以及第三梁体,所述第一梁体、所述第二梁体以及所述第三梁体共同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电柜模块、所述汇流柜以及所述功率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阀模块,各所述储能阀模块沿重力方向层叠设置。
CN202321477526.X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Active CN220368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7526.XU CN22036848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7526.XU CN22036848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489U true CN220368489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7526.XU Active CN22036848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0994B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US20190027729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WO2022011513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KR20080047639A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제조용 전원 스위칭 모듈
CN110021789A (zh) 可开关的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和车辆
JP5430957B2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220368489U (zh)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JP2024028359A (ja) バッテリーラック及びそれを含む電力貯蔵装置
CN216720160U (zh) 储能装置
US20220216716A1 (en) Plug-in typ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20325300U (zh) 一种储能阀模块及储能装置
WO2023040066A1 (zh)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
CN215771256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14801787A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件以及燃料电池车辆
CN210805858U (zh) 一体设置水冷板的大电芯模组单元及其动力电池包
JP2015128015A (ja) 蓄電装置
CN114221077A (zh) 电池装置及作业机械
JP5558051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6355985U (zh) 一种svg功率模块
KR20210043991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지 팩
CN218449570U (zh)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
US20240079703A1 (en) Battery module, modular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modular battery system
CN218513525U (zh) 一种飞行器动力电池及飞行器
CN220273367U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供电系统
CN219611406U (zh) 补电装置及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