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6473U -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6473U
CN220366473U CN202322017410.4U CN202322017410U CN220366473U CN 220366473 U CN220366473 U CN 220366473U CN 202322017410 U CN202322017410 U CN 202322017410U CN 220366473 U CN220366473 U CN 220366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heat
heat exchange
water
hot side
exchan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4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思远
钟志尧
周宏亮
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74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6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6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6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内部具有冷侧换热腔和热侧换热腔,冷侧换热腔和热侧换热腔沿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冷侧换热器,设于冷侧换热腔;泵水装置,设于主体;打水装置、热侧换热器和水位开关,均设于热侧换热腔。泵水装置将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热侧换热腔,打水装置将热侧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搅打至热侧换热器,以此来加强热侧换热器的散热效果,这样空气处理设备的制冷性能更好;另外,水位开关基于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空气处理设备根据水位开关的状态,对打水装置和泵水装置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热侧换热腔向外溢水和打水装置干烧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气设备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顶式空调,包括主体、冷侧换热器、热侧换热器,主体的内部具有冷侧换热腔和热侧换热腔,冷侧换热器设于冷侧换热腔内,打水装置和热侧换热器设于热侧换热腔内,热侧换热器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降温。如何进一步提升吊顶式空调的制冷效果,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制冷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内部具有冷侧换热腔和热侧换热腔,所述冷侧换热腔和所述热侧换热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冷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泵水装置,设于所述主体,并设置成将所述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热侧换热腔;打水装置、热侧换热器和水位开关,均设于所述热侧换热腔,所述打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热侧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搅打至所述热侧换热器,所述水位开关设置成基于所述热侧换热腔内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打水装置位于所述水位开关和所述泵水装置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盘体,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所述冷侧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设于所述热侧换热腔,所述打水装置、所述热侧换热器和所述水位开关均设于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泵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第一盘体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打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搅打至所述热侧换热器,所述水位开关设置成基于所述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体的形状和所述冷侧换热器的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冷侧换热器均呈L形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泵水装置包括:水泵,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和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侧换热腔相连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压缩机,位于所述热侧换热腔、并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处于所述热侧换热器的临近所述冷侧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热侧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泵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间隔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热侧换热腔的内底面设有凸筋,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凸筋围成的区域内,所述间隔区位于所述凸筋和所述热侧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热侧换热器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n个换热管排组,所述打水装置包括打水电机以及同所述打水电机传动连接的n-1个打水轮,n-1个所述打水轮一一对应位于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之间,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中的一部分同所述压缩机相对、另一部分同所述压缩机错位,所述间隔区位于所述压缩机和同所述压缩机相对的所述换热管排组之间,n≥2。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泵水装置将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热侧换热腔,打水装置将热侧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搅打至热侧换热器,以此来加强热侧换热器的散热效果,这样空气处理设备的制冷性能更好;另外,水位开关基于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空气处理设备根据水位开关的状态,对打水装置和泵水装置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热侧换热腔向外溢水和打水装置干烧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式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2为图1所示吊顶式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盖板未示出;
图3为图2所示吊顶式空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吊顶式空调的俯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吊顶式空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控盒未示出;
图6为图5中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底盘上安装有打水装置;
图7为图1所示吊顶式空调的分解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盖板未示出;
图9为图8中热侧换热器和打水装置相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盖板未示出;
图11为图10中热侧换热器和打水装置相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吊顶式空调中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主体,110底盘组件,111凸筋,112底盘,113第一盘体,114第二盘体,120第一折形板,130第二折形板,140盖板,150防护罩,151弧形侧壁,152顶壁,160压缩机,170打水装置,171打水电机,172打水轮,173水位开关,180泵水装置,181水泵,182水管,192插接配合部,193连接配合部,310冷侧换热腔,320冷侧出风组件,330冷侧换热器,410热侧换热腔,420热侧出风组件,430热侧换热器,431换热管,510出风风道,511导向部,512插接部,513连接部,514连通口,520蜗壳,600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如图1至图4、图8和图10所示,包括:主体100,主体100呈长方体状且主体100内部具有换热腔;和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位于主体100的外侧,且出风组件的第一风口与换热腔连通,出风组件的第二风口凸设于出风组件的在主体100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中的之一。
该空气处理设备,出风组件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位于主体100的外侧,且出风组件的第一风口与换热腔连通,出风组件的第二风口凸设于出风组件的在主体100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中的之一,出风组件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因去除了凸设的第二风口而尺寸减小,因此空气处理设备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减小。本申请中的第一风口均为进风口,第二风口均为出风口。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图8和图10所示,换热腔包括冷侧换热腔310和热侧换热腔410,冷侧换热腔310和热侧换热腔410在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出风组件包括冷侧出风组件3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冷侧出风组件3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位于主体100的两侧,且冷侧出风组件3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在长度方向相间隔,冷侧出风组件320临近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二风口,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一风口与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二风口连通,热侧出风组件420临近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一风口与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连通,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二风口位于冷侧出风组件320的在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中的之一,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二风口位于热侧出风组件420的在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侧壁中的之一。该空气处理设备可以是吊顶式空调,此方案的吊顶式空调更利于在吊顶中实现快速安装。
而且,冷侧出风组件320、热侧出风组件420和主体100为分体结构,在吊顶中安装吊顶式空调时,先在吊顶中安装主体100,然后再在主体100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冷侧出风组件3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这样也更利于吊顶式空调在吊顶龙骨上实现快速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图8和图10所示,在长度方向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二风口和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二风口凸设于冷侧出风组件3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相背侧,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二风口的轴线沿长度方向布置,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二风口的轴线也沿长度方向布置,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一风口位于冷侧换热腔310的未设冷侧出风组件320的一端、并在长度方向与热侧出风组件420相间隔,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一风口位于热侧换热腔410的未设热侧出风组件420的一端、并在长度方向与冷侧出风组件320相间隔。
空调运转:室内的空气或室外空气自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一风口依次经热侧换热腔410、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一风口、热侧出风组件420和热侧出风组件420的第二风口后排至室外;室内的空气自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一风口依次经冷侧换热腔310、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二风口、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一风口、冷侧出风组件320和冷侧出风组件320的第二风口后排回室内。
在一些示例中,主体100的长度设置为600mm~1000mm,主体100的宽度设置为230mm~280mm,主体100的高度设置为180mm~230mm,与吊顶常用龙骨、铝扣板的尺寸相适应。在一些示例中,主体100的长度为900mm~950mm,例如900mm、910mm、920mm、930mm、940mm或950mm等;主体100的宽度为250mm~270mm,例如250mm、260mm或270mm等;主体100的高度为200mm~230mm,例如200mm、210mm、220mm或230mm等;采用上述尺寸与吊顶相关尺寸相适应并且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主体100包括底盘组件110(具有主体底壁)、第一折形板120、第二折形板130(主体侧壁包括第一折形板120和第二折形板130)和盖板140(具有主体顶壁),第一折形板120和第二折形板130位于底盘组件110的上方、并在底盘组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折形板120和第二折形板130的凹陷侧相对,第一折形板120连接在底盘组件110的一长边和一宽边上,第二折形板130连接在底盘组件110的另一长边和另一宽边上,盖板140安装在第一折形板120和第二折形板130的上方。底盘组件110、第一折形板120、第二折形板130和盖板140合围成冷侧换热腔310、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一风口、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二风口、热侧换热腔410、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一风口和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折形板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长板和第一宽板,第一长板连接底盘组件110的一长边,第一宽板连接底盘组件110的一宽边;第二折形板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长板和第二宽板,第二长板连接底盘组件110的另一长边,第二宽板连接底盘组件110的二宽边;第一长板和/或第二宽板上设有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一风口,第一宽板边缘和第二长板边缘形成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第二长板和/或第二宽板上设有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一风口,第二宽板边缘和第一长板边缘形成冷侧换热腔310的第二出风口。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至图5、图8和图10所示,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L形的冷侧换热器330,冷侧换热器330设于冷侧换热腔310内、且冷侧换热器330的凹陷侧朝向冷侧出风组件320,冷侧换热腔310的与L形的冷侧换热器330对应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设有第一风口;防护罩150,防护罩150位于冷侧换热器330的朝向冷侧出风组件320的一侧、并与冷侧换热器330的临近热侧换热腔410的边板相连接,防护罩150和边板共同分隔冷侧换热腔310和热侧换热腔410;和压缩机160,压缩机160位于防护罩150内,防护罩150分隔压缩机160和冷侧换热腔310,防护罩150和热侧换热腔410的边板共同构成热侧换热腔410和冷侧换热腔310的分隔板。
其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防护罩150的临近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的远离底盘组件110的部分同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端的临近底盘组件110的部分同底盘组件110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防护罩150的远离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的临近底盘组件110的部分以及第二端的远离底盘组件110的部分同第一折形板120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压缩机160立设固定在底盘组件1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10和图12所示,防护罩150包括弧形侧壁151和顶壁152,顶壁152位于弧形侧壁151的上方、并与弧形侧壁151的上端边相连接,顶壁152可以与盖板140相邻或连接,底盘组件110上设有凸筋111,凸筋111一端与主体100的内壁相邻或连接,凸筋111一端与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相邻或连接,凸筋111和弧形侧壁151围设在压缩机160的主体100的周壁外,弧形侧壁151的下端抵接在凸筋111上,弧形侧壁151的临近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的一端的远离凸筋111的部分同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弧形侧壁151的临近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的一端的临近凸筋111的部分同凸筋111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弧形侧壁151的远离冷侧换热器330的边板的一端与主体100的内壁相邻或连接,弧形侧壁151的弯曲部分背向热侧换热腔410侧越过冷侧换热器330的临近热侧换热腔410的边板而朝向冷侧换热器330的凹陷侧凸出,弧形侧壁151的弧形凹陷朝向热侧换热腔410,凸筋111和弧形侧壁151合理利用一部分冷侧换热器330和冷侧出风组件320之间的空间。压缩机160安装在凸筋111围成的区域内,压缩机160的储液器在底盘组件110上的投影位于凸筋111围成的区域内。其中,压缩机160部分位于防护罩150内,防护罩150与压缩机16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小于10mm,这样防护罩150对压缩机160的保护效果更好,且不影响压缩机散热。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至图4、图8至图11所示,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热侧换热器430,热侧换热器430设于热侧换热腔410内,在宽度方向,热侧换热器430的尺寸与热侧换热腔410的尺寸比不小于0.5,可以是0.5~0.8,例如可以是0.5、0.6、0.7或0.8等,热侧换热器430在热侧换热腔410内紧凑排布,使得热侧换热器430的换热管在同体积下摆放最多,且不会降低换热性能,适用于采用排热温度高的制冷工质的制冷循环系统。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热侧换热器430的尺寸设置为250mm~380mm,适应于热侧换热腔410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并提高换热性能。可以是,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热侧换热器430的尺寸设置为330~380mm;或者可以是,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热侧换热器430的尺寸设置为330mm、340mm、350mm、360mm、370mm或380mm等;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宽度方向,热侧换热器430具有多排换热管431,每排换热管431沿长度方向布置,可以是,多排换热管431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均不相同等,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热侧换热器430包括在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n个换热管排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打水装置170,打水装置170包括打水电机171以及同打水电机171传动连接的n-1个打水轮172,打水电机171位于热侧换热器430的背向热侧出风组件420的一侧,n-1个打水轮172一一对应位于n个换热管排组之间,打水轮172设置成将供至热侧换热腔410的液态水(即冷凝水)搅打至其两侧的换热管排组的相对侧面,n≥2。其中,n设置为3,自热侧出风组件420向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一风口的方向,第一个换热管排组具有至少两排换热管431(冷凝水在气流的吹送下经过第一换热管排组的过程中,第一个换热管排组的至少两排换热管431能够将冷凝水全部蒸发掉),第二个换热管排组具有一排或两排换热管431,第三个换热管排组具有一排换热管431,全部排换热管431在主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打水轮172打起的水能够更大范围的溅射到其两侧的换热管排组的相对侧面上,并沿风向扩散到更多的换热管431上,利于换热管排组的过冷段温度降低以及高温段快速消耗冷凝水,通过热侧换热器430消耗冷侧换热器330产生的冷凝水,这样吊顶式空调无需外排冷凝水。较好地,打水轮172靠近压缩机160设置,打水轮172自下先朝向远离压缩机160的一侧,再向上,再朝向临近压缩机160的一侧进行旋转,此方案打水轮172搅打至换热管排组的侧面的冷凝水的面积更大,这样换热管排组蒸发的冷凝水的量更多,换热管排组的换热性能更好。
其中,全部排换热管43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均不相同,以上均可实现搅打至换热管排组上的冷凝水进行快速消耗,使换热管排组冷凝效率更高,从而达到提升吊顶式空调制冷量的目的。全部排换热管43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全部相同,使得各排换热管更均匀地被施加冷凝水。排换热管43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不相同,各排换热管431的靠近压缩机160的末端可以不齐平,从而更好地配合压缩机的形状延长各排换热管431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底盘组件110包括底盘112和接水盘,热侧换热器430、冷侧换热器330和打水轮172均设于接水盘内,接水盘的内底面为斜面,自冷侧换热器330凝结的冷凝水流至接水盘内,并在重力作用下自接水盘的内底面流至打水轮172处。此方案中的接水盘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底盘组件110包括底盘112和接水盘,热侧换热器430、冷侧换热器330和打水轮172均位于接水盘内,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泵水装置180,泵水装置180设于冷侧换热腔310,自冷侧换热器330凝结的冷凝水流至接水盘内,泵水装置180再将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打水轮172处。可以是,泵水装置180包括水泵181和水管182。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水位开关173和控制装置,水位开关173设于打水轮172处,控制装置根据水位开关173的状态,对水泵181和打水电机171进行控制。可以是,打水轮172处水位上升使水位开关173打开(即打水轮172处水位不低于设定水位时)时,降低水泵181转速、提升打水电机171转速,防止热侧换热腔420向外溢水;打水轮172处水位下降使水位开关173关闭时(即打水轮172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提升水泵181转速、降低打水电机171转速,防止打水电机171干烧。此方案中的接水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分体结构并第一盘体113和第二盘体114。对于接水盘包括第一盘体113和第二盘体114的技术方案,冷侧换热器330和水泵181位于第一盘体113内,热侧换热器430、打水轮172和水位开关173位于第二盘体114内,且水位开关173临近打水轮172设置(如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打水电机171位于水位开关173和水泵181之间),第一盘体113的形状也设置为L形,以与冷侧换热器33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个换热管排组和第三个换热管排组在主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一个换热管排组在主体100长度方向的尺寸(即第二个换热管排组的换热管431和第三个换热管排组的换热管43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同,但是小于第一个换热管排组的换热管43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二个换热管排组和第三个换热管排组同压缩机160之间具有间隔区A,第二个盘体的一部分位于间隔区A内,水管182的出水口设置在间隔区A内,自水管182排出的冷凝水供至第二盘体11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个换热管排组与热侧换热腔410的第二风口具有设定间隔B,第三个换热管排组与凸筋111相邻或接触,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风道510和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安装在出风风道510内,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轮和蜗壳520,电机位于出风风道510内,风轮位于蜗壳520内、并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蜗壳520的一部分置于主体100内、并处于设定间隔B处,蜗壳520的另一部分置于出风风道510内、并与出风风道510的第二风口相连接及相连通,这样制成的吊顶式空调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的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能够更好地在吊顶中实现快速安装。自出风风道510的第一风口进入出风风道510内的空气经过蜗壳520后,自出风风道510的第二风口吹出。
其中,如图7所示,出风风道510的朝向主体100的一端设有导向部511、插接部512和连接部513,主体100的朝向出风风道510的位置设有导向配合部、插接配合部192和连接配合部193,导向部511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沿导向配合部移动,以使得插接部512插装在插接配合部192上,以及连接部513与连接配合部193对正,然后将连接部513和连接配合部193固接在一起。热侧出风组件420的出风风道510的侧壁设有连通口514,主体100的外侧设有电控盒600,电控盒600设有过风风道,过风风道与连通口连通514。
可以是,如图7所示,导向部511设置为导向槽,导向配合部设置为导向凸起;可以是,插接部512设置为凸设的插槽,插接配合部192设置为插孔,插槽置于插孔内,导向凸起置于导向槽内,导向槽在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沿导向凸起移动,使得插槽插装在插孔的孔壁上;可以是,连接部513设置为通孔,连接配合部193设置为螺孔,螺孔和通孔对正后,螺钉穿过通孔旋紧在螺孔内,使得连接部513和连接配合部193固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泵水装置将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热侧换热腔,打水装置将热侧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搅打至热侧换热器,以此来加强热侧换热器的散热效果,这样空气处理设备的制冷性能更好;另外,水位开关基于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空气处理设备根据水位开关的状态,对打水装置和泵水装置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热侧换热腔向外溢水和打水装置干烧等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内部具有冷侧换热腔和热侧换热腔,所述冷侧换热腔和所述热侧换热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冷侧换热器,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
泵水装置,设于所述主体,并设置成将所述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热侧换热腔;
打水装置、热侧换热器和水位开关,均设于所述热侧换热腔,所述打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热侧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搅打至所述热侧换热器,所述水位开关设置成基于所述热侧换热腔内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打水装置位于所述水位开关和所述泵水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盘体,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所述冷侧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盘体;和
第二盘体,设于所述热侧换热腔,所述打水装置、所述热侧换热器和所述水位开关均设于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泵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第一盘体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打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搅打至所述热侧换热器,所述水位开关设置成基于所述第二盘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到达设定水位而被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的形状和所述冷侧换热器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冷侧换热器均呈L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装置包括:
水泵,设于所述冷侧换热腔;和
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侧换热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位于所述热侧换热腔、并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处于所述热侧换热器的临近所述冷侧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热侧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泵水装置设置成将所述冷侧换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间隔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换热腔的内底面设有凸筋,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凸筋围成的区域内,所述间隔区位于所述凸筋和所述热侧换热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换热器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n个换热管排组,所述打水装置包括打水电机以及同所述打水电机传动连接的n-1个打水轮,n-1个所述打水轮一一对应位于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之间,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中的一部分同所述压缩机相对、另一部分同所述压缩机错位,所述间隔区位于所述压缩机和同所述压缩机相对的所述换热管排组之间,n≥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换热管排组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均不相同。
CN202322017410.4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20366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410.4U CN22036647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410.4U CN22036647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6473U true CN220366473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3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410.4U Active CN220366473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6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9627A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CN111595091A (zh) 压缩机仓和制冷设备
CN213453926U (zh) 机柜空调
CN220366473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20366474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20366475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20397675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20379838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20366477U (zh)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气处理设备
KR20060127550A (ko) 이동형 수냉식 에어컨
CN112004374A (zh) 一种机柜空调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3237139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141422U (zh) 烘干机组风道结构
CN220042032U (zh) 空调
CN21811996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1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065786U (zh) 空调
CN215114083U (zh) 一种室外水冷干式冷却器的换热器组件
CN219476819U (zh) 空调
CN21755997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021312U (zh) 空调
CN219350380U (zh) 空调
CN2205070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457760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