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4819U -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4819U
CN220364819U CN202322079564.6U CN202322079564U CN220364819U CN 220364819 U CN220364819 U CN 220364819U CN 202322079564 U CN202322079564 U CN 202322079564U CN 220364819 U CN220364819 U CN 220364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teel
steel
construction
girder
secondary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95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茜
万欣
冉成崧
黄庭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cid Urban Construction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cid Urban Construction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cid Urban Construction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cid Urban Construction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95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4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4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4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包括在地铁既有结构上装配的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所述地铁既有结构包括既有结构梁、被既有结构梁支撑的既有结构板和被既有结构板支撑的建筑面层,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在建筑面层上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通过建筑面层被既有结构梁和既有结构板支撑,所述型钢主梁的顶面和型钢次梁的顶面平齐,还包括在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顶部固定的路面板,所述路面板被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支撑;能够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利用施工场地,为施工道路创造条件。

Description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铁上盖物业已成为当今物业开发模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得益于人流巨大的优势,将人流转化为客流,形成地铁上盖物业的核心价值。这种开发模式在国内日趋成熟,但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地铁上盖开发项目中,地铁盖下和盖上结构由于分期开发或者开发时序的调整,盖上部分的施工场地可能会位于盖下既有结构顶板上,而这些地铁结构顶板可能未考虑施工期间的荷载,无法承受较大的施工车辆荷载。在这些项目中,如何采取措施,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利用施工场地,为施工道路创造条件,是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能够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利用施工场地,为施工道路创造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能够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利用施工场地,为施工道路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包括在地铁既有结构上装配的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所述地铁既有结构包括既有结构梁、被既有结构梁支撑的既有结构板和被既有结构板支撑的建筑面层,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在建筑面层上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通过建筑面层被既有结构梁和既有结构板支撑,所述型钢主梁的顶面和型钢次梁的顶面平齐,还包括在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顶部固定的路面板,所述路面板被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支撑。
进一步,还包括在路面板底面布置的加劲支梁,所述加劲支梁将路面板与型钢主梁和/或型钢次梁固定,所述加劲支梁的顶缘与型钢主梁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型钢主梁与既有结构梁平行的在既有结构梁的正上方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与既有结构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建筑面层具有用于容纳型钢主梁底部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坑底位于既有结构板的顶面,型钢主梁底面被既有结构板顶面支撑,以使得型钢主梁由既有结构梁和既有结构板支撑。
进一步,所述型钢次梁的底面被建筑面层的顶面支撑。
进一步,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装配形成整体。
进一步,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均为工字梁,所述型钢次梁被截断的在型钢主梁的腹板上固定。
进一步,所述型钢主梁的腹板上具有用于与型钢次梁固定的型钢主梁支耳,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型钢主梁支耳垂直于型钢主梁的腹板,所述型钢次梁的腹板沿其延伸方向向外凸出形成型钢次梁支耳,所述型钢次梁通过型钢次梁支耳与型钢主梁支耳的连接在型钢主梁上固定。
进一步,所述加劲支梁与型钢主梁平行的连接至型钢次梁。
进一步,所述加劲支梁为角钢或者槽钢,所述路面板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通过型钢支撑体系,使路面板的荷载被传递直接作用于既有结构梁上,避免通过结构板传递荷载,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为现场施工临时道路创造条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路面板在图3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包括在地铁既有结构上装配的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所述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装配形成型钢支撑体系,所述地铁既有结构包括既有结构梁6、被既有结构梁6支撑的既有结构板7和被既有结构板7支撑的建筑面层8,所述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在建筑面层8上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通过建筑面层8被既有结构梁6和既有结构板7支撑,所述型钢主梁1的顶面和型钢次梁2的顶面平齐,还包括在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顶部固定的路面板3,所述路面板3被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支撑。通过型钢支撑体系,使路面板3的荷载被传递直接作用于既有结构梁6上,避免通过结构板传递荷载,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为现场施工临时道路创造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主梁1与既有结构梁6平行的在既有结构梁6的正上方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1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与既有结构梁6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重合;提升路面板3通过型钢支撑体系将载荷直接传递至既有结构的有效性,避免通过结构板传递荷载,在保证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为现场施工临时道路创造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面层8具有用于容纳型钢主梁1底部的基坑9,所述基坑9的坑底位于既有结构板7的顶面,如图1所示,所述基坑9呈沿既有结构梁6的延伸方向在其正上方开设的条形,如图2所示,所述基坑9呈底端小上端大的梯形,型钢主梁1底面被既有结构板7顶面支撑,埋设型钢主梁1底面的回填料为素混凝土,以使得型钢主梁1由既有结构梁6和既有结构板7支撑。本方案施工时将型钢主梁1所处范围内的既有建筑面层8剔除,直至露出既有结构板7,型钢主梁1直接放置在既有结构板7上,与之直接接触,剔除建筑面层8的区域用素混凝土填实,并设置施工期间临时防水措施,将型钢主梁1与地铁既有结构形成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次梁2的底面被建筑面层8的顶面支撑;所述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装配形成整体;如图2所示,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均为若干根,在其装配形成型钢支撑体系后,构成了矩形格的网状支撑传力构型,提升了路面板3的承力可靠性,所述路面板3为对应在型钢支撑体系顶部布置的若干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均为工字梁,所述型钢次梁2被截断的在型钢主梁1的腹板上固定;更为具体的,所述型钢主梁1的腹板上具有用于与型钢次梁2固定的型钢主梁1支耳,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型钢主梁1支耳垂直于型钢主梁1的腹板,所述型钢次梁2的腹板沿其延伸方向向外凸出形成型钢次梁2支耳,所述型钢次梁2通过型钢次梁2支耳与型钢主梁1支耳的连接在型钢主梁1上固定;本方案中型钢次梁2支耳与型钢主梁1支耳的连接依靠连接螺栓5弱连接固定后再焊接强连接固定的方式,使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形成结构强度更高的整体,降低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再连接点应力开裂的风险,提升整体构造使用安全性。如图4所示,型钢次梁2两端腹板通过连接螺栓5和焊接连接于型钢主梁1上,型钢次梁2梁顶与型钢主梁1梁顶同标高,承担路面体系传递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型钢主梁1;所述的型钢支撑体系,必须根据其布置复核既有结构承载力,确保不影响既有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在路面板3底面布置的加劲支梁4,所述加劲支梁4为若干根,所述加劲支梁4将路面板3与型钢主梁1和/或型钢次梁2固定,所述和/或的含义即为,所述加劲支梁4将路面板3与型钢主梁1或型钢次梁2固定,或者所述加劲支梁4将路面板3与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同时固定,以满足加劲支梁4与路面板3和型钢支撑体系形成结构稳定的整体,所述加劲支梁4的顶缘与型钢主梁1的顶面平齐,所述加劲支梁4用以提升路面板3的支撑能力,以及路面板3与型钢支撑体系形成整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路面板3的支撑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支梁4与型钢主梁1平行的连接至型钢次梁2;更为具体的是,所述加劲支梁4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至与之靠近的型钢次梁2,所述加劲支梁4为角钢或者槽钢,所述路面板3为钢板,更为具体的,所述路面板3为花纹钢板,花纹钢板四周分别对应的与型钢主梁1和型钢次梁2焊接形成整体,加劲支梁4为角钢在花纹钢板的底面固定,且角钢的两端部和与之靠近的型钢次梁2焊接固定,以使得路面板3具备足够的支撑能力,承担施工期间的车辆荷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铁既有结构上装配的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所述地铁既有结构包括既有结构梁、被既有结构梁支撑的既有结构板和被既有结构板支撑的建筑面层,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在建筑面层上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通过建筑面层被既有结构梁和既有结构板支撑,所述型钢主梁的顶面和型钢次梁的顶面平齐,还包括在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顶部固定的路面板,所述路面板被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路面板底面布置的加劲支梁,所述加劲支梁将路面板与型钢主梁和/或型钢次梁固定,所述加劲支梁的顶缘与型钢主梁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梁与既有结构梁平行的在既有结构梁的正上方固定,以使得型钢主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与既有结构梁沿其延伸方向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面层具有用于容纳型钢主梁底部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坑底位于既有结构板的顶面,型钢主梁底面被既有结构板顶面支撑,以使得型钢主梁由既有结构梁和既有结构板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次梁的底面被建筑面层的顶面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装配形成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梁和型钢次梁均为工字梁,所述型钢次梁被截断的在型钢主梁的腹板上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主梁的腹板上具有用于与型钢次梁固定的型钢主梁支耳,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型钢主梁支耳垂直于型钢主梁的腹板,所述型钢次梁的腹板沿其延伸方向向外凸出形成型钢次梁支耳,所述型钢次梁通过型钢次梁支耳与型钢主梁支耳的连接在型钢主梁上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支梁与型钢主梁平行的连接至型钢次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支梁为角钢或者槽钢,所述路面板为钢板。
CN202322079564.6U 2023-08-03 2023-08-03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Active CN220364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9564.6U CN2203648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9564.6U CN2203648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4819U true CN220364819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9564.6U Active CN2203648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4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4349A (zh) 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362806U (zh) 一种新旧桥拼宽的连接装置
CN220364819U (zh) 用于地铁上盖建筑施工的临时道路构造
KR101262755B1 (ko) 가로보가 일체화된 하로판형교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2211117A (zh) 一种轨道交通高架车站
CN113403943B (zh) 桥梁用护栏路基组合结构
CN214783250U (zh) 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
CN113585284A (zh) 钢-混凝土组合梁及用于地铁车站的临时路面铺盖结构
CN211395312U (zh) 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
CN211571239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施工的临时铺盖结构
KR100454387B1 (ko) 상부구조물 인상용 부축식 가벤트 및 그 형성방법 및 그를이용한 상부구조물 인상방법
CN220685751U (zh) 一种设声屏障的预制整体式桥面铁路简支t梁结构
CN219342848U (zh) 一种适用于旧桥拓宽的组合箱梁拼宽结构
CN220246597U (zh) 一种隧道横截沟维修临时过桥装置
CN215104664U (zh) 一种轻量化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护栏结构
CN215977292U (zh) 钢-混凝土组合梁及用于地铁车站的临时路面铺盖结构
CN217810457U (zh) 一种梁拱联合结构
CN216663756U (zh) 一种全预制人行斜拉桥
CN111535104B (zh) 基坑支护周边的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245423U (zh) 一种轨道交通高架车站
CN114541249B (zh) 上跨铁路营业线的钢-混结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9450412U (zh) 一种新旧钢箱梁桥拼宽连接结构
CN217231457U (zh) 一种临时转永久模数伸缩装置
CN217923039U (zh) 一种桥面组合梁结构及桥面系统
CN220150377U (zh) 一种用于柔性隧道的装配式站台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