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0682U -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0682U
CN220360682U CN202321143760.9U CN202321143760U CN220360682U CN 220360682 U CN220360682 U CN 220360682U CN 202321143760 U CN202321143760 U CN 202321143760U CN 220360682 U CN220360682 U CN 220360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fixedly connected
seat
linear driv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37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岳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dun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adun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adun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uadun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37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0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0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0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公开了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包括底座和训练单元,训练单元包括安装箱、减震组件、线性驱动部件一、座椅、调节杆、靠背、支撑板、线性驱动部件二、训练组件和训练杆。通过设置的线性驱动部件一带动调节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杆带动座椅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实现了对座椅、靠背、支撑板以及线性驱动部件二整体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控制线性驱动部件二并使其动作端伸长或者缩短,能够带动靠背绕着其与座椅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对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通过设置的减震组件能够在训练组件进行复位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众多健身项目中,发展胸大肌,提高三角肌、肱三头肌等上肢肌群的力量,对于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上肢肌群训练时,通常需要借助坐推训练器材。
现有的坐推组合训练器材中座椅、靠背的高度以及靠背的角度通常不能同时进行调节,导致其不能根据训练者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包括:
底座;
训练单元,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训练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训练单元均包括:
安装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顶面一端;
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安装箱的一侧;
线性驱动部件一,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
座椅,设置在所述安装箱远离所述减震组件的一侧;
调节杆,所述安装箱侧壁上设有长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线性驱动部件一的动作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长孔贯穿至所述安装箱的外侧并与所述座椅的底面固定连接;
靠背,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近所述安装箱的一侧,且其底部与所述座椅可转动连接;
支撑板,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二,其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板可转动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靠背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训练组件,其一侧与所述减震组件相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训练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训练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且所述训练杆分别与所述训练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训练组件包括:
连接杆一,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训练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的两端固定连接;
连接杆二,与所述连接杆一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二位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上方,所述减震组件的固定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的动作端与所述连接杆二相连接;
连接杆三,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三并列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杆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
配重组件,所述连接杆二的两端均设有所述配重组件。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阻尼器,其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连接杆二可转动连接;
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器外周,其底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其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两个所述训练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且所述把手对应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把手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橡胶套。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烫伤座套,所述座椅、所述靠背上均固定套设有所述防烫伤座套。
优选的,在上述坐推组合训练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
支撑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并列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两端;
插接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接套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上;
插接杆,与所述插接套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插接杆的底部分别插入所述插接套内并与所述插接套滑动连接;
横梁一,设置在两所述插接套之间,且所述横梁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接套的外壁固定连接;
横梁二,设置在所述横梁一的上方,且所述横梁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三,其固定端与所述横梁一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横梁二固定连接;
遮挡棚,所述遮挡棚的底面两侧分别与所述插接杆的顶面固定连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的线性驱动部件一带动调节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杆带动座椅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实现了对座椅、靠背、支撑板以及线性驱动部件二整体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
(2)通过控制线性驱动部件二并使其动作端伸长或者缩短,能够带动靠背绕着其与座椅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对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3)通过设置的减震组件能够在训练组件进行复位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推组合训练器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坐推组合训练器除去遮挡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坐推组合训练器除去遮挡组件后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遮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底板一;12、底板二;13、安装板;2、训练单元;20、安装箱;21、减震组件;211、阻尼器;212、弹簧;22、线性驱动部件一;23、座椅;24、调节杆;25、靠背;26、支撑板;27、线性驱动部件二;28、训练组件;281、连接杆一;282、连接杆二;283、连接杆三;284、配重组件;29、训练杆;291、把手;3、遮挡组件;31、支撑柱;32、插接套;33、插接杆;34、横梁一;35、横梁二;36、线性驱动部件三;37、遮挡棚;38、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s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阅附图1-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包括:
底座1;
训练单元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训练单元2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底座1上;
训练单元2均包括:
安装箱20,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面一端;
减震组件21,设置在底座1远离安装箱20的一侧;
线性驱动部件一22,设置在安装箱20内;
座椅23,设置在安装箱20远离减震组件21的一侧;
调节杆24,安装箱20侧壁上设有长孔,调节杆24的一端与线性驱动部件一22的动作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长孔贯穿至安装箱20的外侧并与座椅23的底面固定连接;
靠背25,设置在座椅23靠近安装箱20的一侧,且其底部与座椅23可转动连接;
支撑板26,与座椅23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二27,其固定端与支撑板26可转动连接,其动作端与靠背25远离座椅23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训练组件28,其一侧与减震组件21相连接,其另一侧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
训练杆29,设置有两个,两个训练杆29对称设置在座椅23的两侧,且训练杆29分别与28训练组件固定连接。
具体的,底座1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底板一11、若干块平行间隔设置的底板二12以及与所述底板二12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板13,若干块底板二1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底板一11固定连接,若干块安装板13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二12的顶面,且若干块安装板13并列设置。
具体的,训练单元2共设置有四个。
具体的,同一训练单元2中的安装箱20与减震组件21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两块底板一11的顶面;安装箱20共有四个,四个安装箱20均位于其中一块底板一11上;每个训练单元2中设置两个减震组件21,所有减震组件21均位于另外一块底板一11上。
具体的,线性驱动部件一22、线性驱动部件二27均可以设置为电动推杆,其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均为已知,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线性驱动部件一22垂直设置,其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安装箱20内侧底壁上;调节杆24为L型结构,其水平段的一端穿过长孔伸入安装箱20的内部并与线性驱动部件一22的动作端固定连接,且调节杆24与长孔的孔壁滑动连接;调节杆24的竖直段向上延伸设置,并与座椅23的底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长孔沿着安装箱20的高度方向设置,其能够为调节杆2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提供足够的空间。
具体的,座椅23、支撑板26均为水平设置,支撑板26设置在座椅23靠近减震组件21的一侧。
具体的,每个训练组件28的一侧两端均通过两块安装板13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训练组件28的另一侧两端分别与减震组件21的动作端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训练者坐在座椅23上,其背部靠在靠背25上,然后双手分别握住训练杆29并向外推动,训练杆29带动训练组件28绕着其与底座1的连接处进行转动,即训练组件28被抬起,然后训练者回收双手,训练组件28在其自重以及减震组件21的作用下复位,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上肢肌群的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组件21能够在训练组件28抬起时,其动作端会产生足够的位移量,并能够对训练组件28提供一定的回弹力;同时在训练组件28复位时,减震组件21能够对其进行缓冲、减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的线性驱动部件一22带动调节杆24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调节杆24带动座椅23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实现了对座椅23、靠背25、支撑板26以及线性驱动部件二27整体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控制线性驱动部件二27并使其动作端伸长或者缩短,能够带动靠背25绕着其与座椅23的连接处进行转动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对靠背25的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通过设置的减震组件21能够在训练组件28进行复位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参阅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训练组件28包括:
连接杆一281,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且两个训练杆29分别与连接杆一281的两端固定连接;
连接杆二282,与连接杆一281平行设置,且连接杆二282位于减震组件21的上方,减震组件21的固定端与底座1相连接,减震组件21的动作端与连接杆二282相连接;
连接杆三283,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三283并列间隔设置,且两个连接杆三28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一281、连接杆二282固定连接;
配重组件284,连接杆二282的两端均设有配重组件284。
具体的,连接杆一28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3转动连接。
具体的,配重组件284均包括若干块配重块,配重块可以为多种规格的优质杠铃片,且配重块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训练者向外推动训练杆29时,训练杆29带动连接杆一281转动,连接杆一281带动两个连接杆三283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连接杆二282以及配重组件284整体进行转动,即连接杆二282以及配重组件284整体被抬起。
继续参阅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减震组件21包括:
阻尼器211,其固定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连接杆二282可转动连接;
弹簧212,套设在阻尼器211外周,其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其顶端与连接杆二282固定连接。
具体的,每个训练单元2中共设置两个阻尼器211,两个阻尼器211的动作端分别与连接杆二282的底部铰接。
采用此方案,能够在连接杆二282以及配重组件284整体被抬起时,提供足够的位移量,并能够对上述部件产生一定的回弹力,有助于上述部件进行复位;同时在上述部件复位时,还能够对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继续参阅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291,两个训练杆2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91,且把手291对应设置在座椅23的两侧。
具体的,每个训练杆29上的把手29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把手291沿训练杆29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训练杆29上的把手291一一对应设置。
采用此方案,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提高了适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橡胶套,把手291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图中未示)。
采用此方案,能够在训练人员握住把手291后,增加手部与把手291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训练的顺利进行。
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烫伤座套,座椅23、靠背25上均固定套设有防烫伤座套(图中未示)。
采用此方案,能够避免被阳光长时间照射后,座椅23、靠背25表面的温度过高而出现训练人员被烫伤的情况。
参阅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遮挡组件3,遮挡组件3包括:
支撑柱31,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柱31并列固定在底座1的两端;
插接套32,设置有两个,两个插接套32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柱31的顶面上;
插接杆33,与插接套32一一对应设置,且插接杆33的底部分别插入插接套32内并与插接套32滑动连接;
横梁一34,设置在两插接套32之间,且横梁一34的两端分别与插接套32的外壁固定连接;
横梁二35,设置在横梁一34的上方,且横梁二35的两端分别与插接杆33的外壁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三36,其固定端与横梁一34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横梁二35固定连接;
遮挡棚37,遮挡棚37的底面两侧分别与插接杆33的顶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两个支撑柱31分别设置在位于最外侧的两块底板二12的顶面中部。
具体的,插接套32与插接杆33均为垂直设置,横梁一34与横梁二35均为水平设置。
具体的,线性驱动部件三36可以为电动推杆,且线性驱动部件三36可以设置多个。
具体的,每个插接杆33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斜杆38,斜杆38远离插接杆33的一端与遮挡棚37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斜杆38能够增加遮挡棚37连接后的稳定性。
具体的,遮挡棚37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训练单元,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训练单元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训练单元均包括:
安装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顶面一端;
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安装箱的一侧;
线性驱动部件一,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
座椅,设置在所述安装箱远离所述减震组件的一侧;
调节杆,所述安装箱侧壁上设有长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线性驱动部件一的动作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长孔贯穿至所述安装箱的外侧并与所述座椅的底面固定连接;
靠背,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近所述安装箱的一侧,且其底部与所述座椅可转动连接;
支撑板,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二,其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板可转动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靠背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训练组件,其一侧与所述减震组件相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训练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训练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且所述训练杆分别与所述训练组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包括:
连接杆一,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训练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的两端固定连接;
连接杆二,与所述连接杆一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二位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上方,所述减震组件的固定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的动作端与所述连接杆二相连接;
连接杆三,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三并列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杆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
配重组件,所述连接杆二的两端均设有所述配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阻尼器,其固定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连接杆二可转动连接;
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器外周,其底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其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两个所述训练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且所述把手对应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把手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橡胶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烫伤座套,所述座椅、所述靠背上均固定套设有所述防烫伤座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
支撑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并列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两端;
插接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接套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上;
插接杆,与所述插接套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插接杆的底部分别插入所述插接套内并与所述插接套滑动连接;
横梁一,设置在两所述插接套之间,且所述横梁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接套的外壁固定连接;
横梁二,设置在所述横梁一的上方,且所述横梁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线性驱动部件三,其固定端与所述横梁一固定连接,其动作端与所述横梁二固定连接;
遮挡棚,所述遮挡棚的底面两侧分别与所述插接杆的顶面固定连接。
CN202321143760.9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Active CN220360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3760.9U CN220360682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3760.9U CN220360682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0682U true CN220360682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3760.9U Active CN220360682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0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6782A (en) Multi-purpose exercise enhancing device
TW201707752A (zh) 體能訓練設備的骨架
MXPA03005702A (es) Aparato para ejercicios, de uso multiple, con aprovechamiento eficiente del espacio.
CN211585069U (zh) 一种家用健身器的多功能健身组件
CN220360682U (zh) 一种坐推组合训练器
CA3185955A1 (en) Weightlifting system
CN219921956U (zh) 一种下肢频率组合训练器
CN112843621A (zh) 一种用于臂部训练的拉伸锻炼装置
KR102115695B1 (ko) 복합헬스기구
CN217645783U (zh) 一种多功能上肢锻炼健身架
CN213912201U (zh) 多功能训练器
CN211885181U (zh) 一种新型下肢复合式训练组合训练器
CN112619031A (zh) 一种教学用可调节的组合式体育器械
CN212090721U (zh) 一种社区体育锻炼装置
CN219921951U (zh) 一种背肌组合训练器
KR102090777B1 (ko) 다목적 근육 운동기구
CN219921952U (zh) 一种腹肌组合训练器
CN206473076U (zh) 一种座椅健身器
CN219071956U (zh) 一种健身模块及健身器材
CN112121384B (zh) 一种可自动变换形态的拳棍桩
CN217287040U (zh) 一种多功能史密斯综合训练架健身器材
CN220459838U (zh) 一种推胸训练机
CN211611461U (zh) 健身凳
CN212038831U (zh) 一种体育运动用的力量训练器材
CN212282717U (zh) 学校体育教学多功能练习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