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7399U -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7399U
CN220357399U CN202322020459.5U CN202322020459U CN220357399U CN 220357399 U CN220357399 U CN 220357399U CN 202322020459 U CN202322020459 U CN 202322020459U CN 220357399 U CN220357399 U CN 220357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l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04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家德
张原豪
李振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04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7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7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7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第二液晶盒及第三液晶盒;第一液晶盒的第一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导电连接;第二液晶盒的第二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导电连接;第三液晶盒的第三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导电连接;第一阵列基板和第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导电胶,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通过第一导电胶导电连接;第二阵列基板与第三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胶,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通过第二导电胶导电连接,以减小胆甾相液晶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绑定成本及边框。

Description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具有轻薄、耐用及符合节能环保的低耗电等优点,但是需要搭配使用背光源,导致模组厚,成本高。电子纸显示器(反射型显示器)成为符合大众需求的一种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可利用外界的光源来显示影像,不像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源,所以在户外阳光强烈的环境下,仍然可清楚地看到电子纸上的资讯,而无视角的问题,且电子纸显示器因其省电、高反射率和对比率等优点,现已广泛运用于电子阅读器(如电子书、电子报纸)或其它电子元件(如价格标签)。
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通常采用E-Ink微胶囊技术(微胶囊电子油墨技术)、SiPix微杯技术(微杯型电泳显示技术)、Bridgestone电子液态粉末技术、胆固醇液晶显示(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CLCD)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或电湿润(electrowetting)技术。但是,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技术相对于液晶显示技术不怎么成熟,量产效率低,制造成本比较高,而且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无法实现彩色显示。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胆甾相液晶双稳态反射式显示器,由于胆甾相液晶螺距的要求,一种螺距的胆甾相液晶只能反射一种颜色,并透射其他颜色的光线,如果需要彩色反射显示,就需要采用三层液晶盒架构。由于胆甾相液晶反射式显示面板是一种被动式的驱动方式,无法将显示面板做很大,而且三层液晶盒需要三个柔性线路板200从侧边进行绑定,不仅绑定成本高,而且边框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胆甾相液晶反射式显示面板绑定成本高以及边框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第二液晶盒以及第三液晶盒;
所述第一液晶盒包括第一对置基板、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和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层,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层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二对置基板、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和所述第二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层,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层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二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液晶盒包括第三对置基板、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三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和所述第三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层,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层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三颜色光,所述第三阵列基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液晶盒的第一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液晶盒的第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导电连接;所述第二液晶盒的第二阵列基板与所述第三液晶盒的第三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胶,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胶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一接触孔,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二接触孔,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上设有第三接触孔,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孔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第二导电部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导电部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均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的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均位于所述第三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和多条所述第一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阵列基板在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和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阵列基板在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所述第二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上设有多条第三扫描线和多条第三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三扫描线和多条所述第三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三像素单元,所述第三阵列基板在每个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三薄膜晶体管和第三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与邻近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所述第三扫描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三阵列基板上的投影相互对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多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呈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中具有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组,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始端显示面板、跨接显示面板以及绑定显示面板,所述绑定显示面板的下侧设有柔性线路板,所述绑定显示面板的所述第六引脚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绑定。
进一步地,一行或一列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为一个所述显示面板组;
或,多个所述显示面板组共用一个所述跨接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绑定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跨接显示面板的下侧设有导电线以及至少两侧边缘设有第六引脚,同一个所述跨接显示面板不同边缘的所述第六引脚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线导电连接,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所述第六引脚之间相互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液晶盒的第一阵列基板和第二液晶盒的第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导电胶,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通过第一导电胶导电连接,第二液晶盒的第二阵列基板与第三液晶盒的第三阵列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胶,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通过第二导电胶导电连接,从而将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的电信号均引至第三液晶盒的背面,以减小胆甾相液晶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绑定成本以及边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绿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9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10a-10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1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10、第二液晶盒20以及第三液晶盒30(参考图1中所示)。其中,上侧为反射式显示面板靠近外环境的一侧,下侧和背面为反射式显示面板远离外环境的一侧。
第一液晶盒10包括第一对置基板11、与第一对置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12以及位于第一对置基板11和第一阵列基板12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第一颜色光。第一阵列基板1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导电连接。
第二液晶盒20包括第二对置基板21、与第二对置基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22以及位于第二对置基板21和第二阵列基板22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第二颜色光。第二阵列基板2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导电连接。
第三液晶盒30包括第三对置基板31、与第三对置基板31相对设置的第三阵列基板32以及位于第三对置基板31和第三阵列基板32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第三颜色光。第三阵列基板3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导电连接。
第一阵列基板12和第二阵列基板22之间设有第一导电胶24,第二引脚123与第三引脚222通过第一导电胶24导电连接。第二阵列基板22与第三阵列基板32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胶34,第四引脚223与第五引脚322通过第二导电胶34导电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胶24和第二导电胶34可以为ACF胶和导电硅胶等导电粒子胶。第一导电胶24和第二导电胶34也可以采用各向异性导电胶。从而将第一液晶盒10的电信号通过第一导电胶24和第二导电胶34引至第三液晶盒的背面,以及将第二液晶盒20的电信号通过第二导电胶34引至第三液晶盒的背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均包括给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施加电信号的引脚,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均包括给第一液晶盒10、第二液晶盒20以及第三液晶盒30施加电信号的引脚。
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即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蓝色光,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绿色光,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在反射态时用于反射红色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或,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或,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或,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或,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
其中,胆甾相液晶分子具有P态(Planar,平面积构状态)和FC态(Focal Conic,焦锥积构状态)二种稳定织构,他们都不需要电压来维持。P态时胆甾相液晶分子的反射光谱在可见光谱段,胆甾相液晶分子呈明亮的彩色光;如果处于FC态,胆甾相液晶分子不再反射上述彩色光,光可以散射透过胆甾相液晶分子。在一定电场作用下,这二种状态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这二种状态可以在没有电压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
在零电压下,当胆甾相液晶分子初始状态处于P态时,此为反射态,胆甾相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不同,反射的可见光光谱不同,剩余光谱透射。胆甾相液晶分子的反射光谱波带(Δλ)是与胆甾相液晶分子的螺矩(Po)及双折射率(Δn=ne-no)成正比,其公式为:Δλ=PoΔn。两端施加电压后,慢慢降低电压为零时,胆甾相液晶分子旋转并停滞处于FC态,此为散射透光态。
其中,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以及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中可以采用胆固醇液晶,胆固醇液晶属于胆甾相液晶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第一阵列基板12上设有第一接触孔124,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通过第一接触孔124导电连接。第二阵列基板22上设有第二接触孔224,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通过第二接触孔224导电连接。第三阵列基板32上设有第三接触孔324,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通过第三接触孔324导电连接。通过设置接触孔将阵列基板上下两侧的引脚导电连接在一起,可以对孔内的电极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侧边发生刮擦时而损坏电极。
本实施例中,第一阵列基板1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第一对置基板11的第一凸出部,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均位于第一凸出部。第二阵列基板2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第二对置基板21的第二凸出部,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均位于第二凸出部。第三阵列基板3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第三对置基板31的第三凸出部,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均位于第三凸出部。其中,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以及第三凸出部均位于边缘的非显示区,即第一引脚122、第二引脚123、第三引脚222、第四引脚223、第五引脚322以及第六引脚323均位于边缘的非显示区内。
进一步地,第一液晶盒10和第二液晶盒20之间以及第二液晶盒20和第三液晶盒3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胶粘接在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液晶盒10的第一阵列基板12可以与第二液晶盒20的第二对置基板21共用一个基板,第二液晶盒20的第二阵列基板22可以与第三液晶盒30的第三对置基板31共用一个基板,从而降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厚度。
第一阵列基板12上设有第一像素电极121,第一对置基板11上设有与第一像素电极121相配合的第一公共电极111,通过第一像素电极121与第一公共电极111控制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在反射态和透光态之间切换。第二阵列基板22上设有第二像素电极221,第二对置基板21上设有与第二像素电极221相配合的第二公共电极211,通过第二像素电极221与第二公共电极211控制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在反射态和透光态之间切换。第三阵列基板32上设有第三像素电极321,第三对置基板31上设有与第三像素电极321相配合的第三公共电极311,通过第三像素电极321与第三公共电极311控制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在反射态和透光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二公共电极211以及第三公共电极311均为整面覆盖的面状电极。
如图3所示,第一阵列基板12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10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2,多条第一扫描线10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一像素单元P1,第一阵列基板12在每个第一像素单元P1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103和第一像素电极121,第一像素电极121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103与邻近第一薄膜晶体管103的第一扫描线101和第一数据线102电性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103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有源层、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源极,第一栅极与第一扫描线101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第一栅极与第一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第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102电性连接,第一漏极与第一像素电极121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阵列基板22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20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202,多条第二扫描线20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2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二像素单元P2,第二阵列基板22在每个第二像素单元P2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203和第二像素电极221,第二像素电极221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203与邻近第二薄膜晶体管203的第二扫描线201和第二数据线202电性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203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有源层、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源极,第二栅极与第二扫描线201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第二栅极与第二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第二源极与第二数据线202电性连接,第二漏极与第二像素电极221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三阵列基板32上设有多条第三扫描线301和多条第三数据线302,多条第三扫描线301和多条第三数据线3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三像素单元P3,第三阵列基板32在每个第三像素单元P3内设有第三薄膜晶体管303和第三像素电极321,第三像素电极321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303与邻近第三薄膜晶体管303的第三扫描线301和第三数据线302电性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303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有源层、第三漏极以及第三源极,第三栅极与第三扫描线301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第三栅极与第三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第三源极与第三数据线302电性连接,第三漏极与第三像素电极321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像素单元P1、第二像素单元P2以及第三像素单元P3在第三阵列基板32上的投影相互对齐。从而使得一个子像素里面可以分别反射三种颜色的光线,以增加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第一对置基板11、第一阵列基板12、第二对置基板21、第二阵列基板22、第三对置基板31以及第三阵列基板32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一像素电极121、第二公共电极211、第二像素电极221、第三公共电极311以及第三像素电极321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红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显示红色画面时,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二公共电极211以及第三公共电极311均施加0V公共电压,第一像素电极121和第二像素电极221均施加灰阶电压,然后慢慢降低电压至0,控制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和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处于透光态。第三像素电极321上不施加电压,控制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处于反射态并反射第三颜色光,即反射红色光。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绿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显示绿色画面时,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二公共电极211以及第三公共电极311均施加0V公共电压,第一像素电极121和第三像素电极321均施加灰阶电压,然后慢慢降低电压至0,控制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和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处于透光态。第二像素电极221上不施加电压,控制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处于反射态并反射第二颜色光,即反射绿色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蓝色画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显示蓝色画面时,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二公共电极211以及第三公共电极311均施加0V公共电压,第二像素电极221和第三像素电极321均施加灰阶电压,然后慢慢降低电压至0,控制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和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处于透光态。第一像素电极121上不施加电压,控制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处于反射态并反射第一颜色光,即反射蓝色光。
图9a-9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9a所示,在第三阵列基板32上制作第三扫描线301、第三数据线302、第三薄膜晶体管303、第三像素电极321以及第五引脚322,第三扫描线301和第三数据线302的电信号通过第五引脚322引至第三阵列基板32的边缘。
如图9b所示,在对应第五引脚322的位置对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进行开孔处理,以形成第三接触孔324,第五引脚322从第三接触孔324内露出。
如图9c和图9d所示,在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覆盖金属层323a和光阻层1,对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保留与第五引脚322对应的区域的光阻层1。当然,当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设有导电线35(如图11和图12所示)时,还需要保留与导电线35对应的区域的光阻层1。其中,可以通过掩膜工艺或镭射雕刻工艺对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
如图9e所示,以图案化的光阻层1为阻挡,对金属层323a进行蚀刻,从而在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形成第六引脚323,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通过第三接触孔324导电连接。当然,当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设有导电线35时,金属层323a蚀刻后还会形成导电线35。
其中,第一阵列基板12和第二阵列基板22的制作方法与第三阵列基板32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第一阵列基板12和第二阵列基板22的背面无需形成导电线35。
图10a-10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先分别制作第一液晶盒10、第二液晶盒20以及第三液晶盒30。
如图10b所示,在第三液晶盒30的第三对置基板31上覆盖粘接胶2(例如OCA胶),以及在第五引脚322上覆盖第二导电胶34。
如图10c所示,将第二液晶盒20与第三液晶盒30通过粘接胶2粘接在一起,其中,第四引脚223与第五引脚322通过第二导电胶34导电连接。
如图10d所示,在第二液晶盒20的第二对置基板21上覆盖粘接胶2(例如OCA胶),以及在第三引脚222上覆盖第一导电胶24。
如图10e所示,将第一液晶盒10与第二液晶盒20通过粘接胶2粘接在一起,其中,第二引脚123与第三引脚222通过第一导电胶24导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液晶盒10与第二液晶盒20以及第二液晶盒20与第三液晶盒30的粘接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换。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如上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多个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呈阵列分布。
本实施例中,多个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中具有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组,每个显示面板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始端显示面板110、跨接显示面板120以及绑定显示面板130。绑定显示面板130的下侧设有柔性线路板200,绑定显示面板130的第六引脚323与柔性线路板200绑定。通过将多个反射式显示面板100拼接在一起,并将多个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共同使用一个柔性线路板200,不仅可以将显示装置的尺寸做大,还可以减小柔性线路板200的数量以及绑定次数,大大减小了制作成本。
如图11所示,一行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为一个显示面板组,即一行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共用一个柔性线路板200。当然,也可以是一列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为一个显示面板组,即一列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共用一个柔性线路板200。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显示面板组共用一个跨接显示面板120和/或绑定显示面板130。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只有一个绑定显示面板130,所有反射式显示面板100的电信号均引至一个绑定显示面板130,其中,绑定显示面板130可以位于显示装置一个顶角处的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也可以是其他区域的一个的反射式显示面板100。
进一步地,跨接显示面板120的下侧设有导电线35以及至少两侧边缘设有第六引脚323,同一个跨接显示面板120不同边缘的第六引脚323之间通过导电线35导电连接。每个显示面板组中相邻的两个反射式显示面板100的第六引脚323之间可以通过导电胶带300相互导电连接,导电胶带300中具有导电粒子。
由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00是反射环境光进行显示,因此,在反射式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设置导电线35和柔性线路板200并不会影响反射式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而且导电线35可以设置为导电性较好且不透明的金属制成,例如铜。
[实施例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12)中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阵列基板12的侧边设有第一导电部125,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通过第一导电部125导电连接。第二阵列基板22的侧边设有第二导电部225,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通过第二导电部225导电连接。第三阵列基板32的侧边设有第三导电部325,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通过第三导电部325导电连接。通过在阵列基板的侧边设置导电部,从而将阵列基板上下两侧的引脚导电连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在阵列基板上进行开孔,简化了制作工艺。
图14a-1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三阵列基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在第三阵列基板32上制作第三扫描线301、第三数据线302、第三薄膜晶体管303、第三像素电极321以及第五引脚322,第三扫描线301和第三数据线302的电信号通过第五引脚322引至第三阵列基板32的边缘。
如图14b和图14c所示,在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和侧面覆盖金属层323a和光阻层1,对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保留与第五引脚322和第三导电部325对应的区域的光阻层1。当然,当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设有导电线35(如图11和图12所示)时,还需要保留与导电线35对应的区域的光阻层1。其中,可以通过掩膜工艺或镭射雕刻工艺对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优选采用镭射雕刻工艺对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以便于对第三阵列基板32侧面的光阻层1进行图案化处理。
如图14d所示,以图案化的光阻层1为阻挡,对金属层323a进行蚀刻,从而在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形成第六引脚323以及在第三阵列基板32的侧面形成第三导电部325,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通过第三导电部325导电连接。当然,当第三阵列基板32的背面设有导电线35时,金属层323a蚀刻后还会形成导电线35。
其中,第一阵列基板12和第二阵列基板22的制作方法与第三阵列基板32的制作方法基板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第一阵列基板12和第二阵列基板22的背面无需形成导电线3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10)、第二液晶盒(20)以及第三液晶盒(30);
所述第一液晶盒(10)包括第一对置基板(11)、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11)和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层(13)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123),所述第一引脚(122)和所述第二引脚(123)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液晶盒(20)包括第二对置基板(21)、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21)和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层(23)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引脚(222)和第四引脚(223),所述第三引脚(222)和所述第四引脚(223)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液晶盒(30)包括第三对置基板(31)、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31)相对设置的第三阵列基板(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31)和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层(33)在反射态时反射第三颜色光,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引脚(322)和第六引脚(323),所述第五引脚(322)和所述第六引脚(323)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液晶盒(10)的第一阵列基板(12)和所述第二液晶盒(20)的第二阵列基板(22)之间设有第一导电胶(24),所述第二引脚(123)与所述第三引脚(222)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24)导电连接;所述第二液晶盒(20)的第二阵列基板(22)与所述第三液晶盒(30)的第三阵列基板(32)之间设有第二导电胶(34),所述第四引脚(223)与所述第五引脚(322)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胶(34)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上设有第一接触孔(124),所述第一引脚(122)和所述第二引脚(123)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124)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上设有第二接触孔(224),所述第三引脚(222)和所述第四引脚(223)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224)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上设有第三接触孔(324),所述第五引脚(322)和所述第六引脚(323)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孔(324)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的侧边设有第一导电部(125),所述第一引脚(122)和所述第二引脚(123)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125)导电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的侧边设有第二导电部(225),所述第三引脚(222)和所述第四引脚(223)通过所述第二导电部(225)导电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的侧边设有第三导电部(325),所述第五引脚(322)和所述第六引脚(323)通过所述第三导电部(325)导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对置基板(11)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引脚(122)和所述第二引脚(123)均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对置基板(21)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三引脚(222)和所述第四引脚(223)均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的侧边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三对置基板(31)的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五引脚(322)和所述第六引脚(323)均位于所述第三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色光;
或,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红色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上设有多条第一扫描线(10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2),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101)和多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一像素单元(P1),所述第一阵列基板(12)在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P1)内设有第一薄膜晶体管(103)和第一像素电极(121),所述第一像素电极(121)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03)与邻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03)的所述第一扫描线(101)和所述第一数据线(102)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上设有多条第二扫描线(20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202),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201)和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2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二像素单元(P2),所述第二阵列基板(22)在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P2)内设有第二薄膜晶体管(203)和第二像素电极(221),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21)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203)与邻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203)的所述第二扫描线(20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上设有多条第三扫描线(301)和多条第三数据线(302),多条所述第三扫描线(301)和多条所述第三数据线(30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第三像素单元(P3),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在每个所述第三像素单元(P3)内设有第三薄膜晶体管(303)和第三像素电极(321),所述第三像素电极(321)通过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3)与邻近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3)的所述第三扫描线(301)和所述第三数据线(302)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P1)、所述第二像素单元(P2)以及所述第三像素单元(P3)在所述第三阵列基板(32)上的投影相互对齐。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多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100)呈阵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中具有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组,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始端显示面板(110)、跨接显示面板(120)以及绑定显示面板(130),所述绑定显示面板(130)的下侧设有柔性线路板(200),所述绑定显示面板(130)的所述第六引脚(323)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00)绑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行或一列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100)为一个所述显示面板组;
或,多个所述显示面板组共用一个所述跨接显示面板(120)和/或所述绑定显示面板(1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显示面板(120)的下侧设有导电线(35)以及至少两侧边缘设有第六引脚(323),同一个所述跨接显示面板(120)不同边缘的所述第六引脚(323)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线(35)导电连接,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100)的所述第六引脚(323)之间相互导电连接。
CN202322020459.5U 2023-07-28 2023-07-28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357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459.5U CN220357399U (zh) 2023-07-28 2023-07-28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459.5U CN220357399U (zh) 2023-07-28 2023-07-28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7399U true CN220357399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0459.5U Active CN220357399U (zh) 2023-07-28 2023-07-28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7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6933B2 (ja) カラー電子ペーパー表示装置
CN101957521B (zh) 一种液晶电子纸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3547712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87620A (ja) 表示装置
CN10114251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15246B (zh) 一种堆叠式共基板的多彩液晶显示屏
CN101013226A (zh) 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CN11241582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688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230825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416366C (zh) 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CN220357399U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6192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4815376B (zh) 反射型彩色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14114744B (zh) 显示装置
TWI431569B (zh) 顯示裝置
KR100846251B1 (ko) 컬러 전자 종이 표시 장치
CN115718385B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072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8917880U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8675588U (zh) 电子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357381U (zh) 双面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41091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
CN219758625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H05610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