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6264U -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6264U
CN220356264U CN202322072230.6U CN202322072230U CN220356264U CN 220356264 U CN220356264 U CN 220356264U CN 202322072230 U CN202322072230 U CN 202322072230U CN 220356264 U CN220356264 U CN 220356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roduct
detection
concave tabl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22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岷
陈刚
尹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Yuans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Yuans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Yuans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Yuans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22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6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6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6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包括限位基块,限位基块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外径检测凹台,外径检测凹台底部设置有外径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小内径相同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上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上侧的内径检测筒,限位基块内滑动设置有一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内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的滑动检测柱组件且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内的部分为圆滑弧面,滑动检测柱组件连接有检测其位移的传感机构,传感机构连接有分析显示系统,限位基块上方设置有驱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内旋转和上下移动的检测驱动机构。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精度高,有效降低检测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特别涉及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背景技术
环形冲压件广泛应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在比较精密或者客户要求标准比较严格时,对于生产出的冲压件一般都需要进行检验检测其内外径是否符合标准,因为环形冲压件的内径和外径都在一个误差范围内,而不是定值,在环形冲压件的检测中,特别是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还需要对环形部件外表面凹台深度范围进行检测,在生产中没有专门的比较精密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人工用工具尺进行手动测量,检测慢,效率低,检测准确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解决了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在生产检测中人工用工具尺进行手动测量,检测慢,效率低,检测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包括限位基块,所述限位基块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外径检测凹台,所述外径检测凹台底部设置有外径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小内径相同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上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上侧的内径检测筒,所述限位基块内滑动设置有一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内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的滑动检测柱组件,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内的部分为圆滑弧面,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连接有检测其位移的传感机构,所述传感机构连接有分析显示系统,所述限位基块上方设置有驱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内旋转和上下移动的检测驱动机构。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专门的高技术水平操作人员进行检测,效率高,准确度高,有效降低检测难度和成本。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测驱动机构包括竖直驱动组件、设置在竖直驱动组件上由竖直驱动组件驱动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基板、设置在驱动基板上与外径检测凹台内产品对应的产品驱动柱、设置于产品驱动柱下端内部的挤压组件、设置在驱动基板上驱动挤压组件将产品驱动柱与产品挤压固定在一起的挤压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基板上驱动产品驱动柱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内部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自动化检测并在检测完成后自动化的下料检测完成的产品,速度快,效率高。
进一步的是:所述产品驱动柱的上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延伸到其位于外径检测凹台内部分的柱形凹台,所述产品驱动柱上柱形凹台下端的至少设置有一组对称延到其外表面的滑动腔体,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动腔体内相互吸引的对称的磁性挤压块,所述磁性挤压块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为与产品内表面匹配的弧形面,所述两个相互吸引的磁性挤压块上端与柱形凹台对应位置设置有向下的锥形凹面,所述挤压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基板上的挤压驱动机构和由挤压驱动机构驱动在柱形凹台内上下移动的挤压驱动杆,所述挤压驱动杆的下端设置有与锥形凹面匹配的锥形驱动头。结构简单,自动化完成产品驱动柱与产品的固定关系。
进一步的是:所述磁性挤压块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有弹性挤压层。在产品驱动柱与产品的挤压固定过程中不对产品造成划伤等损害,对检测过程中产品的内表面进行有效防护。
进一步的是:所述产品驱动柱下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置有顶点位于其轴心上的锥形定位头,所述外径检测凹台的底端设置有与定位柱和锥形定位头对应匹配的定位凹台。产品驱动柱在长期使用转动过程中保持中心不偏移,保证了检测的高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检测驱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挤压组件未与产品内壁挤压在一起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挤压组件与产品内壁挤压在一起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限位基块100、外径检测凹台110、环形槽120、内径检测筒130、滑动检测柱组件140、传感机构150、检测驱动机构200、驱动基板201、竖直驱动组件210、产品驱动柱220、柱形凹台221、滑动腔体222、定位柱223、锥形定位头224、挤压组件230、磁性挤压块231、弹性挤压层232、挤压驱动组件240、挤压驱动杆241、锥形驱动头242、旋转驱动组件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包括限位基块100,所述限位基块100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外径检测凹台110,所述外径检测凹台110底部设置有外径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小内径相同的环形槽120,所述环形槽120内设置有上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上侧的内径检测筒130,所述限位基块100内滑动设置有一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的滑动检测柱组件140,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的部分为圆滑弧面,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140连接有检测其位移的传感机构150,所述传感机构150连接有分析显示系统,所述限位基块100上方设置有驱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旋转和上下移动的检测驱动机构200。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径检测凹台110的内径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大外径相同;分析显示系统为相连的计算机和控制电路组件,计算机带有显示屏且装有对应分析控制软件;环形槽120内安置有第一弹簧,内径检测筒130的下端与第一弹簧抵触,在初步检测中可以根据内径检测筒130是否受到产品的压迫来判断产品的内表面内径是否合格;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包括一个在限位基块100内沿外径检测凹台110的径向滑动的滑块,滑块靠近外径检测凹台110一侧设置有第一传动柱,滑块远离外径检测凹台110一侧设置有与传感机构150(传感机构150为位移传感器)相连的第二传动柱,限位基块100内设置有套设在第二传动柱外围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对滑块施加朝向外径检测凹台110方向的弹力迫使第一传动柱朝向第一传动柱的一端进入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第一传动柱进入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的部位为圆滑弧面且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在产品安置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以后,第一传动柱进入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的圆滑弧面与产品外部面或者产品外部面凹台底部弹性抵触;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产品外部面的凹台只有一圈,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和传感机构150也对应的只有一组,在具体实施时产品外部面的凹台有多圈时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和传感机构150也可以对应的每圈对应设置一组;
在具体实施中,将要检测的环形部件产品安置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检测时,会出现如下三种情形:
情况一,产品无法安置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即产品的外径大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大外径,产品不合格;
情况二,产品可以安置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但是将内径检测筒130压入到环形槽120内无法上弹恢复,即产品的内径小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小内径,产品不合格;
情况三,产品可以安置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且内径检测筒130上端位于外径检测凹台110上侧,即产品的内径和外径合格;此时滑动检测柱组件140的一端弹性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弹性抵触,检测驱动机构200驱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旋转一圈,当产品外部面上的凹台部位与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对应时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的长度即发生变化,传感机构150检测到这种长度变化并实时上传到分析显示系统,分析显示系统根据滑动检测柱组件140的位移变化得出产品外部面凹台的数量和凹台深度范围,进而判断产品外部面的凹台的数量和凹台深度范围是否合格,并将显示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专门的高技术水平操作人员进行检测,效率高,准确度高,有效降低检测难度和成本。
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检测驱动机构200包括竖直驱动组件210、设置在竖直驱动组件210上由竖直驱动组件210驱动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基板201、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与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产品对应的产品驱动柱220、设置于产品驱动柱220下端内部的挤压组件230、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驱动挤压组件230将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挤压固定在一起的挤压驱动组件240、以及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驱动产品驱动柱220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250。
在具体实施中,竖直驱动组件210包括油缸组件和位于油缸组件两侧的两个滑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250包括电机组件以及由电机组件驱动转动的驱动轮,产品驱动柱220通过转轴组件旋转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产品驱动柱220上设置有与驱动轮匹配啮合的传动轮组件;具体实施时竖直驱动组件210驱动驱动基板201下移使得产品驱动柱220下移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的产品内部(在此过程中内径检测筒130被压迫到环形槽120内),挤压驱动组件240驱动产品驱动柱220内的挤压组件230动作将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固定在一起,旋转驱动组件250驱动产品驱动柱220转动带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转动,转动过程中滑动检测柱组件140与传感机构150配合对产品外部面的凹台进行自动化检测,检测完成后旋转驱动组件250停止工作,然后竖直驱动组件210驱动驱动基板201上移带动产品驱动柱220上移,进而自动化将外径检测凹台110内的产品移除,在将产品上移到预设位置时,挤压驱动组件240复位使得挤压组件230撤出将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内表面固定在一起,即可人工或者自动化设备配合接取转移检测完成后的产品并进行下一步操作;自动化检测并在检测完成后自动化的下料检测完成的产品,速度快,效率高。
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产品驱动柱220的上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延伸到其位于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分的柱形凹台221,所述产品驱动柱220上柱形凹台221下端的至少设置有一组对称延到其外表面的滑动腔体222,所述挤压组件230包括滑动设置在滑动腔体222内相互吸引的对称的磁性挤压块231,所述磁性挤压块231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为与产品内表面匹配的弧形面,所述两个相互吸引的磁性挤压块231上端与柱形凹台221对应位置设置有向下的锥形凹面,所述挤压驱动组件240包括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的挤压驱动机构和由挤压驱动机构驱动在柱形凹台221内上下移动的挤压驱动杆241,所述挤压驱动杆241的下端设置有与锥形凹面匹配的锥形驱动头242。
在具体实施中,挤压驱动机构为气缸,挤压驱动杆241在柱形凹台221内不柱形凹台221内表面接触,产品驱动柱220在转动时对挤压驱动杆241的影响小;挤压驱动组件240驱动挤压组件230将产品驱动柱220下端与产品挤压固定在一起时,挤压驱动机构驱动挤压驱动杆241下移,挤压驱动杆241下端的锥形驱动头242下移将对称设置的磁性挤压块231驱动在滑动腔体222内向产品驱动柱220外部移动到磁性挤压块231的外部面与产品的内表面挤压固定在一起,即完成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的挤压固定;挤压驱动组件240复位,挤压组件230撤销将产品驱动柱220下端与产品挤压固定在一起时,挤压驱动机构驱动挤压驱动杆241上移,挤压驱动杆241下端的锥形驱动头242从对称设置的磁性挤压块231之间移开,对称的磁性挤压块231在滑动腔体222内相互吸引,进而向滑动腔体222内滑动吸附在一起,磁性挤压块231的外部面与产品的内表面脱离,即撤销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的挤压固定;结构简单,自动化完成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的固定关系。
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磁性挤压块231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有弹性挤压层232。在具体实施中,弹性挤压层232为弹性橡胶层,在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的挤压固定过程中不对产品造成划伤等损害,对检测过程中产品的内表面进行有效防护。
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产品驱动柱220下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定位柱223,所述定位柱223的下端设置有顶点位于其轴心上的锥形定位头224,所述外径检测凹台110的底端设置有与定位柱223和锥形定位头224对应匹配的定位凹台。在具体实施中,产品驱动柱220上的定位柱223和锥形定位头224以及外径检测凹台110内对应匹配定位凹台的设计,对产品驱动柱220的下移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产品驱动柱220在长期使用转动过程中保持中心不偏移,保证了检测的高精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包括限位基块(100),所述限位基块(100)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外径检测凹台(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检测凹台(110)底部设置有外径与产品在误差范围内的最小内径相同的环形槽(120),所述环形槽(120)内设置有上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上侧的内径检测筒(130),所述限位基块(100)内滑动设置有一端弹性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与产品外部面上凹台部位水平方向对应的滑动检测柱组件(140),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140)延伸到外径检测凹台(110)内的部分为圆滑弧面,所述滑动检测柱组件(140)连接有检测其位移的传感机构(150),所述传感机构(150)连接有分析显示系统,所述限位基块(100)上方设置有驱动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旋转和上下移动的检测驱动机构(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驱动机构(200)包括竖直驱动组件(210)、设置在竖直驱动组件(210)上由竖直驱动组件(210)驱动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基板(201)、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与外径检测凹台(110)内产品对应的产品驱动柱(220)、设置于产品驱动柱(220)下端内部的挤压组件(230)、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驱动挤压组件(230)将产品驱动柱(220)与产品挤压固定在一起的挤压驱动组件(240)、以及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驱动产品驱动柱(220)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产品在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驱动柱(220)的上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延伸到其位于外径检测凹台(110)内部分的柱形凹台(221),所述产品驱动柱(220)上柱形凹台(221)下端的至少设置有一组对称延到其外表面的滑动腔体(222),所述挤压组件(230)包括滑动设置在滑动腔体(222)内相互吸引的对称的磁性挤压块(231),所述磁性挤压块(231)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为与产品内表面匹配的弧形面,所述两个相互吸引的磁性挤压块(231)上端与柱形凹台(221)对应位置设置有向下的锥形凹面,所述挤压驱动组件(240)包括设置在驱动基板(201)上的挤压驱动机构和由挤压驱动机构驱动在柱形凹台(221)内上下移动的挤压驱动杆(241),所述挤压驱动杆(241)的下端设置有与锥形凹面匹配的锥形驱动头(2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挤压块(231)与产品内表面对应一端设置有弹性挤压层(2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驱动柱(220)下端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定位柱(223),所述定位柱(223)的下端设置有顶点位于其轴心上的锥形定位头(224),所述外径检测凹台(110)的底端设置有与定位柱(223)和锥形定位头(224)对应匹配的定位凹台。
CN202322072230.6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Active CN220356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2230.6U CN220356264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2230.6U CN220356264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6264U true CN220356264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2230.6U Active CN220356264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6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56264U (zh) 一种外表面带有凹台的环形部件自动化检具
CN204594442U (zh) 第一代轮毂轴承密封圈压入高度测量装置
CN205002737U (zh) 一种主减速器总成的凸缘端面及径向跳动测量装置
CN111156941B (zh) 一种车辆刹车片表面全跳动检测装置
CN110440663B (zh) 一种螺纹检测设备及螺纹测量方法
CN109458915B (zh) 一种盘形凸轮轮廓的检测工装与检测方法
CN210180310U (zh) 一种微调节通止规装置
CN208671881U (zh) 测量内花键多截面棒间距制造误差的量具
CN219141807U (zh) 一种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1452130U (zh) 一种无骨雨刮输出臂位置度检测工装
CN215261676U (zh) 一种半轴齿轮基于齿面的测量装置
CN210014915U (zh) 一种检测轴承寿命的试验装置
CN210603124U (zh) 膨胀节卷圆加工圆度校验装置
CN113218347A (zh) 一种用于回转件同轴装配及测量装置
CN220437280U (zh) 一种齿圈圆周均布圆孔位置度的检测工具
CN113019945A (zh) 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窜动量及漏装检测设备
CN218994272U (zh) 一种三叉球销座同心度检测装置
CN210952768U (zh) 一种圆筒形工件的检测装置
CN220853419U (zh) 旋压活塞在线内孔直径检测装置
CN217637234U (zh) 一种金属材料复验用非破坏性检测设备
CN215114534U (zh) 一种快速检测垂直度的装置
CN115046450B (zh) 一种机器传动轴杆测试用的接触式径向跳动检测装置
CN204807002U (zh) 检测销辅助装置
CN219065244U (zh) 一种旋转运动橡胶密封件摩擦力测试装置
CN208419931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齿轮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