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4536U - 一种连体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体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4536U
CN220354536U CN202321973087.1U CN202321973087U CN220354536U CN 220354536 U CN220354536 U CN 220354536U CN 202321973087 U CN202321973087 U CN 202321973087U CN 220354536 U CN220354536 U CN 220354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channel
water inle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30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anhai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30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4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4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4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体阀,包括阀壳,该阀壳包括上壳和设于上壳底部的底座,通过直接在阀壳的底座上设置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并通过内置的阀杆摆动驱使动阀片相对于静阀片移动,从而使动阀片的分水通道出水端能切换于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之间,进而使第一过水通道的手动出水和第二过水通道的自动出水能自由切换,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有能用于连接进水管的连接孔,从而使阀芯能通过该连接孔直接连接进水管,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且无需使用阀芯座即可实现手动、自动操控于一体,整个阀芯体积减少的同时,成本也大大降低,并且还能使该阀芯更好地与水龙头外壳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连体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阀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体阀。
背景技术
现有水龙头的出水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把手手动控制出水,另一种是通过感应组件收发信号进而控制电控开关,譬如电磁阀开关实现控制出水。由于感应水龙头不需要接触龙头本体即可实现水龙头的开关,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有利于保持龙头表面干净。不过此类感应水龙头,存在有以下缺陷:当电磁阀开关损坏后,就不能感应出水或者水龙头始终保持常流水状态,无法正常使用,这就需要更换水龙头,增加使用成本。当然,也有感应水龙头与阀芯结合,其阀芯为多功能阀芯,多功能阀芯能调节水温及关闭水路,比如申请号为202110341610.8(公开号为CN11296360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感应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就披露这样一种感应水龙头结构。不过该感应水龙头依旧存在当电磁阀开关损坏后,不能感应出水的缺陷。
针对这种情况,申请号202121680297.2(公开号为CN2163440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阀芯座及阀芯模块组》,其中阀芯座包括基座,基座具有总出水通道、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渡出水通道和第二过渡出水通道,第二过渡出水通道与总出水通道始终导通,第一过渡出水通道和总出水通道之间设有电控开关,该电控开关用以控制第一过渡出水通道和总出水通道导通与否,采用该阀芯模块组的水龙头能在电控开关损坏后可将其切换为普通水龙头使用。
然而,采用此类阀芯模块组的水龙头必须要提供相对应的阀芯座来配套使用,通常都是要在阀芯座上设置能连接水管的进水孔,并且将电控开关也安装在该阀芯座上,再通过阀芯座和阀芯模块组的相互对接来实现流道的开启或闭合,其中,阀芯座和阀芯模块组的对接面必须要用配套的密封圈来进行密封以防止漏水。阀芯座的设置会使水龙头的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体积和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漏水风险。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无需使用阀芯座即可实现手动、自动操控于一体且能直接连接进水管的阀芯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且无需使用阀芯座即可实现手动、自动操控于一体,并还能直接和进水管连接的连体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连体阀,包括阀壳,该阀壳包括上壳和设于上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初始进水通道、总出水通道及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总出水通道始终导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和总出水通道之间设有导通与否的电控开关,所述上壳内设有阀杆、动阀片及静阀片,所述静阀片贴于所述动阀片并与所述底座相对接,所述静阀片上分别设有能对应所述初始进水通道的进水孔、对应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的第一过水孔及对应所述第二过水通道的第二过水孔,所述动阀片上设有分水通道,所述分水通道的进水端能衔接所述进水孔,出水端则能衔接所述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通过所述阀杆驱使所述动阀片相对于所述静阀片移动,从而使所述分水通道的出水端能切换于所述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之间,进而使第一过水通道的手动出水和第二过水通道的自动出水能自由切换,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用于连接进水管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初始进水通道的进水端。
为了实现冷热水的温度调控,优选地,所述的初始进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进水端均设有前述的连接孔,设于所述静阀片上的进水孔包括能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相对应的第一进水孔和能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相对应的第二进水孔,通过所述阀杆驱使所述动阀片相对于所述静阀片转动,从而来调节分水通道的进水端与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之间的重叠面积,进而控制总出水通道内的混合出水量比例以实现阀芯的调温控制。
为了方便阀杆驱动动阀片,以便能清晰直观的区分出电控模式、手动模式及关闭模式,优选地,所述的阀杆和动阀片之间还设有拨盘,所述拨盘插接于所述动阀片的顶部,所述拨盘上还设有能供所述阀杆插配的拨孔,通过拨动所述阀杆摆动驱使所述拨盘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动阀片相对于所述静阀片移动,所述拨盘与动阀片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
为了方便阀杆来回摆动并能实现精准限位,优选地,所述的上壳内还设有转套,所述阀杆铰接于所述转套而实现来回摆动,所述转套的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拨盘上设有能适配于所述导向槽的导向块,所述阀杆摆动驱使所述拨盘平移的状态下,所述导向块能沿着所述导向槽来回移动,进而使所述拨盘和动阀片只能沿设定方向移动。
为了更加方便阀杆转动,以更加方便进行冷热水调控,优选地,所述的转套内置于所述上壳且能相对于所述上壳水平转动,通过转动所述阀杆从而带动所述转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拨盘转动,最终使所述动阀片能相对于所述静阀片水平转动,所述上壳内侧壁上还设有能使所述转套只能按设定角度转动的限位块。
为了优化阀壳的结构,使上壳和底座能更好地结合于一起,并能实现可拆卸,优选地,所述的底座插接于所述上壳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有卡扣,所述上壳上则设有能适配于所述卡扣的卡槽,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相互连接而实现底座和上壳之间的拆卸式连接,所述底座的外周壁和所述上壳的内周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件。
为了优化整个阀芯的结构,使其满足进水和出水的同时还能更加紧凑,优选地,所述初始进水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总出水通道的出水端设于所述底座的侧部,所述底座的外周侧还套设有用于和水龙头外壳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位于所述总出水通道的出水端下方。
为了方便电控开关安装,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有能供所述电控开关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贯通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电控开关的动作能决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导通与否。
为了更好地固定电控开关,优选地,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螺孔,通过设置紧固螺钉能将所述电控开关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为了方便底座直接连接进水管,优选地,各所述的连接孔内均设有便于进水管安装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直接在阀壳的底座上设置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并通过内置在阀壳的阀杆摆动驱使动阀片相对于静阀片移动或转动,从而使动阀片的分水通道出水端能切换于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之间,进而使第一过水通道的手动出水和第二过水通道的自动出水能自由切换,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有能用于连接进水管的连接孔,从而使阀芯能通过该连接孔直接连接进水管,从而使整个阀芯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无需使用阀芯座即可实现手动、自动操控于一体,使阀芯整体体积减少的同时,成本也大大降低,并且还能使该阀芯更好地与水龙头外壳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自动出水处于关闭模式,箭头所示为第一过水通道的流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自动出水处于开启模式,箭头所示为第二过水通道的流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杆处于自动出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杆处于手动出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阀芯处于手动出水模式的进水位置和出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动阀片由阀杆带动平移后处于自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动阀片由阀杆带动旋转后,进水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12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连体阀主要包括阀壳1、电控开关2、阀杆3、动阀片4、静阀片5、拨盘6及转套7等,其中,阀壳1包括上壳11和底座12。
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2上设有初始进水通道1a、总出水通道1b及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水通道1c和第二过水通道1d,第二过水通道1d与总出水通道1b始终导通,第一过水通道1c和总出水通道1b之间设有导通与否的电控开关2,上壳11内设有阀杆3、动阀片4及静阀片5,静阀片5贴于动阀片4并与底座12相对接,静阀片5上分别设有能对应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孔5a、对应第一过水通道1c的第一过水孔5b及对应第二过水通道1d的第二过水孔5c,动阀片4上设有分水通道4a,分水通道4a的进水端能衔接进水孔5a,出水端则能衔接第一过水孔5b和第二过水孔5c,通过拨动阀杆3摆动驱使动阀片4相对于静阀片5移动,从而使分水通道4a的出水端能切换于第一过水孔5b和第二过水孔5c之间,进而使第一过水通道1c的手动出水和第二过水通道1d的自动出水能自由切换,且底座12上还设有能用于连接进水管的连接孔1e,连接孔1e位于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端。这里还需要额外说明一下,这里的电控开关2可以采用电磁阀或类似的开关装置,利用电磁阀的杆部的伸缩实现启闭,本说明书附图中为简化结构,电磁阀可在市场上购买到。
为了实现冷热水的温度调控,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如图3和图4所示,将初始进水通道1a设置成第一进水通道1a1和第二进水通道1a2,第一进水通道1a1可以进冷水,第二进水通道1a2则可以进热水,同时还在第一进水通道1a1和第二进水通道1a2的进水端均设有连接孔1e,用于连接冷热进水管。相对应地,设于静阀片5上的进水孔5a则包括能与第一进水通道1a1相对应的第一进水孔5a1和能与第二进水通道1a2相对应的第二进水孔5a2,通过阀杆3驱使动阀片4相对于静阀片5转动,从而来调节分水通道4a的进水端与第一进水孔5a1、第二进水孔5a2之间的重叠面积,进而控制总出水通道1b内的混合出水量比例以实现阀芯的调温控制。
同时,为了方便阀杆3驱动动阀片4,以便能清晰直观的区分出电控模式、手动模式及关闭模式,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特意在阀杆3和动阀片4之间专门设置有拨盘6,拨盘6插接于动阀片4的顶部,而形成于一体,拨盘6上还设有能供阀杆3插配的拨孔6a,通过拨动阀杆3摆动驱使拨盘6移动进而带动动阀片4相对于静阀片5移动,拨盘6与动阀片4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6b。其中,图7和图8所示则为阀杆左右来回摆动时的不同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所示的阀芯其自动出水模式处于关闭状态,箭头所示为第一过水通道的流道示意图;图6所示的阀芯其自动出水模式处于开启状态,箭头所示则为第二过水通道的流道示意图。
为了方便阀杆3来回摆动并能实现精准限位,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还特意在上壳11内设置转套7,阀杆3就铰接在转套7而实现来回摆动,转套7的底部设有导向槽7a,拨盘6上设有能适配于导向槽7a的导向块6c,阀杆3摆动驱使拨盘6平移的状态下,导向块6c能沿着导向槽7a来回移动,进而使拨盘6和动阀片4只能沿设定方向移动。
另外,为了更加方便阀杆3实现水平方向地转动,以便能更加方便地进行冷热水调控,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专门使转套7内置于上壳11且能相对于上壳11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通过转动阀杆3从而带动转套7转动,进而带动拨盘6转动,最终使动阀片4能相对于静阀片5水平转动,上壳11内侧壁上则还设有能使转套7只能按设定角度转动的限位块11a,图12所示为限位块11a在上壳11内侧壁的具体位置示意图
为了优化阀壳1的整体结构,使上壳11和底座12能更好地结合于一起,并能实现可拆卸连接,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插接在上壳11的底部位置,底座12上设有卡扣12a,上壳11上则设有能适配于卡扣12a的卡槽12b,通过卡扣12a和卡槽12b的相互连接而实现底座12和上壳11之间的拆卸式连接,底座12的外周壁和上壳11的内周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件12c。
同时,为了优化整个阀芯的结构,使其满足进水和出水的同时布局还能更加紧凑合理,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特意将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端设于底座12的底部,总出水通道1b的出水端设于底座12的侧部的靠上位置,底座12的外周侧还套设有用于和水龙头外壳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件12d,第三密封件12d位于总出水通道1b的出水端下方。
为了方便电控开关2的安装,参考图2和图4,在实施例中,还特意在底座12的底部设置有能供电控开关2安装的安装腔12g,安装腔12g贯通于第一过水通道1c,电控开关2的动作能决定第一过水通道1c导通与否。并在底座12上同时设置与电控开关2相对应的螺孔12e,通过设置紧固螺钉12f,最终将电控开关2安装固定在底座12上。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底座12直接连接进水管,各连接孔1e内均设有便于进水管安装的内螺纹1e1,基于螺纹1e1的设置,能使进水管快速和底座12安装,并且还能随时更换维修或维护。
本实施例中的连体阀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动阀片4处于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此时动阀片3的底面没有封堵住静阀片5上的进水孔5a,并且将开启第二过水孔5c而使第二过水通道1d处于开通状态,此时阀芯处于手动出水模式,并且通过驱动动阀片4水平转动,还能实现冷热水的温度调控;图10则为动阀片4由阀杆3带动平移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动阀片3的底面也没有封堵住静阀片5上的进水孔5a,并且开启第一过水孔5b而使第一过水通道1c处于开通状态,此时阀芯将处于自动出水模式;图11所示则为动阀片4由阀杆3带动旋转后,此时动阀片3的底面将彻底封堵住静阀片5上的进水孔5a,进水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的,阀芯也将处于关闭不出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连体阀,包括阀壳(1),该阀壳(1)包括上壳(11)和设于上壳(11)底部的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上设有初始进水通道(1a)、总出水通道(1b)及彼此独立布置的第一过水通道(1c)和第二过水通道(1d),所述第二过水通道(1d)与总出水通道(1b)始终导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1c)和总出水通道(1b)之间设有导通与否的电控开关(2),所述上壳(11)内设有阀杆(3)、动阀片(4)及静阀片(5),所述静阀片(5)贴于所述动阀片(4)并与所述底座(12)相对接,所述静阀片(5)上分别设有能对应所述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孔(5a)、对应所述第一过水通道(1c)的第一过水孔(5b)及对应所述第二过水通道(1d)的第二过水孔(5c),所述动阀片(4)上设有分水通道(4a),所述分水通道(4a)的进水端能衔接所述进水孔(5a),出水端则能衔接所述第一过水孔(5b)和第二过水孔(5c),通过所述阀杆(3)驱使所述动阀片(4)相对于所述静阀片(5)移动,从而使所述分水通道(4a)的出水端能切换于所述第一过水孔(5b)和第二过水孔(5c)之间,进而使第一过水通道(1c)的手动出水和第二过水通道(1d)的自动出水能自由切换,且所述底座(12)上还设有能用于连接进水管的连接孔(1e),所述连接孔(1e)位于所述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始进水通道(1a)包括第一进水通道(1a1)和第二进水通道(1a2),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a1)和第二进水通道(1a2)的进水端均设有前述的连接孔(1e),设于所述静阀片(5)上的进水孔(5a)包括能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a1)相对应的第一进水孔(5a1)和能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a2)相对应的第二进水孔(5a2),通过所述阀杆(3)驱使所述动阀片(4)相对于所述静阀片(5)转动,从而来调节分水通道(4a)的进水端与第一进水孔(5a1)、第二进水孔(5a2)之间的重叠面积,进而控制总出水通道(1b)内的混合出水量比例以实现阀芯的调温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3)和动阀片(4)之间还设有拨盘(6),所述拨盘(6)插接于所述动阀片(4)的顶部,所述拨盘(6)上还设有能供所述阀杆(3)插配的拨孔(6a),通过拨动所述阀杆(3)摆动驱使所述拨盘(6)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动阀片(4)相对于所述静阀片(5)移动,所述拨盘(6)与动阀片(4)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件(6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11)内还设有转套(7),所述阀杆(3)铰接于所述转套(7)而实现来回摆动,所述转套(7)的底部设有导向槽(7a),所述拨盘(6)上设有能适配于所述导向槽(7a)的导向块(6c),所述阀杆(3)摆动驱使所述拨盘(6)平移的状态下,所述导向块(6c)能沿着所述导向槽(7a)来回移动,进而使所述拨盘(6)和动阀片(4)只能沿设定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套(7)内置于所述上壳(11)且能相对于所述上壳(11)水平转动,通过转动所述阀杆(3)从而带动所述转套(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拨盘(6)转动,最终使所述动阀片(4)能相对于所述静阀片(5)水平转动,所述上壳(11)内侧壁上还设有能使所述转套(7)只能按设定角度转动的限位块(11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2)插接于所述上壳(11)的底部,所述底座(12)上设有卡扣(12a),所述上壳(11)上则设有能适配于所述卡扣(12a)的卡槽(12b),通过卡扣(12a)和卡槽(12b)的相互连接而实现底座(12)和上壳(11)之间的拆卸式连接,所述底座(12)的外周壁和所述上壳(11)的内周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件(12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进水通道(1a)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底座(12)的底部,所述总出水通道(1b)的出水端设于所述底座(12)的侧部,所述底座(12)的外周侧还套设有用于和水龙头外壳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件(12d),所述第三密封件(12d)位于所述总出水通道(1b)的出水端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底部还设有能供所述电控开关(2)安装的安装腔(12g),所述安装腔(12g)贯通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1c),所述电控开关(2)的动作能决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1c)导通与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2)上还设有螺孔(12e),通过设置紧固螺钉(12f)能将所述电控开关(2)固定在所述底座(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阀,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连接孔(1e)内均设有便于进水管安装的内螺纹(1e1)。
CN202321973087.1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连体阀 Active CN220354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3087.1U CN220354536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连体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3087.1U CN220354536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连体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4536U true CN220354536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3087.1U Active CN220354536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连体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4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67330Y1 (ko) 하나의 전환밸브로 토수방향을 전환할 수 있는 3방향 토수구를 갖는 욕실용 수전금구
JP2005121222A (ja) 湯水混合水栓
CN220354536U (zh) 一种连体阀
CN203413169U (zh) 一种恒温淋浴龙头
RU2324855C2 (ru) Кран-смеситель
KR100454410B1 (ko) 유로전환밸브
CN216344098U (zh) 阀芯座及阀芯模块组
AU2022441342A1 (en) Manual and sensor integrated kitchen tap and control method
CN2906248Y (zh) 数显调温水龙头
CN220452782U (zh) 具有插管式连体阀芯的水龙头
CN210510382U (zh) 一种出水控制组件、阀芯及水龙头
CN216519769U (zh) 水龙头电磁阀芯
CN215445172U (zh) 电控模式和手动模式可切换的水龙头阀芯
CN220953672U (zh) 一种感应水龙头
CN219493223U (zh) 一种平开式电磁阀芯模组
CN220286512U (zh) 一种双水路阀芯
CN216158358U (zh) 一进三出电动型陶瓷转换阀芯
CN114427609B (zh) 控制阀装置
WO2024067088A1 (zh) 阀芯及抽拉式水龙头
US11781661B1 (en) Valve core for faucet
CN218543267U (zh) 双水路阀芯及抽拉式水龙头
CN115704496A (zh) 电控模式和手动模式可切换的水龙头阀芯
CN110529627A (zh) 兼具混水分水功能的水龙头阀芯
CN213298909U (zh) 淋浴套装调节器
CN211202985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淋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