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1839U - 一种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1839U
CN220351839U CN202321332427.2U CN202321332427U CN220351839U CN 220351839 U CN220351839 U CN 220351839U CN 202321332427 U CN202321332427 U CN 202321332427U CN 220351839 U CN220351839 U CN 220351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filter
reaction tank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24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函
董保锋
王向东
辛瑞杰
骆立博
李洪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tai Xuy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tai Xuy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tai Xuy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tai Xuy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24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1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1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1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反应池、絮凝沉淀池、滤池、污泥浓缩池、压滤部件和废液池;其中混凝反应池用于混合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絮凝沉淀池用于混合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滤池用于过滤从絮凝沉淀池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污泥浓缩池还与絮凝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污泥浓缩池用于对从混凝反应池的底部和从絮凝沉淀池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所述污泥浓缩池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废液池分别与滤池和压滤部件连接,用于存放废液。该水处理装置通过分步添加第一处理剂和第二处理剂,有效去除地表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等杂质,过滤精度高,对悬浮物也有较高的去除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表水作为一种丰富的水资源,在各行业供水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地表水进行良好的利用,是解决供水问题的关键。
目前各行业用水补水水源由当地地表水供给,所供水源中含有多种杂质,如大量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无机盐等,且水质随着季节的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与地下水相比水中的悬浮物较多,不能满足直接用于生产工艺用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表水无法直接用于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地表水的处理,包括:
混凝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池用于混合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并用于沉淀混合后的所述地表水和所述第一处理剂;
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用于混合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还用于沉淀混合后的所述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
滤池,所述滤池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滤池用于过滤从所述絮凝沉淀池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
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还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用于对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和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
压滤部件,所述压滤部件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所述污泥浓缩池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
废液池,所述废液池分别与所述滤池和所述压滤部件连接,所述废液池用于存放废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反应池的顶部设置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地表水和所述第一处理剂通入所述混凝反应池内;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处理剂排送至所述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本体,所述反应池本体内设置有中心反应池和位于中心反应池外的侧反应池;
所述中心反应池的顶部形成为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中心反应池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侧反应池连通的出水孔,所述中心反应池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两端敞开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顶端敞口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所述导流筒的底端敞口位于所述出水孔的上方;
所述反应池本体顶部设置有溢流槽,用于缓存所述反应池本体溢流出的液体,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沉淀池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通入所述絮凝沉淀池;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所述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剂排送至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混合部分和沉淀部分;
所述混合部分内形成有S形的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沉淀部分的下端设置的第三进水口连通;
所述沉淀部分包括沉淀罐,所述沉淀罐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外周贴合固定于所述沉淀罐的内壁,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进水口的上方;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过滤板上下板面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倾斜设置;
所述沉淀罐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板,所述滤水板与所述沉淀罐的内罐壁连接并围成收水槽,所述收水槽与所述滤池连通;
所述沉淀罐的底部与排泥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浓缩池内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底端与第二端的底端为同一端,且该端与第一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段的底端与第二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至少分为两个水箱,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所述水箱;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内设置有配水槽和过滤层;
所述配水槽的顶端敞口与滤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滤池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收水槽连通,所述配水槽的槽底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布水孔;
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配水槽的下方,且所述过滤层的底部与所述滤池的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水池,所述滤池的底部与产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产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池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洗组件,所述反洗组件包括水反洗组件和/或风反洗组件;
所述水反洗组件包括反洗水泵、反洗进水管和反洗出水管,所述反洗水泵设置于所述反洗进水管上,所述反洗进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水池的底部,所述反洗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的底部连通;所述反洗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滤池连通,且连通点位于所述配水槽与所述过滤层之间,所述反洗出水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
所述风反洗组件包括风机和进气管道,所述风机与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的底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液池与第一滤液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连接,所述废液池与第二滤液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滤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滤液管道和所述第二滤液管道分别用于将所述滤池内的滤液和所述压滤部件内的滤液排放置所述废液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混凝反应池对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充分混合,以提高第一处理剂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絮凝沉淀池对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进行混合、沉淀,进一步提高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通过滤池过滤从絮凝沉淀池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污泥浓缩池用于对从混凝反应池的底部和从絮凝沉淀池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避免混凝反应池和絮凝沉淀池的底部堆积过多的沉淀物。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污泥浓缩池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废液池用来收集滤池中的废水和压滤部件产生的滤液,在此进行水量、水质平衡,可用于回流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反应池,2-絮凝沉淀池,3-滤池,301配水槽,302过滤层,4-污泥浓缩池,5-压滤部件,6-废液池,7-上清液回收管道,8-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9-地表水水箱,10-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101-消毒剂添加装置,102-PAC添加装置,11-中心反应池,111-池壁,112-出水孔,12-侧反应池,13-导流筒,14-溢流槽,141-第一出液口,15-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6-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17-混合部分,171-第一段,172-第二段,173-第三段,18-沉淀部分,181-第三进水口,182-过滤板,183-过滤孔,184-滤水板,185-收水槽,186-分隔板,187-水箱,19-排泥管道,20-排泥泵,21-第一回流管道,22-第二回流管道,23-储水池,24-产水管道,25-浊度仪,26-反洗水泵,27-反洗进水管,28-反洗出水管,29-风机,30-进气管道,31-第一滤液管道,32-第二滤液管道,33-恒压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地表水的处理。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反应池1、絮凝沉淀池2、滤池3、污泥浓缩池5、压滤部件和废液池6。
其中,混凝反应池1用于混合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可以通过同一管道添加到混凝反应池1中,也可以分别通过各自的管道添加到混凝反应池1中。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在混凝反应池1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反应后,地表水会与第一处理剂反应生成沉淀;沉淀积聚在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
第一处理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PAC(聚合氯化铝)和消毒剂,其中PAC是一种絮凝混合剂,主要起絮凝剂的作用;消毒剂则用于地表水的杀菌,防止藻类的大量滋生。
絮凝沉淀池2与混凝反应池1连接,絮凝沉淀池2用于混合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使得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在絮凝沉淀池2内进行反应。絮凝沉淀池2还用于沉淀混合后的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即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在絮凝沉淀池2内反应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沉淀物;沉淀积聚在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
第二处理剂可以但不限于采用PAM(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絮凝剂,主要配合PAC使用,用于进一步与地表水反应,去除地表水中的部分杂质。
滤池3与絮凝沉淀池2连接,滤池3用于过滤从絮凝沉淀池2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至各生产用水的工厂等。
污泥浓缩池5与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连接,污泥浓缩池5还与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连接。污泥浓缩池5用于对从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和从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因沉淀物(包括污泥)都是积聚在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和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可以定期对混凝反应池1和絮凝沉淀池2进行清理,以将污泥等沉淀物排出。因排出的污泥中还含有液体,因此,污泥和液体的混合物可以在污泥浓缩池5内进一步沉淀浓缩,使得污泥沉到污泥浓缩池5的底部,而污泥浓缩池5的顶部则是析出的上清液,上清液可以通过上清液回收管道7回流至混凝反应池1进行再处理。
压滤部件与污泥浓缩池5连接,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污泥浓缩池5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具体的,污泥浓缩池5中的污泥可以通过污泥泵直接排出至压滤部件,将污泥进行挤压,再对挤压形成的泥饼进行干化处理即可。压滤部件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厢式压滤机和/或板式压滤机。
废液池6分别与滤池3和压滤部件连接,废液池6用于存放来自滤池3和压滤不仅的滤液。滤液在废液池6内作为废液可以再输入混凝反应池1中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凝反应池1对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充分混合,以提高第一处理剂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絮凝沉淀池2对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进行混合、沉淀,进一步提高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通过滤池3过滤从絮凝沉淀池2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污泥浓缩池5用于对从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和从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避免混凝反应池1和絮凝沉淀池2的底部堆积过多的沉淀物。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污泥浓缩池5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废液池6用来收集滤池3中的废水和压滤部件产生的滤液,在此进行水量、水质平衡,可用于回流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反应池1的顶部设置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的一端连接,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用于将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通入混凝反应池1内。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的另一端可以伸入装有地表水的地表水水箱9的箱底,在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上可以装供水泵,以将地表水通过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通入到混凝反应池1中。
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10,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10用于将第一处理剂排送至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即在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上设置与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8连通的消毒剂添加装置101及PAC添加装置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混凝反应池1包括反应池本体,反应池本体内设置有中心反应池11和位于中心反应池11外的侧反应池12。中心反应池11的池壁111将反应池本体分隔为中心反应池11何位于中心反应池11外的侧反应池12。
中心反应池11的顶部形成为第一进水口,中心反应池11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侧反应池12连通的出水孔112;中心反应池11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两端敞开的导流筒13,导流筒13的顶端敞口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导流筒13的底端敞口位于出水孔112的上方,导流筒13可以通过支架等结构固定在中心反应池11的内壁面上。地表水经第一进水口后一部分经过导流筒13导流至混凝反应池1的底部,另一部分直接从中心反应池11的顶部流至中心反应池11的底部。
反应池本体顶部设置有溢流槽14,用于缓存反应池本体溢流出的液体,溢流槽14与絮凝沉淀池2连接,以将溢流槽14内的液体输送至絮凝沉淀池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絮凝沉淀池2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5的一端连接,混凝反应池1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41,第一出液口141可以贯通设置在溢流槽14的外槽壁上。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液口141连接,以将溢流槽14内的液体输送至絮凝沉淀池2内。第二进水口的高度可以设置为低于第一出液口141,以使混凝反应池1内溢流出的液体在不需要泵体的条件下自流至絮凝沉淀池2内。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5用于将第二处理剂和从混凝反应池1流出的液体通入絮凝沉淀池2。
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16,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16可以通过药剂添加管道与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5连通,以将第二处理剂排送至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絮凝沉淀池2包括混合部分17和沉淀部分18;
其中,混合部分17内形成有S形的弯折通道,弯折通道可以包括第一段171、第二段172和第三段173。第一段171的第一端形成为第二进水口,第一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段172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段172的第一端与第三段173的第一端连通,第三段173的第二端与沉淀部分18的下端设置的第三进水口181连通。上述第一端可以是顶端,第二端为下端。
沉淀部分18包括沉淀罐,沉淀罐内设置有过滤板182,过滤板182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过滤板182平放于沉淀罐内。过滤板182的外周贴合固定于沉淀罐的内壁,过滤板182位于第三进水口181的上方。进入沉淀部分18的水会从下向上通过过滤板182进行过滤。过滤板182上设置有贯通过滤板182上下板面的过滤孔183,过滤孔183倾斜设置,以增加水流的流通路径,提高过滤效果。过滤板182类似于蜂窝板,过滤孔18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楔形、六边形等等,不作具体限制。
沉淀罐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板184,滤水板184与沉淀罐的内罐壁连接并围成收水槽185,收水槽185与滤池3连通。过滤板182的顶部设置为锯齿形,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沉淀罐顶部漂浮的絮凝物,防止絮凝物进入收水槽185。
沉淀罐的底部与排泥管道19的一端连通,排泥管道19的另一端与污泥浓缩池5内连通。排泥管道19上可以设置排泥泵20,以更好的将沉淀罐底部的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71的底端与第二端的底端为同一端,且该端与第一回流管道21的一端连通,第一回流管道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以将第一段171和第二段172底部的带有第二处理剂的部分水再次通入混合部分17,以充分利用第二处理剂。第三段173的底端与第二回流管道22的一端连通,第二回流管道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回流管道22的效果同第一回流管道21。或者可以将第二回流管道22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回流管道21上,以将第三段173底部的带有第二处理剂的部分水通入第一回流管道21,再经第一回流管道21通入混合部分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罐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186,分隔板186将沉淀罐的底部至少分为两个水箱187,分隔板186上设置有过水孔,过水孔贯通分隔板186的两板面。过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水箱187,以实现水流在各水箱187之间的流通。为增加水流在水箱187内的流通路径,过水孔可以设置在分隔板186偏靠下的位置。分隔板186的顶部与过滤板182的底部抵接,以使水箱187内的水流可以通过过滤板182,进而起到对水流过滤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池3内设置有配水槽301和过滤层302。
其中,配水槽301的顶端敞口与滤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滤池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收水槽185连通,滤池进水管道上可以设置滤池进水泵,以更高效的将絮凝沉淀池2的液体通入配水槽301内。配水槽301的槽底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布水孔,配水槽301的液体可以经均匀布置的布水孔均匀的流到其下方的过滤层302,以更好的利用过滤层302对液体进行过滤作用。
过滤层302位于配水槽301的下方,且过滤层302的底部与滤池3的底部间隔设置。过滤层302自下而上可以依次包括支撑板、滤帽、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无烟煤。支撑板设置在滤池3的内壁上,用于支撑过滤层302的其他部分。滤帽是其上设置有孔的板材,一方面用于防止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无烟煤落到滤池3的池底,另一方面可以透水。水中的细小颗粒和油份可通过过滤层302进一步得到去除。
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水池23,滤池3的底部与产水管道24的一端连通,产水管道24的另一端与储水池23连通。产水管道24上可以设置浊度仪25,用于检测产水管道24内的水质浊度情况。产水管道24上还可以产水阀,用于产水管道24向储水池23供水的通断。储水池23用于储存来自滤池3的过滤后的液体。储水池23上设置有恒压供水泵33,用于为各生产企业等提供生产用水。储水池23可以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滤池3反洗及各生产企业等用水点供水提供了稳定水源保障。储水池23还可以设有超声波液位监控装置,用于保护水泵高/低液位启停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洗组件,反洗组件包括水反洗组件和/或风反洗组件。
水反洗组件包括反洗水泵26、反洗进水管27和反洗出水管28;其中,反洗水泵26设置于反洗进水管27上,反洗进水管27的一端延伸至储水池23的底部,反洗进水管27的另一端与滤池3的底部连通。反洗进水管27上可以设置进水阀。反洗出水管28的一端与滤池3连通,且连通点位于配水槽301与所述过滤层302之间,反洗出水管28的另一端为排水端,用于排出反洗后的液体,反洗出水管28上可以设置出水阀,具体的可以将其排放至废液池6。
风反洗组件包括风机29和进气管道30,风机29与进气管道30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30的另一端与滤池3的底部连通。进气管道30上可以设置进气阀。
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时,反洗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冲洗滤料(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无烟煤)、减少悬浮物对滤层的污堵。系统主要包括2台反洗水泵26(一用一备),1台反洗用的风机29。
反洗的过程可以为:先水洗,再气洗,再水洗。
具体步骤如下:
a、滤池3停止从絮凝沉淀池2进水,关闭产水阀,同时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同时启动反洗水泵26,水力反洗3至5分钟后,关闭反洗水泵26和反洗进水阀。
b、打开反洗进气阀,启动反洗用的风机29,气洗3至5分钟后,停风机29,关闭进气阀。
c、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同时启动反洗水泵26,水洗5至10分钟后,关闭反洗水泵26和反洗进水阀。
d、反洗结束,滤池3开始从絮凝沉淀池2进水,打开产水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液池6与第一滤液管道31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液管道31的另一端与滤池3连接,废液池6与第二滤液管道32的一端连接,第二滤液管道32的另一端与压滤部件连接;第一滤液管道31和第二滤液管道32分别用于将滤池3内的滤液和压滤部件内的滤液排放置废液池6。废液池6用来收集滤池3中的废水和压滤部件产生的滤液,在此进行水量、水质平衡,可用于回流再利用。
该水处理装置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ataCommunication Subsystem)结合现场仪表构成的控制系统来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能对整个预处理装置主要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自动程序控制。控制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顺序控制,附带测量仪表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地表水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池用于混合地表水和第一处理剂,并用于沉淀混合后的所述地表水和所述第一处理剂;
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用于混合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还用于沉淀混合后的所述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
滤池,所述滤池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所述滤池用于过滤从所述絮凝沉淀池流出的液体,以获得达到设定标准的用水;
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还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用于对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和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排出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
压滤部件,所述压滤部件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压滤部件用于将从所述污泥浓缩池排出的污泥压滤形成泥饼;
废液池,所述废液池分别与所述滤池和所述压滤部件连接,所述废液池用于存放废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顶部设置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地表水和所述第一处理剂通入所述混凝反应池内;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剂添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处理剂排送至所述混凝反应池进水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本体,所述反应池本体内设置有中心反应池和位于中心反应池外的侧反应池;
所述中心反应池的顶部形成为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中心反应池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侧反应池连通的出水孔,所述中心反应池内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两端敞开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顶端敞口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所述导流筒的底端敞口位于所述出水孔的上方;
所述反应池本体顶部设置有溢流槽,用于缓存所述反应池本体溢流出的液体,所述溢流槽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剂和从所述混凝反应池流出的液体通入所述絮凝沉淀池;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所述第二处理剂添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剂排送至所述絮凝沉淀池进水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混合部分和沉淀部分;
所述混合部分内形成有S形的弯折通道,所述弯折通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沉淀部分的下端设置的第三进水口连通;
所述沉淀部分包括沉淀罐,所述沉淀罐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外周贴合固定于所述沉淀罐的内壁,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进水口的上方;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过滤板上下板面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倾斜设置;
所述沉淀罐的顶部设置有滤水板,所述滤水板与所述沉淀罐的内罐壁连接并围成收水槽,所述收水槽与所述滤池连通;
所述沉淀罐的底部与排泥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浓缩池内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底端与第二端的底端为同一端,且该端与第一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段的底端与第二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沉淀罐的底部至少分为两个水箱,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所述水箱;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内设置有配水槽和过滤层;
所述配水槽的顶端敞口与滤池进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滤池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收水槽连通,所述配水槽的槽底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布水孔;
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配水槽的下方,且所述过滤层的底部与所述滤池的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水池,所述滤池的底部与产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产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池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洗组件,所述反洗组件包括水反洗组件和/或风反洗组件;
所述水反洗组件包括反洗水泵、反洗进水管和反洗出水管,所述反洗水泵设置于所述反洗进水管上,所述反洗进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水池的底部,所述反洗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的底部连通;所述反洗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滤池连通,且连通点位于所述配水槽与所述过滤层之间,所述反洗出水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
所述风反洗组件包括风机和进气管道,所述风机与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的底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池与第一滤液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池连接,所述废液池与第二滤液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滤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滤液管道和所述第二滤液管道分别用于将所述滤池内的滤液和所述压滤部件内的滤液排放置所述废液池。
CN202321332427.2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351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2427.2U CN22035183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2427.2U CN22035183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1839U true CN220351839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2427.2U Active CN22035183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18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39650A (zh) * 2024-04-01 2024-06-25 泗洪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污泥脱水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39650A (zh) * 2024-04-01 2024-06-25 泗洪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污泥脱水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51839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104445835B (zh) 一种适用于小城镇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54210A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5442869U (zh) 一种提高苦咸水产水回收率的苦咸水淡化系统
CN107585972A (zh) 油脂加工废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09143980U (zh) 一种喷水织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12551766A (zh) 一种河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8910103U (zh) 一种处理高氟化物废水的化学沉淀吸附装置
KR101037888B1 (ko) 침전, 생물학적 분해, 여과, 인제거, 자외선소독 일체형 하이브리드 하폐수 처리장치
KR101144560B1 (ko) 물의 정화장치
CN216549781U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
KR101543548B1 (ko) 중력식 여과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총인여과방법
CN202449889U (zh) 一种基于动态膜的分散式水处理装置
CN109678298A (zh) 一种综合集成污水处理装置
KR101248394B1 (ko) 합류식 하수도의 월류수 처리장치
CN214299616U (zh) 一种河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1400615Y (zh) 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11497316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膜生物净水装置
KR101469634B1 (ko) 관형여과기모듈을 이용한 수처리시스템
CN209352686U (zh) 一种小型废水处理系统
RU58117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8500695U (zh) 一种活性污泥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70360U (zh) 造纸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RU18732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