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9853U -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9853U
CN220349853U CN202321398292.XU CN202321398292U CN220349853U CN 220349853 U CN220349853 U CN 220349853U CN 202321398292 U CN202321398292 U CN 202321398292U CN 220349853 U CN220349853 U CN 220349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inge
hinge position
hinged
hi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82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3982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9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9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9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包括固定安装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左右各设有一组伸缩架,一组伸缩架包括一端铰接在固定架上部的上杆和一端铰接在固定架上的下杆,下杆另一端铰接在上杆上,设有一端铰接在下杆上的连接杆,设有一端铰接在连接杆另一端的端杆,上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端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伸缩架展开时位于上部分的部件为上杆和端杆,棚布安装时仅需连接至固定架、上杆和端杆上即可,棚布受风力作用下压,上杆和端杆对棚布的侧边均能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对棚布的支撑面,有效减小棚布与上杆、端杆连接处的作用力,对棚布与上杆或端杆的连接处起到一定的保护,减小棚布与伸缩架连接处的损坏概率。

Description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的伞棚技术领域,涉及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尤其涉及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伞棚是一种用于遮阳或遮雨的工具,因其安装部位不同,导致雨棚的遮盖的范围亦不相同,部分雨棚仅需朝向一面即可使用,如安装在墙面上的雨棚或电动车上的雨棚。
部分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72989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遮护装置的支撑结构,其中伸缩架设置成不规则剪式支架,不规则剪式支架与前挡框架活动连接,不规则剪式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以及交叉设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各连接前挡框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铰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六连杆上。
车棚的棚布安装时,棚布的前端固定连接前挡框架,后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尾端,其中第一连杆与前挡框架的铰接处、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铰接处、以及第三连杆与第五连杆的铰接处位于上方,棚布与这三处的铰接处也是要进行定点连接的,但基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以及交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交叉设置,使得伸缩架展开时,除这三处的铰接处与棚布相接外,各杆体的其余部位与棚布间均不接触,导致位于两相邻铰接处间的棚布呈直片状分布,风作用到棚布上尤其是朝向连杆所在的下方施力时,棚布与杆体间的受力接触点小,单侧杆体对棚布仅有点位支撑,极易使得单侧两相邻铰接处间的棚布因缺少支撑作用而损坏,尤其是棚布与铰接处的连接部位极易损坏,从而影响到车棚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车棚棚布安装在伸缩架上且棚布与伸缩架各连杆间受力接触点小而容易导致棚布受风力作用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受风力作用下压的棚布侧边进行支撑、提高伸缩架与棚布侧边间支撑作用面、减小棚布与伸缩架连接处损坏概率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包括作为前档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左右各设有一组伸缩架;
一组所述伸缩架包括上杆、下杆、连接杆和端杆;
所述上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架的上部并形成第一铰接位;
所述下杆的一端铰接有活动件,下杆与活动件的铰接处形成第二铰接位,活动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
所述下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杆上形成第三铰接位,第三铰接位位于上杆中间;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下杆上形成第四铰接位,且第四铰接位位于下杆的两端之间;
所述端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形成第五铰接位,上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端杆上并形成第六铰接位;
展开状态:所述活动件靠近上杆并限位在固定架上,下杆、上杆和固定架呈三角结构一;第三铰接位、第四铰接位、第五铰接位、第六铰接位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二,其中第三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间距、第三铰接位和第六铰接位间距作为三角形的两边,第三铰接位与第六铰接位间距或第三铰接位、第五铰接位、第六铰接位分布在一条线上作为三角形的另外一边;
收折状态:所述活动件远离上杆,所述第三铰接位、第四铰接位、第五铰接位和第六铰接位间形成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展开状态时,所述上杆、下杆及连接杆均发生弹性形变,上杆、下杆及连接杆变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导轨,活动件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导轨与活动件间的配合滑动结构为非圆结构,限制活动件绕导轨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固定架两导轨的上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上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导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两所述导轨上的固定件间设有横杆,横杆固定连接两固定件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导轨的下端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件限制活动件在导轨上的活动行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侧窗把,侧窗把设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间形成钝角的斜向段,斜向段与所述伸缩架均朝向固定架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先方案为:所述上杆、下杆、连接杆及端杆采用纤维杆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固定架、上杆、下杆、连接杆及端杆的铰接,使得伸缩架展开时伸缩架位于上部分的部件为上杆和端杆,棚布安装时仅需连接至固定架、上杆和端杆上即可,棚布受风力作用下压时,上杆和端杆对棚布的侧边均能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对棚布的支撑面,有效减小棚布与上杆、端杆连接处的作用力,对棚布与上杆或端杆的连接处起到一定的保护,减小棚布与伸缩架连接处的损坏概率。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伞棚支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单个伸缩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单个伸缩架展开状态限位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伞棚支架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固定架上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单个伸缩架的爆炸图。
图中:1、固定架,11、导轨,12、限位孔;2、固定件,21、下插部,22、第一铰接部,23、内插部,24、外插部;3、活动件,3a、滑套,3a1、插孔,3b、翻盖,3c、限位销,3d、弹簧,31、第二铰接部;4、上杆,4a、第一杆体,4b、第一端套一,4c、第一端套二,4d、中间套,41、第一铰接端一,42、第一铰接端二,43、铰接部一;5、下杆,5a、第二杆体,5b、第二端套一,5c、第二端套二,5c1、弧形段一,51、第二铰接端一,52、第二铰接端二,53、铰接部二;6、连接杆,6a、第三杆体,6b、第三端套一,6c、第三端套二,6c1、弧形段二,61、第三铰接端一,62、第三铰接端二;7、端杆,7a、第四杆体,7b、第四端套,71、第四铰接端,72、铰接部三;8、横杆;9、侧窗把,91、连接段,92、斜向段;10、限位件;A、第一铰接位;B、第二铰接位;C、第三铰接位;D、第四铰接位;E、第五铰接位;F、第六铰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本实施例主要对能对受风力作用下压的棚布侧边进行支撑、提高伸缩架与棚布侧边间支撑作用面、减小棚布与伸缩架连接处损坏概率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如图1-6所示,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包括固定架1,当伞棚安装在墙面上或电动车上时,固定架1与墙面或电动车的后视镜支杆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得我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朝向固定架1后方的伸缩架,伸缩架能展开或收折。
本实施例中的说明主要应用于电动车上,因此伞棚的安装高度适于人们直接伸手即可展开或收折操作。
为满足固定架1在电动车后视镜支杆上的稳定安装,固定架1呈U形结构,固定架1的两侧为导轨11,在导轨11的下端固定有限位件10,导轨11的下端位置即为竖直向上的部位与弧形部位的连接处,固定架1通过限位件10与电动车后视镜支杆间固定连接实现固定架1的固定安装。
优选的,固定架1通常采用方形的金属管体折弯成型,且方形的金属管体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原材料的采购也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在两导轨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2,固定件2的下端设有下插部21,下插部21插入至导轨11上端的管孔内,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下插部21与导轨11,实现固定件2在导轨11上的固定安装。
一组伸缩架包括上杆4、下杆5、连接杆6和端杆7,上杆4的一端与固定件2转动连接,下杆5的一端活动并转动连接导轨11,下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上杆4的另一端,连接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至下杆5,且端杆7同时转动连接上杆4和连接杆6。
为实现下杆5一端与导轨11间的活动并转动连接,下杆5的一端交接有活动件3,活动件3滑动连接导轨11,且基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采用方形管体折弯成型,即活动件3与导轨11间的配合结构亦为方形结构,能有效限制活动件3在沿导轨11上下滑动时发生转动,确保伸缩架在展开或收折操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活动件3可采用可拆卸搭扣等结构配件与导轨11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活动件3不沿固定架1的导轨11滑动亦能实现伸缩架的展开或收折操作。
上杆4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端一41,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端二42,且在上杆4的两端之间还设有铰接部一43;下杆5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端一51,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端二52,且在下杆5的两端之间设有铰接部二53;连接杆6一端设有第三铰接端一61,另一端设有第三铰接端二62;而端杆7的一端设有第四铰接端71,且在端杆7的两端之间设有铰接部三72。
在固定件2朝向后方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铰接部22,且在活动件3在导轨11上朝向后方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铰接部31,当伸缩架间连接且伸缩架与导轨11连接时,上杆4的第一铰接端一41与固定件2的第一铰接部22转动连接形成第一铰接位A,下杆5的第二铰接端一51与活动件3的第二铰接部31转动连接形成第二铰接位B,且下杆5的第二铰接端二52与上杆4的铰接部一43转动连接形成第三铰接位C,而连接杆6的第三铰接端一61与下杆5的铰接部二53转动连接形成第四铰接位D,连接杆6的第三铰接端二62与端杆7的第四铰接端71转动连接形成第五铰接位E,端杆7的铰接部三72与上杆4的第一铰接端二42转动连接形成第六铰接位F,优选的,这六处铰接位处的转动轴心均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固定架1。
当活动件3沿导轨11上下滑动活动时,第一铰接位A、第二铰接位B与第三铰接位C间始终形成一个三角结构一,且第三铰接位C、第四铰接位D、第五铰接位E及第六铰接位F间形成四边形或三角结构二,优选的,限位件10和固定间的设置使得活动件3滑动的行程受限,适于骑行电瓶车的人们手动操作伞棚展开或收折。
当第三铰接位C、第四铰接位D、第五铰接位E及第六铰接位F间形成四边形时,伸缩架处于可活动收折状态,即活动件3在导轨11上滑动时的位置不受限;当第三铰接位C、第四铰接位D、第五铰接位E及第六铰接位F间形成三角结构二时,其中第三铰接位C和第四铰接位D间距、第三铰接位C和第六铰接位F间距作为三角结构二的两边,第三铰接位C与第六铰接位F间距作为三角结构二的另外一边,或第三铰接位C、第五铰接位E、第六铰接位F分布在一条线上作为三角结构二的另外一边,伸缩架处于展开的稳定状态,此时限制活动件3在导轨11上的滑动,即可实现伸缩架的展开使用。
优选的,三角结构一和三角结构二局部重叠;或第三铰接位C和第四铰接位D间的直线边重叠在第二铰接位B和第三铰接位C间的直线边上;或三角结构一和三角结构二间仅第三铰接位C重叠。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件3为一个滑套3a的结构,滑套3a外设有转动安装的翻盖3b,翻盖3b上设有限位销3c,滑套3a上开设有插孔31,且翻盖3b与滑套3a间安装有弹簧3d,弹簧3d弹性支撑限位销3c始终插入至滑套3a的插孔31内,在导轨11靠近上端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12,当沿导轨11上移滑动滑套3a时,在弹簧3d支撑的翻盖3b上的限位销3c插入至限位孔12内,滑套3a无法沿导轨11滑动,即实现活动件3在导轨11上的限制滑动。
为确保固定架1的稳定性,两固定件2相对靠近的端面上设有内插部23,设有横杆8,横杆8与内插部23插接并通过螺丝等结构固定安装,横杆8的设置能有效使得固定架1及伞棚的稳定性更好。
因电动车后视镜的支杆宽度范围没有电动车车把手的宽度范围大,因此在固定架1的左右两侧还需安装斜向固定架1后方的侧窗,本实施例中,在两固定件2相对远离的端面上设有外插部24,设有侧窗把9,侧窗把9设有连接段91和斜向段92,斜向段92与连接段91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连接段91和斜向段92间弧形过渡,连接段91与外插部24插接并通过螺丝等结构固定连接,斜向段92成扁平的直条结构,便于侧窗的安装,优选的,斜向段92斜向朝向固定架1的后方。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杆4设有第一杆体4a,第一杆体4a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端套一4b,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端套二4c,第一铰接端一41设置在第一端套一4b的端部,且第一铰接端二42设置在第一端套二4c的端部,第一杆体4a上套设固定有中间套4d,铰接部一43设置在中间套4d上,中间套4d呈T形结构;
下杆5设有第二杆体5a,第二杆体5a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端套一5b,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端套二5c,第二铰接端一51设置在第二端套一5b的端部,且第二铰接端二52与铰接部二53均设置在第二端套二5c上,而第二铰接端二52设置在第二端套二5c的端部,而铰接部二53偏离第二铰接端二52设置,优选的,第二端套二5c的端部设有弧形延伸的弧形段一5c1,第二铰接端二52设置在弧形段一5c1上;
连接杆6设有第三杆体6a,第三杆体6a的一端固定有第三端套一6b,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端套二6c,第三铰接端一61设置在第三端套一6b的端部,且第三端套二6c的端部设有弧形延伸的弧形段二6c1,第三铰接端二62设置在第三端套二6c的弧形段二6c1上;
端杆7设有第四杆体7a和设置在第四杆体7a一端的第四端套7b,第四铰接端71设置在第四端套7b与第四杆体7a一端同侧端部的侧面上,且铰接部三72设置在偏离第四端套7b该端的侧面,第四铰接端71与铰接部三72朝向一致,第四铰接端71与铰接部三72的轴心相互平行,第四铰接端71与铰接部三72的轴心偏离第四杆体7a的轴心,且第四铰接端71与铰接部三72的轴心垂直于第四杆体7a的轴心。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4a、第二杆体5a、第三杆体6a和第四杆体7a可采用纤维杆材质,基于各杆体的材质选用,上杆4、下杆5、连接杆6及端杆7在展开且保持稳定时,第二端套二5c的弧形段一5c1弧形朝向下方,且弧形段一5c1抵紧在中间套4d上,使得位于第一端套一4b与中间套4d间的局部杆体一、第二端套一5b与第二端套二5c间的杆体二均处于绷紧状态,而第三端套二6c上的弧形段二6c1抵紧第四端套7b,弧形段二6c1弧形朝向上方,使得第三杆体6a、中间套4d与第一端套二4c间的局部杆体一也均处于绷紧状态,优选的,第一杆体4a、第二杆体5a及第三杆体6a呈弧形拱起的绷紧状态。
伞棚一般都会设置棚布,因本申请中的伸缩架展开时伸缩架位于上部分的部件为上杆4和端杆7,棚布安装时,棚布的前侧与横杆8或固定件2固定连接,且棚布的后侧与两端杆7的另一端相连接,而棚布的中间部位连接至上杆4和端杆7上即可,棚布受风力作用下压时,上杆4和端杆7对棚布的侧边均能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对棚布的支撑面,有效减少棚布与上杆4、端杆7连接处的作用力,对棚布与上杆4或端杆7的连接处起到一定的保护,减小棚布与伸缩架连接处的损坏概率。
为避免在伸缩架展开状态时棚布受风力影响而导致棚布中心拱起,使得棚布受风力作用左右晃动而影响伞棚使用,可在上杆4的第一端套一4b和中间套4d间的杆体一上,以及端杆7偏离第四端套7b的杆体四上各设置连接部,连接部滑动设置,且连接部与棚布内面固定连接,能有效限制棚布受风力影响浮离伸缩架。
而左右分布的连接部可通过一根杆体相连接,当伸缩架处于可收折状态时,连接部均能滑动向上并靠近固定架1的上端操作,连接两连接部的杆体不会对棚布叠合造成影响,且棚布能叠合至横杆8并通过绑带等结构固定在横杆8上。
当伞棚应用于墙面上安装时,仅需在墙面上固定安装两根导轨11即可,且活动件3沿导轨11的上下活动可通过丝杆与螺套配合或升降机等结构实现,而伞棚展开或收折状态的维持可通过限制丝杆转动或升降机停止工作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包括作为前档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左右各设有一组伸缩架;
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伸缩架包括上杆、下杆、连接杆和端杆;
所述上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架的上部并形成第一铰接位;
所述下杆的一端铰接有活动件,下杆与活动件的铰接处形成第二铰接位,活动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
所述下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杆上形成第三铰接位,第三铰接位位于上杆中间;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下杆上形成第四铰接位,且第四铰接位位于下杆的两端之间;
所述端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形成第五铰接位,上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端杆上并形成第六铰接位;
展开状态:所述活动件靠近上杆并限位在固定架上,下杆、上杆和固定架呈三角结构一;第三铰接位、第四铰接位、第五铰接位、第六铰接位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二,其中第三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间距、第三铰接位和第六铰接位间距作为三角形的两边,第三铰接位与第六铰接位间距或第三铰接位、第五铰接位、第六铰接位分布在一条线上作为三角形的另外一边;
收折状态:所述活动件远离上杆,所述第三铰接位、第四铰接位、第五铰接位和第六铰接位间形成四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上杆、下杆及连接杆均发生弹性形变,上杆、下杆及连接杆变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导轨,活动件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与活动件间的配合滑动结构为非圆结构,限制活动件绕导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两导轨的上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上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轨上的固定件间设有横杆,横杆固定连接两固定件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下端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件限制活动件在导轨上的活动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侧窗把,侧窗把设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间形成钝角的斜向段,斜向段与所述伸缩架均朝向固定架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下杆、连接杆及端杆采用纤维杆材质。
CN202321398292.XU 2023-06-03 2023-06-03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Active CN220349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8292.XU CN220349853U (zh) 2023-06-03 2023-06-03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8292.XU CN220349853U (zh) 2023-06-03 2023-06-03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9853U true CN220349853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8292.XU Active CN220349853U (zh) 2023-06-03 2023-06-03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9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35471A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KR20190003520A (ko) 접이식 루프탑텐트
WO2019227265A1 (zh) 杠杆式车顶帐篷
JP4362280B2 (ja) 日よけ
US11111691B2 (en) Side supporting type vehicle roof tent
CN203583988U (zh) 一种带有顶盖的车顶帐篷
CN211342055U (zh) 一种折叠帐篷骨架及折叠帐篷
CN103541584A (zh) 一种车顶帐篷
CN220349853U (zh) 侧檐伞棚的可折叠支架
US5119867A (en) Arm structure for awning support system
CN108468466A (zh) 杠杆式车顶帐篷
CN112031514A (zh) 一种具有自动伸缩挑檐结构的折叠帐篷
CN216714039U (zh) 自动直升连杆收合车顶帐篷
CN110541600B (zh) 用于车辆的遮蓬组件
CN215803658U (zh) 一种折叠帐篷的篷檐结构
CN215631149U (zh) 防雨棚及防雨装置
CN219773814U (zh) 一种具有屋檐功能的折叠凉棚
CN114809793A (zh) 一种折叠帐篷用自动飞檐机构
CN215331854U (zh) 一种防水车顶帐篷支架结构
JP3023542B2 (ja) 折畳開閉式テント
CN215255079U (zh) 一种折叠帐篷用自动飞檐机构
AU724718B3 (en) Car shelter
CN218806270U (zh) 一种便携式伞棚支架
CN210203644U (zh) 一种多折伞骨架
CN215331855U (zh) 一种速开转角遮阳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