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4965U - 一种逃生降落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降落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4965U
CN220344965U CN202223147539.9U CN202223147539U CN220344965U CN 220344965 U CN220344965 U CN 220344965U CN 202223147539 U CN202223147539 U CN 202223147539U CN 220344965 U CN220344965 U CN 220344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air
supporting
air bags
para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7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黄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47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4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4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4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逃生降落伞,包括伞面和伞体,伞体包括支撑气囊和缓冲件,伞面连接有多个用于撑开伞面的支撑气囊,伞体还设置有为支撑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嘴,支撑气囊与缓冲气囊相连接,缓冲件具有导流腔,所述缓冲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位于多个支撑气囊的中部,缓冲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口;通过设置的缓冲件可在逃生降落伞着地时进行缓冲,防止冲击力对使用者产生伤害。通过在缓冲件上设置进气孔、导流腔以及出气孔可在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对缓冲件底部较大的风阻进行导流,使其沿进气孔、导流腔、出气孔向上形成气流,从而降低缓冲件底部的风阻,减弱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的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降落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逃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逃生降落伞。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的增多带来的就是救援难度的增加,一旦发生高层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都存在较大难度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而且高层建筑通常内部结构复杂,设备繁多,起火因素很多。由于装饰材料和室内陈设物品大多都是可燃材料,能加快燃烧速度,可燃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还能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气体,及有毒性烟气,因此若不能即使救援将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现有的高层救援工具多为绳索类的高空缓降器,但缓降器的安装要求较高,使用时对用户的要求较高,且绳索长度有限不适用于楼层较高的建筑尤其30层以上的建筑楼层。而使用传统的降落伞进行逃生时对高度要求严格,否则伞面难以打开,因此同样不适用于楼群林立的城市。现有的逃生伞在使用时容易在下降的过程中发生剧烈晃动,影响降落位置且容易让使用者产生眩晕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逃生降落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使用,操作方便且落地时缓冲可靠的逃生降落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逃生降落伞,包括伞面和伞体,所述的伞体包括支撑气囊和缓冲件,所述的伞面连接有多个用于撑开伞面的支撑气囊,所述的伞体还设置有为支撑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嘴,所述的支撑气囊与所述的缓冲件相连接,所述的缓冲件具有导流腔,所述缓冲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位于多个支撑气囊的中部,所述的缓冲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件包括缓冲气囊,多个所述的缓冲气囊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气囊相连接,相邻缓冲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固定;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缓冲气囊可有效的保障降落时的缓冲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片可保障缓冲气囊的整体稳固性,避免单一缓冲气囊着地时弯曲后导致的缓冲效果降低。
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的缓冲气囊的下端部均通过链接布相连接,多个缓冲气囊与链接布之间均设置有进气口;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链接布可进一步的提高各缓冲气囊脚部的稳固性,从而保障缓冲效果。
更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气囊与多个缓冲气囊之间设置有中间气囊,所述的中间气囊与支撑气囊、缓冲气囊均相连通,所述的充气嘴设置在所述的中间气囊上;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中间气囊可方便缓冲腔与支撑气囊的生产加工。由于支撑气囊、中间气囊和缓冲气囊之间均相连通,因此通过设置的充气嘴可进行快速充气方便使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缓冲气囊呈棱台状分布,且缓冲气囊位于棱台的棱线上;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呈棱台状分布的缓冲气囊可提高缓冲件着地时的接触面积,从而保障可靠缓冲,降低用户收到的冲击伤害。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链接布与所述的连接片一体设置;优点在于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片和链接布可提高各个缓冲气囊的连接可靠性,以及着地过程中缓冲气囊的抗性变能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气口出设置有平躺垫,所述的平躺垫与所述的缓冲件相连接,且所述的平躺垫开设有多个与出气口相对应的出气孔;好处在于通过设置在靠近缓冲气囊下端部的出气孔可在缓冲件倾斜时气流可顺利进入到导流腔内,从而向上流动,利用气流减缓缓冲件的晃动保持平稳。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伞面具有多个连接棱,所述的连接棱与所述的支撑气囊相对应,所述的支撑气囊连通过支撑片与所述的连接棱连接固定;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支撑片可加强伞面与支撑气囊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障逃生降落伞的使用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片延伸至出气口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延伸至出气口处的支撑片可将从出气口向上流动的气流分流至伞面内,从而对伞面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保障下落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支撑片可对用户进行各方位的包裹接触,提高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的支撑气囊之间通过固定气囊相连接,且固定气囊与所述的支撑气囊相连通;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固定气囊可保障相邻支撑气囊的稳定性,提高抗支撑气囊的抗性变能力,从而提高逃生降落伞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缓冲件可在逃生降落伞着地时进行缓冲,防止冲击力对使用者产生伤害。同时通过在缓冲件上设置进气孔、导流腔以及出气孔可在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对缓冲件底部较大的风阻进行导流,使其沿进气孔、导流腔、出气孔向上形成气流,从而降低缓冲件底部的风阻,减弱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的晃动,气流对伞面提供一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逃生降落伞下降的平稳性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气口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包括伞面1和伞体2,伞体2包括支撑气囊2.1和缓冲件2.2,伞面1的周侧连接有多个用于撑开伞面1的支撑气囊2.1,伞体2还设置有为支撑气囊2.1进行充气的充气嘴2.3,支撑气囊2.1与缓冲件2.2相连接,缓冲件2.2具有导流腔2.21,所述缓冲件2.2的上部设置有与导流腔2.21相连通的出气口2.23,出气口2.23位于多个支撑气囊2.1所围的中部,缓冲件2.2的底部设置有与导流腔2.21相连通的进气口2.22;通过设置的缓冲件2.2可在逃生降落伞着地时进行缓冲,防止冲击力对使用者产生伤害。同时通过在缓冲件2.2上设置进气孔、导流腔2.21以及出气孔2.41可在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对缓冲件2.2底部较大的风阻进行导流,使其沿进气孔、导流腔2.21、出气孔2.41向上形成气流,从而降低缓冲件2.2底部的风阻,减弱逃生降落伞下降过程中的晃动,气流对伞面1提供一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逃生降落伞下降的平稳性以及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说明,上述的缓冲件2.2包括缓冲气囊2.24,多个缓冲气囊2.24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气囊2.1相连接并且均相连通,同时相邻缓冲气囊2.24之间通过连接片2.25连接固定;通过设置的缓冲气囊2.24可有效的保障降落时的缓冲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连接片2.25可保障缓冲气囊2.24的整体稳固性,避免单一缓冲气囊2.24着地时弯曲后导致的缓冲效果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多个缓冲气囊2.24的下端部均通过链接布2.26相连接,链接布2.26与连接片2.25一体设置,同时上述述的进气口2.22位于缓冲气囊2.24与链接布2.26之间,且靠近换从气囊的下端部;通过设置的链接布2.26可进一步的提高各缓冲气囊2.24脚部的稳固性,从而保障缓冲效果,且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片2.25和链接布2.26可提高各个缓冲气囊2.24的连接可靠性,以及着地过程中缓冲气囊2.24的抗性变能力。
为提高上述支撑气囊2.1与缓冲气囊2.2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加工便捷性,在支撑气囊2.1与缓冲气囊2.24之间设置有中间气囊2.27,中间气囊2.27与多个支撑气囊2.1、多个缓冲气囊2.24均相连通,同时充气嘴2.3设置在中间气囊2.27上;通过设置的中间气囊2.27可方便缓冲腔与支撑气囊2.1的生产加工。由于支撑气囊2.1、中间气囊2.27和缓冲气囊2.24之间均相连通,因此通过设置的充气嘴2.3可进行快速充气方便使用。
为便于用户躺卧,在出气口2.23出设置有平躺垫2.4,平躺垫2.4与缓冲件2.2相连接固定,且平躺垫2.4开设有多个与出气口2.23相对应的出气孔2.41,通过设置在靠近缓冲气囊2.24下端部的出气孔2.41可在缓冲件2.2倾斜时气流可顺利进入到导流腔2.21内,从而向上流动,利用气流减缓缓冲件2.2的晃动保持平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间气囊2.27上还可设置有锁扣,通过锁扣与用户穿戴的安全衣相连接。
上述的多个缓冲气囊2.24呈棱台状分布,且缓冲气囊2.24位于棱台的棱线上;通过设置的呈棱台状分布的缓冲气囊2.24可提高缓冲件2.2着地时的接触面积,从而保障可靠缓冲,降低用户收到的冲击伤害。
为保障伞面1打开的稳定性,以及伞面1与支撑气囊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上述的伞面1具有多个连接棱1.1,连接棱1.1与支撑气囊2.1相对应,支撑气囊2.1连通过支撑片2.5与连接棱1.1连接固定;通过设置的支撑片2.5可加强伞面1与支撑气囊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障逃生降落伞的使用安全性。上述的支撑片2.5可设置成延伸到出气口2.23处;通过设置延伸至出气口2.23处的支撑片2.5可将从出气口2.23向上流动的气流分流至伞面1内,从而对伞面1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保障下落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支撑片2.5可对用户进行各方位的包裹接触,提高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在上述相邻两个支撑气囊2.1之间通过固定气囊2.6相连接,且固定气囊2.6与支撑气囊2.1相连通;通过设置的固定气囊2.6可保障相邻支撑气囊2.1的稳定性,提高抗支撑气囊2.1的抗性变能力,从而提高逃生降落伞的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逃生降落伞,包括伞面和伞体,所述的伞体包括支撑气囊,所述的伞面连接有多个用于撑开伞面的支撑气囊,所述的伞体还设置有为支撑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体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的支撑气囊与所述的缓冲件相连接,所述的缓冲件具有导流腔,所述缓冲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位于多个支撑气囊的中部,所述的缓冲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导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件包括缓冲气囊,多个所述的缓冲气囊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气囊相连接,相邻缓冲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缓冲气囊的下端部均通过链接布相连接,多个缓冲气囊与链接布之间均设置有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多个支撑气囊与多个缓冲气囊之间设置有中间气囊,所述的中间气囊与支撑气囊、缓冲气囊均相连通,所述的充气嘴设置在所述的中间气囊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缓冲气囊呈棱台状分布,且缓冲气囊位于棱台的棱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接布与所述的连接片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出设置有平躺垫,所述的平躺垫与所述的缓冲件相连接,且所述的平躺垫开设有多个与出气口相对应的出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面具有多个连接棱,所述的连接棱与所述的支撑气囊相对应,所述的支撑气囊连通过支撑片与所述的连接棱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片延伸至出气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降落伞,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的支撑气囊之间通过固定气囊相连接,且固定气囊与所述的支撑气囊相连通。
CN202223147539.9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逃生降落伞 Active CN220344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7539.9U CN22034496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逃生降落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7539.9U CN22034496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逃生降落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4965U true CN22034496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7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7539.9U Active CN22034496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逃生降落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4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4190B (zh) 可快速充气安全逃生气囊伞
CN201516247U (zh) 高空逃生缓降装置
CN220344965U (zh) 一种逃生降落伞
CN102556355B (zh) 一种多功能救生仓
CN200988579Y (zh) 降落伞自动开伞器
CN201245245Y (zh) 一种高空跌落的自救包
CN2293341Y (zh) 充气式火灾、水难逃生装置
CN109914777A (zh) 基于摩擦曝气与气压缓冲的安全防护作用的电力施工设备
CN201668892U (zh) 一种充气式高楼逃生衣
CN209019797U (zh) 一种建筑逃生速降装置
CN201410235Y (zh) 一种高楼逃生防眩缓降保护装置
CN216319572U (zh) 一种家用火灾逃生气囊
CN110860048A (zh)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CN108175965A (zh) 一种高空坠落纠偏救援气垫
CN210698524U (zh) 一种高楼救生包
CN2518533Y (zh) 瞬间逃生降落装置
CN2475660Y (zh) 气包式救生伞
CN108042939A (zh) 一种高空坠落救援气垫
RU861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CN205891265U (zh) 新型消防用逃生自救降落伞
CN211675933U (zh) 一种高空逃生救援设备
CN210845024U (zh) 一种高空火灾紧急逃生系统背包
CN110681079B (zh) 一种高空逃生救援设备
CN212271987U (zh) 一种实用安全的高楼逃生窗
CN210912895U (zh) 一种便于减小乘客伤亡的衣服降落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