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2115U - 定子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2115U
CN220342115U CN202190000804.5U CN202190000804U CN220342115U CN 220342115 U CN220342115 U CN 220342115U CN 202190000804 U CN202190000804 U CN 202190000804U CN 220342115 U CN220342115 U CN 220342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oling channel
yoke
pole teeth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8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哈斯
W·哈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2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2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38)的电机(40)的定子(10),其具有:环形地构造的轭形件(12),该轭形件具有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内侧(14),其中,在轭形件(12)的内侧(14)上多个极齿(16)与轭形件(12)形状锁合地连接,极齿(16)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12)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被构造为垫子的定子绕组(29),该定子绕组布置在极齿(16)之间;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一冷却通道(34),该第一冷却通道沿定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冷却通道(34)布置在凹缺(30)中,该凹缺从轭形件(12)的内侧(14)出发在两个邻近的极齿(16)之间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12)向外延伸,第一冷却通道(34)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对凹缺(30)进行限定的壁(36)处和/或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29)处;和/或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二冷却通道(44),其中,该第二冷却通道(44)在两个邻近的极齿(16)之间布置在定子绕组(29)的沿定子(10)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绕组内侧(46)与极齿(16)的极靴(20)之间,并且第二冷却通道(44)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29)处和/或抵靠在极靴(20)处。

Description

定子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其中,定子具有圆环形地构造的具有多个极齿的轭形件。在极齿之间布置有被构造为垫子的定子绕组,其中,在轭形件与定子绕组之间和/或在定子绕组和与极齿的极靴之间构造有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用于冷却定子的冷却通道。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电机。
背景技术
原则上已知用于电机的定子。同样已知对定子的不同的冷却构思,以便在运行电机期间冷却该定子。在已知的冷却构思中能够设置,在端侧上构造的绕组头部通过吸入的周围空气来冷却,该周围空气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吹出。对绕组头部的单独的冷却经常不足以高效地冷却电机或者说定子。因此进一步已知的是,能够在定子与环绕定子的壳体之间构造冷却通道,以便能够冷却定子的在外部的周侧面,如这一点例如在EP 3127223 B1中所描述的那样。定子的外侧冷却会导致提高的空间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该定子能够具有高效的冷却并且具有减小的结构空间。
这个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接下来的说明书和附图的主题,其中,每个特征能够不仅单独地而且也以本实用新型的方面的组合的方式来示出,只要从说明书没有得到一些明确相反情况。
按照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该定子具有:
环形地构造的轭形件,该轭形件具有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内侧,其中,在轭形件的内侧上多个极齿形状锁合地与轭形件连接,并且极齿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被构造为垫子的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布置在极齿之间;
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一冷却通道,该第一冷却通道沿定子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冷却通道布置在凹缺中,该凹缺从轭形件的内侧出发在两个邻近的极齿之间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一冷却通道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对凹缺进行限定的壁处和/或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处;
和/或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二冷却通道,其中,第二冷却通道在两个邻近的极齿之间布置在定子绕组的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绕组内侧与极齿的极靴之间,并且第二冷却通道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处和/或抵靠在极靴处。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机的定子。电机优选用在机动车辆的驱动系中。因此,电机能够优选是牵引驱动装置。机动车辆能够是部分地或者完全电驱动的机动车辆。
定子具有环形地构造的轭形件。通常来说,轭形件通过多个环形地冲压成形的板材形成,这些板材沿定子的轴向方向彼此先后地布置并且与彼此连接。连接部能够是粘接连接部和/或焊接连接部和/或压印连接部。
在沿定子的或者说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侧部上,轭形件具有内侧。在内侧上至少部分地形状锁合地布置有多个极齿,其中,这些极齿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至少部分地形状锁合地连接”意味着,作为极齿与轭形件之间的形状锁合的补充方案例如还能够设置材料锁合的连接,以便提高极齿与轭形件的连接部的刚性。极齿的、尤其极齿的极杆的相对于彼此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的间距优选是均匀的和/或规律的间距。
极齿能够分别构造为单齿。也能够设想到,极齿在背离轭形件的外侧处通过窄的接片与彼此连接。换句话说,每个极齿在背离轭形件的侧部上都具有极靴,其中,两个邻近的极齿的极靴能够与彼此连接。
在极齿之间布置有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沿定子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在定子处在端侧上和/或在末端侧形成绕组头部。定子绕组构造为垫子。这类的定子绕组也能够被称为连续绕组和/或成形线材绕组。垫子的特点在于,三个导体U、V、W在布置到极齿上之前在一个平面中形成为成形线材结构并且随后被置入在极齿之间。垫子的电导体由铜构造而成或者至少部分地具有铜。电导体关于其纵向方向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此外,导体能够具有绝缘涂层,使得定子绕组的层与彼此电分离。
从轭形件的内侧出发在彼此并排地布置的两个极齿之间构造有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凹缺。凹缺优选也能够被称为凹槽,其沿轭形件的纵向方向在极齿之间延伸,其中,凹槽开口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在凹缺中布置和/或构造有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一冷却通道,该第一冷却通道沿定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冷却通道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对凹缺进行限定的壁处和/或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处。“紧挨着地抵靠”意味着,形成第一冷却通道的壁材料与轭形件处于直接接触之中并且/或者与定子绕组的电导体的绝缘的罩套结构处于直接接触之中。第一冷却通道因此布置在凹缺中,由此提供了集成在定子中的冷却部。通过第一冷却通道相对于轭形件或者说相对于定子绕组的直接、即紧挨着的接触,能够紧挨着地在定子绕组处实现对定子的冷却,由此能够提高对定子的冷却并且提高电机的性能。
作为第一冷却通道的替代方案和/或补充方案能够设置的是,在定子绕组的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绕组内侧与极齿的极靴之间构造有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处和/或抵靠在极靴处。“紧挨着地”意味着,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的壁材料与定子绕组的电导体或者与极齿处于直接接触之中。第二冷却通道因此在极齿之间以相对于定子内侧紧挨着的方式布置。通过第一冷却通道相对于定子绕组或者说相对于极靴的直接、即紧挨着的接触,能够紧挨着地在定子绕组处在转子附近实现对定子的冷却,由此能够提高对定子的冷却并且提高电机的性能。
通过由于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而集成在定子中的冷却部,此外能够减小定子的和/或电机的结构空间。
冷却介质优选是冷却液。冷却液能够是油或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设置了,第一冷却通道被引导直至轭形件的内侧。这意味着,定子绕组在极齿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关于轭形件的径向方向被引导直至内侧,并且第一冷却通道紧挨着地至少部分区段地抵靠在定子绕组处。以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用定子绕组填充中间空间,由此能够得到电机的较高的有效功率。通过伴随着相对于定子绕组的直接接触而将冷却通道布置在轭形件的凹缺中,能够实现高效的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了,第一冷却通道从凹缺出发被引导直至极齿之间的中间空间中。以这种方式能够不仅在轭形件的高度上关于其周向方向而且还在极齿的高度上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实现对定子的冷却。因此能够在定子绕组的区域中得到有效的冷却。
原则上能够设置的是,定子绕组关于定子的径向方向单层地构造,其中,单层的定子绕组的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向外指向的侧部对着第一冷却通道至少部分区段地进行抵靠,并且/或者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侧部对着第二冷却通道进行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于,定子绕组关于定子的径向方向多层地构造,并且在两个极齿之间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单层地构造。通过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将定子绕组单层地布置在两个极齿之间,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置入定子绕组。当两个极齿之间的中间空间沿定子的周向方向比定子绕组的宽度略宽时,则此外能够以容易的方式将该定子绕组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极齿之间。通过定子绕组的沿径向方向的多层性,能够对应地提高定子绕组在极齿之间的填充度,由此能够提高电机的有效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置了,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在定子的端侧和/或末端侧上与第一环形通道连接,并且/或者第二冷却通道在端侧和/或末端侧上与第二环形通道连接。定子因此在其轴向的端部处具有端侧或者末端侧。第一冷却通道流体密封地和/或介质密封地与第一环形通道连接起来,从而冷却介质能够从第一冷却通道转移和/或流动到第一环形通道中。同样,第二冷却通道通到第二环形通道中。第一环形通道能够一方面是弧形段,从而在定子处在端侧上将两个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的第一冷却通道与彼此连接起来。但是同样,第一环形通道也能够圆环形地构造,以便将多个第一冷却通道在流体技术上与彼此连接起来。第一环形通道能够具有出口和/或入口。通过入口能够供应冷的冷却介质。通过出口能够将被加温的冷却介质导出。圆环形地构造的第一环形通道能够优选对定子绕组的在定子处在端侧上所构造的绕组头部在其在外部的周缘侧上和/或在其内部的周缘侧上关于定子的径向方向进行环绕。用于构造用来与第一冷却通道进行连接的第一环形通道的实施方案对应地适用于用来与第二冷却通道在流体技术上进行连接的第二环形通道。同样能够设想到并且特别优选设置了,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一环形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的第二环形通道在流体技术上与彼此连接。
原则上能够如此构造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使得它们能够传导冷却介质、它们是热稳定的并且它们具有相对于腐蚀性介质的经提高的抵抗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于,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由塑料材料构造而成。塑料材料能够优选是热固性塑料。塑料具有相对于侵蚀性和腐蚀性介质经提高的抵抗力。热固性塑料具有经提高的热稳定性。此外,塑料非常轻,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是热稳定的、能够具有减小的重量并且合适于侵蚀性的周围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了,两个邻近的极齿的极靴无间隙地构造。换句话说,在各个极靴之间没有构造间隙,通过该间隙能够将定子绕组导入到中间空间中。极靴的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的无间隙的设计方案能够有利于电机的转矩。
极齿与轭形件的内侧形状锁合地连接。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方式实现形状锁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于,极齿通过燕尾形的连接部与轭形件连接。换句话说,极齿通常具有极杆,其中,构造了与极杆沿定子的径向方向邻近的极靴。极靴的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极杆的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的宽度。换句话说,极齿锤头状地构造。在背离极靴的侧部上,极齿具有燕尾形的突起,该突起嵌入到与燕尾形的突起对应的在轭形件的内侧上的凹缺中。这类的燕尾形的形状锁合在极齿与轭形件之间形成了可靠且刚性的连接,这能够积极地影响电机的噪声生成,尤其是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NVH)。
能够设想到,凹缺沿径向方向的深度近似对应于凹缺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在内侧附近的宽度。“近似”意味着,关于凹缺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在内侧处的宽度,该深度要么比凹缺的宽度要大最大30%要么要小最大30%。在此,边界值被包括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置了,凹缺关于轭形件的横截面从内侧出发沿径向方向向外展宽地构造。换句话说,凹缺和/或凹槽的横截面在其深度上从内侧出发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增大。以这种方式能够将第一冷却通道形状锁合地布置到凹缺中,由此能够实现将冷却通道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凹缺中。
冷却通道的内直径能够优选圆形地构造。但是也能够设想到,内直径具有椭圆形的和/或有角的、例如四边形的设计方案。
有利地设置了,轭形件在沿径向方向向外指向的外侧上具有轭形件外侧,并且定子布置在壳体中,其中,在轭形件外侧与壳体之间构造有第三冷却通道。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电机的冷却性能,因为除了通过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而集成的定子冷却之外还附加地设置了第三冷却通道,以便冷却电机。
第三冷却通道优选沿定子的纵向方向伸展。第三冷却通道能够具有多个彼此平行地布置的第三冷却通道,该第三冷却通道在定子的端侧通到第三环形通道中。优选第三冷却通道在流体技术上与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连接。例如第三环形通道在流体技术上与第一环形通道和/或第二环形通道耦接。
本实用新型此外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方法,其中,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包覆成形过程和/或传递模塑过程构造而成。以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且低廉的方式优选由塑料来构造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了,在将具有定子绕组的极齿形状锁合地布置在轭形件上之后构造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换句话说,首先将定子绕组布置到极齿之间的中间空间中。随后,将极齿与轭形件形状锁合地连接起来并且构造卷绕头部。在另一个步骤中构造第一冷却通道和/或第二冷却通道。为此能够设置的是,为了构造第一冷却通道而将喷枪沿定子的纵向方向引导到凹缺中,并且在喷枪、凹缺的壁、与定子绕组之间浇注环形室。以这种方式能够低廉地制造经集成的第一冷却通道。此外,能够得到第一冷却通道与轭形件和定子绕组的最佳的热连接。为了构造第二冷却通道而将喷枪引导到绕组内侧与极靴之间并且随后喷注环形室,由此得到第二冷却通道与定子绕组和极齿的最佳的热连接。此外,能够通过浇注将定子绕组位置固定地固定在极齿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此外涉及一种具有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电机。电机优选是至少部分地电驱动的机动车辆中的牵引驱动装置。
定子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同样用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和/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反之亦然。
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接下来的实施例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限制性的,而是应该理解为示例性的。这些实施例应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保留以下权利,即:将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特征中的单个和/或多个特征作为权利要求的主题或者将这样的特征纳入现有的权利要求中。根据附图更详细地阐释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中示出了:
图1以横截面示出了定子连同第一冷却通道的局部图;
图2以横截面示出了定子在没有定子绕组的情况下连同第一冷却通道的局部图;
图3以横截面示出了定子连同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的局部图;
图4示出了定子连同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的截取部分的三维视图;
图5示出了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连同对应的环形通道的三维视图;
图6示出了带有具有所述定子的电机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定子10的横截面示出了定子10的局部图或者说详细视图。定子10具有环形地构造的轭形件12。轭形件12也能够被称为轭形环。通常来说,轭形件12通过多个环形地冲压成形的板材来形成,这些板材沿定子10的轴向方向彼此先后地布置并且与彼此连接。板材优选是软磁的电工钢片。所述连接能够例如是焊接连接或粘接连接。在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侧部上,轭形件12具有内侧14。在内侧14上至少形状锁合地布置有多个极齿16。“至少部分地形状锁合的连接”意味着,作为形状锁合的补充方案例如还能够设置极齿16相对于轭形件12的材料锁合的连接,以便提高极齿16与轭形件12的连接部的刚性。
极齿16通常具有极杆18和沿定子10的径向方向与极杆18邻近的极靴20。极靴20的关于定子10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极杆18的关于定子10的周向方向的宽度。换句话说,极齿16锤头状地构造。在背离极靴20的侧部上,极齿16具有燕尾形的突起22,该突起嵌入到轭形件12的内侧14上的与燕尾形的突起22相应的凹缺24中。这类的形状锁合结构形成了极齿16与轭形件12之间的可靠的连接。
极齿16沿轭形件12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能够设想到,极齿16构造为单齿。但是也能够设置,极齿16在背离轭形件12的外侧26处通过窄的接片28沿定子10的周向方向与彼此连接。换句话说,两个彼此并排地布置的极齿16的极靴20沿定子10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彼此无间隙地构造。
极齿16的、尤其极杆18的相对于彼此沿轭形件12的周向方向的间距是均匀的或者说规律的间距。在极齿16或者说极杆18之间布置有被构造为垫子的定子绕组29,该定子绕组沿定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在定子10处在端侧构造成绕组头部(未被示出)。
从轭形件12的内侧14出发,在彼此并排地布置的两个极齿16之间构造有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凹缺30。该凹缺30也能够优选被称为凹槽,该凹槽沿轭形件12的纵向方向在极齿16之间延伸,其中,凹缺30的凹槽开口32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在凹缺30中布置有能以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一冷却通道34,该第一冷却通道沿定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冷却介质优选是冷却液。冷却液能够是油或水。第一冷却通道34布置在凹缺30中,由此来提供集成在定子10中的冷却部。
第一冷却通道34一方面抵靠在对凹缺30进行限定的壁36处,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29处。通过使第一冷却通道34紧挨着地、即直接地接触到定子绕组29的部分区域处并且接触到凹缺30的壁36处,能够实现对定子10的高效的冷却,由此同时能够提高电机40的性能。通过集成在定子10中的冷却部此外能够减小定子10的和/或电机40的结构空间。
凹缺30的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的深度近似对应于凹缺30的沿轭形件12的周向方向的在内侧14附近或者说在该内侧上的宽度。“近似”意味着,关于凹缺30的沿轭形件12的周向方向在内侧14上的宽度,该深度比凹缺30的宽度要么要大直至最大30%要么要小直至最大30%。在此,边界值被包括在内。
凹缺30关于轭形件12的横截面从内侧14出发沿径向方向向外展宽地构造。换句话说,凹缺30的和/或凹槽的横截面从内侧14出发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增大。以这种方式能够将第一冷却通道34优选位置固定地定位在凹缺30中。
定子绕组29关于定子10的径向方向多层地构造,其中,定子绕组29的沿径向在外部的层至少部分区段地抵靠在第一冷却通道34处。关于定子的周向方向,定子绕组29在两个极齿16之间单层地构造。沿径向方向彼此并排地布置的定子绕组29通过垫子或者说成形线材绕组来形成,其中,成形线材绕组的电导体由铜构造而成和/或至少部分地具有铜。电导体关于其纵向方向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定子绕组29在通过极齿16所限定的中间空间之内沿径向方向彼此并排地布置,其中,彼此并排地布置的电导体与彼此电绝缘地布置和/或具有绝缘涂层。
在图2中示出了由图1已知的定子10的另一个局部图或者说详细视图,其中,未示出定子绕组29。第一冷却通道34能够以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布置到凹缺30中。能够设想到,第一冷却通道34构造为软管。能够设置,在极齿16与轭形件12连接之前,将第一冷却通道34插入和/或夹入到凹缺30中。在此能够设想到,第一冷却通道34也至少部分区段地朝极齿16的方向伸出超过内侧14。也可行的是,第一冷却通道34与内侧14齐平地封闭。此外能够设置的是,第一冷却通道的34的内直径能够例如具有圆形的或者有角的横截面。即使未被示出但是于是也设置了,在极齿16之间的每个凹缺30中布置有第一冷却通道34。这也适用于图1,其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一冷却通道34。
在图3中示出了定子10的局部图,其中,不同于在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定子10,该定子10现在具有第二冷却通道44。第二冷却通道44在两个邻近的极齿16之间布置在定子绕组29的沿定子10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绕组内侧46与极齿16的极靴20之间。在此设置了,第二冷却通道44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定子绕组29的绕组内侧46处并且至少部分区段地抵靠在极靴20处。“紧挨着”意味着,形成第二冷却通道44的壁不管其能够如何构造都至少部分区段地在极靴20中处于直接接触之中并且/或者与定子绕组29的电导体、尤其与定子绕组29的绕组内侧46的电导体的绝缘的罩套结构处于直接接触之中。通过第二冷却通道44相对于定子绕组29并且相对于极齿16的直接接触,能够提高冷却作用。
在图4中示出了用于电机40的由图3已知的定子10的三维视图。定子10布置在电机40的壳体49中。在沿定子10的径向方向向外指向的轭形件外侧48与壳体49之间布置和/或构造有第三冷却通道50。第三冷却通道50基本上U形地构造,其中,U形的第三冷却通道50的直立的接片的端部相对于壳体49密封并且因此形成了第三冷却通道50。通过第三冷却通道50与轭形件12并且与壳体49的紧挨着的连接,能够同样得到经提高的冷却作用。
图5示出了第二冷却通道44的和第三冷却通道50的三维视图。第二冷却通道44在相应地远侧的端部处朝第二环形通道52中结束。第三冷却通道50在其在远侧的端部处通到第三环形通道54中。以这种方式,能够使冷却介质对应地分布在相应的环形通道52、54上。即使未被示出,于是也能够设置的是,第二环形通道52和第三环形通道54在流体技术上与彼此连接。
图6示出了机动车辆38。机动车辆38是至少部分地电驱动的机动车辆。在机动车辆38的驱动系中布置有电机40,在该电机中布置有定子10。
图7示出了用于制造定子10的方法。在第一步骤100中提供圆形的轭形件12,其在内侧14上交替地具有用于接纳第一冷却通道34的凹缺30和与极齿16的燕尾形的突起22相对应的接纳部24。
在第二步骤110中,提供极齿16,其中,在相对于彼此间隔开的极齿16之间,从背离极靴20的侧部出发,多层地布置了连续定子绕组29。
在第三步骤120中,具有定子绕组29的极齿16与轭形件12形状锁合地连接,使得极靴16的燕尾形的突起22嵌入到轭形件12的相应地对应的接纳部24中。此外,构造了绕组头部。
在第四步骤中,构造了第一冷却通道34和/或第二冷却通道44。
为了构造第一冷却通道34,分别通过包覆成形和/或传递模塑过程将第一冷却通道34构造到所述凹缺30中或者说构造到多个凹缺30中。为此,例如将喷枪沿定子10的纵向方向引导到凹缺30中。之后,在喷枪、凹缺30的壁36、和定子绕组29之间浇注有环形室。以这种方式能够低廉地制造集成的第一冷却通道34并且其具有与轭形件12和定子绕组29的最佳的热连接。此外,能够通过浇注来将定子绕组29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极齿16之间的中间空间中。能够设想到,通过传递模塑过程也对绕组头部和轭形件12的相对于内侧14间隔开地布置的在外部的周侧面42用塑料进行浇注和/或注射包封。
为了构造第二冷却通道44,将喷枪导入到绕组内侧46与两个邻近的极齿16的极靴20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并且对喷枪与定子绕组29之间或者说喷枪与极靴20之间的环形室用塑料进行浇注和/或喷注。

Claims (14)

1.定子(10),其用于机动车辆(38)的电机(40),具有:
环形地构造的轭形件(12),该轭形件具有沿轭形件(12)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内侧(14),其中,在所述轭形件(12)的内侧(14)上,多个极齿(16)与所述轭形件(12)形状锁合地连接,所述极齿(16)沿轭形件的周向方向(12)相对于彼此间隔开地布置;
被构造为垫子的定子绕组(29),所述定子绕组布置在所述极齿(16)之间;
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一冷却通道(34),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布置在凹缺(30)中,所述凹缺从所述轭形件(12)的内侧(14)出发在两个邻近的极齿(16)之间沿轭形件的径向方向(12)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对所述凹缺(30)进行限定的壁(36)处和/或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所述定子绕组(29)处;和/或
能用冷却介质穿流的第二冷却通道(44),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4)在两个邻近的极齿(16)之间布置在所述定子绕组(29)的沿定子(10)的径向方向向内指向的绕组内侧(46)与所述极齿(16)的极靴(20)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4)至少部分区段地紧挨着地抵靠在所述定子绕组(29)处和/或抵靠在所述极靴(20)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至少具有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被引导直至所述轭形件(12)的内侧(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至少具有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从所述凹缺(30)出发被引导直至所述极齿(16)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29)关于所述定子(10)的径向方向多层地构造,并且在两个极齿(16)之间关于所述定子(10)的周向方向单层地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在所述定子(10)的端侧与第一环形通道连接,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在所述定子(10)的端侧与第二环形通道(5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4)由塑料材料构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两个邻近的极齿(16)的极靴(20)无间隙地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齿(16)通过燕尾形的连接部与所述轭形件(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缺(30)关于所述轭形件(12)的横截面从所述内侧(14)出发沿径向方向向外展宽地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轭形件(12)在沿径向方向向外指向的外侧上具有轭形件外侧(48),并且所述定子(10)布置在壳体(49)中,其中,在所述轭形件外侧(48)与所述壳体(49)之间构造有第三冷却通道(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50)在流体技术上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4)通过包覆成形过程和/或传递模塑过程构造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定子绕组(29)的极齿(16)形状锁合地布置到所述轭形件(12)上之后,构造所述第一冷却通道(34)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4)。
14.电机,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0)。
CN202190000804.5U 2020-10-14 2021-10-14 定子和电机 Active CN2203421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2923.1 2020-10-14
DE102020212923.1A DE102020212923A1 (de) 2020-10-14 2020-10-14 Stator mit integrierter Kühl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PCT/EP2021/078382 WO2022079135A1 (de) 2020-10-14 2021-10-14 Stator mit integrierter kühl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2115U true CN220342115U (zh) 2024-01-12

Family

ID=7813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0804.5U Active CN220342115U (zh) 2020-10-14 2021-10-14 定子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3844A1 (zh)
EP (1) EP4229738A1 (zh)
CN (1) CN220342115U (zh)
DE (1) DE102020212923A1 (zh)
WO (1) WO2022079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7454B4 (de) * 2021-03-25 2023-02-0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ein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102022205711A1 (de) 2022-06-03 2023-12-14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s
WO2024046562A1 (en) * 2022-08-31 2024-03-07 Gkn Automotive Limited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with inner cooling chann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19165T2 (de) * 2002-09-11 2007-12-13 Mitsubishi Denki K.K. Fahrzeuglichtmaschine
JP5470015B2 (ja) * 2009-12-04 2014-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
DE102014205930A1 (de) 2014-03-31 2015-10-0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4220148A1 (de) * 2014-10-06 2016-04-07 Robert Bosch Gmbh Linear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inearmaschine mit segmentiertem Primärteil
DE102017210778A1 (de) 2017-06-27 2018-12-2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7211317A1 (de) * 2017-07-04 2019-01-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Kühlvorrichtung hierfür
DE102017218933A1 (de) * 2017-10-24 2019-04-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n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Stator sowie Kraftfahrzeug
FR3082376B1 (fr) * 2018-06-07 2020-07-17 Moteurs Leroy-Some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JP7331380B2 (ja) * 2019-02-26 2023-08-23 株式会社Ihi 固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12923A1 (de) 2022-04-14
EP4229738A1 (de) 2023-08-23
US20230253844A1 (en) 2023-08-10
WO2022079135A1 (de)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42115U (zh) 定子和电机
JP5261052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冷却システム
EP1257043B9 (en) Cooling of electrical machines
EP1300924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cooling structure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8766497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6469407B2 (e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a cooling device
CN109936226B (zh) 定子和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机
CN109450128B (zh) 一种电机定子和具有该电机定子的油冷电机
US20150280526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heat transfer enhancer
KR20110128334A (ko) 이중-회전자 모터
CN112243557A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US1130976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4700439B2 (ja) 電動モータ
CN104662776A (zh) 具有封装的端部线匝的电动机冷却系统
US20200112226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reduced housing resonance
JP2008517581A (ja) 電気機器用の電機子を包埋射出成形する方法
CN113661638A (zh) 在壳体中支撑转矩的电动机器
US20230253847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ator, and electric machine
CN116097548A (zh) 具有至少一个电动机器的风力涡轮机
CN110603714B (zh) 具有冷却机制的电机
KR20220160485A (ko) 전기 구동 기계의 고정자,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21199376A1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23062868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産業機械
US11984775B2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 driv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213717711U (zh) 电动机的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