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5535U -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5535U
CN220325535U CN202321988670.XU CN202321988670U CN220325535U CN 220325535 U CN220325535 U CN 220325535U CN 202321988670 U CN202321988670 U CN 202321988670U CN 220325535 U CN220325535 U CN 220325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fastening
sub
mount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86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磊
付传国
许成成
顾子奇
杨智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86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5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5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5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固定端,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扣合端,扣合端具有扣合部,扣合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均位于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第一扣合面位于第二扣合面的远离固定端的一侧,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满足:0°<α<90°。由此,扣合部的两个扣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可以便于支座本体和压型板的安装,避免压型板从扣合部处脱出,以提供更强的抗风揭效果。同时,以使扣合部具有导向作用,提高压型板和支座本体装配的效率,提高安装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压型板与安装支座的配合,安装支座中部的宽度较窄,对压型板的支撑力度不够,且安装支座具有的扣合部呈钝角设置,压型板可轻易按压扣入,但是易向上脱出,导致压型板抗风揭性能下降,压型板与安装支座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支座,可以便于压型板的安装,提高压型板安装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的安装支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上述的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扣合端,所述扣合端具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均位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一扣合面位于所述第二扣合面的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0°<α<9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座,通过在安装支座上设置扣合部,以便于安装支座对压型板的固定,扣合部的两个扣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可以便于支座本体和压型板的安装,避免压型板从扣合部处脱出,以提供更强的抗风揭效果。同时,以使扣合部具有导向作用,提高压型板和支座本体装配的效率,提高安装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进一步满足:30°<α<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朝向远离从所述扣合端朝向所述固定端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扣合面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扣合面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或水平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连接部和两个子扣合部,两个所述子扣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子扣合部包括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所述扣合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子扣合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扣合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连接部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连接部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L,所述L满足:5mm≤L≤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扣合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远离从所述扣合端朝向所述固定端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远离所述中心平面的一侧;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一子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子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二子固定部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远离所述扣合部的一端且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上,所述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固定部的邻近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方向凸出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端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端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本体由钣金件一体折弯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包括:压型板、安装支座,所述压型板上形成有扣合槽,所述安装支座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的扣合部配合在所述扣合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槽包括扣合槽部,所述扣合部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配合在所述扣合槽部内,所述扣合槽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槽壁和第二扣合槽壁,所述第一扣合槽壁和所述第二扣合槽壁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所述β满足:0°<β<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面与所述第一扣合槽壁相对,所述第二扣合面与所述第二扣合槽壁相对且止抵,所述第二扣合面与所述第二扣合槽壁在所述安装支座的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接触宽度为W,所述W满足0<W≤7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槽部包括扣合槽连接部和两个子扣合槽部,两个所述子扣合槽部分别位于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子扣合槽部包括所述第一扣合槽壁和所述第二扣合槽壁,所述扣合槽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子扣合槽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扣合槽壁之间,所述扣合槽连接部与所述扣合部的扣合连接部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槽连接部沿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槽连接部在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型板包括:配合部、至少一个连接部、至少一个锁边部,所述配合部上形成有所述扣合槽,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配合部相连,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之间设有多个台阶部,所述锁边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压型板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型板加强筋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扣合槽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边部的顶面和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结构、至少一个光伏组件,所述安装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所述光伏组件设在所述安装结构的压型板的远离所述安装结构的安装支座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压型板的扣合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型板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座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的夹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结构;
10、支座本体;11、扣合部;111、子扣合部;1111、第一扣合面;1112、第二扣合面;112、扣合连接部;12、固定端;121、第一固定部;122、第二固定部;1221、第一安装孔;1222、第二安装孔;123、加强筋;1231、第一加强筋;1232、第二加强筋;
20、压型板;21、扣合槽;211、扣合槽连接部;212、子扣合槽部;2121、第一扣合槽壁;2122、第二扣合槽壁;22、配合部;23、连接部;231、压型板加强筋;24、锁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座。
具体而言,如图1-图5所示,安装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0,支座本体10具有长度方向A、宽度方向B和厚度方向C。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的一端为固定端12,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的另一端为扣合端,扣合端具有扣合部11,扣合部1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均位于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的侧面,第一扣合面1111位于第二扣合面1112的远离固定端12的一侧,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满足:0°<α<90°。
这里以安装支座用于支撑压型板20为例,当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装配时,两个扣合部11的至少第二扣合面1112与压型板20止抵,以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实现对压型板20的限位,避免压型板20脱出支座本体10。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之间形成有夹角,且夹角为锐角。若夹角大于90°,影响支座本体10和压型板20之间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座,通过在安装支座上设置扣合部11,以便于安装支座对压型板20的固定,扣合部11的两个扣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可以便于支座本体10和压型板20的安装,避免压型板20从扣合部11处向上脱出,以提供更强的抗风揭效果。同时,以使扣合部11具有导向作用,提高压型板20和支座本体10装配的效率,提高安装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之间的夹角为α,α进一步满足:30°<α<60°。限制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以使扣合部11可以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朝向固定端12倾斜,在扣合部11与压型板20止抵时能够更好的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实现对压型板20的限位,便于安装支座和压型板20安装的同时,提高压型板20的抗风揭能力。例如,α=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朝向远离从扣合端朝向固定端12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第一扣合面1111朝向固定端12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扣合面1112朝向固定端12的方向倾斜延伸或水平延伸。例如,第一扣合面1111邻近第二扣合面1112的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朝向固定端12倾斜延伸,第二扣合面1112的一端与第一扣合面1111的一端连接,第二扣合面1112的另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朝向支座本体10的中心水平延伸,或者第二扣合面1112的另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朝向远离第二扣合面1112的上述一端的方向延伸,且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朝向远离固定端12倾斜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面1112的另一端可朝向远离固定端12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使扣合部11呈倒勾设置,增加扣合部11与压型板20止抵的紧密性。由此,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倾斜延伸,可以便于压型板20与支座本体10的装配,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扣合部11包括扣合连接部112和两个子扣合部111,两个子扣合部111分别位于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的两侧,每个子扣合部111包括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扣合连接部112连接在两个子扣合部111的两个第一扣合面1111之间。也即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连接时,两个子扣合部111分别与压型板20止抵,两个子扣合部111之间通过扣合连接部112连接,扣合连接部112与两个第一扣合面1111连接,且扣合连接部112与第一扣合面1111之间呈钝角设置,扣合连接部112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水平延伸,用于支撑压型板20,增加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由此,扣合连接部112的设置便于两个子扣合部111之间的连接,以增加支座本体10对压型板20支撑的稳定性和支座本体1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扣合连接部112在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上的宽度为L,L满足:5mm≤L≤150mm。若扣合连接部112的宽度小于5mm,则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接触的面积较小,对压型板20的支撑性不够,压型板20与支座本体10装配的稳定性较差;若扣合连接部112的宽度大于150mm,可能会导致支座本体10的体积较大,导致支座本体10适用的范围减小、成本提升。例如,L=50mm。由此,限定扣合连接部112的宽度,增加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的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支座本体10对压型板20的支撑性,避免支座本体10变形,同时控制支座本体10的体积,便于增加支座本体10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端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2,第一固定部121的一端与扣合部11相连,第二固定部122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21的另一端,第二固定部122朝向远离从扣合端朝向固定端12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固定部121的一端与第二扣合面1112远离第一扣合面1111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121的另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朝向远离扣合连接部112的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12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122的另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朝向远离第一固定部121的方向延伸。由此,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的设置便于提高支座本体10的长度,从而形成对压型板20的支撑,同时,便于增加支座本体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端12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23,加强筋123的一端位于第一固定部121上,加强筋12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的连接处延伸至第二固定部122。也即在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远离支座本体10中心的一侧设有加强筋123,加强筋123在第一固定部121上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延伸,加强筋123在第二固定部122上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由此,在固定部上设置加强筋123,可以增加固定部的结构强度,在支座本体10和压型板20配合时,由于压型板20面积较大,容易受风揭的影响导致压型板20给与支座本体10一个沿长度方向从固定端12向扣合端的力,加强筋123的设置可以避免支座本体10受力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第二固定部122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沿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排布,多个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错开布置,多个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222,第一安装孔1221位于第二安装孔1222的远离中心平面的一侧。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222在第二固定部122上呈三角形设置。由此,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222的设置便于安装支座与外部支架连接,增加安装支座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4,加强筋123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23包括第一加强筋1231和第二加强筋1232,第一加强筋1231和第二加强筋1232沿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排布,第一加强筋1231与第一安装孔1221相对,第二加强筋1232与第二安装孔1222相对,第一加强筋1231在第二固定部122上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加强筋1232在第二固定部122上的延伸长度,第一加强筋1231在第一固定部121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加强筋1232在第一固定部121上的延伸长度。也即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一加强筋1231之间的间距可以等于第二安装孔1222和第二加强筋1232之间的间距,限定安装孔和加强筋123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222能够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122上,便于支座本体10的安装,保证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222的形状,以使支座本体10在厚度方向C的受力均衡,提高整个安装支座的结构强度,避免支座本体10受力导致安装孔变形和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之间的变形,增加支座本体1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221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122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孔1222的沿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的两侧,第一加强筋1231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1231分别与多个第一安装孔1221相对。由此,第一安装孔1221设于第二安装孔1222的两侧,以使第二固定部122受力均匀,且第一加强筋1231与第一安装孔1221相对,提高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固定端12扭转变形,保持支座本体10结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121包括两个第一子固定部,两个第一子固定部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间隔设置;第二固定部122包括两个第二子固定部,两个第二子固定部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子固定部的远离扣合部11的一端且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也即两个第一子固定部分别与一个子扣合部111远离扣合连接部11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子固定部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延伸,两个第一子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二子固定部连接,第二子固定部在第一子固定部远离扣合部11的一端与第一子固定部连接,第二子固定部远离第一子固定部的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朝向远离第一子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由此,第二子固定部的设置可以和第一子固定部一起增加对扣合部11和扣合连接部112的支撑,便于提高固定部的结构强度。
同时,加强筋123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23分别设在两个第一子固定部和两个第二子固定部上,加强筋123由第一子固定部和对应的第二子固定部的邻近另一个第一子固定部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另一个第一子固定部的方向凸出形成。例如,多个加强筋123在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间隔设置,多个加强筋123的一端即位于第一子固定部上的部分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由第一子固定部邻近支座本体10中心的一侧向远离支座本体10中心的一侧凹入,也即在第一子固定部远离支座本体10中心的一侧形成凸起;多个加强筋123的另一端即位于第二子固定部上的部分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从第二子固定部远离第一子固定部的一侧向邻近第一子固定部的一侧凹入形成,加强筋123和固定部可一体成型,简化安装支座的生产工艺,提高安装支座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端在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上的宽度大于固定端12在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上的宽度。由此,扣合端的宽度大于固定端12的宽度,便于增加扣合端与压型板2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支座本体10对压型板20的支撑,提高安装支座对压型板20支撑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0由钣金件一体折弯形成。由此,一体折弯成型可以增加支座本体10的结构强度,简化支座本体10的形成过程,提高支座本体10的加工效率,降低支座本体10加工成本,有利于支座本体10批量化和标准化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安装结构1,包括:压型板20、安装支座,压型板20上形成有扣合槽21,安装支座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安装支座,安装支座的扣合部11配合在扣合槽21内。也即压型板20朝向安装支座的一侧设有扣合槽21,扣合部11沿支座本体10的厚度方向C配合在配合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安装结构1,通过在压型板20上设置扣合槽21,以使扣合部11与扣合槽21配合完成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的连接,形成对压型板20的支撑,压型板20和安装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高压型板20与安装支座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扣合槽21包括扣合槽21部,扣合部11的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配合在扣合槽21部内,扣合槽21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槽壁2121和第二扣合槽壁2122,第一扣合槽壁2121和第二扣合槽壁2122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满足:0°<β<90°。也即扣合槽21部包括沿支座本体10长度方向A即压型板20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扣合面1111和第二扣合面1112相对的第一扣合槽壁2121和第二扣合槽壁2122,第二扣合槽壁2122位于第一扣合槽壁2121的下方,在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配合时,第一扣合面1111与第一扣合槽壁2121止抵,第二扣合面1112与第二扣合槽壁2122止抵。例如,第一扣合槽壁2121与第二扣合槽壁2122之间的夹角为41°。由此,扣合槽21部的形成可以便于扣合部11与压型板20配合,增加压型板20与安装支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扣合槽21部可以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实现对扣合部11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面1111与第一扣合槽壁2121相对,第二扣合面1112与第二扣合槽壁2122相对且止抵,第二扣合面1112与第二扣合槽壁2122在安装支座的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上的接触宽度为W,W满足0<W≤75mm。由此,限定第二扣合面1112与第二扣合槽21部之间的接触宽度,可以保证扣合部11与扣合槽21部充分接触,避免扣合部11从扣合槽21部中脱离,增加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扣合面1112与第二扣合槽壁2122在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的接触宽度为2mm-10mm,例如,W=5mm。在安装支座与压型板20实际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压型板20或者安装支座的加工误差,可能会存在偏差,但是在上述范围内安装均应视为本申请保护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扣合槽21部包括扣合槽连接部211和两个子扣合槽部212,两个子扣合槽部212分别位于扣合槽21的宽度方向B的两侧,每个子扣合槽部212包括第一扣合槽壁2121和第二扣合槽壁2122,扣合槽连接部211连接在两个子扣合槽部212的两个第一扣合槽壁2121之间,扣合槽连接部211与扣合部11的扣合连接部112相对。由此,扣合部11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可以与扣合槽连接部211相对并止抵,第一子扣合槽21壁与第一扣合面1111相对并止抵,第二子扣合槽21壁与第二扣合面1112相对并止抵,从而能够实现扣合槽21部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实现对扣合部11的限位和固定,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槽连接部211沿扣合槽21的宽度方向B水平延伸,扣合槽连接部211与扣合部11平行设置,且在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止抵。由此,扣合槽连接部211沿宽度方向B延伸可以便于与扣合部11止抵,增加与扣合部11的接触面积,以使安装支座对压型板20的支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槽连接部211在扣合槽21的宽度方向B上的宽度为L1,L1满足:5mm≤L1≤150mm。若扣合槽连接部211的宽度小于5mm,则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接触的面积较小,对压型板20的支撑性不够,压型板20与支座本体10装配的稳定性较差;若扣合槽连接部211的宽度大于150mm,可能会导致支座本体10和压型板20的体积较大,导致成本提升且不便于安装。例如,L=50mm。由此,限定扣合槽连接部211的宽度,增加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的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支座本体10对压型板20的支撑性,便于支座本体10与扣合槽21的配合,减小压型板20的扣合槽21的体积,便于支座本体10的设置。
可选地,如图3所示,压型板20包括:配合部22、至少一个连接部23、至少一个锁边部24,配合部22上形成有扣合槽21,连接部23的一端与配合部22相连,连接部23和配合部22之间设有多个台阶部,锁边部24连接在连接部23的另一端。沿支座本体10的宽度方向B,连接部23设于配合部22和锁边部24之间,压型板20在安装支座的顶部与安装支座配合,压型板20的配合部22邻近安装支座的一侧设有扣合槽21,扣合槽21用于与扣合部11配合。在连接部23和配合部22之间设置的多个台阶部是由多个折弯形成的,可以提高压型板20的结构强度,提高连接部23与配合部22之间的部分的抗载荷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连接部23上设有至少一个压型板加强筋231。由此,在连接部23上设置压型板加强筋231,可以提高连接部23的结构强度,避免产生的应力释放不均导致连接部23的凹陷或者不平整等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压型板加强筋231由连接部23的远离扣合槽21的一侧表面朝向连接部23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也即压型板加强筋231由压型板20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邻近安装支座的一侧向远离支座本体10的一侧凹入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22的顶面与连接部2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锁边部24的顶面和连接部2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当光伏组件设于配合部22的顶面与配合部22的平面接触时,配合部22的顶面比锁边部24的顶面高,在设有多个压型板20时,多个压型板20之间相互连接,也即相邻的两个压型板20的锁边部24连接,光伏组件面积大于一个压型板20的面积时,光伏组件会跨越相邻的两个压型板20连接处的锁边部24,止抵在相邻的两个压型板20的配合部22的顶面处。由此,配合部22的顶面与连接部2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锁边部24的顶面与连接部2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光伏组件在压型板20上的安装,避免锁边部24对光伏组件安装的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结构1、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安装结构1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安装结构1,光伏组件设在安装结构1的压型板20的远离安装结构1的安装支座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结构1包括安装支座和压型板20,光伏组件和安装支座沿支座本体10的长度方向A设于压型板20的两侧,支座本体10与压型板20上的扣合槽21配合形成对压型板20的支撑,便于压型板20与支座本体10的安装和限位。光伏组件设于配合部22的顶面并通过夹持件固定在配合部22上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压型板20的扣合槽21的延伸方向垂直。由此,光伏组件可以快速的安装在压型板20上,避免光伏组件从压型板20上脱离,以使压型板20可以形成对光伏组件的有效支撑,以使光伏组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支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扣合端,所述扣合端具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均位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一扣合面位于所述第二扣合面的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0°<α<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α进一步满足:30°<α<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沿朝向远离从所述扣合端朝向所述固定端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扣合面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扣合面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或水平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连接部和两个子扣合部,两个所述子扣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子扣合部包括所述第一扣合面和所述第二扣合面,所述扣合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子扣合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扣合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连接部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连接部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L,所述L满足:5mm≤L≤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扣合部相连;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远离从所述扣合端朝向所述固定端延伸的中心平面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远离所述中心平面的一侧;
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延伸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一子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沿所述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子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二子固定部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远离所述扣合部的一端且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上,所述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固定部的邻近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一子固定部的方向凸出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端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端在所述支座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由钣金件一体折弯形成。
14.一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型板,所述压型板上形成有扣合槽;
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的扣合部配合在所述扣合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包括扣合槽部,所述扣合部的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配合在所述扣合槽部内,所述扣合槽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扣合槽壁和第二扣合槽壁,所述第一扣合槽壁和所述第二扣合槽壁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所述β满足:0°<β<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面与所述第一扣合槽壁相对,所述第二扣合面与所述第二扣合槽壁相对且止抵,所述第二扣合面与所述第二扣合槽壁在所述安装支座的支座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接触宽度为W,所述W满足0<W≤75m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部包括扣合槽连接部和两个子扣合槽部,两个所述子扣合槽部分别位于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子扣合槽部包括所述第一扣合槽壁和所述第二扣合槽壁,所述扣合槽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子扣合槽部的两个所述第一扣合槽壁之间,所述扣合槽连接部与所述扣合部的扣合连接部相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连接部沿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槽连接部在所述扣合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5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板包括: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形成有所述扣合槽;
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配合部相连,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之间设有多个台阶部;
至少一个锁边部,所述锁边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压型板加强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板加强筋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扣合槽的一侧表面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锁边部的顶面和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24.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
至少一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在所述安装结构的压型板的远离所述安装结构的安装支座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压型板的扣合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CN202321988670.XU 2023-07-26 2023-07-26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220325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8670.XU CN220325535U (zh) 2023-07-26 2023-07-26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8670.XU CN220325535U (zh) 2023-07-26 2023-07-26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5535U true CN220325535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8670.XU Active CN220325535U (zh) 2023-07-26 2023-07-26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5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2513B2 (en) Connecting member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WO2020133744A1 (zh) 电池模组
CN220325535U (zh) 安装支座、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WO2024109001A1 (zh) 一种用于光伏支架的檩条结构
CN218117002U (zh) 光伏板支撑结构
EP4318763A1 (en) Protective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8633818U (zh) 光伏组件及其角码
JP614685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設置架台
CN113258868B (zh) 螺母及光伏组件的封装边框
CN211265581U (zh) 一种固定电池的卡扣结构
CN115864978A (zh) 边框、压块和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19938290U (zh) 光伏组件的框架以及光伏组件
CN219938292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4506944U (zh) 光伏组件和彩钢瓦
CN216451306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边框和光伏组件、彩钢瓦、光伏发电系统
CN221283073U (zh) 撑型块及光伏组件的装配结构
JP5919503B2 (ja) 取付構造
CN218473074U (zh)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CN219458993U (zh) 卡接件及光伏组件连接结构
CN212053487U (zh) 屋面组件及屋面系统
CN221172356U (zh) 面板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6599509U (zh) 一种压块
CN219199512U (zh) 壁挂炉
CN219937210U (zh) 一种模组框架及模组
CN216210150U (zh) 传感器透镜组装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