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5367U -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5367U
CN220325367U CN202320902974.3U CN202320902974U CN220325367U CN 220325367 U CN220325367 U CN 220325367U CN 202320902974 U CN202320902974 U CN 202320902974U CN 220325367 U CN220325367 U CN 220325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traight
parts
span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9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玮
张相宏
李维亚
李节宝
李悦姣
戴兴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Power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Power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Power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Power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9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5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5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5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扁线波绕组包括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第一直导线部、所述第二直导线部、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及所述第四直导线部的数目均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第一成型导线与第三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一线圈,第二成型导线与第四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二线圈,只需制作四种成型导线,制作简单方便。且形成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长度基本一致,可以并联连接,能够有效解决支路间的环流问题。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还可大幅减少传统的扁线波绕组的导线切断、折弯及焊接等风险操作。

Description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机具有一定子以及转子,通过定子与转子间的电磁效应产生动力。现有定子的扁线绕组主要分成发卡式(Hairpin)或直导线式(i-pin),两种都需要对导线进行大量的折弯以及焊接,在制作的过程中若发生损坏,都会影响绕组的导电性以及电机的整体效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作简单可靠的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一种扁线波绕组,所述扁线波绕组包括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一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二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三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四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直导线部、所述第二直导线部、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及所述第四直导线部的数目均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所述第一成型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成型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二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一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二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所述第二跨距、所述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三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四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所述第二跨距、所述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跨距等于跨距D+1,所述第二跨距等于跨距D-1;其中,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一引出段导线、一第一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一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二引出段导线、一第二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二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三引出段导线、一第三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三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四引出段导线、一第四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四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第一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第三连接段导线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且所述第三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第三跨距;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连接段导线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且所述第四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第三跨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跨距等于跨距D,其中,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段导线与所述第三引出段导线的跨距为第四跨距,所述第二引出段导线与所述第四引出段导线的跨距为第四跨距;其中所述第四跨距等于跨距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直导线部在一奇数编号的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一直导线部均布置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直导线部在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二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所述第四直导线部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四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一种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及如上所述的扁线波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绕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定子槽;所述扁线波绕组设置在所述定子槽内。
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定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定子铁芯设有48个所述定子槽,所述扁线波绕组的一相绕组包括一条所述第一线圈及一条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总共占据48个所述定子槽的导线层位置,所述第二线圈总共占据48个所述定子槽的导线层位置。
上述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只需制作四种成型导线,即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制作简单方便。且形成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长度基本一致,可以并联连接,能够有效解决支路间的环流问题。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还可大幅减少传统的扁线波绕组的导线切断、折弯及焊接等风险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扁线波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扁线波绕组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成型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成型导线在出线端的俯视图。
10、扁线波绕组;102、第一线圈;104、第二线圈;100、第一成型导线;110、第一直导线部;112、第一引出段导线;113、第一引出端;114、第一连接段导线;115、第一连接端;116、第一直线段导线;120、第一桥接部;300、第三成型导线;310、第三直导线部;312、第三引出段导线;313、第三引出端;314、第三连接段导线;315、第三连接端;316、第三直线段导线;320、第三桥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机,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内。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绕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定子槽。定子绕组绕设在定子槽内。在实施例中,定子绕组为扁线波绕组10。
一实施例中,定子铁芯包含有复数个定子槽,定子槽的开口端面向转子。每个定子槽分别定义有复数个导线层,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10可以置于其中。一实施例中,以6个导线层L1~L6为示范,但本申请可适用于任何偶数个导线层的实施例,并不限于6层。
在一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组10可应用于一多相电机。多相电机的定子槽数目为(2*n),每个定子槽各定义(2*k)个导线层位置,转子的极数对为p,其中(2*k)为不小于4的偶数。根据以上假设,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相电机的跨距D可表示为:D=(2*n)/(2*p);此外,每极每相数可表示为:(D/相数)。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三相电机包含有48个定子槽(n=24),每个定子槽各定义6个导线层位置(k=3),且转子包含4个极数对(p=4)。根据这个实施例,三相电机的跨距D为6,且每极每相数为2。为了清楚阐明本申请的精神,以下扁线波绕组10的说明若非表明则均是以这个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实施例举例说明。
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10由复数个一体成型的成型导线组成,每一个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及多个桥接部。在工装上可先将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10弯折成需要的形状后由定子槽的开口端推入对应的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组10的引出线集中在定子的一引出侧。此外,本申请扁线波绕组10并不限定每相电流的并联支数;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扁线波绕组10的线圈设计成1或2个支路并联的定子绕组。
在一实施例中,成型导线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以及多个桥接部。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别为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以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此外,引出段导线的端部包含一引出端,连接段导线的端部包含一连接端;其中引出端以及连接端位在定子的引出侧。桥接部则用来连接两相邻直导线。桥接部可区分成在定子引出侧的引出侧桥接部以及不在定子引出侧的非引出侧桥接部。
在工艺制作上,可将复数根成型导线依照次序迭加在一起并依照绕线规则偏移一固定槽距,之后在工装卷绕成设定槽数的线圈,再由定子槽开口端推进定子中形成绕线线圈。
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组10包括第一成型导线100(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300(如图3所示)及第四成型导线;第一成型导线100与第三成型导线300串联形成第一线圈102,第二成型导线与第四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二线圈104(如图1所示)。具体地,第一成型导线100与第三成型导线300的长度不一致,第二成型导线与第四成型导线的长度不一致,第一线圈102与第二线圈104的长度基本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2与第二线圈104可以并联连接,也可以串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圈102与第二线圈104的长度若相差一个、两个、三个定子槽102的槽距,则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认为是长度基本一致的。
在本实施例中,一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包含引出段导线、连接段导线及直线段导线)以及桥接部的数量可设计成由定子槽数目以及电机相数决定。
举例来说,本申请扁线波绕组10适用于包含多相电流的多相电机。以三相电机为例,本申请扁线波绕组10分别由复数个成型导线组成U相、V相及W相绕组使得U相电流、V相电流以及W相电流可以分别流入其中。三相电机包含48个定子槽,每相包含有16个定子槽。在本实施例中,每相设置有4根成型导线,每根成型导线设计为包含24根直导线部以及23个桥接部的成型导线,以下将举V相绕组为例,说明本申请扁线波绕组10的线圈绕组配置情况。
如图3和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100包含有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110以及多个第一桥接部120,相邻两个第一直导线部110通过一第一桥接部1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100的第一直导线部110依据本申请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如图2所示,第一成型导线100为a1-a24所对应的导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导线部110的数目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具体地,三相电机包含48个定子槽,第一直导线部110的数目为24个。
一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110分别为一第一引出段导线112、一第一连接段导线114及复数个第一直线段导线116,相邻两个第一直线段导线116通过一第一桥接部120连接,第一引出段导线112与相邻的第一直线段导线116通过一第一桥接部120连接,第一连接段导线114与相邻的第一直线段导线116通过一第一桥接部120连接。
具体地,第一引出段导线112的端部为第一引出端113,第一连接段导线114的端部为第一连接端115。第一引出端113及第一连接端115位于定子的引出侧。
一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二桥接部,相邻两个第二直导线部通过一第二桥接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直导线部依据本申请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如图2所示,第二成型导线为b1-b24所对应的导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导线部的数目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具体地,三相电机包含48个定子槽,第二直导线部的数目为24个。
一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二引出段导线、一第二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二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二桥接部连接,第二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二桥接部连接,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二桥接部连接。
具体地,第二引出段导线的端部为第二引出端,第二连接段导线的端部为第二连接端。第二引出端及第二连接端位于定子的引出侧。
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三成型导线300包含有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310以及复数个第三桥接部320,相邻两个第三直导线部310通过一第三桥接部3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成型导线300的第三直导线部310依据本申请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如图2所示,第三成型导线300为c1-c24所对应的导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直导线部310的数目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具体地,三相电机包含48个定子槽,第三直导线部310的数目为24个。
一实施例中,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310分别为一第三引出段导线312、一第三连接段导线314及复数个第三直线段导线316,相邻两个第三直线段导线316通过一第三桥接部320连接,第三引出段导线312与相邻的第三直线段导线316通过一第三桥接部320连接,第三连接段导线314与相邻的第三直线段导线316通过一第三桥接部320连接。
具体地,第三引出段导线312的端部为第三引出端313,第三连接段导线314的端部为第三连接端315。第三引出端313及第三连接端315位于定子的引出侧。
一实施例中,第四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四桥接部,相邻两个第四直导线部通过一第四桥接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直导线部依据本申请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如图2所示,第四成型导线为d1-d24所对应的导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直导线部的数目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具体地,三相电机包含48个定子槽,第四直导线部的数目为24个。
一实施例中,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四引出段导线、一第四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四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四桥接部连接,第四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四桥接部连接,第四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第四桥接部连接。
具体地,第四引出段导线的端部为第四引出端,第四连接段导线的端部为第四连接端。第四引出端及第四连接端位于定子的引出侧。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组10的一相绕组包括一条第一线圈102及一条第二线圈104。其中,扁线波绕组10的一相绕组依序占据一相定子槽以及该相定子槽的对应导线层位置。在本实施例中,V相绕组包含一条第一线圈102及一条第二线圈104。其中这两个线圈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并联或串联形成一个或两个支路的V相绕组。以下具体分别说明各线圈在定子中的配置方法。
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2可由一根第一成型导线100及一根第三成型导线300组成。第一成型导线10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导线,而第三成型导线30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层的导线。通过将第一成型导线100的第一连接段导线114与第三成型导线300的第三连接段导线314焊接后可形成第一线圈102。
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圈104是由一根第二成型导线及一根第四成型导线组成。第二成型导线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四成型导线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层的线圈。通过将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连接段导线焊接后可形成第二线圈104。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组10的第一成型导线100、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300及第四成型导线跨距规则按照以下几种规则变化:
(1)如图2中的a1-a24所示,第一成型导线100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第一成型导线100的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110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第一直导线部110在一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第一直导线部110均布置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100的两相邻第一直导线部110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2)如图2中的b1-b24所示,第二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第二成型导线的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第二直导线部在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第二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一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第二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二跨距、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3)如图2中的c1-c24所示,第三成型导线300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第三成型导线300的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310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第三直导线部310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第三直导线部310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一实施例中,第三成型导线300的两相邻第三直导线部310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4)如图2中的d1-d24所示,第四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第四成型导线的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第四直导线部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四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一实施例中,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第四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二跨距、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导线的复数个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例如,成型导线包括24个直导线部,导线层有6层,其中一绕线组占位一奇数层与相邻的一偶数层,进而使得直导线部可以分成3组绕线组,一组绕线组包括8根直导线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导线层有8层,而一绕线组占位一奇数层与相邻的一偶数层,那么一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可以分成4组绕线组。
一实施例中,第一跨距等于跨距D+1,第二跨距等于跨距D-1;其中,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具体来说,以48个定子槽为例,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则可以得到跨距D等于6。
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100的第一连接段导线114与第三成型导线300的第三连接段导线314连接形成第一线圈102,且第三连接段导线314与第一连接段导线114的跨距为第三跨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跨距等于跨距D。一方面由于第三连接段导线314与第一连接段导线114均位于定子槽的最内层,在连接时,第三连接段导线314与第一连接段导线114无需进行跨层扭转,方便连接;另一方面,第三连接段导线314与第一连接段导线114之间仅有一个跨距D,进而连接距离短,连接方便。
一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连接段导线连接形成第二线圈104,且第四连接段导线与第二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第三跨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跨距等于跨距D。连接时,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第四连接段导线无需进行跨层扭转,连接距离短,连接方便。
一实施例中,第一引出段导线112与第三引出段导线312的跨距为第四跨距。具体地,第四跨距等于跨距D。
一实施例中,第二引出段导线与第四引出段导线的跨距为第四跨距。具体地,第四跨距等于跨距D。
在一实施例中,定子铁芯可包含48个定子槽,48个定子槽依序编号为1#~48#,且每一个定子槽分别定义6个导线层,6个导线层位置依序编号为L1~L6。其中L1为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L6为最内圈接近定子槽开口端的导线层位置。
为了清楚说明扁线波绕组10在定子槽以及导线层的位置,接下来以上述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的V相绕组例子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10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导线,第一成型导线100的第一引出段导线112占据第3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3#L1),第一连接段导线114占据第46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6#L6),而中间的第一直线段导线116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第一成型导线100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如图2中的a1-a24所示):
3#L1-10#L2-15#L2-22#L2-27#L2-34#L2-39#L2-46#L2-3#L3-10#L4-15#L4-22#L4-27#L4-34#L4-39#L4-46#L4-3#L5-10#L6
-15#L6-22#L6-27#L6-34#L6-39#L6-46#L6。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三成型导线30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导线,第三成型导线300的第三连接段导线314占据第4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L6),而第三引出段导线312占据第9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9#L1);同样地,中间的第三直线段导线316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第三成型导线300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如图2中的c1-c24所示):
4#L6-45#L5-40#L5-33#L5-28#L5-21#L5-16#L5-9#L5-4#L4-45#L3-40#L3-33#L3-28#L3-21#L3-16#L3-9#L3-4#L2-45#L1
-40#L1-33#L1-28#L1-21#L1-16#L1-9#L1。
本实施例的第一线圈102如上所述由第一成型导线100以及第三成型导线300组成。具体地,第一成型导线100的占据第46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6#L6)的第一连接段导线114与第三成型导线300占据第4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L6)的第三连接段导线314连接。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成型导线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引出段导线占据第4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4#L1),第二连接段导线占据第45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5#L6),而中间的第二直线段导线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第二成型导线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如图2中的b1-b12所示):
4#L1-9#L2-16#L2-21#L2-28#L2-33#L2-40#L2-45#L2-4#L3-9#L4-16#L4-21#L4-28#L4-33#L4-40#L4-45#L4-4#L5-9#L6-16#L6-21#L6-28#L6-33#L6-40#L6-45#L6。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四成型导线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线圈,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连接段导线占据第3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3#L6),而第四引出段导线占据第10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10#L1);同样地,中间的第四直线段导线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第四成型导线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如图2中的d1-d24所示):
3#L6-46#L5-39#L5-34#L5-27#L5-22#L5-15#L5-10#L5-3#L4-46#L3-39#L3-34#L3-27#L3-22#L3-15#L3-10#L3-3#L2-46#L1
-39#L1-34#L1-27#L1-22#L1-15#L1-10#L1。
本实施例的第二线圈104如上所述由第二成型导线以及第四成型导线组成。具体地,第二成型导线的占据第45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5#L6)的第二连接段导线223与第四成型导线占据第3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3#L6)的第四连接段导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V相绕组包括一第一线圈102及一第二线圈104。一个三相电机仅包括三条第一线圈102及三条第二线圈104,在工艺上仅需要制作三条第一线圈102及三条第二线圈104便可以完成本申请扁线波绕组10的结构。
上述扁线波绕组10只需制作四种成型导线,即第一成型导线100、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300及第四成型导线,且在形成第一线圈102和第二线圈104时,成型导线的连接位置保持跨距D,连接方便,不易出错。且由于第一线圈102与第二线圈104的长度基本一致,可以并联连接,能够有效解决支路间的环流问题。本申请的扁线波绕组10还可大幅减少传统的扁线波绕组10的导线切断、折弯及焊接等风险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波绕组包括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一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二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三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以及多个第四桥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直导线部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直导线部、所述第二直导线部、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及所述第四直导线部的数目均为定子槽数目的一半;
所述第一成型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成型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串联形成第二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一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二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所述第二跨距、所述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三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第一跨距、第二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第四直导线部的跨距依次按照所述第二跨距、所述第一跨距的次序轮流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距等于跨距D+1,所述第二跨距等于跨距D-1;其中,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一引出段导线、一第一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一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一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二引出段导线、一第二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二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二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三引出段导线、一第三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三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三桥接部连接;
所述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别为一第四引出段导线、一第四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第四直线段导线,相邻两个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引出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四直线段导线通过一所述第四桥接部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第一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第三连接段导线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且所述第三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第三跨距;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第二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第四连接段导线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且所述第四连接段导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第三跨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跨距等于跨距D,其中,跨距为D,D=2n/2p;p为电机的极对数,2n为定子槽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段导线与所述第三引出段导线的跨距为第四跨距,所述第二引出段导线与所述第四引出段导线的跨距为第四跨距;其中所述第四跨距等于跨距D。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扁线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一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直导线部在一奇数编号的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一直导线部均布置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外层走线至最内层,所述第二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二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直导线部在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二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三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三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由导线层的最内层走线至最外层,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复数个第四直导线部分成多个绕线组,每一绕线组中的所述第四直导线部在偶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停留一次,剩余所述第四直导线部均分布在相邻的奇数编号的所述导线层中。
8.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绕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定子槽;及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扁线波绕组,所述扁线波绕组设置在所述定子槽内。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定子铁芯设有48个所述定子槽,所述扁线波绕组的一相绕组包括一条所述第一线圈及一条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总共占据48个所述定子槽的导线层位置,所述第二线圈总共占据48个所述定子槽的导线层位置。
CN202320902974.3U 2023-04-18 2023-04-18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Active CN220325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974.3U CN22032536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974.3U CN22032536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5367U true CN220325367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974.3U Active CN22032536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5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7991A1 (zh) 扁线定子组件及电机
JP2004064825A (ja) 回転機の電機子コイル
CN215911964U (zh) 扁线波绕线及多相电机
CN113452167A (zh) 发卡绕组电机
CN110829659A (zh) 一种发卡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JP2005312278A (ja)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型ステータコイル
CN217010489U (zh) 扁线波绕线、多相电机及三相电机
CN114520560A (zh) 一种扁线绕组结构及定子组件、扁线电机
CN210404886U (zh) 一种新型绕组电机的定子
CN220325367U (zh)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JP5434227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CN114301199B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5452605U (zh) 定子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14552812B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应用的电机
CN216959483U (zh) 四支路并联的扁线绕组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9875247U (zh)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9875246U (zh)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4498994A (zh) 一种具有田字形方导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4825717A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CN220067026U (zh)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1351845U (zh) 用于电动机器的定子
CN212366947U (zh) 扁线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7216149U (zh) 一种具有小宽窄比导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8603255U (zh) 一种具有田字形方导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7935250U (zh) 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