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5288U - 并网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网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5288U
CN220325288U CN202321489691.7U CN202321489691U CN220325288U CN 220325288 U CN220325288 U CN 220325288U CN 202321489691 U CN202321489691 U CN 202321489691U CN 220325288 U CN220325288 U CN 220325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power 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power
chemica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96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东英
鄢秋亮
刘�东
贺智威
白宁
杨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ic Candela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dic Candela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ic Candela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dic Candela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96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5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5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5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网发电系统,其中,第一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储能飞轮阵列、电机逆变器和同步电机对,第二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和双向变流器;化学电池阵列与发电单元连接,同步电机对与并网开关连接以与交流电网连接,双向变流器与并网开关连接以与交流电网连接;系统控制器与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和并网开关连接;第一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从化学电池阵列到交流电网的单向流向,第二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双向流向,通过同步电机对实现了对交流电网的惯量响应,且多发电路径的并网发电系统能够同时满足长时间大容量输出和短时输出大功率的需求。

Description

并网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网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电模式主要是火电厂燃烧化石燃料驱动燃气轮机组进行发电。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装机量不断增加,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装机量不断减少。目前的新能源电网的惯量主要来自逆变装置和虚拟惯量控制算法生成的虚拟惯量,虚拟惯量无法做到与交流电网的自然耦合运行,导致无法响应交流电网的扰动,无法做到自主支持交流电网的频率稳定性;目前的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配备飞轮储能系统,然而飞轮储能系统中的储能飞轮的存储容量有限,无法长时间大容量输出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并网发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并网中,虚拟惯量无法做到与交流电网的自然耦合运行,导致无法响应交流电网的扰动,同时飞轮储能系统中的储能飞轮的存储容量有限,无法长时间大容量输出电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并网发电系统,所述并网发电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器、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和并网开关,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储能飞轮阵列、电机逆变器和同步电机对,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和双向变流器;
所述化学电池阵列用于与发电单元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取电,所述同步电机对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所述双向变流器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
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和所述并网开关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到所述交流电网的单向流向,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双向流向。
进一步地,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取电开关,所述取电开关连接在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网的电网瞬时频率,所述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对应的第一剩余能量数据和所述储能飞轮阵列对应的第二剩余能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电机对包括:同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所述同步电动机和所述同步发电机同轴刚性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与所述电机逆变器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能够带动所述同步发电机同步转动发电,所述同步发电机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电机对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在所述同步电动机和所述同步发电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并网变压器,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对连接,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交流电网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并网变压器,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交流电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飞轮阵列包括:多个储能飞轮单元、多个双向储能变流器和储能飞轮阵列控制器,所述储能飞轮单元与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一一对应,所述储能飞轮阵列控制器与各个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化学电池阵列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储能飞轮单元充电,所述储能飞轮单元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电机逆变器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单元为新能源发电站。
进一步地,所述化学电池阵列为锂电池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共用同一所述化学电池阵列,或者,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分别独立设置。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同步电机对实现了对所述交流电网的惯量响应,为交流电网提供了足够的机械惯量支撑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与交流电网的自然耦合运行,以及能够响应交流电网的扰动,避免受到电网侧的负载瞬间变化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2)通过化学电池阵列用于与发电单元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取电,储能飞轮阵列从化学电池阵列取电,化学电池阵列具有长时间大容量的储能需求的优点,储能飞轮阵列具有能够短时输出大功率的优点,通过化学电池阵列和储能飞轮阵列的配合,同时满足了长时间大容量输出和短时输出大功率的需求。
(3)相对只通过第一发电子系统实现一条路径的并网,本申请通过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实现两条路径的并网,在用电高峰时能够满足后端负载的用电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并网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并网发电系统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并网发电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是一个发电系统,可设置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场站内。该并网发电系统可以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站一起作为发电侧,或者单独作为发电侧以仿造传统的火力发电,为后端负载供电。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与此同时是一个交流电网007的调节器,比如,如发电功率与交流电网007网的用电功率不匹配,交流电网007的频率会发生上升或下降,此时可以控制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少输出机械功率少发电或者多输出机械功率多发电,以实现调节交流电网007的频率;当然,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的同步发电机也可以作为无功功率的调节器。
图1和图2只是并网发电系统的示意性展示,具体的结构/尺寸/形状/所在的位置/所安装的方式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并网发电系统,所述并网发电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器、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和并网开关010,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002、储能飞轮阵列003、电机逆变器004和同步电机对005,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002和双向变流器008;
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用于与发电单元001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001取电,所述同步电机对005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交流电网007连接,所述双向变流器008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交流电网007连接;
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和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到所述交流电网007的单向流向,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双向流向。
本实施例通过同步电机对005实现了对所述交流电网007的惯量响应,为交流电网007提供了足够的机械惯量支撑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与交流电网007的自然耦合运行,以及能够响应交流电网007的扰动,避免受到电网侧的负载瞬间变化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通过化学电池阵列002用于与发电单元001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001取电,储能飞轮阵列003从化学电池阵列002取电,化学电池阵列002具有长时间大容量的储能需求的优点,储能飞轮阵列003具有能够短时输出大功率的优点,通过化学电池阵列002和储能飞轮阵列003的配合,同时满足了长时间大容量输出和短时输出大功率的需求;相对只通过第一发电子系统实现一条路径的并网,本申请通过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实现两条路径的并网,在用电高峰时能够满足后端负载的用电需求。
第一发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储能飞轮阵列003从化学电池阵列002取电以进行充电,储能飞轮阵列003向电机逆变器004输出电能,电机逆变器004将该电能进行直流变换成交流以驱动同步电机对005进行二次发电,二次发电发出的电能通过并网开关010并入所述交流电网007。
第二发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化学电池阵列002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008进行直流到交流的变换,然后进入所述交流电网007。
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到所述交流电网007的单向流向,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只能向交流电网007输送能量,不能从交流电网007中吸收能量;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双向流向,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既能够向交流电网007输送能量,又能够从交流电网007中吸收能量。
系统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适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控制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和所述并网开关010的工作。
使用所述同步电机对005进行二次发电并网,主要是模拟传统火电机组的并网模式,所述同步电机对005在能提供稳定的电网频率电能的情况下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机械惯量支撑,机械惯量支撑能够主动应对交流电网007的频率变化,这是化学电池阵列002直接并网所缺乏的功能,从而通过第一发电子系统的同步电机对005实现了对所述交流电网007的惯量响应,为交流电网007提供了足够的机械惯量支撑能力,避免受到电网侧的负载瞬间变化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交流电网007的负载需求正常时,采用第一发电子系统进行并网;当交流电网007的负载需求增大或减少时,采用第一发电子系统和第二发电子系统进行并网,以满足交流电网007的负载需求。在交流电网007需要进行一次调频时,以第一发电子系统作为主要的系统,以第二发电子系统作为辅助的系统。
发电单元001是发电的电站。可选的,发电单元001为新能源发电的单元。比如,发电单元001是采用光伏、风电和潮汐等新能源发电的新能源场站。发电单元001发的电需要并网到交流电网007。并网发电系统用于将发电单元001发的电并网到交流电网007。
在发电单元001为新能源发电的单元时,发电单元001的发电功率存在波动,本申请通过采用化学电池阵列002进行存储后再按需输出,以平抑发电单元001的发电功率的波动,而且化学电池阵列002具有长时间大容量的储能需求的优点,能够满足发电单元001的存储需求。然而化学电池阵列002具有短时功率输出难以做到最大的缺点,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申请中,采用化学电池阵列002向储能飞轮阵列003输送电能,通过储能飞轮阵列003驱动同步电机对005进行二次发电后并入交流电网007,储能飞轮阵列003充放电次数多,能够短时输出大功率,对环境温度不敏感,待机损耗低,并且安全环保。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通过化学电池阵列002用于与发电单元001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001取电,储能飞轮阵列003从化学电池阵列002取电,化学电池阵列002具有长时间大容量的储能需求的优点,储能飞轮阵列003具有能够短时输出大功率的优点,通过化学电池阵列002和储能飞轮阵列003的配合,同时实现了长时间大容量输出和短时输出大功率。
化学电池阵列002中包括多个化学电池单元。当化学电池单元的剩余能量比例小于20%时,该化学电池单元进入充电状态;当化学电池单元的剩余能量比例大于95%时,该化学电池单元进入能量保持状态或者放电状态;当化学电池单元的剩余能量比例大于或等于20%,并且,小于或等于95%时,该化学电池单元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从而能有效减少化学电池单元的过放或过充风险,同时保留一定的电能余量以应对突发状况,提高了并网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并网开关010的数量为一个。
参照图2,可选的,并网开关01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并网开关010的第一端与同步电机对005连接,第一个并网开关010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第二个并网开关010的第一端与双向变流器008连接,第二个并网开关010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取电开关,所述取电开关连接在所述发电单元001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之间。通过取电开关,可以控制并网发电系统是否接入发电单元001。
取电开关是一个双向的电控开关。
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器还与所述取电开关连接,用于控制取电开关的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网007的电网瞬时频率,所述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对应的第一剩余能量数据和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对应的第二剩余能量数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频率检测传感器,频率检测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交流电网007的频率,比如,实时检测所述并网开关010的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的一端,以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网007的电网瞬时频率。频率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交流电网007的频率的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将频率检测传感器检测的交流电网007的频率作为电网瞬时频率。可以理解的是,电网瞬时频率用于判断交流电网007是否需要进行一次调频。
具体而言,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剩余能量检测传感器和第二剩余能量检测传感器,第一剩余能量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连接以获取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对应的剩余能量数据,作为第一剩余能量数据,第二剩余能量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连接以获取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对应的剩余能量数据,作为第二剩余能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剩余能量数据用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的控制,第二剩余能量数据用于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的控制。
第一剩余能量数据可以是百分比数据,也可以是具体的电路值。第二剩余能量数据可以是百分比数据,也可以是具体的电路值。
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步电机对005包括:同步电动机051和同步发电机052,所述同步电动机051和所述同步发电机052同轴刚性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051与所述电机逆变器004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051能够带动所述同步发电机052同步转动发电,所述同步发电机052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交流电网007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同步电动机051和所述同步发电机052实现了对所述交流电网007的惯量响应,为交流电网007提供了足够的机械惯量支撑能力,避免受到电网侧的负载瞬间变化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同步电动机051(synchronous motor),是由直流供电的励磁磁场与电枢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转矩,以同步转速旋转的交流电动机。
同步发电机052,即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相同的交流发电机。同步发电机052是一种最常用的交流发电机。在现代电力工业中,它广泛用于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柴油机发电。
所述同步电动机051的转子和所述同步发电机052的转子组成转子系统,通过该转子系统的转动惯量提供惯量支撑,以实现对所述交流电网007的惯量响应。惯量支撑是一个短时的冲击型的功率支撑。
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步电机对005还包括:联轴器053,所述联轴器053连接在所述同步电动机051和所述同步发电机052之间。
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联轴器053连接。
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并网变压器006,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对005连接,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并网变压器009,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向变流器008连接,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
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用于将输入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电能进行变压后并入所述交流电网007。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用于将输入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电能进行变压后并入所述交流电网007。第一并网变压器006和第二并网变压器009均采用并网变压器。第一并网变压器006和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性能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并网变压器006,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对005连接,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并网变压器009,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向变流器008连接,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并网变压器006,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对005连接,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006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并网变压器009,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向变流器008连接,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009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010与所述交流电网007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步电机对005不直接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所述双向变流器008不直接与所述并网开关010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为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设置第一并网变压器006和/或为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设置第二并网变压器009,实现了在并网前对电能的电压进行调节,提高了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并网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本申请的并网发电系统的适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包括:多个储能飞轮单元、多个双向储能变流器和储能飞轮阵列003控制器,所述储能飞轮单元与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一一对应,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控制器与各个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储能飞轮单元充电,所述储能飞轮单元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电机逆变器004提供电能。
储能飞轮单元包括:储能飞轮。
储能飞轮一般指飞轮储能。飞轮储能是指利用电动机带动飞轮高速旋转,在需要的时候再用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储能方式。技术特点是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飞轮本体是飞轮储能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作用是力求提高转子的极限角速度,减轻转子重量,最大限度地增加飞轮储能系统的储能量,多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制作。
可选的,储能飞轮采用五轴磁悬浮储能飞轮。
可选的,储能飞轮采用兆瓦级的五轴磁悬浮储能飞轮。
储能飞轮阵列003的充电过程为:储能飞轮阵列003从化学电池阵列002取电,电能经过储能飞轮阵列003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行直流到交流的转换,然后进入储能飞轮阵列003的储能飞轮进行充电。
储能飞轮阵列003的放电过程为:储能飞轮阵列003中的能量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进行交流到直流的整流,然后输入电机逆变器004。电机逆变器004将直流变换成交流以驱动同步电机对005进行二次发电。
可选的,当储能飞轮单元中的剩余能量比例小于30%时,储能飞轮单元将进入充电状态,以维持储能飞轮单元在恒功率状态,稳定储能飞轮阵列003的总功率输出;当储能飞轮单元中的剩余能量比例大于98%时,储能飞轮单元将进入能量保持状态或者放电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内放完储能飞轮单元的能量,同时避免储能飞轮单元过充降低耐久寿命;当储能飞轮单元中的剩余能量大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98%时,储能飞轮单元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
化学电池阵列002具有短时功率输出难以做到最大的缺点,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申请中,采用化学电池阵列002向储能飞轮阵列003输送电能,通过储能飞轮阵列003驱动同步电机对005进行二次发电后并入交流电网007,储能飞轮阵列003具有充放电次数多,能够短时输出大功率,对环境温度不敏感,待机损耗低,并且安全环保。通过储能飞轮阵列003和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的配合,同时实现长时间大容量和短时间大功率输出。
可选的,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的所述储能飞轮阵列003控制器连接,以用于控制储能飞轮阵列003控制器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单元001为新能源发电站。
新能源发电站是新能源发电的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为锂电池阵列。锂电池阵列,是采用多个锂电池组成的阵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共用同一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或者,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分别独立设置。
若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独立设置,此时意味着所化学电池阵列0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化学电池阵列002均与发电单元001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001取电,第一个化学电池阵列002与储能飞轮阵列003连接以向储能飞轮阵列003输送电能,第二个化学电池阵列002与双向变流器008连接以向双向变流器008输送电能。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共用同一所述锂电池阵列,简化了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步骤;而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所述化学电池阵列002独立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长时间大容量输出的能力。
以上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发电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器、第一发电子系统、第二发电子系统和并网开关,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储能飞轮阵列、电机逆变器和同步电机对,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学电池阵列和双向变流器;
所述化学电池阵列用于与发电单元连接并从所述发电单元取电,所述同步电机对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所述双向变流器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
所述系统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和所述并网开关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到所述交流电网的单向流向,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电流方向为双向流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取电开关,所述取电开关连接在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发电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网的电网瞬时频率,所述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对应的第一剩余能量数据和所述储能飞轮阵列对应的第二剩余能量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对包括:同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所述同步电动机和所述同步发电机同轴刚性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与所述电机逆变器连接,所述同步电动机能够带动所述同步发电机同步转动发电,所述同步发电机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交流电网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电机对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在所述同步电动机和所述同步发电机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并网变压器,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对连接,所述第一并网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交流电网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还包括第二并网变压器,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第二并网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并网开关连接并能够经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交流电网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飞轮阵列包括:多个储能飞轮单元、多个双向储能变流器和储能飞轮阵列控制器,所述储能飞轮单元与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一一对应,所述储能飞轮阵列控制器与各个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化学电池阵列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储能飞轮单元充电,所述储能飞轮单元通过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向所述电机逆变器提供电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为新能源发电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电池阵列为锂电池阵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共用同一所述化学电池阵列,或者,所述第一发电子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子系统的所述化学电池阵列分别独立设置。
CN202321489691.7U 2023-06-12 2023-06-12 并网发电系统 Active CN220325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691.7U CN22032528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并网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691.7U CN22032528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并网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5288U true CN220325288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5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9691.7U Active CN22032528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并网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5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icea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battery supercapacitor hybrid stora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grid
KR100704963B1 (ko) 태양광-풍력 발전 시스템의 제어장치
WO2010042118A1 (en) Building with multiple power generation sources enabled by an elevator system
EP3566278A1 (en)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having a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photovoltaic cogeneration
Kusko et al. Short-term, long-term, energy storage methods for standby electric power systems
CN105047966A (zh) 液流电池多模式运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Farhadi et 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JP2018098953A (ja) 給電システム
CN203119501U (zh) 风能、太阳能、柴油机综合供电系统
CN102496961A (zh)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CN116454937B (zh) 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及介质
CN101141066B (zh) 一种利用飞轮储能装置调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方法
CN202405799U (zh)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CN220325288U (zh) 并网发电系统
JP3240538U (ja) 慣性フライホイール磁気エネルギー自己循環発電機
Leuchter et al. An interface converter of hybrid power sources with supercapacitors
CN212811365U (zh) 变桨系统光伏后备应急电源
JPH11332125A (ja) 住宅用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Sarrias et al.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for DFIG wind turbine with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battery
CN220544703U (zh) 并网发电系统
RU2726735C1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электроснабжения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накопителем энергии
CN114221386A (zh) 500kVA光、风、柴、氢、电、储能多功能互补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US20170136915A1 (en) Power System Using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as Power Transformer
TWI575836B (zh) Power supply storage management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