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367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3671U
CN220323671U CN202321507070.7U CN202321507070U CN220323671U CN 220323671 U CN220323671 U CN 220323671U CN 202321507070 U CN202321507070 U CN 202321507070U CN 220323671 U CN220323671 U CN 22032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display device
resistant adhesive
adhesiv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70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幸次朗
中冈知球
泷泽圭二
田中慎一郎
长谷川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3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照明装置;以及颜色分离元件,设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具备: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二基材上;作为第一粘合剂的抗酸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第一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抗酸粘合剂上;第二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上;第二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剂上;第三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层上;以及偏振板,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剂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于2022年6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095824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装置之一,开发了将来自显示面板的影像光放大而投影的显示装置。进而,利用这样的显示装置,开发了车载用的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视角且显示品质高的显示装置。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
照明装置;以及
颜色分离元件,设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彼此对置的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
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上;
作为第一粘合剂的抗酸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
第一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抗酸粘合剂上;
第二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上;
第二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剂上;
第三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层上;以及
偏振板,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剂上。
优选地,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是第三抗酸粘合剂。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比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以及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在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的端部被连接而一体化。
优选地,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并非抗酸粘合剂。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粘合剂、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优选地,
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并非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优选地,
所述抗酸粘合剂覆盖所述透明导电层。
优选地,
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为岛状,
所述抗酸粘合剂覆盖所述岛状的透明导电层的端部。
优选地,
所述颜色分离元件包括设置有颜色分离槽的透明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器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以及颜色分离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在未使用颜色分离元件的情况下照明光射入到滤色器层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利用颜色分离元件的照明光的颜色分离例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滤色器层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颜色分离元件的立体图。
图6A是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B是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仅是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持实用新型的主旨的同时而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附图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地表示,但仅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上述已经出现的图中的相同的元素,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并非一般的实施方式,而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对应的特别的技术特征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彼此正交,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将第三方向Z的朝向箭头前端的方向定义为上或上方,将与第三方向Z的朝向箭头前端的方向为相反侧的方向定义为下或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也将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
另外,在设为“第一部件的上方的第二部件”以及“第一部件的下方的第二部件”的情况下,第二部件可以与第一部件相接,或者也可以位于远离第一部件的位置。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三部件也可以介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另一方面,在设为“第一部件之上的第二部件”以及“第一部件之下的第二部件”的情况下,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相接。
另外,设在第三方向Z的箭头前端侧有观察显示装置的观察位置,将从该观察位置朝向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规定的X-Y平面进行的观察称为俯视观察。将对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Z规定的X-Z平面,或者对由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规定的Y-Z平面中的显示装置的截面进行的观察称为剖视观察。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器的基本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平视显示器HUD具备图像生成装置(Picture Generation Unit)PGU以及合成器CBN。图像生成装置PGU具备显示装置DSP、反射镜RMR和放大镜MGN。
显示装置DSP具备照明装置ILD、显示面板PNL、颜色分离元件(未图示)、驱动元件DRV以及连接元件CNN。照明装置ILD具备多个光源元件,并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将从照明装置ILD射出的光设为照明光ILL。照明光ILL向显示面板PNL射出。照明装置ILD配置于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
显示面板PNL是透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将从显示面板PNL射出的光设为影像光IML。显示面板PNL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与照明装置ILD之间设置有颜色分离元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驱动显示面板PNL的信号经由连接元件CNN从驱动元件DRV输入。
反射镜RMR以及放大镜MGN是使从显示面板PNL射出的影像光IML朝向合成器CMB反射的部件。反射镜RMR改变射入而来的影像光IML的角度而射出影像光IML。放大镜MGN将射入而来的影像光IML的角度改变,且将射入光的宽度放大而射出影像光IML。放大镜MGN例如是具有凹状曲面的凹面镜。放大镜MGN朝向合成器CMB射出影像光IML。
从图像生成装置PGU射出的影像光IML被投影到合成器CMB。使用平视显示器HUD的用户USR能够在合成器CMB的前方视觉辨认虚像VTI。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照明光ILL以及影像光IML用虚线表示,为了方便,从虚像VTI到合成器CMB的光路用单点划线表示。
例如,设想车载中使用的平视显示器HUD被放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因此,平视显示器HUD被要求针对高温、高湿的高可靠性。
另外,在平视显示器HUD中,为了得到虚像VIT,显示装置DSP需要射出高亮度的影像光IML。由于当射出高亮度的影像光IML时,显示装置DSP会变得高温,因此抗热十分重要。
若显示装置DSP的透过率高,则热效率提高,能够防止显示装置DSP成为高温状态。在实施方式中,使用颜色分离元件,得到能够实现高透过率的显示装置。
图2是概略地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示出了由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规定的三维空间。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颜色分离元件CSE以及照明装置ILD。颜色分离元件CSE设置于照明装置ILD以及显示面板PNL之间。
显示面板PNL在一例中为矩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PNL的短边EY与第二方向Y平行,显示面板PNL的长边EX与第一方向X平行。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面板PNL的厚度方向。
显示面板PNL的主面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显示面板PNL具有有效区域AA(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有效区域AA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区域NDA具有安装有驱动器IC、柔性布线基板的端子区域MT。在图2中,端子区域MT由斜线表示。
有效区域AA是显示图像的区域,例如具备沿着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如图2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多个像素PX分别配置于由扫描线GL以及信号线SL划分的区域,并各自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C等。在多个像素PX的每一个上都设置有未图示的滤色器。该滤色器是红色(R)、绿色(G)、蓝色(B)中的任一者。例如,沿着第二方向Y,反复排列具有红色滤色器的像素PX、具有绿色滤色器的像素PX以及具有蓝色滤色器的像素PX。
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构成,并与扫描线GL、信号线SL电连接。扫描线GL与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各个像素PX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L与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各个像素PX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
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各自与共用电极CE对置,并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层LC。电容CS例如形成于与共用电极CE相同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相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端子区域MT沿着显示面板PNL的短边EY延伸。在端子区域MT中形成有端子部,显示面板PNL经由该端子部例如与柔性布线基板等外部装置电连接。
照明装置ILD配置于显示面板PNL的下侧,并通过按每个像素PX对来自该照明装置ILD的光进行控制来显示图像。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LD是所谓的背光灯。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以及颜色分离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颜色分离元件CSE以及显示面板PNL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配置。
颜色分离元件CSE具有在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基于规定图案的凹凸的颜色分离槽的结构。从照明装置ILD射出、作为白色光的照明光ILL通过颜色分离元件CSE,从而按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各自的分量在特定的方向上分离。另外,通过颜色分离元件CSE的颜色分离槽,该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在规定的方向上衍射/干扰,并射入到与各个颜色对应的滤色器。由此,能够降低滤色器层CFY中的光的吸收,并提高显示面板PNL的透过率。
使用图4A以及图4B,更详细地对颜色分离元件CSE的功能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在未使用颜色分离元件的情况下,照明光射入到滤色器层的情况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利用颜色分离元件的照明光的颜色分离例的剖视图。
颜色分离元件CSE在玻璃基板上以与红色(R)、绿色(G)、蓝色(B)对应的规定的图案形成最小结构宽度1μm以上且3μm以下、最大深度3μm以上且4μm以下的槽。以下,将上述槽称为颜色分离槽TRC。
滤色器层CFY具有红色(R)滤色器CFR、绿色(G)滤色器CFG、蓝色(B)滤色器CFB。当从照明装置ILD照射的照明光ILL(白光)直接射入到滤色器层CFY时,照明光ILL不会分离,滤色器CFR、CFG以及CFB各自吸收除了红色(R)、绿色(G)、蓝色(B)以外的光(参照图4A)。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以及图4B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将红色的光、绿色的光以及蓝色的光仅标记为R、G以及B。
另一方面,当使照明光ILL(白色光)经由颜色分离元件CSE射入到滤色器CFR、CFG以及CFB时,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光向分别不同的方向衍射,并聚光到各色的过滤器(参照图4B)。由此,减少了滤色器CFR、CFG以及CFB中的光吸收。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面板PNL的光(亮度)的利用效率。
返回图3,对显示面板PNL进行说明。显示面板PNL具备偏振板PL1、阵列基板SUB1、液晶层LC、对置基板SUB2、扩散板DIF以及偏振板PL2。显示面板PNL以及颜色分离元件CSE通过粘合剂ADH粘合。
阵列基板SUB1具备第一基板BA1与阵列层ARY。对置基板SUB2具备第二基板BA2与滤色器层CFY。在彼此对置的阵列基板SUB1以及对置基板SUB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LC。
第一基板BA1以及第二基板BA2由透明部件例如玻璃、透明树脂膜形成。阵列层ARY包括上述的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等。滤色器层CFY包括上述的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
偏振板PL1设置于第一基板BA1的面中设置有阵列层ARY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偏振板PL2隔着扩散板DIF设置于第二基板BA2的面中设置有滤色器层CFY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偏振板PL1的偏振轴以及偏振板PL2的偏振轴彼此为正交尼科尔的关系。
扩散板DIF是为了显示装置DSP获得宽视角而配置的。从照明装置ILD射出的照明光ILL是平行光。即便显示面板PNL将作为平行光的照明光ILL调制并射出为影像光IML,影像光IML也会成为平行光。通过用扩散板DIF将影像光IML向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扩展,显示装置DSP能够实现宽视角。另外,该扩展后的影像光射入到偏振板PL2。
扩散板DIF以及偏振板PL2只要至少与有效区域AA(显示区域)重叠设置即可,也可以是俯视观察时的大小比第二基板BA2小。扩散板DIF以及偏振板PL2用粘合剂与第二基板BA2粘合。粘合剂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图5A是表示滤色器层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颜色分离元件的立体图。如图5A所示,滤色器CFR、滤色器CFG以及滤色器CFB沿着方向TL依次反复并列配置。多个滤色器CFR沿着与方向TL交叉的方向TM相邻排列。多个滤色器CFG沿着方向TM相邻排列。多个滤色器CFB沿着方向TM相邻排列。也就是说,由多个滤色器CFR构成的红色滤色器列、由多个滤色器CFG构成的绿色滤色器列以及由多个滤色器CFB构成的蓝色滤色器列沿着方向TL反复并列配置。
如图5B所示,颜色分离元件CSE的颜色分离槽TRC沿着方向TM延伸。多个颜色分离槽TRC沿着方向TL并列配置。
在图5A以及5B中,方向TL与第一方向X相同,方向TM与第二方向Y相同。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方向TL与第二方向Y相同,方向TM与第一方向X相同。
图6A以及图6B分别是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在图6A以及图6B中,分别示出了第二基板BA2上方的构成元素。
如图6A所示,覆盖第二基板BA2而设置有透明导电层TE。透明导电层TE例如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通过设置透明导电层TE,能够防止静电进入显示面板内部。
在图6A所示的显示面板PNLr中,粘合剂ADV1、扩散层DFF1、粘合剂ADV2、扩散层DFF2、抗酸粘合剂STV以及偏振板PL2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在透明导电层TE上。
当对显示面板PNLr进行高温高湿试验时,由偏振板PL2、粘合剂ADV1以及粘合剂ADV2产生酸,该酸会导致透明导电层TE溶解、消失。
与其他粘合剂例如粘合剂ADV1、粘合剂ADV2相比较,抗酸粘合剂STV具有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难以产生酸的特性。进而,抗酸粘合剂STV具有导电性是合适的。这是因为,若抗酸粘合剂STV具有导电性,则即使透明导电层TE溶解,也能够通过抗酸粘合剂STV自身来防止静电进入显示面板内部。
进而,抗酸粘合剂STV也可以含有碱性成分。这是因为,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产生酸,也能够利用该碱性成分将酸中和。即、抗酸粘合剂STV抑制自身产生酸,且抑制酸的透过。由此,可以减轻对透明导电层TE的损伤。
在图6B所示的显示面板PNLr中,在透明导电层TE上具有抗酸粘合剂STV、偏振板PL2、粘合剂ADV1、扩散层DFF1、粘合剂ADV2、扩散层DFF2、粘合剂ADV3以及保护材料PRT。
对于图6B的显示面板PNLr,在耐候性试验中,也有可能发生扩散层DFF1和偏振板PL2之间的粘合剂ADV1的剥落、扩散层DFF1和扩散层DFF2的黄变。另外,通过高温高湿试验,透明导电层TE的电阻值增大。可以认为这是因为,从扩散层DFF1与扩散层DFF2,以及粘合剂ADV1、粘合剂ADV2与粘合剂ADV3也产生酸,对透明导电层TE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粘合剂全部为抗酸粘合剂,能够防止酸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透明导电层TE的溶解以及消失,防止扩散层、其他叠层的剥离。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在显示面板PNL中,透明导电层TE、抗酸粘合剂STV1、扩散层DFF1、抗酸粘合剂STV2、扩散层DFF2、抗酸粘合剂STV3以及偏振板PL2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在第二基板BA2上。第二基板BA2、透明导电层TE、抗酸粘合剂STV1、扩散层DFF1、抗酸粘合剂STV2、扩散层DFF2、抗酸粘合剂STV3以及偏振板PL2彼此相接地设置。
在图7中,设置有两个扩散层DFF1以及扩散层DFF2。通过增加扩散层的数量,能够进一步扩宽影像光。由此,能够得到进行过宽视角化的显示装置DSP。当扩散层的数量增加时,粘合扩散层的粘合剂的层数也增加。若使用通常的粘合剂,则产生的酸的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通过将粘合剂作为抗酸粘合剂,能够减少产生的酸的量,或者即使产生了酸也能够抑制该酸向其他层移动。由此,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透明导电层TE的溶解以及消失。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8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与透明导电层TE以及偏振板PL2邻接的抗酸粘合剂的厚度比其他抗酸粘合剂的厚度厚。
在图8中,将与透明导电层TE邻接的抗酸粘合剂STV1、与偏振板PL2邻接的抗酸粘合剂STV3以及与透明导电层TE和偏振板PL2均不邻接的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分别设为t1、t3以及t2。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厚度t1以及厚度t3比厚度t2厚(t3>t1、t3>t2)。厚度t1以及t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厚度t1以及t3例如为30μm,厚度t2例如为20μm即可。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厚度。厚度t1以及厚度t3例如可以是厚度t2的1.5倍左右。
通过加厚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1,即使产生酸,也能够将其影响抑制得尽可能小。
由于偏振板PL2的酸的产生较多,因此能够通过加厚抗酸粘合剂STV3的厚度t3来抑制酸的产生。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9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与透明导电层TE邻接的抗酸粘合剂的厚度比其他抗酸粘合剂的厚度厚。
在图9中,与图8同样地,将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的厚度分别设为t1、t2以及t3。在图9所示的结构例中,厚度t1比厚度t2以及厚度t3厚(t1>t2、t1>t3)。如上所述,通过加厚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1,即使产生了酸,也能够将其影响抑制得尽可能小。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0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与偏振板PL2邻接的抗酸粘合剂的厚度比其他抗酸粘合剂的厚度厚。
在图10中,与图8同样地,将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的厚度分别设为t1、t2以及t3。在图10所示的结构例中,厚度t3比厚度t1以及厚度t2厚(t3>t1、t3>t2)。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加厚抗酸粘合剂STV3的厚度t3来抑制从偏振板PL2产生酸。
通过本实施方式,即使显示装置DSP被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透明导电层TE因产生的酸而溶解以及消失。因此,能够防止扩散层、其他叠层的剥离。由此,能够得到宽视角且显示品质高的显示装置。
<结构例1>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1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抗酸粘合剂的大小大于偏振板PL2、扩散层DFF1以及DFF2的大小。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例中,X-Y平面上的偏振板PL2的大小、扩散层DFF1以及扩散层DFF2的大小相同。将偏振板PL2、扩散层DFF1以及扩散层DFF2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长度设为w1。X-Y平面上的大小是指从第三方向Z的上方朝向X-Y平面观察时的大小,即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在X-Y平面上的大小全部相同。将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长度设为w2。长度w2比长度w1长(w2>w1)。
通过使抗酸粘合剂在X-Y平面的大小(沿着第一方向X的长度)比偏振板、扩散层大,能够防止所产生的酸经由偏振板的端部、扩散层的端部向其他层移动。
进而,也可以使多个抗酸粘合剂的端部彼此成为一体。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2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各自的端部彼此层叠而成为一体。
如图12所示,通过使抗酸粘合剂STV1、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抗酸粘合剂STV3各自的端部彼此连接,形成被一体化的抗酸粘合剂STV。例如,即使在偏振板PL2中产生酸,抗酸粘合剂STV也能够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
在本结构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结构例2>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3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与透明导电层TE以及偏振板PL2邻接的粘合剂是抗酸粘合剂,其他粘合剂并非抗酸粘合剂。
在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中,透明导电层TE、抗酸粘合剂STV1、扩散层DFF1、粘合剂ADV1、扩散层DFF2、抗酸粘合剂STV2以及偏振板PL2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在第二基板BA2上。
由于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地设置有抗酸粘合剂STV1,因此能够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
偏振板PL2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酸。然而,由于与偏振板PL2相接地设置有抗酸粘合剂STV2,因此能够抑制酸的产生。
设置于扩散层DFF1以及DFF2之间的粘合剂ADV1不与偏振板PL2以及透明导电层TE直接接触。由此,即使在使用并非抗酸粘合剂的粘合剂ADV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抗酸粘合剂STV1以及STV2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并防止透明导电层TE因酸而溶解。能够通过使用比抗酸粘合剂廉价的粘合剂ADV1来降低显示装置DSP的制造成本。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3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使与偏振板PL2相接的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比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的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厚。
在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t5比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4厚(t5>t4)。在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起到与图13以及图10相同的效果。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5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3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使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的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比与偏振板PL2相接的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厚。
在图15所示的结构例中,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4比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t5厚(t4>t5)。在图15所示的结构例中,起到与图13以及图9相同的效果。
在本结构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结构例3>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6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作为与偏振板PL2相接的粘合剂,使用并非抗酸粘合剂的粘合剂,而是将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的粘合剂作为抗酸粘合剂,进而,使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的抗酸粘合剂的厚度比其他抗酸粘合剂的厚度厚。
在图16所示的结构例中,透明导电层TE、抗酸粘合剂STV1、扩散层DFF1、抗酸粘合剂STV2、扩散层DFF2、粘合剂ADV1以及偏振板PL2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在第二基板BA2上。
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7比抗酸粘合剂STV2的厚度t8厚(t7>t8)。由于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地设置有抗酸粘合剂STV1,且其厚度厚,因此即使在偏振板PL2中产生了酸,也能够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而溶解透明导电层TE。
在本结构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结构例4>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7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仅在与透明导电层TE相接的粘合剂中使用抗酸粘合剂,作为其他粘合剂使用并非抗酸粘合剂的粘合剂。
在图17所示的结构例中,透明导电层TE、抗酸粘合剂STV1、扩散层DFF1、粘合剂ADV1、扩散层DFF2、粘合剂ADV2以及偏振板PL2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在第二基板BA2上。
抗酸粘合剂STV1厚度t9例如与厚度t1同样为30μm即可。通过将抗酸粘合剂STV1的厚度t9设为与厚度t1相同的厚度,能够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由此,防止透明导电层TE因酸而溶解、消失。因此,能够在不剥落扩散层、其他叠层的情况下,得到视角宽的高品质的显示装置。
在本结构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结构例5>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8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抗酸粘合剂覆盖透明导电层TE整体。
能够通过抗酸粘合剂STV1覆盖透明导电层TE整体来防止酸进入透明导电层TE。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在图19所示的结构例中,与图18所示的结构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透明导电层TE形成为岛状。
抗酸粘合剂STV1能够通过覆盖岛状的透明导电层TE而防止酸从透明导电层TE的端部进入。
在本结构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
照明装置;以及
颜色分离元件,设置于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
彼此对置的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
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上;
作为第一粘合剂的抗酸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
第一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抗酸粘合剂上;
第二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上;
第二扩散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剂上;
第三粘合剂,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层上;以及
偏振板,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是第三抗酸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的第三厚度比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以及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在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三抗酸粘合剂各自的端部被连接而一体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并非抗酸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以及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粘合剂、所述第一扩散层、所述第二扩散层以及所述偏振板各自当俯视观察时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酸粘合剂是第一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是第二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三粘合剂并非抗酸粘合剂,
所述第一抗酸粘合剂的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二抗酸粘合剂的第二厚度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酸粘合剂覆盖所述透明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为岛状,
所述抗酸粘合剂覆盖所述岛状的透明导电层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分离元件包括设置有颜色分离槽的透明基板。
CN202321507070.7U 2022-06-14 2023-06-1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3236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5824 2022-06-14
JP2022095824A JP2023182296A (ja) 2022-06-14 2022-06-14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3671U true CN220323671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1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7070.7U Active CN220323671U (zh) 2022-06-14 2023-06-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82296A (zh)
CN (1) CN22032367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2296A (ja)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1571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전기 광학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6616448B2 (ja) 表示装置
JP5636878B2 (ja) 表示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筐体
WO2017022614A1 (ja) 表示装置
US2015021235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2016130820A (ja) 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WO2002021198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1633125B1 (ko) 표시장치
KR20060058035A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19974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007146B2 (en) Backligh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JP7467131B2 (ja) 表示装置
US10502993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6009174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48563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20323671U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01155A (ko) 액정표시소자
US20190101780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19174716A (ja) 連結表示装置
KR10084148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설계 방법
WO201610431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51260A (ja) 表示装置
KR102482610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170086B1 (ko) 커넥터
JP366150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