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2142U -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2142U
CN220322142U CN202321696582.2U CN202321696582U CN220322142U CN 220322142 U CN220322142 U CN 220322142U CN 202321696582 U CN202321696582 U CN 202321696582U CN 220322142 U CN220322142 U CN 220322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ide wall
valve
sub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65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思习
张彦福
张诗笛
周瑞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65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2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2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2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换热能力测试等技术领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两条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所述阀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阀门组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换热装置的复用。

Description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换热能力测试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换热装置的用途较为广泛,例如,各种计算设备、数据中心、存储设备等均需要配备对应的换热装置进行散热。其中,由于不同换热场景的换热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换热场景下通常需要设置不同换热能力的换热装置进行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两条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
所述阀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阀门组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循环泵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内;
所述壳体、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共同形成循环通路,且所述循环通路内设有换热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换热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阀门组件可以开启或关闭壳体内的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阀门组件控制所述壳体中的通道的启闭状态,从而改变所述换热装置的流阻。这样,在不同工况下,可以控制换热装置输出不同的流阻,有利于实现对换热装置的复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00和阀门组件200,所述壳体100包括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有至少两条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出液口120,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
所述阀门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且所述阀门组件2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阀门组件200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
其中,换热装置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换热器,例如,可以是各种冷却换热系统中的换热器,或者,各种加热换热系统中的换热器。
请参见图1-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为水冷板。具体地,当所述换热装置为水冷板时,可以将待冷却的电器元件布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然后,将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连接至冷却水循环管路,并控制冷却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循环流动,以实现对布置于壳体100外表面的电器元件的散热。
上述阀门组件2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关阀门,这样,可以通过阀门组件200控制各通道的启闭状态。例如,所述阀门组件200可以每次开启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其中一条通道,并关闭其他通道。或者,所述阀门组件200可以每次开启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其中一条以上通道,并关闭其他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阀门组件200开启某一通道时,所述壳体100的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可以通过该通道导通,即从进液口110流入壳体100的换热液可以通过处于开启状态的通道流动至出液口120。相应地,当所述阀门组件200关闭某一通道时,所述壳体100的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无法通过该通道导通,即从进液口110流入壳体100的换热液无法通过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道流动至出液口120。
当上述壳体100内的通道数量较多时,所述阀门组件2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开关阀门,以控制各个通道的启闭状态,例如,所述阀门组件200可以包括与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开关阀门,且每个开关阀门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通道内,以控制对应的通道的启闭状态。
上述通道的流阻用于表征液体流经对应通道时的阻力大小。具体可以通过在通道内设置阻流结构、改变通道的截面尺寸以及改变通道的形状等方式调节各个通道的流阻,以使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
上述换热装置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中的热管理系统的试验场景,具体地,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单元迭代更新时,通常通过试验标定不同的计算单元在同一套热管理系统中的散热表现,在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阀门组件200的工作状态,以切换导通所述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的通路,从而实现基于一个换热装置模拟2种以上的计算硬件的作用。
此外,上述换热装置也可以作为自动驾驶车辆中的换热装置,这样,可以根据自动驾驶车辆的工作状态,切换所述阀门组件200的导通状态,具体地,当自动驾驶车辆散热需求较大时,则基于阀门组件200开启流阻较小的通道,以提高换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相应地,当自动驾驶车辆散热需求较小时,则基于阀门组件200开启流阻较大的通道,以减少散热过程中的功耗。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阀门组件200可以开启或关闭壳体100内的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出液口120,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阀门组件200控制所述壳体100中的通道的启闭状态,从而改变所述换热装置的流阻。这样,在不同工况下,可以控制换热装置输出不同的流阻,有利于实现对换热装置的复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每条通道内各设有一个阻流组件,且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内的阻流组件的结构不同。
其中,所述阻流组件可以与所在通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阻流组件可以在其所在通道内形成流阻,且不同结构的阻流组件所形成的流阻通常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流组件仅能够对流经的液体产生阻力,而无法彻底阻挡流经的液体;即液体可以流经阻流组件,但流经阻流组件的流体的流速通常会减小。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每条通道内各设置一个阻流组件,且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内的阻流组件的结构不同,这样,可以实现对各个通道的流阻进行调节,以实现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阻流组件包括多个阻流块300,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内的阻流组件所包括的阻流块300的分布密度不同。
其中,所述阻流块30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棱柱等各种形状,例如,请参见图1-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块300为四棱柱。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通道中的阻流块300的密度可以根据对应通道的设计流阻进行确定。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阻流组件中的阻流块300的分布密度越大,则该阻流组件的流阻也将越大,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使不同通道中的阻流块300的分布密度不同,从而实现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条通道包括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所述阀门组件200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130开启,所述第二通道140关闭;
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130关闭,所述第二通道140开启。
请参见图1-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两个通道,该两个通道内的阻流块300的分布密度不同,从而使得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的流阻不同。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通道130开启,所述第二通道140关闭时,从进液口110进入壳体100的液体仅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30流向所述出液口120。相应地,当所述第一通道130关闭,所述第二通道140开启时,从进液口110进入壳体100的液体仅能通过所述第二通道140流向所述出液口120。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至少两条通道包括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这样,在不同工况下,可以控制换热装置输出不同的流阻,有利于实现对换热装置的复用。
可选地,请参见图1-2,所述壳体100内设有进液子通道131、出液子通道132、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和第二连接子通道141,所述进液口110、进液子通道131、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出液子通道132和所述出液口120依次连接,且所述进液子通道131、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和所述出液子通道132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30;所述进液口110、进液子通道131、第二连接子通道141、出液子通道132和所述出液口120依次连接,且所述进液子通道131、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和所述出液子通道132形成所述第二通道140;
所述阀门组件200包括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和所述进液子通道131的交汇处,且所述阀芯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
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与所述进液子通道131连通,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的进液端;
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的进液端,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与所述进液子通道131连通。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和所述进液子通道131的交汇处,这样,仅需设置一个阀芯,即可实现对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的启闭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有利于简化换热装置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阀芯包括阀杆210、第一阀页220和第二阀页230,所述第一阀页220和所述第二阀页230分别与所述阀杆210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阀页220和所述第二阀页230呈夹角设置;
所述壳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阀杆210分别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所述阀杆210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阀页220和所述第二阀页2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页220和所述第二阀页230共同封堵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的进液端;
在所述阀门组件20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页220和所述第二阀页230共同封堵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的进液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阀页220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防止被第一阀页220封堵的子通道中的液体从第一阀页220与壳体100内壁之间的间隙处泄露。相应地,所述第二阀页230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防止被第二阀页230封堵的子通道中的液体从第一阀页220与壳体100内壁之间的间隙处泄露。
请参见图1-2,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所述阀杆210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第一阀页220和第二阀页230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阀门组件20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100之外,且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请参见图3,所述阀杆210可以包括连接分段211和驱动分段212,所述连接分段211呈圆柱状,所述驱动分段212呈四棱柱状,且所述连接分段21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分段212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分段212远离所述连接分段211的一端形成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分段211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驱动分段212可以伸出于所述壳体100之外。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所述把手带动所述阀杆210转动,以实现所述阀门组件20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100之外,且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阀杆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器可以是驱动马达,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所述阀杆210连接,以带动阀杆210转动。此外,所述驱动器也可以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阀杆210连接,以带动所述阀杆210转动,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传动组件,例如,可以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一齿轮,在所述阀杆210上套设第二齿轮,并使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这样,在驱动器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阀杆210同步转动。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阀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这样,可以通过驱动器带动所述阀杆210转动,以实现所述阀门组件200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相对的第二轴孔,所述阀杆210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内;
所述阀杆210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阀杆210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以封闭所述阀杆210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阀杆210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以封闭所述阀杆210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密封圈,例如,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为弹性密封圈。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阀杆210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处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如此,有利于防止壳体100内的液体通过所述间隙泄露至壳体100之外。
可选地,所述壳体100呈长方体状,且所述壳体100还包括第三侧壁151、第四侧壁152、第五侧壁153和第六侧壁154,所述第三侧壁151、所述第四侧壁152、所述第五侧壁153和所述第六侧壁15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三侧壁151与所述第四侧壁152相对,所述第五侧壁153与所述第六侧壁154相对,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出液口120分别开设于所述第六侧壁154;
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第一隔离块160和第二隔离块170,所述第一隔离块160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六侧壁154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隔离块160位于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出液口120之间,以将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出液口120相对隔开;所述第二隔离块170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块160与所述第五侧壁153之间,且所述第二隔离块170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进液子通道131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160与所述第三侧壁15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160与所述第二隔离块170之间,所述出液子通道132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160与所述第四侧壁152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段1411、第二分段1412和第三分段1413,所述第一分段1411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170与所述第三侧壁151之间,所述第二分段1412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170与所述第五侧壁153之间,所述第三分段1413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170与所述第四侧壁15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00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上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151、第四侧壁152、第五侧壁153和第六侧壁154分别形成所述壳体100的六个面。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壳体100内设置第一隔离块160和第二隔离块170,如此,所述第一隔离块160和第二隔离块170可以将壳体100的内部空间隔开,以在所述壳体100内形成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块160和所述第二隔离块170分别为矩形块,且所述进液子通道131、所述出液子通道132、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和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的截面分别为矩形面。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隔离块160和所述第二隔离块170分别为矩形块,并将所述进液子通道131、所述出液子通道132、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133和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141的截面分别设置为矩形面,如此,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130的各个位置的截面积相对均匀,同时,使所述第二通道140的各个位置的截面积相对均匀,从而提高液体在壳体100内流动过程的稳定性。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循环泵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液口110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出液口120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内;
所述壳体100、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共同形成循环通路,且所述循环通路内设有换热介质。
其中,所述换热器可以包括换热通路,所述换热通路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液口110连通,所述换热通路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出液口120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内。
上述换热器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各种类型的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的侧部可以设置散热部件,例如,可以在所述换热器的侧部设置散热风扇,以通过散热风扇对流经所述换热通路的换热介质进行冷却。
在所述换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循环泵带动所述循环通路内的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器和换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装置,因此,所述换热系统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换热装置的各个过程,且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图中未示出),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系统。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系统,因此,所述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各个过程,且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可选地,所述自动驾驶车辆还包括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与所述壳体100的外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电器元件可以是自动驾驶车辆中各种具有散热需求的电器元件,例如,所述电器元件可以包括直流变换器(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各种的控制器、各种计算模组、各种电路板等。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自动驾驶车辆中的电器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壁,这样,可以通过所述换热系统对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外壁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两条通道,且每条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的流阻不同;
所述阀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阀门组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每条通道内各设有一个阻流组件,且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内的阻流组件的结构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阻流组件包括多个阻流块,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不同通道内的阻流组件所包括的阻流块的分布密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条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阀门组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开启,所述第二通道关闭;
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道关闭,所述第二通道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液子通道、出液子通道、第一连接子通道和第二连接子通道,所述进液口、进液子通道、第一连接子通道、出液子通道和所述出液口依次连接,且所述进液子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和所述出液子通道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进液口、进液子通道、第二连接子通道、出液子通道和所述出液口依次连接,且所述进液子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和所述出液子通道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和所述进液子通道的交汇处,且所述阀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与所述进液子通道连通,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的进液端;
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的进液端,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与所述进液子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阀芯包括阀杆、第一阀页和第二阀页,所述第一阀页和所述第二阀页分别与所述阀杆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阀页和所述第二阀页呈夹角设置;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阀杆分别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所述阀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阀页和所述第二阀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页和所述第二阀页共同封堵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的进液端;
在所述阀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阀页和所述第二阀页共同封堵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的进液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之外,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壳体之外,且所述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阀杆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相对的第二轴孔,所述阀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内;
所述阀杆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以封闭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以封闭所述阀杆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且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五侧壁和所述第六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六侧壁相对,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第六侧壁;
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离块和第二隔离块,所述第一隔离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六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隔离块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以将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相对隔开;所述第二隔离块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五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隔离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进液子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所述出液子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分段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与所述第五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分段形成于所述第二隔离块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块和所述第二隔离块分别为矩形块,且所述进液子通道、所述出液子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子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子通道的截面分别为矩形面。
12.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循环泵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内;
所述壳体、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共同形成循环通路,且所述循环通路内设有换热介质。
13.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换热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其中,所述自动驾驶车辆还包括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CN202321696582.2U 2023-06-30 2023-06-30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Active CN220322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6582.2U CN220322142U (zh) 2023-06-30 2023-06-30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6582.2U CN220322142U (zh) 2023-06-30 2023-06-30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2142U true CN220322142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6582.2U Active CN220322142U (zh) 2023-06-30 2023-06-30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2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0099B1 (ko) 캔형 열교환기
KR102276255B1 (ko)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KR102299299B1 (ko)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US20200166290A1 (en) A storage device for thermal energy
KR102299300B1 (ko)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CN114785030A (zh) 一种散热机壳、电机和空压机
CN220322142U (zh) 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
WO2024082687A1 (zh) 一种储能系统和供电系统
CN113738914A (zh) 换向阀
KR102429374B1 (ko) 다중 포트 밸브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관리 시스템
US11926192B2 (en)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indirect heat pump system
WO2019123970A1 (ja) 冷却回路及びオイルクーラ
JP6940017B2 (ja) 固体冷媒による冷却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冷媒による冷却システム
CN217064359U (zh) 服务器机柜和液体浸没冷却系统
CN114061340A (zh) 一种可变流程壳管式换热装置
CN215751891U (zh) 热管理系统及流体控制装置
EP4357650A1 (en) Multi-port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multi-port valve
CN217355662U (zh) 可切换多个通道流通状态的控制阀
US20210378143A1 (en) Liquid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116373554A (zh) 热交换模块、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
CN217463314U (zh) 一种四通阀及其冷却系统
CN116198284B (zh) 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
US20230358325A1 (en) Multi-ports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same
CN210956924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10127435A (ko) 멀티웨이밸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