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9092U -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9092U
CN220309092U CN202322072709.XU CN202322072709U CN220309092U CN 220309092 U CN220309092 U CN 220309092U CN 202322072709 U CN202322072709 U CN 202322072709U CN 220309092 U CN220309092 U CN 220309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ransmitting
coil
magnetic conductiv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27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
钱亮
孙志全
郭盖华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27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9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9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9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机构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导磁件,所述发射模块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接收模块设置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相对设置;导磁件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机构通过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导磁件,能够显著增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的磁通量,提高了传电效率,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清洁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其能够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为使移动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内高效合理地进行清扫工作,行业内普遍采用在移动机器人内置激光测距装置的方案,移动机器人通过激光测距装置能够实现移动机器人自身的定位及导航,从而按照合理的路径进行清扫。
上述的激光测距装置一般包括基座和转动连接于基座的转动座,转动座上设置有激光测距模块,现有技术中,基座和转动座之间通过线圈传递电能,以供激光测距模块的运行,但是,转动座上的接收线圈和基座上的发射线圈间隔较远,从而造成了电能传递效率较低,加大了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信号传输机构,通过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导磁件,能够显著增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的磁通量,提高了传电效率,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信号传输机构的激光测距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信号传输机构的移动机器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机构,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导磁件,所述发射模块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接收模块设置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发射线圈相对设置;导磁件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有导磁件。导磁件由导磁材料制成,能够显著增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的磁通量,从而提高了传电效率,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件包括靠近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一端和靠近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外径,所述第二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接收线圈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电路板,所述发射线圈的设置形式为以下任一种:
所述发射线圈印制于所述发射电路板上;
所述发射线圈单独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发射电路板;
或/和,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电路板,所述接收线圈的设置形式为以下任一种:
所述接收线圈印制于所述接收电路板上;
所述接收线圈单独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机构、基座、转动座、驱动模块和激光测距模块,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发射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均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其中,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座转动,所述激光测距模块位于所述接收模块背对所述发射模块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信号传输机构进行无线传电,一方面由于无线传电不存在电缆缠绕等问题,激光测距模块能够进行360度的探测,探测范围较大;另一方面该种信号传输机构的传电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件与所述发射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所述基座、所述转动座中的任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体包括多个导磁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磁部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或所述基座上,至少一个所述导磁部设置于所述接收模块或所述转动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定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或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导磁部为第一导磁部,设置于所述接收模块或所述转动座上的所述导磁部为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二导磁部的设置方式为以下任一种:
部分所述第一导磁部插入至所述第二导磁部中;
部分所述第二导磁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导磁部中;
所述第一导磁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磁部;
所述第二导磁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磁部;
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二导磁部沿所述转动座的旋转轴线间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和所述转动座通过轴承或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轴承或所述转轴的中心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导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件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移动机器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机器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机器人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激光测距装置,由于激光测距装置的传电效率较高,功耗较低,也进一步降低了移动机器人的使用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磁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发射模块100;发射电路板110;发射线圈120;第一信号传输件130;
接收模块200;接收电路板210;接收线圈220;第二信号传输件230;
导磁件300;第一导磁部310;第二导磁部320;第二通孔330;
基座400;安装架410;
转动座500;转动轴线510;
轴承600;第一通孔610;
驱动模块700;驱动件710;主动轮720;连接件730;
激光测距模块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移动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其能够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为使移动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内高效合理地进行清扫工作,行业内普遍采用在移动机器人内置激光测距装置的方案,移动机器人通过激光测距装置能够实现移动机器人自身的定位及导航,从而按照合理的路径进行清扫。由此,激光测距装置为移动机器人的重要元器件之一。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信号传输机构,能够应用于激光测距装置中。该信号传输机构包括发射模块100、接收模块200和导磁件300,为便于理解信号传输机构的应用场景,在此先说明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激光测距装置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机构应用于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激光测距装置的示意图,激光测距装置除了包括上述信号传输机构外,还包括基座400、转动座500、驱动模块700和激光测距模块800。驱动模块700设置于基座400上,包括驱动件710、主动轮720和连接件730。主动轮720与驱动件710连接,主动轮720和转动座500之间通过皮带等连接件730连接传动,以使驱动件710的转动能够驱动转动座500的转动,进而设置于转动座500上的激光测距模块800能够进行360度的激光测距。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测距模块800可以直接设置于转动座500上,也可以设置于接收模块200上,通过接收模块200间接设置于转动座500上。转动座500与轴承600的外环连接,基座400与轴承600的内环连接,从而转动座500和基座400可转动连接。发射模块100设置于基座400上,接收模块200设置于转动座500上,如图2所示,接收模块200和发射模块100并列设置,发射模块100和激光测距模块800分别位于接收模块200的两侧。
现有技术中,由于接收模块200随转动座500的转动相对于发射模块100转动,若采用常规的线缆通电技术对激光测距模块800进行供电,则存在通电线缆易缠绕、转动座500的转动受限等问题。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使用无线供电技术对激光测距模块800供电,不会干涉转动座500和基座400的相对转动。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发射模块100上设置有发射线圈120,接收模块200上设置有接收线圈220,发生线圈和接收线圈220相对设置,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设置于接收模块200的旋转中心轴上,以在接收模块200转动时,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仍能够保持供电连通。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或相似,如图1所示,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均为圆形。
由于转动座500和基座400之间通过轴承600转动连接,轴承600的设置隔开了发射模块100和接收模块200,使得发射模块100和接收模块200之间均存在较大的间距,导致发射模块100和接收模块200之间无线供电的传电效率较低,增大了功耗。为解决该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之间设置有导磁件300。导磁件300由导磁材料制成,可以是圆柱形、棱柱形等形状,导磁件300能够显著增强接收线圈220和发射线圈120之间的磁通量,从而提高了传电效率,降低了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模块100包括发射电路板110,发射线圈120可以直接印制于发射电路板110上,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发射模块100的电路板上印制出金属导线,并形成发射线圈120的电路图案,线圈集成于电路板上,能够减少额外设置线圈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少信号传输机构的整体体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发射线圈120也可以是由金属导线绕设形成的线圈,该线圈能够单独于发射电路板110存在,并能够与发射电路板110上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并电导通,以实现发射模块100的电磁信号发射。在该种实施例中,发射线圈120凸出于发射电路板110的表面设置,线圈的设置不影响发射电路板110上电路的规划,由此,线圈的大小不受发射电路板110上电路的限制,适用于磁通量要求较大、线圈规格要求较大的信号传输机构。
同理,接收模块200包括接收电路板210,接收线圈220也可以直接印制于接收电路板210上,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接收模块200的接收电路板210上印制出金属导线,并形成接收线圈220的电路图案。需说明的是,由于接收线圈220印制于接收电路板210的底面上,所以在图3所示的视图中无法直观看到,可以参照图3中发射线圈120的设置形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接收线圈220也可以是由金属导线绕设形成的线圈,该线圈能够单独于接收电路板210存在,并能够与接收电路板210连接并电导通,以实现接收模块200的电磁信号接收。
基于上述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的不同的设置形式的排列组合,共具有以下四种设置方案:
方案一:如图3至图5所示,发射线圈120印制于发射电路板110上,接收线圈220印制于接收电路板210上,该种方案适用于信号传输机构体积较小的情况,能够有效减少额外设置线圈所占用的空间。
方案二:如图1和图2所示,发射线圈120单独于发射电路板110设置,并与发射电路板110连接;接收线圈220单独于接收电路板210设置,并与接收电路板210连接。该种方案适用于激光测距模块800功耗较大、对磁通量要求较高的情况。
方案三:发射线圈120印制于发射电路板110上,接收线圈220单独于接收电路板210设置,并与接收电路板210连接。该种方案适用于发射模块100内空间较小的情况。
方案四:发射线圈120单独于发射电路板110设置,并与发射电路板110连接,接收线圈220印制于接收电路板210上。该种方案适用于接收模块200内空间较小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磁件3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当导磁件300为圆柱结构时,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即导磁件300沿轴向的两端。导磁件300的第一端靠近于发射线圈120设置,导磁件300的第二端靠近于接收线圈220设置。需注意的是,第一端的外径不大于发射线圈120的外径,第二端的外径不大于接收线圈220的外径,以获得较佳的电能传输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定义与转动座500的转动轴线510垂直的面为投影面,在所述投影面上,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的投影区域重合,以获得更好的传电效果。发射线圈120的投影区域和接收线圈220的投影区域均落入导磁件300的投影区域内,也即,导磁件300的两端分别对应于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设置,以使导磁件300具有较好的导磁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激光测距装置,该激光测距装置除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提及的信号传输机构外,还包括基座400、转动座500、驱动模块700和激光测距模块800。通过设置信号传输机构进行无线传电,一方面由于无线传电不存在电缆缠绕等问题,激光测距模块800能够进行360度的探测,探测范围较大;另一方面该种信号传输机构的传电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激光测距装置的功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磁件300与发射模块100、接收模块200、基座400、转动座500中的任一个连接。具体的,导磁件300可以设置于发射模块100上,若发射线圈120印制于发射电路板110上,导磁件300与发射电路板110连接,并能够覆盖发射线圈120的印制区域。若发射线圈120单独于发射电路板110存在,导磁件300与发射线圈120连接。当导磁件300与接收模块200连接时同理,需注意的是,当导磁件300与接收模块200连接时,导磁件300随接收模块200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更具体的,当导磁件300的一端与发射模块100连接时,导磁件300的另一端与接收模块200间隔设置,并且,间隔距离不大于5mm。或者,当导磁件300的一端与接收模块200连接时,导磁件300的另一端与发射模块100间隔设置,并且,间隔距离不大于5mm。
可以理解的是,导磁件300还可以设置于基座400上,参考图1和图2所示,基座400上设置有朝向转动座500延伸的安装架410,安装架410的自由端嵌设于轴承600的内环壁上,以实现轴承600的内环与基座400的连接。导磁件300可以设置于安装架410上,同样能够实现发射模块100和接收模块200的传电作用。同理,转动座500上还设置有支撑架,导磁件300可以设置于支撑架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磁件300包括多个导磁部,通过多个导磁部的传递实现电能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至少有一个导磁部设置于发射模块100或基座400上,至少有一个导磁部设置于接收模块200或转动座500上。进一步的,位于发射模块100和接收模块200之间的轴承600或转轴上也可以设置有一个导磁部。
设定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于发射模块100或基座400上的导磁部为第一导磁部310,设定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于接收模块200或转动座500上的导磁部为第二导磁部32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二导磁部320远离接收模块200的一端设置有凹孔,第一导磁部310远离发射模块100的一端部分插入至第二导磁部320的凹孔中。或者,第一导磁部310远离发射模块100的一端设置有凹孔,第二导磁部320远离接收模块200的一端部分插入至第一导磁部310的凹孔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磁部310设置有通孔,第二导磁部320设置于通孔中,以使第一导磁部310套设于第二导磁部320。或者,第二导磁部320设置有通孔,第一导磁部310设置于通孔中,以使第二导磁部320套设于第一导磁部310。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导磁部310也可以与第二导磁部320沿转动座500的转动轴线510间隔相对设置,以分别连接发射端和接收端。
更具体的,由于第二导磁部320需要随转动座500同步转动,为此限制第二导磁部320的重量不大于第一导磁部310的重量,以避免旋转部分过重导致驱动件710的驱动载荷增加。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座500与轴承600的外环连接,基座400与轴承600的内环连接,以使转动座500和基座400转动连接。轴承600的中心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610,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分别设置于第一通孔610的轴向的两端,并通过第一通孔610进行无线传电。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中的至少一个伸入至第一通孔610中。以发射线圈120单独于发射电路板110设置并与发射电路板110连接的设置方案为例,发射线圈120凸出于发射电路板110设置,并且,发射线圈120的外径小于轴承600的第一通孔610的内径,发射线圈120伸入于第一通孔610中,并通过穿设于第一通孔610中的导磁件300传递电能。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均伸入于第一通孔610中时,导磁件300的长度小于第一通孔610的深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4所示,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中导磁件300与发射模块100或接收模块200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导磁件300同轴设置于轴承600的第一通孔610中,并与轴承600连接。具体的,导磁件300的外周壁与轴承600的内环壁贴合设置,以使导磁件300填充于第一通孔610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400还可以通过转轴与转动座500连接,转轴的一端可以垂直设置于基座400上,另一端与转动座500转动连接,或者,转轴的一端垂直设置于转动座500上,另一端与基座400转动连接。又或者,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就基座400或转动座500转动连接。转轴的中心同样可以开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610,导磁件300可以设置于第一通孔610中并与转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磁件300穿设于第一通孔610,并且导磁件300的两端均凸出于轴承600的端面设置。导磁件300可以与上侧的接收模块200连接,然后悬吊于第一通孔610中,并且,导磁件300的下端凸出于轴承600的下端面,以使导磁件300更接近于发射模块100设置,减少发射线圈120在传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或者,导磁件300也可以与下侧的发射模块100连接,然后穿设于第一通孔610,并且导磁件300的上端凸出于轴承600的上端面,以使导磁件300更接近于接收模块200设置,减少接收线圈220在传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沿转动座500的转动轴线510的方向,导磁件300还设置有第二通孔330,当导磁件300为圆柱结构时,第二通孔330也即沿导磁件300的轴向设置。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有第一信号传输件130和第二信号传输件23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330与轴承600的第一通孔610同轴设置,第一信号传输件130设置于发射线圈120的中心,第二信号传输件230设置于接收线圈220的中心。第一信号传输件130和第二信号传输件230可以是光电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30无线传递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包括指令、数据等。第一信号传输件130可以是通信数据的发射端,第二信号传输件230可以是通信数据的接收端,以传输对激光测距模块800的指令,第一信号传输件130也可以是通信数据的接收端,第二信号传输件230也可以是通信数据的发射端,以传输激光测距模块800探测的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线圈120还用于发送或接收通信数据,相对应的,接收线圈220还用于接收或发送通信数据。具体的,激光测距装置在执行测距工作时,通过激光测距模块800采集到测量数据后,经过接收电路板210进行各类测距距离数据、角度数据等加载至接收线圈220上,使得发射线圈120上的电流和电压的波形也随之变化,从而发射电路板110通过解码发射线圈120的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如周期、幅值等信息,从而获取测量数据。同理,接收电路板210通过解码接收线圈220的电流、电压的波形,也能够获取转向指令、移动指令等,进而,发射线圈120和接收线圈220能够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和电能的传输。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该移动机器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提及的激光测距装置,由于该种激光测距装置的传电效率较高,功耗较低,也进一步降低了移动机器人的使用功耗。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信号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模块(100),所述发射模块(100)设置有发射线圈(120);
接收模块(200),所述接收模块(200)设置有接收线圈(220),所述接收线圈(220)与所述发射线圈(120)相对设置;
导磁件(300),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120)和所述接收线圈(2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300)包括靠近于所述发射线圈(120)的第一端和靠近于所述接收线圈(2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发射线圈(120)的外径,所述第二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接收线圈(220)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100)包括发射电路板(110),所述发射线圈(120)的设置形式为以下任一种:
所述发射线圈(120)印制于所述发射电路板(110)上;
所述发射线圈(120)单独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发射电路板(110);
或/和,所述接收模块(200)包括接收电路板(210),所述接收线圈(220)的设置形式为以下任一种:
所述接收线圈(220)印制于所述接收电路板(210)上;
所述接收线圈(220)单独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板(210)。
4.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机构、基座(400)、转动座(500)、驱动模块(700)和激光测距模块(800),所述转动座(500)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400),所述发射模块(100)和所述驱动模块(700)均设置于所述基座(400)上,所述接收模块(200)和所述激光测距模块(800)均设置于所述转动座(500)上;
其中,所述驱动模块(700)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座(500)转动,所述激光测距模块(800)位于所述接收模块(200)背对所述发射模块(10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300)与所述发射模块(100)和所述接收模块(200)、所述基座(400)、所述转动座(500)中的任一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300)包括多个导磁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磁部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100)或所述基座(400)上,至少一个所述导磁部设置于所述接收模块(200)或所述转动座(5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100)或所述基座(400)上的所述导磁部为第一导磁部(310),设置于所述接收模块(200)或所述转动座(500)上的所述导磁部为第二导磁部(320),所述第一导磁部(310)和所述第二导磁部(320)的设置方式为以下任一种:
部分所述第一导磁部(310)插入至所述第二导磁部(320)中;
部分所述第二导磁部(320)插入至所述第一导磁部(310)中;
所述第一导磁部(310)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磁部(320);
所述第二导磁部(320)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磁部(310);
所述第一导磁部(310)和所述第二导磁部(320)沿所述转动座(500)的转动轴线(510)间隔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00)和所述转动座(500)通过轴承(600)或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轴承(600)或所述转轴的中心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610),所述导磁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61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300)具有沿所述转动座(500)的转动轴线(510)贯穿设置的第二通孔(330),所述第一通孔(610)与所述第二通孔(330)同轴设置。
10.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
CN202322072709.XU 2023-08-02 2023-08-02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Active CN220309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2709.XU CN22030909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2709.XU CN22030909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9092U true CN220309092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2709.XU Active CN220309092U (zh) 2023-08-02 2023-08-02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9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2432B2 (e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ing system, electric appliance, repeater, and adaptor
CN101057149A (zh) 使用无线通信的自供电电力母线传感器
JP2010114494A (ja) 非接触伝送装置並びに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8171403A (ja) 無線出力センサ、近接センサ、加工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KR20120026432A (ko) 재봉기 밑실끝단 감지 장치
CN208607358U (zh)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JP2010033816A (ja) センサ脱着式照明器具
CN220309092U (zh) 信号传输机构、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110895053A (zh) 一种磁性旋钮组件及热水器
CN209748520U (zh) 旋钮、控制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9445641B (zh) 一种书写位置检测器
CN217404526U (zh) 一种激光雷达的底座、激光雷达及机器人
CN114127575A (zh) 激光雷达
CN111335738A (zh) 一种基于耦合感应自主识别智能锁具的无线充钥匙
CN208110826U (zh) 旋转平台及旋转雷达平台
CN210223394U (zh) 旋转驱动装置及led灯带旋转成像设备
CN209883922U (zh) 一种电磁组件及料理机
KR102577774B1 (ko) 무접점 전력공급 및 데이터통신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는 라이다 시스템
CN210979616U (zh) 一种多功能警示灯
CN112419906A (zh) 旋转驱动装置及led灯带旋转成像设备
CN217469651U (zh) 电机装置和按摩器
WO2019134281A1 (zh) 旋转平台、旋转雷达平台及旋转平台通讯方法
CN218940746U (zh) 跳绳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跳绳
CN219643151U (zh) 一种导电装置
CN217200408U (zh) 一种智能轴承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