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7358U -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7358U
CN208607358U CN201821326502.3U CN201821326502U CN208607358U CN 208607358 U CN208607358 U CN 208607358U CN 201821326502 U CN201821326502 U CN 201821326502U CN 208607358 U CN208607358 U CN 208607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wireless power
rotating
hol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65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韬
李志彬
陈丹
王磊
邹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Krora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Krora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Krora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Krora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65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7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7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7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属于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固定底座、第一中轴、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及顶盖为固定部分,旋转平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及第二中轴为旋转部分,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三轴承可转动的连接。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接触点为三个轴承,固定部分向旋转部分的供电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通信方面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激光通信,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平台在高速旋转中造成的摩擦,关键部分没有任何接触所以不会造成任何摩擦,从根本上能极大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了平台使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的发展日趋成熟,其对车载激光雷达传感器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严苛的使用环境中,需尽可能的提高激光雷达的稳定性。但是传统的激光雷达由于其需高速旋转的特性,容易造成器件的磨损,使用的寿命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现有的激光雷达存在以下缺点:
①、采用机械式滑环作为信号传输方式的激光雷达存在体积重量大、寿命短、噪声大、可靠性差等缺点;
②、采用电磁感应线圈的信号传输方式存在数据传输率低、结构复杂、需要特殊芯片等缺点,不适用于大数据流传输;
③、无线通信中若采用了常用的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则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容易出现丢包、掉帧等现象,而且目前无线频段开放频段较少,目前运行在开放频段的设备较多,其电磁环境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结构合理,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接触点为三个轴承,旋转平台部分的供电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在通信方面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激光通信,减小了平台在高速旋转中造成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增强了平台使用的稳定性,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包括固定底座、第一中轴、旋转平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第二中轴及顶盖;
所述第一中轴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中轴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嵌设有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所述旋转平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轴的外部,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第一中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第一中轴之间设置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第一中轴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旋转平台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电机定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位于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与所述旋转平台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第一中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顶盖通过第三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旋转平台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嵌设有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所述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与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机定子通电时,所述电机转子相对于所述电机定子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旋转平台相对于所述第一中轴转动,以使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相对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移动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位于所述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与所述第一中轴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隔磁片,所述第一隔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线圈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隔磁片,所述第二隔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线圈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旋转平台的轴向贯穿所述旋转平台,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旋转平台的周向分布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分布于所述安装凸台的两侧,所述安装凸台围成过渡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过渡腔室连通,所述第一中轴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过渡腔室内,所述第二中轴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旋转平台的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过渡腔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台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台,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旋转平台的轴向朝向所述固定底座移动,所述第一中轴的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移动的固定卡簧,所述固定卡簧与所述限位台分布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围成所述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轴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与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旋转平台的外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平台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旋转平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用于穿设与所述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连接的导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无线供电的发射和接收线圈上下分布,有效的控制了磁力线的分布,减少了涡流效应,供电能力可达数十瓦甚至上百瓦;在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上的激光头是收发一体的激光头,可以实现带宽1G及以上的全双工通信;可实现360°旋转并且能较好的保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旋转平台的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隔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隔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固定底座;21-第一中轴;211-第一通孔;212-第一阶梯部;213-固定卡簧;22-第二中轴;221-第二通孔;222-第一轴体;223-第二轴体;3-旋转平台;31-容纳腔;32-安装凸台;321-限位台;33-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过渡腔室;41-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1-第一线圈;412-第一隔磁片;413-第一凹槽;42-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1-第二线圈;422-第二隔磁片;423-第二凹槽;51-电机定子;52-电机转子;61-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71-顶盖;711-第三通孔;72-壳体;81-第一轴承;82-第二轴承;83-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00,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中轴21、旋转平台3、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第二中轴22及顶盖71。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第一中轴21、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及顶盖71为固定部分,旋转平台3、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及第二中轴22为旋转部分,第一中轴21与固定底座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固定底座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第二中轴22与旋转平台3可拆卸的连接,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与旋转平台3可拆卸的连接,旋转平台3与第一中轴21通过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82可转动的连接,第二中轴22与顶盖71通过第三轴承83可转动的连接;旋转平台3与第一中轴21之间设置有电机定子51和电机转子52,电机转子52与旋转平台3连接,电机定子51与第一中轴21连接,电机转子52通电能够带动旋转平台3相对于第一中轴21转动;第一中轴21开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内嵌设有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第二中轴22设置有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内嵌设有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第二通孔221与第一通孔211同轴且连通,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相对设置且能够进行通信传输;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间隔设置,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能够跟随旋转平台3相对于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转动。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00(以下简称云平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接触点为三个轴承,固定部分向旋转部分的供电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通信方面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激光通信,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平台在高速旋转中造成的摩擦,关键部分没有任何接触所以不会造成任何摩擦,从根本上能极大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了平台使用的稳定性。
下面对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起到支撑的作用,用于放置于工作台上;顶盖71、壳体72及固定底座1围成容纳空间,用于存储该云平台的核心部件。
第一中轴21与固定底座1可拆卸的连接,便于第一中轴21的拆卸与更换。第一中轴21与固定底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卡接、螺栓连接等,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一中轴21与固定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既保证第一中轴21与固定底座1的连接强度,还便于第一中轴21的拆卸。
第一中轴21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位于第一中轴21的中心,且沿第一中轴21的轴向贯穿第一中轴21。第一通孔211内嵌设有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与第一中轴21配合,并能在第一通孔211内发射激光或者接受激光。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21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移动的第一阶梯部212,第一阶梯部212位于第一通孔211的靠近固定底座1的一端,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从第一通孔211的端部进入第一通孔211内,并抵接于第一阶梯部212,第一阶梯部212用于限制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沿第一中轴21的轴向移动,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与第一中轴21过盈配合,使得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与第一中轴21连接牢固。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的发射及接收端朝向第二中轴22设置,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的电源端与外部的部件(发射电路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与第一中轴21还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3套设于第一中轴21的外部,旋转平台3与第一中轴21通过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82可转动的连接。第一轴承81与第二轴承82沿第一中轴21的轴向间隔分布,使得旋转平台3与第一中轴21的转动平稳。第二中轴22与第一中轴21同轴设置,第二中轴22与旋转平台3可拆卸的连接,旋转平台3相对于第一中轴21转动,能够实现第二中轴22相对于第一中轴21转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旋转平台3包括容纳腔31,容纳腔31沿旋转平台3的轴向贯穿旋转平台3,容纳腔31的内部设置有沿旋转平台3的周向分布的安装凸台32,安装凸台32位于旋转平台3的内表面。安装凸台32将容纳腔31分隔为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第一腔室33和第二腔室34分布于安装凸台32的两侧,安装凸台32围成过渡腔室35,第一腔室33与第二腔室34通过过渡腔室35连通。第一中轴21位于第一腔室33和过渡腔室35内,第一中轴21由第一腔室33伸入过渡腔室35内,第一中轴21的端部位于过渡腔室35内;第二中轴22位于第二腔室34内,并与安装凸台32(旋转平台3)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能够跟随旋转平台3转动;第一轴承81位于旋转平台3的靠近固定底座1的一端,第一轴承81套设于第一中轴21的外部,第一轴承81的外圆与旋转平台3过盈配合;第二轴承82位于过渡腔室35内,第二轴承82与第一中轴21过盈配合,第二轴承82位于第一中轴21的端部,与第一轴承81保证第一中轴21与旋转平台3的转动平稳。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中轴22与旋转平台3的连接方式,除了螺栓连接,还可以采用卡接等其他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进一步地,安装凸台32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台321,第二轴承82的靠近第一轴承81的一端抵接于限位台321,限位台321用于限制第二轴承82沿旋转平台3的轴向朝向固定底座1移动,起到支撑第二轴承82的作用;第一中轴21的远离固定底座1的一端(第一中轴21的位于过渡腔室35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轴承82移动的固定卡簧213,固定卡簧213与限位台321分布于第二轴承82的两侧,保证第二轴承82的位置,防止第二轴承82在第一中轴21的轴向移动。固定卡簧213的设置,便于第二轴承82的装配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3与第一中轴21之间设置有电机定子51和电机转子52,电机转子52与电机定子51可转动的连接,电机定子51与第一中轴21连接,电机转子52与旋转平台3连接,电机转子52与电机定子51可转动的连接,当电机转子52通电时,电机转子52相对于电机定子51转动,能够带动旋转平台3相对于第一中轴21转动。
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位于旋转平台3与固定底座1之间,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分别套设于第一中轴21的外部,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之间具有间隙,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固定底座1可拆卸的连接,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与旋转平台3可拆卸的连接。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能够跟随旋转平台3转动,实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相对于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转动,实现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无线供电为现有成熟技术,具体原理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介绍。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固定底座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与旋转平台3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便于装配与拆卸。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固定底座1的连接方式,以及无心供电接收组件与旋转平台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卡接等,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包括第一线圈411和第一隔磁片412,第一隔磁片412设置有与第一线圈411配合的第一凹槽413,第一线圈411嵌设于第一凹槽413内;如图4所示,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包括第二线圈421和第二隔磁片422,第二隔磁片422设置有与第二线圈421配合的第二凹槽423,第二线圈421嵌设于第二凹槽423内。隔磁片的设置,保证充电时的磁力线分布。第二线圈421与第一线圈411一致,便于磁力线的分布。第一线圈411(或)的高度必须低于第一凹槽413(或第二凹槽423)的高度至少1mm。
进一步地,由于需要控制磁力线的分布和有效的感应面积,无线供电发射组件41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42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一隔磁片412与第二隔磁片422之间的空间距离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轴22与顶盖71通过第三轴承83可转动的连接,当第二中轴22跟随旋转平台3转动时,第二中轴22相对于顶盖71转动。第二中轴22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与第一通孔211同轴并且连通,第二通孔221内嵌设有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相对设置,第二通孔221与第一通孔211形成激光传输通道,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与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实现非接触式通信。
具体地,第二中轴22包括第一轴体222和第二轴体223,第一轴体222与第二轴体223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轴体222与第二轴体223围成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为变径结构,第二通孔221的靠近第一中轴21的一端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221的靠近顶盖71的一端的孔径,使得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能够由第二通孔221的靠近第一中轴21的一端进入第二通孔221内。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二中轴22可以通过过盈配合,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二中轴22过盈配合。第二轴体223与第一轴体22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便于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二中轴22的配合。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1的激光通信为现有技术,具体原理本实施例不作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71开设有与第二通孔221对应的第三通孔711,第三通孔711与第二通孔221同轴且连通,第三通孔711用于穿设与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连接的导线,便于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62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00还包括壳体72,壳体72罩设于旋转平台3的外部,壳体72与旋转平台3之间具有间隙,旋转平台3能够相对于壳体72转动,壳体72的两端分别与顶盖71和固定底座1可拆卸的连接。壳体72的设置,便于保护位于壳体72内部的部件,防止灰尘进入。为了便于观察壳体72内的部件,壳体72为透明壳体7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72还可以为其他的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该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100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接触点在第一轴承81、第二轴承82和第三轴承83三个点上,在固定部分向旋转平台3部分的供电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在通信方面也是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激光通信,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云平台在高速旋转中造成的摩擦,关键部分没有任何接触,不会造成任何摩擦,从根本上能极大的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了云平台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兼容多种无线传电方案,电能传送能力可达数十瓦甚至上百瓦;本实施例具备转台与底座双向通信能力,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G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无线供电的线圈置于隔磁片的凹槽内,发射和接收线圈(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21)上下分布,能有效的控制磁力线的分布,减少涡流效应,供电能力可达数十瓦甚至上百瓦;
在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上的激光头是收发一体的激光头,所以可以带宽1G及以上的全双工通信;
将中轴部分拆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中轴21和第二中轴22),可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但又使用第二轴承82和固定卡簧213将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能较好的保证固定底座1与顶盖71的连接稳定性;
该云平台可实现360°旋转并且能较好的保证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第一中轴、旋转平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第二中轴及顶盖;
所述第一中轴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中轴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嵌设有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所述旋转平台套设于所述第一中轴的外部,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第一中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第一中轴之间设置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第一中轴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旋转平台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电机定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位于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与所述旋转平台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第一中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顶盖通过第三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旋转平台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中轴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嵌设有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所述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与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相对设置,当所述电机定子通电时,所述电机转子相对于所述电机定子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旋转平台相对于所述第一中轴转动,以使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相对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移动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位于所述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与所述第一中轴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隔磁片,所述第一隔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圈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线圈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隔磁片,所述第二隔磁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线圈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线圈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旋转平台的轴向贯穿所述旋转平台,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旋转平台的周向分布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分布于所述安装凸台的两侧,所述安装凸台围成过渡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过渡腔室连通,所述第一中轴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过渡腔室内,所述第二中轴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旋转平台的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过渡腔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台,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旋转平台的轴向朝向所述固定底座移动,所述第一中轴的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轴承移动的固定卡簧,所述固定卡簧与所述限位台分布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围成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轴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轴与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与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旋转平台的外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平台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旋转平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固定底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壳体为透明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用于穿设与所述第二通信用激光发射接收头连接的导线。
CN201821326502.3U 2018-08-16 2018-08-16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Active CN208607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6502.3U CN208607358U (zh) 2018-08-16 2018-08-16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6502.3U CN208607358U (zh) 2018-08-16 2018-08-16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7358U true CN208607358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80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6502.3U Active CN208607358U (zh) 2018-08-16 2018-08-16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735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0771A (zh) * 2019-09-10 2020-01-1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带无线通信的小型伺服旋转平台
CN110753855A (zh) * 2019-04-15 2020-02-04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及智能感应设备
CN113552579A (zh) * 2020-04-14 2021-10-26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
CN114448201A (zh) * 2022-02-21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空间旋转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离心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855A (zh) * 2019-04-15 2020-02-04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及智能感应设备
WO2020210953A1 (zh) * 2019-04-15 2020-10-2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及智能感应设备
CN110690771A (zh) * 2019-09-10 2020-01-1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带无线通信的小型伺服旋转平台
CN113552579A (zh) * 2020-04-14 2021-10-26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
CN114448201A (zh) * 2022-02-21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空间旋转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离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07358U (zh) 非接触旋转式激光雷达云平台
CN102161195B (zh) 具有用于产生电流的有源的发电机的工具机
CN111365573A (zh) 磁悬浮摄像头旋转控制结构及可旋转磁悬浮摄像头
CN206470399U (zh) 旋转光学扫描测距装置
US10542609B2 (en) Stage lighting framing system of endless rotation with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336451B (zh) 一种复合式偏心磁力谐波齿轮传动装置
CN106411087A (zh) 一种三角转子发电系统
CN203632323U (zh) 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智能手机充电支架
CN105007471B (zh) 自由转动式摄像装置
CN104037975A (zh) 一种低损耗飞轮储能装置
CN110620483A (zh) 一种垂直轴双转子风力发电机
CN104852550A (zh) 一种爪极聚磁式永磁调速器
CN207801603U (zh) 电机及驱动装置
CN213780375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电结构的激光雷达
CN208904802U (zh) 外转子电机
CN201323516Y (zh) 三相同步飞轮发电机
CN210225090U (zh) 高频转角电机转子组件
CN204615613U (zh) 一种爪极聚磁式永磁调速器
CN212676955U (zh) 一种无线电机
CN113839538B (zh) 一种转动机器人的无刷马达
CN109378957A (zh) 一种发动机直驱飞轮式发电机
CN210405054U (zh) 一种新型空间磁通锥碟永磁同步电机
CN208272738U (zh) 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
CN204597582U (zh) 一种非接触性电能传输支架
CN116865515B (zh) 一种磁力输出电机及运用该电机的磁力搅拌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