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6538U -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6538U
CN220306538U CN202120599290.1U CN202120599290U CN220306538U CN 220306538 U CN220306538 U CN 220306538U CN 202120599290 U CN202120599290 U CN 202120599290U CN 220306538 U CN220306538 U CN 220306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traight
needles
bend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92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永盛
田琪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et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et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et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et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92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6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6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6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PCB端子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直针、直弯针和侧弯针,直弯针与直针相连接,侧弯针与直弯针相连接,且直针沿X向分布,直弯针沿Z向分布,侧弯针沿Y向分布。本实用新型的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采用滑块结构组合结构,既可以满足直针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也可以实现侧弯90度弯针结构,能够节省各式产品的模具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外壳内部空间,装配效率大大提高,PCB电路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更好,更符合电气安规要求,并且能够适用于2P和3P模式,其pin针间距能够适用于2.54mm、3.81mm、5.0mm、5.08mm、6.35mm、7.62mm。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线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其接线端子只有直针和直弯折,当需要进行侧弯连接时,则需要将两个连接器进行插接配合完成接线端子的侧弯部分,但是此时连接器壳体内部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结构比较臃肿,电线排布复杂,很难符合电器安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接线端子,包括直针、直弯针和侧弯针,直弯针与直针相连接,侧弯针与直弯针相连接,且直针沿X向分布,直弯针沿Z向分布,侧弯针沿Y向分布。
可选的,直弯针包括折弯部a、折弯部b和折弯部c,折弯部a与直针垂直连接,折弯部b与折弯部a垂直连接,且折弯部b远离对应的侧弯针,折弯部c与折弯部b垂直连接,且折弯部c远离直针。
可选的,直针多组,且间隔并排设置。
可选的,直针为三组,三组直针上连接的侧弯针分别为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且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的针头齐平。
可选的,直针为两组,且间隔并排设置,两组直针上连接的侧弯针分别为侧弯针a和侧弯针b,且侧弯针a和侧弯针b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侧弯针a和侧弯针b的针头齐平。
可选的,相邻侧弯针之间的间距为2.54mm、3.81mm、5.0mm、5.08mm、6.35mm或7.62mm的一种。
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上述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安装在壳体内,且直弯针和侧弯针的针头均穿出壳体。
可选的,壳体包括壳体a和壳体b,壳体a和壳体b连接,直针和直弯针位于壳体a内,侧弯针位于壳体b内。
可选的,壳体a的内部中空,壳体a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锁紧孔内安装有压针件,压针件压住直针,壳体a的底部开设有针槽,壳体a上开设有放置壳体b的槽体,槽体上开设有定位孔,折弯部a上设置有定位凸块,定位凸块卡在对应的定位孔内,槽体上还开设有定位槽,壳体b上设置有卡在定位槽内的弹性凸块,槽体上还设置有凸部,壳体b上开设有燕尾槽,凸部配合在燕尾槽内,壳体b上开设有卡槽,侧弯针的针部卡在卡槽内。
可选的,直针上穿设有针套,针套位于壳体a内,且针套的顶部开设有压线孔,压针件穿过压线孔压在直针上,直针的端部设置有直弯钩,针套上开设有直弯钩穿过的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具有直针、直弯折和侧弯针,采用滑块结构组合结构,既可以满足直针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也可以实现侧弯90度弯针结构,能够节省各式产品的模具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外壳内部空间,装配效率大大提高,PCB电路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更好,更符合电气安规要求,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更好,并且能够适用于2P和3P模式,其pin针间距能够适用于2.54mm、3.81mm、5.0mm、5.08mm、6.35mm、7.62mm;。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 为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壳体a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 为壳体a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 为壳体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接线端子,11-壳体a,12-壳体b,13-针套,14-压针件,111-锁紧孔,112-槽体,113-凸部,114-插孔,115-针槽,116-定位槽,117-定位孔,121-卡槽a,122-卡槽b,123-卡槽c,124-燕尾槽,125-弹性凸块,131-压线孔,132-方形孔,21-直针,22-直弯针,23-侧弯针,24-直弯钩,25-定位凸块,221-折弯部a,222-折弯部b,223-折弯部c,231-侧弯针a,232-侧弯针b,233-侧弯针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包括壳体1和上述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安装在壳体1内,且直弯针22和侧弯针23的针头均穿出壳体1,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包括直针21、直弯针22和侧弯针23,直弯针22与直针21相连接,侧弯针23与直弯针22相连接,且直针21沿X向分布,直弯针22沿Z向分布,侧弯针23沿Y向分布,因此,侧弯针23与直针21以及直弯针22之间具有90°的夹角,从而形成了侧弯90°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因此使得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的结构能够更为优化,能够充分利用外壳内部空间,其电线排线更为合理,符合电器安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直弯针22包括折弯部a221、折弯部b222和折弯部c223,折弯部a221与直针21垂直连接,折弯部b222与折弯部a221垂直连接,且折弯部b222远离对应的侧弯针23,折弯部c223与折弯部b222垂直连接,且折弯部c223远离直针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直针21多组,且间隔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直针21为三组,三组直针21上连接的侧弯针23分别为侧弯针a231、侧弯针b232和侧弯针c233,且侧弯针a231、侧弯针b232和侧弯针c233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侧弯针a231、侧弯针b232和侧弯针c233的针头齐平,而相邻侧弯针23之间的间距为2.54mm、3.81mm、5.0mm、5.08mm、6.35mm或7.62mm的一种。
在另一实施例中,直针21为两组,且间隔并排设置,两组直针21上连接的侧弯针23分别为侧弯针a231和侧弯针b232,且侧弯针a231和侧弯针b232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侧弯针a231和侧弯针b232的针头齐平。
在本实施中,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包括壳体a11和壳体b12,壳体a11和壳体b12连接,直针21和直弯针22位于壳体a11内,侧弯针23位于壳体b12内,进一步的,壳体a11和壳体b12均为塑料镶件,壳体a11的内部中空,壳体a11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111,锁紧孔111内安装有压针件14,压针件14压住直针21,进一步的,直针21上穿设有针套13,针套13位于壳体a11内,且针套13的顶部开设有压线孔131,压针件14穿过压线孔131压在直针21上,直针21的端部设置有直弯钩24,针套13上开设有直弯钩24穿过的方形孔132,另外,壳体a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方形孔132对应的插孔114,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在使用时,将压针件14锁紧,压制件上开设有外螺纹,在锁紧孔111内开设有内螺纹,压制件通过螺纹配合锁紧在锁紧孔111内,压针件14锁紧后,从而使得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的位置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a11的底部开设有针槽115,直弯针22的针部则穿过针槽115,壳体a11上开设有放置壳体b12的槽体112,槽体112上开设有定位孔117,折弯部a221上设置有定位凸块25,定位凸块25卡在对应的定位孔117内,通过定位凸块25与定位孔117的配合,从而使得直弯针22在壳体a11内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在槽体112上还开设有定位槽116,壳体b12上设置有卡在定位槽116内的弹性凸块125,槽体112上还设置有凸部113,壳体b12上开设有燕尾槽124,凸部113配合在燕尾槽124内,通过燕尾槽124与凸部113的配合,使得壳体a11和壳体b12无法直接分离,需要通过滑动的方式分离,而且设置有弹性凸块125,因此壳体b12相对壳体a11只能向下移动,安装时,壳体b12相对壳体a11向下滑动,当弹性凸块125卡在定位槽116内后,壳体b12上开设有卡槽,侧弯针23的针部卡在卡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卡槽包括卡槽a121、卡槽b122和卡槽c123,其中,侧弯针a231卡在卡槽a121内,侧弯针b232卡在卡槽b122内,侧弯针c233卡在卡槽c123内,在制作时,先将接线端子2制作好,然后再通过模具在接线端子2上镶嵌上塑料的壳体a11和壳体b12,然后再将壳体a11和壳体b12卡接好,采用滑块结构组合结构,既可以满足直针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也可以实现侧弯90度弯针结构,能够节省各式产品的模具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外壳内部空间,装配效率大大提高,PCB电路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更好,更符合电气安规要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针、直弯针和侧弯针,所述直弯针与所述直针相连接,所述侧弯针与所述直弯针相连接,且所述直针沿X向分布,所述直弯针沿Z向分布,所述侧弯针沿Y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弯针包括折弯部a、折弯部b和折弯部c,所述折弯部a与所述直针垂直连接,所述折弯部b与所述折弯部a垂直连接,且所述折弯部b远离对应的侧弯针,所述折弯部c与所述折弯部b垂直连接,且所述折弯部c远离所述直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针为多组,且间隔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针为三组,三组所述直针上连接的侧弯针分别为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且所述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所述侧弯针a、侧弯针b和侧弯针c的针头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针为两组,且间隔并排设置,两组所述直针上连接的侧弯针分别为侧弯针a和侧弯针b,且所述侧弯针a和侧弯针b呈上下间隔分布,以及所述侧弯针a和侧弯针b的针头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侧弯针之间的间距为2.54mm、3.81mm、5.0mm、5.08mm、6.35mm或7.62mm的一种。
7.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直弯针和所述侧弯针的针头均穿出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a和壳体b,所述壳体a和壳体b连接,所述直针和所述直弯针位于所述壳体a内,所述侧弯针位于所述壳体b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a的顶部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安装有压针件,所述压针件压住所述直针,所述壳体a的底部开设有针槽,所述壳体a上开设有放置壳体b的槽体,所述槽体上开设有定位孔,折弯部a上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卡在对应的定位孔内,所述槽体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b上设置有卡在定位槽内的弹性凸块,所述槽体上还设置有凸部,所述壳体b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凸部配合在所述燕尾槽内,所述壳体b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弯针的针部卡在所述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针上穿设有针套,所述针套位于所述壳体a内,且所述针套的顶部开设有压线孔,所述压针件穿过压线孔压在所述直针上,所述直针的端部设置有直弯钩,所述针套上开设有直弯钩穿过的方形孔。
CN202120599290.1U 2021-03-24 2021-03-24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Active CN220306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9290.1U CN220306538U (zh) 2021-03-24 2021-03-24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9290.1U CN220306538U (zh) 2021-03-24 2021-03-24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6538U true CN220306538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9290.1U Active CN220306538U (zh) 2021-03-24 2021-03-24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6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298A (zh) * 2021-03-24 2021-06-01 四川赛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298A (zh) * 2021-03-24 2021-06-01 四川赛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2723B (zh) 电连接器
CN220306538U (zh)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CN210779067U (zh) 储能连接器
CN209374710U (zh) 一种汽车端子电连接器
CN201355690Y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接线端子
CN215497212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CN201797058U (zh) 端子台座
CN211182720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
CN210957231U (zh) 转换插座
CN205178202U (zh) 复合式电连接器插头、插座及其组合
CN219626924U (zh) 破壁机的上耦合器及破壁机
CN112886298A (zh) 接线端子及侧弯90°的pcb端子连接器
CN201015141Y (zh) 电连接装置
CN20172594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7405795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排插
CN205159646U (zh) 电连接器
CN216598271U (zh) 一种防止爬电的连接器
CN219040805U (zh) 一种Micro 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219717333U (zh) 伸缩式插座
CN213816505U (zh) 一种通用Type-C母座
CN215579204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usb3.0连接器
CN212659696U (zh) 一种sim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217882121U (zh) 一种改进的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CN217641841U (zh) 一种用于防水母座的端子结构
CN221552391U (zh) 排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