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6081U - 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6081U
CN220306081U CN202321552676.2U CN202321552676U CN220306081U CN 220306081 U CN220306081 U CN 220306081U CN 202321552676 U CN202321552676 U CN 202321552676U CN 220306081 U CN220306081 U CN 220306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main body
teeth
transformer
secondar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26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鹏昌
赵烈洋
殷小银
李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26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6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6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6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交替绕置于所述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开齿部,所述主体部套接于所述磁芯上;所述开齿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所述开齿部上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电流变压器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用来改变输入与输出电压数值的器件,在电源技术中和电力电子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大功率、大电流电源变压器,其用于通过大电流的中心铜片一般埋设在变压器内部,不利于散热,从而导致变压器效率损失较大。现还有一些用于解决变压器温升问题的做法是,通过在磁芯外部增加导热铝片或铜片,变压器内部温度通过磁芯传导给铝片或铜片来散热,由于磁芯与发热的大电流绕组或铜片不直接接触,以及磁芯本身散热系数较低导致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电流变压器内部温升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
磁芯;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交替绕置于所述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开齿部,所述主体部套接于所述磁芯上;所述开齿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所述开齿部上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
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通过大电流的次级线圈包括主体部和开齿部,次级线圈通过开齿部具有的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进行散热,由于开齿部为齿状结构,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次级线圈的散热面积,并明显提高次级线圈的散热效率,可显著降低次级线圈自身温度,有效地解决了大电流变压器内部温升较大的技术问题,远优于现有技术。
可选地,所述散热齿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有序且错位地排布于所述主体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错位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之间的热对流作用,可以在变压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开齿部的散热效率,提高次级线圈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牙为与所述主体部平齐的延伸齿;所述第二齿牙包括倾斜段和延伸段,所述倾斜段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上翘起,所述延伸段自所述倾斜段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齿牙平行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牙的延伸段和第一齿牙分别被设置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上,由于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之间的间距被进一步增大,因此可以更加提高开齿部的散热效率。并且,由于延伸段和第一齿牙平行延伸,开齿部的热量可以通过均匀流散到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上,使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具有大致相同的散热效率,不会出现开齿部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均为扁平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开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设置为扁平结构可以具有节省空间占用和增加散热面积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为扁平状的环体结构;所述主体部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初级线圈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扁平结构的主体部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另外主体部和开齿部设置为同是扁平结构并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将同一扁平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作为主体部和开齿部,降低次级线圈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且与所述开齿部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贯穿孔结构和开口结构可以更加方便主体部和磁芯之间的安装连接。
可选地,所述变压器还包括定位板,所述主体部上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可有效地限制主体部相对于磁芯结构转动。在变压器包括有多个次级线圈的实施例中,通过定位板对主体部形成固定,可使多个次级线圈的开齿部保持在同一侧,或者使多个次级线圈的开齿部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一方面有利于保证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变压器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安装。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部可以通过第一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与定位板形成两处连接位点,更有效地加强了主体部和定位板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磁芯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磁芯均包括中间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两侧的围挡部,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中间连接部相向连接,并且两个所述磁芯通过各自的所述围挡部围合形成具有两侧敞口的容纳腔;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次级线圈的开齿部从一侧的所述敞口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次级线圈上的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从另一侧的所述敞口伸出所述容纳腔,并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级线圈的开齿部位于磁芯形成的容纳腔的外部,次级线圈可以将自身热量通过开齿部散发到容纳腔的外部,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磁芯的内部温度。
可选地,所述次级线圈的表面结合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热辐射系数大于所述次级线圈的热辐射系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散热层进一步地提高次级线圈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次级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次级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磁芯;101、中间连接部;102、围挡部;103、容纳腔;200、初级线圈;300、次级线圈;301、主体部;302、开齿部;311、贯穿孔;312、第一延伸段;313、第二延伸段;321、第一齿牙;322、第二齿牙;400、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进行说明。所述变压器包括磁芯100、初级线圈200和次级线圈300,初级线圈200和次级线圈300交替绕置于磁芯100上,通过初级线圈200、次级线圈300和磁芯100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可以改变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值和输出电压值。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压器是一种大功率、大电流的变压器,其中磁芯100的横截面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圆形、方形、矩形或其他的多边形结构,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磁芯100为圆柱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初级线圈200可以适配于磁芯100的结构进行绕制,也可以单独绕制成本领域中常见的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初级线圈200绕制为圆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次级线圈300用于通过大电流,当次级线圈300通过大电流时会使自身温度较高,进而影响变压器的电流传导效率,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将次级线圈300设置为是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301和开齿部302,主体部301套接于磁芯100上;开齿部302自主体部301向外延伸,开齿部302上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次级线圈300结构,次级线圈300通过开齿部302具有的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进行散热,由于开齿部302为齿状结构,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次级线圈300的散热面积,根据散热量计算公式Q=K*F*ΔT(其中Q代表散热量,K代表散热器到空气的传热系数,F代表散热器表面积,ΔT代表散热器到环境温度差)可知,散热量与散热表面积成正比,表面积越大散热量越大。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齿结构可有效提高次级线圈300的散热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大电流变压器内部的温升问题被有效解决。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散热齿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第一齿牙321与第二齿牙322有序且错位地排布于主体部30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有序且错位地排布于主体部301上是指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之间具有均匀间隔,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之间也具有均匀间隔。
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散热齿结构,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之间均匀间隔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之间的热对流作用,即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齿牙321所散发的热量对第二齿牙322形成影响,导致第二齿牙322的散热效率被降低;或第二齿牙322所散发的热量对第一齿牙321形成影响,导致第一齿牙321的散热效率被降低。通过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散热齿的结构,可以在变压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开齿部302的散热效率,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中,散热齿还可以包括有相对于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间隔设置的第三齿牙或第四齿牙等,其中第三齿牙或第四齿牙之间均为间隔设置,具有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不再重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的形状不一定设置为相同形状,或者即使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设置为相同形状,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的排布紧密程度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因此,第一齿牙321或第二齿牙322之间的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同,第一齿牙321或第二齿牙322之间的间隔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齿牙321的几何中心可以和第二齿牙322形成的间隔相对设置,第二齿牙322的几何中心可以和第一齿牙321形成的间隔相对设置,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开齿部302的散热效率,提高次级线圈300的散热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牙321为与主体部301平齐的延伸齿,第二齿牙322包括倾斜段和延伸段,倾斜段在主体部301的一侧面上翘起,延伸段自倾斜段向外延伸,并与第一齿牙321平行延伸设置。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开齿部302结构,第一齿牙321全部位于某一平面,而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全部位于另一平面,并且第一齿牙321的所在平面和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所在平面相互平行。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两方面的技术效果,其一方面是,将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分别设置在平行的两个平面可以使开齿部302整体结构整齐美观。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齿牙321的所在平面和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所在平面平行设置,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开齿部302的热量可以通过均匀流散到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上,使每个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具有相同的散热效率,不会出现开齿部302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的现象。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二齿牙322的倾斜段的长短形状不被限定,保证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可以延伸到平行于第一齿牙321所在平面的另一个平面即可,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齿牙322的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当然地,本实施例作为优选地实施例,第二齿牙322的倾斜段的长短形状和倾斜角度被设置为相同,可以保证开齿部302所包括的第二齿牙322在空间中呈现相同的姿态,各个第二齿牙322均保持相同的散热效率。在本申请前述设置有第三齿牙的实施例基础上,第三齿牙可以延伸到平行于第一齿牙321所在平面和第二齿牙322所在平面的另一个平面上,具有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效果,不再重复赘述。在本申请的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齿牙321的所在平面和第二齿牙322的所在平面还可以变形设置为是平行的曲面结构,即两个平面均可变形为是弧形面并且两个弧形面平行,也具有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均为扁平齿,主体部301和开齿部302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设置为扁平齿的意义在于,相对于本领域中常用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条状结构等结构,扁平结构具有节省空间占用和增加散热面积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主体部301为扁平状的环体结构并且主体部301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次级线圈300通过贴合面与初级线圈200贴合。通常地,本领域中用于通过大电流的次级线圈300采用金属铜材料制备,因此,本实施例中扁平结构的主体部301为金属铜片结构。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主体部301的形状结构不被限定,可以选设为本领域中常用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条状结构等。可以理解,扁平结构的主体部301相对于其他结构的主体部301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
另外主体部301和开齿部302设置为同是扁平结构并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将同一扁平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作为主体部301和开齿部302,降低次级线圈300的生产成本。可举例地,在开齿部302设置为是第一齿牙321全部位于某一平面,而第二齿牙322的延伸段全部位于另一平面的实施例中,实际生产次级线圈300时,可以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的形成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显著降低了次级线圈300的加工难度,并且由于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通过冲压工艺形成,还可以使第一齿牙321的形状适配于第二齿牙322之间形成的间隔,第二齿牙322的形状适配于第一齿牙321之间形成的间隔,最大化的利用散热空间并且最大程度地提高第一齿牙321和第二齿牙322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01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而扁平结构沿其厚度的一侧表面为其面积较大的表面,将该侧表面用于与初级线圈200抵接还可以在次级线圈300不用于通过大电流时,将次级线圈300作为初级线圈200的散热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30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311,贯穿孔311与开齿部302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开口,开口与贯穿孔311连通。本实施例中磁芯100穿设于贯穿孔311,并通过贯穿孔311抵接于次级线圈300。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主体部301的结构,次级线圈300可以更加方便地安装于磁芯100,有利于变压器的生产组装。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贯穿孔311的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的结构,贯穿孔31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磁芯100的横截面形状而灵活设定,以更好地适配于磁芯100。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于磁芯100端部的次级线圈300上也可以不开设贯穿孔311或开设有盲孔,也可使次级线圈300分别与初级线圈200和磁芯100相互抵接。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还包括定位板400,并且主体部301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定位板400。本实施例中设置定位板400的目的在于固定主体部301。可以理解,在主体部301设置有贯穿孔311的实施例基础上,特别是贯穿孔311被设置为圆形孔的实施例中,由于圆形的贯穿孔311容易相对于磁芯100结构转动,因此将主体部301连接于定位板400,可以通过定位板400有效地限制主体部301相对于磁芯100结构转动。在变压器包括有多个次级线圈300的实施例中,通过定位板400对主体部301形成固定,可使多个次级线圈300的开齿部302保持在同一侧,或者使多个次级线圈300的开齿部302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可保证次级线圈300的散热效率并有利于变压器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安装。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定位板400的结构不被具体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条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板状结构等,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定位板400被优选地设置为是扁平结构,定位板400通过其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与主体部301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减小变压器整体空间体积占用的技术效果。另外,作为本申请优选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01用于与定位板400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在主体部301上与开齿部302相对的一侧,不仅更易于通过定位板400限制主体部301相对于磁芯100转动,也可以很好地避免定位板400对开齿部302的散热形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01可以与定位板400设置为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其中主体部301与定位板40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胶粘、焊接等方式;主体部301和定位板4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例如螺纹结构配合连接或卡接等方式。可举例地,主体部301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结构,而在定位板400上设置有适配于该凸起结构的卡槽,通过凸起结构与卡槽卡接,即可实现主体部301与定位板400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地,本领域中还有其他的主体部301与定位板400的可选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301包括位于开口两侧的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连接于定位板400上。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主体部301的结构,主体部301被优选地设置为包括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其中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分别连接至定位板400并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贯穿孔311,主体部301可以通过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与定位板400形成两处连接位点,更有效地加强了主体部301和定位板400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沿各自的方向延伸,因此还具有更好地适配于初级线圈200形状的技术效果,例如在初级线圈200在磁芯100上呈圆形绕制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可以分别单独设置为与圆形的绕组初级线圈200进行适配。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磁芯100具体地设置有两个,每个磁芯100均包括中间连接部101和设置在中间连接部101两侧的围挡部102,两个磁芯100的中间连接部101相向连接,并且两个磁芯100通过各自的围挡部102围合形成具有两侧敞口的容纳腔103。本实施例中定位板400设置在容纳腔103的外部,次级线圈300的开齿部302从一侧的敞口伸出容纳腔103的外部,次级线圈300上的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从另一侧的敞口伸出容纳腔103,并连接于定位板400上。本实施例中围挡部102的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变压器的结构设计所形成的特殊形状,中间连接部101容置于围挡部102所形成的容纳腔103内部,而定位板400位于容纳腔103的外部。由于容纳腔103具有两侧敞口,本实施例中开齿部302可以通过容纳腔103的其中一侧敞口伸出于容纳腔103,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容纳腔103的另一侧敞口伸出于容纳腔103。根据上述结构设置,次级线圈300可以通过开齿部302将次级线圈300所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伸出于容纳腔103的开齿部302导出到容纳腔103的外部,降低变压器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地提高次级线圈300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3内部的形状不被限定,可以选用为本领域中常用的球形腔体或方形箱体等,也可以适配于第一延伸段312和第二延伸段313的形状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次级线圈300的表面结合有散热层(附图中未示出)。散热层的热辐射系数大于次级线圈300的热辐射系数。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公式(四次方定律)J=C*S*(T/100)^4(J代表单位时间辐射的能量,C代表物体的热辐射系数,S代表散热器表面积,T代表物体的温度)可知,辐射散热量与材料热辐射系数成正比,材料热辐射系数越大辐射散热量越大,因此通过在次级线圈300的表面结合热辐射系数更大的散热层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可选地,散热层可以是过黑色氧化处理在次级线圈300表面形成的黑色氧化层。在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次级线圈300表面涂覆石黑稀来增加次级线圈300的散热效率,具有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可以理解,本领域中还具有其他用于提高次级线圈300表面热辐射系数的散热层结构,均具有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应被认为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而处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交替绕置于所述磁芯上,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开齿部,所述主体部套接于所述磁芯上;所述开齿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所述开齿部上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齿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有序且错位地排布于所述主体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牙为与所述主体部平齐的延伸齿;
所述第二齿牙包括倾斜段和延伸段,所述倾斜段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面上翘起,所述延伸段自所述倾斜段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齿牙平行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均为扁平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开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为扁平状的环体结构;
所述主体部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贴合面,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初级线圈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且与所述开齿部相对的一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贯穿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器还包括定位板,所述主体部上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磁芯均包括中间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两侧的围挡部,两个所述磁芯的所述中间连接部相向连接,并且两个所述磁芯通过各自的所述围挡部围合形成具有两侧敞口的容纳腔;
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次级线圈的开齿部从一侧的所述敞口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次级线圈上的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从另一侧的所述敞口伸出所述容纳腔,并连接于所述定位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线圈的表面结合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热辐射系数大于所述次级线圈的热辐射系数。
CN202321552676.2U 2023-06-16 2023-06-16 变压器 Active CN220306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2676.2U CN220306081U (zh) 2023-06-16 2023-06-16 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2676.2U CN220306081U (zh) 2023-06-16 2023-06-16 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6081U true CN220306081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2676.2U Active CN220306081U (zh) 2023-06-16 2023-06-16 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6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8453B (zh) 非接触电力传输用线圈单元
JP6696628B2 (ja) コイル装置
EP3067903A1 (e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pparatus
WO2019220744A1 (ja) コイル装置
CN109308970B (zh)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9309410B (zh) 线圈单元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受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JP2014027805A (ja) 電源装置
US11495394B2 (en) Compact magnetic power unit for a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CN220306081U (zh) 变压器
CN112075129A (zh) 电路装置
CN111462996B (zh) 磁性元件及电源装置
CN211957379U (zh) 一种组合式软磁铁氧体磁芯组件
JP6681164B2 (ja) リアクトル
WO2019163930A1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部品
JP2000114758A (ja) 電源装置
JP6619195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18351248U (zh) 磁芯、平面变压器和电源适配器
CN211265170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高频变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15817760U (zh) 一种电机新型散热结构
US20240177916A1 (en) Transformer and circuit board comprising same
CN213818332U (zh) 充电桩
CN211858340U (zh) 高原用变压器绕组和高原用变压器
CN214707483U (zh) 平板直线电机
KR102626341B1 (ko)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직류 컨버터
US20240039332A1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ads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