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5335U -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5335U
CN220305335U CN202320577884.1U CN202320577884U CN220305335U CN 220305335 U CN220305335 U CN 220305335U CN 202320577884 U CN202320577884 U CN 202320577884U CN 220305335 U CN220305335 U CN 220305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unit
pipetting
transmission unit
pipet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78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畅龙
王晓洁
畅志军
张彬茂
曾雨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ske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sk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ske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sk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78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5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5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5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移液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减速单元以及移液器,第一传动单元与第二传动单元连接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单元在X和Y方向上移动,第二传动单元通过减速单元与移液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带动移液器在Z方向上移动,减速单元用于控制移液器在Z方向上运动的速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液组件,通过控制移液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保证移液器能够平稳地取液和加液,以防止移液器在下降过程中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进而实现移液自动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验人员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背景技术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现有技术中通过虎红平板凝集实验来检测布氏杆菌,其原理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抗原抗体可以在意外发生特异性结构并呈现可见反应,机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体液中未知的抗体(抗原)。传统的虎平板凝集实验需要人工将待检测液体和虎红试剂吸取到反应板上进行混合,这种实验过程较为繁琐,存在操作人员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通过控制移液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保证移液器能够平稳地取液和加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验人员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液组件,移液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减速单元以及移液器,第一传动单元与第二传动单元连接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单元在X和Y方向上移动,第二传动单元通过减速单元与移液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带动移液器在Z方向上移动,减速单元用于控制移液器在Z方向上运动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支座和电机,减速单元包括减速器,电机与减速器均设置于第一支座上且电机与减速器连接,第一支座沿Y方向设置有滑槽,移液器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并与减速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填充有隔音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以及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支座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还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设置于第二导轨的一侧,第三导轨与第二导轨平行设置;
第二传动单元还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与第三导轨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打开状态;
第二导轨处于滑动状态时,支架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导轨处于静止状态时,支架处于打开状态用于支撑第二导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的至少一侧、第二导轨的至少一侧以及第三导轨的至少一侧均设置有隔音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析仪,分析仪包括控制器、载液台、分析单元、回收单元以及上述的移液组件,载液台设置于移液组件的底部,分析单元朝向载液台用于检测液体的位置以及液体的状态、回收单元设置于载液台上用于回收移液器的针头,分析单元、回收单元以及移液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单元包括回收箱和夹持件,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回收口,夹持件可拆卸设置于回收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箱内设置有紫外线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移液组件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移液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减速单元以及移液器。第一传动单元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单元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移液器能够在X方向和Y方向上调节位置;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带动移液器在Z方向上移动,以得移液器能够到达检测液所处的位置,进一步地实现自动化取液和加液的功能。但是移液器在下降的过程中当速度过大时,移液器容易对试管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会将试管撞坏,这不仅会破坏检测的样本还会增加检测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减速单元设置于第二传动单元与移液器之间用于降低移液器下降的速度以保证移液器能够平稳地进行取液和加液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液组件,通过在第二传动单元与移液器之间设置减速单元以控制移液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进而保证移液器能够平稳地取液和加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验人员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分析仪是基于上述移液组件而设计的,其有益效果参见上述的移液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使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使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移液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支架的移液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移液组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移液组件的第一支座的俯视图;
图5为图4在A-A处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的回收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第一传动单元;110、第一导轨;120、第二导轨;121、支架;130、第三导轨;140、隔音板;200、第二传动单元;210、第一支座;211、滑槽;212、腔室;213、隔音棉;220、电机;230、第二支座;300、减速单元;400、移液器;500、载液台;600、回收单元;610、回收箱;620、夹持件;700、分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液组件,如图1至图5所示,移液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单元100、第二传动单元200、减速单元300以及移液器400,第一传动单元100与第二传动单元200连接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单元200在X和Y方向上移动,第二传动单元200通过减速单元300与移液器400连接,第二传动单元200用于带动移液器400在Z方向上移动,减速单元300用于控制移液器400在Z方向上运动的速度。
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以坐标系X、Y以及Z轴作为参考系,第一传动单元100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单元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移液器能够在X方向和Y方向上调节位置;第二传动单元200用于带动移液器在Z方向上移动,以得移液器能够到达检测液所处的位置,进一步地实现自动化取液和加液的功能。但是移液器400在下降的过程中当速度过大时,移液器400容易对试管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会将试管撞坏,这不仅会破坏检测的样本还会增加检测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减速单元300设置于第二传动单元200与移液器400之间用于降低移液器400下降的速度以保证移液器400能够平稳地进行取液和加液任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液组件,通过在第二传动单元200与移液器400之间设置减速单元300以控制移液器400下降过程中的速度,进而保证移液器400能够平稳地取液和加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验人员容易被感染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传动单元200包括第一支座210和电机220,减速单元300包括减速器,电机220与减速器均设置于第一支座210上且电机220与减速器连接,第一支座210沿Y方向设置有滑槽211,移液器400滑动设置于滑槽211内并与减速器连接。
具体地,第一支座210在第一传动单元100上沿Y轴滑动连接,且移液器400在减速器以及电机220的驱动下可以在滑槽211内沿Z轴方向滑动。更具体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移液器400的外壁在Y轴方向上设置有传动齿条,减速器带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传动进一步地带动移液器400在Y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支座210内部具有腔室212,腔室212内填充有隔音棉213。
具体地,隔音棉213具有隔热以及隔音减震的效果,电机220在长时间运作下容易发热,为了保证试剂或者样本液的稳定性,隔音棉可以阻挡电机220的部分热量;此外,隔音棉可以吸收电机振动产生的噪音振动进一步地保证移液器400工作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传动单元100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110以及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120,第一导轨110与第二导轨120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支座210与第二导轨120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导轨120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110以使得第二导轨120能够在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第一支座210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120上以使得第一支座210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可以在Y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轨延X轴方向上设置有传动槽,欢动槽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传动槽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第二导轨120的底部设置有滑块,传动链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滑轮上,且传动链与滑块连接用于带动滑块在传动槽内实现往复运动。第二导轨12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导轨110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还可以为其它可以实现往复运动的结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动单元100还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130,第三导轨130设置于第二导轨120的一侧,第三导轨130与第二导轨120平行设置;
第二传动单元200还包括第二支座230,第二支座230与第三导轨130滑动连接。
具体地,为了提升检测效率,可以同时实用多个移液器400同时进行移液工作,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分别对应有独立的第二导轨120和第三导轨130,此外,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还分别对应设置对应的电机220和减速器以提升移液组件的移液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二导轨120的一侧,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导轨120的两侧,更具体地,当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均位于同侧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导轨130的导向长度和第二导轨120的导向长度之和移液组件整体可在Y方向上移动的长度;当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分别位于第二导轨120的两侧时,第一支座210的导向长度和第二支座230的导向长度分别可以等于移液组件整体可在Y方向上移动的长度。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30的移液器400可以采用多组针头以提高检测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导轨120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121,支架121具有收缩状态和打开状态;
第二导轨120处于滑动状态时,支架121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导轨120处于静止状态时,支架121处于打开状态用于支撑第二导轨120。
具体地,支架121用于对第二导轨120的另一端支撑以减少第二导轨120的振动,进一步地提升移液组件的稳定性。支架的端部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第二导轨120设置以提升支架121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轨110的至少一侧、第二导轨120的至少一侧以及第三导轨130的至少一侧均设置有隔音板140。
具体地,隔音板140具有吸引减震的效果,隔音板140用于降低第一导轨110处的噪音振动,进而减少第一导轨110对移液器400取液和加液过程的干扰。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析仪,如图6和图7所示,分析仪包括控制器、载液台500、分析单元700、回收单元600以及实施例1的移液组件,载液台500设置于移液组件的底部,分析单元700朝向载液台500用于检测液体的位置以及液体的状态、回收单元600设置于载液台500上用于回收移液器400的针头,分析单元700、回收单元600以及移液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分析单元700用于分析样本或者待检测液体的位置,并将其信息上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息进一步地控制移液组件工作,同时控制器根据移液组件的工作进一步地控制回收单元600工作。分析单元700包括用于采集芯的摄像头和红外测距仪。在具体实施例中,回收单元600包括回收箱610和夹持件620,回收箱610的顶部设置有回收口,夹持件620可拆卸设置于回收口处。
具体地,夹持件620用于对移液器400的针头进行夹持,并在第二传动单元200的配合下实现拆卸针头的工作,此时,拆卸的针头掉落至回收箱610内进行回收。
在具体实施例中,回收箱610内设置有紫外线灯。
具体地,紫外线灯对回收箱610内的废弃针头消毒,进而用于防止检测人员回收针头的过程中被感染。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单元(100)、第二传动单元(200)、减速单元(300)以及移液器(400),所述第一传动单元(100)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在X和Y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通过所述减速单元(300)与所述移液器(40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用于带动所述移液器(400)在Z方向上移动,所述减速单元(300)用于控制所述移液器(400)在Z方向上运动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包括第一支座(210)和电机(220),所述减速单元(300)包括减速器,所述电机(220)与所述减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210)上且所述电机(220)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210)沿Y方向设置有滑槽(211),所述移液器(40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211)内并与所述减速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10)内部具有腔室(212),所述腔室(212)内填充有隔音棉(2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100)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110)以及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120),所述第一导轨(110)与所述第二导轨(120)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210)与所述第二导轨(120)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100)还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导轨(130),所述第三导轨(13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120)的一侧,所述第三导轨(130)与所述第二导轨(120)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传动单元(200)还包括第二支座(230),所述第二支座(230)与所述第三导轨(130)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120)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121),所述支架(121)具有收缩状态和打开状态;
所述第二导轨(120)处于滑动状态时,所述支架(121)处于收缩状态;
所述第二导轨(120)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支架(121)处于打开状态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导轨(1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10)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导轨(120)的至少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导轨(130)的至少一侧均设置有隔音板(140)。
8.一种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包括控制器、载液台(500)、分析单元(700)、回收单元(600)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移液组件,所述载液台(500)设置于所述移液组件的底部,所述分析单元(700)朝向所述载液台(500)用于检测液体的位置以及液体的状态、所述回收单元(600)设置于所述载液台(500)上用于回收所述移液器(400)的针头,所述分析单元(700)、所述回收单元(600)以及所述移液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600)包括回收箱(610)和夹持件(620),所述回收箱(610)的顶部设置有回收口,所述夹持件(62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回收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610)内设置有紫外线灯。
CN202320577884.1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Active CN220305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884.1U CN220305335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884.1U CN220305335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5335U true CN220305335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7884.1U Active CN220305335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5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25896A1 (en) 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
US11940385B2 (en)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continuous interleaved assaying in a multi-well plate
CN102279462B (zh) 载玻片自动化传送装载装置
WO2016107057A1 (zh) 一种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974147B (zh) 血型血清学自动化检测一体机
AU2022204198B2 (en) 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
CN220305335U (zh) 一种移液组件及其分析仪
CN203164125U (zh) 全自动高通量联合检测化学发光分析仪
CN103196899A (zh) 全自动高通量联合检测化学发光分析仪
CN211697815U (zh)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CN112904032A (zh) 小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CN117384751B (zh) 一种检测一体机及其检测方法
AU2018204596B2 (en) Assay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Reagents
CN116087547A (zh) 一种试剂条检测设备
CN115343492A (zh)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