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3490U - 吸顶灯 - Google Patents

吸顶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3490U
CN220303490U CN202321533723.9U CN202321533723U CN220303490U CN 220303490 U CN220303490 U CN 220303490U CN 202321533723 U CN202321533723 U CN 202321533723U CN 220303490 U CN220303490 U CN 220303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rtition
chassis
shade
sha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37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晨俊
闫平
陈景龙
朱震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Fixtu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Fixtur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Fixtur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Fixtur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37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3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3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3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顶灯,包括底盘、灯罩、分区遮光件以及发光源。与现有技术中的遮光件将相邻的出光区严格分隔相比,分区遮光件的侧面与灯罩采用不接触的方式,在分区遮光件与灯罩之间形成一个可以透过光线的光线扩散区,在相邻的两个出光区内的发光源同时亮起时,出光区内的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光线扩散区照射到相邻出光区内,这样两个出光区内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会在交界处发生交叉叠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分区遮光件的设置而导致在出光区交界处产生暗区,淡化了两个出光区的边界,使多个出光区的光线连接成整体,提高灯具的整体照明效果。

Description

吸顶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顶灯。
背景技术
吸顶灯是灯具的一种,顾名思义是由于安装时灯具的底部可以完全贴在屋顶的平面上,所以称之为吸顶灯。吸顶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其具有安全可靠、节省安装空间等优点。目前为了增加吸顶灯的功能性,通常会在灯具的内部设置有分区出光结构,使吸顶灯可实现多种形式的照明。但是现有的吸顶灯在使用时存在着当多个光区同时开启时光区边界处会存在暗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顶灯在使用时存在的多个光区同时开启时光区边界处会存在暗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顶灯,包括:
底盘;
灯罩,罩设在所述底盘上,与所述底盘围设成照明腔体,所述灯罩具有透光部;
分区遮光件,一侧连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侧朝向所述透光部所在侧延伸且与所述透光部间隔设置,所述分区遮光件将所述照明腔体靠近所述底盘的至少部分区域分隔成多个出光区,且所述分区遮光件与所述透光部之间形成光线扩散区,所述光线扩散区与多个所述出光区分别连通;
发光源,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多个所述发光源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出光区内,且每个所述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源。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遮光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分区遮光件将所述照明腔体分隔为内侧出光区以及外侧出光区,所述外侧出光区环绕所述内侧出光区设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遮光件为变径结构,所述分区遮光件得直径由与所述底盘相连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遮光件的侧壁为朝向自身轴心凸出的的曲面。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遮光件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分区遮光件通过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分区遮光件侧壁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底盘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将所述固定耳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分区遮光件上的法兰板,所述法兰板沿所述分区遮光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源均位于同一个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分区遮光件与所述底盘之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吸顶灯还包括多个光源板,多个所述发光源分布在多个所述光源板上,多个所述光源板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且每个所述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底盘与灯罩围设成照明腔体,在照明腔体内设置有分区遮光件。其中分区遮光件一侧连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侧朝向透光部所在侧延伸且与透光部间隔设置,分区遮光件将照明腔体靠近底盘的至少部分区域分隔成多个出光区,且分区遮光件与透光部之间形成光线扩散区,光线扩散区与多个出光区分别连通。与现有技术中的遮光件将相邻的出光区严格分隔相比,分区遮光件的侧面与灯罩采用不接触的方式,会在分区遮光件与灯罩之间形成一个可以透过光线的光线扩散区,在相邻的两个出光区内的发光源同时亮起时,出光区内的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光线扩散区照射到相邻出光区内,这样两个出光区内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会在交界处发生交叉叠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分区遮光件的设置而导致在出光区交界处产生暗区,淡化了两个出光区的边界,使多个出光区的光线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灯具的整体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分区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分区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发光源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发光源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盘;2、灯罩;3、分区遮光件;4、发光源;5、固定部;501、固定耳;502、法兰板;6、出光边界线a;7、出光区;8、光源板;9、驱动单元;10、出光边界线b;11、光线叠加区;12、分区遮光件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吸顶灯,包括底盘1、灯罩2、分区遮光件3以及发光源4。灯罩2罩设在底盘1上,灯罩2与底盘1围设成照明腔体,灯罩2上还具有透光部。分区遮光件3一侧连接在底盘1上,分区遮光件3的另一侧朝向透光部所在侧延伸且与透光部间隔设置,分区遮光件3将照明腔体靠近底盘1的至少部分区域分隔成多个出光区7,且分区遮光件3与透光部之间形成光线扩散区,光线扩散区与出光区7分别连通。发光源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源4均设置在底盘1上,多个发光源4分别位于多个出光区内,且每个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源4。
底盘1是指可以承载灯具内部零件重量、及将灯具与外部环境相互连接的构件,在此对底盘1的形状与材质不做限定。但是为了节省安装空间,底盘1可以采用板状,减少了底盘1在厚底方向上的尺寸,使灯具的安装更节省空间。
灯罩2是指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薄壁壳体构件,其作用是保护灯具内部的零件。灯罩2可以在灯罩2的局部区域设置有允许光线透过的透光部,如在灯罩2上设置有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置有透明材质的透光板的方式。灯罩2也可以采用整个灯罩2均为透明材质的形式,可根据透光需要自由选择。
分区遮光件3是指板状构件、环形构件或者其他具有较薄厚度的构件,分区遮光件3具有不透明的性质,其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等中的任一种。并且在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固定时,会在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压紧结构,压紧结构可以选用多方方式,其中压紧结构可选择紧固件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卡扣固定、旋扣固定或者粘接固定等中的任一种方式。
照明腔体是指灯罩2与底盘1围设成的空间,其可以容纳光源模组、驱动单元9等组成灯具所必需的组件。且通过分区遮光件3将照明腔体划分为多个出光区,出光区是指分区遮光件3对光线的分隔,并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分隔。光线扩散区是指分区遮光件的侧面12与灯罩2之间的间隙区域。
发光源4是指可以发出照明光线的部件。发光源4可以采用灯泡、卤素灯管等可以独立发光的部件;也可以采用如LED灯珠等方式。当发光源4采用灯珠以及与灯珠类似的方式时,通常需要设置有用于安装灯珠的光源板8、以及其他驱动部件来配合才能发光,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
通过底盘1与灯罩2围设成照明腔体,在照明腔体内设置有分区遮光件3。其中分区遮光件3一侧设置在底盘1上、另一侧朝向透光部所在侧延伸且与透光部间隔设置,分区遮光件3将照明腔体靠近底盘1的至少部分区域分隔成多个出光区7,且分区遮光件3与透光部之间形成光线扩散区,光线扩散区与多个出光区7分别连通。与现有技术中的遮光件将相邻的出光区严格分隔相比,分区遮光件3的侧面12与灯罩2采用不接触的方式,会在分区遮光件3与透光部之间形成一个可以透过光线的光线扩散区,在相邻的两个出光区内的发光源4同时亮起时,出光区内的发光源4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光线扩散区照射到相邻出光区7内,这样两个出光区7内发光源4发出的光线会在交界处发生交叉叠加。如图2所示,出光边界线a与出光边界线b会形成一个光线叠加区11。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分区遮光件3的设置而导致在出光区交界处产生暗区,淡化了两个出光区的边界,提高灯具的整体照明效果。
此外,在只有一个出光区7中的发光源4亮起时,出光区7内的发光源4发出的光线会通过光线扩散区照射到另一个出光区7内,并且在光线扩散区处的光线亮度会随着距离亮起的出光区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减弱,在亮起的出光区7的边缘形成一个渐变过渡效果,提高灯具的观赏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分区遮光件3为回转体结构,分区遮光件3将照明腔体分隔为内侧出光区以及外侧出光区。在本实施例中,回转体结构一般指筒形或者环形构件,且分区遮光件3的数量只有一个,分区遮光件3环绕成一个主筒体或者环形。并且分区遮光件3的一端连接在底盘1上,分区遮光件3的另一端与灯罩2的内壁间隔设置。通过分区遮光件3将照明腔体分成两个出光区,分别是位于分区遮光件3内部的内侧出光区、以及环绕在内侧出光区周圈的外侧出光区。内侧出光区形状为圆形作为主出光区,外侧出光区形状为环形作为副出光区。分区遮光件3采用上述的这种形式,可以使灯具内照明腔体内的空间划分更合理,也提高了灯具的照明效果。
其中,多个发光源4也可以根据内侧出光区与外侧出光区各自的形状进行布置,如设置在外侧出光区的发光源4可以绕内侧出光区排列成环形,内侧出光区中的发光源4可以组成圆形等形式,提高了灯具的照明效果与功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分区遮光件3为变径结构,分区遮光件3的直径由与底盘1相连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具体的,分区遮光件3可以将照明腔体分隔为内侧出光区以及外侧出光区,其中,内侧出光区一般作为主出光区,外侧出光区一般作为副出光区。分区遮光件3的轴心沿出光方向设置,使分区遮光件3的整体形状沿光线照射方向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区遮光件3上有区域对光线造成遮挡,减少了发光源4所发出光线的损失,而影响灯具的照明强度。同时,分区遮光件3的直径尺寸由与底盘1相连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可以使分区遮光件3的侧壁组成一个锥形结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分区遮光件3对主出光区中发光源4所发出光线的遮挡,使主出光区可有更大的照射面积,提高灯具的照明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区遮光件3的侧壁为朝向自身轴心凸出的曲面。具体的,为了使灯具整体更加轻便,分区遮光件3一般为塑料材质,并且通过注塑的方式制作。分区遮光件3的侧壁为朝向自身轴心凸出,使分区遮光件3整体为喇叭口状,使分区遮光件3的形状变化更加符合受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区遮光件3在注塑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5所示,分区遮光件3上设置有固定部5,分区遮光件3通过固定部5连接在底盘1上。具体的,固定部5是指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上具有一定体积的板状或块状构件,由于分区遮光件3采用厚度较薄的板状或环形构件,并且为了防止分区遮光件3影响发光源4所发出光线进行正常的照射,分区遮光通常采用面积较小的侧面与底盘1相连的安装方式,造成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接触面积小,使分区遮光件3存在安装不牢固的风险。此时固定部5的设置可以增大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为压紧结构的设置提供空间,使分区遮光件3安装更牢固。
在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部5包括多个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侧壁上的固定耳501,固定耳501的侧面抵靠在底盘1上。具体的,固定耳501上设置有安装平面,使固定耳501可以平稳的抵靠在底盘1上个,并且固定耳501的数量一般为多个,多个固定耳501沿分区遮光件3的周圈或者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分区遮光件3在安装后各处的受力更均匀。固定耳501可以选择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的内壁上,也可以选择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的外壁上。固定耳501的设置可以增大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为压紧结构的设置提供空间,使分区遮光件3的安装更牢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耳501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将固定耳501固定在底盘1上。具体的,安装孔与紧固件组成上文中所述的压紧结构,在底盘1上也设置有与安装孔位置匹配的螺纹孔。紧固件是指周圈设置有螺纹的柱状构件,如螺钉或者螺钉与螺母的配合等。在分区遮光件3安装时,可以将固定耳501抵靠在底盘1上,然后使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后与底盘1相连,通过紧固件将固定耳501压紧在底盘1上,使固定耳501与底盘1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底盘1上设置有卡装弹片,卡装弹片一端连接在底盘1上,卡装弹片另一端与底盘1间隔设置,卡装弹片与底盘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固定耳501的卡装间隙。具体的,卡装弹片是指具有一定长度且具有弹性的条状或柱状构件,卡装弹片在底盘1上的位置与固定耳501的位置相互匹配。在分区遮光件3安装时,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将固定耳501插入到卡装间隙内,可以使分区遮光件3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卡装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还可以在固定耳501插入到卡装间隙内后,通过卡装弹片自身弹性将固定耳501夹紧。
在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部5包括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上的法兰板502,法兰板502沿分区遮光件3的长度方向设置。具体的,法兰板502是指一个具有一定长度且宽度尺寸恒定的板状构件,法兰板502沿分区遮光件3的长度方向或者周圈设置。法兰板502可以选择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的内壁上;也可以选择设置在分区遮光件3的外壁上。同样的法兰板502的设置可以增大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为压紧结构的设置提供空间,使分区遮光件3安装更牢固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光源4均位于同一个光源板8上,光源板8位于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具体的,在照明腔体内还设置有驱动单元9,驱动单元9与发光源4均集成在一个光源板8上形成DOB整体式光源组件。并且光源板8位于分区遮光件3与底盘1之间,在灯具组装时可以将光源板8整体安装到底盘1上,然后再将分区遮光件3连接到光源板8上,通过分区遮光件3将光源板8上的多个发光源4分隔为不同的区域,在照明时可以通过驱动单元9控制光源板8上不同区域的发光源4点亮。可以使灯具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吸顶灯还包括多个光源板8,多个发光源4分布在多个光源板8上,多个光源板8均设置在底盘上,且每个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源板8。具体的,光源板8在安装后位于分区遮光件3的侧面。每个光源板8与设置在光源板8上的发光源4可以组成一个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分别设置在多个出光区7内。其中多个光源组件可以分别设置有独立的驱动单元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成本,采用多个光源组件公用一个驱动单元9,采用独立电源/开关隔离控制方案,通过一个驱动单元来分别控制不同光源组件的打开与关闭,使灯具内光源板8可以根据出光区的形状进行自由布置,使发光源4的布置更改方便,同时也使灯具内部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发光源4外部还设置有透光罩或透镜结构,透光罩或者透镜结构设置在发光源4外部,可以通过透光罩或透镜结构的散射作用,使发光源4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灯具产生炫光的可能。同时透光罩可以采用独立结构,在每个发光源4均设置有一个独立的透光罩;也可以采用整体结构,按照发光源4的排列形状设置一个与之匹配的透光罩安装在光源板8侧面。同理透镜结构也可以采用独立结构,在每个发光源4均设置有一个独立的透镜,也可以采用整体结构,在光源板8的侧面设置一个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透镜结构,透镜结构的位置与发光源4相互对应,可以更加方便透镜结构的安装,使灯具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灯罩2的外部还套设有装饰环,具体的,装饰环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灯具侧面产生漏光,另一方面可以在灯具的外部进行装饰,提高灯具外观的美观度,从而提高灯具的装饰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灯罩,罩设在所述底盘上,与所述底盘围设成照明腔体,所述灯罩具有透光部;
分区遮光件,一侧连接在所述底盘上,另一侧朝向所述透光部所在侧延伸且与所述透光部间隔设置,所述分区遮光件将所述照明腔体靠近所述底盘的至少部分区域分隔成多个出光区,且所述分区遮光件与所述透光部之间形成光线扩散区,所述光线扩散区与多个所述出光区分别连通;
发光源,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多个所述发光源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出光区内,且每个所述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遮光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分区遮光件将所述照明腔体分隔为内侧出光区以及外侧出光区,所述外侧出光区环绕所述内侧出光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遮光件为变径结构,所述分区遮光件的直径由与所述底盘相连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遮光件的侧壁为朝向自身轴心凸出的曲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遮光件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分区遮光件通过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分区遮光件侧壁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底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将所述固定耳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分区遮光件上的法兰板,所述法兰板沿所述分区遮光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均位于同一个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分区遮光件与所述底盘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灯还包括多个光源板,多个所述发光源分布在多个所述光源板上,多个所述光源板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且每个所述出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板。
CN202321533723.9U 2023-06-15 2023-06-15 吸顶灯 Active CN220303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3723.9U CN220303490U (zh) 2023-06-15 2023-06-15 吸顶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3723.9U CN220303490U (zh) 2023-06-15 2023-06-15 吸顶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3490U true CN220303490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3723.9U Active CN220303490U (zh) 2023-06-15 2023-06-15 吸顶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3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9296B2 (en) Modular optic for changing light emitting surface
KR101079269B1 (ko) 엘이디를 이용한 천정용 원형 매립등
JP4703375B2 (ja) 室内照明灯
CN202252976U (zh) 具广角漫射效果的灯具及其光罩
US9441819B2 (en) Modular optic for changing light emitting surface
US8556458B2 (en) Power source unit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22057896A1 (zh) 照明灯具及其光源系统
CN101684910B (zh) 免灯筒的组合式嵌灯
CN210979552U (zh) 一种吸顶灯
CN220303490U (zh) 吸顶灯
WO2023202718A1 (zh) 外壳表面自发光的照明装置
CN111998243A (zh) 照明灯具及其光源系统
CN111998239A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109373247B (zh) 筒灯
KR101502576B1 (ko) 눈부심 방지 엘이디 조명등기구
KR101243167B1 (ko) 엘이디등
KR102112521B1 (ko) 조명기구
CN111998240A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17423052U (zh) 灯具
CN112128659A (zh) 照明灯具
KR20150069197A (ko) 결로현상방지를 위한 반사각내 열차단막이 내장된 led 조명등
WO2022073447A1 (zh) 照明灯具
CN212510816U (zh) 全发光灯具
CN216643877U (zh) 防眩光灯具
CN213777569U (zh) 信号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