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2039U -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2039U
CN220302039U CN202321432165.7U CN202321432165U CN220302039U CN 220302039 U CN220302039 U CN 220302039U CN 202321432165 U CN202321432165 U CN 202321432165U CN 220302039 U CN220302039 U CN 220302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ft
window
fixedly connected
aluminum alloy
allo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21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伟津
麦国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ye Aluminum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ye Aluminum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ye Aluminum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ye Aluminum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21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2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2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2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移动板,所述框体上设有用于对两块移动板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贯穿设有多根防盗横杆,多根所述防盗横杆分别与两块移动板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相对应的防盗横杆之间通过卡扣机构卡接,多根所述防盗横杆外固定套设有多根防盗竖杆,多根所述防盗竖杆均与框体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具有防盗功能,另一方面不会堵死逃生路径,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铝合金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背景技术
门窗,是指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料制作的门窗称为铝合金门窗,简称铝门窗,铝合金门窗包括以铝合金作受力杆件基材的和木材、塑料复合的门窗,铝合金门窗质量可以从原材料的选材、铝材及内部加工质量、铝合金门窗的价格等方面来作大致判断。
现有的防盗铝合金门窗由于为了防盗固定密封设置,在安装后完全不能打开,在出现火灾时,相当于断绝了从窗户逃生的可能,增加了安全隐患,使用的危险性较高。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盗窗安全隐患较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移动板,所述框体上设有用于对两块移动板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贯穿设有多根防盗横杆,多根所述防盗横杆分别与两块移动板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相对应的防盗横杆之间通过卡扣机构卡接,多根所述防盗横杆外固定套设有多根防盗竖杆,多根所述防盗竖杆均与框体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框体下端固定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均转动贯穿盒体并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两个所述螺纹套筒分别与两块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双向螺纹杆之间通过锥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前端转动贯穿盒体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
优选地,两个所述螺纹套筒上均设有与双向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转动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双向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侧的防盗横杆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凹槽内底部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防盗横杆上设有与左侧的防盗横杆相匹配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壁上设有与楔形块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楔形块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光滑的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远离凹槽内底部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防盗竖杆的一端延伸至T型槽内并与滑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移动机构,通过转柄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两个螺纹套筒移动,两个螺纹套筒通过两块移动板带动多个防盗横杆移动,直至合适位置,此时即可将防盗窗打开一定的缝隙,在发生火灾时,即可通过缝隙逃离,一方面具有了防盗功能,另一方面,不会堵死逃生路径,提高了防盗窗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具有防盗功能,另一方面不会堵死逃生路径,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的正面结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移动板、3移动机构、4防盗横杆、5卡扣机构、6防盗竖杆、7盒体、8双向螺纹杆、9螺纹套筒、10转动杆、11锥齿轮组、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凹槽、15楔形块、16弹簧、17T型槽、18滑块、19转柄、20插孔、21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3,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包括框体1,框体1的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框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移动板2,框体1上设有用于对两块移动板2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3,具体的,移动机构3包括与框体1下端固定连接的盒体7,盒体7内设有双向螺纹杆8,双向螺纹杆8的两端均转动贯穿盒体7并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9,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螺纹套筒9上均设有与双向螺纹杆8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螺纹套筒9分别与两块移动板2固定连接,盒体7内设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与双向螺纹杆8之间通过锥齿轮组11传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锥齿轮组11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第一锥齿轮12与转动杆10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3与双向螺纹杆8同轴固定连接,转动杆10的前端转动贯穿盒体7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19,框体1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贯穿设有多根防盗横杆4。
本实用新型中,多根防盗横杆4分别与两块移动板2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相对应的防盗横杆4之间通过卡扣机构5卡接,进一步的,卡扣机构5包括设置在左侧的防盗横杆4上的凹槽14,凹槽14内滑动连接有楔形块15,楔形块15与凹槽14内底部之间通过弹簧16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防盗横杆4上设有与左侧的防盗横杆4相匹配的插孔20,插孔20内壁上设有与楔形块15相匹配的卡槽,需要说明的是,楔形块1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光滑的斜面,斜面朝向远离凹槽14内底部的方向,多根防盗横杆4外固定套设有多根防盗竖杆6,多根防盗竖杆6均与框体1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T型槽17,T型槽1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8,防盗竖杆6的一端延伸至T型槽17内并与滑块18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柄19带动转动杆10转动,转动杆10带动双向螺纹杆8转动,双向螺纹杆8带动两个螺纹套筒9移动,两个螺纹套筒9通过两块移动板2带动多个防盗横杆4移动,直至合适位置,此时即可将防盗窗打开一定的缝隙,在发生火灾时,即可通过缝隙逃离,一方面具有了防盗功能,另一方面,不会堵死逃生路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的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所述框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移动板(2),所述框体(1)上设有用于对两块移动板(2)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3),所述框体(1)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贯穿设有多根防盗横杆(4),多根所述防盗横杆(4)分别与两块移动板(2)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相对应的防盗横杆(4)之间通过卡扣机构(5)卡接,多根所述防盗横杆(4)外固定套设有多根防盗竖杆(6),多根所述防盗竖杆(6)均与框体(1)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与框体(1)下端固定连接的盒体(7),所述盒体(7)内设有双向螺纹杆(8),所述双向螺纹杆(8)的两端均转动贯穿盒体(7)并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筒(9),两个所述螺纹套筒(9)分别与两块移动板(2)固定连接,所述盒体(7)内设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与双向螺纹杆(8)之间通过锥齿轮组(11)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0)的前端转动贯穿盒体(7)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套筒(9)上均设有与双向螺纹杆(8)相匹配的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旋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11)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2)与转动杆(10)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13)与双向螺纹杆(8)同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5)包括设置在左侧的防盗横杆(4)上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滑动连接有楔形块(15),所述楔形块(15)与凹槽(14)内底部之间通过弹簧(16)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防盗横杆(4)上设有与左侧的防盗横杆(4)相匹配的插孔(20),所述插孔(20)内壁上设有与楔形块(15)相匹配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1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光滑的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远离凹槽(14)内底部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侧壁上设有T型槽(17),所述T型槽(1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8),所述防盗竖杆(6)的一端延伸至T型槽(17)内并与滑块(18)固定连接。
CN202321432165.7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Active CN220302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2165.7U CN220302039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2165.7U CN220302039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2039U true CN220302039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2165.7U Active CN220302039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2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9733393B4 (de) Glasflügel, insbesondere für Türen, Fenster, Festfelder oder als Fassadenelement
EP2400104B1 (de) Brandschutzschiebetür und Betriebsverfahren hierfür
US4365660A (en) Roller blind
CN220302039U (zh) 一种内侧可打开的防盗铝合金门窗
CN216305770U (zh) 一种避难间防火门
DE10043979A1 (de) Sicherungs- und/oder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CN215369282U (zh) 一种弹簧限位门
CN215830362U (zh) 一种具有观察窗的人防门
CN211473891U (zh)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
CN107130890B (zh) 一种防盗窗
CN212837326U (zh) 一种防盗安全门
CN217632102U (zh) 一种采矿用左右折叠安全门
CN215978914U (zh) 一种矿用安全门锁紧装置
CN218669110U (zh) 一种方便逃生的防火窗
CN217538455U (zh)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闭门的闭锁装置
CN219118575U (zh) 一种推拉式微模块自复位天窗
CN215408374U (zh) 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防火卷帘门
CN219262167U (zh) 一种钢铝结合推拉防火门窗
CN210920848U (zh) 一种可自由转动的智能门用内置监控装置
CN219993433U (zh) 一种人防门的闭锁机构
CN215332554U (zh) 一种具有逃生组件的铝合金门窗
CN220621583U (zh) 一种平开窗
CN21919708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铝合金门窗
CN219654489U (zh) 一种双扇人防门锁定机构
CN219528842U (zh) 一种人防门的固定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