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458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458U
CN220298458U CN202321800961.1U CN202321800961U CN220298458U CN 220298458 U CN220298458 U CN 220298458U CN 202321800961 U CN202321800961 U CN 202321800961U CN 220298458 U CN220298458 U CN 220298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vehicle
dust
box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09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汀洋
张梦军
王雪松
李新康
卞砾央
徐童
厉苏微
詹云翔
王澄
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09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具有位于前排座椅下方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有吸尘头和吸尘组件,吸尘头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并能够通过吸尘管与吸尘组件连接,且在吸尘组件启动时,能够通过吸尘头吸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将吸尘头和吸尘组件设置在前排座椅下方的安装空间内,能够减少吸尘头和吸尘组件对车内空间的占用量,并通过将吸尘头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可将吸尘头在车身上取下,并与吸尘管与吸尘组件连接后进行吸尘,从而提高对车内杂质清理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的地板为乘客提供落脚处,保证了乘客能够在车内的活动。常规的前地板总成由左前地板分总成、右前地板分总成、前地板中通道总成、前排右座椅前安装横梁总成组成。前地板结构是用于支撑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非承载式车身还是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都应提供足够的地板强度和车身刚度来保证车身的承载能力。
现有技术中的地板能够起到隔音、防尘、防水、防燃防锐器、防磨损的作用。但当垃圾或者食物残渣等杂质掉落在地板上时,非常不易清理,久而久之会引起车内异味甚至引来虫子。虽然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吸尘器也能够对地板和车内其他位置的杂质进行清理,但这种吸尘器只能放在后备箱内,放置在驾驶舱内不仅非常不便于收纳,而且还会占用车内空间。每次需要对车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只能将后备箱拿取吸尘器,在吸尘器使用后还需要将吸尘器重新放回后备箱,从而影响车内杂质清理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便于对车内的杂质进行清理,并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具有位于前排座椅下方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吸尘头和吸尘组件,所述吸尘头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并能够通过吸尘管与所述吸尘组件连接,且在所述吸尘组件启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吸尘头吸尘。
进一步的,所述前排座椅靠近车外的一侧设有收纳盒,所述吸尘管设于所述收纳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以及铰接于所述盒体上的盖体;所述盒体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朝向车外的一侧敞口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设有卡接件,所述吸尘管通过所述卡接件卡接在所述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卡环和引导片;所述卡环具有朝向车外的开口,所述引导片设于所述开口处,并用于引导所述吸尘管卡入所述卡环内。
进一步的,车身地板上设有下凹的收容槽,所述吸尘头嵌设在所述收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地板上设有位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紧在所述吸尘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抽气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盒,以及位于所述集尘盒与所述抽气部之间的过滤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吸尘管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抽气部通过所述集尘盒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设于车身地板上的盖板,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盖板上的壳本体,所述集尘盒和所述抽气部均设于所述壳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沿整车的前后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盖板上;和/或,所述盖板和所述壳本体之间设有导向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盒通过磁吸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将吸尘头和吸尘组件设置在前排座椅下方的安装空间内,能够减少吸尘头和吸尘组件对车内空间的占用量,并通过将吸尘头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可将吸尘头在车身上取下,并与吸尘管与吸尘组件连接后进行吸尘,从而提高对车内杂质的清理便利性,进而利于提高车内的舒适性。
此外,通过在前排座椅靠近车外的一侧设置收纳吸尘管的收纳盒,利于提高前排座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便于对吸尘管进行收纳和取放。盒体和盖体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通过卡接件对吸尘管进行固定,利于防止收纳状态下吸尘管产生晃动异响。卡接件中卡环的结构简单,对吸尘管的卡接效果好,卡环上引导片的设置,能够引导吸尘管卡入卡环中,从而提高吸尘管收纳的便利性和稳定性。吸尘头嵌设在车身地板上的收容槽中,便于吸尘头的收纳,且收容槽的结构简单,收容效果好。通过位于收容槽内的弹性组件抵紧在吸尘头上,能够防止吸尘头在收容槽内晃动而产生异响。
另外,壳体中的抽气部用于驱使车内的杂质依次流入吸尘头、吸尘管和集尘盒,杂质在过滤部的阻挡下汇集在集尘盒内。壳本体滑动设置在盖板上,能够对壳本体进行抽拉,便于对集尘盒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壳本体沿整车前后方向滑动设置,能够提高壳本体在抽拉过程中的便利性;导向单元能够提高壳本体在滑动中的稳定性。集尘盒通过磁吸件设于壳体上,便于集尘盒的安装和拆卸,从而进一步提高集尘盒内杂质的清理便利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排座椅、吸尘头、吸尘组件以及吸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头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尘盒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尘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排座椅;2、收纳盒;3、吸尘头;4、车身地板;5、集尘盒;6、壳体;7、吸尘管;
101、座椅坐垫;102、座椅靠背;
200、卡接件;201、盒体;202、盖体;203、卡环;204、引导片;205、固定块;206、第一磁吸块;
301、第一连接头;302、吸尘腔;303、操作槽;
401、连接肋;402、收容槽;403、限位块;404、引导面;
501、前流通口;502、第二铁块;503、操作块;504、过滤板;505、前导流面;506、后导流面;
601、壳本体;602、盖板;603、连通口;604、导向槽;605、第二磁吸块;606、抽气部;607、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整体结构上,该车辆中具有位于前排座椅1下方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有吸尘头3和吸尘组件。吸尘头3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并能够通过吸尘管7与吸尘组件连接,且在吸尘组件启动时,能够通过吸尘头3吸尘。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内吸尘头3、吸尘组件以及吸尘管7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前排座椅1的座椅坐垫101和车身地板4之间限定出上述的安装空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尘管7为软管,如此便于吸尘管7在使用和收纳中的灵活性。另外吸尘管7的一端与吸尘头3可拆卸相连,吸尘管7的另一端与吸尘组件可拆卸相连,以便于对拆卸后的吸尘管7进行收纳。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前排座椅1靠近车外的一侧设有收纳盒2,吸尘管7设于收纳盒2内。此处,将收纳盒2设置在靠近车外的一侧,不仅能够提高前排座椅1的空间占用量,优化车内空间,而且还便于对吸尘管7进行取放。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收纳盒2包括盒体201,以及铰接于盒体201上的盖体202。盒体201具有收纳腔,收纳腔朝向车外的一侧敞口设置,在收纳腔内设有卡接件200,吸尘头3通过卡接件200卡接在盒体201内。其中,盒体201固定设在座椅靠背102朝向车外设置的一侧,且沿座椅靠背10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如此利于增大收纳空间的长度。盖体202的朝向车头设置的一侧与盒体201铰接相连,此时便于乘客将盖体202打开从而对吸尘管7进行取放。
为提高盖体202在关闭状态下对敞口的封闭效果,相对于盖体202铰接的一侧,在盖体202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铁块,在盒体201上设有与第一铁块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磁吸块206,盖体202在关闭状态时,通过第一磁吸块206对第一铁块的吸尘吸附即可防止盖体202打开,从而提高收纳盒2对吸尘管7的遮挡效果。此外,在盖体202的朝向车外设置的一侧还设有操作结构,通过手持操作结构即可使得盖体202开启或关闭。具体实施时,操作结构可为操作柱等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当然,操作结构还可为操作柱之外的其他结构形式,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如图2本实施例中的卡接件200为沿收纳盒2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如此利于提高吸尘管7在收纳盒2中的卡接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接件200包括卡环203和引导片204,卡环203具有朝向车外的开口,引导片204设于开口处,并用于引导吸尘管7卡入卡环203内。参照图3中所示,在盒体201的底部设有固定块205,卡环203的底端连接在固定块205上。引导片204设于开口的前后两侧,且两个引导片204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朝向车外的方向渐大设置。在吸尘管7卡入卡环203的过程中,引导片204因吸尘管7的抵接而弹性外扩,与此同时开口也增大,直至吸尘管7卡入卡环203中后,两个引导面404弹性复位,从而将吸尘管7约束在卡环203内。
此处引导片204的设置利于提高对吸尘管7卡入卡环203的效果。另外,因引导片204的设置还使得卡接件200的整体在开口处的宽度最小,从而利于防止卡接状态下的吸尘管7由卡接件200上脱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卡接件200具有弹性,以确保卡接件200对吸尘管7的卡接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收纳盒2对吸尘管7的收纳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吸尘管7还可折叠后整体卡接在多个卡接件200上,如图1中所示,折叠后吸尘管7具有两部分,两部分均被约束在同一卡环203内。当然,吸尘管7还可折叠呈多个部分,以便于在收纳盒2中的收纳。
本实施例中吸尘头3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4至图6中,吸尘头3整体呈扁平状,其内具有吸尘腔302,且吸尘腔302上设有朝向收容槽402底部设置的吸尘口。在吸尘头3的周向上设有与吸尘腔302连通,且伸出吸尘头3设置呈管状的第一连接头301。该第一连接头301与吸尘管7的一端螺接相连,如此便于吸尘管7与吸尘头3之间的连接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收容槽402的形状与吸尘头3的形状相适配,以确保收容槽402能够对吸尘头3进行收容。为提高收容在收容槽402中吸尘头3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车身地板4上设有位于收容槽402内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抵紧在吸尘头3上。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为相对布置在收容槽402中的两个,各弹性组件均包括设于车身底板上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口朝上收容槽402设置,一端滑动设于安装槽内的限位块403,以及位于安装槽内,且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槽底和限位块403抵接的弹簧。在吸尘头3装入收容槽402内的过程中,通过向限位块403施加外力,使得限位块403向安装槽内滑动,并压缩弹簧,即可将吸尘头3置于安装槽中。
在吸尘头3安装到位后,随着外力的消失,限位块403能够随弹簧的回位而回位,限位块403抵紧在吸尘头3的上表面,从而能够防止收容槽402中的吸尘头3发生晃动,进而利于提高吸尘头3在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数量还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
此外,为提高限位块403的使用效果,在限位块403朝上设置的部分设有倾斜设置的引导面404,当吸尘头3向下装入收容槽402的过程中,能够在引导面404的作用下顶推限位块403,从而使得限位块403回缩至安装槽中。并在吸尘头3收容到位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限位块403自动回位。当需要将吸尘头3取出时则向限位块403施加外力,使得限位块403分别回缩至对应的安装槽中,此时限位块403能够解除对吸尘头3的挡置。
为便于取下吸尘头3,如图5中所示,在吸尘头3的顶部还设具有开口的操作槽303,通过手部的手指扣入操作槽303中后向上施加作用力,即可将吸尘头3从收容槽402中取出。此处操作槽303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操作。当然,除了设置操作槽303外,还可设置其他便于对吸尘头3进行拿取的结构,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吸尘组件包括壳体6,设于壳体6内的抽气部606,可拆卸安装在壳体6内的集尘盒5,以及位于集尘盒5与抽气部606之间的过滤部。在壳体6上设有与吸尘管7连通的连通口603,抽气部606通过集尘盒5与连通口603连通。其中,抽气部606用于提供负压环境,用于驱使吸尘头3将车内杂质吸入后吸尘腔302后,经由吸尘管7流入集尘盒5,并在过滤部的阻挡下使得杂质位于集尘盒5中。
基于吸尘组件的整体介绍,如图1、图7及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6包括设于车身地板4上的盖板602,以及滑动设于盖板602上的壳本体601,集尘盒5和抽气部606均设于壳本体601上。其中,壳本体601也具有敞口,且敞口朝向盖板602设置。也就是说,因壳本体601相对于盖板602的滑动,使得集尘盒5能够位于壳本体601和盖板602限定出的空间内,也可使得集尘盒5由空间外露,从而便于对集尘盒5进行取放,同时,还利于提高抽气部606的使用效率。上述的连通口603设于壳本体601的朝后设置的一端,且在壳本体601外设有管状的第二连接头607,第二连接头607与吸尘管7亦可采用螺接的方式相连。
作为优选的,后排座椅的乘客能够整车后方沿整车前后滑动壳本体601,并能够对吸尘头3进行取放,此时利于提高吸尘的操作方便。为进一步提高吸尘组件和吸尘头3拿取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滑出状态下的集尘盒5和吸尘头3均应当便于后排座椅的乘客进行拿取。当然,也可通过向前调整前排座椅1的方式,提高吸尘组件和吸尘头3在使用中的便利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本体601沿整车的前后方向滑动设于盖板602上,如此能够利用前排座椅1后部的空间,便于对壳本体601进行抽拉滑动,具有较好的操作便利性。显然,壳本体601沿整车前后方向滑动的方案,相较于沿整车左右方向滑动的方案,具有操作空间更大,操作更加便利的优点。具体结构上,如图7中所示,盖板602垂直设置在车身地板4上,相对于壳本体601,在盖板602的另一侧和车身地板4之间设有连接肋401,且连接肋401为沿盖板6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盖板602通过连接肋401与车身地板4进行连接的方式,具有连接简单和连接效果好的优点。当然,除了采用连接肋401对盖板602进行固定外,还可采用L形的固定板将盖板602连接在车身地板4上,此时,固定板的水平部分连接在车身地板4上,固定板的竖直部分连接在盖板602上,还可在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之间设置多个加强肋。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盖板602与壳本体601之间设有导向单元,用于引导壳本体601相对于盖板602滑动中的稳定性。如图8中所示,导向单元为设于壳本体601上下两侧的导向槽604,盖板602的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设于对应的导向槽604内,此处导向槽604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另外,为提高盖板602在封堵敞口时与壳本体60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壳本体601靠近盖板602设置的一端设有第三铁块,在盖板602上设有第三磁吸块。当盖板602对壳本体601上的敞口进行封堵时,通过第三磁吸块对第三铁块的吸附,即可防止壳本体601相对于盖板602滑出,从而进一步提高吸尘组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为便于将集尘盒5取下,本实施例中的集尘盒5通过磁吸件设于壳体6内。详细结构上参照8至图10中所示,在壳本体601的底部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磁吸块605,对应于各第二磁吸块605,在集尘盒5的底面上设有两个第二铁块502。通过第二磁吸块605对于对应第二铁块502的吸附,即可将集尘盒5安装在壳本体601内。为便于将集尘盒5由壳本体601上取下,在集尘盒5的朝向盖板602设置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操作块503,各操作块503呈U形,并于操作块503和集尘盒5之间限定出操作空间。需要取出集尘盒5时,只需要借助两个操作块503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块605和第二铁块502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等均适应性的调整。而操作块503的结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呈U形,只要满足操作需要即可。
本实施例中集尘盒5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9和图10中所示,该集尘盒5的前端具有与连通口603连通的前流通口501,集尘盒5的后端具有与抽气部606相连的后流通口。上述的过滤部具体为设置在后流通口处的过滤板504,该过滤板504可与集尘盒5一体成型,或分别加工成型后再进行连接。过滤板504上过滤孔为多个,以确保抽气部606与集尘盒5之间的连通效果,并能够阻挡杂质由过滤孔流出,从而对杂质进行阻挡,使得杂质落在集尘盒5的底部。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板504还可为设置在壳本体601内,此时需要保证过滤板504能够封堵后流通口,也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流通口501和后流通口均位于集尘盒5端面的顶部,且在前流通口501的下方设有下倾设置的前导流面505,在后流通口的下方设有下倾设置的后导流面506,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前导流面505和后导流面506之间的间距渐小设置。如此设置,不仅利于杂质落入集尘盒5的底部,提高集尘效果,而且还利于防止由壳本体601上取下集尘盒5的过程中,集尘盒5中的杂质由前流通口501和后流通口流出,进一步提高集尘盒5的使用效果。
此外,为提高前流通口501与壳本体60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前流通口501的四周分别设有密封条,安装状态下的密封条被挤压在集尘盒5和壳本体601之间。此处密封条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的抽气部606可采用风机,该风机的轴向与集尘盒5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以利于提供抽气效果。具体实施时,抽气部606可由车辆上的电源相连,从而由电源向抽气部606供电。同时,还可在壳本体601上设置用于电源和抽气部606之间连接或断开的开关。此外,壳体6上还设有位于抽气部606下游的出风口,以确保抽气部606对气流的抽吸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在进行吸尘时,首先打开盖体202将收纳盒2中的吸尘管7取下,并将吸尘头3由车身地板4上取下,同时将壳本体601向外滑出。接着将吸尘管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头30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607相连。然后开启开关,手持吸尘头3并移动,对车身地板4上的杂质等进行吸尘处理。
在完成吸尘后,将吸尘管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头301断开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607断开连接。然后将壳本体601滑动回位,吸尘头3收纳在收容槽402中,同时将吸尘管7折叠后卡接在收纳盒2中的卡接件200上,接着关上盖体202,从而完成吸尘头3、吸尘组件以及吸尘管7的收纳。
当需要将集尘盒5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向后滑动壳本体601,手持集尘盒5上的操作块503,将集尘盒5取下后通过前连通口603将杂质排出。接着重新将集尘盒5装回壳本体601内,再将壳本体601滑动至回位即可。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将吸尘头3和吸尘组件设置在前排座椅1下方的安装空间内,能够减少吸尘头3和吸尘组件对车内空间的占用量,并通过将吸尘头3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可将吸尘头3在车身上取下,并与吸尘管7与吸尘组件连接后进行吸尘,从而提高对车内的杂质清理的便利性,进而提高车内的清洁度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具有位于前排座椅(1)下方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吸尘头(3)和吸尘组件,所述吸尘头(3)可拆卸地设置在车身上,并能够通过吸尘管(7)与所述吸尘组件连接,且在所述吸尘组件启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吸尘头(3)吸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座椅(1)靠近车外的一侧设有收纳盒(2),所述吸尘管(7)设于所述收纳盒(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盒(2)包括盒体(201),以及铰接于所述盒体(201)上的盖体(202);
所述盒体(201)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朝向车外的一侧敞口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设有卡接件(200),所述吸尘管(7)通过所述卡接件(200)卡接在所述盒体(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件(200)包括卡环(203)和引导片(204);
所述卡环(203)具有朝向车外的开口,所述引导片(204)设于所述开口处,并用于引导所述吸尘管(7)卡入所述卡环(20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车身地板(4)上设有下凹的收容槽(402),所述吸尘头(3)嵌设在所述收容槽(40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地板(4)上设有位于所述收容槽(402)内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抵紧在所述吸尘头(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壳体(6),设于所述壳体(6)内的抽气部(60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壳体(6)内的集尘盒(5),以及位于所述集尘盒(5)与所述抽气部(606)之间的过滤部;
所述壳体(6)上设有与所述吸尘管(7)连通的连通口(603),所述抽气部(606)通过所述集尘盒(5)与所述连通口(60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6)包括设于车身地板(4)上的盖板(602),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盖板(602)上的壳本体(601),所述集尘盒(5)和所述抽气部(606)均设于所述壳本体(6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601)沿整车的前后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盖板(602)上;和/或,
所述盖板(602)和所述壳本体(601)之间设有导向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盒(5)通过磁吸件设于所述壳体(6)内。
CN202321800961.1U 2023-07-10 2023-07-10 车辆 Active CN220298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0961.1U CN220298458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0961.1U CN220298458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458U true CN220298458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0961.1U Active CN220298458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2272B2 (en) On-board vehicle vacuum cleaner
US10398268B2 (en) Vacuum cleaner
US20060080801A1 (en) Vacuum clea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KR100831346B1 (ko) 진공청소기
CN113317716A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CN220298458U (zh) 车辆
CN109662649A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过滤器组件
CN114587213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114587212A (zh) 尘袋、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6854604U (zh) 尘袋、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8738686U (zh) 用于手持式吸尘器的集尘站
AU2022428551A1 (en) Self-cleaning dust-collecting base and dust-collecting system
US7444710B1 (en) Portable vacuum system for use with portable child safety seat
GB2470998A (en) A vacuum cleaner with a power cord cooling arrangement
CN113317715A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CN210673204U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底座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KR101072682B1 (ko) 진공청소기
CN212281197U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CN219089141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CN221654188U (zh) 一种污水箱组件及其应用的清洁设备
CN110638371A (zh) 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
CN218186595U (zh) 清洁设备
JPH03133416A (ja) 清掃器
CN220532467U (zh) 一种新型的电气工程自动化除尘设备
CN22101311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