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692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692U
CN220291692U CN202321479854.3U CN202321479854U CN220291692U CN 220291692 U CN220291692 U CN 220291692U CN 202321479854 U CN202321479854 U CN 202321479854U CN 220291692 U CN220291692 U CN 220291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bile phone
earphone
wireless charg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98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洁斌
邹浩
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x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x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x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x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98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耳机充电支座、支杆与手机充电座,耳机充电支座用于耳机的无线充电;支杆的一端部与耳机充电支座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与支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手机充电座用于手机的无线充电;手表充电座与支杆转动连接,且手表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本申请可以用于为手机、手表与耳机进行充电,无线充电装置在不使用时,支杆能够转动折叠至耳机充电支座的一侧,手机充电座通过转动与耳机充电支座紧凑贴在一起,以及手表充电座能够转动贴合至支杆,因此,无线充电装置占用空间较小,从而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的收纳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运动手表、耳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大部分人同时拥有这几种电子设备,且各个电子设备具有独立的充电装置,因此,人们每次出行需要携带各种充电装置。
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人们出行时需要携带各种充电装置,手机、运动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功能可集成在一个充电装置上,这样,人们每次出行无须携带各种充电装置。
然而,由于多功能的充电装置需要集成各种电子设备的充电功能,导致多功能的充电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充电装置收纳、携带较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的收纳、携带。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耳机充电支座,用于耳机的无线充电;
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部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转动连接;
手机充电座,所述手机充电座与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手机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手表充电座,所述手表充电座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手表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手表充电座,所述手表充电座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手表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充电支座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电路板与耳机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壳体组件限定有同平面设置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耳机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底壳、上面壳与隔板,所述上面壳与所述底壳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限定有腔体,所述隔板至少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面壳其中之一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腔体分成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充电支座还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两个阻尼转轴,两个所述阻尼转轴同中心轴设置,且均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以及所述支杆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充电支座与所述支杆其中之一设置有两个凸耳,各个所述凸耳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另一个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凸耳之间的第一转部,所述第一转部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其中,一个所述阻尼转轴的两端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另一个所述阻尼转轴的两端部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机充电座包括第二壳体组件、环形磁组与手机充电线圈,所述环形磁组与所述手机充电线圈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环形磁组用于吸住手机,所述手机充电线圈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后壳与前壳,其中,所述手机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前壳的正面向内凹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磁组设置于所述环形槽;
所述手机充电座还包括手机防滑垫,所述手机防滑垫设置于所述前壳的正面,并遮挡于所述环形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机充电座包括后壳与保持结构,所述后壳的外部设置有相连通的转动槽与活动口,所述保持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槽;所述支杆包括杆部与第二转部,所述第二转部与所述杆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并与所述保持结构相抵持,所述杆部从所述活动口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结构包括支座与保持垫,其中,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保持垫装入所述转动槽的安装口,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口。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无线充电装置在通电时,无线充电装置能够用于耳机、手机以及手表的充电。
2、支杆转动设置于耳机充电支座,以及手机充电座转动设置于支杆,如此,手机充电座调节较方便,无线充电装置不仅能够较方便地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而且能够作为手机支架使用,方便手机的使用。
3、无线充电装置在不使用时,支杆能够转动折叠至耳机充电支座的一侧,手机充电座通过转动与耳机充电支座紧凑贴在一起,以及手表充电座通过转动贴合至支杆,因此,无线充电装置占用空间较小,从而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的收纳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充电支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充电支座与支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充电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手机充电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充电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耳机充电支座;110、底壳;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0、上面壳;121、凸耳;122、第一连接孔;130、隔板;140、配重块;150、耳机防滑垫;160、电路板;170、耳机充电线圈;200、支杆;210、杆部;220、第一转部;221、第二连接孔;230、第二转部;300、手机充电座;310、后壳;311、转动槽;312、活动口;313、安装口;320、前壳;321、环形槽;330、手机防滑垫;340、环形磁组;350、环形磁件;360、手机充电线圈;370、保持结构;371、支座;372、保持垫;400、手表充电座;410、背壳;420、前面壳;430、手表充电线圈;500、阻尼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耳机充电支座100、支杆200与手机充电座300,其中,耳机充电支座100上可放置耳机,耳机充电支座100用于对耳机进行无线充电。支杆200的一端部与耳机充电支座100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300与支杆200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300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手机充电座300的转动中心轴与支杆200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其中,耳机充电支座100为支撑底部,可稳定放置于的外部平台上,以用于稳定承载支杆200以及支杆200上的手机充电座300;并且,手机充电座300在对手机充电时,耳机充电支座100能够通过支杆200及手机充电座300稳定支撑手机。
支杆200具有一定的长度,支杆200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于耳机充电支座100,支杆200能够通过转动调节,以调整手机充电座300的高度位置。由此,支杆200能够通过手机充电座300各种角度支撑手机充电座300的手机,用户不仅能够较方便地通过手机充电座300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而且能够在手机充电时较方便的使用手机,例如手机摆放角度的调整。
手机充电座300转动设置于支杆200上,且手机充电座300的转动中心轴与支杆200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由此,手机充电座300能够转动调节,以使调整手机充电座300的充电面的朝向。手机在任意角度摆放时,手机的背面能够贴合于手机充电座300的充电面,从而完成手机的充电。
综上可见,无线充电装置在通电时,无线充电装置能够用于耳机以及手机的充电。并且,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即支杆200转动设置于耳机充电支座100,以及手机充电座300转动设置于支杆200,如此,手机充电座300调节较方便,无线充电装置不仅能够较方便地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而且能够作为手机支架使用,方便手机的使用。
参照图2,无线充电装置在不使用时,支杆200能够转动折叠至耳机充电支座100的一侧,以及手机充电座300也能够通过转动与耳机充电支座100紧凑贴在一起,无线充电装置占用空间较小,从而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的收纳与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3,耳机充电支座1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电路板160与耳机充电线圈170,第一壳体组件的内侧限定有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同平面设置,其中,耳机充电线圈170水平装配于第一腔体111,耳机充电线圈170用于耳机的无线充电。电路板160水平装配于第二腔体112,电路板160为无线充电装置的控制面板,电路板160上的元器件容易产生热量。
在常规技术中,电路板160与耳机充电线圈170上下层叠设置,电路板16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耳机充电线圈170,可能影响耳机充电线圈170对耳机的充电效果。本申请将电路板160与耳机充电线圈170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腔体,即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如此,电路板160产生的热量不易传递至耳机充电线圈170,从而保证耳机充电线圈170对耳机的充电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底壳110、上面壳120与隔板130,上面壳120与底壳110卡接连接,上面壳120与底壳110之间限定有腔体。隔板130至少与底壳110和上面壳120其中之一相连接,参照图3,隔板130固定连接于底壳110上,其上边沿与上面壳120的内壁相抵持,如此,隔板130刚好将腔体分成同一平面设置的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组件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壳体组件整体结构较简单,且形成用于装配电路板160的第一腔体111与用于装配耳机充电线圈170的第二腔体112,电路板160产生的热量容易直接从第一壳体组件的表面散发掉。
其中,上面壳120的上侧设置有耳机防滑垫150,耳机在充电时,耳机放置于耳机防滑垫上进行充电,耳机防滑垫150具有保证耳机稳定摆放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充电支座100还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140,其中,一个配重块140装配于第一腔体111,耳机充电线圈170设置于该配重块140的上侧;另一个配重块140装配于第二腔体112,电路板160设置于该配重块140的上侧。本申请方案通过配重块140的设置,配重块140增加了耳机充电支座100的重量,保证耳机充电支座100能够稳定摆放于外部的平台上,以保证手机充电座300能够稳定支撑手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4,上面壳120的上侧设置有两个凸耳121,各个凸耳12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2,两个第一连接孔122同中心轴设置。支杆200包括杆部210与第一转部220,第一转部220与杆部210的一端相连接,并位于两个凸耳121之间,其中,第一转部2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连接孔122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221。同时,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两个阻尼转轴500,一个阻尼转轴500的两端部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孔122与一个第二连接孔221相连接,另一个阻尼转轴500的两端部分别与另一个第一连接孔122与另一个第二连接孔221相连接。由上可见,支杆200通过两个阻尼转轴500与耳机充电支座100转动连接。
在常规技术中,两个零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常通过螺丝转轴设计,若本申请支杆200与耳机充电支座100通过螺丝转轴设计,由于存在受高温热胀冷缩导致支杆200扭力下降,支杆200无法通过手机充电座300稳定支撑手机。本申请通过两个阻尼转轴500的设置,可避免因高温、热胀冷缩导致支杆200扭力下降从而支撑不住手机。
代替地,支杆200的端部可以设置两个凸耳121,上面壳120设置转部,转部的两端分别通过阻尼转轴500与两个凸耳121转动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5,手机充电座300包括第二壳体组件、环形磁组340与手机充电线圈360,支杆200远离耳机充电支座100的一端与手机充电座300转动连接,环形磁组340与手机充电线圈360均设置于第二壳体组件,其中,环形磁组340用于吸住手机,手机充电线圈360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环形磁组340的设置,环形磁组340与手机后背的磁铁相吸合,从而使手机能够摆放于手机充电支座371上,如此,环形磁组340实现手机与手机充电线圈360之间的定位,从而保证手机充电线圈360能够稳定对手机进行充电。
在进一步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包括后壳310与前壳320,后壳310与前壳320卡接连接,手机充电线圈360设置于后壳310与前壳320的内侧。
其中,前壳320的正面向内凹陷出环形槽321,环形磁组340嵌设固定于环形槽321;同时,手机充电座300还包括手机防滑垫330,手机防滑垫330设置于前壳320的正面,用于遮挡于环形槽321,从而使环形磁组340得到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环形磁组340设置于第二壳体组件的内侧,环形磁组340设置于前壳320的外侧,环形磁组340能够稳定吸住手机;并且,通过手机防滑垫330的设置,手机防滑垫330不会太影响环形磁组340对手机的吸力,从而保证环形磁组340能够稳定吸住手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磁组340包括多个磁段,多个磁段沿环形槽321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环形槽321的内侧。
在更进一步具体实施例中,手机充电座300还包括环形磁件350,环形磁件350可以为铁材料制成,或者其他能够与磁铁相吸住的材料制成,环形磁件350固定设置于环形槽321的底部,环形磁组340的各个磁段沿环形磁件350的周向方向依次吸在环形磁件350上。通过环形磁件350的设置,环形磁组340的各个磁段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环形槽321的内侧,并保持于对应的位置;而且,环形磁组340拆卸、安装较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7,后壳310的外部设置有相连通的转动槽311与活动口312,转动槽311的内侧设置有保持结构370。同时,支杆200架包括杆部210与第二转部230,第二转部230与杆部210的端部相连接,第二转部230转动设置于转动槽311,第二转部230的周面与保持结构370相抵持,杆部210从活动口312伸出。通过保持结构370的设置,保持结构370增加第二转部230与转动槽31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手机充电支座371能够保持在转动调节后的姿态。
进一步地,保持结构370包括支座371与保持垫372,保持垫372固定设置于支座371的一侧,其中,前壳320的内侧设置有供保持垫372装入转动槽311的安装口313,支座371固定于安装口313。由此可见,保持结构370的保持垫372能够较方便地且稳定地装配于转动槽311的内侧。其中,保持垫372可以为硅胶材料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8,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手表充电座400,手表充电座400与支杆200架转动连接,且手表充电座400的转动中心轴与支杆200架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通过手表充电座400的设置,无线充电装置还能够用于对手表进行无线充电。并且,手表充电座400与支杆200转动连接,手表充电座400能够折叠且紧靠在支杆200上,从而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的收纳及携带。
进一步地,手表充电座400包括背壳410、手表充电线圈430与前面壳420,背壳410转动设置于支杆200上,前面壳420卡接连接于背壳410,手表的背面可贴合前面壳420,以使手表得到无线充电。手表充电线圈430设置于背壳410与前面壳420的内侧,手表充电线圈430用于对手表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充电支座,用于耳机的无线充电;
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部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转动连接;
手机充电座,所述手机充电座与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手机充电座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手机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手表充电座,所述手表充电座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且所述手表充电座的转动中心轴与所述支杆的转动中心轴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电路板与耳机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壳体组件限定有同平面设置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耳机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底壳、上面壳与隔板,所述上面壳与所述底壳相连接,且两者之间限定有腔体,所述隔板至少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面壳其中之一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腔体分成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还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两个阻尼转轴,两个所述阻尼转轴同中心轴设置,且均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以及所述支杆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支座与所述支杆其中之一设置有两个凸耳,各个所述凸耳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另一个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凸耳之间的第一转部,所述第一转部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其中,一个所述阻尼转轴的两端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另一个所述阻尼转轴的两端部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充电座包括第二壳体组件、环形磁组与手机充电线圈,所述环形磁组与所述手机充电线圈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环形磁组用于吸住手机,所述手机充电线圈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后壳与前壳,其中,所述手机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前壳的正面向内凹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磁组设置于所述环形槽;
所述手机充电座还包括手机防滑垫,所述手机防滑垫设置于所述前壳的正面,并遮挡于所述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充电座包括后壳与保持结构,所述后壳的外部设置有相连通的转动槽与活动口,所述保持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槽;
所述支杆包括杆部与第二转部,所述第二转部与所述杆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转部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并与所述保持结构相抵持,所述杆部从所述活动口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支座与保持垫,其中,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供所述保持垫装入所述转动槽的安装口,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口。
CN202321479854.3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20291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854.3U CN22029169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854.3U CN22029169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692U true CN22029169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2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9854.3U Active CN220291692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99103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以及车载电子设备支架
JP2021087353A (ja) 携帯式多機能充電器の構造及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20291692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5580556U (zh) 一种可折叠式无线充电器
CN2201732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1830239U (zh) 一种可折叠多功能充电座
CN220797826U (zh) 一种三位折叠无线充电器
CN21635681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7522599U (zh) 一种可折叠无线充电支架
CN221058069U (zh) 三合一便携式磁吸无线充
CN215344013U (zh) 带支架的无线充电宝
CN220421869U (zh) 一种具有支架的手机壳
CN21928758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8386959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与勾托折叠两用支架
CN212518456U (zh) 一种双联动折叠手机无线充电器
CN219287574U (zh) 一种磁吸手机指环支架
CN219493705U (zh) 多功能支架
CN22073243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20570560U (zh) 手机壳用支架
CN210201498U (zh) 一种充电宝
CN220173293U (zh) 一种可多角度支撑的保护壳
CN220234233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19458698U (zh) 一种多工作位翻转折叠机构及无线充电器
CN21573351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
CN2153006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