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289U -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289U
CN220173289U CN202320906418.3U CN202320906418U CN220173289U CN 220173289 U CN220173289 U CN 220173289U CN 202320906418 U CN202320906418 U CN 202320906418U CN 220173289 U CN220173289 U CN 220173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groove
ring
bracket
groove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64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钧
杨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64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背板和支架组件,背板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邻设置;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环和第一磁性件,支架环与背板转动连接,第一磁性件设于支架环上,支架环可选择地收纳在第一容纳槽或第二容纳槽中。本申请在背板上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当支架环收纳在第一容纳槽时,支架环的第一磁性件可与无线充电器构成磁吸充电;当支架环收纳在第二容纳槽时,此时支架环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齐平,使得手机能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而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且降低断充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在日常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手机的充电方式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市场需要提供一种便捷的充电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应用在手机充电上,方便用户随时对手机进行充电,且在充电时还可将手机随处携带。由于用户对手机都有进行保护的习惯,电子设备保护壳广泛应用在手机上,为了使带有电子设备保护壳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现阶段,市面上提供的大部分电子设备保护壳通过在背部设置圆环磁吸支架来适配磁吸的无线充,但是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并不统一,当圆环磁吸支架位于无线充电区域时,受圆环磁吸支架的材质影响,容易产生断充的现象,若将圆环磁吸支架转至远离无线充电区域时,此时圆环磁吸支架因为不与电子设备保护壳齐平,又会使得手机无法平放在无线充上,从而无法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以兼容对手机的磁吸无线充电和非磁吸无线充电,适配不同的无线充电器,且降低断充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邻设置;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环和第一磁性件,所述支架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支架环上,所述支架环可选择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或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背板包括顶部区域、底部区域和位于所述顶部区域和所述底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设于所述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容纳槽设于所述底部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中间区域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无线充电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的非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为环形,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且围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环状结构,当所述支架环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外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内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当所述支架环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外侧或内侧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水平高度之间存在高度差H,其中,0<H≤1.5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第二容纳槽为环形,当所述支架环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时,部分的所述支架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外。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以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为轴相对所述背板旋转,所述旋转底座与所述支架环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所述旋转底座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背板和支架组件,所述背板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邻设置;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环和第一磁性件,所述支架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支架环上,所述支架环可选择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或所述第二容纳槽中。本申请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当所述支架环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可与无线充电器构成磁吸充电;当所述支架环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时,此时所述支架环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齐平,使得手机能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而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且降低断充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和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环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环旋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另一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保护壳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4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分解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背板;110、第一容纳槽;120、第二容纳槽;130、第三容纳槽;200、支架组件;210、支架环;220、第一磁性件;230、旋转底座;300、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背板100和支架组件200,所述背板100设有第一容纳槽110和第二容纳槽120,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相邻设置;所述支架组件200包括支架环210和第一磁性件220,所述支架环210与所述背板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220设于所述支架环210上,所述支架环210可选择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或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中。
具体地,在所述背板100上设置第一容纳槽110和第二容纳槽120,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呈“8”字形,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20的相邻处与所述背板10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架环210可在第一收纳位置与第二收纳位置间转动,将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或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中,能使得所述支架环210与电子设备保护壳齐平,从而手机能够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不影响无线充电。且所述支架环210内部设有第一磁性件220,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中,所述支架环210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220吸附无线充电器,从而用于磁吸无线充电;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中,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不受所述支架环210的金属影响,此时所述支架环210平整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中,所述支架环210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齐平,使得手机能平放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而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且降低断充、无法识别和发热的风险。因此,所述支架环210处于不同的容纳槽时,可以为手机充电提供不同的无线充电方式,兼容磁吸充电和非磁吸充电,适配不同的无线充电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背板100包括顶部区域、底部区域和位于所述顶部区域和所述底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110设于所述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容纳槽120设于所述底部区域。具体地,将所述背板100划分为顶部区域、中间区域和底部区域,所述中间区域位于所述顶部区域和所述底部区域之间,由于手机摄像头大部分装置在手机顶部,所以将所述第一容纳槽110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且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背板100上转动,因此将所述第二容纳槽120设置在所述底部区域,将所述第一容纳槽110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容纳槽120设置在所述底部区域,能够不影响手机的使用,且便于设置所述支架环210,方便所述支架环210的收纳。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中间区域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无线充电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的非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为环形,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位于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且围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具体地,所述中间区域包括无线充电区域和非无线充电区域,所述无线充电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中部,所述无线充电区域的四周为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将所述第一容纳槽110设于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中且围设在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为环形,因此所述支架环210可以更加贴合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且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位于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不会影响所述无线充电区域的充电,当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器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更加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第二磁性件300,所述第二磁性件30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具体地,由于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时,可对手机进行磁吸充电,当对手机进行其他形式的无线充电时,所述支架环210的材质容易对无线充电器的无线电进行干涉,从而产生断充的风险,因此当需要对手机进行其他方式的无线充电时,需要将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中,此时,为了还能进行磁吸充电,本实施例便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以实现在不影响手机其他方式的无线充电的情况下,还能兼容磁吸充电。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为环状结构,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外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内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为环形槽,将所述第二磁性件300设为环状结构,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300更加贴合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来设置;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时,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外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内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之间,在此不对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位置并不影响手机的无线充电,且将所述第二磁性件300设置在上述三个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上,都能实现所述第二磁性件300对无线充电器的磁吸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外侧或内侧时,所述第一磁性件220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水平高度之间存在高度差H,其中,0<H≤1.5mm。具体地,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中且所述第二磁性件300位于所述支架环210的外侧或内侧时,所述第二磁性件300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水平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性件220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水平位置的下方,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件220的水平高度是指所述第一磁性件220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水平位置距离装置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容纳槽的槽底的高度;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水平高度是指所述所述第二磁性件300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水平位置距离装置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容纳槽的槽底的高度,此时所述第一磁性件220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水平高度之间形成高度差H,其高度差H的范围为大于0.00mm且不大于1.5mm,因此当所述支架环210闭合时,利用所述第一磁性件220和所述第二磁性件300的中心互吸的物理作用,使得所述支架环210在转至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时产生向所述背板100的吸附力,进而增加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的闭合力,避免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中晃动,影响对所述支架环210的收纳和无线充电器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的贴合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为环形,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时,部分的所述支架环21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外。具体地,将所述第二容纳槽120设置为环形结构,当所述支架环210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0时,所述支架环210远离所述支架环210与所述背板100连接处的一端可以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底端齐平或者位于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底端之上,或者所述支架环210部分可以超出所述第二容纳槽120,即所述支架环210远离所述支架环210与所述背板100连接处的一端可超出该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底端,该结构能使该电子设备保护壳适配性更广,使所述支架环210能与所述背板100齐平,从而使手机平整的与无线充电器贴服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和图6所示,所述支架组件200还包括旋转底座230,所述旋转底座230以垂直于所述背板100的方向为轴相对所述背板100旋转,所述旋转底座230与所述支架环210转动连接。具体地,为了使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背板100上转动,所以所述支架组件200还包括旋转底座230,所述旋转底座230以垂直于所述背板100的方向为轴相对所述背板100旋转,且所述旋转底座230与所述支架环210转动连接,因此,所述支架环210可以以通过所述旋转底座230的旋转方式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转至所述第二容纳槽120或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旋转至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中;所述支架环210也可以通过与所述旋转底座230以翻转的形式,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翻转至所述第二容纳槽120或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翻转至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中。其结构简单,可以通过翻转或旋转的方式实现对所述支架环210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0或所述第二容纳槽120的收纳,且所述支架环210翻转至与手机形成倾角时,可以起到对手机的支撑作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背板100还包括第三容纳槽130,所述第三容纳槽13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所述旋转底座230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130内。具体地,为了使所述旋转底座230能够平整地装置在所述背板100上,因此设置第三容纳槽130,所述第三容纳槽13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0之间,将所述旋转底座230装置在所述第三容纳槽130中,使得所述支架组件200能够与所述背板100齐平,保证手机能够与无线充电平整贴合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邻设置;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环和第一磁性件,所述支架环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支架环上,所述支架环可选择地收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或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顶部区域、底部区域和位于所述顶部区域和所述底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设于所述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容纳槽设于所述底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无线充电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的非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一容纳槽为环形,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所述非无线充电区域且围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环状结构,当所述支架环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外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内侧,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架环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支架环的外侧或内侧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水平高度之间存在高度差H,其中,0<H≤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环形,当所述支架环收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时,部分的所述支架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外。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以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为轴相对所述背板旋转,所述旋转底座与所述支架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所述旋转底座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
CN202320906418.3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Active CN220173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418.3U CN22017328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418.3U CN22017328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289U true CN220173289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6418.3U Active CN22017328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99103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以及车载电子设备支架
CN2201732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9124241U (zh) 手机保护壳及充电配件
CN219124233U (zh) 支架保护壳和电子设备支架
CN201985929U (zh) 一种手机外壳及手机
CN214900954U (zh) 一种支架、防护壳及电子设备
CN218041473U (zh) 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15378997U (zh) 支架及手机壳
CN220291692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JP3762126B2 (ja) 携帯通信装置
CN218482887U (zh) 多功能支架保护壳
CN220173292U (zh) 一种带支架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20421869U (zh) 一种具有支架的手机壳
CN220173293U (zh) 一种可多角度支撑的保护壳
CN22073243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21058069U (zh) 三合一便携式磁吸无线充
CN218958629U (zh) 三合一无线充
CN215344013U (zh) 带支架的无线充电宝
CN219437039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0201498U (zh) 一种充电宝
CN210274179U (zh) 一种无线充手机支架
CN220359191U (zh) 一种超薄多功能电子设备支架及保护壳
CN214100979U (zh) 一种具有多个磁吸式充电位的折叠型无线充电器
CN219493705U (zh) 多功能支架
CN2153006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