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131U -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131U
CN220291131U CN202321869382.2U CN202321869382U CN220291131U CN 220291131 U CN220291131 U CN 220291131U CN 202321869382 U CN202321869382 U CN 202321869382U CN 220291131 U CN220291131 U CN 22029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heet
metal conductive
bending
mouth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9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周吉自
周亮
戎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接端子,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金属导电片和第二金属导电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由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内,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可代替连接器来实现继电器、预充电组、铜排等零件低压控制回路、高压采集回路的连接,降低了成本,并且配合小铜排使用,可以完全取消高压、低压线束,实现无线束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背景技术
电池包断路单元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电池包中,每个单体电池都需要进行检测和管理。当某个单体电池出现问题时,断路单元就会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断路单元可以迅速将出现问题的单体电池与其他电池分离,以保障整个电池包的安全。而连接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作用为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常规的连接器一般都是通过使用线束来电连接各种部件和装置,带有线束的连接器组装耗时且不方便,并且常规端子可能具有特定的配合要求,可能会限制端子连接到的部件的尺寸或形状,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能够代替连接器来实现继电器、预充电组、铜排等零件低压控制回路、高压采集回路的连接,降低了成本,并且配合小铜排使用,可以完全取消高压、低压线束,实现无线束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接端子,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金属导电片和第二金属导电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由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内,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头尾相接位置位于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双向端子插槽,所述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单向端子插槽。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的凸部由末端处弯折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的凸部的反面凹槽和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凸部的反面凹槽均为方形槽。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一体相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有弯向外侧的尾片,以利用尾片在插口位置形成导向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设有小插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小插口,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的小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小插口使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成口形结构,且小插片与小插口的插接位置处在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小插片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
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由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内,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代替连接器来实现继电器、预充电组、铜排等零件低压控制回路、高压采集回路的连接,降低了成本,并且配合小铜排使用,可以完全取消高压、低压线束,实现无线束化设计。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双向端子插槽,所述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单向端子插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为直插式的结构,装配简单,并且可实现对向插装和同向插装两种插装方式,装配工艺更强,便于自动化生产。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对应的凸部提升插片与端子之间的结合力。
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一体相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有弯向外侧的尾片。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利用尾片在插口位置形成导向结构,解决了端子插装时错位或者插装困难的问题,并且整体外壁一体成型,结构强度更高。
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设有小插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小插口。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防止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与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脱离。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的后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对向插装方式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对向插装方式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对向插装方式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对向插装方式的主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金属导电片11和第二金属导电片12;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110;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由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内,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头尾相接位置位于口形结构110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1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双向端子插槽13,所述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单向端子插槽14,使铜片2插装在插接端子1拥有对向插装铜片和同向插装铜片两种插装方式,所述对向插装如图4-6所述,所述同向插装如图7-9所示。且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和第二弯折122为弹性结构,以保证插装时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一对应壁111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124、113,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的凸部124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一对应壁111的凸部113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125、114,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与第一对应壁111、第二对应壁112不平行,其作用在于,增大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二弯折122与第二对应壁112之间的距离,便于铜片2插入,同时便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末端123和凸部125;并且可减小凸部124与凸部113之间的距离,增强对铜片2的夹持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的凸部125由末端123处弯折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凸部114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一对应壁111的凸部113的反面凹槽和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凸部114的反面凹槽均为方形槽,即方形槽115、1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一体相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有弯向外侧的尾片117,以利用尾片117在插口位置形成导向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一端设有小插片118,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小插口119,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一端的小插片118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小插口119使第一金属导电片11弯成口形结构110,且小插片118与小插口119的插接位置处在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1101,该角部位置1101的结构能够对第一对应壁111形成一定限位效果,避免在长期插拔铜片2的使用中,第一对应壁111端面形变,导致对铜片2的夹持力变弱。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小插片118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一对应壁1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可以通过对端子整体壁厚及接触面积设计,实现不同等级的过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包括如上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端子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采用了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110;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由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代替连接器来实现继电器、预充电组、铜排等零件低压控制回路、高压采集回路的连接,降低了成本,并且配合小铜排使用,可以完全取消高压、低压线束,实现无线束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采用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双向端子插槽13,所述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单向端子插槽1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为直插式的结构,装配简单,并且可实现对向插装和同向插装两种插装方式,装配工艺更强,便于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一弯折121至第二弯折122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一对应壁111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124、113;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第二弯折122至末端123之间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125、11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对应的凸部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提升插片与端子之间的结合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采用了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12的一体相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口形结构110的第二对应壁11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有弯向外侧的尾片117。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利用尾片在插口位置形成导向结构,解决了端子插装时错位或者插装困难的问题,并且整体外壁一体成型,结构强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一端设有小插片118,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11的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小插口119。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防止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与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脱离。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插接端子,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金属导电片和第二金属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通过头尾相接弯折形成一口形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由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开口沿的其中一边一体延伸并通过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弧形弯折适配在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内,以利用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以及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形成端子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头尾相接位置位于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双向端子插槽,所述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对应壁之间形成单向端子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一弯折至第二弯折的这一段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和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分别设有向对方方向凸出的凸部,以用来对插入的端子形成夹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第二弯折至末端之间的这一段的凸部由末端处弯折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凸部由反面击打凹槽后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的凸部的反面凹槽和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凸部的反面凹槽均为方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一体相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二对应壁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有弯向外侧的尾片,以利用尾片在插口位置形成导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设有小插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小插口,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一端的小插片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折方向的小插口使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弯成口形结构,且小插片与小插口的插接位置处在口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部位置,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小插片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口形结构的第一对应壁。
11.一种电池包断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接端子。
CN202321869382.2U 2023-06-30 2023-07-14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Active CN2202911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613 2023-06-30
CN2023217056136 2023-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131U true CN220291131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9382.2U Active CN220291131U (zh) 2023-06-30 2023-07-14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1431B1 (en) Dual contact beam terminal
CN20437605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456624U (zh) 连接端子
CN220291131U (zh) 一种插接端子及其电池包断路单元
CN103208686A (zh)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15497212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CN209786253U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09981539U (zh) 一种卧式连接器
CN209786234U (zh) 一种浮动式母座以及包括它的同轴连接器
CN20163899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774029U (zh) 电连接器
CN218940049U (zh) 导电端子
CN219760029U (zh)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CN217562941U (zh) 车用高压连接器互锁端子及其互锁组件
CN216980925U (zh) 一种双弹性触点端子及连接器
CN20449743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2098503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CN218997132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04037549A (zh) 插头连接器
CN216214266U (zh) 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
CN219998529U (zh) 一种插接式大电流端子连接器
CN218498487U (zh) 高压互锁结构及高压连接器
CN216750362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接线端子
CN108390178B (zh) 一种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配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