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087U - 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087U
CN220291087U CN202321414350.3U CN202321414350U CN220291087U CN 220291087 U CN220291087 U CN 220291087U CN 202321414350 U CN202321414350 U CN 202321414350U CN 220291087 U CN220291087 U CN 220291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conductive layer
plate
insulating plat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43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青
李赫然
暴建勇
刘伟涛
何永敢
周新亚
李志军
胡恒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gda Zhong'an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da Zhong'an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da Zhong'an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da Zhon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43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连接板和固定件;连接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层,导电层用于导通同时接触导电层的待连通导线;固定件为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转动接于连接板的第一表面,以使固定件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或远离导电层;其中,固定件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导电层处于指定相对位置关系时,固定件压紧待连通导线至导电层,通过转动按压的方式固定待连通导线大大的提高了安装的效率,不会出现传统螺丝拧紧方式中未拧紧的情况,进而不会出现导线脱落的情况,避免了设备运行不稳定和人员触电的危险。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通常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
在电气日常设备的装配和运行当中常常会使用到大量的接线端子,常规的接线端子需在接线端子两端各安装一个固定螺丝,来实现对电线的固定,同时技术和装备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会给导线安装压线器进行配合,有助于接线端子两端的螺丝进行固定,否则会造成线的虚接、脱落,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和人员触电危险。
然而在设备装配和维修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接线端子,进而在安装时就需要固定大量的固定螺丝和压线器,因此在安装时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同时长时间工作时,容易发生因螺丝未拧紧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接线端子安装时需要固定大量的螺丝和压线器,大大的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容易发生因螺丝未拧紧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
连接板,连接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层,导电层用于导通同时接触导电层的待连通导线;
固定件,固定件为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转动接于连接板的第一表面,以使固定件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或远离导电层;
其中,固定件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导电层处于指定相对位置关系时,固定件压紧待连通导线至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固定件包括绝缘板和至少一个限位件;
绝缘板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至少一个限位件位于绝缘板的第二端,连接板上对应绝缘板的第二端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定位槽与限位件对应卡接,以实现绝缘板与连接板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固定件包括绝缘板和两个限位件;
绝缘板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
两个限位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绝缘板的第二端对称设置;
连接板上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槽,两个定位槽与所述两个限位件对应卡接,以实现绝缘板压紧所述待连通导线;
其中,第一方向为不同于连接板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固定件还包括按压件;
按压件设置于绝缘板朝向连接板的一侧,按压件具有弹性,以提供待连通导线的压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按压件包括弹片,弹片的形状为弧形,弹片向背离绝缘板的一侧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和支撑板;导电层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本体;支撑板由所述连接板本体向绝缘板方向延伸,且支撑板的位置和数量相对于限位件的位置和数量对应设置;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定位槽与限位件对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两个固定件沿第二方向,两个固定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反;
其中,第二方向为连接板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两个固定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固定件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同;
其中,第一方向为不同于连接板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导电层上设有挡板,两固定件分别设置于挡板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接线端子,其中导电层背离所述连接板的因此而为锯齿状结构,以增大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通过转动固定件,使固定件的第二端对同时接触连接板上导电层的待连通导线实现与连接板固定,随后在连接板上导电层的作用下实现导通,最终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的连接,通过转动按压的方式固定大大的提高了安装的效率,不会出现传统螺丝拧紧的方式中未拧紧的情况,进而不会出现导线脱落的情况,避免了设备运行不稳定和人员触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固定件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固定件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板;11、连接板本体;2、导电层;3、固定件;31、绝缘板;32、限位件;33、按压件;331、弹片;4、定位槽;5、支撑板;6、挡板;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连接板1和固定件3;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层2,导电层2用于导通同时接触导电层2的待连通导线;固定件3为两个,固定件3的第一端转动接于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以使固定件3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或远离导电层2;其中,固定件3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导电层2处于指定相对位置关系时,固定件3压紧待连通导线至导电层2。
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的接线端子安装时步骤繁琐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发生因螺丝未拧紧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对待连通导线进行连接时,通过转动固定件3,使固定件3的第二端对同时接触连接板1上导电层2的待连通导线压紧实现与连接板1的固定,以及与导电层2的紧密接触,随后在连接板1上导电层2的作用下实现导通,最终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的连接,通过转动按压的固定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安装的效率,不会出现螺丝未拧紧的情况,继而保证了导线所连接设备的稳定运行。
其中,连接板1为刚性且表面平整的板材,可以为不锈钢板或者塑料板,用于承接待连通导线;导电层2可以是附着在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的膜层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刚性的板材结构与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连接,并且平铺在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来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的连接,导电层2可以为金属膜或者金属板,例如金属铜。
其中,固定件3可以为刚性板材,同时带有与连接板1对应配合的卡件,以实现将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稳定连接,其中通过固定件3的第一端与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转动连接,则固定件3的第二端会对放置在导电层2上的待连通导线实现压紧,同时通过连接板1和固定件3的配合固定,可以保证持续的对待连通导线进行压紧,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所列,本公开提供的接线端子,通过固定件3的设定,可通过转动固定件3以按压的方式挤压同时放置在导电层2上的待连通导线,以实现待连通导线的连接,此种方式大大的节省了连接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的精准的连接,减少了漏电的风险。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标识可以存在的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固定件3包括绝缘板31和至少一个限位件32;绝缘板31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至少一个限位件32位于绝缘板31的第二端,连接板1上对应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4,定位槽4与限位件32对应卡接,以实现绝缘板31与连接板1固定。
具体的,当固定件3接触待连通导线时,为了保证固定件3固定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包括绝缘板31和至少一个限位件32,通过绝缘板31的第一端与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转动连接,则绝缘板31的第二端可对待连通导线进行挤压,随后在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限位件32与在连接板1上对应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一端的定位槽4对应卡接的作用下,可将绝缘板31与连接板1固定,进而在绝缘板31与连接板1相互挤压的作用下,实现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的稳定连接,进而可实现待连通导线之间的连接;其中绝缘板31为刚性表面平整的板材,可以为不导电的硬质塑料板,以隔绝待连通导线的电压,以保证对绝缘板31转动时不会有触电的风险,进而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的固定;其中限位件32和定位槽4的位置对应设置,同时二者的数量对应相同且至少为一组,可以为槽体和凸起相互配合实现卡接,以实现绝缘板31与连接板1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固定件3包括绝缘板31和两个限位件32;绝缘板31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所述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两个限位件32沿第一方向a相对于绝缘板31的第二端对称设置;连接板1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槽4,两个定位槽4与两个限位件32对应卡接,以实现绝缘板31压紧待连通导线;其中,第一方向a为不同于连接板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
具体的,当固定件3接触待连通导线时,为了保证固定件3固定的效果,本实施例,在绝缘板31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a设置了两个限位件32,为了实现与两个限位件32进行配合,则在连接板1上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槽4,且定位槽4的位置对应绝缘板31上限位件32的位置,进而在绝缘板31旋转对待连通导线进行压紧时,两个限位件32与两个定位槽4能实现对应卡接,进而实现绝缘板31与连接板1的固定,保证绝缘板31对待连通导线的持续压紧,进而实现待连通导线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固定件3还包括按压件33;按压件33设置于绝缘板31朝向连接板1的一侧,按压件33具有弹性,以提供待连通导线的压紧力。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稳定的固定,本实施例在固定件3朝向连接板1的一侧设置了按压件33,以保证在对待连通导线进行压紧固定时,拥有更大的压紧力,进而保证待连通导线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始终位于导电层2上,其中按压件33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硬质弹片331,可以为金属弹片或者塑料弹片,其中弹片331的形状为弧形且向背离绝缘板31一侧突出,为了保证压紧的效果,按压件33初始状态可以处于向绝缘板31方向的预压紧状态,也可以处于自由状态,当绝缘板31向连接板1压紧时,弹片331可以利用恢复形变产生的恢复力实现对待导通导线的二次压紧,同时在对弹片331的选择时,弹片331的具体宽度可根据连接板1的宽度进行适配性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连接板1包括连接板本体11和支撑板5;导电层2设置于连接板本体11;支撑板5由连接板本体11向绝缘板31方向延伸,且支撑板5的位置和数量相对于限位件32的位置和数量对应设置;定位槽4设置于支撑板5上,以实现定位槽4与限位件32对应卡接。
具体的,为了固定件3使用时更加的安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包括支撑板5和连接板本体11,其中支撑板5由所述连接板本体11向绝缘板31方向延伸,同时定位槽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进而为了实现定位槽4与限位件32卡接,支撑板5的位置和数量需要与限位件32具体的位置和数量对应;例如:当限位件32为一个且位于绝缘板31的第二端时,则支撑板5也为一个且位于连接板本体11上对应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一端,以实现定位槽4与限位件32卡接;再例如当限位件32为两个且沿第一方向a相对于绝缘板31的第二端对称设置时,则支撑板5也为两个且相对于连接板本体11上对应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一端对称设置,以实现定位槽4与限位件32卡接;进而绝缘板31可与支撑板5固定,进而实现了绝缘板31对待连通导线的压紧至连接板本体11上,在导电层2设置于连接板本体11的条件下,保证了待连通导线间的连接,其中支撑板5为硬质绝缘板材,可以为塑料板,且与连接板1固定连接,可以为卡接或者插接,具体根据连接板1的具体材质进行选择,同时在支撑板5的作用下,绝缘板31相对于第一表面的可旋转角度为0°-90°,在绝缘板31旋转角度为0°时,即绝缘板31平行第一表面,此时限位件32与定位槽4卡接,进而可实现对待连通导线的稳定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其中两个固定件3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3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两个固定件3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a为所述连接板1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具体的,为了适配不同方向的待连通导线,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件3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同时两固定件3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并且固定件3的第一端绕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反,此种设置方式是针对需要沿同一方向进行连接的待连通导线使用的,待连通的导线在进行连接时,在对应的两个固定件3的转动下实现固定,最后在导电层2的作用下实现连接;该设置方式下可以通过同一操作者的双手同时进行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两个固定件3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两个固定件3均沿第一方向a延伸,两个固定件3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a为不同于连接板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连接板1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具体的,为了适配不同方向的待连通的导线,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件3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同时两固定件3均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且两固定件3的第一端绕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同,此种设置方式是针对需要沿相反方向进行连接的待连通导线使用的,待连通的导线在进行连接时,在对应的两个固定件3共同的转动下实现固定,最后在导电层2的作用下实现连接方向的改变连接;该设置方式下可以通过同一操作者的单手或双手同时进行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导电层2上设有挡板6,两固定件3分别设置于挡板6的两侧。
具体的,为了防止待连通导线的直接接触,产生短路等问题,本实施例在导电层2上设有挡板6,并且固定件3分别设置于挡板6的两侧,其中待连通导线在固定件3的作用下固定并且实现连接时,挡板6可阻隔待连通导线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连接,直接接触容易因电压过大导致待连通导线过热,导致待连通导线断路的问题,进而通过挡板6的设定,待连接导线仅能通过导电层2实现连接,可减少对待连通导线损伤,继而保证待连通导线稳定的连接,其中挡板6为刚性绝缘板材,可以为塑料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在具体实施中,导电层2背离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为锯齿状结构,以增大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的,为了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稳定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电层2为锯齿状结构,在待连通导线受到固定件3的压紧与导电层2进行连接时,锯齿状的导电层2可增大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的接触面产生相对滑动,进而影响待连通导线与导电层2准确的连接,保证了待连通导线间的稳定连接。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1),所述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设有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用于导通同时接触所述导电层(2)的待连通导线;
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为两个,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端转动接于所述连接板(1)的第一表面,以使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端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导电层(2);
其中,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端转动至与所述导电层(2)处于指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固定件(3)压紧所述待连通导线至所述导电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3)包括绝缘板(31)和至少一个限位件(32);
所述绝缘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所述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
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32)位于所述绝缘板(31)的第二端;
所述连接板(1)上对应所述绝缘板(31)的第二端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与所述限位件(32)对应卡接,以实现所述绝缘板(31)与所述连接板(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3)包括绝缘板(31)和两个限位件(32);
所述绝缘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转动连接,以隔绝所述待连通导线的电压来进行转动;
所述两个限位件(32)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绝缘板(31)的第二端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不同于所述连接板(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
所述连接板(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槽(4),两个所述定位槽(4)与所述两个限位件(32)对应卡接,以实现所述绝缘板(31)压紧所述待连通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3)还包括按压件(33);
所述按压件(33)设置于所述绝缘板(31)朝向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所述按压件(33)具有弹性,以提供所述待连通导线的压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33)包括弹片(331),所述弹片(331)为弧形,所述弹片(331)向背离所述绝缘板(31)的一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1)包括连接板本体(11)和支撑板(5);
所述导电层(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本体(11);所述支撑板(5)由所述连接板本体(11)向所述绝缘板(31)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板(5)的位置和数量相对于所述限位件(32)的位置和数量对应设置;
所述定位槽(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以实现所述定位槽(4)与所述限位件(32)对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固定件(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固定件(3)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两个固定件(3)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连接板(1)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固定件(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固定件(3)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两个固定件(3)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转动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不同于所述连接板(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连接板(1)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2)上设有挡板(6),两个所述固定件(3)分别设置于所述挡板(6)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2)背离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为锯齿状结构,以增大所述待连通导线与所述导电层(2)之间的摩擦力。
CN202321414350.3U 2023-06-05 2023-06-05 接线端子 Active CN220291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350.3U CN220291087U (zh) 2023-06-05 2023-06-05 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350.3U CN220291087U (zh) 2023-06-05 2023-06-05 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087U true CN22029108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4350.3U Active CN220291087U (zh) 2023-06-05 2023-06-05 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3281B2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connection terminals
US7611384B2 (en)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US8602829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shoe
CN220291087U (zh) 接线端子
CN11325832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束连接结构
US4272750A (en) Power breaker apparatus
CN209748146U (zh) 一种轨道式小母线配电设备
EP1004159B1 (en) A link switch
US6252187B1 (en) Link switch
CN215732450U (zh) 一种连接结构
US12003070B2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connection terminals
US20230299508A1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wire terminals
CN108539443A (zh) 一种穿墙式接线端子
US20230299511A1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wire terminals
CN210693488U (zh) 充电器结构
CN210040599U (zh) 接线端子
CN219893502U (zh) 固定机构及其电气设备
CN215600664U (zh) 一种闸刀型接线端子
US20230299507A1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wire terminals
US20240162632A1 (en) Multi-pole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wire termination assemblies
US20230299510A1 (en)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s with screwless wire terminals
CN208255292U (zh) 一种接线盒底板及可插拔式电能表接线盒
CN209088163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AU730950B2 (en) A link switch
WO2023049455A1 (en) Screwless connection terminals with wire mana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