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4118U -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4118U
CN220284118U CN202321331333.3U CN202321331333U CN220284118U CN 220284118 U CN220284118 U CN 220284118U CN 202321331333 U CN202321331333 U CN 202321331333U CN 220284118 U CN220284118 U CN 220284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spraying
air outlet
pipe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3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凯
胡晓光
张耀辉
饶磊
韩宝
邬琼
王恺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13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4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4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4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vention Of Fou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包括开口向下的斗状吸尘罩,斗状吸尘罩上窄下宽,中间有孔,所述斗状吸尘罩上端连接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吸尘罩下部开口端沿斗状吸尘罩檐口设置蒸汽环,所述蒸汽环下方的供气平台上对应设置独立的输气环;所述蒸汽环上开设出气方向朝下的出气结构Ⅰ和通气管Ⅰ;所述输气环上开设出气方向朝向斗状吸尘罩的出气结构Ⅱ和通气管Ⅱ;本实用新型利用蒸汽环和输气环形成遮蔽气帘,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Description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钢渣开放式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渣产生量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有增无减。其中风碎钢渣处理法是将渣罐内装有的液态钢渣运到风碎装置处倾翻,使熔渣从罐中流出来,通过高压压缩空气吹散,碎散成微小颗粒,同时通过水进行冷却,进而产生大量的正压水气和无数不规则颗粒。业内通常会采用喷淋降尘或者吸尘罩抽取等方式来处理此类扬尘。
实际情况,风碎装置和吸尘罩之间结构是开放式的,且水气和小颗粒是正压发散,导致部分细微颗粒和水汽逃逸,尤其在冬天,粉尘和水汽逃逸更为严重,造成炉渣车间环境更加恶劣,车间的空气质量、可见度均不适宜工人作业。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的研制对于冶金钢渣开放式收集处理技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开放空间下,冶金风碎钢渣和吸尘罩有一定距离,从而导致风碎时部分细微颗粒和水汽逃逸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蒸汽环形成蒸汽帘,输气环形成输气帘,输气帘延伸至斗状吸尘罩外沿形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将扬尘与车间空气隔绝,同时蒸汽帘中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包括开口向下的斗状吸尘罩,斗状吸尘罩上窄下宽,中间有孔,所述斗状吸尘罩上端连接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吸尘罩下部开口端沿斗状吸尘罩檐口设置蒸汽环,所述蒸汽环下方的供气平台上对应设置独立的输气环;所述蒸汽环上开设出气方向朝下的出气结构Ⅰ和通气管Ⅰ;所述输气环上开设出气方向朝向斗状吸尘罩的出气结构Ⅱ和通气管Ⅱ。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竖向的排气管Ⅰ、横向的排气管Ⅱ和排水斗,所述排气管Ⅰ和排气管Ⅱ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排气管Ⅱ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和第二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内与排气管Ⅰ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内的上部;所述排气管Ⅱ下部的末端向下开设排水斗,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水斗下方设置沉淀水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管Ⅰ和喷淋嘴,所述喷淋管Ⅰ安装在排气管Ⅱ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安装在喷淋管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管Ⅱ和喷淋嘴,所述喷淋管Ⅱ垂直安装在排气管Ⅱ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安装在喷淋管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Ⅱ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Ⅱ的尾部设置排气烟囱。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气管Ⅱ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与排气烟囱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气结构Ⅰ为出气孔或出气缝。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气结构Ⅱ为出气孔或出气缝。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所述斗状吸尘罩(1)下部开口端沿斗状吸尘罩檐口设置蒸汽环(3),所述蒸汽环(3)下方的供气平台上对应设置独立的输气环(4);所述蒸汽环(3)上开设出气方向朝下的出气结构Ⅰ(31)和通气管Ⅰ(32);所述输气环(4)上开设出气方向朝向斗状吸尘罩(1)的出气结构Ⅱ(41)和通气管Ⅱ(42),所述蒸汽环通入0.1~0.5MPa压力蒸汽后从出气孔或出气缝喷射出蒸汽,形成蒸汽帘,喷射距离0.5~2m,风碎渣扬尘处理系统和斗状吸尘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现场决定,又因为工艺需要,它们之间必须露天敞开的,这对高效收集烟气粉尘带来困难,尤其是超细微粉尘,当负压或闭环气帘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四处逃逸。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本专利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从而创新地设计蒸汽环和输气环,蒸汽环并带有一定可调节的压力,弥补下部输气环变弱的缺限,让蒸汽环对四周薄弱烟气喷射,迅速聚合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专利中输气环通入0.1~0.8MPa的压缩空气后从出气孔或出气缝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形成输气帘,输气帘延伸至斗状吸尘罩外沿形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将扬尘与车间空气隔绝。此方案是针对现场布设机械密封罩有局限性的场所,巧妙利用压缩空气源形成闭环输气帘,进行柔性密封利于粉尘的收集,减少负压动力。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排气管Ⅱ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和第二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内与排气管Ⅰ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内的上部;本专利通过向排气管Ⅱ内喷射雾化水,使得髙含尘烟气在通过排烟装置时被雾滴吸附分离,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吸附粉尘的雾滴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排气管Ⅱ下沿,沿排气管Ⅱ斜坡汇集至排气管Ⅱ末端,从末端排水斗排至沉淀水池;此方案的关键技术是让带有压力的喷淋水与烟气产生紊流,在紊流区间段内让粗颗粒粉尘与水溶混后产生液体流入沉淀池。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专利设置斗状吸尘罩,排气管Ⅱ末端接引至排气烟囱或排气风机,在排气烟囱拔力或排气风机负压吸取的作用下抽取风碎炉渣上部空间髙含尘烟气,并最终引导集中到外部的除尘器或室外大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碎渣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斗状吸尘罩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环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环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气环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气环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气环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喷淋机构和第二喷淋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示意图中标号说明:1、斗状吸尘罩;2、排烟装置;21、排气管Ⅰ;22、排气管Ⅱ;221、第一喷淋机构;2211、喷淋管Ⅰ;2212、喷淋嘴;222、第二喷淋机构;2221、喷淋管Ⅱ;23、排水斗;24、沉淀水池;25、排气风机;26、排气烟囱;3、蒸汽环;31、出气结构Ⅰ;32、通气管Ⅰ;4、输气环;41、出气结构Ⅱ;42、通气管Ⅱ;a、蒸汽帘;b、输气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包括开口向下的斗状吸尘罩1,斗状吸尘罩1上窄下宽,中间有孔,所述斗状吸尘罩1上端连接排烟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吸尘罩1下部开口端沿斗状吸尘罩檐口设置蒸汽环3,所述蒸汽环3下方的供气平台上对应设置独立的输气环4;所述蒸汽环3上开设出气方向朝下的出气结构Ⅰ31和通气管Ⅰ32;所述输气环4上开设出气方向朝向斗状吸尘罩1的出气结构Ⅱ41和通气管Ⅱ42。
本实施例的蒸汽环通入0.1~0.5MPa压力蒸汽后从出气结构喷射出蒸汽,形成蒸汽帘a,喷射距离0.5~2m,风碎渣扬尘处理系统和斗状吸尘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现场决定,又因为工艺需要,它们之间必须露天敞开的,这对高效收集烟气粉尘带来困难,尤其是超细微粉尘,当负压或闭环气帘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四处逃逸。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本专利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从而创新地设计蒸汽环和输气环,蒸汽环并带有一定可调节的压力,弥补下部输气环变弱的缺限,让蒸汽环对四周薄弱烟气喷射,迅速聚合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斗状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排烟装置2包括竖向的排气管Ⅰ21、横向的排气管Ⅱ22和排水斗23,所述排气管Ⅰ21和排气管Ⅱ22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排气管Ⅱ22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221和第二喷淋机构222,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与排气管Ⅰ21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222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排气管Ⅱ22下部的末端向下开设排水斗23;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
所述排水斗23下方设置沉淀水池24。
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包括喷淋管Ⅰ221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Ⅰ2211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Ⅰ2211上。
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包括喷淋管Ⅱ222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Ⅱ2221垂直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Ⅱ2221上。
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25。
所述出气结构Ⅰ31为出气孔;所述出气结构Ⅱ41为出气孔。
本实施例的蒸汽环通入0.1~0.5MPa压力蒸汽后从出气孔喷射出蒸汽,形成蒸汽帘a,喷射距离0.5~2m,风碎渣扬尘处理系统和斗状吸尘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现场决定,又因为工艺需要,它们之间必须露天敞开的,这对高效收集烟气粉尘带来困难,尤其是超细微粉尘,当负压或闭环气帘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四处逃逸。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本专利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从而创新地设计蒸汽环和输气环,蒸汽环并带有一定可调节的压力,弥补下部输气环变弱的缺限,让蒸汽环对四周薄弱烟气喷射,迅速聚合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斗状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本实施例中输气环通入0.1~0.8MPa的压缩空气后从出气孔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形成输气帘b,输气帘延伸至斗状吸尘罩外沿形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将扬尘与车间空气隔绝。此方案是针对现场布设机械密封罩有局限性的场所,巧妙利用压缩空气源形成闭环输气帘,进行柔性密封利于粉尘的收集,减少负压动力。
本实施例通过向排气管Ⅱ内喷射雾化水,使得髙含尘烟气在通过排烟装置时被雾滴吸附分离,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吸附粉尘的雾滴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排气管Ⅱ下沿,沿排气管Ⅱ斜坡汇集至排气管Ⅱ末端,从末端排水斗排至沉淀水池。此方案的关键技术是让带有压力的喷淋水与烟气产生紊流,在紊流区间段内让粗颗粒粉尘与水溶混后产生液体流入沉淀池。
本实施例排气管Ⅱ末端接引至排气风机,在排气风机负压吸取的作用下抽取风碎炉渣上部空间髙含尘烟气,并最终引导集中到外部的除尘器或室外大气环境。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排烟装置2包括竖向的排气管Ⅰ21、横向的排气管Ⅱ22和排水斗23,所述排气管Ⅰ21和排气管Ⅱ22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排气管Ⅱ22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221和第二喷淋机构222,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与排气管Ⅰ21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222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排气管Ⅱ22下部的末端向下开设排水斗23;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
所述排水斗23下方设置沉淀水池24。
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包括喷淋管Ⅰ221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Ⅰ2211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Ⅰ2211上。
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包括喷淋管Ⅱ222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Ⅱ2221垂直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Ⅱ2221上。
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烟囱26。
所述出气结构Ⅰ31为出气缝;所述出气结构Ⅱ41为出气孔。
本实施例的蒸汽环通入0.1~0.5MPa压力蒸汽后从出气缝喷射出蒸汽,形成蒸汽帘a,喷射距离0.5~2m,风碎渣扬尘处理系统和斗状吸尘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现场决定,又因为工艺需要,它们之间必须露天敞开的,这对高效收集烟气粉尘带来困难,尤其是超细微粉尘,当负压或闭环气帘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四处逃逸。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本专利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从而创新地设计蒸汽环和输气环,蒸汽环并带有一定可调节的压力,弥补下部输气环变弱的缺限,让蒸汽环对四周薄弱烟气喷射,迅速聚合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斗状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本实施例中输气环通入0.1~0.8MPa的压缩空气后从出气孔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形成输气帘b,输气帘延伸至斗状吸尘罩外沿形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将扬尘与车间空气隔绝。此方案是针对现场布设机械密封罩有局限性的场所,巧妙利用压缩空气源形成闭环输气帘,进行柔性密封利于粉尘的收集,减少负压动力。
本实施例通过向排气管Ⅱ内喷射雾化水,使得髙含尘烟气在通过排烟装置时被雾滴吸附分离,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吸附粉尘的雾滴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排气管Ⅱ下沿,沿排气管Ⅱ斜坡汇集至排气管Ⅱ末端,从末端排水斗排至沉淀水池。此方案的关键技术是让带有压力的喷淋水与烟气产生紊流,在紊流区间段内让粗颗粒粉尘与水溶混后产生液体流入沉淀池。
本实施例排气管Ⅱ末端接引至排气烟囱,在排气烟囱拔力负压吸取的作用下抽取风碎炉渣上部空间髙含尘烟气,并最终引导集中到外部的除尘器或室外大气环境。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排烟装置2包括竖向的排气管Ⅰ21、横向的排气管Ⅱ22和排水斗23,所述排气管Ⅰ21和排气管Ⅱ22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排气管Ⅱ22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221和第二喷淋机构222,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与排气管Ⅰ21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222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排气管Ⅱ22下部的末端向下开设排水斗23;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
所述排水斗23下方设置沉淀水池24。
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包括喷淋管Ⅰ221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Ⅰ2211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Ⅰ2211上。
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包括喷淋管Ⅱ222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Ⅱ2221垂直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Ⅱ2221上。
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25,所述排气风机25与排气烟囱26相连通。
所述出气结构Ⅰ31为出气缝;所述出气结构Ⅱ41为出气缝。
本实施例的蒸汽环通入0.1~0.5MPa压力蒸汽后从出气缝喷射出蒸汽,形成蒸汽帘a,喷射距离0.5~2m,风碎渣扬尘处理系统和斗状吸尘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现场决定,又因为工艺需要,它们之间必须露天敞开的,这对高效收集烟气粉尘带来困难,尤其是超细微粉尘,当负压或闭环气帘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四处逃逸。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汽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本专利充分运用液桥曲面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原理,使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从而创新地设计蒸汽环和输气环,蒸汽环并带有一定可调节的压力,弥补下部输气环变弱的缺限,让蒸汽环对四周薄弱烟气喷射,迅速聚合超细微粉尘,迅速聚合并控制在斗状吸尘罩的范围内,便于充分吸收风碎渣扬尘,避免超细微粉尘逃逸,充而高效收集除尘。
本实施例中输气环通入0.1~0.8MPa的压缩空气后从出气缝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形成输气帘b,输气帘延伸至斗状吸尘罩外沿形成封闭的环状,从而将扬尘与车间空气隔绝。此方案是针对现场布设机械密封罩有局限性的场所,巧妙利用压缩空气源形成闭环输气帘,进行柔性密封利于粉尘的收集,减少负压动力。
本实施例通过向排气管Ⅱ内喷射雾化水,使得髙含尘烟气在通过排烟装置时被雾滴吸附分离,排烟装置从斗状吸尘罩至排气管Ⅱ出口设有一定的斜度,吸附粉尘的雾滴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排气管Ⅱ下沿,沿排气管Ⅱ斜坡汇集至排气管Ⅱ末端,从末端排水斗排至沉淀水池。此方案的关键技术是让带有压力的喷淋水与烟气产生紊流,在紊流区间段内让粗颗粒粉尘与水溶混后产生液体流入沉淀池。
本实施例设置斗状吸尘罩,排气管Ⅱ末端接引至排气烟囱和排气风机,在排气烟囱拔力和排气风机负压吸取的作用下抽取风碎炉渣上部空间髙含尘烟气,并最终引导集中到外部的除尘器或室外大气环境。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包括开口向下的斗状吸尘罩(1),斗状吸尘罩(1)上窄下宽,中间有孔,所述斗状吸尘罩(1)上端连接排烟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吸尘罩(1)下部开口端沿斗状吸尘罩檐口设置蒸汽环(3),所述蒸汽环(3)下方的供气平台上对应设置独立的输气环(4);所述蒸汽环(3)上开设出气方向朝下的出气结构Ⅰ(31)和通气管Ⅰ(32);所述输气环(4)上开设出气方向朝向斗状吸尘罩(1)的出气结构Ⅱ(41)和通气管Ⅱ(42);所述排烟装置(2)包括竖向的排气管Ⅰ(21)、横向的排气管Ⅱ(22)和排水斗(23),所述排气管Ⅰ(21)和排气管Ⅱ(22)弧形过渡连接,所述排气管Ⅱ(22)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221)和第二喷淋机构(222),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倾斜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与排气管Ⅰ(21)近连接处的上部,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有数个,数个所述的第二喷淋机构(222)均匀向下设置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排气管Ⅱ(22)下部的末端向下开设排水斗(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23)下方设置沉淀水池(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1)包括喷淋管Ⅰ(221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Ⅰ(2211)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Ⅰ(22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机构(222)包括喷淋管Ⅱ(2221)和喷淋嘴(2212),所述喷淋管Ⅱ(2221)垂直安装在排气管Ⅱ(22)内的上部,所述喷淋嘴(2212)安装在喷淋管Ⅱ(22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2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烟囱(2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Ⅱ(22)的尾部设置排气风机(25),所述排气风机(25)与排气烟囱(26)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结构Ⅰ(31)为出气孔或出气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结构Ⅱ(41)为出气孔或出气缝。
CN202321331333.3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Active CN220284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333.3U CN220284118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333.3U CN220284118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4118U true CN220284118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333.3U Active CN220284118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4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4984A (zh) 矿用卧式湍流球填料除尘器
CN111535761A (zh) 一种旋风泡沫一体化钻孔除尘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5965392U (zh) 一种滤筒除尘器
CN104971578A (zh) 一种除尘器风管智能喷雾沉降装置
CN220284118U (zh) 一种风碎渣收集装置
CN104524901A (zh) 一种用于破碎站自动感应式雾化除尘装置
CN205572189U (zh) 一种微粉砂料压力喷砂装置
CN105013272A (zh) 一种熔炼炉除尘设备
CN204352698U (zh) 一种用于破碎站自动感应式雾化除尘装置
CN206898395U (zh) 一种水气联合雾化制粉器
CN204952542U (zh) 一种新型熔块炉烟气除尘装置
CN212383424U (zh) 钢渣处理中烟气超低排放系统
CN212548869U (zh) 一种用于连铸火切机的组合式除尘装置
CN104324602A (zh) 一种烟尘废气污染源控制装置及工艺方法
CN104891217B (zh) 一种行车布料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10229376U (zh) 一种与回转窑配套的重力沉降除尘器
CN208356334U (zh) 一种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喷吹装置
CN203494616U (zh) 一种除尘降温装置和碎石机
CN209724404U (zh) 一种新型三级负压雾化降尘装置
CN106677777A (zh) 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湿式除尘风机
CN202208738U (zh) 一种转炉一次烟气烟罩口多功能喷雾装置
CN206980349U (zh) 一种灰库卸灰装置
CN208098452U (zh) 一种喷涂车间的粉料回收装置
CN219859590U (zh) 一种矿井用下料除尘装置
CN207081013U (zh) 一种卸灰库吹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