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1210U -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1210U
CN220281210U CN202321871556.9U CN202321871556U CN220281210U CN 220281210 U CN220281210 U CN 220281210U CN 202321871556 U CN202321871556 U CN 202321871556U CN 220281210 U CN220281210 U CN 220281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armrest box
seat
supporting ro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15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砾央
王澄
宗辉
陈汀洋
游小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15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1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1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1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包括扶手箱、桌板支架和桌板,扶手箱内部设有容纳腔和限位体,且上部设有上盖,前部设有前盖;桌板支架包括铰接座、支撑杆和转台座,铰接座设在扶手箱内,支撑杆一端与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转台座铰接,限位体位于扶手箱前部,以限制支撑杆绕铰接座转动的角度;桌板与转台座转动连接。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桌板时,伸出展开和收回都很方便,且扶手箱还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桌板使用时比较稳固,承重能力更强,长期使用也不易磨损,且不易产生异响,同时扶手箱内还有空余的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更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安装在后排扶手上的桌板,是通过带有转轴的折叠支架安装在扶手上的,在使用时通过折叠支架伸展使桌板伸出到预定位置,而在不需使用时将折叠支架和桌板折叠回后排扶手内的扶手箱中。
但是这种形式在使用时并不方便。首先,由于折叠支架比较长,且向外延伸并且承重,在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稳定性差,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异响;其次桌板较小承重有限,不能很好满足作为桌板的需求;然后其折叠于扶手箱中浪费了大量空间,扶手箱仅能容纳折叠桌板,不能再容纳其他物品;最后将桌板展开后,原扶手箱盖板无法盖上,丧失了原本作为扶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扶手桌板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包括扶手箱、桌板支架和桌板,扶手箱内部设有容纳腔和限位体,且上部设有上盖,前部设有前盖;桌板支架包括铰接座、支撑杆和转台座,铰接座设在扶手箱内,支撑杆一端与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转台座铰接,限位体位于扶手箱前部,以限制支撑杆绕铰接座转动的角度;桌板与转台座转动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台座与支撑杆之间的铰接轴和转台座与桌板之间的转动轴互相垂直。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台座与支撑杆之间的铰接轴位于水平面,转台座与桌板之间的转动轴竖直设置。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铰接座和支撑杆均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分别与转台座两侧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桌板伸出扶手箱的容纳腔后搭在扶手箱的侧壁上;限位体的位置使得支撑杆的转动角度范围为钝角。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扶手箱的容纳腔底部还设有中间支撑体,中间支撑体用于支撑桌板中部。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桌板为折叠式桌板,包括前桌板和后桌板,前桌板和后桌板铰接,后桌板与转台座转动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盖位于扶手箱前部顶角处,且与扶手箱前部转动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体包括设在扶手箱内部前端的限位块、限位杆或限位板。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后部与扶手箱后部转动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扶手箱上增设前盖和限位体,并与包括铰接座、支撑杆和转台座的桌板支架配合,在使用桌板时,伸出展开和收回都很方便,并且可以将扶手箱的上盖盖上,还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方便使用者放置手肘,而且支撑杆与限位体的配合使得桌板使用时比较稳固,承重能力更强,长期使用也不易磨损,且不易产生异响,同时由于这种桌板支架的体积很小,扶手箱内还有空余的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因此更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在使用桌板时,伸出展开和收回都很方便,并且可以将扶手箱的上盖盖上,还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方便使用者放置手肘,而且支撑杆与限位体的配合使得桌板使用时比较稳固,承重能力更强,长期使用也不易磨损,且不易产生异响,同时由于这种桌板支架的体积很小,扶手箱内还有空余的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因此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扶手箱的右侧为前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的扶手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即不包含上盖、前盖和桌板的状态,图中扶手箱的上端为前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在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0、扶手箱;11、上盖;12、前盖;13、限位体;14、中间支撑体;
21、铰接座;22、支撑杆;23、转台座;
31、前桌板;32、后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包括扶手箱10、桌板支架和桌板,扶手箱10内部设有容纳腔和限位体13,且上部设有上盖11,前部设有前盖12;桌板支架包括铰接座21、支撑杆22和转台座23,铰接座21设在扶手箱10内,支撑杆22一端与铰接座21铰接,另一端与转台座23铰接,限位体13位于扶手箱10前部,以限制支撑杆22绕铰接座21转动的角度,保持桌板展开后的稳固状态;桌板与转台座23转动连接。
在需要使用桌板时,打开扶手箱10的上盖11和前盖12,将桌板从扶手箱10的容纳腔向外牵引,带动支撑杆22绕铰接座21转动后立起来并抵在限位体13上,此时支撑杆22在与前盖12对应的位置,且桌板已经移至扶手箱10的容纳腔之外,之后绕转台座23转动桌板至合适的角度,并盖上扶手箱10的上盖11,就可以使用桌板了;在桌板使用完毕后,按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将桌板放回扶手箱10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扶手箱10上增设前盖12和限位体13,并与包括铰接座21、支撑杆22和转台座23的桌板支架配合,在使用桌板时,伸出展开和收回都很方便,并且可以将扶手箱10的上盖11盖上,还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方便使用者放置手肘,而且支撑杆22与限位体13的配合使得桌板使用时比较稳固,承重能力更强,长期使用也不易磨损,且不易产生异响,同时由于这种桌板支架的体积很小,扶手箱10内还有空余的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因此更方便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转台座23与支撑杆22之间的铰接轴和转台座23与桌板之间的转动轴互相垂直,这样可以使得在使用时铰接轴与转动轴之间没有联动效果,受力比较单一,使用更加稳固。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转台座23与支撑杆22之间的铰接轴位于水平面,转台座23与桌板之间的转动轴竖直设置,这样桌板在伸出展开后比较符合后座乘客的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铰接座21和支撑杆22均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22分别与转台座23两侧连接,以便于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在支撑杆22的长度和角度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保证,桌板伸出所述扶手箱10的容纳腔后搭在扶手箱10的侧壁上,这样能够显著提升桌板的稳固性,降低桌板支架的磨损和异响。
具体地,限位体13的位置使得支撑杆2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钝角,这样可以使得桌板伸出所述扶手箱10的容纳腔后先是离开扶手箱10的侧壁顶部一段距离,再落在扶手箱10的侧壁上,能够便于桌板与转台座23之间的旋转,提升操作的流畅性,同时避免夹手、夹衣服等情况的发生。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扶手箱10的容纳腔底部还设有中间支撑体14,中间支撑体14用于支撑桌板中部,并使得容纳腔底部形成一个单独的储物空间,避免桌板在收回时过于下压,导致桌板支架和下部的物品损坏。
限位体13包括设在扶手箱10内部前端的限位块、限位杆或限位板,以提供足有的支撑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桌板为折叠式桌板,包括前桌板31和后桌板32,前桌板31和后桌板32铰接,后桌板32与转台座23转动连接。这样既能保证桌板全部置入扶手箱10内,又能保证使用时可以展开,获得比较大的操作面积,方便使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前盖12位于扶手箱10前部顶角处,且与扶手箱10前部转动连接,以便在打开时能够露出容纳支撑杆22的通道,并避免影响桌板的伸出和收回以及后排乘客的使用空间。
上盖11后部与扶手箱10后部转动连接,这样使得上盖11成为掀盖的形式,能够避免影响桌板在伸出和收回时,受到上盖11的影响,并在桌板伸出后轻松盖上上盖11。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上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在使用桌板时,伸出展开和收回都很方便,并且可以将扶手箱10的上盖11盖上,还可以作为扶手使用,方便使用者放置手肘,而且支撑杆22与限位体13的配合使得桌板使用时比较稳固,承重能力更强,长期使用也不易磨损,且不易产生异响,同时由于这种桌板支架的体积很小,扶手箱10内还有空余的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因此更方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箱(10),内部设有容纳腔和限位体(13),且上部设有上盖(11),前部设有前盖(12);
桌板支架,包括铰接座(21)、支撑杆(22)和转台座(23),所述铰接座(21)设在扶手箱(10)内,所述支撑杆(22)一端与所述铰接座(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台座(23)铰接,所述限位体(13)位于扶手箱(10)前部,以限制所述支撑杆(22)绕所述铰接座(21)转动的角度;
桌板,与所述转台座(23)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座(23)与所述支撑杆(22)之间的铰接轴和所述转台座(23)与所述桌板之间的转动轴互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座(23)与所述支撑杆(22)之间的铰接轴位于水平面,所述转台座(23)与所述桌板之间的转动轴竖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21)和所述支撑杆(22)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杆(22)分别与所述转台座(23)两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伸出所述扶手箱(10)的容纳腔后搭在扶手箱(10)的侧壁上;限位体(13)的位置使得支撑杆(2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钝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10)的容纳腔底部还设有中间支撑体(14),所述中间支撑体(14)用于支撑桌板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13)包括设在所述扶手箱(10)内部前端的限位块、限位杆或限位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为折叠式桌板,包括前桌板(31)和后桌板(32),所述前桌板(31)和所述后桌板(32)铰接,所述后桌板(32)与所述转台座(23)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2)位于所述扶手箱(10)前部顶角处,且与所述扶手箱(10)前部转动连接;所述上盖(11)后部与所述扶手箱(10)后部转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
CN202321871556.9U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Active CN220281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1556.9U CN220281210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1556.9U CN220281210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1210U true CN220281210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4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1556.9U Active CN220281210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1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1369U (zh) 一种厨房用底抽凳
CN220281210U (zh) 汽车后排扶手一体式桌板及车辆
CN213696257U (zh) 一种储物栏
CN212233622U (zh) 一种自动升降的嵌入式圆形餐桌
CN212047617U (zh) 带有支撑结构的备胎盖板
CN206690941U (zh) 一种车载折叠桌
CN216256303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座椅
CN220275301U (zh) 一种可折叠的文创产品展示架
CN218536492U (zh) 一种普法宣传台
CN214882440U (zh) 酒店用收纳式晾衣架
CN209134958U (zh) 一种农业大棚支架
CN219243056U (zh) 一种折叠式阻尼摇臂支架
CN220453290U (zh) 一种平板计算机用可调节支架
CN216141142U (zh) 一种吊机用易于收叠的高位桌椅总成
CN2132262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折叠机械臂钢架结构
CN209750224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书桌
CN219313339U (zh) 一种多功能测绘仪器工具箱
CN218999850U (zh) 一种带有可收纳化妆镜的木柜
CN218219505U (zh) 一种可折叠办公桌架
CN215303972U (zh) 一种便携式衣柜
CN216660616U (zh) 一种用于自助收银设备的可折叠式撑袋支架
CN212503837U (zh) 一种直接供叉车作业的电池包托盘结构
CN207179095U (zh) 一种用于支撑显示屏的支架
CN212815001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折叠桌
CN214414345U (zh) 一种伸缩折叠的吊床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