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6650U -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6650U
CN220276650U CN202321541907.XU CN202321541907U CN220276650U CN 220276650 U CN220276650 U CN 220276650U CN 202321541907 U CN202321541907 U CN 202321541907U CN 220276650 U CN220276650 U CN 220276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esulfurization
baking soda
bipolar membrane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19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银登国
秦佳旺
杜文韬
梁全勋
符远航
鲁涛
邓毅
庄原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Boil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Boil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Boil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Boil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19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6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6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6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脱硫部分、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和脱硫剂再生部分;脱硫部分包括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溶解单元、曝气单元、絮凝沉降单元、pH调节单元、砂滤单元、超滤单元和树脂吸附单元;脱硫剂再生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蒸发结晶单元、干燥单元;除尘单元分别与溶解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连接;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连接;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解决脱硫灰难以处置的问题,又能减少外购脱硫剂耗量,降低了企业脱硫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背景技术
烟气SO2减排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进步,形成了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三大类脱硫技术。小苏打干法脱硫技术由于脱硫效率高、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较小、无废水产生等优势,在烟气脱硫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小苏打脱硫灰中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以及少量的Mg、Ca、Si、Fe、Zn等无机化合物。目前小苏打脱硫灰高效的综合利用途径还不成熟,主要以堆放、填埋为主。小苏打脱硫灰的堆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且小苏打中含有的钠盐溶解性较强,长期大量堆放容易引发其他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小苏打脱硫灰资源化利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发明专利CN211871388U公开了一种焦化烟气干法脱硫灰再生利用设备,将小苏打脱硫灰经溶解预处理后,脱硫灰溶液(主要为硫酸钠)与碳酸氢铵溶液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铵,产物碳酸氢钠可再次用于小苏打干法脱硫。但该专利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碳酸氢铵和硫酸钠反应平衡,硫酸钠转化率不高,碳酸氢钠和硫酸铵分离困难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13149263A公开了一种钠基脱硫灰资源化利用处理酸性废水的方法,经过溶解-配置石灰乳-沉淀-污泥利用-一次中和-二次中和-沉淀-砂滤-浓缩-蒸发结晶等步骤,使钠基脱硫灰中的碱金属和冷轧酸性废水中的氯离子反应,再通过蒸发结晶形成工业盐。该专利虽能有效地处理小苏打脱硫灰,最终形成工业盐副产品,但附加值较低。
因此,提供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的处理系统,其能有效处置脱硫灰,并且投资成本小,运行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采用该系统既可以解决脱硫灰难以处置的问题,又能减少外购脱硫剂耗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包括脱硫部分、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和脱硫剂再生部分;
其中,脱硫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
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溶解单元、曝气单元、絮凝沉降单元、pH调节单元、砂滤单元、超滤单元和树脂吸附单元;
脱硫剂再生部分包括依次连接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蒸发结晶单元、干燥单元;
其中除尘单元分别与溶解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连接;
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连接;
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连接,用于将干燥后的碳酸氢钠作为脱硫剂返回。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经脱硫烟气输送管连接;
所述除尘单元与溶解单元经小苏打脱硫灰物料输送线连接;所述除尘单元与矿化反应单元经除尘烟气输送管连接;
所述溶解单元与曝气单元经脱硫灰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曝气单元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曝气脱硫灰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絮凝沉降单元与pH调节单元经絮凝沉淀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pH调节单元与砂滤单元经脱硫灰清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砂滤单元与超滤单元经砂滤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超滤单元与树脂吸附单元经超滤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经树脂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矿化反应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连接;
所述矿化反应单元与蒸发结晶单元经碳酸氢钠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蒸发结晶单元与干燥单元经小苏打湿料输送线连接;
所述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经小苏打物料输送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脱硫剂再生部分还包括有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淡水侧出水口经电渗析淡水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进水口经反渗透浓水出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酸溶液出口连接有硫酸溶液输送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硫酸溶液输送管道接出有硫酸溶液循环管道,所述硫酸溶液循环管道与pH调节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接出有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口连接有产水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除尘单元连接有除尘烟气外输管,所述除尘单元与烟囱经除尘烟气外输管连接。
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方法,采用上述系统进行,包括以下步骤:将含SO2烟气经小苏打干法脱硫后,对小苏打脱硫灰进行预处理,将小苏打脱硫灰制备成高纯度硫酸钠溶液,并将该硫酸钠溶液通过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脱硫除尘后的烟气或其他含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经浓缩干燥后作为脱硫剂回用。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脱硫:将含SO2烟气经小苏打脱硫;
步骤2.除尘:将脱硫后的烟气进行除尘,脱硫灰被除尘设备捕获收集;除尘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或送入矿化单元进行矿化反应;或部分经烟囱排放部分送入矿化单元进行矿化反应;
步骤3.溶解、曝气:将步骤2捕获收集的脱硫灰加水溶解后形成脱硫灰溶液,再将脱硫灰溶液曝气,使脱硫灰中的SO3 2-转化为SO4 2-
步骤4.絮凝沉淀:调节曝气后溶液pH值至碱性,加入絮凝剂沉淀,再调节絮凝沉淀产水的pH值至中性,得到脱硫灰清液;
步骤5.过滤、树脂吸附:将脱硫灰清液依次进行砂滤、超滤,以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类杂质,超滤产水再经树脂吸附除杂,以去除水中残留的二价及以上的阳离子,得树脂吸附产水;
步骤6.双极膜电渗析:将树脂产水采用双极膜电渗析,经过双极膜电渗析后形成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双极膜电渗析系统的运行电压为700~900V,运行电流为100~300A,进水TDS含量为80000~100000ppm,且进水中尽可能不含高价阳离子;
步骤7.矿化: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步骤2中除尘的烟气反应,或与其他含CO2的气体反应,使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再将碳酸氢钠溶液浓缩干燥后得到碳酸氢钠颗粒,返回步骤1中作为脱硫剂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烟气脱硫、脱硫灰预处理和脱硫剂再生三个部分。本实用新型型的总体思路在于,将含SO2烟气用小苏打脱硫处理,将小苏打脱硫灰制备成高纯度硫酸钠溶液,并将该硫酸钠溶液通过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脱硫除尘后的烟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经浓缩干燥后作为脱硫剂回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脱硫灰处置难的问题,并实现了脱硫剂再生。
所述步骤3中,将脱硫灰加水溶解后形成含脱硫灰8~12wt%的脱硫灰溶液。
所述步骤3中,脱硫灰溶液曝气时间为30~60min。通过曝气将脱硫灰溶液中的亚硫酸钠转化为硫酸钠。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向曝气后溶液中加入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优选地,调节pH值调至8~10。通过将曝气后溶液的pH值调至碱性,便于絮凝沉淀去除硬度及金属离子。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向絮凝沉淀产水中加入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硫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絮凝沉淀的产水通过调节pH至酸性以去除产水里的CO3 2-。该过程产生的CO2可继续用于后续步骤7中,与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脱硫剂再生。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絮凝剂包括PAC或/和PAM,其用量分别为0.2kg/h至0.5kg/h。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5中,砂滤、超滤的浓水会返回步骤4中,再进行沉淀。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6中,双极膜电渗析淡水侧出水经反渗透浓缩,反渗透产水作为双极膜纯水补充,或返回至步骤3中用于溶解脱硫灰。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将双极膜电渗析搭配反渗透一起使用。具体流程为:双极膜淡水侧出水作为反渗透进水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浓缩,反渗透产水作为双极膜纯水补充,反渗透浓水和树脂吸附产水共同作为双极膜进水。进水经过双极膜电渗析转化成为浓度为1~2mol/L硫酸和浓度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7中,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除尘后的烟气反应,或与过量的其他含CO2的气体反应,以使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7中,将碳酸氢钠溶液低温蒸发结晶,碳酸氢钠溶液经蒸发结晶后形成碳酸氢钠颗粒,经干燥后作为脱硫剂回用
优选地,蒸发过程控制溶液温度不超过50℃;
优选地,干燥过程控制温度在80℃以下。
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部分用于本系统pH调节,其余与脱硫除尘后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或其他含CO2的气体反应,控制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将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实现小苏打再生。
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硫酸一部分用于本系统pH调节,剩余部分作为厂内其余pH调节或其他生产工序,也可再制备成副产品对外销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创造性地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将小苏打脱硫灰资源化利用,采用含CO2的烟气或其他气体进行矿化再生脱硫剂并副产硫酸。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解决脱硫灰难以处置的问题,又能减少外购脱硫剂耗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相关企业脱硫运行成本,还能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一种有效的实施路径。具有投资成本小、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合理的脱硫灰溶液预处理方式,将小苏打脱硫灰制备成可利用双极膜电渗析处理的高纯度硫酸钠溶液,并将制备的硫酸钠溶液通过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解决了脱硫灰处置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利用富含二氧化碳的烟气或其他含CO2的气体,与双极膜电渗析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经蒸发结晶后得碳酸氢钠固体颗粒,可重新用于脱硫,解决了小苏打脱硫工艺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也为烟气降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施路径。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中间产物氢氧化钠溶液和副产物硫酸溶液进行脱硫灰溶液预处理,提高工艺经济性。同时副产的稀硫酸可用于其他生产工序,将干法脱硫灰进行了最有效的资源化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含SO2烟气输送管;2-脱硫烟气输送管;3-小苏打物料输送线;4-除尘烟气外输管,5-除尘烟气输送管;6-小苏打脱硫灰物料输送线;7-脱硫灰溶液输送管;8-曝气脱硫灰溶液输送管;9-絮凝沉淀产水输送管;10-脱硫灰清液输送管;11-硫酸溶液循环管道;12-砂滤产水输送管;13-超滤产水输送管;14-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15-树脂产水输送管;16-反渗透浓水出水管;17-硫酸溶液输送管道;18-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19-碳酸氢钠溶液输送管;20-小苏打湿料输送线;21-电渗析淡水管道;22-产水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包括:包括脱硫部分、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和脱硫剂再生部分;
其中,脱硫部分包括经脱硫烟气输送管2连接的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连接有用于向其输入含SO2烟气的含SO2烟气输送管1;
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溶解单元、曝气单元、絮凝沉降单元、pH调节单元、砂滤单元、超滤单元和树脂吸附单元;
脱硫剂再生部分包括依次连接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蒸发结晶单元、干燥单元。
所述除尘单元与溶解单元经小苏打脱硫灰物料输送线6连接;所述除尘单元与矿化反应单元经除尘烟气输送管5连接;所述除尘单元连接有除尘烟气外输管4,所述除尘单元与烟囱经除尘烟气外输管4连接;
所述溶解单元与曝气单元经脱硫灰溶液输送管7连接;
所述曝气单元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曝气脱硫灰溶液输送管8连接;
所述絮凝沉降单元与pH调节单元经絮凝沉淀产水输送管9连接;
所述pH调节单元与砂滤单元经脱硫灰清液输送管10连接;
所述砂滤单元与超滤单元经砂滤产水输送管12连接;
所述超滤单元与树脂吸附单元经超滤产水输送管13连接;
所述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经树脂产水输送管15连接;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矿化反应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18连接;所述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18接出有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14,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14连接;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酸溶液出口连接有硫酸溶液输送管道17;所述硫酸溶液输送管道17接出有硫酸溶液循环管道11,所述硫酸溶液循环管道11与pH调节单元连接;
所述矿化反应单元与蒸发结晶单元经碳酸氢钠溶液输送管19连接;
所述蒸发结晶单元与干燥单元经小苏打湿料输送线20连接;
所述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经小苏打物料输送线3连接。
实施例2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的脱硫剂再生部分还包括有反渗透单元,具体为:所述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淡水侧出水口经电渗析淡水管道21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进水口经反渗透浓水出水管16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口连接有产水输送管2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方法,采用实施例2的系统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脱硫:将含SO2烟气通入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以小苏打为脱硫剂脱硫;
步骤2.除尘:将脱硫后的烟气送入除尘单元进行除尘,脱硫灰被除尘设备捕获收集;除尘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或送入矿化单元进行矿化反应;或部分经烟囱排放部分送入矿化单元进行矿化反应;
步骤3.溶解、曝气:将步骤2捕获收集的脱硫灰送入溶解单元,加水溶解后形成含脱硫灰8~12wt%的脱硫灰溶液,再将脱硫灰溶液送入曝气单元曝气30~60min,使脱硫灰中的SO3 2-转化为SO4 2-
步骤4.絮凝沉淀:将曝气后的溶液送入絮凝沉降单元,加入浓度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10,而后加入絮凝剂沉淀;所述絮凝剂包括PAC和PAM,用量分别为0.32kg/h和0.006kg/h。
将絮凝沉淀产水送入pH调节单元,再加入浓度为1~2mol/L硫酸,调节pH值至中性,得到脱硫灰清液;
步骤5.过滤、树脂吸附:将脱硫灰清液送入砂滤单元进行砂滤,砂滤产水送入超滤单元进行超滤,以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类杂质;超滤产水送入树脂吸附单元,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杂,得树脂吸附产水;砂滤、超滤的浓水返回步骤4中进行沉淀。树脂型号为CH-93,用量为200L至600L。
步骤6.双极膜电渗析:将树脂吸附产水送入双极膜电渗析单元进行双极膜电渗析,经过双极膜电渗析后形成浓度为1~2mol/L硫酸溶液、浓度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双极膜电渗析系统的运行电压为700~900V,运行电流为100~300A,进水TDS含量为80000~100000ppm,且进水中尽可能不含高价阳离子。
作为优选,双极膜电渗析时,双极膜电渗析系统的运行电压为900V,运行电流为200A,进水pH为7,进水TDS80000~200000ppm,二价及以上离子总含量<0.3ppm。
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一部分氢氧化钠溶液送入絮凝沉降单元,加入到曝气后的溶液中,调节其pH值至8~10;
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硫酸溶液送入pH调节单元,加入到絮凝沉淀产水中,调节其pH值至中性,得到脱硫灰清液;
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硫酸溶液有余量时,剩余部分作为厂内其余pH调节或其他生产工序,也可再制备成副产品对外销售。
双极膜电渗析淡水侧出水经反渗透浓缩,反渗透产水作为双极膜纯水补充,或返回至步骤3中用于溶解脱硫灰。
步骤7.矿化: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一部分氢氧化钠溶液与步骤2中过量的除尘后的烟气反应,或与其他过量的含CO2的气体反应,当溶液的pH值低于9,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实现了小苏打再生;再将碳酸氢钠溶液在小于等于50℃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蒸发操作压力低于12.3kpa,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碳酸氢钠颗粒,碳酸氢钠颗粒在温度小于等于80℃条件干燥,干燥后碳酸氢钠返回步骤1中作为脱硫剂回用。以某钢铁厂燃气锅炉为例,设计烟气量420000Nm3/h,烟气中原始SO2浓度350mg/Nm3,脱硫后烟气SO2排放浓度小于35mg/Nm3排放,脱硫后除尘捕获的脱硫灰约350kg/h,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年运行8000h,能副产硫酸约2t/h(10wt.%),生产碳酸钠0.4~0.42t/h,实现的经济效益约300万元/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部分、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和脱硫剂再生部分;
其中,脱硫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
脱硫灰预处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溶解单元、曝气单元、絮凝沉降单元、pH调节单元、砂滤单元、超滤单元和树脂吸附单元;
脱硫剂再生部分包括依次连接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蒸发结晶单元、干燥单元;
其中除尘单元分别与溶解单元、矿化反应单元连接;
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连接;
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连接有用于向其输入含SO2烟气的含SO2烟气输送管;所述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经脱硫烟气输送管连接;
所述除尘单元与溶解单元经小苏打脱硫灰物料输送线连接;所述除尘单元与矿化反应单元经除尘烟气输送管连接;
所述溶解单元与曝气单元经脱硫灰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曝气单元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曝气脱硫灰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絮凝沉降单元与pH调节单元经絮凝沉淀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pH调节单元与砂滤单元经脱硫灰清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砂滤单元与超滤单元经砂滤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超滤单元与树脂吸附单元经超滤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树脂吸附单元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经树脂产水输送管连接;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矿化反应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连接;
所述矿化反应单元与蒸发结晶单元经碳酸氢钠溶液输送管连接;
所述蒸发结晶单元与干燥单元经小苏打湿料输送线连接;
所述干燥单元与小苏打干法脱硫单元经小苏打物料输送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剂再生部分还包括有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淡水侧出水口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水口与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口连接有产水输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酸溶液出口连接有硫酸溶液输送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溶液输送管道接出有硫酸溶液循环管道,所述硫酸溶液循环管道与pH调节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输送管道接出有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单元的碱溶液出口与絮凝沉降单元经氢氧化钠溶液循环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连接有除尘烟气外输管,所述除尘单元与烟囱经除尘烟气外输管连接。
CN202321541907.XU 2023-06-16 2023-06-16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Active CN220276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907.XU CN220276650U (zh) 2023-06-16 2023-06-16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907.XU CN220276650U (zh) 2023-06-16 2023-06-16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6650U true CN220276650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7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1907.XU Active CN220276650U (zh) 2023-06-16 2023-06-16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6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0545B (zh) 一种软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11377575B (zh) 一种高硫酸盐高cod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9095732B (zh) 一种基于镁法脱硫废水制取高纯度氢氧化镁的工艺
CN107915354A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装置和方法
CN110655258A (zh) 一种煤化工高盐废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0950474A (zh) 一种酚氰废水资源化零排放方法及工艺
CN111170544A (zh) 活性焦脱硫脱硝富气制盐预处理废水零排放系统及方法
CN110745989B (zh)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制酸废水零排放工艺和系统
CN1974430A (zh) 一种废气脱硫、脱氟吸收液的连续回收再生方法
CN112573720A (zh) 一种热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及方法
CN115536124B (zh) 一种氨酸法烟气脱硫废水生产的硫酸铵产品提质增效的方法
CN220276650U (zh) 小苏打干法脱硫灰矿化含co2气体再生脱硫剂的系统
CN107662929B (zh) 浓盐水零排放中氯化钠和硫酸钠分离浓缩淘洗工艺及系统
CN115231743A (zh) 一种低成本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12492410U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盐再生设备
CN211999295U (zh) 活性焦脱硫脱硝富气制盐预处理废水零排放系统
CN212403826U (zh) 一种电厂脱硫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系统
CN211770651U (zh) 一种活性炭烟气脱硫制酸复杂污水处理系统
CN210559894U (zh) 一种电厂全厂废水的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系统
CN210711126U (zh) 一种烧结炉烟气脱硫脱硝制酸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9338262U (zh) 一种烟气法回收脱硫废水中钙镁的装置
CN113213518A (zh) 一种高氨氮高碱度废水资源化系统
CN112479421A (zh) 一种高硬度废水软化及资源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2441601A (zh) 一种脱硫废水提取硫酸镁和氯化钠的系统及方法
CN111635058A (zh) 一种电厂脱硫废水浓缩减量装置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